2020年廣東省能源開發利用情況分析(附圖表)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20-07-20 17:11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長期以來,廣東重視能源產業的發展壯大,以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廣東能源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障供應能力顯著增強,能源工業技術能力和裝備水平大幅提升,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節能減排水平明顯改善,在未來的“十四五”期間,廣東能源產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

能源發展成就喜人

2018年,廣東規模以上能源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0.3%,已成為廣東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改變了過去能源產業規模小、供應不足和制約發展的情況,能源產業得到優先發展,總量迅速擴大。

能源生產供應能力大幅度提高

一次能源生產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廣東一次能源生產量為7079.05萬噸標準煤,比1949年增長706.2倍,比2013年增長31.9%。1949年,廣東原煤產量為7.2萬噸,由于廣東原煤熱值較低和安全因素,2005年后廣東煤炭開采業全行業退出。原油開采較晚,到1963年僅在茂名生產油頁巖0.13萬噸。到1986年8月,南海石油開采投產,當年原油產量為15.55萬噸。隨后原油生產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原油產量達1393.53萬噸,比1986年增長88.6倍,比2013年增長7.9%。天然氣產量從無到有,2018年達102.50億立方米,比2013年增長36.2%。一次電力2018年1263.98億千瓦時,比2013年增長55.5%。其中核電和風電2018年發電量分別達到892.41億千瓦時和62.16億千瓦時,分別比2013年增長92.2%和1倍。

原油加工能力持續增長。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發展,2018年廣東煉油企業原油年加工能力已達到6370萬噸,比建設初期的1963年提高820倍,比2013年提高12.3%。目前,廣東正在加快建設中委合資廣東重油加工工程、中科合資廣東煉化一體化項目,到2025年前后,廣東原油年加工能力有望突破1億噸,成品油生產量(按100噸原油加工約47噸成品油計)將超4700萬噸,形成茂名、惠州、揭陽、湛江四大原油加工基地。

電力生產和消費成為全國最大的地區之一。2018年廣東全社會用電量6323.35億千瓦時,占全國的9.2%,居全國第一位,比2013年提高30.9%。2018年電力裝機容量達1.19億千瓦(占全國的6.3%,居全國第四位),比2013年增長38.5%。2018年,廣東省內發電量4716.29億千瓦時(占全國的6.6%,居全國第四位),比2013年增長25.1%。至2017年底,“西電東送”已經建成“八交九直”17條輸電通道,送電能力超過3500萬千瓦。2018年,廣東外購電量達1930.09億千瓦時,凈外購電占廣東全社會用電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9.5%增長到2018年的30.5%。西部清潔電能的輸送,為廣東緩解電力不足、減少污染排放發揮著重要作用。

多氣源天然氣供應體系已初步形成。廣東的液化天然氣產業全國先行,1998年國務院批準進口LNG在廣東先行試點,2006年全國首個LNG接收站投產,至2018年廣東省LNG進口量已經達到1067.73萬噸。目前,廣東已建成9個天然氣供應項目,天然氣主干管線約2200公里,初步形成珠三角地區天然氣主干管道內、外環聯網,并連通粵北地區的輸氣管網格局。結合全省2.9萬公里城市燃氣管網,全省已形成沿海進口LNG、長輸管道天然氣和海上天然氣等多氣源供應體系,并利用氣源優勢以管道互聯互通方式實現“南氣北輸”保障北方天然氣冬季取暖供應。2017—2018年、2018—2019年采暖季分別完成了4.69億立方米、11.8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南氣北送”保供量。

能源消費結構優化

煤炭消費比重呈下降態勢。建國初期,廣東能源消費主要以煤炭、薪材為主,能源商品發展水平低。2018年,廣東能源消費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煤炭在終端消費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能源消費品種日益多樣化,優質能源在能源消費中比重較大。

2018年,煤品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為37.5%,比2013年下降8.4個百分點。電力消費量比2013年增長30.9%,占能源終端消費量的比重由2013年的51%提高到2018年的54.6%,提高3.6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清潔能源發展步伐加快。2018年,廣東清潔能源利用量達11002.22萬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費總量的33%。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增長較快。2018年,廣東核電裝機容量已達1330萬千瓦。風電是越來越受重視的清潔能源,廣東正在加快推進風電開發。

2018年,廣東新風電裝機容量達357.36萬千瓦。水電作為目前人類唯一能夠大規模商業化開發利用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在廣東得到較大的發展。2018年,廣東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79.39萬千瓦。

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底,全省在役火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約為307克/千瓦時,全省122臺(5384萬千瓦)燃煤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21臺12.5萬千瓦以上燃煤火電機組已全部取消或不設置脫硫設施煙氣旁路并完成降氮脫硝改造。全面完成單機10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不含循環流化機組和W型火焰鍋爐)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部分循環流化機組或低于10萬千瓦的機組也主動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能源單耗水平處于全國最好水平之一。近年來,廣東節能工作取得巨大成就。2018年,廣東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為0.366噸標準煤/萬元,處于全國最好水平的第三位,實現以較少的能源消費支撐較快的經濟增長,節能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

能源加工轉換效率提高。2018年,廣東能源加工轉換效率為70.73%,比上世紀80年代提高近一倍。其中火力發電效率從2013年的39.66%提高到2018年的41.70%,提高2.04個百分點;發電煤耗從2013年的309.9克標準煤/千瓦時下降至2018年的294.7克標準煤/千瓦時,下降4.9%。能源加工轉換效率提高較快,進一步促進能耗的降低。

交通運輸節能成績顯著,綠色交通運輸方式加快形成。2018年,廣東新能源營運車輛9.8萬輛(其中純電動營運車輛9.4萬輛);新能源公交逐步實現集約化發展,新能源公交4.9萬輛,占全省公交車輛總數的73.6%,深圳、廣州、珠海基本實現公交電動化。廣東新能源道路客運車輛達1368量,新能源出租車2.3萬輛,7個城市實現規模化應用。

單位產品能耗下降幅度大。2018年噸鋼綜合能耗422.2千克標準煤/噸,比1985年下降61.4%。原油加工單位綜合能耗59.8千克標準油/噸,比1985年下降51.4%。2018年,電力、乙烯、鉛冶煉、鋁加工、平板玻璃和造紙等行業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分別在2015年基礎上下降1.38%、1.36%、9.11%、18.44%、3.35%和6.46%,其中全省煉油、乙烯等產品平均能耗也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2018年底,廣東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96家、綠色設計產品225種、綠色園區2家、綠色供應鏈9家。

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

電力基礎設備和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廣東省電網系統從建國初期的零散分布到全省聯網,通達城鄉。2018年,已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地區主干環網為中心,向東西兩翼及粵北延伸的500千

伏骨干網架,實現遠距離、大容量、交直流混合運行。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第三代核電、大型風機成套設備、高轉效率光伏發電、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近零排放”煤電等先進技術裝備得到推廣應用。

油氣管線覆蓋全省大部分地區和連接省內外。建國70周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輸油(氣)管道發展較快。2017年,管道運輸企業輸油(氣)管道達134條,比1978年增長43倍;輸送里程8765.34公里,比1978年增長112倍。目前,廣東已經建成西起湛江,東至梅州,覆蓋陽江、江門、肇慶、佛山、中山、珠海、廣州、東莞、汕尾、梅州等15個城市,全長2600公里的成品油管網,設計年輸量為1435萬噸。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在茂名與西南成品油管網連接,形成一條超6000公里的黃金輸油大動脈。輸氣管線覆蓋珠三角地區,連通粵東西北。

能源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目前,廣東已實現基本用能服務便利化,城鄉居民人均生活用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2017年全省城鄉都通了電,全社會人均生活用電量851.34千瓦時,比全國高30.6%,生活質量有了質的飛躍。2017年,廣東平均每人年生活用能源451.1千克標準煤,比全國水平高8.4%。

能源體制機制改革總體走在全國前列

經過七十年的發展,廣東能源供應體制已從計劃經濟體系轉到市場經濟體系,市場競爭機制在優化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有所加強。能源供應渠道從國內發展到國外,能源價格已與國際逐

步接軌,能源市場已逐步放開。廣東是國內率先開展節能發電調度、電力大用戶和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輸配電價、天然氣價格等改革試點工作的省份。2018年廣東電力市場交易電量超過1600億千瓦時,約占廣東全社會用電量的25%。發電側和售電側形成有效競爭,促成廣東市場競爭充分、交易活躍、透明高效、公平有序。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時期,廣東能源生產和供應能力將進一步提高,能源供應安全得到有效保證,能源結構得到優化調整,能源利用效率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能源利用對環境的污染狀況明顯改善,形成比較完整的能源產業鏈,基本建立安全、經濟、清潔、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體系。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工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