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四五”智能家電(居)產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2-04-13 17:32

中商情報網訊:“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乘勢而上譜寫安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推進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關鍵期。家電產業作為我省傳統優勢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向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智慧家庭方向發展,2021年智能家電產業被列為省十大新興產業之一。為有力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智能家電(居)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我省智能家電(居)產業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十三五”家電產業發展狀況

“十三五”期間,安徽家電產業積極向創新驅動轉型,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抓住消費升級契機,不斷提高創新能力,持續優化產品結構,產業規模保持增長,智能制造取得積極進展,綠色發展成效顯著,品牌匯聚進一步提高,安徽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家電產業基地。

(一)主要成就

1.家電產業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

2020年,安徽省家電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613.0億元,實現利潤總額75.2億元,家電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01家,主要家電產品產銷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在全國家電行業內具有重要地位。“十三五”時期,我省冰箱、空調、洗衣機、彩電“四大件”總產量49870.3萬臺,比“十二五”時期增長21.7%,居全國第二位。其中,洗衣機產量10897.1萬臺,比“十二五”時期增長34.9%,電冰箱產量13972萬臺,比“十二五”時期下降2.5%;空調產量16481.6萬臺,比“十二五”時期增長9.3%,彩電產量8519.6萬臺,比“十二五”時期增長143.3%。全國每三臺冰箱、每四臺洗衣機、每五臺空調就有一臺“安徽造”。

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家電企業發展情況(四大件)

        年份   指標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營業(主營業務) 收入(億元) 1613.0 1766.5 1787.2 2333.7 2200.6
同比增長(%) -8.7 -1.1 11.1 13.9 14.9
利潤(億元) 75.2 134.1 144.5 137.5 142.8
增加值增速(%) -10.4 8.2 20.7 3.3 4.4
規上企業個數 201 203 211 207 _

2.產業體系更加完善

作為智能家電的重要產業基地,安徽發展形成以合肥、蕪湖、滁州為重點支撐,馬鞍山、六安、阜陽等多點發力的產業布局,并形成了“10+1000”的“龍頭+配套”產業體系,“10”即海爾、美的、格力、長虹、美菱、TCL、京東方、博西華、惠而浦、康佳等十大龍頭企業,“1000”即近千家配套企業,從業人員50多萬。

3.頭部企業競爭力快速提升

“十三五”時期,家電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頭部企業競爭力快速提升。2020年,家電營業收入超50億元的企業9家,其中超百億元以上的企業5家,我省格力、美的空調產量超過2415.4萬臺,占全國產量的11.5%;海爾、美菱冰箱產量超過1138.7萬臺,占全國總量的12.6%;海爾、美的洗衣機產量超過1714.6萬臺,占全國總量的21.3%。

4.品牌匯聚度進一步提高

品牌匯聚度居全球第一,囊括從本土到國內、國際絕大部分知名家電品牌,如博西華、惠而浦等國際知名品牌,海爾、美的、格力等國內知名品牌,美菱、榮事達、揚子等本省知名品牌。成功舉辦十三屆中國(合肥)國際家博會,累計簽署投資、貿易和供需對接項目總額近4000億元;兩屆世界制造業大會的成功舉辦,為展示安徽家電發展成就和交流合作搭建了平臺。

5.產品品類更加豐富

“十三五”時期,我省積極布局智能家電(居)產業,優化產品結構,拓寬產品鏈條,提升產品品質,不斷滿足消費者新興消費理念的需求。一是傳統“四大件”的智能化升級,智能控制、高效節能、靜音低噪等共性技術的應用使消費者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洗衣機實現了洗、烘、護、除菌一體化,冰箱實現了智能保鮮,空調實現了智能舒適調節,彩電實現了人機交互等。二是衍生的新興智能家電(居)產品層出不窮,如具備熨燙塑形、殺菌除螨功能的智能衣物護理機獲得市場青睞,智能鎖、集成灶、洗碗機等逐漸在安徽形成產業氛圍,全省已涌現出160多款經認定的智能家電(居)產品。

6.自主創新能力有所提升

“十三五”時期,我省圍繞智能家電(居)產業布局不斷加強“研、檢、設、產”四方面建設的創新支持。目前,我省擁有合肥、滁州2個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擁有國家家電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合肥)中心、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安徽分院2家國家級檢驗檢測平臺;擁有長虹美菱、榮事達、惠而浦3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6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為我省家電產業工業設計創新提供了強大支持;擁有國家級智能工廠1家,省級智能工廠6家,省級數字化車間10家;9家家電企業進入安徽省發明專利百強。

7.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十三五”時期,家電行業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截至目前,我省主持(參與)家電產品國家能效標準2個,涉及冰箱、空調、洗衣機、儲水式電熱水器等產品。目前共有12種家電產品實施了能效標識制度,我省共有100多款產品入選國家“能效之星”產品,我省部分家電產品能效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如200升左右的冰箱能耗水平從2010年平均日耗電量0.5kWh左右降低到2020年的0.3kWh左右。我省6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拆解企業規范拆解處理數量近億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三五”時期,我省家電產業已取得長足的發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全省家電行業穩健可持續發展。

1.產品結構有待優化

冰箱、洗衣機、空調、彩電等“四大件”中,我省生產多為各大家電品牌的中低檔產品,附加值較高的家電產品相對于廣東、山東等家電大省占比較低。如,“四大件”產量占全國的1/5,但營業收入占比不足1/6、利潤占比約1/10;廚電、小家電等其他家電產量及營業收入占比均不足10%,江蘇、浙江兩省大家電制造雖弱于我省,但得益于小家電占比較高,且市場增長空間大,兩省在全國排位上緊跟我省。

2.研發及營銷存在短板

我國家電行業已經形成以海爾、美的、格力三大集團為龍頭的高度集中的產業格局,三大集團在全國范圍布局生產基地,由總部綜合考量各地生產要素成本及支持政策,分配各基地生產訂單。我省作為重要的家電生產基地,價值鏈中占比較高的研發及營銷兩頭在外,安徽在家電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中話語權較弱。近年來,安徽家電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在3%左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尚有差距。

3.本地品牌影響力較弱

全國家電行業上市公司共60家,廣東省21家、約占35%。廣東不僅有美的、格力、TCL、科龍等知名品牌,還有萬家樂、華帝、萬和等成長型品牌。江蘇擁有小天鵝、春蘭等十多家上市公司。山東擁有海爾、海信、澳柯瑪等知名品牌。在市場占有率全國前十的品牌中,我省僅美菱冰箱位居第四位,揚子、榮事達、尊貴等本土品牌影響力相對較弱。

4.核心配套能力不夠強

我省家電產業零部件配套率已達到60%以上,但智能技術、等離子體技術、變頻技術、節能環保技術、新材料與新能源應用、關鍵零部件升級等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控制系統組件、傳感系統組件、精密步進(微)電機(馬達)、熱泵系統組件、高精小型泵閥組件、精密模具制造與成型、物聯網通訊模塊等智能家電(居)關鍵核心部件缺乏,高端芯片、智能傳感器等長期依賴進口,本地產業鏈短板明顯,核心配套能力不足。

5.素成本不斷攀升

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人力成本已經成為傳統制造業的最大軟肋。“留人難、結構差、成本高”的現象困擾著我省家電企業,其中“領軍型”專業技術人才與“工匠型”產業技能人才尤為缺乏。另外,家電產品成本約80%以上為原材料成本,2020年下半年以來,鋼鐵、銅鋁、能源、塑料等家電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給冰箱、空調、洗衣機、彩電等原材料成本比重較大的企業經營帶來巨大影響。同時,倉儲、物流等費用的增加給企業帶來不少困擾。

二、“十四五”時期面臨的發展形勢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不確定、不穩定因素的增加給我國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帶來嚴峻考驗。從國際上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影響深遠,全球經濟深度衰退,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投資貿易格局、科技創新格局、金融貨幣格局以及治理體系等都面臨變革;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發展前景向好,但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

(一)面臨的機遇

1.新技術的機遇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能源等技術與智能家電(居)產業深度融合,助力企業洞察用戶需求和匹配供需、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效率,催生新的增長點。5G通訊技術的重大突破及成熟化的商業應用推動了智能移動終端的迅猛發展,“十三五”期間,智能移動終端的總銷量達到了近10億部,且這一數字還在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增長,智能移動終端作為智能家電、家居系統互聯互通的切入點,間接推動了產業的發展;人工智能(AI)領域機器深度學習算法取得實質性進展,Alfgo戰勝人類等事實說明了AI對推動智能家電、家居系統產業發展所產生的深遠意義;大健康、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成熟應用為智能家居產業的深度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技術。

2.新政策的機遇

2020年12月,中央政治局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為家電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政策支持;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推動家電產業綠色節能發展;《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定增加家電等大宗消費”;2021年1月,商務部等十二部門《關于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提出促進家電家具消費;2021年4月,住建部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質的指導意見》,明確數字家庭服務功能,強化數字家庭工程設施建設;隨著“新基建”戰略設施的不斷完善,為智能家電(居)產業深度發展提供了爆發式的發展機遇;《中共安徽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將智能家電作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建設世界級智能家電(居)產業集群。

3.新環境的機遇

2020年新冠疫情、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等使全球化格局面臨重構,一些發達國家仍在主動或被動地退出家電制造業,發展中國家的家電制造業還處于發展初期,國際家電產業格局的調整給家電產業全球拓展帶來發展機遇。國家大力支持的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將帶動中小微企業出口及自主品牌創建,“一帶一路”沿線的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市場正在成長。同時,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和中國(安徽)自貿區穩步推進,大量省外、國外項目和資金進入,存在著新的發展機會,完備高效的產業鏈、優秀的自我創新能力等讓智能家電(居)產業具備競爭優勢。

4.新消費的機遇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收入保持較快的增長,物價維持穩定,居民購買力大幅提升,“宅經濟”、“她經濟”、Z世代等帶動新型消費模式加快發展,享受型消費及健康型消費占比大幅提高,以智能化、舒適性、健康型為主導的智能產品市場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成為家電企業產品研發和創新的重要發展方向,主要家電企業紛紛推出智能家居集成化場景,正以賣“智能單品”向賣“智慧集成”轉變、從“做產品”向“做生態”轉型。伴隨著智慧生活方式的普及,數萬億的智能家居市場將成為家電企業競爭的新領域。

(二)面臨的挑戰

1.產業格局面臨重構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端制造向發達國家回流,低端制造向中低收入國家轉移,家電產業格局和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同時,疫情的不確定性將長期影響行業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催生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帶來新的競爭者和競爭方式。國內外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及市場下行壓力,對企業平衡長期戰略和短期利益帶來嚴峻挑戰。

2.關鍵技術亟需突破

與國內外一流家電企業相比,安徽家電在智能傳感、安全通信、人機交互、數據挖掘等關鍵核心技術并不領先,在研發高性能、高感知、靈敏控制的傳感設備的控制系統方面的自主創新能力還存在一定差距。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高端產品競爭力不足,產品質量和可靠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在新能源技術、新材料與材料替代技術等領域有待突破。

3.家電新勢力進場角逐

家電行業市場化程度高,競爭激烈,市場“蛋糕”已基本被海爾、美的、格力等國內“家電巨頭”以及惠而浦、西門子、三星等海外高端品牌劃分完畢。相繼出現了進軍互聯網電視、主打性價比,擁有強大生態鏈支撐的小米;發布智慧屏產品、擁有核心技術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的華為;擁有高端制造實力、進軍智能電視領域的聯想;以及小熊電器、石頭科技等新興IPO小家電企業,國內家電市場已形成多頭鼎力、新勢力競相角逐的激烈競爭新格局。

4.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房地產政策縮緊,市場處于相對平靜期,原材料價格上漲、疫情全球化影響等國內外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及市場下行壓力,對企業平衡長期戰略和短期利益帶來嚴峻挑戰。2020年,全國家電線下渠道占整體家電零售額市場的比例為49.6%,線上渠道為50.4%,家電消費加速向線上聚攏。家電零售企業也從垂直走向跨界整合,“京東+五星”“京東+騰訊”“阿里+蘇寧”“國美+拼多多”等新渠道組合加速發力,線上線下的互相滲透和融合水平進一步提高,全渠道、全場景的銷售模式進一步形成。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和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改革開放,堅持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智能、健康、舒適、簡約、綠色、節能”的發展方向,把握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全面拓展市場空間,加快實施技術改造,優化智能家電(居)產業結構,推進家電品牌建設,以高質量的增量激活存量,加速形成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政策鏈“多鏈協同”的發展生態,增強我省智能家電(居)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系統推動我省智能家電(居)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方向轉型升級,建設智能家電(居)產業體系,實現安徽家電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的轉變。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驅動

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推進行業前瞻性、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創新及系統集成應用創新,實現家電科技創新引領及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

2.堅持智能制造

推進智能家電(居)產業的物聯網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智能制造體系創新,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打造家電產業的智能制造生態系統,為家電行業的提質增效提供保障。

3.堅持高質量發展

堅持高質量和品牌化發展理念,支持企業由制造向創造轉變,弘揚工匠精神,全面提升家電產品、服務的水平和價值。

4.堅持綠色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大力發展綠色制造,推進綠色設計、制造技術和綠色產品,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形成產業布局趨于完善、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生態體系完整構建的世界級智能家電(居)產業集群,實現由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到全面高質量發展。產業總產值達5000億元左右;“四大件”年產量保持全國領先;百億元企業達10個以上;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左右、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左右;產業配套率達到70%以上;主要家電能效水平提升10%。

1.產業布局趨于完善

鞏固完善“龍頭+配套”產業格局,打造以合肥、蕪湖、滁州為核心,馬鞍山、六安、蚌埠、淮北、宣城等市為支撐,研發、設計、制造、檢測、銷售、物流等高度融合的智能家電(居)產業集群,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形成完善的行業規范及售后服務體系。

2.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到2025年,力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8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5家,爭創1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爭取智能家電(居)頭部企業、國家大院大所在我省設立若干研發機構或區域性研發中心。努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補齊基礎材料、零部件和制造工藝等關鍵領域短板,進一步提升行業創新能力。

3.產業協同融合發展

加強上下游產業融合應用,充分發揮總部經濟帶動和龍頭企業示范作用,帶動中小配套企業協同發展,完善產業鏈及配套體系,打造良好智能家電(居)產業生態,推動智能家電(居)產業與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新能源、房地產等產業融合發展。到2025年,產業配套率達到70%以上。

4.品牌建設持續加強

推進“三品”示范和“工業精品”工程,著力打響“安徽家電”金字品牌。全面提升本土品牌口碑和競爭力,到2025年,培育中國質量獎1家,省質量獎3家。培育一批高端品牌,推動構建多樣化品牌體系,逐步進入國內外市場,品牌市場份額、美譽度、用戶滿意度明顯提高。

5.資源循環利用明顯提升

提升綠色、節能設計水平,增加空氣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應用,規范再生原料使用比例,主要家電能效水平提升10%。推動家電企業通過自建回收網絡、委托回收、聯合回收等方式,發展一批家電生產企業實施回收目標責任制的示范標桿,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回收處理模式和經驗做法。

四、重點任務

(一)優化產業布局

安徽家電產業集群效應凸顯,產業增長迅速。利用我省基礎和優勢,積極探索智能家電(居)發展之路,推進家電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企業集聚,形成以合肥、蕪湖、滁州為主體,以蚌埠、馬鞍山、阜陽、六安、宣城等地多節點的智能家電(居)產業格局,將安徽省打造成世界級智能家電(居)產業集群。

專欄1 產業發展布局
合肥——加快綠色環保、高效節能的智能化產品的研發更新,促進信息技術、工業設計、工業互聯網等與家電產業融合,全面提升從研發到核心零部件生產、整機制造、物流、售后服務的家電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加快培育形成2000億級的智能家電(居)產業集群,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智能家電制造業高地、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家電、家居產業基地。 蕪湖——“立足空調、發展小家電、適度拓展產業發展領域”,進一步發展壯大家電產業集群。依托現有龍頭企業,推動家電產品高端化和制造過程智能化,搶占小家電發展布局的機遇,培育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整機和配套企業。爭取到2025年,產業總產值突破15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元企業達5家以上,主要產品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造國內外知名的高端家電產業制造集群。 滁州——以經開區、全椒、天長為載體,圍繞家電智能終端,推進“屏—芯—端”高效協同聯動發展,加快推進重點主機及配套企業智能產業園建設,加快核心零部件企業發展,增強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在長三角的影響力。力爭到“十四五”末產值超1000億元,爭創國家級智能家電創新基地,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家電信息產業基地。 蚌埠——加速形成智能傳感器產業集聚,高位推動中國(蚌埠)傳感谷建設。按照“一谷三園”產業集群總體布局,“三園”即中央創新園、MEMS(微電子機械系統)核心器件產業園、科技孵化園。中央創新園打造智能傳感器產業的研發、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于一體的全產業鏈。

(二)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結合我省產業鏈和重點家電產品發展現狀,在相關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等方面補短板、強弱項,實現家電產業鏈自主可控。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產學研合作及應用示范研究,推動綠色封裝材料、變頻芯片、主控MCU、新型顯示材料、IGBT功率器件、精密電機、智能傳感器、智能芯片等基礎材料與核心部件研究,開展智能化技術、等離子體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等在家電產品上的集成應用研發。

專欄2-1 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關鍵、共性技術)
(1)高效節能技術。重點從水效和能效兩方面入手,開展單點研究和系統性研究。在單點研究方面,借助仿真技術開展高效循環制冷、高效循環用水、高效供電的關鍵器件設計及優化;在系統性研究方面,研究控制技術并開發系統管理軟件平臺,實現能效的優化配置、控制與管理。 (2)智能健康技術。推動生物技術、醫療技術、IMABCDE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聲光電技術、高精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與智能家電技術的系統集成研究,通過智能家電(居)系統有效采集人體健康數據,對數據進行提取、分析、加工、溯源、計算、推理,診斷出人體健康狀況,對惡疾、頑疾進行溯源追蹤,提供診療建議,對人體健康風險及時預警。 (3)舒適性技術。研究基于溫度、濕度、流體、噪聲的居家一體化環控系統技術,包含單品性能技術和一體化系統管控技術等,針對各類家電產品工業設計與人體工學進行研究,建立人-機-環境模型并進行優化設計,為消費者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 (4)信息通訊技術。研究低功耗、廣域網、低時延家電(居)系統組網共性技術,解決目前海量設備互聯互通時的功耗大、響應慢、掉線頻繁的問題;推動智能家電(居)系統互聯互通技術標準統一規范,解決目前海量設備互聯互通過程中品牌不兼容、標準不統一、接口不規范的行業技術難題。 (5)智能交互技術。開展智能設備高噪場景下聲學前端技術、計算機視覺處理技術、人機交互系統技術創新,并重點研究結合交互上下文和短時/長時歷史記憶的語義理解技術,支持用戶意圖以多輪的、可打斷的、可糾錯的、漸進對話的方式向系統自然表達,構建支持全雙工、多輪對話、糾錯等技術為一體的全新交互解決方案。 (6)設計仿真技術。加快智能家電(居)嵌入式軟件、控制軟件研發和應用;開展應用于其核心零部件的計算機設計軟件研究,促進工程設計軟件的發展;搭建能有效指導產品的仿真平臺,嵌入產品設計階段,實現生產前預測產品的應用特性,為產品開發提供方向指引作用。

專欄2-2 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關鍵零部件)
(1)芯片組件。大力發展高端家電電子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網絡通信芯片、存儲器芯片、MEMS傳感器、高端電力電子功率器件等芯片設計。開展適用于空調壓縮機的15A-30A變頻模塊IPM、32位/64pin/128K變頻驅動MCU、主頻≥80MHz的DSP控制芯片等芯片的研究;發展基于智能家電(居)的CPU、GPU、DSP、FPGA智能運算芯片,無線通信(藍牙、WIFI、NB-IoT)和有線通信(寬帶ADSL)芯片,智能語音控制芯片,變頻控制芯片(MCU、IPM),電源芯片、功率芯片,驅動控制及接口芯片等。 (2)智能傳感器。重點開展適用于家電產業的智能傳感器及其專用芯片研發工作,提升溫度、濕度、壓力等基礎傳感器的工作穩定性,并針對體感、手勢、語音、光感、人體信息等智能傳感器進行應用場景研究,基于各類應用場景搭建智能傳感器實驗系統,最終實現自主設計和生產高性能、高可靠性、高精度的智能傳感器組件為家電產品的智能控制提供技術保障。 (3)壓縮機。突破壓縮機控制系統的開發和零部件生產的技術難題,開發新型高效壓縮機,如轉子補氣變頻壓縮機、線性壓縮機等并實現產業化,開展壓縮機變頻方法和地域適應性的專項研究,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解決壓縮機技術難題,實現整套壓縮機系統自主化生產的目標。 (4)高效電機及其驅動。開展無葉片式電機、緊湊型電機、直流無刷電機、變頻電機研發工作,通過改善電機結構提升電機效率、降低電機噪聲、提高運行可靠性;開展變頻電機驅動方面的研發工作,實現變頻電機軟硬件完全自主化生產,最終實現一體式變頻離心電機、直流無刷電機在冰箱、空調等家電的普及率大幅提升。 (5)新型顯示器件。促進4K顯示面板提速發展,推動8K顯示面板超前布局;不斷提升6代線、8.5代線及10.5代線等現有中大尺寸TFT-LCD產能利用效率;加快AMOLED柔性顯示、硅基OLED微型顯示器項目量產進度,推進打印OLED產品加快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布局Mini/Micro LED顯示、量子點、激光、3D顯示等新型顯示項目。 (6)印制電路板。印制電路板(PCB)素有“電子元器件之母”之稱,是智能家電(居)產品不可或缺的基礎組件。不斷提高PCB技術含量,并積極發展完善覆銅板、印制電路板及SMT技術等產業鏈,為智能家電(居)產品提供優質的電路板元器件。 (7)電子元器件。電子元器件作為核心基礎零部件,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也是支撐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基礎類產品。支持薄膜電容器、電熱器件、微特電機等現有優勢元器件產業向集成化、智能化、模塊化、低能耗的方向轉變。開發出滿足智能家電(居)產品發展需求的新型片式化、小型化的高可靠電子元器件產品。
專欄2-3 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關鍵原材料)
(1)先進碳材料。著力研發導熱系數100W/mK以上、復合材料強度3.5GPa以上模量255 GPa以上的碳材料,掌握碳材料在光學、熱學、力學以及電學等領域的應用特性,推廣其在家電產品能量儲存、液晶器件、電子器件方面的應用,實現在多產品系列應用高強復合材料替代金屬,減重20%-50%,能耗降低10%以上。 (2)保溫絕熱材料。開展家電用聚氨酯發泡材料、真空絕熱板(VIP板)材料的化學特性研究,搭建家電用保溫絕熱材料的實驗臺,著力研發ODP為零、GWP低、傳熱系數低的保溫絕熱材料,實現我國家電產品的發泡材料、真空絕熱板(VIP板)材料在生產工藝上的突破,使產品能耗降低8-10%。支持拜耳等創新企業將新型改性材料進行有效的技術成果轉化與應用,達到抑菌、滅菌的效果。 (3)制冷劑替代材料。著力開展家電制冷系統用GWP值低、ODP值為零的制冷劑替代材料的研究工作,開展替代冷媒在穩定性、安全性、兼容性、制冷量等多方面的試驗和工程應用技術研究,加強對新型高效制冷劑產品的推廣應用,同時結合制冷系統的協同創新,使相同能效機型超低溫環境下的制熱量相對R22提高45%以上。 (4)精密金屬材料。著力開展家電用壓縮機閥片生產等所必需的不銹鋼精密鋼帶材料的研究工作,掌握該不銹鋼材料的研發技術及生產手段,提升基礎零部件加工生產的硬實力,實現自主生產并生產抗彎曲及抗沖擊能力強、平直精度及粗糙精度高、非金屬夾雜物含量精確度高的精密不銹鋼材料。 (5)綠色可循環非金屬材料。重點研究家電的環保科技和可循環利用技術。推進環保材料和可再利用材料在家電產品上的應用,尤其著力于研究塑料陶瓷化材料、PVC材料、TPE材料等在家電外殼、密封方面的應用技術,最終實現環保材料在家電產品的使用率大幅提高,廢舊家電產品材料可循環利用率大幅提高。
專欄2-4 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關鍵裝備)
(1)高端制造裝備。開展超聲波焊接機、高端精密焊接設備、六軸打磨機器人、組裝機器人、噴涂機器人等裝備的研究工作,提升制冷家電冷媒管道和小型零部件的焊接質量,提升基礎打磨精度,自主開發PLM、ERP等智能制造相關工業軟件,利用我國家電產業規模推動基礎焊接及打磨裝備向智能化、自動化轉變。 (2)新型高效換熱器加工設備。加快換熱器加工設備的研發工作,著力解決高精度沖床的設計加工、高復雜度模具設計加工、模具鋼材料的差異、小管徑換熱器的脹接成型、高效脹管設備研發等方面的技術難題,實現自主開發服務于我國家電產業的小管徑(D5,D4)開窗翅片沖片機及小管徑(D5,D4)換熱器脹管機,大幅提升小管徑換熱器的生產精度和工作性能。 (3)專用檢測設備。加強家電產業生產所必需的專用檢測設備方面的研究,掌握各類檢測設備基本核心技術和工作原理,尤其著力開發家電整機智能檢測、吸槍式氦檢漏儀、氦質譜檢漏儀、冷媒檢漏儀、精密LCR表、煙氣分析儀及濕式燃氣流量計等家電產業關鍵檢測設備,實現自主生產高精度、測試結果一致性好的關鍵檢測設備。

(三)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

找準產業補鏈、強鏈、延鏈需求,盯住產業鏈關鍵環節、關鍵技術、關鍵企業,著力吸引平臺企業、龍頭企業和企業總部落戶。搶占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先機,強化數字賦能,加快提升智能家電(居)產業創新發展動能。

強鏈:支持上游技術龍頭配套企業,依托美的、海爾、格力、榮事達、美菱為龍頭的主機應用企業(平臺),通過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業務創新做大做強。

補鏈:積極引進并支持圍繞智能家電(居)產業發展相配套的關鍵零部件、先進制造成型、先進材料、高端半導體等領域行業“專精特新”或“獨角獸”企業落戶。

延鏈:圍繞智能家電、智能家居、智慧家庭升級方向,鞏固傳統家電產業優勢基礎,引進智能家居頭部企業,全方位延產品鏈、技術鏈、供應鏈、服務鏈,以高質量的增量激活存量。

專欄3 強鏈、補鏈、延鏈工程
合肥——強鏈:以家電研發設計為基礎,生產制造為載體,加大科技研發力度,降本增效,提升行業裝備及生產線智能化水平。加強技術創新,促進企業集聚,培育自主品牌,豐富產品結構,在國內率先打造世界級智能家電(居)產業集群。補鏈:通過政策扶持、招商引資等方式引進零部件生產龍頭企業,補齊上游短板,加快促進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家電產業融合,提升我市智能家電占比。延鏈:通過流通服務、基礎設施、環境及人力資源四大體系為支撐,推進智能家居從單一的“組裝制造”向“供應鏈協調的上下游產業鏈”轉型發展。 蕪湖——強鏈:重點發展附加值較高帶動力較強、市場需求較大的壓縮機、電機、驅動控制生產。補鏈:不斷增加小家電產品種類,加快電飯煲、電壓力鍋、電燉鍋、面包機、煎烤機、干衣機、加濕器、取暖器、家庭服務機器人、清潔小家電、酸奶機、煮蛋器、豆芽機、電熱飯盒等小家電產品的制造生產,發揮品牌優勢,搶抓小家電發展機遇。延鏈:大力發展集成電路芯片設計以及半導體微電子相關產品、注塑機、水溫機、中央送料系統、長U彎管機、高速沖床、三次元機械手、壓力機、異型插件機、無鉛雙波峰焊接機、電纜電線等產品,推動家電制造設備以及配套家電電器配件的發展。 滁州——強鏈:緊盯行業龍頭企業和壓縮機、電機、芯片設計生產等產業鏈缺失及薄弱環節,進一步開展定向招商,拓展構建特色彰顯、扁平高效、集聚效應突出的智能家電產業鏈體系。補鏈:加快廚房電器、熱水器、醫療保健電器、空氣凈化器、負氧離子發生器等產品的研發制造,強化生產企業與智能系統集成商的合作,充分利用安全、健康、節能等領域的新技術,發揮品牌優勢,打造智能小家電生產基地。延鏈:加強與空調器、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以及小家電等產業鏈上游零部件企業對接,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開展定向招商;同時,重點發展洗衣機和空調器大型腔注塑模、電機定轉子疊片高速級進模等模具制造業,以及高性能磁性材料、覆銅板、金屬化有機薄膜、液晶材料等電子材料產業。

(四)加速產品結構調整

按照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和安徽工業精品提升行動的要求,立足于現有的“四大件”產品結構體系,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在“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為導向,延長、補充和優化產品鏈,打造全品類、多品種、高品質的智能家電(居)產品供給體系。

專欄4-1 重點產品發展方向
1. 多用途冰箱。積極拓展食品冷藏保鮮冰箱、醫藥冷藏冰箱、冷鏈儲運冰箱、化妝品冷藏冰箱、茶葉冷藏保鮮冰箱、車載冰箱、嵌入式冰箱、冰柜、酒柜等智能產品。應用高速高精度高效化的智能識別、智能傳感、通訊傳輸、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實現智能冰箱對用戶生活數據的收集、推理、決策、學習,為用戶提供有效的家庭食品管理和健康管理服務。 2. 多功能空調。積極拓展人體自感知空調、抑菌滅菌空調、空氣能空調、老人專用空調、嬰幼兒專用空調、空氣凈化器、新風設備。通過空氣質量感知、語音與手勢傳感交互等手段,實現舒適、健康、節能的智能應用場景。 3. 多品類洗護。發展從洗衣到晾衣、干衣、護衣、疊衣等與衣物相關的洗護系列產品。發展洗干一體機、衣物護理機、晾衣機、疊衣機等洗衣房系列產品;推出迷你型、便攜式洗衣、洗護等系列產品;增加空氣洗衣機、超聲波洗衣機、抗菌滅菌洗衣機等新型洗滌模式產品。通過AI等技術實現智能洗衣機對衣物數據的收集、推理、決策、學習,形成最佳洗護方案。 4. 多維度屏顯。開發高清、綠色、大尺寸顯示產品,便攜式、迷你式顯示設備。大力發展OLED電視、激光電視、4K/8K電視、MicroLED/Mini LED電視等智能化、超高清電視產品;增加AR、VR、3D顯示產品;拓展多元化應用場景,發展社交電視、旋轉屏電視、游戲電視、教育電視等契合特定需求新產品。推動新型顯示技術實現新突破,提高產品的人機交互功能,推動柔性顯示、多屏顯示、智能交互等新技術的應用。 5. 多集成廚電。在產品功能、效果、體驗、服務等方面進行延伸,開發系列集成性、簡約化廚房電器,豐富集成灶、洗碗機、凈水機、油煙機、蒸烤箱、電飯煲、豆漿機、破壁機、料理機、空氣炸鍋等新產品;開發推廣烹飪機器人、垃圾處理機、整體櫥柜等全系列智慧餐廚設備。加強廚房空氣處理技術、降噪技術、防干燒技術、有害物質監測及預警技術等應用,打造綠色、安全、健康的智慧廚房。 6. 多系列家居。聚焦消費熱點需求,在產品功能、效果、體驗、服務等方面進行重點開發和設計,積極開發和供給各類優質小家電、生活電器產品。適老(按摩器、護理床、智能輪椅、智能手環、陪護機器人、緊急呼救按鈕等);護幼(嬰幼兒專用空調、洗衣機、暖奶器、音樂坐便器、消毒器、電子驅蚊器、教育機器人等);衛浴(智能魔鏡、智能馬桶、智能浴缸、智能淋浴屏、智能淋浴房、智能浴室柜、消毒毛巾架、智能排氣扇、智能體脂稱等);用水(智能水龍頭、凈水器、熱水器等)、陽臺(智能晾衣架、風光雨傳感器、智能窗簾等);安防(智能攝像頭、煙霧報警器、燃氣探測器、水浸傳感器、智能鎖、智能貓眼、智能門窗、門磁等);生活類(掃地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智能床墊、止鼾枕、滅菌鞋柜、電地暖、電暖器、電壁掛爐等)。
專欄4-2 智能家電(居)“網鏈”
構建智能家電(居)互聯互通全網系統,由若干產品“網鏈”組成。 衣聯網:智能洗衣機、智能干衣機、智能晾衣機、智能護衣機等; 食聯網:智能冰箱、智能集成灶、智能洗碗機、智能蒸烤箱、智能電飯煲、智能破壁料理機、智能烹飪機器人等; 娛聯網:智能電視、智能音箱、智能教育機器人、智能陪護機器人、智能舞蹈機器人、智能看護機器人等; 水聯網:智能凈水機、智能電熱水器、智能馬桶蓋、智能淋浴屏、智能浴缸等; 氣聯網:智能空調、智能新風系統、智能空氣凈化器、熱泵空氣源、太陽能、光伏等; 潔聯網:智能吸塵器、智能掃地機器人、智能垃圾處理器等; 護聯網:智能杯壺、智能按摩儀、智能手環、智能卷發器、智能補水儀等; 防聯網:智能鎖、智能攝像頭、智能火災報警器、智能可燃氣體泄漏監測傳感器等智能安防產品。

(五)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

健全品牌培育機制,完善品牌建設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引導企業走品牌發展之路,推進“三品示范”和“工業精品”工程。對標國際國內一流標準,鼓勵家電企業不斷提高市場營銷、服務能力、資本運營、品牌輸出等環節運作水平,增強品牌效應,著力打響“安徽家電”金字品牌。

專欄5 品牌提升工程
打造安徽品牌。發揮家電龍頭企業引領示范作用,培育安徽品牌。把本土家電品牌打造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內國際知名品牌。支持本土品牌企業,采取并購、重組等方式上市。支持家電企業充分利用“一帶一路”、自貿區、綜合保稅區、出口加工區等優勢,拓展海外市場,打造國際品牌。 提升企業品牌。發揮“精品安徽”央視宣傳平臺作用,開展智能家電(居)產業專題宣傳。堅持市場化運作模式,將中國(安徽)國際家博會打造成為極具行業影響力、展示行業風向標的品牌展會。鼓勵家電企業參加CES、IFA、AWE、世界制造業大會、顯示產業大會等國內外重要展會、推介會,集中展示安徽家電產業最新成果和發展水平,促進家電企業加深交流,加大品牌輸出力度,不斷擴大安徽家電品牌影響力。 推進標準化工程。實施家電產品質量比對研究提升專項行動,對標國際標準提升產品品質。支持開展國內外智能家電的產品安全、性能、電磁兼容、通訊可靠性、用戶體驗、人工智能等測試評價方法和標準的研究及制定工作,推進標準國際化工作。支持開展高標準、高品質產品認證及質量分等分級,支持優質家電產品和品牌推介,推動智能產品的互聯互通。

(六)打造智能家電應用生態

圍繞用戶需求和應用場景,提高家電產品的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自學習等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智能人機交互控制技術水平,優化用戶體驗;構建可多設備接入、多場景聯動、跨品牌、跨產業、跨平臺的智能家電應用場景;構建或參與跨行業的智能家電合作生態,為用戶提供各種應用場景下的多樣化智能家電及服務解決方案。

專欄6  “7+1”智能家居應用場景
智慧客廳:集影音、新風、照明、清潔等功能于一身,為用戶提供自由舒適生活。 智慧廚房:集冷藏、烹飪、凈水等功能于一身,為用戶提供美味健康生活。 智慧陽臺:集洗曬、休閑等功能于一身的,為用戶提供輕松愜意生活。 智慧臥室:集護理、新風、照明等功能于一身,為用戶提供靜謐整潔生活。 智慧浴室:集衛浴、洗漱等功能于一身,為用戶提供溫暖潔凈生活。 智慧安防:集監測、門鎖、監控等功能于一身,為用戶提供踏實、放心安全生活。 智慧看護:集健康、護理、陪伴、看護等功能于一身,為用戶提供舒心健康生活。 智能家居物聯網服務平臺:推進家電產品跨平臺、跨品牌、跨品類的融合,對家電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用戶使用習慣等進行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跟蹤,完善產品功能及服務,為用戶提供各種應用場景下的多樣化智能家電及服務解決方案。

(七)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通過開展產品生態設計、使用再生原料、保障廢棄產品規范回收利用和安全處置、加強信息公開等,推動家電企業切實落實資源環境責任,提高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和資源環境效益,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

專欄7 生產者責任延伸示范工程
綠色設計。生產企業統籌考慮原輔材料選用、生產、包裝、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環節的資源環境影響,深入開展產品生態設計。具體包括輕量化、單一化、模塊化、無害化、易維護設計,以及延長壽命、綠色包裝、節能降耗、易拆解等設計。支持建立家電綠色低碳循環設計研發中心,建立我省家電綠色設計產品數據庫和紅名單。 使用再生原料。在保障產品質量性能和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鼓勵生產企業加大再生原料的使用比例,實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加強對上游原料企業的引導,完善再生原料檢測、使用相關標準規范。 規范回收利用。生產企業可通過自主回收、聯合回收或委托專業的回收公司回收等模式,建立與產品銷量相匹配的廢棄產品和包裝回收渠道。 加強信息公開。強化生產企業的信息公開責任,將產品質量、安全、耐用性、能效、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等內容作為強制公開信息,面向公眾公開;將涉及零部件產品結構、拆解、廢棄物回收、原材料組成等內容作為定向公開信息,面向廢棄物回收、資源化利用主體公開。鼓勵家電生產企業披露產品碳足跡信息。

(八)全面推進數字賦能

推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與智能家電制造業相結合,實現工業智能制造水平領先。鼓勵龍頭企業構建家電智能制造生態體系,實現全價值、數字化運營及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提高全行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專欄8 智能制造提升工程
1. 智能化升級。推動5G技術、AI技術、物聯網技術、標識解析技術、智能傳感技術、機器人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家電產業的深度融合,引導家電企業提升智能化、柔性化、數字化、網絡化制造水平。支持家電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創建一批特色鮮明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2. 數字化管理。支持企業上云上平臺,引進和培育一批具備智能家電(居)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供應能力的專業服務商,開展工業互聯網技術研發、標準化、試點示范,打造覆蓋設計、生產、質量、訂單、物流、市場、客戶、維修的企業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一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推廣個性化定制模式,發展網絡協同制造試點。支持基于產品生產、流通等過程的標識解析體系建設。 3. 新模式應用。推進“5G+工業互聯網”普及,聯合省內三大電信運行商,推動家電企業“上云用數賦智”,打造一批具有推廣意義的5G應用場景試點示范。支持VR、AR、MR、體感、紅外觸控、圖像識別、智能語音等新媒體技術在數字化工廠、5G維保、AR安裝調試、云巡檢等場景的應用,用數字化賦能技術創新,提升家電產業的數字化管理水平。 4. 服務化延伸。支持家電企業由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軟件+服務”轉變,鼓勵家電企業開展生產、營銷、設計、開發、信息、維保等服務外包,持續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開展網絡協同設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運輸、安裝運行全流程運營管理,支持家電產業售后服務平臺本地化建設,為用戶提供面對面、專業化的高體驗式服務。

五、實施路徑

(一)龍頭+配套構建產業新協同

堅持龍頭企業帶動,促進各類要素和政策向優勢企業集中,形成一批具有規模效應、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企業,支持家電龍頭企業加大在我省的技術研發、投資規模、品牌推廣、產品更新等力度。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品牌資產、渠道資源、技術研發等優勢與中小企業建立緊密的協作配套關系,帶動中小配套企業協同發展,引導家電配套企業加大產品研發力度,重點突破關鍵技術、核心器件、先進制造工藝,提升配套水平,增加產業“粘性”,培育、打造一批在產業配套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獨角獸”、“單打冠軍”、“瞪羚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一批智慧裝卸搬運、分揀包裝、加工配送、售后服務等第三方服務企業。

(二)基地+集聚,打造產業新集群

加快以合肥為主體、蕪湖和滁州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家電制造基地建設。依托中國家電協會、智能家居產業聯盟等大力引導智能家電(居)及零部件企業向基地集聚,全面推進合肥、蕪湖、滁州開展智能家電(居)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生產制造中心、物流交易中心、新型建材生產研發中心、總部基地建設。支持蚌埠、馬鞍山、阜陽、六安、宣城等地為多節點的智能家電(居)產業基地建設,形成一批“大而優”、“小而專”智能家電(居)產業配套集群或產業園區,將安徽省打造成世界級智能家電(居)產業集群。

(三)平臺+創新激發企業新動能

加強與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聯盟等深度合作,依托中國家電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及行業協會、聯盟等深度合作,建立智能家電(居)創新中心,在關鍵共性技術、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等方面補短板,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實現家電產業鏈自主可控。引導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融合,在細分領域打造技術類別完備的創新平臺,形成多方共贏的技術生態圈,增強技術、產品創新和核心競爭力。積極引導家電(居)企業通過自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或應用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模式,滿足個性化需求,避免同質化競爭,加快實現從生產型制造向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轉變。構建安徽省智能家電(居)公共服務創新平臺和智能家居產業研究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服務體系,綜合運用政策、規劃、標準、資金等多種手段,實現機制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為企業提供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的賦能服務。通過AI×IoT實現賦能倍增,打造1+N+X(1個平臺,N:家電產品,X:其他行業)產品生態圈,帶動家電與汽車、建材、服裝、食品、醫療、文化、教育、娛樂、康養、物流等行業協同融合發展。如“家電+住宅”,發展全屋裝配式科技住宅產業;“廚電+食材”,發展健康美食產業;“洗滌護理+衣物”,發展時尚服裝產業等。發揮抖音等社交平臺宣傳互動作用,培育線上新品牌。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推動“線下沉浸式虛擬/現實體驗+線上遠程個性化定制”等商業模式創新,打造新優勢。

(四)品質+品牌,提升安徽新形象

深入實施家電(居)質量提升行動,全面推行先進質量管理方法,發揮標準帶動引領,強化技術支撐作用,促進產品“質量合格”向“用戶滿意”提升。引導企業建立以質量為基礎的品牌發展戰略,鼓勵行業協會、專業機構健全品牌培育專業化服務體系、宣貫品牌培育管理體系,完善品牌培育成熟度評價機制。推動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做大做強本土品牌,在細分領域培育一批頭部企業。發揮“精品安徽”央視宣傳平臺作用,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引領消費需求,增強消費信心,促進企業加快質量升級。

(五)外引+內強,推動產業新發展

做好引進來。瞄準國際知名主機企業及核心技術的配套企業,引進到我省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制造基地;有針對性引進小家電生產及配套企業,推進高端智能家電和功能型生活電器快速發展。推動走出去。適應“雙循環”發展格局,發揮“一帶一路”平臺作用,大力推進產品外銷、商業和資本輸出。引導企業建立若干個產業園區、跨境電商平臺和海外倉,發展跨境物流,推動智能家電(居)產業有序開展對外投資合作。目標市場由非洲、東南亞向歐美等高端市場拓展,在深耕非洲市場的同時大力拓展拉美、中東歐國家市場。

(六)人才+引智,完善育才新機制

通過“115”產業創新團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千人、萬人計劃等引進一批能夠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帶動產業發展的創新團隊,打造一批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等領域的杰出人才、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高端人才,謀劃實施高端人才激勵計劃。通過“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師帶高徒,培養、培育高技能人才和工匠人才。對標長三角人才政策,推動人才深度融合、跨界協調創新,促進高層次人才共享共用。堅持招商與招才并舉,引資與引智并重,構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一體推進的良好機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建立省市共同推進的協調機制,統籌謀劃全省智能家電(居)產業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專項,統籌協調全省智能家電(居)發展的重大決策、工作部署,推進行動計劃的宣貫和實施。建立省政府與頭部企業定期會商機制,弘揚企業家精神,充分信任、依靠和尊重企業家,發揮企業家在推動企業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上的重要作用,加強溝通協調,實時解決企業困難。省有關部門、地市結合實際,加大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雙招雙引”等工作推進力度,主動謀劃推進一批重大家電項目、重要載體的建設和應用示范。

(二)加大政策支持

組建智能家電(居)產業發展基金,制定智能家電(居)產業支持政策,充分發揮現有財政資金和省產業發展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吸引社會資金,支持智能家電(居)產業集群建設,對在本地具有自主研發的企業在人才引進、生產/研發設備升級、國產芯片軟硬件研發、節能保鮮綠色等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與推廣等方面進行財政支持。支持合肥、蕪湖、滁州三市采取“一事一議”等政策措施,實施精準招商。

(三)強化金融支撐

鼓勵金融機構針對家電產業和企業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開展智能制造設備租賃和融資租賃業務。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家電企業掛牌上市融資。推動金融支持企業并購、重組、業務分拆。搭建覆蓋銀行信貸、融資擔保、風險投資的完整投資體系,廣泛吸納各種類型的社會資本。建立涵蓋產業孵化、產業發展、產業并購、產業創新的投融資平臺。

(四)強化人才支撐

建立智能家電人才需求目錄,實施高端引智行動,大力培育優秀技能型人才。面向國內外引進領軍型高精尖人才和工匠型技能型人才。鼓勵省內高校開設家電相關專業,加大跨界融合型產業人才培養力度。支持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建設人才技能實訓基地,培養家電發展亟需的技能型人才。鼓勵企業聯合人才培養機構采取定向委培、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等方式培育工程技術人員。

(五)推進交流合作

以融入長三角發展為契機,積極承接智能家電(居)產業轉移,支持合肥、蕪湖、滁州三大基地加強與江蘇、浙江小家電發展合作,補齊安徽小家電短板。加強與上海、南京、杭州等長三角中心在金融、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合作,打造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檢驗檢測認證、國際貿易、品牌推廣、技術交流和標準化等生產服務業網絡。鼓勵家電企業參加國際國內知名展會,加強行業交流合作。充分發揮產業聯盟、行業協會作用,開展專業化招商,搭建行業協作交流服務平臺。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辦公室

2022年3月23日印發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