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 發布時間:2022-05-28 15:38 中商情報網訊:汽車產業是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有關技術加速融合,“車能融合”“車路協同”“車網互聯”聚合賦能,推動汽車從一個“硬件為主”的單純交通工具向“軟硬兼備”的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汽車產業生態和競爭格局正加劇重構,全面智能化與新能源相互融合發展的時代加速到來,汽車工業正式進入“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的新時代,智能化、電動化成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智能汽車是通過搭載先進傳感器等裝置,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具有自動駕駛功能,逐步成為智能移動空間和應用終端的新一代汽車,又稱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是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等。從更長遠來看,基于電動化的智能化汽車必將成為主流。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著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個部門出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建設智能汽車強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深度影響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產業發展路徑,對汽車產業在新時代的低碳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迫切要求優化汽車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務。

汽車產業作為廣州第一大支柱產業,發展基礎扎實,產業體系完善,品牌質量逐步提升,發展路徑從全盤引進到模仿探索,從合資合作到自主創新,正從“跟跑者”、“并行者”向“領跑者”階段奮力挺進,形成了以整車制造為核心、零部件企業聚集、智能創新企業匯聚的汽車創新產業體系。“十四五”時期是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廣州汽車產業由大變強、搶占發展制高點的關鍵突破期,必須搶抓機遇、加強謀劃、統籌兼顧、精準發力,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奮力開啟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目 錄

一、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二)發展形勢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發展目標

三、集中力量開展技術攻關

(一)提升整車集成技術

(二)突破關鍵零部件技術

(三)完善安全保障技術

(四)布局戰略前沿技術

四、整車引領構建產業生態

(一)發揮整車企業帶動作用

(二)支持核心零部件企業發展

(三)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四)聚力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

(五)提升汽車銷售及后市場服務水平

五、適度超前建設基礎設施

(一)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

(二)加快推進加氫站建設

(三)打造智能汽車云控基礎平臺

(四)推進“智路”示范化建設與改造

(五)完善車用新一代通信網絡設施

六、積極穩妥推進示范應用

(一)加強智能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

(二)推動智能汽車商業化運營

(三)提升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

(四)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

(五)促進新能源汽車與能源融合發展

七、夯實基礎筑牢質量品牌

(一)擦亮廣州汽車制造金字招牌

(二)加強汽車產業先進標準供給

(三)健全產品安全監管保障體系

八、協同聯動深化開放合作

(一)構筑市內協同發展空間新格局

(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互利共贏

(三)拓展國內戰略合作廣度深度

(四)打造一流國際合作生態環境

九、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

(二)加強土地供給

(三)打造人才高地

(四)提升資金支持

(五)完善評估督導

為深入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廣東省發展汽車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和《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精神,進一步推動廣州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智車之城”,助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環境

“十三五”期間,廣州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示范應用穩步推進,汽車產業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展望“十四五”,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下的國內外環境日益復雜,汽車產業面臨新一輪的轉型升級,為廣州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一)發展基礎

1.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廣州是全國最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之一、是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汽車及零部件)、是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已形成以整車制造為核心、零部件企業聚集、初創型企業不斷孕育而生的完整產業鏈。目前,廣州擁有11家整車制造企業,集聚了1200多家汽車零部件生產和貿易企業。2020年,全市汽車產量達到295萬輛,同比增長1.4%,較2015年增長33.6%,占全國產量的比重提高至11.7%,已連續兩年保持全國汽車產量第一;實現產值5860億元,同比增長3.8%,較2015年增長55.2%,占全市工業總產值29.4%;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達7.98萬輛,同比增長17.3%;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3萬輛,占新車銷售比重(滲透率)為11.41%,顯著高于全國(5.4%)、全省(7.7%)平均水平。

圖片1.png

圖1 廣州市“十三五”期間汽車產量及全國占比情況

2.技術創新應用實現突破。廣州以一批國家級、省級汽車行業企業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為重要載體,著力提升整車制造、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關鍵零部件和網聯應用等領域核心競爭力,相關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2020年,全市研發百強企業中前三位均為汽車制造業企業,專利授權量十強企業中汽車制造業企業占據4席。廣汽集團已自主研發并掌握動力電池、純電電驅、機電耦合、電控等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開發了GEP 2.0全鋁純電專屬平臺,自主研發的彈匣電池已在AION.Y等車型上搭載量產,與騰訊、華為合作發布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處于業內領先地位。東風日產已具備新能源和智能化自主開發能力,完成了整車控制器、電池成組技術開發,導入了5G、智能語音交互等設備,處于國內第一梯隊。小鵬汽車聚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技術,取得國內外核心專利超2000項,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鴻基創能建成年產30萬平方米高性能膜電極自動化生產線,與進口主流產品相比性能提升35%、成本下降50%。

3.產業生態環境優化完善。廣州不斷推進北、東、南三翼汽車產業集群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構建了涵蓋上游的“三電”系統、電子電器、感知系統、決策系統、控制系統、定位系統、V2X通信系統及傳統汽車零部件,中游的通信運營、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整車系統集成、整車研究院/制造業創新中心,以及下游的出行服務、物流服務、檢測認證、數據增值、金融銷售服務等應用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廣州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截至2020年底,公私樁合計近6萬個,接入“羊城充”平臺超3萬個,建成5G基站4.8萬座,居全省首位。集聚工信部電子五所、中汽中心華南基地、威凱檢測、廣電計量等測試研發平臺。成立廣州市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促進會、粵港澳大灣區自動駕駛產業聯盟等行業組織。成功舉辦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中國智能網聯汽車高峰論壇等會展活動。為減緩疫情對汽車消費的沖擊,2020年發放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綜合性補貼,惠及1.2萬人次。

圖片2.png

圖2 廣州市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全景圖

4.示范應用全面展開廣州開創了國內第一個發放載客測試牌照、第一個認可其他地區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許可、第一個在中心城區主干道開展道路測試等“十個第一”。截至2020年底,廣州共發放43張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測試里程達34.13萬公里,均居全國前列。加快自動泊車(AVP)等技術的研究,推動智慧停車場、黃埔百度車路協同項目建設,建設生物島等示范應用場景,全方面深入推進車、路、網、云一體化。持續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2018年底已基本實現公交電動化,截至2020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近27萬輛,占全市汽車保有量的比重提升至9%,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75%)。其中,燃料電池汽車已投運58輛,示范效果良好。

5.龍頭企業實力顯著增強。廣州集聚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企業,培育了多個汽車行業獨角獸企業。廣汽集團2020年營業總收入3955億元,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躍升至第176位,旗下廣汽埃安聚焦純電專屬平臺打造明星產品,銷量從2017年的5000輛增長至2020年的6萬輛,年復合增長率達128.9%,躋身國內新能源汽車第一陣營;廣汽傳祺聚焦細分市場打造明星車型,確立廣汽自主品牌的市場地位和品牌知名度。東風日產連續五年銷量破百萬,累計銷量超過1100萬輛,累計產值超1.3萬億元。小鵬汽車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市值近 5000 億元。小馬智行成為中國融資最多的自動駕駛初創企業,累計獲得資金超10億美元。文遠知行擁有全球領先自動駕駛技術,估值超過30億美元。廣州最大的充電運營商廣州捷電通2020年充電電量達到1.49億度,營收達到1.33億元。

與此同時,廣州市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仍存在部分短板和問題。一是關鍵核心技術依然受限。 “三電”系統、環境感知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還需進一步提升,整車控制系統、線控轉向系統、智能座艙等關鍵部件仍是空白,線束插接件、傳感器、芯片等關鍵元器件主要依賴進口。二是產業鏈協調聯動有待提升。大中小企業間協同效應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本地零部件配套還不完善。整車汽車產品結構不協調,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占全國比重僅為5.84%,比全市汽車產量占全國比重低近6個百分點;商用車發展滯后,發展模式問題亟需解決。三是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仍需加力。相比于國內其他先進城市,我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保有量仍有差距。同時,充換電和供氫加氫等配套服務設施尚不完善,2020年純電動汽車與充電樁之比約為3:1,充電樁整體利用率不高與區域分布不合理并存,多數充電樁運營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是自主品牌核心競爭力差距明顯。廣州汽車企業品牌特別是自主品牌影響力仍需加強,產品綜合競爭力與國外產品仍有一定差距,國外銷售規模和占比較小,“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的任務艱巨。

(二)發展形勢

1.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面臨重大調整全球汽車產業面臨多領域技術快速融合發展,智能化、電動化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汽車產業發展依托數據、場景、生態的趨勢和特征更趨明顯,已進入區域化特征主導的全球競爭新階段。國際資本競相進入自動駕駛研發領域,主要經濟體達成碳中和共識,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必將迎來高速發展。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球汽車產業鏈遭受嚴重沖擊,國際經貿規則面臨重構,特別是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多條技術路線及“軟件定義汽車”等新模式新標準,需要巨量投入,既為各國選擇適合國情的技術路線提供了可能,也迫使各國為避免掉隊而多線推進,存在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風險。

2.我國汽車產業迎來轉型升級的重要窗口期。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六年位居全球第一,關鍵零部件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有望跳出傳統燃油車“卡脖子”發展路徑、實現換道超車領跑;同時,在智能汽車技術研發、規則制定和示范應用等方面,我國與其他汽車強國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我國疫情防控有力,市場率先復蘇,有力吸引更多外資進入我國汽車產業。與此同時,我國將取消外資在華乘用車制造股比限制以及投資企業數量限制,互聯網、消費電子等諸多業界外企業和大量資本爭相涌入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傳統燃油車全產業鏈企業亟待轉型等因素,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形成了新的挑戰。

3.粵港澳大灣區汽車產業集群加速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已形成以廣州為核心的“整車生產+核心零部件”的汽車產業格局,廣州整車生產規模在全省占比超過90%,珠三角地區汽車零部件企業1000多家,廣州占據500多家。借助于大灣區道路交通、車輛型號等規則標準有望深入銜接,為廣州大力拓展港澳汽車市場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此同時,珠江口東岸城市在“三電”技術、汽車電子、人工智能、操作系統、新能源等領域具有明顯產業、技術、人才優勢,對于廣州鞏固提升大灣區汽車產業龍頭地位,既是產業協同發展的機遇,也是產業潛在競爭的挑戰。

總體而言,廣州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形勢錯綜復雜,電動化進程提速與智能化示范應用形成了相互賦能的螺旋上升趨勢,充電與換電短期平行發展、長期態勢還不明晰,多重因素交叉融合發展的趨勢導致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統籌發展與安全的難度明顯增大,迫切要求保持戰略定力,加強頂層設計,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趨利避害,奮勇前進。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抓推進“雙區”建設發展機遇,統籌發展與安全,以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為抓手,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攻關,發揮整車企業帶動作用,著力補齊核心零部件短板,打造自主可控、高質量、高效益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鏈,形成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全球知名“智車之城”。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固本扶堅持把創新驅動擺在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著力增強基礎研究投入,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實驗室、行業組織等作用,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跨領域跨行業融合創新,鼓勵優勢企業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提升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能力。

——整車引領,軟硬協同。鞏固提升整車制造優勢,加快補齊零部件細分領域短板,著力打造整車及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檢測、服務一體化發展體系。鞏固提升中國軟件名城優勢,適應引領“軟件定義汽車”趨勢,充分發揮軟件在智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賦能賦值賦智作用,強化軟硬協同發展。

——低碳智能,融合應用。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深入推進汽車與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加快汽車產業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智能化轉型,統籌推進配套基礎設施和制度建設,大力拓展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場景和規模。

——開放合作,安全可控。推動形成梯次推進、滾動發展的全市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格局,積極融入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汽車產業集群。更好統籌利用國內外創新要素和市場資源,進一步提高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性和穩定性。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廣州市建成國家級智能汽車產業化示范區、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網聯汽車與智能交通應用示范區、國家5G車聯網先導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高地和汽車國際貿易中心(“三區一高地一中心”),支撐打造全球知名“智車之城”,引領全國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規模躍上新臺階。全市汽車產能突破500萬輛,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升,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產值力爭達到1萬億元,持續位居全國前列;新能源汽車產能超200萬輛,進入全國城市前三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保有量提升至80萬輛、占汽車保有量比重超20%。汽車零部件及整車進出口規模穩步提升。

——自主創新實現新突破。加大智能與新能源汽車自主創新支持力度,力爭攻克一批短板和“卡脖子”技術。智能汽車(2級組合駕駛輔助及以上自動駕駛水平)新車占比達到80%。純電動乘用車百公里電耗降至12.0千瓦時,推出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燃料電池乘用車。

——品牌影響力實現新提升。以“智能+新能源”為方向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汽車企業,進一步豐富中高端、多動力類型產品矩陣,培育1-2家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的企業,培育1-2家獨角獸汽車企業,實現自主品牌汽車出口大幅提升及海外制造基地建設新突破。

——補鏈強鏈實現新成效。五大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建設全面提速,吸引集聚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零部件企業,形成較完備的世界級汽車零部件產業供應體系,力爭汽車電子零部件產業新增產值達千億元。

——推廣應用邁出新步伐。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及以上水平自動駕駛汽車陸續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建成800公里智能化道路。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從“用得上”向“用得好”轉變,打造成為全國智慧充電基礎設施標桿城市。實現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商業示范運營。

——汽車后市場服務釋放新活力建成一批汽車文化產業載體,汽車銷售服務滿意度大幅提升,探索形成汽車后市場服務的新模式和新路徑,數字增值服務規模大幅提升,在若干個細分領域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

展望2035年,廣州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的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整車生產能力和零部件產業供應體系國際一流,充換電服務網絡便捷高效,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形成技術、產品、服務和應用示范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汽車產業集群高質量、綠色、低碳發展,有力支撐國家實現“雙碳”戰略目標。

表1  主要指標表

序號 指標 單位 2020年 2025年
1 汽車產能 萬輛 250 500
其中:新能源汽車產能 萬輛 20 200
2 規模以上汽車制造業產值 億元 5860 10000
3 汽車零部件及整車進出口規模 億元 392.9 455
4 智能汽車(2級組合駕駛輔助及以上 自動駕駛水平)新車占比 % - 80
5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新車銷售占比) % 11.4 50
6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 萬輛 27 80
其中: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 58 >2500
7 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汽車保有量比重 % 9 >20
8 實現智能化道路長度 公里 - 800
9 加氫站 5 >50
10 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 千瓦時/百公里 16 12

三、集中力量開展技術攻關

整合多方優勢資源,實施“揭榜掛帥”制度,鼓勵支持聯合攻關和協同創新,依托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動力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及隔膜材料與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省電動汽車整車技術工程實驗室、廣東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工程實驗室等重點研發平臺,鼓勵組建跨行業新型研發機構,集中攻克一批短板和“卡脖子”技術,著力鍛造一批長板和“撒手锏”式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筑牢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根基。

(一)提升整車集成技術

1.智能化集成技術。積極打造可以搭建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及以上水平的智能汽車技術架構,提升功能模塊集成、軟件迭代升級等軟硬件集成與應用服務能力。重點突破智能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平臺、智能計算平臺、線控底盤與線控系統、智能驅動、車載專用網絡、多源傳感信息融合感知等核心技術,提升整車算力水平,推動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力爭4級-高度自動駕駛集成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2.電動化集成技術。持續提升“三電”輕量化和集成技術能力,提升整車“三電”系統的綜合性能,重點突破燃料電池關鍵技術、新型高性能整車架構平臺,力爭突破底盤系統集成優化。大力推動電機與減速器集成、高壓系統集成、驅動總成集成等“多合一”集成,持續深化電機驅動控制、整車控制、車載充電機、高壓配電、DC/DC直流變換器、直流快充等部件的集成。

3.多能源管理及輕量化技術。重點開展高集成度電驅動、分布式電驅動、系統最優化設計與系統集成,動力耦合機構、電驅動橋、兩擋/多擋變速器、高速大速比減速器、混動等多能源管理技術、動力系統熱能利用和管理技術攻關;推動高強鋼、高性能特種鋼、高強度鋁合金、耐蝕鎂合金、碳纖維、特種橡膠、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先進車用結構材料和先進聲學材料、低VOC環保內飾材料、高性能導熱材料等先進車用功能材料推廣應用,大力發展輕質合金高效率低成本變形工藝技術、車用復合材料集成化低成本成型工藝、其它低成本短流程低碳制造技術、鋼鐵/輕質合金/化工行業低碳流程再造等工藝技術。

(二)突破關鍵零部件技術

重點推動車控及車載操作系統、主動安全與自動駕駛軟件、環境感知軟件和執行系統、智能車載平臺、車聯網V2X技術等關鍵軟件技術、產品和平臺的研發及應用。

1.車規級芯片技術。以應用拉動技術突破,搭建芯片供需信息平臺,暢通芯片供給體系,加強自主產品應用。加快突破車規級芯片的自主研發與制造,大力開展感知芯片(CMOS感光芯片、ISP圖像處理芯片等)、控制芯片(MCU)、高性能計算芯片(AI芯片/GPU)、通信芯片(總線、無線電等)、存儲芯片(Flash等)、安全芯片、功率芯片(IGBT、SiC、電源芯片等)等關鍵芯片技術研發,推動車規級驅動、電源、通信、隔離、運放等芯片的封裝工藝、評測方法、認證、應用技術及接口配置、開發環境和軟件集成技術實現突破。

專欄1 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強芯突破工程
1.加強車規級芯片設計。推進國外機構與廣州本地汽車制造企業合作建立研發創新中心,搭建芯片供需信息平臺,鼓勵芯片產業鏈企業加大與本地集成電路設計、制造企業的合作,加大在汽車電子領域的投資和布局,跟蹤督促芯片產業發展重要事項的落實情況,將國外企業的先進微控制器、片上系統和軟件專業知識與廣州車企的研發能力相結合,支持開發下一代汽車電子平臺。 2.加強車規級芯片制造。積極鼓勵粵芯半導體、芯粵能等本地芯片制造企業承接汽車芯片制造業務。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引進國內國際先進的芯片制造廠商,鼓勵本地企業加強與世界先進芯片制造企業合作在廣州設立生產基地。鼓勵本地車企向上游汽車芯片業務延伸,以粵芯二期、三期項目為契機,積極引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3.完善汽車芯片封測、認證等配套服務。積極推動廣州芯片制造企業與汽車制造企業開展MCU、動力控制管理芯片、車身控制芯片、功能器件、ADAS芯片、汽車音視頻/信息終端芯片等車規級芯片封裝測試、認證應用,提高相關配套服務能力,推動自主可控車規級芯片的規模化應用。

2.三電關鍵核心技術。支持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低鈷(微鈷)動力電池技術研發,突破無線電池管理系統(wBMS)、電池管理單元(BMS)等技術,提高電池安全性、可靠性、性能和壽命,鼓勵硅負極電池、石墨烯電池、燃料電池、固態電池和半固態電池、鈉電池、釩電池等新型電池及新一代充換電技術研發;提升扁線/成型繞組電機、高性能高速電機、少稀土/無稀土電機、輪轂電機及其他電機等技術成熟度,推動高速、集成、節能電機的應用;力爭超高速電機控制技術、IGBT及寬禁帶半導體材料技術、轉矩脈動抑制技術、新型電機及控制技術、可靠弱磁及回饋制動技術、EMC抑制技術、新型控制架構、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PHM)等技術取得新突破。著力研究大功率超快充、無線充電、充電安全等快充技術,重點攻關寬禁帶功率半導體在大功率場合下的應用,研究新型隔離型拓撲以及多電平調制技術,進一步提高充電機構的功率密度,在安全性保障的前提下提高快充的功率及效率。

3.燃料電池核心技術。重點攻克燃料電池電堆、膜電極、雙極板、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系統、低成本氫氣等基礎材料和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自主掌握高功率密度電堆、低鉑載量質子交換膜、高性能碳紙等研發制造技術。加強車用氫氣制、儲、運、加技術攻關,降低氫氣燃料使用成本。

4.車用傳感器技術。攻克車載多功能攝像頭、車載毫米波雷達、車載激光雷達等智能汽車關鍵傳感器的技術難題,如激光雷達高性能光源與接收模組關鍵技術和MEMS多光束掃描關鍵技術、77GHz毫米波雷達MMIC芯片設計和高頻天線PCB技術等,推動國產車用傳感器提升產品性能與可靠性,進一步提升傳感器微機械加工、封裝等生產制造水平,提高關鍵傳感器國產化配套率。

5.智能座艙技術。開展智能座艙多元化控制、聲光技術、安全監控檢測系統等基礎功能設施關鍵技術研究,重點推進超高清新型顯示、超大屏觸摸傳感器技術研發,探索增強現實(AR)等前沿技術在智能座艙的應用。開展CAN、LIN、藍牙等車內信息互聯,以及C-V2X等車外信息互聯的信息通信關鍵技術研究,提升智能座艙與手機、車輛等智能終端之間的信息互聯。開展智能座椅關鍵技術研究,基于視覺、壓力傳感器采集駕駛員信息,實現座椅智能調節與位置模式選擇,實現個性化定制的用車場景。

(三)完善安全保障技術

1.測試仿真技術。持續完善虛擬仿真測試-封閉道路測試-開放道路測試三級智能汽車測試評價體系,打造完整的包含模型在環測試、軟件在環測試、硬件在環測試、駕駛模擬器測試、整車在環測試等仿真測試工具鏈,提高虛擬場景構建、感知系統仿真、車輛動力學仿真、云加速仿真等核心能力,構建廣州特色自動駕駛虛擬仿真場景庫。不斷豐富道路測試場景的全面性和智能性,尤其是高速公路測試、隧道測試等重點場景,完善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測試的監督管理能力,打造高實時性、高可靠性的云安全管理平臺和數據采集平臺。

2.網絡及數據升級安全技術。推動建設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監測技術平臺,重點開展車輛網絡安全、軟件升級安全和數據安全測試驗證技術研究。網絡安全方面,重點突破車載終端漏洞測試、車載網絡安全測試、車載無線安全測試、業務平臺安全測試等關鍵評估技術;軟件升級安全方面,重點研究升級前條件符合性、升級包安全傳輸、升級前安全校驗、升級過程提示、升級中斷保護等安全評估內容;數據安全方面,重點開展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可靠性試驗、數據存儲能力試驗、存儲覆蓋試驗、斷電存儲試驗等關鍵試驗技術。支持整車企業與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在車路協同、軟件開源、汽車操作系統等領域的合作。支持檢測認證機構與整車企業開展聯合攻關,提升智能汽車網絡與數據安全技術水平。

3.核心部件安全性可靠性技術。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抓緊攻關適合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車規級芯片可靠性驗證標準,推進保障國產車規級芯片的研制、認證及上車應用。對電機、動力電池等動力系統開展高低溫、潮濕、腐蝕、振動、沖擊、電磁兼容等可靠性測試驗證。依托國家汽車電子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智能汽車零部件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新能源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廣州)等國家級測試機構,加快建設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測試評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進一步提升元器件、部件、系統及整車質量可靠性評價能力。

4.動力電池回收技術。進一步突破廢舊動力電池殘余價值快速評估技術,提升梯次產品的安全性、使用性、可靠性及經濟性。推動電池包(組)柔性拆解、正極材料高效提取、負極材料和電解液有效回收等關鍵技術、工藝和裝備研發生產和規模化應用。鼓勵和支持在動力電池研發生產階段開展動力電池易拆解、可梯次利用等可回收利用設計。

(四)布局戰略前沿技術

依托琶洲實驗室、鵬城實驗室廣州基地等重大創新平臺以及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等高等院校,深度開展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戰略前沿技術研究。重點提升自動駕駛復雜系統體系架構、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控制、人機交互及人機共駕、車聯網與車路協同等基礎技術水平,重點突破智能車控操作系統、車載智能計算平臺、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主動安全與自動駕駛軟件等關鍵技術。探索推進飛行汽車量產及商業化應用。適度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和應用推廣可燃冰、氫能等新能源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前沿技術,充分賦能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四、整車引領構建產業生態

發揮整車企業引領輻射作用,帶動零部件企業集聚發展,形成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相互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局面。圍繞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大力推進產業鏈招商和精準化引資,增強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進一步提高汽車后市場占全周期價值鏈比重。

(一)發揮整車企業帶動作用

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及“分鏈主”企業。支持整車企業推動傳統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升級,支持造車新勢力做大做強,打造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全球知名品牌。探索整車企業試點直接下達資金,由企業圍繞重點領域主攻方向自行確定研究專項。支持整車企業牽頭規劃布局產業園,帶動上下游產業鏈配套,建設行業重大功能型研發測試平臺、產業生態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牽頭組建行業標準組織、產業聯盟等。支持整車企業不斷優化、更新和迭代主營產品,加快量產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及以上水平智能汽車和新能源七座車、中巴車、大巴車、房車等多種車型,提升單車價值及利潤水平。推動整車企業在算力、智能系統、圖像語音識別等領域與行業領軍企業深度合作,打造道路數字化、車路協同化的典型示范。

(二)支持核心零部件企業發展

加快番禺、增城、花都、南沙和從化五大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建設,支持重點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核心零部件領軍企業。鼓勵支持市屬國有企業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整合國內外汽車零部件制造優質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落戶廣州,補強汽車零部件制造產業鏈。支持本地優勢零部件企業發展,強化芯片等關鍵零部件供應鏈。支持智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攻關及首臺(套)應用,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整車企業采購目錄。依托華南理工大學汽車零部件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引導零部件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質量水平。

(三)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鼓勵整車企業制定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戰略伙伴計劃,探索產業鏈內以及跨產業的資本、技術、產能和品牌等合作新模式。鼓勵整車企業與優勢零部件企業在研發、采購等層面深度合作,優化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知識產權保護等合作機制,建立安全可控的整零協同體系。深入開展“小升規”行動,落實獎勵政策,推動一批企業實現小升規、規升巨。支持優勢整車企業在產業集群建設中發揮領軍作用,通過技術輸出、資源共享、供應商管理等方式帶動中小企業發展。

(四)聚力打造招商引資“強磁場”

充分發揮廣州整車企業集中的優勢,實施靶向招商,加強與大型央企、全球知名企業等的精準對接,吸引更多整車企業到廣州建立研發和生產基地。研究制定急需緊缺行業領域目錄和引進企業目錄,加大力度引進激光雷達、車規級芯片、中央處理器、車載操作系統、高精地圖、驅動電機、電控及核心材料產業等關鍵零部件配套生產企業。編制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圖譜和區塊地圖,用好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等平臺,拓展多層次招商網絡,創新招商引資方式。

專欄2 強鏈補鏈延鏈重點突破工程
1.提升整車企業競爭力。支持廣汽集團、東風日產、北汽(廣州)等整車企業在現有傳統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基礎上,與智能汽車關鍵技術有機結合做大做強,不斷提升電動化車型產銷量占比;支持小鵬汽車、合創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企業發展壯大。支持整車制造企業和國內外知名企業實施整合、并購和戰略合作,打造世界知名汽車品牌。鼓勵整車制造企業向個性化定制、整體解決方案等高端服務發展;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夯實智能制造工藝基礎。支持廣汽集團等國有企業深入推進技術研發、投融資等方面體制機制創新,鼓勵自主品牌整車制造企業和零部件企業開展商標國際注冊、收購國際品牌,推進品牌國際化。 2.補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研究設立市級高精尖技術產業化專項,重點突破智能汽車高端零部件的設計開發、批量制造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等瓶頸問題。加大招商力度,圍繞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等各類品牌、車型需求,重點在車規級芯片、車用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電機、毫米波雷達、智能座艙、激光雷達、高精度地圖、車載攝像頭等,引進一批高端零部件生產企業。 3.拓展產業鏈群發展空間。吸引一批5G通信、傳感器、汽車芯片以及大數據、云計算、終端服務等技術先進企業落戶,形成產業互聯、開放共享的汽車產業集群。鼓勵人工智能、互聯網等企業與車企深度融合,發展成為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領軍企業。鼓勵信息通信、互聯網等企業開展智能汽車數據分析和應用,發展成為功能多樣、安全可靠的數據服務商。

(五)提升汽車銷售及后市場服務水平

1.拓展汽車后市場服務。大力引導汽車工業旅游與本地生態旅游等項目相結合,引導花都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特色小鎮、番禺化龍汽車特色小鎮、南沙黃閣國際汽車特色小鎮等健康發展,研究建設廣州汽車博物館、汽車主題公園、汽車平民實驗室等載體,弘揚廣州獨特汽車文化。發展汽車旅館、房車營地等多元化汽車旅游服務。積極發揮汽車金融對整車制造、零部件、汽車銷售、動力電池回收等相關企業的扶持作用。鼓勵發展二手車交易、汽車改裝美容、檢驗檢測等后市場服務鏈,帶動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等其他相關服務業同步發展。

2.優化汽車銷售模式。鼓勵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發展商超直營、電商直營、自建體驗中心等多元化汽車營銷新模式,優化提升4S店等傳統銷售模式,大幅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培育新型服務企業,發展零部件連鎖貿易和售后汽配連鎖市場,鼓勵發展汽車后市場電商化。依托云計算、大數據和AR/VR等新技術,打造以數字化轉型增強消費體驗的汽車零售新場景。

3.提升軟件及數據增值服務能級著力提升智能與新能源汽車軟件升級更新服務安全與質量。加快充換電、車況、出行、維修等場景大數據挖掘和應用,構建先進完備的廣州市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監測平臺。匯聚整車企業、出行服務企業等數據,驅動汽車后市場服務精準化、規范化發展,推動價值鏈延伸。通過挖掘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信息、車輛分布情況等數據,為二手車評估、電池及技術升級等提供新的價值空間。加強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復雜使用場景的大數據應用,重點在數據增值、出行服務、金融保險等領域,培育形成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統籌基礎數據融合應用,充分利用北斗衛星導航,建立完善路網信息系統,提供實時動態數據服務。

4.加快布局回收利用服務。支持企業發展汽車綠色回收、零部件再造等領域業務。依托本地優勢整車企業,培育壯大汽車綠色回收和拆解產業。規范二手車銷售,打造高端二手車銷售市場。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立健全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開展資源深度循環利用。積極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試點,以行業領軍企業為主體,推動鋰電池等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提升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價值。

專欄3 智能汽車后市場服務建設工程
1.汽車養護維修服務。鼓勵發展車身、底盤、發動機等汽車維修及汽車貼膜、噴漆等汽車保養服務。支持非智能車合法改裝成智能車,倡導汽車消費從“駕車”向“玩車”轉變。 2.二手車銷售市場建設。在全市層面規范建設若干家二手車銷售市場,樹立二手車市場流通標桿。完善二手車檢測認證服務,形成二手車合理定價機制。提高汽車轉手效率,培育壯大汽車流通市場。 3.探索車載綜合信息服務。利用車載互聯網平臺,導入地圖、商業、旅游、交通等信息服務業務,引導汽車企業積極協同互聯網行業企業,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挖掘工作、生活和娛樂等多元化需求,創新車載信息服務模式,促進汽車產業鏈向后端延伸。 4.發展智能汽車金融保險服務。依托眾誠汽車、平安產險、廣愛保險、廣汽匯理等企業,鼓勵探索自動駕駛在道路測試、試運營以及商業化階段保險機制,調整保險范圍、賠償機制,創新保險產品。鼓勵發展針對二手車、汽車租賃等的金融服務,加快建立智能汽車產業金融支持體系。 5.培育汽車文化。支持發展汽車模型、汽車書籍、汽車影視、汽車夏/冬令營等汽車文化業態,探索拓展多場景、多樣化的汽車競賽和表演。謀劃打造汽車文旅城等特色汽車產業聚集區,支持有條件的區域建設房車營地。

五、適度超前建設基礎設施

以廣州建設全國第一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為契機,加快統籌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著力構建先進完備的基礎設施體系,為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布局

編制實施《廣州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科學合理布局充換電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充換電設施智能化管理水平,打造全國智慧充電基礎設施標桿城市。積極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快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探索在居民小區試點推廣“統建統管、散建統管、有序充電”模式。加快構建換電基礎設施服務網絡,到2025年換電站達到400個。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為消費者在自有或租賃車位上新建固定充電樁。鼓勵私人充電樁加入“羊城充”等公共服務網絡。加快制定關于公共充電車位禁停非充電車輛的相關規定。建立健全充電樁的安裝、運營、維護、更新等相關方利益的分配機制,鼓勵固定車位充電樁共享利用。“十四五”時期,新建居住社區落實100%固定車位建設充電樁或預留充電樁建設安裝條件。

專欄4 全國智慧充電設施標桿城市建設工程
1.完善“羊城充”平臺功能。推動全市公共充電設施接入“羊城充”平臺;鼓勵全市運營企業與“羊城充”平臺在結算互通、充電樁狀態查詢等方面深化合作;支持“羊城充”平臺與百度、高德等導航地圖平臺合作,推動實現向車主提供全市找樁、導航、充電、支付等一站式服務。 2.規范住宅小區充電樁建設。落實國家、省關于新建住宅、改擴建住宅以及新建辦公類建筑、商業類建筑及社會公共停車場(庫)充電樁配建比例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等要求,并納入土地規劃條件和工程驗收等相關標準。 3.加大重點區域充電設施建設力度。建設交通樞紐和露天公共停車場公共快速充電樁,重點推動白云機場、廣州南站等主要交通樞紐以及露天公共停車場加快建設集中式充電站。

(二)加快推進加氫站建設

加快形成氫能產供儲網絡,依托廣州石化等企業提升氫氣生產能力,建設燃料電池供氫中心。依托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先進儲能材料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燃料電池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等高端創新平臺,開發高效可靠的制儲運加氫技術和設備,著力提高燃料制儲運經濟性和安全性。支持具備條件的區域和市場主體開展加氫站示范建設,鼓勵利用現有的加油站、加氣站改建或擴建加氫設施,積極探索混合建站發展模式,開展油、氣、氫、電綜合供給服務。到2025年,加氫站數量超過50個,車用氫氣終端銷售價格低于35元/公斤。

(三)打造智能汽車云控基礎平臺

依托番禺、黃埔、花都等相關區域,建立和完善智能汽車云控應用,探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云控中心,重點開發建設邏輯統一、物理分散的云計算中心,標準統一、開放共享的基礎數據中心,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云控基礎軟件,支持車聯網專用頻段的試驗驗證和應用探索,逐步實現車輛、基礎設施、交通環境等領域的基礎數據融合應用。依托汽車、交通、通信等領域優勢單位,分步分級打造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智能汽車大數據云控基礎平臺,為智能汽車的研發制造、安全運行、交通管理、應用服務等提供支撐。

(四)推進“智路”示范化建設與改造

選擇廣州國際生物島、南沙慶盛樞紐區塊、中新知識城南起步區、番禺汽車城、海珠琶洲等有條件的區域,率先實施城市道路智能化改造工程,加快建設集道路感知、車路通信、邊緣計算、端端互聯、多元應用于一體的智能道路設施,建立以“車路協同”為標準的新一代綜合交通運行協調體系,大力提高城市道路智能化水平。著力突破新一代城市智能道路系統架構與關鍵技術,推進道路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開展交通標識標準化、路面設施信息化升級與智能化設施建設的“雙同步”工程,提高智能道路設施的普及率。

(五)完善車用新一代通信網絡設施

提升C-V2X網絡在主要道路的覆蓋水平,推動C-V2X網絡升級與路側單元部署的有機結合,提供超低時延、超高可靠、超大寬度的無線通信和邊緣計算服務,滿足車聯網的大規模應用。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動通信網絡(6G)、量子通信網、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網絡。積極推進窄帶物聯網(NB-IoT)和增強機器類通信(EMTC)等多網協同發展。加快拓寬4K/8K超高清視頻在智能與新能源汽車中的使用。支持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差分基站等設施建設,著力建設覆蓋城區骨干路網的超高精度數字地圖和高精度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滿足智能汽車使用需要。加快推進廣州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建設,構建城市數據資源體系,探索建設數字孿生城市,建設“CIM+智能汽車”應用體系,實現智能道路基礎設施與交通出行平臺和城市信息模型平臺有效銜接。

六、積極穩妥推進示范應用

積極布局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穩步推進商業化運營。加強智能汽車道路測試,進一步豐富示范應用場景。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應用,促進新能源汽車與能源融合發展。

(一)加強智能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

積極開展區域智能汽車道路測試,遴選適合區域作為道路測試先行試點區,統籌整車企業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對智能汽車的測試需求,逐步擴大智能汽車測試道路范圍。完善對各個場景的測試道路劃分與測試道路等級認定,驗證在不同交通狀況復雜程度與道路限速情況下智能汽車的性能,逐步建設大規模、綜合性的城市級智能汽車應用試點。基于亞熱帶濕熱氣候等城市特點和交通運輸實際,統籌各類封閉測試場建設,推動廣汽測試場、南沙測試場、花都測試場、增城測試場等封閉測試場錯位建設、聯動發展。積極推動在不同混行環境下智能汽車自動駕駛在黃埔、南沙、番禺、花都、海珠等區域的應用示范工作。探索開展高快速道路測試。建立智能汽車測試場景和應用場景研究平臺,研究和落實多種智能汽車應用場景,支持多種技術路線測試驗證和應用示范。

專欄5 道路測試示范工程
1.黃埔區。加快開展車路協同的智慧交通“新基建”項目建設、開展場景特點分明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小型公交車等測試。重點建設生物島5G自動駕駛應用示范島和測試基地。 2.番禺區。支持在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內規劃建設開放道路測試和示范運營,積極打造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路線和生態。 3.南沙區。加快慶盛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基地建設。擴大南沙區智能汽車測試道路開放區域,在市劃定的一級、二級及三級測試路段基礎上,分批劃定南沙自主開放路段。在蕉門河、明珠灣、南沙灣、慶盛樞紐等交通設施較完善區域,積極推進多種技術路線的自動駕駛遠程測試。 4.花都區。實行分級別、分類別測試,科學有序推進國家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廣州)封閉測試區-東風日產封閉測試場(花都)等智能汽車測試項目建設。 5.增城區。大力開展智能汽車模擬道路和場景建設,加快工信部電子五所200個場景標準封閉測試場、中汽中心華南基地智能網聯汽車封閉試驗場(復雜氣象條件)建設。

(二)推動智能汽車商業化運營

圍繞出行優化、示范運營、公共服務等方向,以番禺、黃埔、南沙、花都等指定區域和線路為重點,開展智能汽車運營示范應用。加快推動在機場、港口、工業園區和旅游景區等封閉區域開展智能汽車示范運營,推進城市共享用車、智能公交系統、智能道路清掃、智能物流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建設。鼓勵智能汽車企業與出行服務公司合作營造應用場景、加速科技成果轉換,創新商業化運營模式。依托如約出行、如祺出行、有鵬出行、聯友出行、滴滴沃芽等平臺,拓展“互聯網+交通”服務領域,打造包括智能安全帶、主動安全視頻預警服務、CAN總線數據管理等為一體的智能化車聯網管理平臺。通過多維度、綜合性、大規模城市交通試驗和示范運營,分階段分領域推動實現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優先在公交、出租等領域先行示范,探索形成廣州市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新模式。

專欄6 智能汽車應用示范工程
1.規劃整合自動駕駛測試示范應用資源。以廣州白云機場、廣州北站、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國際生物島、長洲島/大學城、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區域作為骨干交通網絡節點,串聯白云山風景名勝區、廣州塔、長隆旅游度假區等人員流動較大的區域,建設基于C-V2X車聯網支撐的智慧道路基礎設施,推進專用車道車路協同的無人駕駛共享出租汽車Robo-Taxi、無人駕駛公交車的商業化示范運營,不斷拓展完善,進而推進市內外多類別無人駕駛交通工具一站式智能出行接駁系統示范運行。 2.創新應用場景和產業形態。依托廣州港、廣州公交集團等,探索智能汽車在智慧公交、港口碼頭、共享出行、智能環衛、智能倉儲、物流配送、智能通勤、園區內擺渡車、最后一公里自動泊車等特定場景的應用。積極培育道路智能設施、高精度時空服務和車用基礎地圖、車用通信、信息安全、數據服務、智能出行等智能汽車新業態。 3.開展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以南沙區、黃埔區、番禺區、增城區、海珠區為開展自動駕駛商業化運營試點區域,驗證真實道路下車輛環境感知準確率、場景定位精度、決策控制合理性、系統容錯與故障處理能力、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服務能力、“人–車–路–云”系統協同性等。 4.培育無人駕駛出行服務。鼓勵車企與運營服務商合作,依托文遠知行、小馬智行、鈦馬科技等開展“無人駕駛+共享出行”服務。率先開展基于無人駕駛汽車的無人公交、無人物流、移動零售、移動辦公等新型服務業。拓展車聯網商業化空間,挖掘特定場景應用價值。

(三)提升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

完善新能源中小客車信息服務,研究出臺有利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上牌、充電和市域內高速通行優惠等政策措施,實行新能源汽車安全質量及申領補貼“雙確認”,積極推動相關領域實現新能源汽車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公務用車以及出租(含網約車)、環衛、郵政、城市物流配送、機場、港口等公共領域應用,到2023年全面完成巡游出租車電動化。視疫情形勢適時發放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綜合性補貼,研究出臺補貼退出后的激勵政策,推動私人領域應用新能源汽車有序發展,提升個人消費者購買和使用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占比。

(四)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

以參與創建國家五部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為契機,聚焦市政、環衛、物流等重點場景,加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專用車、公交車示范運營。大力培育以黃埔區為核心的廣州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推進廣州開發區氫能物流車運營示范等重點項目建設。鼓勵整車企業開發燃料電池汽車,引進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燃料電池相關企業,推動整車企業與燃料電池企業開展整車集成合作。率先發展自主可控的高可靠性燃料電池專用車和商用車,探索燃料電池乘用車產業化,加速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商用化進程。

專欄7 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工程
1.重點推動燃料電池物流車規模化應用。以重載運營貨車、中遠程物流車、工程車、港口作業車為重點,加快燃料電池商用車和專用車推廣應用。鼓勵燃料電池汽車生產企業與廣東省內重點物流企業合作,通過搭建燃料電池汽車運營平臺等方式批量化集中采購,大幅降低燃料電池汽車購置成本,推動燃料電池商用車規模化使用。搶抓廣東省建設廣州-深圳、廣州-珠海氫能運輸走廊機遇,打造氫能高速通道。 2.建設燃料電池汽車商業運營示范區。在專用車、乘用車領域探索開展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重點支持黃埔等區率先開展區域公交線路上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應用,推動公務用車采購或租賃燃料電池汽車,支持燃料電池專用車在環衛、物流等領域規模化應用。 3.推動氫能產業集群建設。積極落實國務院關于氫能產業集群建設示范區的總體部署,進一步深化廣州與相鄰地市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聯動合作。

(五)促進新能源汽車與能源融合發展

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堅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舉,全面推進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穩妥推進光伏平價上網進程,統籌新能源汽車能源利用與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協同調度,提升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積極探索“可再生能源+儲能”模式,謀劃建設“光儲充放”(分布式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充放電)多功能綜合一體站。促進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能量高效互動,優化電力生產布局,提升電力系統應急調節能力、發電側電力調峰能力,鼓勵儲能調峰項目建設。支持電網企業聯合整車企業打造新能源汽車與智慧能源融合創新平臺,探索新能源汽車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實施路徑,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車消費和儲放綠色電力的交易和調度機制。鼓勵汽車制造業企業通過引入風電、核電,盡快實現100%的清潔電力供應,以及深度參與植樹造林,打造零碳工廠。

七、夯實基礎筑牢質量品牌

開展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提升行動,全面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增強質量品牌競爭優勢。健全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和追溯機制,鼓勵開展標準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全面提升網絡安全防護和數據安全防護能力。

(一)擦亮廣州汽車制造金字招牌

加強自主品牌建設,以廣汽集團為核心,深入實施品牌戰略,以匠心精神制造高品質汽車產品,推動廣汽集團打造成為產品品質高、認可度高、美譽度高的國際品牌。統籌資源配置,聚力支持本地造車新勢力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智能與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積極推動本土合資品牌汽車做大做強。支持企業建立以質量為基礎的品牌發展戰略,加強品牌研究、品牌設計和品牌創建,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開展商標國際注冊,加強品牌保護和扶持,努力提升“廣州制造”美譽度。舉辦世界智能汽車大會、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等高水平論壇、展會,著力提升廣州汽車制造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加強汽車產業先進標準供給

支持企業、行業組織、科研院所積極開展充電樁、動力電池更換技術、電池環境可靠性測試、退役電池梯次利用評估、車輛數據安全、網絡安全、軟件升級、道路測試及信息共享等多領域標準研制。進一步完善燃料電池汽車標準體系研究,研究制訂標準體系規劃和路線圖。支持優勢企業制訂智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生產和應用標準,參與智能汽車領域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建設,促進行業規范化體系的搭建。推動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上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

(三)健全產品安全監管保障體系

強化企業對產品安全的主體責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加強對整車及動力電池、電控等關鍵系統的質量安全管理、安全狀態監測和維修保養以及廢舊電池回收管理。加強數據安全監督管理,建立汽車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機制。加強新能源汽車里程信息監管,引導企業里程測量方法向世界輕型車輛測試規程(WLTC)工況法轉換。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汽車安全召回管理,完善智能汽車道路交通違法違規行為取證和處置、安全事故追溯和責任追究相關規定。明確車用無線通信設備型號核準和進網許可辦理流程。

專欄8 測試驗證與安全保障工程
1.構建三級測試體系。針對廣州市的道路環境和交通行為構建智能汽車仿真場景庫,建立包含模型在環、軟件在環、處理器在環、硬件在環、駕駛員在環、整車在環、場地在環在內的城市級大規模仿真測試系統。完善廣州市智能汽車道路測試管理機制,優化測試牌照的審批與發放流程,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有計劃地進行開放道路測試,從而構建包含仿真測試、封閉道路測試、開放道路測試的廣州市智能汽車三級測試體系。 2.開展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網絡安全測試。以工信部準入政策為抓手,依托工信部電子五所、中汽中心華南基地、威凱檢測等權威的全國性第三方檢測機構,從防御信息傳輸威脅、安全漏洞及接口掃描、防御車輛外部鏈接安全等方面對整車及零部件的網絡安全開展測試,建立包含概念設計、產品開發、生產制造、整車測試在內的全生命周期網絡安全檢測體系,確保網絡安全風險被有效檢測。開展對整車在常規狀態及軟件升級狀態下的安全測試工作,校驗升級軟件包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并進行備案。 3.開展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數據安全測試。依托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運營中心,鼓勵工信部電子五所等機構與市內高校、車企進行產學研交流合作,開展數據存儲安全與合規性的技術研究與應用實踐,通過實行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制定重要數據目錄等方式,對智能汽車制造商在收集數據和使用數據過程中的合法合規性進行測試驗證,保障敏感數據的安全。 4.開展動力電池的測試評估及回收。依托生產企業本身和第三方檢測機構,圍繞電池全生命周期數據,積極開展電池的安全性和性能評估,形成數據驅動的動力電池余能檢測方法、殘值評估方法及健康狀態評估方法;加強動力電池的回收和利用,完善退役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體系,建立退役動力電池回收網絡。

八、協同聯動深化開放合作

優化完善全市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空間格局,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國內外先進城市協同發展,構建全球領先的智能汽車生態合作圈,提升廣州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

(一)構筑市內協同發展空間新格局

按照差異發展、協同聯動理念,加強全市統籌,堅持產業集聚發展,圍繞整車制造,優化布局產業鏈和創新鏈,著力打造“一核三極多節點”的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空間發展新格局。

圖片3.png

圖3 “一核三極多節點”空間發展格局

著力將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園打造為“一核”:充分發揮園區集聚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設計、制造和測試、示范應用等全產業鏈優勢,輻射帶動番禺化龍汽車特色小鎮發展,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自主品牌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群、粵港澳大灣區汽車產業創新發展領航區、國際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和國家產城融合示范區。

專欄9 “一核”重點建設內容
1.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產業園核心片區。加快智能制造區建設,重點以廣汽埃安為龍頭,依托廣汽智能與新能源整車與關鍵零部件的研發、智能制造、試驗檢測及自動駕駛示范運營,加大研發基礎能力、核心技術能力、關鍵零部件配套及生產能力建設。加快廣汽埃安二線(廣汽自主品牌乘用車新增20萬輛/年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建項目)建設,確保2022年建成投產。加快動力總成二工廠發動機、時代廣汽動力電池、廣汽愛信自動變速器、廣汽零部件產業園、中航光電華南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落地。加快建設智慧服務區,重點以汽車產業為主題,以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為主線,通過建設集辦公、商業、生活、文化、旅游等復合型城市功能為基礎的新型城市空間,重點發展創業孵化、總部經濟、商業貿易、生活服務、文化旅游等產業,打造成為宜業宜居宜商的國際化、專業化與智能化的汽車產城融合示范區。 2.廣汽產業園片區。加快推進廣汽研究院(二期)項目建設,建立以廣汽研究院為核心,以廣汽傳祺技術中心、全球優勢供應商及研發機構為支撐的全球研發網,瞄準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制造和關鍵技術領域,加強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支持汽車共享、智能交通等關聯技術的融合和應用,實現智能和新能源“三電”核心技術行業領先。加快推動廣汽傳祺等燃油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向綠色化、智能化和服務化方向發展,加大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制造。

圍繞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打造東部、北部、南部“三極”:依托優勢整車企業龍頭帶動和吸附作用,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極具競爭力的產業極點。全面推動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打造世界知名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品牌。大幅提升零部件企業產業配套能力,構筑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新生態。其中,東部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包括天河片區、黃埔片區、增城片區,主要依托小鵬汽車、廣汽本田、文遠知行、北汽(廣州)等龍頭企業及相關重大項目。北部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主要為花都片區,主要布局東風日產、東風啟辰、風神汽車等龍頭企業及相關重大項目。南部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主要為南沙片區,主要依托廣汽豐田、合創汽車、小馬智行等龍頭企業及相關重大項目。

專欄10 “三極”重點建設內容
1.東部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橫跨天河區、黃埔區、增城區,包括天河片區、黃埔片區、增城片區,主要布局小鵬汽車、廣汽本田、文遠知行、北汽(廣州)等企業和相關項目。天河片區重點打造小鵬汽車智能產業園,全面提升小鵬汽車整車研發能力,增強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水平。黃埔片區重點推動廣汽本田新能源車產能擴大建設項目、小鵬乘用車基地增資擴產項目、觀致汽車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寶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項目落地。大力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加快現代汽車燃料電池電堆/系統等標志性項目建成投產,推動黃埔氫能創新創業中心、雄川氫能灣區氫能孵化中心、中德氫能源研究院等載體建設,打造“灣區氫谷”。增城片區發揮廣汽本田(增城工廠)、北汽(廣州)整車企業作用,推動電機、電池、電控等核心關鍵部件企業集聚。推動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增城園區建設,引進并培育一批研發設計、科技服務、核心零部件及配套企業。加快建設工信部電子五所增城總部基地、中汽中心華南基地國家新能源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廣州)等載體,積極開展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測試評價、智能互聯、信息安全、標準研究等工作。 2.北部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主要為花都片區,主要布局東風日產、東風啟辰等企業和相關項目。著力打造花都汽車智造功能區,以花都汽車城為主體片區,全力支持東風日產、東風啟辰、風神汽車等整車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扶持采埃孚華南研發中心、馬瑞利汽車零部件、聯友出行等汽車電子、智能網聯、共享汽車企業發展。支持花都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加快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園花都園區建設,強化汽車零部件配套。 3.南部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主要為南沙片區,主要布局廣汽豐田、合創汽車、小馬智行等企業和相關項目。重點打造黃閣汽車城片區、明珠灣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片區、慶盛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萬頃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片區,支持南沙黃閣國際汽車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加快建設廣汽豐田第四生產線、第五生產線等重點項目。推進吉興、海縫、東亞、安道拓、豐橋智能、櫻泰、艾帕克、馬魯雅斯等零部件企業的項目建設。依托合創汽車、小馬智行、科大訊飛、星河智聯汽車科技等企業以及廣州國際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在自動駕駛領域全方位布局。

依托產業發展賦能特色基地構建“多節點”:以全市具備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優勢的產業園、試驗區、產業基地等為重點,有效促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賦能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速推動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轉型發展,培育形成各具優勢的賦能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特色基地。

專欄11 “多節點”重點建設內容
1.天河智慧城。充分發揮園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發展以及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產業基礎優勢,依托佳都科技、網易、中移互聯網等優勢企業,充分賦能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 2.廣州西岸產業園。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浪潮,重點發展智能汽車與自動駕駛、數字商貿、在線新經濟三大主導產業,依托華為廣州研發中心,重點發展智能汽車硬件、決策控制平臺開發、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發中心)產業集聚區。 3.白云湖數字科技城。充分發揮白云湖數字科技城“江、河、林、田、湖”一體化生態骨架優勢及位處廣佛同城融合試驗區的政策優勢,集聚以數字經濟為主攻方向的現代產業,圍繞高端軟件、云計算、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網絡、物聯網、數字創意等六大主導產業,服務支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打造“數字中國”實踐高地、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試驗區。 4. 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一江兩岸三片區)。充分發揮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引領、示范作用,大力推進阿里巴巴等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領域頭部企業總部建設,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參與協同創新。依托琶洲實驗室等重大創新研發平臺,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形成一批原創性技術研發成果和應用創新示范,推動汽車智能化發展。 5.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充分發揮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園輻射引領帶動作用,依托巴圖魯、有車以后等汽車后市場產業互聯網公司,加快打造多元化汽車后市場服務生態圈。充分發揮中山大學及新港路沿線科研院所作用,深耕基礎研究,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打造成為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策源地。 6.從化明珠智慧產業園。依托廣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萬力輪胎等龍頭企業,構建完善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產業鏈。加快引進和吸附一批數據倉儲、分析應用、算力服務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同步布局無人駕駛等領域。重點發展中國電信粵港澳大灣區5G云計算數據中心,支撐智能制造、無人駕駛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互利共贏

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人才優勢、創新能力和消費潛力,推動穗港澳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聯動發展,著力突破穗港澳三地制度層面制約和障礙,在汽車消費、汽車金融、汽車旅游、汽車研發、汽車人才交流等領域探索合作共贏。全面落實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戰略部署,推進廣深雙城聯動,強化廣深惠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智能汽車生態圈和智慧交通示范區、世界級智能汽車產業集群。深化穗莞戰略合作,在鋰電池、燃料電池等東莞優勢產業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充分發揮廣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優勢,加強與佛山、肇慶、清遠等地汽車零部件產業合作。

專欄12 廣深惠世界級智能汽車產業集群建設工程
1.強化世界級智能汽車產業集群頂層設計。推動廣深惠三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研究制定廣深惠智能汽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明確三城智能汽車協同發展方向、空間布局和重點領域。 2.構建世界級智能汽車產業鏈生態環境。謀劃建設世界級智能汽車研發中心,以廣東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運營中心和深圳市奧途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等為核心研究機構,共同開展多源信息融合技術、車輛協同控制技術、數據安全及平臺技術、人機交互與共駕技術等智能化關鍵核心技術和面向用戶智能汽車產品的研發。共同完善世界級智能汽車生產鏈,整合廣州整車制造優勢、深圳智能技術優勢、惠州電子產業優勢,培育世界級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產商和服務商。 3.打造世界級智能新型車路協同生態鏈。按照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標準體系逐步對廣深惠的城市道路、城際道路進行智能化改造,率先形成全域開放的城市級和城市間測試區。謀劃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車路協同發展,在國內乃至世界率先在廣深惠專用車道(高速、公交、貨運)等主要道路中實現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在開放道路上逐步推動車路協同4級-高度自動駕駛。

(三)拓展國內戰略合作廣度深度

加強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對接,提升廣州汽車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和美譽度。深化與海南自由貿易港聯動,鼓勵廣州企業開拓海南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海南共享出行服務領域。推動泛珠三角區域內智能與新能源汽車企業、科研院所、行業機構,開展研發設計、貿易投資、基礎設施、技術標準、人才培訓等多領域交流合作。加強與北京、上海、武漢等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天津、無錫、長沙、重慶等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的合作交流,構建更廣范圍的功能互補、梯度發展、協調共進的科技和產業布局體系。

(四)打造一流國際合作生態環境

全面增強自主品牌智能與新能源汽車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通過深化產能合作、建立戰略聯盟、海外并購以及設立研發中心、投資建廠等方式,鼓勵企業“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面向全球加快引進汽車產業投資、優勢技術、創新人才等要素資源,拓寬國際合作深度和廣度,增添發展新動能。支持本土企業深入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政策、分析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消費環境、購買能力等,提高出口針對性和有效性。支持本土企業制定或參與制定行業國際標準、產品標準、技術規范等,提升國際話語權。充分發揮廣州獎、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世界智能汽車大會等平臺作用,搭建汽車產業國際合作橋梁,拓展國際交流合作新渠道。

九、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全市統籌協調。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抓手,著力提升土地、人才、資金等資源要素保障水平,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全方位夯實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基礎。

(一)強化組織保障

建立健全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組織協調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加強部門協調聯動,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實施。充分發揮市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市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區(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職能,推動各有關區建立健全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組織領導機制。完善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長制”工作機制,及時協調產業鏈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加強土地供給

大力保障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項目生產用地,在項目立項、規劃、用地報批等給予相應支持。對列入廣州市汽車產業加快發展項目使用工業用地,屬于廣東省優先發展產業且用地集約節約(容積率和建筑系數超過國家規定標準40%、投資強度增加10%以上)的,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級相對應工業用地基準地價的70%,且不低于實際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開發成本和按規定應收取的相關費用之和以及國家、省規定的土地出讓最低價,以市場評估地價為基礎綜合擬定。

(三)打造人才高地

突出人才引領,加大對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領軍人才、青年博士博士后以及創新創業團隊的引進力度。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通過創辦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學院等培養專業人才。依托“廣東技工工程”,加強職業教育,支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等項目,培養汽車領域高技能人才,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依托“強芯工程”,培養智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芯片設計、制造、封測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做好智能與新能源汽車行業專項人才服務工作,按規定做好入戶、人才綠卡、住房、醫療、子女教育等生活方面服務工作。

(四)提升資金支持

發揮財政資金作用,加大對智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重大產業化項目以及推廣應用的支持,鼓勵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快速發展。對引進“鍛長板補短板”企業和汽車智能化技術推廣示范案例給予一定補助獎勵。研究制定從智能汽車車輛購置到示范應用等環節財政支持的對策措施。全面落實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的稅收優惠政策。統籌新能源汽車充放電、電力調度需求,綜合運用峰谷電價、新能源汽車充電優惠等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車用電成本。制定針對車企做大做強、智能汽車示范工程、公共支撐體系建設工程的鼓勵政策,對標志性重大項目按“一事一議”方式進行支持。

(五)完善評估督導

做好本規劃宣傳解讀工作,充分發揮省、市汽車行業組織作用,提升廣大市民對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圍繞本規劃主要目標任務,細化分解明確各年度目標進度、責任分工,編制印發年度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完善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統計體系。建立本規劃實施督導檢查機制,開展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評估工作。組織遴選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新舉措,復制推廣典型經驗,發揮示范帶動效應。

英文縮寫對照

1. GEP:GAC Electric Platform,廣汽純電平臺的縮寫。

2.AION.Y:廣汽埃安的一款定位于緊湊級SUV的車型名稱。

3. ADiGO:2019年7月,騰訊與廣汽集團推出的廣汽智駕互聯生態系統。

4.2級、3級、4級自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依據2021年8月2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GB/T 40429-2021 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

5.V2X:即Vehicle to Everything,指車輛能與其他車輛、行人、交通設施、網絡等進行信息交換,是未來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的關鍵技術。

6.AVP:自動代客泊車。

7.DC/DC變換器:一種將直流基礎電源轉變為其他電壓種類的直流變換裝置。

8.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9.MCU:又稱單片微型計算機或者單片機,相當于小型的中央處理器。

10.AI:人工智能。

11.GPU:圖形處理器。

12.Flash芯片:帶電可擦可編程只讀閃存器,一種存儲芯片的名稱。

13.IGBT: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是一種功率半導體器件,是能源變換與傳輸的核心器件。

14.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一種可以廣泛應用于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的場效應晶體管。

15.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16.wBMS:無線電池管理系統。

17.BMS:電池管理系統。

18.EMC:電磁兼容性能。

19.PHM: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

20.MEMS:微機電系統。

21.GHz:頻率單位,指吉赫,即10的9次方Hz。相較于成熟的24GHz毫米波雷達,77GHz毫米波雷達檢測精度更好、體積更小,但是工藝要求高、成品率低,是當前自動駕駛探測類傳感器的重要發展方向。

22.MMIC:單片微波集成電路。

23.PCB:印刷電路板。

24.CAN:控制器局域網絡。CAN總線是1986年博世公司面向汽車開發的串行通信協議,已通過ISO11898 及ISO11519 進行了全球標準化,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現場總線。

25.LIN:局域互聯網絡,一種總線技術的名稱,是一種低成本的串行通訊網絡,是對CAN的一種補充。

26.C-V2X:基于蜂窩網絡的車用無線通信技術。

27.AR/VR:指增強/虛擬現實技術。

28.NB-IoT:窄帶物聯網。

29.eMTC:是基于長期演進技術的物聯網技術。

30.CIM:城市信息模型。

31.V2G:車輛到電網。將車載電池視為分布式儲能單元,當電動汽車不使用時,車載電池的電能回饋給電網。

32.WLTC:全球統一的輕型車輛測試循環。WLTC是全球輕型車輛排放、燃料消耗量的標準測試循環,是WLTP測試規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新能源汽車續駛里程,以及傳統燃油車排放、油耗指標測試的重要依據標準。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