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發布時間:2022-04-15 17:20

中商情報網訊:《廣西金融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依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等文件編制,主要闡明全區金融改革發展戰略意圖,明確金融工作重點,引導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在更高起點、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推進廣西金融改革開放創新發展。

一、發展基礎和環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廣西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金融工作部署,全力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全力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為建設壯美廣西、共圓復興夢想提供有力支撐。

沿邊金融綜合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沿邊金融綜合改革順利通過國家層面組織的第三方評估驗收,形成十大改革亮點和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成效顯著。中國人民銀行等十三個部委聯合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總體方案》。建立“四項”工作推動機制,形成“1+3+N”配套政策體系,“六大”金融改革創新全面深入推進,131項重點改革任務全面啟動。建成中銀香港東南亞業務營運中心、中國太平東盟保險服務中心、中國—東盟金融合作學院等一批重大金融發展平臺,中國—東盟金融城入駐金融機構(企業)162家。連續舉辦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面向東盟金融交流合作機制不斷豐富。與重點金融機構總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40份。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累計達1.2萬億元,全國排名第10位。

金融綜合實力穩步提升。2020年,廣西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59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提高到7.2%,實現稅收收入383.5億元,居全區各行業第5位;實現保費收入734.33億元,是2015年的1.9倍。截至2020年末,廣西金融業總資產超過5萬億元,金融機構存款余額、貸款余額分別達到3.47萬億元、3.52萬億元,分別是2015年末的1.5倍、1.9倍。

金融機構體系進一步完善。深入實施“引金入桂”戰略,推動法人機構網點下沉,基本形成以銀行為主體,證券、保險、基金、地方金融組織多元化發展的機構體系。引進中國進出口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渤海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桂設立省級分支機構,新引入17家證券公司、14家保險公司、3家期貨公司省級分支機構,中銀香港等9家機構設立面向東盟專營機構,組建廣西融資擔保集團。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雙升。建立財政金融聯動機制,自治區、市、縣三級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和企業融資增信機制,構建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四個三”工作框架,實施企業上市(掛牌)“三大工程”,搭建廣西綜合金融服務平臺。2020年,廣西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7089億元,是2015年的2.6倍,存貸比突破100%,扶貧小額信貸增量排全國第一;企業直接融資1981.14億元,比2015年增長39.98%;全區提供各類風險保障84.7萬億元,是2015年的4.9倍。截至2020年末,廣西制造業貸款、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含票)分別達到2338.24億元、6313.34億元,分別比2015年末增加454.08億元、3105.41億元;境內外上市公司48家、新三板掛牌企業65家;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分別在廣西設立服務基地。

金融環境安全穩定。深入實施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三年攻堅戰。推動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制定地方金融組織監管辦法和細則。啟動建設“壯美廣西·金融云”,上線交易場所統一登記結算系統。截至2020年末,重大風險隱患基本排除,高風險金融機構數量明顯降低,不良貸款率降至合理水平,信用債券違約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P2P網貸機構全部退出網貸行業,非法金融活動得到有效遏制。

(二)發展環境。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將持續擴大,廣西作為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金融業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從挑戰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加速全球經濟金融格局深刻調整,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增多,對廣西金融改革開放和金融安全維護帶來新矛盾新挑戰。廣西金融規模總量不大,質量總體不高,融資結構不夠合理,法人機構實力不強,金融數字化程度不高;資本市場發展滯后,擬上市企業培育受到產業基礎制約,高信用評級發債主體數量偏少,縣域債券融資有待突破,金融人才短板明顯,風險存量仍需進一步壓降。

從機遇看,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提出“四個新”總要求,為廣西經濟金融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訂,國家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為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帶來更多紅利;國家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為廣西加快補齊金融短板提供重大機遇;廣西大力推進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科教振興、區域協調發展,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現代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文化旅游強區、生態文明強區,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創造廣闊市場空間。

綜合判斷,廣西金融業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把握機遇和挑戰,著力固根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進程中譜寫金融改革發展新篇章。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和“四個新”總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為總抓手,以創造高質量金融供給為核心,以優化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為重點,以人才和科技為引領,加快建設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現代金融體系,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金融發展與經濟發展相適配。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這一本質要求,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經濟高水平循環,構建金融與經濟互促互進、共生共贏的生動局面。

——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對金融改革發展穩定的保障促進作用,推動政金企良性互動,構建一流金融生態環境。

——堅持加快發展與轉型升級相兼顧。一手抓融資總量擴張、金融要素聚集和機構體系完善,一手抓融資結構優化、機構轉型升級和服務質效提升,全力增強廣西金融綜合實力。

——堅持改革創新與風險防范相統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方位擴大面向東盟金融開放,鼓勵各地打造特色金融城市和金融改革示范區,鼓勵金融產品、服務和組織創新,完善地方金融治理體系,提升金融監管科技化法治化水平,切實維護區域金融安全穩定。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末,基本構建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金融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增強,加快建成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且功能進一步完善,力爭成為我國金融改革的重要試驗場、區域金融改革的重要參考系、金融業“走出去”的重要出發地、金融業“引進來”的重要銜接區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先行區。

——金融改革開放邁向更高水平。建成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人民幣面向東盟跨區域使用進一步推進,與東盟國家的機構互設、資金互融、貨幣互兌、監管互動、人員互聯和信息互通進一步增強。形成“一主一副一批”金融改革創新空間發展格局。取得一批開創性金融創新成果,推廣一批示范性金融創新經驗。

——綜合實力更加強勁。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8.2%,金融業資產超過7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超過9000億元。銀行業存款余額年均增速不低于同期GDP增速、貸款余額年均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3個百分點以上,存款余額、貸款余額雙超過5萬億元。保險收入增速不低于同期GDP增速,保費收入超過1100億元。

——金融服務實體更加精準有力。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市場主體融資覆蓋面顯著提升,融資結構持續優化,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數字金融加快發展,科技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綠色貸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適度提高,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撐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金融機構組織體系顯著優化。法人金融機構類型和數量進一步增加,銀證保金融機構服務和網點不斷下沉,地方金融組織發展更加規范,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加快發展,基本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重點金融機構綜合實力、活力、競爭力和風險防控能力顯著提升。

——金融市場功能顯著增強。構建金融要素與其他要素相融合、期貨與現貨相聯動的特色金融要素交易市場體系,市場交易能力和輻射范圍持續擴大,提升廣西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力。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高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能力,直接融資比重顯著提高。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均超過80家,債券市場年均融資金額、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均超過3000億元,累計新增股權融資規模500億元以上,金融國資證券化率提高到50%以上。

——地方金融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問責和激勵機制,建成金融監管服務平臺和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完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應急和處置機制,強化金融法治保障體系,加強地方金融監管力量,金融風險防控能力進一步提高,區域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專欄1??廣西金融業發展主要指標
指標 2015年 2020年 2025年規劃目標
金融總量 金融業增加值 占GDP比重 5.96% 7.2% 8.2%
銀行業 存款余額增速 11.76% 9.54%(同期GDP增速3.7%) 不低于同期GDP增速
貸款余額增速 12.74% 15.41%(同期GDP增速3.7%) 高于同期GDP增速3個百分點
不良貸款率 2.13% 1.78% <4%
總資產 3萬億元 4.69萬億元 6.5萬億元
證券業 債券市場5年年均直接融資金額 752.03億元 2660.47億元 3000億元
境內外上市公司 44家 48家 80家以上
備案私募基金管理規模 521.45億元 1000億元
新三板掛牌企業 31家 65家 80家以上
保險業 保費收入 385.8億元 734.33億元 1100億元
保險密度 804.32元/人 1464.94元/人 2100元/人
保險深度 2.3% 3.31% 3.62%
總資產 773.84億元 1627.74億元 3700億元
地方金融 5年期間小額貸款公司累計向微型經濟體發放貸款 1650億元 1307億元 年均增速高于同期GDP增速
指標 2015年 2020年 2025年規劃目標
地方金融 政府性融資擔保行業在保余額 661億元 1000億元
租賃資產余額 5億元 100億元 300億元
商業保理融資款 發放余額 100億元
信用體系 建立信用檔案農 戶占全區農戶比重 40% 93% 100%

三、主要任務和重點舉措

(一)建成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

著力打造4×4發展平臺,全方位深化跨境金融創新和跨境金融協作交流,高水平推進綠色金融改革、保險創新、直接融資改革、期現聯動等試點,提升引領示范效應,為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合作提供廣西經驗和廣西方案。

專欄2 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4×4發展平臺
“四大示范區”:創建保險創新綜合示范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跨境金融創新示范區、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示范區。 “四大中心”:建設面向東盟的區域性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區域性貨幣交易清算中心、跨境投融資中心、跨境金融中介服務中心。 “四大基地”: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后臺服務基地、財富管理服務基地、金融信息服務基地、金融交流培訓基地。 “四大市場”:健全中國—東盟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黃金產業交易市場、區域股權投資市場、區域產權交易市場。

推動面向東盟的跨境金融創新。促進更高水平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深入開展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推進本外幣合一的銀行賬戶體系建設,探索開展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和系列外匯管理創新業務。推動人民幣面向東盟的跨境使用,深入推進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金融創新試點,探索復制推廣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金融創新試點政策,探索開展中國—東盟雙邊本幣業務創新試點,推動大宗商品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推動跨境電商企業使用人民幣定價和交易。加強跨境金融服務創新,推動跨境金融服務體系、跨境金融產品和業務、跨境保險等創新。強化跨境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中國—東盟跨境金融服務中心,加快推動邊境口岸互市貿易結算互聯互通信息平臺、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物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跨境金融服務平臺等建設。

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全力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整體目標,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進南寧、柳州、桂林、賀州等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爭取桂林市獲批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鼓勵金融機構設立綠色專營機構,提升綠色金融專業服務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加快組建綠色交易所,探索開展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等交易。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探索全國碳排放業務代理交易。鼓勵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擴大綠色貸款、綠色保險、綠色金融債券等規模,在環境高風險領域依法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探索有條件的合格投資者按照市場化方式發起設立綠色產業發展基金。建立綠色項目庫,搭建綠色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平臺。推動法人金融機構開展環境信息披露,探索推動廣西與東盟國家綠色標準、可持續金融標準互認,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環境風險壓力測試。

著力發展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推進南寧、北海、防城港、崇左等市建設保險創新綜合示范區。支持保險機構設立專業聚集跨境保險的區域性總部或專設機構。鼓勵保險機構設立跨境保險服務中心,在邊境口岸設置保險綜合服務點,為經貿活動提供一攬子保險解決方案。設立面向東盟的保險企業對保險企業平臺,建立面向東盟大宗保險標的與國內保險機構的對接機制,提供承保、分保活動及保單質押等衍生金融服務,形成東盟區域國際保險交易市場。完善跨境機動車輛保險體系、跨境務工人員人身保險體系、航運保險產品體系、出口信用保險保障體系、出境人員意外保險保障體系和健康養老保險保障體系,服務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創新跨境保險服務平臺,設立保險產品與技術創新孵化基地、保險共性技術實驗室等行業基礎性平臺,推動跨境保險與東盟接軌。健全險資入桂工作機制,建設險資融資項目庫、資金庫和企業庫,搭建線上線下對接平臺,優化險資運用市場環境。

開展直接融資改革創新試點。鼓勵市、縣(市、區)、國企、金融機構實施直接融資改革創新,推進桂林、梧州、百色市,以及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直接融資改革創新試點建設。通過打造股權投融資創新機制、債券市場服務新模式、企業孵化金融新產品等,培育更多上市(掛牌)企業和債券發行主體,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完善政策支持、工作機制、創新措施等直接融資服務支持體系。

深化跨境金融合作交流。打造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升級版,突出主論壇主題,豐富分論壇形式,增強市場元素,提升論壇務實性與影響力。推動舉辦中國—東盟金融交流會。辦好中國—東盟金融合作學院,廣泛開展與國內外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金融協會、教育機構和研究機構等戰略合作,強化培訓、智庫、會展、聯絡等功能。開展對外金融合作軟形象建設。加強金融指數研究與運用,推出中國—東盟貨幣指數、金融開放門戶綜合評價指數等。推動設立面向東盟的物流金融聯盟,加強與西部省份及東盟國家物流金融合作,研究發布面向東盟的物流金融指數。

開展期現合作試點。建立期現聯動、內外連接的大宗商品現貨市場,打造貿易、物流、金融、航運、倉儲五位一體的市場體系,提升重要大宗商品“廣西價格”影響力。創新農產品、有色金屬、木材、油氣等商品期現結合模式,推動“期貨+保險”試點,推動上海期貨交易所設立“百礦牌”鋁錠交割品牌,爭取上海期貨交易所標準倉單交易平臺開設氧化鋁等品種報價專區,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保稅倉單登記交易系統,實現非標倉單和標準倉單交易互認互通,支持國有企業參與套期保值。積極布局面向東盟地區交割倉庫、物流網絡以及交易經紀業務,建立大宗商品供應鏈體系。研究推動生絲等品種在期貨交易所立項上市,引導廣西重要大宗商品申請注冊期貨交割品牌。積極推出氧化鋁等大宗商品現貨指數。“十四五”期間,廣西14家交易場所累計交易總額超過2500億元,百億級市場平臺數量增加到5家,大宗商品貿易交易場所達到8家。

(二)健全金融機構組織體系。

持續推進“引金入桂”,積極爭取各類金融機構牌照,做優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完善機構門類、結構層次和網點體系,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

支持全國性金融機構深耕廣西。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在桂設立分公司、子公司和區域性專業性總部,布局中后臺服務、財富管理、資金運營、資產管理、跨境融資、離岸金融等專業機構,設立鄉村振興、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專營部門。積極爭取大型金融機構在信貸融資、債券發行、股權投資、險資運用、資管計劃、資產處置等方面配置更多金融資源,加大對自治區重大戰略、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和薄弱環節融資支持力度,運用多種方式為優化融資結構提供配套支持。鼓勵大型金融機構服務下沉、權限下放,增設分支機構,合理布局縣域、社區營業網點。

推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豐富金融機構牌照門類,爭取設立民營銀行、信托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期貨公司、基金公司、健康保險公司、養老保險公司、相互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法人機構。制定廣西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明晰戰略定位、完善公司治理、深化內部改革,提升綜合實力、活力、競爭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支持廣西投資集團依法依規申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探索綜合金融服務模式,打造牌照齊全、資源協同、業務聯動、風險隔離的國有金融控股集團。支持三家城市商業銀行進一步明確差異化戰略定位,專注服務地方經濟、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小微企業和城鄉居民,加快實現市縣分支機構全覆蓋,持續深耕社區縣域,提升對少數民族聚集地區的金融服務水平,加大資本補充、科技投入、人才引育力度,力爭實現銀行上市零的突破。爭取國家支持廣西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保持農村信用社縣域法人地位總體穩定,構建黨委垂直領導、行業治理有序、法人充滿活力、股權聯結緊密、協同發展有力的農村信用社體系;堅持“一縣一策、一社(行)一策”,加快實現縣域法人全部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加快網點數字化轉型,引導其堅持支農支小市場定位,增強縣域服務功能,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提升經營效益。壓實主發起行責任,推動村鎮銀行往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專方向發展,積極爭取“多縣一行”制村鎮銀行試點。支持兩家法人保險公司穩步擴展網點機構體系,建設運營服務中心和數據中心等,提升對廣西重大項目、公益事業、民生工程等的保險保障能力,適時發起籌建保險經紀公司、養老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支持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加強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拓展金融市場業務資質。引導金融租賃公司找準業務和市場定位,拓展租賃物廣度和深度。支持現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申報理財子公司、科技子公司、投資子公司、債券承銷等各類金融牌照,穩慎推進法人機構改革重組。到2025年末,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總資產達到3萬億元以上,盈利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達到行業中等偏上水平。

引導地方金融組織規范發展。持續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增強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骨干支撐作用,加強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接合作,提高首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科技、綠色、創業、供應鏈等領域擔保業務占比。研究構建商業性融資擔保風險分擔機制,鼓勵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向零售擔保、消費金融擔保等領域轉型。鼓勵小額貸款公司提高對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的服務水平和信貸業務占比,推動出臺促進廣西小額貸款公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小額貸款公司行業出清,實現提質增效。發揮融資租賃公司支持企業設備更新、技術升級改造等作用。支持商業保理公司創新應收賬款等供應鏈金融服務。鼓勵典當行專注小微企業和居民個人短期、應急融資需求。支持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參與廣西重要企業破產重組和各類不良資產處置試點,加強與地方法人銀行戰略合作。鼓勵現有交易場所轉型發展,支持組建廣西交易控股集團。鼓勵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與地方金融組織加強合作。

鼓勵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發展壯大。積極培育和引進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及投資咨詢、資產評估、信用評級、征信、仲裁等中介服務機構,提升執業能力、執業質量和公信力,規范從事金融相關服務行為。支持國內外先進金融科技企業在桂設立分公司、子公司和研發中心,培育發展若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地方金融科技企業。

(三)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深化“7654321”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框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直接融資環境,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專欄3 “7654321”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框架
七大直接融資獎補:聚集獎補、企業上市(掛牌)獎補、再融資獎補、債券融資獎補、中介機構獎補、改革創新獎補、人才獎補。 六大證券期貨基地: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廣西基地、深圳證券交易所廣西服務基地,新三板廣西基地、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東盟大宗商品期現結合服務基地、鄭州商品交易所中國—東盟大宗商品期現結合服務基地、大連商品交易所中國—東盟大宗商品期現結合服務基地。 五個直接融資試點:桂林、梧州、百色市和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直接融資試點。 四大直接融資指標:“十四五”期間年均信用債券融資規模不低于3000億元;上市(掛牌)公司累計新增股權融資規模不少于500億元;到“十四五”末,境內外上市公司超過8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超過80家;“十四五”期間,力爭全區每年申報首次公開募股(IPO)企業達到5家以上,輔導備案企業保持在15家以上,重點擬上市企業保持在20家,重點上市儲備庫在庫企業保持在100家。 三個基礎數據庫:上市后備企業儲備庫、債券項目儲備庫、資本市場專家庫。 兩項融資路演機制:股權、債權兩項融資自治區、市、縣三級路演。 一批優秀典型案例:“十四五”期間,每年開展1次直接融資十大典型案例及優秀主創團隊評選表彰活動,發揮典型案例和優秀團隊示范引領作用。

加強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制定廣西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實施方案,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資。建立廣西上市保薦機構與地方政府部門溝通匯報年度督導工作機制,形成監管部門、政府部門、保薦機構推動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合力。開展公司治理專項行動,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實施上市公司“摘星去帽”行動計劃,防范化解退市風險。完善廣西上市后備企業儲備庫管庫用庫制度,動態優化在庫資源,按照“分層管理、精準畫像”的原則,加強企業上市(掛牌)培育。進一步發揮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服務廣西基地、深圳證券交易所廣西服務基地作用,推動設立新三板廣西基地。持續實施上市(掛牌)獎勵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到境內外證券交易場所上市(掛牌)融資。支持企業通過“買殼”、“借殼”、并購、拆分等多種方式實現上市。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掛牌)。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加大服務企業工具供給,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發展壯大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發起設立各類科創投資基金、產業類投資基金。打造中國—東盟金融大廈,聚集國內外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銀行等機構。

促進債券市場發展。落實企業信用類債券融資及擔保增信獎補制度。鼓勵企業利用各類債務融資工具,發行綠色、創新、鄉村振興、紓困、“一帶一路”等專項債券,赴境外發債融資。用好資產證券化、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工具,盤活存量資產,為交通、能源、水務、園區、景區等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推動國有平臺企業整合升級,通過增資、注資或剝離整合等方式提升資信,逐市逐縣打造更多符合條件的信用債券發行主體。優化債券項目儲備庫管理,強化項目報備跟蹤,分類分批分期加強輔導,優化項目落地服務。實施縣(市、區)債券發行“破零”行動。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拓展債務融資工具承銷業務。支持債券發行企業使用債券市場信用保護工具增信。鼓勵商業性融資擔保機構為債券發行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提供增信擔保。

加強期貨市場建設。落實與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發揮好中國—東盟大宗商品期現結合金融服務基地作用,依托廣西服務基地開展廣西期貨品種產業鏈研究工作。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設立法人期貨公司,鼓勵期貨公司在廣西設立分支機構,引導期貨公司在廣西開展倉單、套保、場外期權等服務。

(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渠道,聚焦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重點領域,充分發揮金融對科技創新、工業振興、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民營小微企業發展、鄉村振興和民生保障的支撐作用,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構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深入開展“桂惠貸”,統籌財政資金撬動金融機構“十四五”新發放優惠利率貸款1萬億元以上。加強財政金融聯動,創新推出更多直達市場主體的財金聯動產品。完善自治區、市、縣三級政金企融資對接機制,建立健全解決企業反饋融資問題常態化機制,提升政金企融資對接活動實效。完善并充分發揮廣西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功能,推廣“銀稅貸”、“信易貸”等貸款模式。持續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推廣使用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發揮市級首貸續貸服務中心作用,鼓勵有條件的縣和園區設立首貸續貸服務中心,提升企業融資獲得感和滿意度。

專欄4 “桂惠貸”加大信貸投放
“十四五”期間每年統籌全區各級財政資金4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貸款按照2或3個百分點利差比例進行補貼,帶動金融機構每年新發放2000億元優惠利率貸款,推動市場主體融資覆蓋面顯著提升、利率水平明顯降低,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比例適度提高,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加大對創新型廣西建設的金融支撐。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政策,建立政科企銀聯動機制,融合風險投資、產權交易、租賃、擔保、銀行、保險等業態,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鼓勵銀行保險機構設立科技專營機構,發展科技融資擔保公司,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大力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科技保險,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試點、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和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擴大科技信貸投放規模。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鼓勵發展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更好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作用,探索設立風險投資損失補償基金。推動建立科創企業白名單制度,加大支持科創企業改制上市、掛牌融資和發行信用債券力度,發展符合科創企業特點的征信、評級和顧問服務。

全力支持工業振興和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推動金融機構精準實施“一龍頭一方案”、“一鏈條一策略”、“一集群一政策”服務,支持制糖、機械、有色金屬、冶金、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繭絲綢等傳統優勢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先進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支持現代物流、港航服務、會展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和健康養老、文化旅游、商貿流通等生活性服務業提質升級。鼓勵銀行機構實施制造業專項貸款,增加技改貸款和專項技術研發貸款,擴大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規模,力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推動金融機構與供應鏈核心企業、協同企業深度合作,培育特色供應鏈融資產品,打造“線上+線下”全方位的供應鏈融資服務體系。發揮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作用,支持龍頭企業設立產業并購基金,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開展投資并購。鼓勵社會資本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探索設立現代服務業發展基金。鼓勵金融機構有針對性設計開發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引導保險資金、券商資金、信托資金等進入現代產業體系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提供“投、貸、債、租、證、保”一攬子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大力支持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完善金融扶持民營、中小微企業的體制機制,增強金融供給能力。健全普惠金融專業化服務體系,通過單列信貸計劃、實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優惠等形式,強化服務小微、民營企業資源保障,落實授信盡職免責制度,給予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的容忍度。豐富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體系,研發不同期限、不同抵質押條件的信貸產品,加大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的投放力度,保持小微企業貸款“量增、面擴、價降”。加快推進廣西中小微企業“信易貸”融資綜合服務平臺落地見效。研究解決中型企業“信用貸款”問題。引導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機構專注投資中小微創新創造企業,發揮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工具支持作用,進一步擴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規模,探索發行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券、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等融資品種。鼓勵保險公司按照商業化原則,為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保證保險,鼓勵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

全力服務鄉村振興。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升級推廣農村金融改革“田東模式”,建立健全適合鄉村振興的金融服務體系。健全縣域金融組織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完善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體制機制,保持鄉村地區金融服務基本穩定。保持主要金融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大對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的信貸投放,加大對易地搬遷安置區后續扶持金融服務力度,加強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資源傾斜,強化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融資保障,積極滿足農田水利、農業科技研發、農產品加工、農產品流通等領域的多樣化融資需求。拓寬農業農村抵質押物范圍,大力開展小額信用貸款,創新開展產業帶動貸款,積極開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專屬貸款產品,努力加大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積極開展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以及大型農機具、農業設施融資租賃業務。探索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鼓勵創新擔保產品和服務,推進林權收儲擔保體系建設,深化銀保擔合作。持續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支持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擴大糖料蔗價格指數保險覆蓋面,鼓勵開展天氣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險等,開展巨災保險試點。用好脫貧地區企業上市“綠色通道”政策,支持涉農企業上市、再融資、掛牌融資,推廣鄉村振興票據,鼓勵社會資本建立專業化投資基金,拓寬鄉村振興融資來源。

積極服務民生改善。建設現代普惠金融服務體系,著力提升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強化對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殘疾人、老年人等的金融服務。支持退役軍人、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農民工、網絡商戶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大力發展創業擔保貸款。支持銀行保險機構針對家政、教育、文化、旅游、體育等領域消費需求,開發專屬信貸和保險產品。鼓勵保險機構發展滿足消費者終身需求的多樣化養老保險產品,提供醫療、康復、照護、生育等方面多樣化健康保險產品。加快發展醫療衛生、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等領域責任保險。深化車險綜合改革。

著力服務重大戰略、重大項目和重大改革。落實落細金融服務國家戰略,鼓勵銀行機構向總部爭取專項信貸資源,加強對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東盟信息港等金融支持。優化金融資源空間配置,重點加強對強首府、北欽防一體化、珠江—西江經濟帶、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左右江革命老區等金融支持。完善重大項目金融服務機制,提升重大項目政銀企對接效率,引導金融機構以優惠利率優先保障重大項目,優先審批重大項目申請。建立健全險資入桂工作機制,建立債券項目庫、險資項目庫,鼓勵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支持重大戰略、重大項目、重大改革,鼓勵保險機構通過資產證券化產品、證券投資基金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支持保險資金投資面向科技企業的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

(五)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

構建完善市場化、信息化、一體化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強化金融配套服務能力,為金融市場安全高效平穩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共享整合機制,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擴大信息主體及各類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應用范圍。培育和發展企業征信機構及評級機構,規范廣西征信市場和信用評級市場發展。持續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信用縣“四級聯創”工作,升級推廣農村信用信息系統,進一步完善信息采集共享機制,開發農村信用信息系統多場景應用,開發建設廣西農村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農村產業鏈金融服務平臺等,打造完善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助力廣西鄉村振興。搭建廣西征信融資服務平臺,推進金融、政務、企業等全域征信信息跨領域、跨地域依法共享,合規引入備案征信機構提供專業征信產品和服務,在統一平臺上實施征信融資服務和監管,依法依規服務普惠金融發展。加強廣西征信融資服務平臺、廣西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廣西中小微企業“信易貸”融資綜合服務平臺等平臺之間的對接聯動和統一規范征信監管,支持金融機構使用信用信息,加大對誠實守信企業信貸投放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公共信用信息與金融信息互動融合,最大限度發揮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作用。加強信息主體權益保護,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

完善支付體系建設。強化支付清算系統管理,保障系統持續安全穩定運行。穩步推進跨境支付體系建設。加強銀行賬戶管理和服務,積極推進本外幣合一的銀行賬戶體系改革。引導非銀行支付業務持續規范發展,強化支付服務市場監管,切實防范支付領域風險。深化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建設,推動農村支付服務環境建設,支持助農取款服務與信息進村入戶、農村電商、城鄉社會保障等合作共建。著力優化小微企業開戶服務,適當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優化支付供給,提升支付清算系統安全生產和服務水平。

強化金融科技支撐。加快建設“壯美廣西·金融云”,搭建地方金融公共服務和數據平臺,加強與數字政府、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等綜合應用互聯互通。打造面向東盟的金融大數據中心,建設服務東盟的離岸數據中心。加快建設跨境金融服務中心,推進中國—東盟金融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爭取數字人民幣、金融科技創新監管等試點,大力發展數字金融,推動區塊鏈技術在貿易金融、供應鏈金融、金融資產交易等場景的運用。鼓勵金融機構利用新興金融科技手段進行業務流程再造、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風險控制,支持金融科技公司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動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探索組建廣西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合理布局金融科技產業生態,促進產學研用協同聯動。

專欄5 ?壯美廣西·金融云
以“互聯網+大數據風控”為核心技術,有效整合政府扶持政策、政務數據、金融機構等資源,構建廣西線上金融生態,解決金融機構與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持續防控金融風險,引導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構建政金企信息暢通的金融服務網上大超市。為企業提供一站式、一體化、一鍵通的高效金融服務,助力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廣西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結合全區金融機構的入駐和金融產品創新,實現線上全業態融資服務。力爭到“十四五”末,打造全國先進、西部地區領先的線上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六)優化金融發展空間布局。

引導各設區市依托優勢產業發展特色金融,明晰金融發展功能定位,打造一批特色金融城市和金融改革示范區,推動形成“一主一副一批”金融空間布局,提升金融集聚效應。

建設南寧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實施“12345”金融工程,把五象新區建設成為廣西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南寧核心區,將中國—東盟金融城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金融集聚區。爭創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區域性人民幣離岸金融、區域性貨幣交易清算、跨境投融資服務“三大中心”,打造金融后臺服務、面向東盟的財富管理服務、中國—東盟金融信息服務、面向東盟的金融交流培訓“四大基地”,形成中國—東盟大宗商品現貨交易、黃金產業交易、區域股權投資、區域產權交易、資本培育服務“五大市場”。

打造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金融中心。以航運貿易金融服務為特色,打造廣西金融發展新增長極,建設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副中心。北海市重點發展向海金融,創建以航運保險為特色的保險創新中心、向海經濟投融資中心、產貿融合服務中心和向海金融信息服務中心。防城港市重點打造航運貿易金融服務高地,建設邊境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欽州市重點打造港航金融創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創新區、中馬“兩國雙園”跨境金融創新區,打造面向東盟的特色大宗商品交易市場。

建設一批特色金融城市和金融創新示范區。推動各設區市根據自身特色和發展需求積極開展金融改革創新,柳州市重點打造產融結合先行示范區,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桂林市重點建設科技金融創新生態圈,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梧州市重點開展東融金融創新示范區。貴港市著重探索港產融合綜合金融服務。玉林市著重推動“兩灣”金融合作對接。百色市著重推進跨境金融綜合改革創新,爭創全國普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改革試驗區。賀州市著重創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河池市著重探索康養金融創新發展。來賓市著重打造民營小微金融改革創新高地。崇左市著重建設跨境金融新城。

(七)推進地方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完善地方金融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機制,增強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前瞻性和主動性,加強風險源頭防控,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構建地方金融法治保障體系。貫徹落實《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加快出臺《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實施細則》,根據國家立法進程及時出臺非存款類放貸組織監督管理條例等實施細則,完善有關配套規章制度。修訂完善融資擔保、交易場所等監管辦法,以及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和地方資產管理公司等監管指引,完善市場準入和事中事后監管制度。提升金融審判專業化水平。完善行政和解調解、仲裁等多元化金融糾紛解決機制,探索在線調解模式,鼓勵有條件的設區市設立金融仲裁機構。推動建立面向東盟的國際金融爭端協調解決機制。用好破產制度改革試點經驗,積極爭取自然人破產試點。

提升金融監管能力和水平。加強金融監管部門工作聯動,建立全業態、全時空、全流程、全量化的區域性金融監管統計體系。推進所有金融活動依法依規全面納入監管,落實金融業務持牌經營、特許經營原則,對同類業務、同類主體一視同仁。持續完善金融監管框架,豐富監管工具,規范監管流程,增強金融監管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機制,實現縣級以上地方金融管理部門全覆蓋,充實地方金融監管力量。強化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金融監管科技應用,建立地方金融監管系統,規范地方金融組織業務系統,提升金融數字化、智能化監管能力。

健全地方金融風險防范化解長效機制。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預防制度體系,依托網格化管理開展常態化風險排查,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加強金融風險信息溝通和形勢研判,加強金融機構流動性互助等機制建設。建立健全金融風險預警制度體系,加快建設非法金融活動監測預警平臺,建立重點企業債務、非金融企業債券監測系統,加強對金融風險的識別、預警、評估,綜合運用經濟、行政、司法等手段防控金融風險。建立健全金融風險處置制度體系,健全突發金融風險應急管理機制,探索建立地方法人金融風險損失分擔機制,提高金融突發事件應急處突能力。建立健全金融風險問責制度體系,構建金融風險問責機制,壓實屬地政府風險處置和維穩處突第一責任、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責任、金融機構和股東風險處置主體責任。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持續推進高風險金融機構風險防范化解,壓降影子銀行業務規模,加大不良資產清收處置力度,將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控制在較低水平。落實債權人委員會制度,通過債轉股、資產處置、破產重組等措施,有序處置大型實體企業風險,穩妥有序處置“僵尸企業”。加強債券存續期監管和股權質押監測,探索建立債券償債流動性救助基金、股權質押風險救助基金,防范化解債券兌付違約風險、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著力化解地方金融組織風險,依法保護地方金融組織金融債權。加強金融亂象治理,糾正金融過度創新、不當創新。持續開展交易場所清理整頓、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整治。建立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長效機制,推動網絡借貸存量風險逐步出清。保持高壓態勢打擊非法集資活動,進一步壓實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責任。

營造良好金融生態。加強政府誠信體系、企業信用體系和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強化企業逃廢債及違約信息共享,堅決打擊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共同營造誠實守信的金融信用環境。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推動解決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督促金融機構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規范營銷宣傳行為。健全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機制,有效保護投資者和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大金融知識教育、宣傳和普及力度,提高全社會金融素養、安全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

四、實施保障

(一)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金融系統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強全面從嚴治黨,探索建立地方金融企業腐敗和作風問題治理常態化機制,強化對重點機構、重點崗位、重點人員的監督。推動黨的領導融入金融工作各領域、各環節、全過程,為順利實現本規劃目標任務提供堅強保障。

(二)強化金融人才引領。

選優配強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地方金融干部,深入實施金融領軍人才、骨干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金融人才隊伍。優化金融人才認定評價機制,落實獎補激勵政策,探索設立發展專項資金,完善服務保障體系。成立廣西金融人才服務中心,開發廣西金融人才網,建設廣西金融人才信息庫。常態化舉辦黨政領導干部金融知識專題培訓班。鼓勵設立金融智庫。

(三)完善規劃配套支持政策。

發揮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和地方金融工作議事協調機制作用,強化金融管理部門橫向聯系、上下聯動,加強金融與財政、國資、產業、投資、消費、貿易等政策協同,構建大金融工作格局。完善各級人民政府支持和促進金融業發展的財政、稅收、人才等政策,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流向本規劃主要任務。

(四)強化規劃落地落實。

加強本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工作指導和督促落實,建立規劃實施評估監測和調整修訂機制,完善科學反映金融業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開展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確保規劃落到實處,取得良好成效。各設區市、有條件的縣(市、區)人民政府可根據本規劃制定本地金融業發展規劃,及時出臺相關配套文件。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