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發布時間:2022-04-14 17:43

中商情報網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國辦發〔2020〕39號)精神,為加快推動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新能源汽車融匯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變革性技術,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交通體系和城市運行智能化水平提升。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推動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和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期間,廣西深入實施工業強桂戰略,多措并舉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整車產量快速提升。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從零起步,“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達到31.6萬輛。其中,2020年產量達到18.9萬輛,國內新能源新車占有率為13.8%,一舉跨入新能源汽車產銷大省行列。

產業發展形成集群。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主要集聚在柳州、南寧等地,初步形成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柳汽)、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汽車集團)等企業為主的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及生產格局,擁有8家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南寧乾元新能源乘用車項目、廣西寧達新能源乘用車項目正加快建設。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車工廠項目積極推動。

配套體系不斷完善。加快構建新能源汽車生產體系,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重大項目布局,以三大核心部件為重點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體系不斷完善。動力電池方面,引進鵬輝能源,國軒高科5GWh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建成投產;驅動電機方面,柳州旺林12萬套/年新能源電機新建生產線、五菱柳機電機及電機控制器生產線等項目竣工投產;電控系統方面,引進聯合電子;其他關鍵零部件方面,五菱工業、柳州松芝空調、耐世特等企業實現電制動、電空調、電動轉向等本地化配套。

品牌優勢初步顯現。擁有上汽通用五菱新寶駿E100/200/300/300plus平臺系列產品、五菱宏光MINIEV;東風風行S50EV、菱智M5EV;廣西汽車集團S100系列純電動輕型客車和EV50純電動廂式物流車;桂林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桂林比亞迪)K系列新能源公交車、V3純電動廂式運輸車等產品。其中,五菱宏光MINIEV已成為國內年度銷量第一的新能源車型。

二、面臨挑戰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技術創新與關鍵核心技術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競爭更加激烈。隨著我國對外商投資汽車產業的管控進一步放寬,競爭格局將發生重大改變,競爭對手更多是國際強企,競爭已由單純的產品競爭演變為多方融合的產業平臺競爭。

技術延伸拓展。關鍵技術逐步從整車延展到關鍵零部件和子系統研發。傳統汽車企業在整車生產環節雖已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在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方面比較薄弱。

核心價值轉移。傳統汽車產業中整車企業對在產業鏈中價值占比較高的整車產品有很大的話語權,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話語權減弱,核心價值點向關鍵系統部件以及上下游分別轉移。

服務方式轉變。整車企業要從產品提供者轉變為“產品+服務+出行”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服務成為重要的競爭要素,對廣西整車生產企業提出更高要求。

三、發展機遇

汽車產品形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費結構和社會運行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標任務,國家和自治區相繼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勵政策,推動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政策環境利好。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形成了政府大力推動、企業積極響應、社會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巨大。《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實施,建立了企業傳統能源乘用車節能水平與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結轉的關聯機制,增加了引導傳統乘用車節能降耗的措施。通過建立積分交易機制,加快推進了傳統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步伐。

產業融合發展市場廣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促成汽車產業與能源、信息通信、交通、互聯網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整體產業鏈的重組和延伸,將為零部件生產企業提供廣闊的市場。

技術變革拓展發展空間。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等新技術將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帶來新的空間。

創新驅動改變商業模式。以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為載體創新驅動商業模式,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的進入給汽車變革注入新的基因,帶來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汽車產業的延伸和新舊模式的交替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新興市場孕育新的增量。隨著城鎮化水平持續提升,電商、冷鏈、快遞、配送等與消費相關的社會物流需求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為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提供了市場基礎。

第二章?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為方向,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構建高質制造、高端服務的新型生態體系,加快推動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創新驅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能力,建立成本領先、規模帶動的發展優勢,搭建產品的模塊化、柔性化驅動平臺,滿足用戶對產品的差異化需求,提升核心競爭力。

龍頭帶動,重點突破。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以強優企業為龍頭,完善核心零部件供應鏈,突出重點,集中力量支持。打造柳州、南寧、桂林、玉貴(玉林、貴港)四大產業基地,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政府引導,政策引領。強化頂層設計,以政策為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扶持政策,優化產業布局,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營造產業鏈發展良好環境。

開放合作,協同發展。利用面向東盟的區位優勢,創新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戰略合作模式,推動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加強跨產業協同和上下聯動,統籌推進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網絡信息、物流服務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構建新型產業生態。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建成國內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研發基地和產業鏈核心零部件配套生產基地。

生產規模居全國前列。新能源汽車新車產銷量超100萬輛/年,占汽車新車產銷總量30%左右。

產業鏈體系基本建成。全面打造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供應體系。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到70%以上,初步形成零部件到整車的全產業鏈生產體系布局。

研發能力明顯增強。產業創新體系不斷完善,企業創新能力及試驗檢測能力顯著增強,新能源汽車研發關鍵核心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按照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準入要求,建成滿足與外界實體交互的模擬仿真測試、封閉場地測試和實際道路測試三大場景測試能力。

智能網聯國內領先。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跨行業融合取得突破,L3級別(第三級別)智能汽車實現廣泛應用和規模量產,新車滲透率達到50%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保持同步。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生態環境逐步完善。充換電服務網更加便捷高效,“十四五”期間,新建公共充電樁8萬個,新建自用充電設施14.7萬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新增45萬輛以上(其中,到2023年底新增28.2萬輛以上);公共領域新增或更新公交、環衛、出租、城市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逐年提高;智能道路基礎設施水平明顯提升,重點城市的汽車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交通、能源環保等融合發展的新型智慧生態體系基本形成。

展望2035年,廣西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質量品牌具備較強競爭力,建成較完備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基本覆蓋,充換電服務網絡基本形成,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

第三章?產業布局

支持以柳州新能源汽車城(基地)、南寧新能源汽車城(基地)、桂林新能源商用車基地、玉貴(玉林、貴港)新能源商用車基地為重點的新能源汽車基地建設。以整車為龍頭帶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建設,適時打造集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充電設施于一體的新能源汽車基地,形成廣西“四基一鏈”(四大整車基地+核心零部件全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布局。

專欄1? 新能源汽車“四基一鏈”產業布局
柳州 以廣西柳州汽車城為核心,打造新能源汽車城。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建成廣西汽車研發設計中心,大力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研發水平,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開拓汽車后市場,打造汽車全產業鏈。建成國內重要的“乘、商一體”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和面向東盟的南方汽車出口制造基地。
南寧 建設南寧新能源汽車城。重點培育吉利、寧達、乾元等新能源乘用車企業。大力支持申龍新能源客車、公交車、物流車、卡車的發展,支持汽車成套散件出口,打造面向東盟的南方新能源汽車出口制造基地。依托龍頭企業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開發“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以整車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關鍵零部件企業為主體的跨行業技術創新聯盟。打造集新能源汽車整車、零部件、充電設施于一體的南寧新能源汽車城。利用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南寧片區政策優勢,培育一批汽車后市場行業龍頭企業,將南寧市打造成服務廣西、輻射東盟的汽車后市場集聚區。
桂林 重點打造桂林新能源商用車基地。以桂林客車發展有限公司、桂林比亞迪為龍頭,以整車研發、生產和制造為主體,以新能源車用發動機、驅動電機、控制系統、動力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為支撐,以新型車用材料、電池材料等專用材料為配套,打造新能源商用車全產業鏈。
玉林、貴港 以玉林、貴港市汽車產業基礎為依托,建成國內重要的新能源商用車生產基地。產品涵蓋新能源客車,微、輕、中、重卡整車及專用車產品;開發純電動微、輕、中型的專用車產品平臺,增加燃料電池卡車的生產能力及產品。 依托玉林鋰電新能源材料一體化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新能源鋰電三元正極材料產業。發揮其材料資源優勢,推動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
重點產業鏈 重點引進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電池管理系統(BMS)等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零部件企業,打造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鏈;重點引進永磁體、定子、轉子、電機控制器(MCU)等驅動電機零部件生產企業,打造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產業鏈。

第四章?構建新能源汽車新型生態圈

一、集群發展生態圈

以整車為龍頭、以核心零部件為支撐,打造高效、優質、可靠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提升廣西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

高質量發展乘用車。保持競爭優勢,積極發展微小型純電動乘用車,實現全球領先目標。以高質量、高附加值為定位,重點提升產品品質,研發生產技術含量高、盈利能力強的中高端新能源乘用車。加強與國內外一流汽車企業對接,引進知名企業及新車品牌落戶廣西。

特色發展商用車及專用車。加快實現城市公交車和城市物流用車電動化,重點發展純電動公交車和純電動及混合動力多種模式的城市物流、環衛、市政、觀光等專用車以及特定區域的客運、貨運車輛;加強技術研發,突破燃料電池及儲氫等核心技術,以長途、重載車型應用為重點發展方向,布局建設燃料電池汽車應用示范城市群,加快推進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應用。

壯大關鍵零部件產業群。支持重點零部件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發展“純電動商用車電機+多檔自動變速箱”驅動系統、高能量密度電池系統、汽車電子及整車控制系統、高效充電設備等,構建低成本的關鍵零部件產業群。

二、協同創新生態圈

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構建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機制,推進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跨界協同發展。

提高龍頭企業研發能力。強化新車型研發,推動開放合作,支持廣西汽車企業通過推動產業國際化和打造技術交流平臺等方式,加強與國外知名汽車企業對接,爭取其全球創新研發中心和高端制造項目落戶廣西。

建設協同創新技術平臺。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廣西重點汽車企業創建國家級創新平臺。在柳州、南寧等地建立新能源汽車研發平臺。

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高整車生產企業集成能力,提升企業整車設計、整車控制、節能等技術水平。提升驅動電機總成、變速器、電子控制系統、輕量化部件等高端零部件的制造工藝水平,解決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核心技術難題,拓展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配套產業鏈,穩步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

三、智能共享生態圈

基于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車路網發展,依托“車—路—網—云”四維協同,打造共享生態圈。

發展智能網聯車輛。加快智能化汽車的發展,通過車用無線通信技術(V2X),實現和其他車輛車載單元(OBU)、路側單元(RSU)、行人和V2X平臺之間信息互通。

建設智慧道路。建設車聯網一體化路側智能設施。主要包括:建設5G蜂窩基站、蜂窩車聯網(C—V2X)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交通信號燈、標志、標線、護欄等路側智能設施,在路側部署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和各類環境感知設備、移動邊緣計算設備。

提升網絡能力。推動面向5G的移動邊緣計算技術與車聯網深度融合,為C—V2X提供靈活、穩定、強大的網絡能力。

構建強大云端。構建一體化開放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和云控平臺,為車載終端、一體化路側智能設施、第三方車聯網應用平臺提供高并發接入、實時計算、應用托管、數據開放、決策控制等服務。

四、應用服務生態圈

鼓勵綠色出行。進一步制定優惠政策,完善新能源汽車應用生態圈。通過規劃專用車位,開放公交專用車道,制定路權優先、辦理上牌優先及稅費減免等政策措施,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

實施公交先行。在公共交通領域逐步淘汰燃油公交車,大力發展純電動公交車,加快實現城市公交電動化。

創新應用環境。大力發展以智能網聯汽車為載體的城市物流配送、企業物流、市政環衛、快速公交系統(BRT)、自動代客泊車和特定場所的客貨運輸等應用。

完善基礎設施。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

健全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模式,建立共享服務體系。推行汽車分時租賃、電池租賃、移動信息共享等出行服務,打造涵蓋交通物流、生活服務、信息服務、互聯娛樂等要素的共享服務圈。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車展示、物流、金融、保險、二手車交易、維修保養、零部件配送、裝潢改裝等后市場服務鏈。

第五章?實施六大工程

一、核心技術重點攻關工程

進一步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攻關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重點支持柳州、南寧等地建立新能源汽車研發基地,推動產學研合作,支持企業“走出去”,加強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及汽車企業合作,建設科技創新國際合作平臺。

專欄2? 攻關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
整車集成技術:掌握新能源汽車整車系統優化設計技術,提高系統集成和產品開發水平,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在整車上的應用,為下一代新能源汽車研發與產業化奠定核心技術基礎。 整車控制技術:圍繞新能源汽車需求,重點開發整車電控技術、整車匹配技術、驅動電機及系統控制技術、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技術、車載充電技術、電空調技術、電轉向技術、電制動技術,積極開發新能源車用發動機技術、動力耦合技術、自動變速箱技術等。 動力系統集成技術:重點掌握動力傳動系統的優化設計技術、驅動電機領域的變頻驅動技術、熱管理技術、電磁兼容技術、抗震降噪技術、可靠性設計技術和集成控制技術等。 車用氫能源電池技術:提升電堆集成、系統集成技術,著力發展低成本、大功率、長壽命商用電堆,攻關燃料電池整車集成及控制技術。 智能化網聯化融合發展技術:圍繞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目標,推進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有關技術加速融合,加大智能網聯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研發力度,推動車載視覺系統、車規級芯片、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高清攝像頭等智能網聯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重點開發智能網聯云控平臺系統、智能網聯車路協同通信系統、智能感知系統、人工智能規劃與決策系統、智能仿真測試系統。

二、壯大集群強鏈補鏈工程

重點發展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三電系統”以及無人駕駛系統、智能網聯車機、控制器、顯示屏等“新四化”零部件產品。

專欄3? 強鏈補鏈發展重點
發展電機電控:加快發展高效大功率驅動電機、輪轂電機、中央集成電機驅動橋、多合一控制器、模塊化附件等電驅系統關鍵技術。重點發展“純電動商用車電機+多檔自動變速箱”驅動系統、高壓總成、汽車電子及整車控制系統、高效充電設備以及高功率、智能化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總成。 突破動力電池:重點支持新能源鋰電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及隔膜材料的發展,以材料產業帶動下游電池電芯產業發展。依托龍頭企業,提高電池研發和生產能力,提升動力電池封裝及集成能力,做優動力電池管理系統,增強電池產業國內競爭力。 做強動力總成:依托柳州、玉林市的內燃機動力總成企業開發新型混動專用增壓高效發動機,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48伏輕混系統及燃料電池等關鍵總成。 布局其他關鍵零部件: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底盤系統產業,加快布局車規級MCU芯片、人工智能(AI)芯片、車載邏輯芯片等,突破車用芯片“卡脖子”技術。大力發展新能源車用變速器、轉向器、空調、水泵、電池熱管理系統等關鍵零部件。

三、智能高效設施建設工程

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布局。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超前,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及專用停車位,加快公共停車場充電設施一體化建設,支持企事業單位、居民區按需配建充電設施。鼓勵以整車企業、第三方運營商為主體探索建設一批換電站,試點開展換電運營。

協同推進智能路網設施建設。構建支持自動駕駛的車路協同環境,加快實施智慧高速公路網建設工程和城市路網智能改造工程。面向智能駕駛的需求,構建“車路網云一體”基礎云控平臺,依托5G構筑智能汽車協同決策、協同控制技術基礎。

有序布局氫能基礎設施。加強產業發展整體規劃,有序布局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及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具有產業拉動力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大力推廣燃料電池汽車。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加氫站建設運營。

專欄4? 基礎設施建設行動
健全和完善充電基礎設施: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十四五”期間,新建公共充電樁8萬個,新建自用充電設施14.7萬個。完善信息智能服務平臺,實現充電樁的基礎信息、運行數據等應用一體化、標準化,滿足精準、全壽命、周期管理要求,提高充電服務智能化水平。 智能網聯測試設施:建設柳州、南寧市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完善無人駕駛道路測試條件,為無人駕駛技術迭代升級提供保障。 規劃布局氫能源基礎設施:充分利用現有化工企業的氫能資源,積極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試點。研究儲氫系統布置方式,謀劃液氫儲運體系,布局建設氫能源基礎設施。

四、跨界融合協同創新工程

把握新能源汽車融合發展趨勢,大力推動跨行業、跨系統、跨領域的融合創新。鼓勵行業企業開展與交通、能源、互聯網、環保、金融等領域企業的跨界合作。加快構建新業態、新模式。探索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勢地區開展融合發展試點,培育一批服務能力強、行業影響力大的融合示范企業。

專欄5? 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發展行動
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行業融合發展:統籌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電力調度需求,綜合運用峰谷電價、新能源汽車充電優惠等政策,推進車電互聯技術示范應用;依托智能光伏產業在工業園區、交通、建筑及城鎮領域的發展基礎,開展“風力/光伏—儲能—充放電”多種能源互補的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智能充電樁/充換電站,實現汽車充放電與風電/光伏協同調度,促進新能源汽車使用光伏、風能、水能等綠色能源。 推動新能源汽車與交通融合發展:實施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加快公路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在干線公路通道建設智能化的交通基礎設施;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分時租賃、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場地用車等領域應用,進一步優化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 推動新能源汽車與信息通信融合發展:引進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零部件企業,推動汽車電子零部件產業發展。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打造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重點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融合,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城際智能交通和通信網絡融合發展。

五、創新應用擴展服務工程

大力發展汽車服務業,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持續釋放消費潛力,加快推動汽車消費更新升級。發展汽車共享、車聯網、用戶信息服務等新業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充電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構建汽車金融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物流、汽車營銷與售后服務、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汽車展會等后市場服務,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專欄6? 創新應用擴展服務行動
加快發展產業鏈金融:依托整車制造商等核心企業,建設包含供應商、整車制造商、經銷商、金融機構、第三方擔保機構的汽車供應鏈金融信息平臺。支持發展以整車企業為核心的汽車金融業務。鼓勵合格投資者按照市場化原則發起設立各類產業基金,鼓勵金融機構為廣西整車企業提供庫存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貸款等多種金融服務。 創新商業模式:支持企業開展共享汽車、長短租、網約車及新商業模式等業務。支持柳州市創建面向東盟的二手車交易市場。 推動電池梯次利用:鼓勵梯次利用企業與新能源汽車生產、動力蓄電池生產及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等企業合作,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優先進行包(組)、模塊級別的梯次利用,研發生產適用于基站備電、儲能、充換電等領域的梯次產品;高效回收廢舊動力蓄電池用于梯次利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良性可持續發展。

六、百項重點投資工程

聚焦整車制造、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子控制、智能化與網聯化系統等產業鏈關鍵環節,大力推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經濟效益好的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圍繞高端整車制造、高比能動力電池、高效動力電機等產業薄弱環節,積極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引入一批具備引領性、前瞻性、標志性的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實施一批以充電樁、智慧路網設施、加氫站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十四五”期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謀劃實施重點項目116項,力爭完成項目投資超1700億元。

專欄7? 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推進行動
整車及專用車制造領域:加快推進整車企業發展。重點推進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車工廠、廣西寧達新能源乘用車、南寧乾元新能源乘用車和廣西申龍年產1萬輛新能源客車、3萬輛新能源物流車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特色專用汽車。 動力電池系統領域:依托自治區現有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發展基礎,帶動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重點推進多氟多20GWh鋰電池、鵬輝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項目建設。 驅動電機與動力總成領域:圍繞電驅系統一體化發展,重點推進東風柳汽串并聯雙電機混動產品,玉柴新能源混合動力總成、整車控制器、電驅橋,聯合電子新能源三期等項目建設,加快形成驅動電機與動力總成配套能力。 智能化與網聯化系統領域:支持創建廣西(柳州)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大力提升網聯化與智能化發展水平。重點推進上汽通用五菱“智能網聯”、智慧交通示范先導區、東風柳汽柳南高速無人駕駛、柳州智慧交通、上海博泰智能車機等項目建設。 基礎設施配套領域:重點推進上汽通用五菱廣西出行服務平臺等項目建設。

第六章?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廣西推進產業振興三年行動指揮部統籌協調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各成員單位根據工作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密切協作,落實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和重要專項工作,加強監督考核,確保目標任務落實到位。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作用,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提供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金融服務,向核心整車企業、上游中小微汽車零部件及配件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創建產融結合的全流程線上供應鏈融資模式。加強政金企協同,整合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融資需求,與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機制,擴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引導轄區各金融機構按法治化、市場化原則為符合條件的新能源產業相關企業辦理“桂惠貸”等優惠利率貸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新能源汽車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展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三、加強人才保障

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引進、培養和支持力度,健全人才評價體系,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優化人才流動機制,改善人才生態環境,建立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重點圍繞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領域實施高端引智行動。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骨干企業深入合作,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相關學科建設,改革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搭建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流動通道,著力培養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等緊缺人才隊伍,培養更多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

四、創新公共平臺

鼓勵整車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關鍵零部件企業建立跨行業的技術創新聯盟,搭建新能源汽車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整合資源,加強合作,對新能源汽車關鍵共性技術進行聯合研發,推動企業和高校、研發機構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盡快實現產業化。鼓勵引入國內大型檢測機構,提升檢測能力,拓展檢測資質。

五、加強土地供應管理

切實加強用地保障,在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時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項目和平臺給予傾斜。完善工業用地供后開發利用監管,建立健全監管機制,明確部門責任,督促企業按土地出讓合同或投資協議約定開工建設、投產運營;對閑置土地、未按規定開竣工和未達到投資強度的違約企業,依法依規處置。引導企業由“圈地求發展”向“集約謀用地”轉變,最大程度盤活存量土地,充分提高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率。

六、加快推廣應用

創新商業運營模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新能源汽車運營服務,引進和培育具有成熟市場運作經驗的新能源汽車運營企業。在公共服務領域探索公交車、出租車、公務用車的新能源汽車融資租賃運營模式,在個人使用領域探索分時租賃、車輛共享、整車租賃等模式,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