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我省堅持高質量發展,產業質量進一步提高、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為“十四五”時期我省推動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擴容提質,融入國內大循環,助力形成新發展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質量進一步提高。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項目建設力度,投資保持較快增長,2020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7.6%,增速居全國第8位。產業結構由2015年底的11.5:44.6:43.9,調整為2020年的10.2﹕38.1﹕51.7,第三產業成長為推動我省經濟發展的第一大產業。工業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高水平產品供給能力增強,2020年全省規模工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0%,增長貢獻率為34.7%,正實現由制造大省邁向制造強省。
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十三五”期間,全省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穩定保持在50%以上。實物消費增長明顯,2020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6258億元,比2015年增長35.2%。居民收支水平穩步提高,2020年全省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80元,居全國第12位,中部省份第1位;人均消費支出20998元,居全國第9位,中部省份第1位。居民消費品由以基本生活為主,向居住、教育娛樂、醫療保健、交通通信等轉變,恩格爾系數不斷降低,智能化消費趨勢明顯。
市場體系進一步健全。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夯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任務基本完成,全面貫徹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要素市場化配置水平不斷提高,土地、資金等要素流動更加通暢,技術、勞動力等要素作用不斷增強,2020年全省專利申請量137415件,比上年增長29.5%,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7500家,“十三五”期間城鎮累計新增就業385.2萬人。市場環境持續改善,市場監管各類信息平臺和消費維權平臺全面整合,實現“五線合一”,省級“互聯網+監管”系統與國家“互聯網+政務監管”系統實現無縫對接。
(二)發展環境
從國際看,新冠疫情持續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受阻,國際貿易陷入低迷,穩住外貿基本盤,擴大內需市場,對保持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但是,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為全球經濟金融提供稀缺的“穩定錨”,這種相對優勢將吸引國際資本的長趨勢流入,與更加多元的國際伙伴共享雙贏機遇。
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區域協調、中部崛起、創新驅動、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的實施,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注入新動能。同時,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結構性、體制性和周期性的矛盾并存,社會民生領域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增長動力平順轉換面臨挑戰。
從省內看,我省區位優勢明顯、科教資源豐富、產業基礎堅實、人力資源豐厚,經濟總體保持平穩發展。但受短期性、政策性、周期性、外部性等因素影響,未來全省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較大,暢通國內大循環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不容忽視,需要著力解決產品供給質量不優、城鄉消費能力不足、消費鏈條不順、消費環境不佳等方面的困難。
總體來看,“十四五”期間是我省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機遇期,要加快推動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擴容提質,暢通國內大循環,積極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增強經濟的韌性和活力,大力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建設。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發揮“一帶一部”區位優勢,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以高質量供給適應引領創造新需求,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提高產品供給質量,補齊城鄉消費短板,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暢通國內大循環,適應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驅動。聚力創新,以改革創新為主引擎,突出制度創新,完善促進創新的體制機制,推進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要素高效整合。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加快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著力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內需市場和國內循環可持續發展。
——堅持協調推進。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均衡性,推進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與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協同發展,推動產業跨界融合發展,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均衡發展。
——堅持市場導向。持續提升市場化程度,遵循市場規律,激發市場活力,提高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加強對新型市場主體的支持和保護,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公開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為擴內需、促消費和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強大的主體支撐。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強化統籌協同,發揮湖南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重要節點作用,供給和需求兩側推進,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相統一。
(三)發展目標
圍繞擴大內需戰略,緊扣促進消費核心任務,聚焦暢通國內大循環總體目標,到2025年,內需市場不斷擴大,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國內大循環更加暢通,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奠定堅實基礎。
供給質量持續優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現代服務業發展加速推進,實體經濟發展根基進一步夯實,供給體系對內需的適配性顯著增強。
民生保障切實提高。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預計到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約為6.5%,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商貿流通暢通高效。創新驅動的商貿流通發展機制基本形成,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快速發展。農村流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雙向流通的城鄉物流網絡基本形成。
市場環境顯著改善。追溯體系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商務誠信體系更加完善,市場秩序更加良好。綜合執法效能提高,監管體系更為有力,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持續改善。
消費規模穩步擴大。預計到2025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最終消費支出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約為60%,養老、家政、托育、文化和旅游、體育、健康等領域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
三、主要任務
(一)提高產品供給質量,促進消費提質
1.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將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面提升農業規模化、科技化、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水平。
推進傳統制造業改造。優化全省食品、輕紡、中藥材等產業發展布局,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生產線改造和品牌打造,不斷提升產能,提高產品質量,努力打造全國綠色安全食品示范基地、全國一流的特色輕紡名品規模生產聚集地。
加快兩業融合發展。加大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力度,培育服務業的“智造”元素。重點推進優勢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等產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節約成本,降低能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生產質量,提升產品附加值。
2.大力培育新興產業
夯實產業創新發展的基礎能力。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提升產業鏈水平,創新產品供給。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工程,積極推動新一代半導體、高端裝備等產業發展,重點加快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把握全域低空開放試點政策機遇,打造新的消費增長點。優化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加快成果所有權分配等重大機制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大力保護知識產權,支持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互促互進。
拓寬新產品新服務的增長空間。以5G應用為契機,積極發展以線上消費為主的新業態,深度布局在線購物、線上娛樂、在線教育、工業互聯、遠程辦公、醫療信息化等方向。強化互聯網與生物醫療、新能源汽車制造、節能環保等產業的融合發展,重點推動視頻、軟件等特色產業發展。
釋放數據要素開放共享的發展紅利。加快落實有關數據安全最新法律法規,推動數據互通,激發數據共享潛力。支持利用數據開展創新創業,構建交通、教育、安防、社保、城市管理等領域規范化數據開發利用場景,擴大數據消費基礎,釋放數據要素開放共享的發展紅利。
3.擴大優質產品供給
強化優質品牌培育。建立全省農業品牌數據庫,加強區域公用品牌、農業片區品牌和“一縣一特”品牌培育。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認定一批“省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培育發展一批服裝、家用電器、玩具和嬰童用品、文教體育用品等領域知名品牌,加強涉及民生的連鎖便利店、食品等行業品牌培育。推進湖南知名品牌培育宣介和湘品出湘協調服務,發揮品牌對消費的拉動作用。
加大綠色產品供給。加快建立綠色產品多元化供給體系,強化塑料禁限措施落實推廣,應用可循環、可降解塑料制品及塑料替代產品等綠色產品。支持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動高等級綠色建筑比例穩步提高,加快促進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貫徹國家、省級標準,打造一批提供綠色服務、引導綠色消費、實施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的綠色商場。
加強產品安全管控。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管理,強化全過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深入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加強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嚴防嚴控藥品安全風險,強化藥品全生命周期監管,加強藥品安全執法,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嚴厲打擊藥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加快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或出口標準并軌。
專欄1?優勢品牌建設行動 |
優質品牌培育行動。加大核心技術投入,打造特色優勢品牌,提升中高端消費品牌有效供給,支持各市州構建全品類、全產業鏈的區域品牌形象,形成各類品牌的疊加效應。 品牌主體扶持行動。壯大品牌創建主體,加快培育企業、產業合作社、家庭工廠等品牌創建主體。重點扶持行業龍頭企業技改擴建、上市融資,打造知名企業品牌。 “同線同標同質”工程推進行動。全面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鼓勵品牌企業入駐“三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開展宣傳推廣,推動“三同”產品進商超、進電商、進社區。 品牌營銷創新行動。創新營銷推廣手段,統籌謀劃產品選擇、品牌名稱、渠道和營銷策略、傳播策略等,制定特色化、差異化的品牌營銷推廣戰略。大力實施“湘品出湘”工程,進一步擴大輻射范圍。鼓勵品牌企業以主要大中城市為支點,以車站、港口、機場為節點,建設連鎖店、專賣店等品牌營銷宣傳窗口。 |
(二)補齊城鄉消費短板,釋放消費潛力
1.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以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積極推動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持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簡化戶籍遷移手續,有效提高落戶便利度。完善城鎮基礎設施,大力建設區域性城鎮群和新型智慧城市。重點加強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提升城鎮生活品質。持續推動產城融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豐富鄉村經濟形態,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產業,壯大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民宿等特色經濟,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強化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美麗鄉村。充實鄉村發展要素,建設數字鄉村。全面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盤活存量土地資源,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服務城鄉發展。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重點加強返鄉創業隊伍、鄉村教師隊伍、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和農業科技隊伍建設。開拓鄉村消費市場,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推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向農村市場拓展,引導農村消費梯次升級。
提高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由主要對本地戶籍人口提供向對常住人口提供轉變。增加人口流入較多城市的教育投入和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推動隨遷子女在流入地與當地戶籍居民平等享有托育和學前教育權利,建立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動態調整機制,落實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升學考試政策。進一步擴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積金對農業轉移人口覆蓋范圍。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2.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全方位提升就業質量。激發創業帶動就業活力,加大對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群體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在用地、融資、人才等方面出臺支持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支持科技型初創企業發展,引導各類資本積極投資初創期科技創新型企業,推動科技型初創企業相關優惠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機制,建設線上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全面推進“互聯網+公共就業服務”。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能力建設,積極探索“互聯網+職業培訓”模式。深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放管服”改革,對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實施目錄清單管理,加快提升勞動者技能素質。支持職業(技工)院校與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共建重點專業,定向培養、聯合培養技能人才,全方位提升就業質量。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重點群體收入,瞄準技能人才、新型職業農民、科技人員等增收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群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出差別化收入分配激勵政策。著力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體制機制和競爭環境,帶動城鄉居民實現總體增收。拓寬居民財產增收渠道,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合法合規提供多元化的理財產品。持續完善住房、社保、養老、育幼等重點領域服務和保障體系,降低生活成本,從源頭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例。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社會保障全民覆蓋,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深入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實現應保盡保。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研究制定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兜底措施,推動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社保的戶籍限制,探索新就業形態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開展勞動關系“和諧同行”能力提升行動。
3.持續擴大有效投資
提高政府投資效益。全面落實《政府投資條例》,推進政府投資科學決策,避免無效投資和重復投資。強化政府項目代建制管理,嚴格落實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和概算管理規定。發揮產業投資政策導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合理布局,推動資源要素向優質高效投資領域流動,集約高效投資。強化項目的評估咨詢論證,防控項目選址、生態環境、社會穩定等風險。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進一步拓寬市場準入范圍,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重點領域建設。深入開展招投標專項整治,保障民營企業平等參與投資項目建設運營,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規范有序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釋放社會投資空間。大力開展政銀企擔合作,建立完善投融資在線對接平臺,暢通項目主體和融資機構對接渠道。
發揮投資擴內需促消費作用。發揮投資對提高供給質量的作用,引導企業把資金投向信息化和設備更新改造領域,提高先進制造業投資比重、技改投入在工業投資中的比重,增強核心競爭力,打通部分實體商貿和服務業的消費堵點,找準投資和促消費的結合點,加大新基建、公共服務、鄉村振興等領域補短板力度,發揮投資對擴大消費的作用,充分釋放消費潛力。
(三)發展現代商貿流通,理順消費鏈條
1.夯實商貿物流基礎,激發流通活力
培育商貿物流企業。大力扶植電商細分市場優質企業,著力瞄準新興電商倉儲,以“互聯網+”為抓手,大力發展城市配送+社區電商平臺、農業產業+冷鏈生鮮+農村電商服務、商品+跨境電商等模式,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商貿物流企業。鼓勵中小企業通過聯盟、聯合等多種方式,實現資源整合優化,提升集約化發展水平。鼓勵商貿物流企業進行資產重組、業務融合和流程再造,形成一批大型現代商貿物流企業集團。
引進商貿投資項目。瞄準龍頭企業和細分領域開展精準招商,加快引進一批跨國商業巨頭和國際頂級品牌。積極探索市場化專業招商,深入實施“對接湘商會,建設新家鄉”行動,著力引進一批湘商企業總部、項目回歸湖南。務實辦好“滬洽周” “港洽周”、全球湘商大會、湘臺經貿合作會等重大招商活動,吸引更多的戰略投資者到我省發展商貿物流業,為我省商貿流通體系建設注入先進理念和資本投入。聚焦優化服務,建立健全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服務保障機制。
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規則公開透明、監管公平公正、服務便利高效、依法保護權益為著力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聚焦降成本,不斷降低土地、信貸等要素成本,清理規范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加快推進跨境貿易降費提速,動態更新口岸收費目錄清單。
專欄2?市場主體培育行動 |
商貿流通主體培育行動。持續推進商貿流通限上企業“破零倍增”和結構優化。大力引進境內外知名流通企業和服務領域品牌,大力培育省內商貿流通主體,推進流通企業主體標準化、信息化、國際化發展。 招商引資保障行動。以招商促增量,抓住“一帶一部”、自貿區建設、長株潭一體化、湘江新區發展等機遇,主動尋求與國內外大型企業的戰略合作。 營商環境優化行動。從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率入手,落實各項惠企政策,提升服務效能,打通關鍵環節,全力破除影響和阻礙市場主體發展的各種因素,真正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輕負擔。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
2.健全商貿網絡布局,暢通流通渠道
優化城鄉商貿市場布局。加快推進成熟商圈上檔升級,支持商業步行街改造提升。結合地方特色,創新消費業態,打造一站式綜合性消費中心。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建設,鼓勵引導有實力、有意愿的大型商業零售企業在縣域開展連鎖網點建設,布局縣域消費中心和鄉鎮商業網點,構建強帶動、廣輻射、高便利的城鄉市場布局。
完善城鄉物流網絡。以長沙、岳陽、衡陽、郴州、懷化等國家物流樞紐或承載城市為依托,加快融入國家物流樞紐聯盟。依托港口、鐵路貨場、公路樞紐及干線機場,健全和完善物流設施網、冷鏈物流網、城鄉配送網、信息平臺網等四張網絡。推進農村快遞網絡建設,打造由區域分撥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網點構成的三級配送節點體系。將廢舊物資回收相關設施納入城鄉發展總體規劃,合理布局、規范建設“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三級回收體系;因地制宜完善城鄉回收網絡,推動城鄉再生資源回收處理體系一體化發展。
打造多層級消費中心。持續提升都市圈內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推動都市圈消費升級。支持輻射帶動能力強、資源整合有優勢的區域消費中心與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加強中小型消費城市梯隊建設,支持創建新型消費示范城市,建設城鄉融合消費網絡節點。
3.推廣應用數字技術,提高流通效率
持續推動數字賦能。深入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大數字監管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積極提升事中事后監管能力,優化商貿流通營商及政務環境。推進湖南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務與交易平臺建設,實現物流產業鏈上下游各要素信息共享。加大農村智慧物流建設,縮小區域和城鄉間的物流硬件智能化發展差距,實現全省流通體系線上線下優化暢通。
推進貿易數字化。加快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數字化終端設備普及應用,利用數字技術,優化配送線路、倉儲儲位,提高運行效率。大力發展數字貿易,鼓勵企業向數字服務和綜合服務提供商轉型,支持企業不斷提升貿易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
促進電商穩步發展。強化電子商務示范引領,開展電子商務示范創建活動,激發國家和省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示范企業活力。做大做強電商主體,推進知名電商總部入湘,加快培育本地電商品牌和龍頭企業。推進電商進農村步伐,暢通農產品出村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渠道,加快電子商務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鞏固拓展電商扶貧成果。
專欄3?流通體系提升行動 |
城鄉商貿市場提質擴容行動。支持長沙建設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三年行動;開展“湖南省示范步行街”創建;加快建設養老、托育、家政、便利店、菜市場等配套設施,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服務圈”。 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行動。從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快遞末端服務網點建設、推廣智能投遞設施、促進電商快遞業務協同、促進電商快遞物流業集聚發展等方面入手,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樹品牌、優服務,建立普惠城鄉、通達國際、產業協同、便捷高效的電商快遞物流服務體系。 數字商務轉型升級行動。推動傳統商貿流通和服務類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現線上線下一體發展。培育電子商務新業態新模式,創建一批國家級數字商務企業和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
(四)暢通國內大循環,改善消費環境
1.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夯實市場基礎制度。持續完善產權制度,堅持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有效監管的基本導向,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構建完善便捷的市場準入體系,嚴格落實全國統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公平競爭審查的剛性約束,穩妥有序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
推進要素資源高效配置。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進高效率的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推進土地要素有效配置,引導勞動力及高端人才有序流動,完善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機制,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持續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
改善提升市場環境質量。完善促進實物消費結構升級的政策體系,加快推進產品和服務標準建設,重點開展養老、家政、托育、文化和旅游、體育、衛生健康等行業服務標準制訂與修訂。暢通消費維權渠道,創新健全消費者維權保障體系。積極推動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全面開展食品藥品、電子商務、旅游、信息通信等行業放心消費創建。倡導理性綠色消費,反對奢侈消費和不合理消費,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輿論氛圍。
專欄4?消費環境提升行動 |
市場秩序整治行動。大力整頓消費品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價格欺詐、非法廣告等各種不法行為。 消費者權益保護行動。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廣泛深入地開展消費者權益宣傳教育,加大消費糾紛處理力度。 消費信貸體系完善行動。加強個人信用體系建設,規范發展消費信貸,增加消費信貸品種。 放心消費創建行動。培育發展一批放心消費示范單位,基本覆蓋消費較為集中的主要領域、重點場所和經營服務性企業。 |
2.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
進一步放開消費領域市場準入。持續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準入,實施寬進嚴管,對可以依靠市場充分競爭提升供給質量的服務業行業取消準入限制,實現由事前審批市場主體準入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在教育、醫療、體育、市政等領域有序放開準入限制。
積極引導消費回流。發揮消費產業優勢,壯大長株潭核心增長極,重點將長沙打造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吸引力的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高端消費品牌集聚、消費業態融合創新、吸引境外消費回流的新引擎,輻射帶動環長株潭城市群發展。支持岳陽市依托通江達海優勢,大力發展物流和進出口貿易,打造大循環重要節點。支持衡陽市發揮老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優勢,當好承接產業轉移領頭雁。
推動消費市場區域協調發展。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湘鄂渝黔革命老區、洞庭湖經濟圈等國省級戰略,深入推進與周邊區域互聯互通、產業深度協作、文化旅游協同等重點工作。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暢順循環。重點在消費環節引進全國優勢產品供給,推進區域間商品品種調節,清除市場壁壘,加強市場營銷,改進消費服務,實現生產有效貫通到消費末端。
3.拓展全面開放新空間
積極主動擴大進口。推動中非國際物流通道建設,依托中非經貿博覽會永久落地湖南的契機,擴大非洲特色商品進口。拓展綜合保稅區功能,加快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轉型升級,支持長沙、張家界航空口岸設立口岸進境免稅商店。充分發揮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作用,支持建設保稅物流中心和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展境內跨境電商進口零售、網購保稅進口等多種業務模式,加強與跨國零售商、國際知名品牌企業合作,提升進口商品品質,滿足中高端消費需求。
建設高效出口通道。全面推進國際物流體系建設,建設國際陸路通道,發揮樞紐集結作用,推進中歐班列(長沙)運輸服務覆蓋全省。推進內河港口建設,大力發展江海聯運,開通岳陽至香港、日韓、東盟等國家(地區)的直航和接力航線。完善口岸集疏運體系,提升口岸通關及國際運輸保障能力。積極參與中國國際進出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等展會,完善通道建設,推動湖南優質產品走出去。
完善國際市場多元化布局。加快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積極推廣自貿區建設經驗,通過完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強化產權保護,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國際投資環境。主動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參與打造沿線區域合作的貿易流、產業帶、聯通網和人文圈,建設輻射帶動力強的重要開放門戶。不斷拓展亞洲、非洲、拉美等市場,繼續深耕發達經濟體等傳統市場。
(五)適應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消費升級
1.促進實物消費持續升級
提高吃穿等基本消費品質。發揮我省農業資源特色,結合市場需求,擴大糧食、畜禽、蔬菜、茶葉、水果、水產、油茶、油菜、中藥材、竹木等特色產業產品的供應類別和供應數量。加快農貿市場提質增效,提升綜合治理工作效能。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重點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推動建設田頭預冷,打通農產品冷鏈“最先一公里”。提升服裝產業文化內涵,結合中華文化、民族文化等元素,加快提升競爭軟實力。鼓勵企業針對細分市場做出適應性調整,提供特色化、差異化服裝產品。
釋放出行消費潛力。支持推廣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推動汽車下鄉,全面落實二手車交易登記跨省通辦,完善汽車消費金融,擴大汽車消費。結合老舊小區、棚戶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老舊樓宇等改造,積極擴建新建停車及充電設施,大力推廣智慧停車場,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服務領域。推進汽車貿易市場“互聯網+”服務模式,加強線上交易與線下服務融合發展新形態,積極鼓勵發展在線選購、在線預約、在線支付以及在線使用汽車增值服務,提升消費體驗。
促進居住消費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遏制投機炒房,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健全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長效機制。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支持開發智能家電,推動數字家庭發展。鼓勵開展家電以舊換新等優惠促銷活動,進一步繁榮家電銷售市場。引導綠色、環保、低碳家裝產品和服務消費。
專欄5?傳統消費升級行動 |
農貿市場提質增效行動。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依托省內龍頭農產品批發市場,推動數字化轉型,形成輻射中西部鄰近區域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 冷鏈物流體系建設行動。圍繞“全鏈條網絡化、嚴標準、可追溯、高效率”目標,在全省范圍內構建“一核三區多基地”冷鏈物流設施空間布局。 傳統實物消費鞏固提升行動。開展“汽車下鄉”和汽車“更新換代”促銷活動,出臺省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升級政策,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推廣。建立健全報廢汽車、家電、家具等回收利用體系,鼓勵發展“互聯網+廢舊物資回收”新模式。 |
2.推動服務消費快速發展
加快提振文旅消費。加快建設優勢文化產業平臺,推動文化產品制造向內容研發、創意設計、衍生產品開發升級,增加高品質文化產品供給。提升旅游產業品質,加強5A級景區創建,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提質升級一批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鼓勵市州結合當地文化特色舉辦各類節會、賽事,開展各類文旅惠民促銷,引領文旅消費。利用微博、微信、直播、微視頻等新媒體平臺,打造推出一批網紅打卡地。加強文旅與體育、工業、科技、教育、農業、衛生健康等領域合作,延伸文化旅游產業鏈條。
促進住宿餐飲消費。促進經濟型酒店品牌化、連鎖化、集團化發展,培育具有湖湘文化、民族地域特色的民宿酒店,發展養生休閑山莊、私人定制農莊、家庭旅館等多類型、多層次的住宿設施。創新湘菜品牌培育機制,努力培育湘菜名人,開發特色名菜,建設湘菜名店,舉辦一批以湘菜品牌推介、品牌推廣促進消費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挖掘匯聚一批湘村美食、湘村名廚,培育一批湘村食材基地,助推一批特色鄉村加快振興,促進餐旅融合、農貿融合。積極推動湘菜品牌和湘菜企業走出去,大力開拓國際國內市場,不斷提高湘菜市場競爭力。
提升醫療健康消費。全面推進健康湖南行動,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全科醫療服務、前沿醫療服務、個性化就醫服務等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服務。著力增加高質量的中醫醫療、養生保健、康復、養老、健康旅游等服務,充分滿足中醫醫療保健消費需求。發展優質健康管理,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增加規范化的健康管理供給。培育壯大藥品流通、醫療器械、中藥材和化妝品消費市場。
增加教育體育消費。做優教育培訓業,發展職業教育、老年教育等,推進教育服務外包和數字教育資源開發,擴大優質資源供給。支持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設立“體育消費節”,發放居民健身消費券,大力發展節日和夜間賽事經濟,激發體育市場活力和消費熱情。發展職業體育品牌賽事,有效擴大體育健身市場供給,發展運動員經紀、賽事組織、體育信息咨詢等中介服務。
發展養老育幼消費。構建城市社區養老服務“15分鐘服務圈”,提升居家社區養老品質。繼續實施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推動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轉型養老服務,不斷增加養老服務供給。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全面推進以區域性中心敬老院為中心、以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為網點的農村養老服務網絡建設。以普惠為導向,建立多元主體參與的托育產業合作平臺,打破以價格為主的篩選標準,綜合從業信譽、服務水平、可持續性等質量指標,引進養老托育運營機構早期介入、全程參與項目工程建設,探索開展連鎖化運營。發展互聯網直播互動式家庭育兒服務,鼓勵開發嬰幼兒養育課程、父母課堂等。
提質擴容家政消費。鼓勵國有企業探索采用自建或聯合社會資本共建的方式,建設集合崗位需求、人員管理、職業培訓等服務的綜合信息平臺,支持各市州開展家政服務宣傳,穩步壯大家政服務市場。構建從業人員上崗證備案體系,加大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力度。完善行業標準體系,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實際的家政電商、家政教育、家政培訓等新業態的服務標準和規范,加大家政人員技能培訓,提升家政服務質量。
優化社區服務消費。加強社區商業設施整合力度,主動適應消費升級需要,將智能化、品牌化連鎖便利店納入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鼓勵各類新興業態和模式進社區,鼓勵各類社區商業運營主體加強線上線下商品、服務的整合,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推動小店經濟發展,完善政策支持,放寬準入條件,降低經營成本,拓展提升社區服務消費載體。
專欄6?服務消費升級行動 |
文化旅游消費試點示范創建行動。新增2-3家國家文化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一批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設行動。圍繞打造“錦繡瀟湘”品牌,優化提升長株潭、環洞庭湖、大湘西、大湘南和雪峰山旅游板塊的產品特色和品質,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建設一批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湖湘服務”品牌培育行動。建立服務業品牌庫,加強服務業品牌宣傳,開展地域品牌、老字號系列宣傳推廣活動,培育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位居全國前列的服務業品牌。 信息消費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行動。推廣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建設經驗,鼓勵建設涉及餐飲、旅游、家政等服務的信息消費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利用5G和大數據,推進全省各類信息消費公共服務平臺共建共享。 |
3.打造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激發消費新活力。開展重大領域關鍵技術自主攻關,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大力支持原創性成果應用,加快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創新無接觸、少接觸消費模式,推動“無人產業”發展,推廣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探索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等零售新業態,支持生鮮、醫藥品及其他零售品融合電商發展。
發展夜間經濟假日經濟,培育消費新業態。充分挖掘夜間經濟的生態觀光資源、娛樂休閑資源、餐飲美食資源,培育特色精品的夜間消費功能區和示范區,打造特色化的夜間休閑生活集聚區和旅游景觀帶,推出更多親民化、特色化、精品化的夜間經濟品牌項目,做大夜間消費“菜單”。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增強消費便利程度,豐富消費市場商品和服務供給,加快推進旅游、休閑、娛樂產業發展,不斷豐富并優化節假日經濟創新產品與服務。
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消費新模式。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的智能教室、智能實驗室、虛擬工廠(醫院)向線下延伸拓展。發揮直播、短視頻等傳播優勢,促進網絡消費。支持發展網紅打卡地,引導線上流量向線下轉移,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傳播力、生命力的新消費品牌。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和企業建設一批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體驗館,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普及應用。鼓勵開發VR技術,推廣景區掌上游玩的沉浸式體驗。
加強促銷推廣,推動消費新增長。舉辦多層次、多樣化的品牌促進和銷售推廣活動,出臺健康促進計劃、價格折扣計劃,繼續鼓勵發放消費券和舉辦消費促進月,激發商家和消費者的參與熱情,促進消費回補,壯大新增長點。發展展會經濟,重點辦好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加快特色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平臺建設,全年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運營模式,實現推介銷售湖南優質農產品尤其是全省脫貧地區農產品常態化。
專欄7?新型消費業態促進行動 |
數字消費創新行動。加快生活服務業數字化,培育一批示范平臺和項目。鼓勵實體商業通過直播電子商務、社交營銷開啟“云街”新模式。加快推廣農產品“生鮮電子商務+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服務模式。支持“互聯網+家庭式”共享養老模式,鼓勵發展家政、養老、社區照料服務等家庭服務性消費。積極開展消費服務領域人工智能應用試點,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帶動5G智能終端、AI智能服務新消費。 夜經濟點亮行動。制定加快推進夜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對傳統商業街區、百貨商場、閑置廠房、街道內巷、高校和創業創新集中商圈區域等進行改造升級,推進智慧夜市建設,打造食、游、購、娛、體、展、演等多元夜間消費市場。 常態化促銷機制建設行動。開展系列主題消費促進活動,全力打造貫通全年、多元融合、模式創新、涵蓋全域、具有地方特色的常態化消費促進機制。把握重要節日節慶和假日消費旺季,開展線上線下融合促銷活動,培育消費熱點,促進城鄉消費繁榮。 |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認識擴內需促消費和暢通國內大循環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把黨的領導貫穿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的全過程,貫穿于謀劃思路、制定方案、推進實施等各環節,確保規劃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二)推動規劃實施
充分發揮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聯席會議制度作用,通過召開專題會、現場會、開展聯合調研等形式,加強對促消費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及時研究促消費工作的具體思路和舉措。積極爭取涉及消費領域的政策支持和試點示范,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實。
(三)優化政策支撐
支持政策創新,鼓勵各地在產業培育、商貿流通等方面開展試點示范,研究出臺相關擴內需促消費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構建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相適應的市場政策體系。加強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用地保障,完善城鎮建設用地價格形成機制和存量土地盤活利用政策,鼓勵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或通過對城鎮低效用地的改造建設消費基礎設施。建立健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標準體系。統籌用好國家、省級財政資金等現有專項資金或政策,支持消費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補齊消費短板。鼓勵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市縣級層面的財政資金支持措施。進一步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和服務,推動專業化消費金融組織發展。
(四)強化人才保障
實施更加積極、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探索建立市場化人才評價選用機制,以技術創新、商貿物流、招商引資、產品營銷、市場監管為重點,培養一批專業水平高、市場適應性好、創新能力強的專業人才。加強規范引導,壯大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下衍生的新職業人才隊伍。深入實施芙蓉人才行動計劃,加快完善公共交通、教育醫療等服務,推動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營造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激勵容錯的工作環境、公開平等的制度環境,支持引導各類人才
充分施展才能,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