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十四五”時期,加快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撐,是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推進創新引領開放崛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的必然選擇。根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總體要求,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環境
“十三五”以來,我省圍繞服務業高端化、專業化、品質化發展,深入推進改革開放,著力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壯大平臺載體,大力培育“湖湘服務”品牌,服務業總量規模、質量效益快速提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為“十四五”時期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發展基礎。
——總量規模較快增長,貢獻作用顯著提高。“十三五”期間,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高于同期GDP增速1個百分點。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達2.16萬億元,占GDP比重的51.7%,比2015年提高6.9個百分點。其中,固定資產投資的60.2%、注冊登記企業的74.7%、從業人數的47.6%、稅收總額的55.2%均源于服務業。
——產業轉型升級加速,供給能力明顯增強。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2020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為8633.9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24%,較2015年提高4.3個百分點。其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1%,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下降2.4個百分點。文旅、康養、教育、體育等生活性服務業供給能力持續提高。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015年的1.2倍,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17.4%,每千名老年人口擁有養老床位數增加了16張。新興服務業發展迅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快速增長,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4.9%;電子商務交易額超萬億,年均增長29.1%。
——品牌實力日益壯大,質量水平不斷提升。“湖湘服務”品牌培育成效顯著,19家企業入圍“2020年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數量位居中部六省第一。服務業質量提升行動穩步推進,標準化體系不斷完善,質量認證體系逐步健全,創建了37個國家級、203個省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制定了706項服務業地方標準。建立“互聯網+市場監管”平臺,服務質量監管能力快速提升。
——平臺載體建設加快,集聚發展成效凸顯。創建省級服務業示范集聚區48家,實現產值超5000億元,新建了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湖南省檢驗檢測特色產業園、中國長沙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國家級園區。設立瀟湘科技要素市場,新增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34家,認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近500家。湖南金融中心和湘江基金小鎮建設初具規模。舉辦了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國際食品餐飲博覽會、世界計算機大會等品牌展會。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圓滿完成“十三五”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醫養結合、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等試點取得顯著成效。政府服務效能大幅提升,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一件事一次辦”全國政務服務知名品牌。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創建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中非經貿博覽會長期落戶湖南,建立4個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17個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基地。2020年,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121.2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了2.2倍。
(二)機遇挑戰。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開局起步期,服務業作為我省經濟發展的主引擎,既面臨重大歷史機遇,也存在諸多風險挑戰。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持續演化,國際產業分工加快重塑,服務業在全球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作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逆全球化浪潮進一步加劇,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導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服務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引領的產業跨界融合加速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倒逼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一帶一路”建設縱深推進加速服務業對外開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有效促進服務消費增長。同時,我國服務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農業發展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仍不相適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面臨的發展任務仍然艱巨。
從省內看,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推進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迫切需要服務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中部崛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區域戰略的深入實施,有利于發揮我省“一帶一部”區位優勢,促進區域協同聯動,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新空間。但我省服務業發展仍面臨區域發展不協調,有效供給不充足,營商環境有待優化等問題,制約著我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總體來看,“十四五”時期是我省服務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機遇期,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促進服務業動力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大力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建設。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指示精神,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圍繞“三高四新”戰略,實施服務業發展“1345”部署,即打造“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多點”新格局,拓展“融合化、數字化、協同化”三條新路徑,構建“生產服務、商貿流通、社會服務、生活服務”四大新體系,培育“市場主體、服務質量、載體平臺、改革創新、對外開放”五大新支撐,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不斷提升服務業供給質量,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引領區,為奮力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發展。圍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統籌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滲透和應用,加快培育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和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
——堅持品質發展。推動服務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向高端攀升,推進品牌建設,完善服務質量治理體系,提升服務業標準化水平,增強“湖湘服務”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以服務品質提升為導向,擴大服務有效供給,大力發展綠色、健康、優質的服務消費。
——堅持融合發展。著力培育融合發展新主體、搭建融合發展新平臺、構建融合要素新支撐,促進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及服務業內部之間的相融相長、耦合共生。
——堅持協同發展。圍繞“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布局,建立健全跨區域協同發展機制,充分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服務業聯動發展,統籌推進城鄉服務業均衡發展,形成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服務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堅持改革開放。圍繞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深化服務業重點領域改革,高水平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消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壁壘,促進制度創新和環境優化,構建高效協同監管體系,深入推進服務業“引進來”和“走出去”。
(三)發展目標。
圍繞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引領區總目標,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現代金融中心、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國際文化創意中心、國家綜合物流樞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力爭到2025年,服務業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質量效益大幅提升,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努力構建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
——貢獻更大。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5%以上,占GDP比重的53%左右;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的50%左右;實現稅收占比超過60%。
——質量更高。服務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7.5萬元/人;服務業“四上”企業超過30000家,“中國服務業500強”企業超過25家;新增國家服務業標準化試點20項,服務業地方標準100項,“湖湘服務”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
——結構更優。生產性服務業對先進制造業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23%左右;生活性服務業便利化、精細化、品質化水平較大提升,文旅、康養等重點行業增加值占比持續增加;服務業新興領域不斷拓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11%。
——環境更好。服務業領域“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高標準市場體系基本建成,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300億美元以上;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600億元以上。
三、打造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圍繞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依托“一帶一部”區位優勢,整合空間資源要素,突出產業發展重點,加強區域間產業協作聯動,構建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縣域城市為支點,城鄉互補的多層次服務網絡,著力打造“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多點”的服務業發展新格局。
(一)突出“一核”引領。
打造長株潭國家現代服務業中心。大力推動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以長株潭三市為中心,統籌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5市聯動,強化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現代金融、文化創意、商務服務等重點產業一體化布局,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全面提升長株潭都市圈整體實力,著力打造立足中部、輻射西南、連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文化創意中心、國家科技創新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區域現代金融中心等。
(二)強化“兩副”支撐。
打造岳陽服務業對外開放橋頭堡。鼓勵岳陽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大力推進水港和空港建設,完善多式聯運體系,加快建設岳陽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完善岳陽港運營近海直航及國際接力航線運營機制,構建以城陵磯港為樞紐港、“一湖四水”流域其他港口為喂給港的港口體系,培育一批臨港臨湖特色服務業產業集群。依托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岳陽片區開放平臺,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建設城陵磯口岸外貿聯檢錨地和湖南航運交易中心,打造長江中游綜合性航運物流中心、內陸臨港經濟示范區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
打造衡陽服務業融合發展先行區。圍繞發展先進裝備、特色材料、輕工消費品等先進制造業,推動衡陽與周邊地區產業協同互補、設施互聯互通、服務共建共享,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強化同長株潭的物流、科技、金融、信息等領域協作,深入推進衡陽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著力創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教育醫療中心、文旅康養中心、區域綜合物流樞紐。
(三)加強“三帶”聯通。
建設京廣高鐵現代服務業示范帶。立足長沙、株洲、湘潭、岳陽、衡陽、郴州,建設先進制造業高端產業走廊、聯通長江經濟帶與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貿易走廊,促進永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5小時經濟圈,加快發展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推動資金、技術、人才資源匯聚,促進產業融合、功能整合、市場融通,著力打造高品質、專業化、國際化的現代服務業示范帶。
建設滬昆高鐵服務業承載提升帶。立足婁底、邵陽、懷化,布局一批物流、商貿、科創中心,加快完善文旅、康養、教育等生活服務配套,強化同長三角城市群和云貴地區的互聯互通,大幅提升沿線城市的產業關聯和商貿往來。加強長株潭地區對婁底、邵陽、懷化等地的輻射帶動,打造與長株潭聯動發展的服務業承載提升帶。
建設渝長廈高鐵服務業特色發展帶。立足常德、益陽、張家界、湘西自治州,深入挖掘整合沿線文化旅游、生物醫藥、特色農業資源,有機串聯環洞庭湖、大湘西優質旅游資源,打造精品山水人文旅游路線,發展特色康養產業,打造服務長株潭,連接東部沿海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服務業特色發展帶。
(四)推動“四區”協同。
打造長株潭高端服務業核心區。強化長沙省會城市輻射帶動功能,圍繞文化創意、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湘江新區、臨空經濟示范區、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綜合物流交通樞紐、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等建設,打造中部一流、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城市。聚焦株洲·中國動力谷建設,推進株洲科技服務、信息服務、教育培訓等發展,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全國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圍繞建設湘潭智谷,著力提升科技服務、信息服務能力,建設中部創新發展示范區。推動湘潭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商貿物流、健康養老等特色服務業,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紅色旅游目的地。推動婁底制造服務業發展,建設長株潭現代物流服務區。
打造環洞庭湖商務商貿服務業協作區。依托岳陽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健全完善多式聯運體系,推進以城陵磯港為龍頭的“八大港區”建設,著力發展航運物流、跨境電商、保稅倉儲、冷鏈加工等現代商貿流通業,做強樞紐經濟,著力打造國內重要的貨物集散、中轉、分撥中心。推動常德打造區域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務等,打造連接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株潭都市圈、中原城市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商貿物流節點。推動益陽發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和商貿服務業,積極培育服務外包、電子商務和總部經濟,加強與長株潭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交流合作,打造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文旅康養樣板區和洞庭湖消費品產業集聚區。
打造湘南制造服務業拓展區。鼓勵衡陽發展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等,打造高技術服務業基地和中南地區現代物流集散地。推進郴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國家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建設,打造承接粵港澳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推動永州大力發展信息服務、商務商貿、現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配套基地和對接東盟物流中轉基地、湘粵桂區域商貿物流樞紐和文化旅游基地。
打造湘西特色文旅產業集聚區。依托張家界在武陵源、天門山、大峽谷,湘西自治州在永順老司城遺址、鳳凰古城、花垣苗族“趕秋”等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遺產地、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森林公園等資源優勢,著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深入挖掘懷化、邵陽在雪峰山、崀山的自然資源、抗戰文化資源和南山國家公園等方面優勢,重點發展紅色旅游、山地度假、生態康養,提升“錦繡瀟湘·神韻湘西”品牌影響力。
圖1 “十四五”湖南省服務業協同發展示意圖
(五)促進“多點”發力。
培育地市服務業中心城市。以市州中心城市為依托,著力提升信息服務、商務商貿、創意創新等集聚功能,吸引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提高城市服務業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帶動區域性城鎮群發展。
提高縣域服務業發展水平。實施縣級市和縣城服務業提質擴容行動,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縣城配置,提高縣域中心城區服務業集聚綜合承載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推動建設一批功能完善、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的現代服務業強縣。
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功能。完善市—縣—鄉三級公共服務網絡,增強小城鎮教育、醫療、購物等綜合性服務功能。因地制宜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健康養老、電子商務、體育休閑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鎮,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四、拓展服務業發展新路徑
順應新時代產業發展新趨勢,大力推動服務業融合化、數字化、協同化發展,著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優化服務供給,培育服務業發展新增長點。
(一)加快服務業融合化發展。
深化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圍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以產業鏈龍頭、行業骨干、專精特新企業為主體,以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新材料、新能源等優勢產業為重點,深入推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推進“兩業”融合試點示范。加快培育總集成總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工業文化旅游、供應鏈管理、智能生產服務、柔性化服務、共享生產服務等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打造一批創新活躍、效益顯著、質量卓越、帶動效應突出的國家、省級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企業和區域。加快發展服務衍生制造。發揮服務業企業在大數據、技術、渠道、創意等方面優勢,通過委托制造、品牌授權等方式向制造環節拓展。鼓勵文旅企業發展文旅衍生產品的生產和經營。推動研發設計企業向制造端延伸,發展咨詢設計、制造采購、施工安裝、系統集成、運維管理等一體化服務。引導電商企業發揮消費大數據與智能營銷的優勢,拓展制造業務,實現產銷協同發展。大力發展制造服務業。以制造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緊扣優勢產業鏈價值鏈的核心環節,提高生產性服務業的專業化發展能力。推動制造業企業利用非核心服務業務,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研發設計、創業孵化、計量測試、檢驗檢測等專業化服務,構建產業鏈增值服務的生態系統。鼓勵專業服務機構積極參與制造業企業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加強品牌和營銷管理服務能力,提升制造業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優勢。強化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一體化布局,依托現有國家、省級產業園區和服務業示范集聚區,建設科創服務、大數據服務、管理咨詢等公共服務平臺和共性技術平臺,打造一批產業集聚、特色鮮明的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
促進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融合。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農業消費性服務業,培育現代服務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助力鄉村振興。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立足農業生產全過程,重點發展農業市場信息服務、農資供應服務、綠色生產技術服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農機作業及維修服務、農產品營銷服務等。發展遙感監測、病蟲害遠程診斷、水肥藥智能管理等農業高科技服務,建設一批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和農機服務、土地流轉服務、農業勞動力服務等云平臺。搭建農產品產銷服務平臺,推進湖南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綜合服務中心和湖南脫貧地區優質農產品展示中心的建設運營,建立優質農產品供應和采購商數據庫,成立農產品產銷對接采購商聯盟。加強與大型電商平臺的合作,探索設立湖南農產品專區。加快發展農業消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觀光休閑農業、科技示范農業、節慶會展農業等。鼓勵發展親子農業、教育農園、健康養生等休閑農場,促進農業與科普、教育、體驗的結合。積極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農業眾籌、創意農業等新業態。
推動現代服務業內部相互融合。支持服務企業拓展經營領域,推動服務業內部細分行業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服務系統集成,促進以信息服務、物流、貿易、設計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和以消費體驗、文化、健康為主的消費性服務業跨界融合發展。支持優勢服務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整合經營,培育具有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大型綜合集成商,實現信息、金融、物流、貿易、會展等業務集成。大力實施“互聯網+”“旅游+”“文化+”等行動,促進文化、旅游、康養、體育、餐飲等相關業態融合創新,培育以消費體驗為主導的生活性服務業融合主體,深入挖掘釋放融合性消費潛力。
(二)推動服務業數字化發展。
加快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傳統服務業數字化改造和轉型升級,發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引導企業開發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推動線上線下消費高效融合。有序發展在線教育,推廣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等網絡學習模式,構建“互聯網+教育”共享平臺,建立智能化教育服務體系,推動各類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積極發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加快布局預導診機器人服務、智能輔助診療等服務,發展分時段預約診療、互聯網診療、電子處方流轉、藥品網絡銷售等服務,打通互聯網醫院和實體醫療機構的數據接口,逐步實現醫藥保數據互聯互通。深入發展在線文娛,大力發展數字視頻、數字出版、數字演藝、數字展會等服務,全面提升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展覽館等文化場所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鼓勵發展智慧旅游,推廣科技型文旅產品體驗,支持文旅IP關聯線上內容與線下場景,打造互動新體驗。大力發展智能體育,支持社會力量建設智能健身房、開放在線健身課程,培育體育消費新業態。支持依托互聯網的外賣配送、網約車、即時遞送、住宿共享等新興消費模式發展。
拓展服務業數字化應用。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重點在智慧城市、智慧工廠、智慧交通、智慧環保等領域塑造應用場景,推動典型場景和垂直行業的融合應用。開展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縣域試點示范,建設“城市大腦”通用平臺,提升城市交通、公共安全、民生服務、城市管理等智慧應用水平。發展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產業融合創新智慧工廠應用場景,實現生產設備網絡化、生產數據可視化、生產過程透明化、生產現場無人化。依托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長株潭智能城際磁懸浮交通系統試驗與示范基地,推進智能網聯數據平臺、智能車輛和設備研發、智能公交體系建設,著力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軌道交通等應用場景。圍繞洞庭湖區生態保護、礦山資源回收利用等,發展智慧旅游、智慧生態、智慧礦山應用場景,實現生態環境情況自動檢測、智能監測、智能控制與智慧調度。促進共享經濟、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提升數字技術創新能力。結合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需求和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實施,前瞻布局一批可信計算、量子信息、類腦計算、數字孿生等重大項目。聚焦自主軟件、大數據與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網絡安全等優勢產業領域,打造高水平服務業技術創新平臺。完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擴大5G 網絡建設規模,推進網絡、應用、終端全面支持IPv6,建設湖南域名根鏡像服務器和國家頂級域名解析節點。統籌布局云計算、大數據中心,支持建設國家區域數據分中心,提高長沙、株洲、郴州等地大型數據中心利用率和運行效能,整合提升各市州低小散舊數據中心。加快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構建政府公共數據資源目錄和服務系統,實現同一標準采集數據、同一源頭提供數據、同一系統共享數據。
(三)促進服務業協同化發展。
加強服務業跨區域協作。以中部崛起戰略為契機,加強對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國家區域戰略,強化與周邊省、城市群、城市間不同層級跨區域協同合作。加快推進湘贛邊區域開放合作示范區建設,深化湘鄂贛協同發展,大力推進中部地區省際間基礎設施互通、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等,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大力推進長株潭都市圈建設,密切與武漢都市圈、昌九都市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深入鏈接,促進商貿物流、文化旅游、科技信息等方面合作,建設長江上中下游服務業密切合作經濟帶。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合作,深入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機制,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走廊,促進旅游休閑康養聯動,建設京廣線戰略新興產業承接帶。加強湘西地區與西部省份的交流協作,推進湘渝黔文化旅游、醫療康養、商貿流通等領域合作,建設湘渝黔邊城協作發展合作區。深化與北部灣地區在東盟國家物流產業園、多式聯運、國際中轉運輸等合作,促進湘桂瓊商貿合作。
探索建立省內合作示范區。系統梳理全省服務業產業分布,圍繞金融、信息、科技、商貿、物流、文化、旅游、康養等重點行業,繪制全省重點服務業產業鏈地圖。圍繞市州產業布局,探索建設跨市州產業合作示范區,建立多種形式的產業合作模式與利益分配機制,整合政策、技術、人才和資本等要素資源,支持建設一批跨市州產業協作重大工程和示范項目,打通跨市州的產業鏈、政策鏈、創新鏈和供應鏈,加快培育一批千億級服務業產業集群。
推動發展服務業協作組織。圍繞重點產業,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投融資機構等建立跨區域、跨行業、跨領域的新型產業協作組織,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項目招商、銀企對接、技術創新等一體化服務,按照平臺化發展、市場化運行、專業化服務等方式推進跨區域產業協作。
五、構建服務業發展新體系
立足我省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聚焦服務業重點領域和發展短板,以壯大產業規模、優化供給結構、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加快推進生產服務、商貿流通、社會服務、生活服務等四大產業體系優化升級。
(一)增強生產服務支撐能力。
圍繞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以產業升級需求為導向,促進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現代金融、商務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專業化、高端化發展,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1.科技服務。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完善服務鏈,促進科技服務業專業化、集成化發展,構建覆蓋創新全鏈條、產品生產全周期的科技服務體系,打造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力爭到2025年,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速高于12%。提升研究開發能力。圍繞我省核心產業創新與發展需求,鼓勵企業開展協同研發創新,重點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推動大科學裝置及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湖南省科研設施和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服務平臺。大力發展設計服務。重點發展工業設計、工程設計、平面設計、文化創意設計等,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設計企業,打造一批以產業集群為依托的設計產業集聚區。圍繞裝備制造、信息服務、消費品工業等領域,創建一批國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工業設計研究院,促進“湖南制造”向“湖南創造”轉變。提高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水平。加快推進湖南省檢驗檢測特色產業園建設,大力發展基礎檢測服務,培育第三方質量安全技術服務,積極開展線上檢驗檢測認證,發展面向設計開發、生產制造、售后服務全過程的分析、測試、檢驗、認證等一體化服務。完善創新創業孵化孵育功能。鼓勵發展創新工場、虛擬創新社區等新型孵化平臺,加快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雙創”平臺建設,不斷提升孵化載體專業化服務水平。提高技術轉移轉化率。發展技術交易、技術評估、技術投融資等服務,建設專業性、綜合性、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推動高校、科研院所、產業聯盟、工程中心等面向市場開展中試小試、技術熟化等集成服務。健全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加快知識產權交易運營機構建設,促進大數據、區塊鏈等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運用,探索發展知識產權創造與運營的眾籌、眾包模式。鼓勵發展科技咨詢服務。開展科技評估、科技管理服務外包、項目管理外包、知識產權代理等服務,促進科技信息資源市場化開發利用。
2.信息服務。加快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推進“數字湖南”建設,打造全國信息服務業創新基地。力爭到2025年,全省信息服務業增加值超過1200億元。大力發展軟件服務業。推進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研發,發展高端通用軟件、應用軟件。推動政務、金融、醫療、教育、文化等行業軟件即服務(SaaS)發展。完善工業互聯網體系。加大高端工業軟件開發應用力度,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二級解析節點,開發一批工業APP,建設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整合壯大大數據產業。統籌布局大數據中心,支持建設邊緣計算中心,增強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服務應用能力,建設面向不同行業的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培育數據服務、數據分析、數據交易治理等新業態,重點培育一批數據中心上下游產業集群、智能終端產業集群、數據融合產業集群。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鏈。推進長沙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智能駕駛、智慧教育和智慧醫療等。培育信息安全產業。發展安全測評與認證、咨詢、預警響應等專業化服務。強化數字經濟信息安全,加快建設網絡信息安全監測平臺。圍繞推動國產PK體系與鯤鵬體系協同發展,構建“兩芯片一生態”的湖南特色信創產業體系。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促進共識機制、數據結構、加密算法等區塊鏈底層技術研究,建設一批國家級區塊鏈產業園和基地,以及“區塊鏈+”試點示范項目。推進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加快推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打造數字化政府,建設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完善農村信息服務,構建覆蓋城鄉的信息服務體系。
3.現代金融。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深化金融改革和擴大開放,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建立與“三高四新”戰略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打造區域現代金融中心。力爭到2025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左右。強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重點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提高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占比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比重。強化科技金融發展,加大科技信貸投入,鼓勵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融資擔保等業務。發展綠色金融,創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低碳產業、清潔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信貸投放力度。推進“一縣兩行”建設,促進金融業支持鄉村振興。探索創新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完善保險市場,創新發展科技保險,推廣發展專利保險、安全生產責任險等,健全農業保險體系,穩步拓展基礎保險服務“村村通”試點范圍。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實施上市企業“破零倍增”計劃。爭取湖南股權交易所納入全國區域股權市場試點范圍,發揮好現有有色金屬、林權、能源交易等平臺作用,設立軍民融合、文化創意等特色板塊。大力發展私募股權基金,加快湘江基金小鎮等基金集聚區建設。發展新型金融服務。支持消費金融、產業基金等新興金融服務發展,申請設立期貨交割庫,引導“7+4”類地方金融組織、互聯網金融平臺和第三方支付行業規范發展。穩步推進金融改革開放。促進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積極穩妥推進長沙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適時將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向全省推廣。創新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服務,引進國際優質金融資源,拓展地方金融機構境外融資業務和企業境外融資渠道。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風險。加強地方金融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全省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和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推動地方金融信用信息共享應用和金融風險防控全覆蓋。
4.商務服務。加快推進商務服務業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建設功能完備、業態豐富的現代商務服務基地。力爭到2025年,全省商務服務業增加值突破2000億元。提升人力資源服務供給水平。發展高級人才尋訪、人力資源管理咨詢、人力資源軟件開發、靈活用工等服務,大力推進國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爭創一批“全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示范單位”。培育會展服務品牌。大力發展數字會展,引進國際知名會展品牌,提高現有場館配套設施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利用湖南企業國際化管理服務平臺,優化湖南展會數據庫,規范展會信息發布。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高法律服務質量,發展涉外法律服務機構,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培養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和涉外法律人才,完善職業行為規范和誠信評價體系。大力推動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衡發展,建設融合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網絡、熱線的平臺。促進廣告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廣告業數字化轉型,運用AR、VR等技術,拓展直播、短視頻等數字媒體推廣渠道,培育一批國家一級廣告企業,建設一批國家、省級廣告產業園。完善廣告綜合監督體系,加大查處虛假違法廣告。大力發展專業咨詢服務。推動會計、審計、資產評估、信用評估等行業發展,豐富品牌策劃、營銷策劃、財務顧問、后勤管理等企業管理服務。
5.節能環保服務。推進生態強省建設,促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建設全國重要的節能環保服務產業基地。力爭 “十四五”期間,全省節能環保服務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發展節能服務。推動發展合同能源管理,積極推廣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持續推進低碳、節能產品認證,推廣低碳、節能技術應用,開展國家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創建。壯大環保服務。發展生態修復、環境風險與損害評價、排污權交易、綠色認證等環保服務,探索環境管家、綠色聯盟、產業共生、第三方環境服務等新模式,鼓勵發展環保服務總承包和環境治理特許經營,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國家試點。培育“碳達峰”“碳中和”衍生服務。拓展碳資產管理、碳咨詢、碳排放權交易,完善碳市場管理層級和能源消費雙控制度,積極參與國家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和氣候投融資試點,開展空氣質量達標與碳排放達峰“雙達”試點示范創建。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進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廢舊農用物資回收利用網絡,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廢舊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平臺。鼓勵具備條件的縣市區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二)打造高效商貿流通體系。
圍繞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降低流通成本、促進消費增長為目標,健全商貿流通體系,提升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增強基礎支撐能力。
6.現代物流。依托“三縱五橫”骨干交通網絡,著力構建“通道+樞紐+網絡+平臺”的物流體系,打造國家綜合物流樞紐。力爭到202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率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加快港口、鐵路、公路、機場等多式聯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打通公鐵水空聯運銜接“最后一公里”,實現企業間業務單證“一單制”。增強國際物流服務功能,構建“四小時航空經濟圈”,優化中歐班列網點布局,推進東盟班列常態化運營,加密“五定班輪”班次,推動區域性保稅物流中心和國際快件中心建設。完善冷鏈物流系統。優化冷鏈設施建設布局,依托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冷鏈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和大型連鎖超市等,大力推進國家骨干物流基地建設,打造生產、加工、儲存、運輸等過程一體化冷鏈物流配送網絡體系。促進物流智能終端設施建設和資源共享,推廣農產品“生鮮電子商務+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新模式。健全城鄉物流配送網絡。實施城鄉物流高效配送專項行動和“快遞進村”工程,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網絡,推動農村客運與物流融合發展,補齊村級網絡短板,實現全省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和村級寄遞物流配送站全覆蓋。發展供應鏈物流。實施數字化供應鏈工程,建設供應鏈數據資產交易中心,推進全省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創建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示范企業。大力發展網絡貨運。推進標準化托盤、周轉箱循環共用體系建設,實施貨物包裝和物流器具綠色化、減量化。加快建立應急物流協同體系,建設一批應急物流重點設施基地。
7.現代商貿。圍繞打造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積極營造放心消費環境,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普及應用,打造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力爭“十四五”期間,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7%左右。推動零售業轉型升級。加快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發展,開展“湖南省示范步行街”創建,建設一批現代商業綜合體、一站式大型購物中心、大型品牌折扣店等。促進新零售發展,拓展無接觸、少接觸消費模式,大力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等。支持長沙創建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完善批發市場體系。圍繞有色金屬、工程機械、特色農產品等優勢產業,打造輻射中西部、影響全國的區域批發市場。鼓勵商貿市場跨行業、跨領域融合發展,增強信息、交易、加工、配送、融資、擔保等一體化綜合服務能力。促進住宿業提檔升級。培養閑暇經濟和度假文化,引進國內外高端酒店品牌和管理公司,提升住宿業標準水平。發展具有湖湘文化、民族地域特色的民宿酒店,促進經濟型酒店品牌化、連鎖化、集團化發展。做大做強餐飲業。推進餐飲業連鎖化經營,發展中央廚房,拓展在線訂餐、美食鑒賞、顧客點評等服務功能。實施湘菜產業振興行動,開發新派湘菜,傳承湘菜名品,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地方名店、名菜、名小吃等美食名片,推動湘菜出湘。促進電商創新發展。加快發展跨境電商、農村電商、社區電商、工業電商、生鮮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模式。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開展“數商興農”行動,壯大網銷“一縣一品”品牌,持續推動農產品上行,提升農村電商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水平。全面推進長沙、湘潭、岳陽、郴州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動電子商務領域信用記錄共建共享,完善市場化信用評價體系。擴大特色消費市場。促進 “銀發經濟”“她經濟”“童經濟”“夜經濟”發展,打造老人、女性、兒童友好的消費空間,充分挖掘夜間觀光、娛樂、餐飲資源,重點打造“長沙夜星城”全國品牌,培育特色精品的夜間消費功能區和示范區。
(三)擴大社會服務有效供給。
堅持以人為本,擴大康養服務、教育培訓等社會服務有效供給,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動幸福新湖南建設。
8.康養服務。深入實施“健康湖南行動”,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服務全生命周期、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健康服務體系,及覆蓋城鄉、分布均衡、惠及全民的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醫療健康服務。加快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統籌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項目建設,完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機構,推進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建設和村衛生室改造。引導社會辦醫差異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發展“智慧醫院”,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大力推廣“遠程醫療”服務,探索推進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完善提升養老服務。支持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推動養老機構規模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支持國有企業參與發展養老服務,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培育一批龍頭企業、新型養老產業集團,推動培訓療養資源轉型發展養老服務。完善養老服務設施,推進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補齊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短板。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促進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帶護理床位的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全覆蓋。實施醫養結合示范工程和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培育一批醫養結合示范機構和醫養結合試點示范區,積極推進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的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傳承創新中醫藥保健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實施湖南省中醫治未病健康惠民工程和中醫康復服務工程。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立中藥材大數據服務平臺,新建一批中醫藥文化地標,研發推廣藥膳、藥飲、藥妝、藥浴等中醫藥保健產品,打造湖湘中醫藥服務品牌。發展體育健身服務。推進職業體育發展,促進體育項目協會改革和體育場館資源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引導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運營體育場所和設施。培育職業體育品牌賽事。發展運動員經紀、賽事組織、體育信息咨詢等中介服務,擴大體育健身市場供給。加強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構建縣鄉村三級全民健身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推進“江、湖、山、道”全民健身品牌活動和“一縣一品”特色體育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示范基地和產業帶。培育多樣化康養服務。發展森林康養、中醫藥健康旅游、體育醫療康復等,建設一批高水平森林康養基地,健康醫療旅游示范區。
9.教育培訓。統籌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發展,建立覆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體系。普及學前教育。實施學前教育提質工程,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健全職業教育。推進部省共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高地工程,大力實施“楚怡行動計劃”,促進產教融合發展。推動中職教育特色發展,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積極穩妥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完善終身教育。推動終身教育創新規范發展,建立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推進湖南開放大學建設。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搭建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臺。提質高等教育。實施“雙一流”建設推進計劃,著力培養世界一流和國內一流學校與學科。高質量發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優化培養類型結構。支持高校引進國(境)外優質資源,開展高水平高質量合作辦學,做強“留學湖南”品牌。發展智慧教育。以“國家教育信息化 2.0 試點省”為抓手,加快推進新型基礎網絡、數字校園、學習終端等建設,打造一批教育信息化融合應用實驗區和教育信息化創新試點學校,探索5G和人工智能等條件下的教育新形態。
(四)提高生活服務質量水平。
充分發揮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文化旅游、居民和家庭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多層次消費需求。
10.文化產業。遵循“守正創新”發展理念,挖掘湖湘特色文化,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中心。力爭到2025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數量達到5000家,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鞏固影視傳媒業優勢地位。全面提升電視劇、綜藝節目、紀錄片等傳統節目質量,開發豎屏節目、互動節目、沉浸式節目等新興視頻節目,做強以湖南衛視為主的電視媒體,推動“數字湖南·智慧廣電”建設,加快發展高新視頻內容產業,著力打造馬欄山國家5G高新視頻內容產業核心基地。提升電影制作、發行、播映和開發能力。加快新聞出版業轉型發展。做大做強湘版圖書品牌,推進IP全版權運營,提升編、印、發、供全流程融合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實體書店信息化升級和改造。促進演藝娛樂業提質升級。支持具有湘情湘味的戲曲、民樂、雜技等演藝作品演出,提質升級旅游景點演藝節目,扶持大型演藝機構建設文化藝術經營綜合體,深度布局藝術生產、制作、宣傳、票務銷售、演出場所等全產業鏈。鼓勵動漫游戲業創新發展。支持湖湘原創漫畫、影視動畫、網絡動漫、手機動漫等開發,加快動漫游戲、虛擬仿真及衍生產品服務的拓展應用,加強動漫游戲關鍵技術研發,打造一批動漫游戲原創作品。開發湖湘特色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湘商文化、書院文化價值,拓展《湖湘文庫》的利用價值。保護傳承少數民族特色文化,加強對民間文學、民俗文化、民間音樂舞蹈戲曲的保護,扶持民族民間文化社團組織發展,打造一批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鼓勵合理利用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文藝創作和文創設計,開發相關文創產品,重點推進湘繡、湘瓷、湘茶、煙花等提質升級。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推動文化旅游、演藝娛樂、文博會展、廣播電視等行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電影、網絡游戲、數字音樂、數字出版、網絡視聽等新興產業,促進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演出、網絡自制劇、微電影、短視頻、直播作品等新興文化作品繁榮有序發展。依托優勢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一批數字文化產業集群。
11.旅游業。深入挖掘自然生態、人文歷史、民族風情等旅游資源,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豐富文旅服務供給,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和“錦繡瀟湘”旅游品牌知名度,著力打造“五大板塊、五大協作區、三個走廊”的“553”文旅發展格局,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基地。力爭到2025年,全省旅游總收入突破1.5萬億元。開發生態旅游資源。充分利用武陵山、雪峰山、南嶺、羅霄山、南山、洞庭湖等自然生態資源,大力開發山地避暑、湖泊度假、山地運動、生態康養、森林體驗、生態露營等產品,著力打造一批國家級生態旅游目的地、生態旅游景區。培育紅色旅游市場。著力打造湘東、湘南、湘西三大紅色旅游發展帶,深入推進湘贛邊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加快長征沿線地區紅色旅游項目和韶山—井岡山紅色旅游鐵路建設,保護利用偉人故里、革命人物故居,大力開發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推出一批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黨員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紅色研學旅行基地、紅色旅游小鎮和紅色旅游鄉村振興重點村,提升湖南紅色旅游文化節影響力。提高鄉村旅游質量。完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探索發展都市依托型、景區依托型、民俗風情型、古村古鎮型、紅色文化型、現代農業型、創意農業型等創新模式。發展人文特色旅游。以大湘西和大湘南地區“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為重點,設計開發具有湖南特色的民族風俗旅游產品。以炎帝陵、舜帝陵為重點,打造始祖文化目的地。依托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傳統古村落、古街區等人文古跡,在保留遺產原真性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旅游開發。鼓勵非遺進景區,促進非遺的傳承保護與開發利用。拓展文旅新業態。大力發展都市旅游、民宿風情、徒步探險、低空飛行、研學旅游、工業旅游等新業態。鼓勵VR、AI、全息技術等在旅游體驗中應用,大力發展沉浸式旅游、體驗式旅游。
12.居民和家庭服務。進一步完善家政、托育、物業、社區等服務標準,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健全行業誠信體系,滿足城鎮居民家庭多元化、個性化、高品質的服務需求。提升家政服務。發展母嬰服務、養老護理、家庭管理、鐘點廚師等全方位、精細化服務。開展家政服務提質擴容“領跑者”行動,培育連鎖家政服務品牌。大力發展“互聯網+家政”,推動居民和家庭服務等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完善托育服務。強化集中托育、育兒指導、養護培訓等服務,建立家庭托育點登記備案制度,研究出臺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支持普惠性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發展,建立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托育服務網絡。鼓勵發展互聯網直播互動式家庭育兒服務,開發嬰幼兒養育課程、父母課堂等,培育智慧托育新業態。規范物業服務。鼓勵物業企業向智慧社區運營商轉型,延伸安全、購物、教育、養老等服務功能。推進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構建物業管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一體化平臺,促進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完善物業服務市場監管體系,建立健全物業管理信息公開公示制度和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優化物業服務市場競爭環境。發展社區服務。加快推進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建立提供餐飲零售、家政服務、美容美發、洗滌保養、售后維修、養老服務等生活性服務的“一站式”社區服務體系。提高社區服務智能化水平,完善自助服務設施布局。
六、培育服務業發展新支撐
推進實施市場主體培育、服務質量提升、載體平臺建設、改革創新推進、對外開放促進等五大工程,不斷強化服務業發展支撐體系,進一步提升服務業綜合競爭力。
(一)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工程。
引進培育頭部企業。實施“招大引強”計劃,建立服務業重點企業招商目錄,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500強”服務業企業,大型湘商企業和大型央企,組織專題招商,引進一批服務業龍頭企業總部、地區總部、分支機構、研發中心、采購中心、數據中心等。建立湖南本土服務業重點企業名錄,集中市場、技術、人才和資金等,“一企一策”重點扶持,培育一批營業收入過100億元、50億元的本土服務業龍頭企業和“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支持產業關聯度大、技術服務能力強的頭部企業向平臺型和供應鏈企業轉型,帶動上下游關聯產業集聚發展。
發展壯大中小企業。推進服務業企業“個轉企”“微升小”“小升規”。支持服務業中小企業聚焦主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建立服務業中小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支持主業突出、運作規范的服務業中小企業上市融資。
扶持發展新興主體。實施新業態成長計劃,培育“新個體”。規范引導帶貨主播、網絡紅人、產業聯盟、創意團隊等企業化發展。鼓勵商業銀行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的信貸服務,合理降低商戶融資成本。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可使用網絡經營場所登記個體工商戶。健全分層孵化和成長培育機制,建立高成長性新興服務業企業種子庫,納入湖南省新興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投資范圍予以大力扶持,推動具有顛覆式創新、爆發式成長、代表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創新型服務業企業加速成長為“獨角獸”。
(二)實施服務質量提升工程。
完善服務質量治理體系。建立服務質量綜合評價體系,開展服務質量認證,逐步完善服務質量監測機制,針對住宿餐飲、家政、養老、托育、電商等民生重點領域加強服務質量監測。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質量追溯體系,履行質量擔保、售后服務等義務。加強服務質量問題信息共享和聯合執法,建設質量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建立社會質量監督員制度,引導群眾廣泛參與質量監督。暢通12345、12315等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渠道,建立健全質量失信懲戒機制和嚴重違法違規企業市場退出制度。
提高服務業標準化水平。實施服務業標準化發展戰略,推進服務業對標、達標、創標、提標行動,建立企業服務標準領跑者制度,鼓勵服務業行業協會和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定,推進國家、省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逐步擴大服務業標準化試點范圍。推進服務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積極參與國際和國家標準化活動,爭取服務業相關國際和國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落戶湖南,充分發揮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長株潭)技術平臺的支撐作用,加快建立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標準化技術標準研究中心,加強與主要貿易國家標準的互認。
培育“湖湘服務”品牌。推動行業協會、第三方機構開展服務品牌培育和塑造,研究建立服務品牌培育和評價體系。加強對服務業企業的品牌孵化,培育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品牌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中華老字號”“省長質量獎”。開展品牌價值評價,確立品牌無形資產的地位,提升品牌價值和效應。強化服務品牌保護,嚴厲打擊查處侵權假冒服務品牌行為。加強湖南服務品牌宣傳、推廣力度,擴大 “湖南老字號”品牌隊伍,提升“錦繡瀟湘”、文化湘軍品牌影響力,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湖湘服務”品牌。
(三)實施載體平臺建設工程。
推動服務業集聚區提質升級。指導集聚區規范管理機構,鼓勵采用市場化運作、公司化運營的集聚區管理方式,強化集聚區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平臺建設、數據統計等管理。圍繞集聚區主導產業發展的共性需求,完善投融資、企業孵化、人才培訓、會計審計服務等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加強技術交易、檢驗檢測、物流配送等專業化平臺建設,構建多元化服務業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制定集聚區重點招商引資指導目錄,明確招商重點、準入條件和支持政策,大力引進國內重點投資項目。
加快服務業特色園區建設。圍繞引導服務業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產業園、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移動互聯網產業園、物流示范園、人力資源產業園等服務業特色園區建設,著力抓好園區規劃定位,推動管理模式創新,暢通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循環,持續優化園區發展環境,建設一批特色優勢明顯、功能配套完善、創新能力突出的服務業“五好”園區。
發展服務業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重點圍繞中央商務區、特色商業區、行政中心區等,大力發展以金融、商務、信息、文化等為代表的特色樓宇經濟。加快布局一批總部基地,引導高技術服務、商務商貿、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提升總部基地品質,優化業態、完善功能,提升高端服務業發展水平。
(四)實施改革創新推進工程。
深化改革全面優化營商環境。落實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全面清理服務業領域的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建立公平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持續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發展,打造對接“北上廣”優化大環境行動升級版。推進省屬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教育、文化、醫療、體育等事業單位改革。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范圍和比重,支持民營服務業企業發展。深化行業協會商會改革,提升專業服務水平。積極爭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在服務業市場準入、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
建立高效流動要素配置機制。鼓勵各類銀行機構、創業投資機構、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支持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強服務業銀企合作,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中小服務業企業發債提供增信服務。創新服務業供地方式,制定差別化土地供應政策,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年期出讓等土地供應方式。探索旅游景區新型“點狀供地”模式,研究專門針對養老等社會服務領域的商業用地招拍掛制度。積極盤活存量,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入股、聯營等形式開展旅游、康養等服務業。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服務價格。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價格改革,推動服務業用電、用水、用氣與工業同價。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建立健全數據開放、共享、交換的協調機制,完善基礎數據庫,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
構建包容審慎監管體系。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互聯網+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智慧監管為支撐的新型監管機制,探索在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立對服務業新經濟的包容審慎監管新模式。完善綜合協同監管,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響應和協作機制,分類制定監管規則、標準、程序。健全社會化監督機制,完善服務業投訴舉報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信用監管,完善新業態信用體系,建立健全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實施市場主體信用風險分類監管。開展服務業企業誠信承諾活動,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探索適應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創意經濟、體驗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的監管方式,推動監管平臺與企業平臺聯通,加強交易、支付、物流、出行等第三方數據分析比對,開展信息監測、在線證據保全、在線識別、源頭追溯,實現以網管網、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
(五)實施對外開放促進工程。
著力擴大對外開放領域。鞏固提升旅游、運輸、建筑服務等傳統領域國際服務貿易的規模和品質,推出教育、醫療、文化旅游、數字經濟、金融等領域對外開放創新舉措,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引導外資投向工業設計、工程咨詢、現代物流、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領域。積極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創新文化貿易形態,發展數字出版、創意設計等新型業態,著力壯大動漫游戲外包、檢驗檢測外包、工業設計及信息技術外包、醫藥和生物技術研發外包等服務外包,培育眾包、云外包、平臺分包等服務貿易新業態新模式。
大力推進開放平臺建設。加快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往來,探索在教育、工程咨詢、會展、商務服務等領域,分層次逐步取消或放寬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模式的服務貿易限制。擴大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領域開放,開展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放寬外商設立投資性公司申請條件。積極參與中國國際服貿會,支持湘企通過線上線下參展參會。持續辦好中非經貿博覽會,建立對非經貿交流長效機制,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實施跨境電商創新發展行動,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范圍,完善“一核多極多園區”跨境電商發展布局,打造中西部跨境電商產業集聚中心和運營中心。
提高對外開放便利化水平。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嚴格落實“非禁即入”,依法保護外資企業合法權益,大力開展外商直接投資“破零倍增”行動。對接國際規則,在競爭政策、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服務貿易、投資等領域對標RCEP、CPTPP等高水平國際規則,加快融入全球服務貿易經濟體系。建立湘粵澳認證及相關檢測機構交流合作平臺,促進相應認證檢測結果互認,加強與香港地區開展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合作,推進標準資質互認。實施“單一窗口”三年行動計劃,提升口岸數字化、精細化管理水平,探索建立口岸通關便利化評價體系,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
七、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完善省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省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定期召開省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加強對服務業及相關規劃的統籌調度,深入研究服務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制定符合新時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地方法規。壓實主體責任,按照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推進措施,制定年度工作要點,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和責任部門,推動規劃執行落實。構建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發揮市州服務業聯席會議或服務業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統籌協調本區域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探索建立跨區域服務業會商機制,推進跨區域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服務業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改革,促進新興服務業行業組織發展,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行業自律、服務、協調和監督等方面的作用。
(二)創新政策支持。創新財政資金投資方式,鼓勵省級新興產業投資基金投向新興服務業項目。加大資金支持力度,重點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拓寬服務業融資渠道,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開發適合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服務業重點領域企業的貸款扶持力度。優化城鎮用地結構,擴大服務業用地供給,鼓勵各地創新供地政策,保障服務業建設用地需求。貫徹落實國家支持服務業發展的各項稅收政策,全面清理規范涉及服務業企業收費,加快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服務業資金、科研成果等在區域、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間有序流動。
(三)增強人才保障。大力引進服務業領軍人才,構建多層次人才隊伍。依托優勢產業和新興領域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國際學術交流合作項目,引進培育服務業創新人才和團隊。培育高層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建立企業家人才庫,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較強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和團隊。壯大高技能人才隊伍,深入實施湖南省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大力培育“湖湘工匠”。完善多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立現代學徒制試點,開展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培養模式改革,探索推進中、高職與實踐企業聯合培養改革。創新人才激勵機制,逐步完善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構成的技能人才多元評價辦法。進一步破除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健全專業化、產業化、國際化的人才市場體系。完善技術入股、管理入股、股票期權等多種激勵機制,并在購房、配偶就業、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支持。
(四)健全監測評估。推動建立覆蓋全行業的服務業統計體系,完善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統計制度,圍繞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重點領域,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統計指標,提高服務業統計的全面性、精確性和及時性。加強對服務業發展態勢的監測、預測和分析,形成年度、季度信息發布機制。強化實施評估,開展第三方評估,對各市州規劃的主要目標完成情況、重點任務實施情況、重大政策落實情況等進行督導評估,評估結果將作為市州服務業工作考評和資金安排的重要依據。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