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 發布時間:2022-04-06 08:43

中商情報網訊:“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促進健康老齡化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為協同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不斷滿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穩步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要求,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十三五時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衛生健康等部門砥礪創新,積極推進老齡健康事業,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為進一步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健康中國行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全面啟動,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六個環節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初步建立,醫養結合穩步發展。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人基本醫療保障進一步加強,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順利推進,老齡健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智慧健康養老、中醫藥養生養老、森林康養等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科技助推老齡健康事業發展的動力強勁。截至2020年底,全國設有1個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和6個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642個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有老年醫學科,設有安寧療護科的醫院510個,全國安寧療護試點擴大到91個市(區),兩證齊全(具備醫療衛生機構資質,并進行養老機構備案)的醫養結合機構達到5857家,床位數達158萬張。202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至77.9歲。老年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明顯,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二)十四五時期的形勢挑戰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十四五”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將進一步加深,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增齡伴隨的認知、運動、感官功能下降以及營養、心理等健康問題日益突出,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種以上慢性病,失能老年人數量將持續增加。相比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與健康老齡化相關的機構、隊伍、服務和政策支持不足。老年健康促進專業機構缺乏,老年期重點疾病防控力量薄弱。老年醫療衛生機構發展不充分,康復醫院、護理院、安寧療護中心數量嚴重不足,存在較大的城鄉、區域差距;醫療衛生機構的老年友善程度不高,老年人就醫體驗有待改善;老年醫學及相關學科發展滯后,老年綜合評估、老年綜合征管理和多學科診療等老年健康服務基礎薄弱;老年健康服務人員尤其是基層人員缺乏,老年人居家醫療以及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能力亟待加強;醫養結合服務供給不足,居家、社區醫養結合發展不充分;老年健康保障機制尚不完善,穩定的長期照護費用支付機制尚未全面建立。

(三)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低齡老年人比重增加,老年人受教育水平提高,健康需求日益旺盛,健康產品和服務消費能力不斷增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大部署,為實現健康老齡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為實現健康老齡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國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為實現健康老齡化提供了有利發展環境。我國促進健康老齡化的制度安排不斷完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疾控體系改革不斷深化,醫療衛生領域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人工智能應用日益深入,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持續推動健康老齡化具備多方面優勢和條件。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落實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要求,堅持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從提高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出發,以滿足老年人對健康的基本需求、兼顧多層次和多樣化需求為目的,以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大力推進老齡健康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深入開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持續發展和維護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內在能力,促進實現健康老齡化。

(二)基本原則

1.健康優先,全程服務。堅持健康至上,以老年人健康為中心,提供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在內的老年健康服務。

2.需求導向,優質發展。以老年人健康需求為導向,優化供給側改革,推動老年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增量與提質并重。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大醫養結合服務供給,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深度結合。

3.政府主導,全民行動。發揮政府在促進健康老齡化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倡導個人和家庭積極參與,共同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4.公平可及,共建共享。以保障全體老年人健康權益為出發點,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推動城鄉、區域老年健康服務均衡發展,確保老年健康服務公平可及,由全體老年人共享。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老年健康服務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老年健康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會環境更加友善,老年人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滿足,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斷提升,健康預期壽命不斷延長。

——老年健康服務機構數量增加,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相關學科專業建設不斷加強,服務隊伍更加壯大,服務內容更加豐富,老年人享有健康服務的可及性進一步提高。

——居家社區機構健康服務協調推進,醫養結合服務供給不斷增加,供需均衡程度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老年人健康生活質量持續改善。

——醫療衛生機構適老化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看病就醫服務流程不斷優化,老年人就醫體驗不斷改善,有利于老年人“就近就便”就醫的環境基本建立。

——老年健康保障機制不斷增強,科技和信息化支撐能力明顯提升,相關制度、標準、規范基本建立,老年健康產業有序發展,老年健康產品市場提質擴容。

主要指標

序號 主要指標 單位 2020年 2025年 性質
1 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 % 有所提高 預期性
2 65~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 % 有所下降 預期性
3 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化健康管理服務率 % ≥65 預期性
4 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 % 68.4 ≥75 預期性
5 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 % 31.8 ≥60 預期性
6 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占比 % ≥85 約束性
7 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的比例 % 78.0 ≥85 約束性

三、主要任務

(一)強化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主動健康能力

1.拓展老年健康教育內容。在全社會開展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樹立積極老齡觀。引導老年人將“維護機體功能,保持自主生活能力”作為健康目標,樹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強化“家庭是健康第一道關口”的觀念,促進老年人及其家庭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營養膳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疾病預防、合理用藥、康復護理、生命教育、應急救助等老年健康知識,宣傳維護感官功能、運動功能和認知功能的預防措施,不斷提高老年人健康核心信息知曉率和健康素養水平。廣泛開展關愛失智老年人的社會宣傳與公共教育活動,提升公眾的失智預防和失智照護水平。普及智能技術知識和技能,提升老年人對健康信息的獲取、識別和使用能力。加強對老年健康政策、服務和產品的科普宣傳。(衛生健康委、教育部、體育總局、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形成多元化的老年健康教育服務供給格局。支持各類教育機構將老年健康教育納入課程內容。鼓勵開辦醫學專業的院校、醫療衛生機構等設置老年健康教育專屬陣地,面向老年人及家屬、照護者開設養生保健、照護技能培訓等課程。依托全國開放大學、老年教育機構、社區教育機構、老年協會、城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文化體育場館等,提高城鄉老年健康教育服務覆蓋率。(衛生健康委、教育部、體育總局、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創新老年健康教育服務提供方式。組織開展全國老年健康宣傳周、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等主題宣傳活動。開發科普視頻,建設開放共享的數字化國家級老年健康教育科普資源庫。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短視頻、微信公眾號、微博、移動客戶端等多種方式和媒體媒介,傳播老年健康相關知識,宣傳老年健康達人典型案例。鼓勵各地探索可行模式,充分發揮老年人在老年健康教育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增強健康教育效果。(衛生健康委、教育部、廣電總局、體育總局、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1 老年健康教育專項工程
實施老年健康素養促進項目。監測老年人健康素養和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狀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活動,不斷提高老年人健康核心信息知曉率和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 開展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針對老年人主要健康問題,每年確定一個主題,在全國城鄉組織開展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營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會環境。

(二)完善身心健康并重的預防保健服務體系

4.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促進老年人健康的能力。建立綜合、連續、動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檔案,鼓勵各地整合老年人健康體檢信息,優化老年人健康體檢項目,提升健康評估和健康指導能力。推動地方積極開展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將失能、高齡、殘疾、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作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拓展簽約服務內涵,提高服務質量。到2025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化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65%以上,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達到75%以上。(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完善老年人預防保健服務體系。依托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健全三級預防體系,構建慢性疾病綜合防治服務體系。加強老年人群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重點慢性病以及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篩查、干預、分類管理和健康指導。推動老年人高發惡性腫瘤早期篩查,加強癌癥早診早治。實施老年口腔健康行動,開展口腔健康知識宣傳和老年口腔健康公益活動。實施老年營養改善行動,制定老年人營養健康狀況評價指南,指導各地制定為老助餐機構營養健康相關標準,啟動老年人營養風險篩查試點。鼓勵各地開展老年人視覺、聽覺、骨骼健康管理服務。開展失能(智)預防與干預工作,減少、延緩老年人失能(智)發生。實施老年癡呆防治行動,制定《國家應對老年癡呆行動計劃》,推動老年人認知功能篩查干預試點工作,建立老年癡呆早篩查、早診斷、早干預的綜合防控機制。建立老年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加強老年艾滋病、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加快無障礙環境建設和住宅適老化改造。推動在老年人集中場所安裝自動體外除顫儀(AED)。(衛生健康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開展老年人心理關愛服務。完善精神障礙類疾病早期預防及干預機制,擴大老年人心理關愛行動覆蓋范圍,針對抑郁、焦慮等老年人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開展心理健康狀況評估、早期識別和隨訪管理,為老年人特別是有特殊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紓解、悲傷撫慰等心理關懷服務。鼓勵設置心理學相關學科專業的院校、心理咨詢機構等開通老年人心理援助熱線,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加強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的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平臺建設,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網絡。(衛生健康委、教育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2 老年預防保健專項工程
開展老年人失能預防與干預工作。針對導致老年人失能的高風險因素,如衰弱、肌少癥、營養不良、心腦血管疾病等,實施積極預防和干預。 實施老年心理關愛行動。總結推廣老年人心理關愛工作經驗,持續擴大覆蓋范圍,原則上每個縣(市、區)都設有老年人心理關愛點。 實施老年營養改善行動。開展老年人營養風險篩查試點工作,對低體重高齡老年人進行營養干預。 實施老年口腔健康行動。開展老年口腔健康科普宣傳,針對基層和偏遠地區專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開展老年口腔健康公益活動。

7.推進體衛融合。加強城鄉社區、醫養結合機構健身設施建設,提高適老化程度。研究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休閑項目、方式和方法,發布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指南。將運動干預納入老年人慢性病防控與康復方案。充分發揮各級老年人體育協會的作用,指導老年人科學健身,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賽事活動。(體育總局、衛生健康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以連續性服務為重點,提升老年醫療服務水平

8.增強老年疾病診治能力。在醫療機構推廣多學科診療模式,加強老年綜合征管理,對住院老年患者積極開展營養不良、跌倒、肺栓塞、誤吸和墜床等高風險篩查,在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優撫醫院、護理院、醫養結合機構開展老年綜合評估服務,推動老年醫療服務從單病種模式向多病共治模式轉變。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診治能力,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連續、協同、規范的基本醫療服務。推進老年醫學專科聯盟建設,通過專科共建、教育培訓協同合作、科研和項目協作、中醫與西醫協作等多種方式,提升老年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9.加強康復和護理服務。充分發揮康復醫療在老年健康服務中的作用,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統、專業、連續的康復醫療服務,促進老年患者功能恢復。鼓勵各地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依托,積極開展社區和居家康復醫療服務。增強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到2025年,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的比例達到85%以上。推廣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輔具配置人員團隊協作模式。建立覆蓋老年人群疾病急性期、慢性期、康復期、長期照護期、生命終末期的護理服務體系,完善以機構為支撐、社區為依托、居家為基礎的老年護理服務網絡。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患者提供居家護理、日間護理服務。(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發展安寧療護服務。穩步擴大安寧療護試點,完善安寧療護多學科服務模式,提高臨終患者生命質量。根據醫療衛生機構的功能和定位,推動相應醫療衛生機構合理開設安寧療護病區或床位,按照“充分知情、自愿選擇”原則,為疾病終末期患者提供疼痛及其他癥狀控制、舒適照護等服務,對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發展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建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相銜接的安寧療護工作機制和轉診流程。建立健全安寧療護服務涉及的止痛、麻醉等藥物配備和監管制度。(衛生健康委負責)

專欄3 安寧療護服務發展專項工程
深入開展全國安寧療護試點工作。穩步擴大全國安寧療護試點,支持有條件的省市全面開展安寧療護工作,完善安寧療護服務模式,建立安寧療護服務制度體系,提高老年人和疾病終末期患者生命質量。 建設安寧療護培訓基地。通過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培訓制度、充實教學設施、壯大師資隊伍、優化培訓機構等措施促進安寧療護培訓向專業化、規范化邁進。

11.創新連續性服務模式。鼓勵康復護理機構、安寧療護機構納入醫聯體網格管理,建立暢通合理的轉診機制,為網格內老年人提供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等一體化、連續性醫療服務。加大居家醫療服務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有醫療服務需求且行動不便的高齡或失能老年人,慢性病、疾病康復期或終末期、出院后仍需醫療服務的老年患者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健全居家醫療服務的風險防控機制,完善價格等相關政策。鼓勵醫療衛生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護理、康復等服務空間和內容。(衛生健康委、醫保局、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體系

12.支持居家(社區)照護服務。支持社區、機構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家庭照護者培訓和“喘息”服務,組織協調志愿者對居家失能老年人開展照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利用社區配套用房或閑置用房開辦護理站,為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健康服務。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相關機構合作,增加照護功能,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短期照護、臨時照護等服務。(衛生健康委負責)

13.促進機構照護服務發展。在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設護理床位或護理單元。支持醫養結合機構開展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工作。支持具備服務能力和相應資質的機構將照護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輻射居家失能老年人。推進照護機構老年癡呆患者照護專區和社區老年癡呆患者照護點建設,滿足老年癡呆患者照護服務需求。(衛生健康委負責)

(五)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

14.增加醫養結合服務供給。以需求為導向,合理規劃、建設和改建醫養結合機構。支持規模較大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衛生機構,并按規定納入醫保定點范圍。激發市場活力,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養結合機構,推動建設一批百姓住得起、質量有保證的集團化、連鎖化醫養結合機構。鼓勵醫療資源富余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利用現有資源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衛生健康委、醫保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健全醫養結合標準規范體系。提升醫養結合信息化水平,發展面向居家、社區和機構的智慧醫養結合服務,開展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試點,為老年人提供優質高效的遠程醫療服務。持續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推動醫養結合機構規范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和養老服務。在全國開展醫養結合示范省、示范縣(市、區)和示范機構創建活動。提升醫養結合機構傳染病防控能力,保障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發展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

16.提升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水平。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健康管理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中的獨特優勢,積極推進面向老年人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發揮中醫藥在老年預防保健、綜合施治、老年康復、安寧療護方面的獨特作用。鼓勵中醫醫師積極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中醫藥服務。不斷豐富老年人中醫健康指導的內容,加強老年人養生保健行為干預和健康指導。(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加強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能力建設。加快二級及以上中醫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加強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能力、人才培養能力、技術推廣能力建設,提升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各省級中醫治未病中心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制訂相關標準規范,培訓推廣中醫適宜技術,提升中醫藥特色服務能力。(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加大中醫藥健康養生養老文化宣傳。積極宣傳適宜老年人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技術和方法,推動優質中醫藥服務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積極開展中醫健康體檢、健康評估、健康干預以及藥膳食療科普等活動,推廣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傳統運動項目,培養樹立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衛生健康委、廣電總局、體育總局、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4?中醫藥老年健康服務專項工程
中醫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推動二級及以上中醫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完善老年醫學科科室基礎設施設備,提供老年健康服務。 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機構建設。在全國醫養結合示范機構創建活動中,推動建設一批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醫養結合示范機構,為老年人提供中醫體質辨識、診斷治療、康復護理、養生保健、健康管理等中醫藥特色服務。

七)加強老年健康服務機構建設

19.加強老年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支持國家老年醫學中心發展,布局若干區域老年醫療中心,加強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打造老年健康促進、診療、科研高地。通過新建改擴建、轉型發展,加強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以及優撫醫院建設,鼓勵公共醫療資源豐富的地區將部分公立醫療機構轉型為康復、護理機構。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康復、護理床位占比。支持農村地區接續性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支持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利用空置的編制床位開設康復、護理、安寧療護床位。在城市社區建設以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護理站,為行動不便的失能、殘疾、高齡、長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護理服務。支持社會力量參與社區護理站建設。加快安寧療護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開展老年健康服務機構(科室)規范化建設。(衛生健康委、科技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5?老年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專項工程
康復醫院建設。原則上,每個省會城市、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地級市至少設置1所二級及以上康復醫院;常住人口超過30萬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常住人口30萬以下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復醫學門診。 護理院(中心)建設。原則上每個縣(市、區)建成1個護理院(中心)。 安寧療護服務網絡建設。在每個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市(區),每個縣(市、區)至少設立1個安寧療護病區,在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立安寧療護病床。 老年健康服務機構(科室)規范化建設。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安寧療護機構等醫療衛生機構和老年醫學科、康復醫學科、安寧療護科等相關科室中開展老年健康服務機構(科室)規范化建設。

20.加強醫療衛生機構老年醫學科建設。推動老年醫學科臨床專科能力建設。推動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十四五”期末,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啟動老年醫學科建設試點工作,遴選一批老年醫學科建設試點醫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醫療衛生機構老年醫學科高質量發展。(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建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加強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從文化、管理、服務、環境等方面推進醫療衛生機構全面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適老政策,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就醫方面遇到的困難,為老年人提供友善服務。到2025年,85%以上的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提升老年健康服務能力

22.加強老年醫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支持開辦醫學專業的院校和醫療衛生機構加強老年醫學及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在人才引進、科研經費、教學經費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引導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開放大學開設老年醫學、藥學、老年護理、康復、心理、安寧療護等相關專業和課程,開展覆蓋中、專、本、碩、博各階段的學歷教育,擴大招生規模。在公共衛生、臨床醫學、中醫藥等專業中開展老年醫學內容的學習,加強老年健康相關復合型人才培養。(教育部、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加大老年健康專業人才培訓力度。在內科和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強化老年醫學學科內容,繼續推進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組織開展全國老年健康專業人才培訓,加強對老年醫學科、安寧療護科和醫養結合機構衛生健康專業人才培訓,加強老年護理專業護士培訓,提升高水平老年醫學專業人才在老年健康隊伍中的比例。到2025年,培訓老年醫學科醫師不低于2萬人,培訓老年護理專業護士不低于1萬人,每名老年醫學科醫護人員、安寧療護試點地區從事安寧療護服務的醫護人員至少接受一次專業培訓。普遍加強臨床醫務人員的老年醫學知識和技能培訓,提升臨床醫務人員為老服務能力。實施老年醫學領軍人才支持項目,加強老年健康高層次人才培養。加強院校與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養培訓合作,遴選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老年健康人才培訓基地。(衛生健康委、教育部、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4.強化老年健康照護隊伍建設。增加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醫療護理員數量,加大培訓力度,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服務,培訓一批老年方向的醫療護理員,充實老年健康特別是長期照護服務隊伍。健全老年健康相關職業人才評價制度,完善以技術技能價值激勵為導向的薪酬分配體系。加快培養服務于老年健康的社會工作者、志愿者隊伍,通過入戶、社區活動等形式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可及、針對性強的健康服務。(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專欄6?老年健康隊伍建設專項工程
實施全國老年醫學人才培訓項目。對全國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和醫養結合機構的1萬名骨干醫護人員,開展線下線上相結合的診療知識和技能培訓。 實施安寧療護服務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對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市(區)從事安寧療護工作的5000名骨干醫護人員開展在線培訓,對2000名骨干醫護人員開展線下培訓。 實施全國醫養結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對全國醫養結合機構的醫護人員開展在線培訓,擬培訓20萬人次。 實施老年醫療護理員培訓項目。對一批相關人員開展以失能(智)照護知識和技能為主的培訓。

25.健全老年健康標準規范體系。發揮國家衛生健康標準委員會老年健康標準專業委員會作用,健全老年健康基礎標準、老年醫療服務標準、老年公共衛生標準、老年社會支持標準、醫養結合服務管理標準等。制訂老年常見疾病診療指南和臨床操作技術規范。(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促進健康老齡化的科技和產業發展

26.加強老年健康科學研究。加強衰老機制的基礎性研究,加強老年慢性病和共病診療技術、老年康復護理技術、老年功能維護技術等應用性研究,提升老年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加強適宜技術研發推廣,定期發布老年健康適宜技術產品目錄,發展老年神經、睡眠等監測與干預相關技術及產品,發展適宜居家、社區應用的老年健康促進評估、診斷、監測技術與產品。支持老年健康技術研發基地和科研應用轉化平臺建設。(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7.推動老齡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推動老年健康與養老、養生、文化、旅游、體育、教育等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大力推動老年健康領域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支持新興材料、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等在老年健康領域的深度集成應用與推廣。支持醫療衛生機構、企業、科研院所加強醫工協同發展,研發老年人醫療輔助、家庭照護、安防監控、殘障輔助、情感陪護、康復輔具等智能產品和可穿戴設備,提升產品的適老化水平,推進老年產品市場提質擴容。發展健康管理與服務、健康檢測與監測等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建立健全相關標準,規范老年用品和為老服務市場。加大監管力度,切實維護老年人權益。(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中醫藥局、中國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28.強化信息化支撐。建立老年健康數據的收集和發布機制。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服務模式,提升老年健康智能化服務質量和效率。依托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完善全國老齡健康信息管理系統,整合各類老年健康相關數據,實現信息共享,為服務老年人提供信息化支撐。(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醫藥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部署,廣泛宣傳促進健康老齡化的重要意義,把“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把推動老齡健康事業和產業發展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進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積極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全面完成“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的各項目標任務。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的“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實施辦法。

(二)加大投入力度

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把促進健康老齡化必要經費列入本級預算。拓寬經費籌資渠道,充分發揮彩票公益金、慈善捐助等多元資金的作用,提供普惠性老年健康和醫養結合服務,促進城鄉老年健康服務均等化。(財政部、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保障體系

完善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將患慢性病需長期服藥或患重特大疾病需長期門診治療導致自負費用較高且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老年人按規定納入醫療救助范圍。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框架。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老年人疾病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專屬保險產品。推進社保卡(含電子社保卡)在老年人就醫服務領域應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醫保局、銀保監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督導考核

充分發揮全國老齡辦的綜合協調作用,把促進健康老齡化的政策措施作為評價全國老齡委成員單位履職盡責情況的重要內容。完善信息統計和需求反饋機制,加強對規劃實施的動態跟蹤監測。建立健全監測檢查評估評價機制,督查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實施情況,組織開展規劃實施進度和實施效果的全面檢查評估。(衛生健康委負責)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