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健康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發布時間:2022-03-25 17:17

中商情報網訊: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但也促使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健康中國和健康浙江建設將邁入嶄新階段,健康產業也將進入大發展大提升的重要時期。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發展健康產業的工作部署,加快形成內涵豐富、結構合理的健康產業體系,滿足人民多層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務需求,特編制《浙江省健康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本規劃依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年)》(發改社會〔2019〕1427號)等文件精神編制,規劃期限為2021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成效

健康產業是浙江省重點培育的八大萬億產業之一,“十三五”期間,我省以打造萬億級產業為目標,以創新、集聚、融合、提升為主線,以“醫、養、健、智”為四大板塊,加快提升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健康管理、健康信息、健康旅游和文化、醫療裝備和器械、藥品和健康食品、體育健身等八大領域發展水平,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業特色不斷凸顯,“十三五”規劃的既定目標和各項任務順利完成。

產業規模快速擴大。2019年全省健康產業總產出達9315億元,較2015年(5392億元)增長72.76%,健康產業增加值達3719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為12.03%,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長速度。健康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4.6%增長到2019年的6%,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健康產業一、二、三次產業比重為1.7∶25.9∶72.4,細分行業中,醫療衛生服務、醫藥制造、健康用品、器材與智能設備制造總產出占比排名前三。各地健康產業對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增強,杭州、溫州、紹興、金華、衢州、臺州、麗水7個地市的健康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5%,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重點領域亮點紛呈。健康數字化加快轉型,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不斷完善,醫療人工智能發展迅速,浙江省智慧健康入選全國2018年度醫改十大新舉措,浙一互聯網醫院成為全國第一個公立三甲醫院網上院區,全國首個集監管和服務一體化的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在浙江啟用。醫療器械行業實力不斷增強,已形成余杭醫療器械、寧波核磁共振成像設備、臺州一次性輸注器具等一批特色區塊。社會辦醫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全省共有社會辦醫療機構1.79萬家,占全省醫療機構總數50%以上,社會辦醫療機構床位10.47萬張,占全省床位總數近30%,形成了康寧、綠康、樹蘭等一批在全國范圍內較有影響力的社會辦醫品牌。健康文化旅游特色凸顯,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老年養生旅游等新業態不斷發展。舟山群島新區入選首批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全省共建成2家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94家浙江省中醫藥健康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86家省級老年養生旅游示范基地。

科創能力顯著提升。健康產業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有效實施,圍繞人口健康、新藥創制、醫療裝備等重點領域,立項支持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464項、公益技術應用研究項目1244項。創新成果加速涌現,“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為代表的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鹽酸恩沙替尼”成為中國首個用于治療ALK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國產1類新藥,慢性丙肝系列新藥給出了丙肝治療的新方案,全國首臺擁有探測器自主技術的16排PET—CT研發成功,植入式心臟瓣膜、人工耳蝸等醫療器械前沿產品在全國率先上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應急科研攻關,在全國省級層面最早分離得到病毒毒株,全球首次成功解析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空間結構和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3款核酸病毒檢測產品獲批上市。健康產業創新平臺加快打造,成功獲批感染性疾病、兒童健康與疾病、眼部疾病等3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布局建設良渚實驗室(系統醫學與精準診治)和西湖實驗室(生命科學與生物醫學)2家浙江省實驗室,累計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14家、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10家和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35家。

平臺載體扎實推進。全省目前已形成杭州醫藥港小鎮、磐安江南藥鎮等15個省級健康特色小鎮,貢獻了全省醫藥產業總產出的近40%,其中已驗收命名3個。“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積極培育,杭州錢塘新區高端生物醫藥產業平臺、紹興濱海新區高端生物醫藥產業平臺集聚了默沙東、賽諾菲、輝瑞等一批國際知名藥企。2019年,千億生命健康工程共實施項目266個,完成投資903億元,對健康產業強鏈延鏈補鏈起到重要作用。龍頭企業不斷涌現,全省共有健康產業上市企業50家,數量全國第一。在智慧健康、第三方診斷、基因檢測、信息化服務等領域,涌現出微醫集團、迪安診斷、醫惠科技等一批全國知名企業,11家企業入選“中國醫藥工業百強”。

專欄3浙江省健康類特色小鎮基本情況表

類型 地區 名稱
驗收命名 (3個) 湖州 吳興美妝小鎮
金華 磐安江南藥鎮
舟山 定海遠洋漁業小鎮
創建類 (7個) 杭州 富陽藥谷小鎮
桐廬健康小鎮
杭州醫藥港小鎮
杭州良渚國際生命科技小鎮
溫州 甌海生命健康小鎮
嘉興 馬家浜健康食品小鎮
臺州 椒江綠色藥都小鎮
培育類 (5個) 杭州 臨安頤養小鎮
湖州 湖州太湖健康蜜月小鎮
臺州 三門濱海健康小鎮
臨海國際醫藥小鎮
仙居醫械小鎮

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健康產業發展,在建立省健康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機制基礎上,將健康產業列入健康浙江建設考核,強化部門協同,形成工作合力。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先后印發《健康浙江2030行動綱要》《浙江省健康產業人才發展規劃(2017—2022年)》《浙江省生物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等規劃計劃,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生命健康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以及社會辦醫、養老服務、體育健身等領域的支持政策。人才支撐不斷強化,我省大力引進培育生命健康人才團隊,在省級重點人才計劃中單列不少于20%的名額予以定向支持,目前擁有健康領域“兩院”院士9名。

(二)主要問題

高能級平臺和龍頭企業培育力度有待加強。國家先后在河北北戴河和海南博鰲設立國家級健康產業發展示范區或先行區,京滬蘇等省市也涌現出多個帶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平臺。相比而言,我省現有的健康特色小鎮、重點園區等雖然已經形成空間層面的要素集聚,但有影響力的高能級健康產業平臺缺乏。杭州東部醫藥港小鎮年產值規模超過350億元,占杭州市生物醫藥產值比重近50%,但與武漢光谷生物城、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等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同時,我省健康產業企業數量較多,但體量普遍偏小,尚無進入中國醫藥工業百強前十的企業,領軍型企業、龍頭型企業培育仍需加強。

高端創新要素相對缺乏。我省健康產業創新投入不足,全省規上醫藥企業研發費用雖然保持較快增長,但僅占主營業務收入5%左右,遠低于跨國藥企17%的平均占比。“十三五”期間,全省獲批1類新藥品種4個、品規6個,獲批數僅為江蘇的1/4。與北京、江蘇、上海、廣東等省市相比,我省擁有高能級的科研平臺不足,頂尖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比較缺乏,一定程度上導致我省健康產業重大原創成果較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醫療器械等產品研發能力薄弱。

政策障礙尚待破除。隨著藥品監管、環境保護等政策趨緊,特別是藥品注冊受理新政實施后,中小醫藥企業面臨較為嚴峻的發展形勢。醫療器械行業“兩票制”的全面推行,使中小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面臨經營體系調整的風險。盡管浙江社會辦醫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但在社會辦醫療機構發展、醫師多點執業、醫養結合等領域,還存在頂層制度設計問題和難題亟待突破。

(三)發展趨勢

新階段新征程給健康產業發展帶來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黨的十九大將“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升到國家整體戰略層面統籌謀劃。以人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推動大健康時代全面到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賦予浙江“要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新目標新定位,建設和展示健康領域“重要窗口”成為浙江的重大使命。生命健康科創高地是我省著力打造的三大科創高地之一,健康產業是我省重點發展的八大萬億產業之一,健康產業發展應努力走在全國前列。

數字科技新技術給健康產業發展帶來新變革。新一輪科技革命在健康產業領域催生出一批新業態,5G、大數據、人工智能、VR/AR、區塊鏈、可穿戴技術等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加快驅動健康資源數字化、健康產業融合化、健康服務虛擬化,催生健康產業新業態與新模式,創造全新健康體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管理技術將與生命科學、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一系列科學技術實現相互融合,且隨著健康大數據工作的開展,人工智能在健康管理場景下的應用程度將進一步提高。生命科學研究、生物技術發展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全基因組檢測、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細胞3D打印技術等領域將有望率先實現產業化,從而為滿足人類生命健康需求提供新手段、新途徑。

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給健康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健康長三角,優化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大力發展健康產業,持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等任務。我省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促進長三角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共享,協同推進長三角健康科技創新,主動做好長三角區域健康產業推介活動,與上海、江蘇、安徽形成優勢資源合力,共同推動長三角健康產業向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邁進,為全省健康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新冠肺炎疫情給健康產業發展帶來新環境。在全球疫情常態化背景下,黨和國家對人民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高度重視,全社會都在重新思考“健康的價值”,人民群眾對健康的認知更加深刻、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更加關注,健康消費需求得到進一步激發,健康類產品消費市場發展步伐將持續加快。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人們出行,加速了遠程醫療等互聯網健康新消費的推廣普及。傳統醫療服務不斷向預防前移和基層下移,相關產品及服務迎來新機遇。同時,疫情也對醫療應急物資等領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內外競爭升級為健康產業發展帶來新挑戰。健康產業作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戰略制高點,發達國家和兄弟省市紛紛加大支持力度,發展挑戰日趨復雜嚴峻。我國有11個省份將大健康產業作為支柱產業,14個省份將其作為重要產業,特別是珠三角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環渤海灣經濟圈作為健康產業發展重要集聚區,區域競爭日益升級。各省市紛紛瞄準生物醫藥、化學藥、醫療器械、健康醫療旅游等領域,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區域間項目、產品同質化競爭的問題普遍存在。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全面落實健康中國和健康浙江戰略部署,堅持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要目標,堅持以“治病為中心”轉向“健康為中心”導向,堅持充分發揮市場在非基本醫療領域配置資源活力,堅持系統觀念,圍繞“醫+”“藥+”“養+”“健+”“智+”五大重點領域,推動健康產業創新、集聚、融合、開放、提升發展,切實增強健康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努力打造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健康產業制造高地、數字健康發展高地和優質健康服務高地。

(二)基本原則

堅持立足優勢、特色發展。圍繞“四高地”建設,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健康產業發展布局,突出生態、資源、文化等特色,依托健康制造、科技創新、健康服務等優勢,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有序競爭的良好局面。

堅持創新引領、集聚發展。堅持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打造一批健康產業集聚發展平臺,引領健康產業體系協同發展,全面提升發展質效。

堅持深化改革、市場驅動。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深化醫藥衛生領域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制度建設、規劃政策及行業監管等方面的職責作用,全面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廣泛參與健康產業發展。

堅持開放合作、聚力融合。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建設,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促進產業領域跨界融合、區域發展融合,提升全球健康產業高端要素吸引力,提升浙產品牌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形成助推產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實現健康產業創新實力、產業規模、集聚效應、發展環境全國領先,健康產品和服務形成國際市場競爭力,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健康品牌,集聚一批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形成千億級健康產業集群,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創新能力更強。產學研醫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全鏈條創新體系基本建成,形成長三角地區“醫學高峰”,力爭創建1家健康產業領域國家實驗室,新增健康產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集聚一批國內一流的創新人才與團隊。

產業規模更大。產業規模和發展質效持續快速提升,內涵豐富、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現代健康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健康產業總規模、增加值分別突破1.5萬億元、6000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6.5%,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健康制造業占比穩定在25%左右,健康服務業占比更加穩固,健康產業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集聚效應更顯。全省健康產業空間布局持續優化,區域內健康特色小鎮、“萬畝千億”產業平臺、健康產業園區(基地)等產業平臺集聚效應顯著增強,重大項目承接能力不斷提升,形成1個千億級醫藥產業集群,4個500億級產業集群,并在“醫+”“藥+”“養+”“健+”“智+”領域培育若干細分優勢產業,培育規模超百億元的龍頭企業集團5家,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和浙產品牌。

發展環境更優。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機制、藥物臨床試驗政策體系、創新產品應用機制不斷完善,金融創新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健康產業發展政策支撐體系和行業監管體系逐步健全,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全面形成有利于健康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生態。

專欄4“十四五”時期健康產業發展主要指標

分類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2020年 2025年
創新能力 1 規模以上醫藥企業研發費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 % 4.9 5.5
2 創建健康產業領域國家實驗室數量 0 1
3 新增健康產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 15
產業規模 4 健康產業總產出 億元 9315* 15000
5 健康產業增加值 億元 3719* 6000
6 健康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6* 6.5以上
集聚效應 7 500億以上醫藥產業集群 0 5
8 超百億元的醫藥龍頭企業集團 2 5
重點領域 9 國家級衛生人才數 285 350
10 規上醫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 億元 2151 4000
11 康養聯合體培育數量 / 1000
12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 29.5 40
13 體育產業規模 億元 3000 5000
14 健康制造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 17 30
15 衛生健康數字化轉型綜合指數 / 75 90

注:帶*為2019年數據。

到2035年,建成與“重要窗口”定位相匹配的健康產業發展體系,健康產業總體規模比2020年“翻一番”,健康產業規模和發展質效居全國前列,高水平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生命健康科創高地、健康產業制造高地、數字健康發展高地和優質健康服務高地。

三、重點領域

(一)做優“醫+”,發展高水平醫療健康服務

圍繞更好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健康需求,加快發展優質高效醫療服務,有效擴大中醫藥健康服務供給,豐富更加多元、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貫通全方位全周期醫療健康服務鏈,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的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均衡布局優質醫療服務資源。高標準建設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綜合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及心血管病、創傷、呼吸、婦產、兒童、癌癥等6個專業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發展具有國際頂尖攻克疑難病癥診療能力的高水平醫療服務,形成長三角地區“醫學高峰”。支持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及擴展區率先探索醫療服務開放政策,加大國際先進醫療服務機構引進力度,建設一批國際醫學中心、重點專科國際合作基地,打造國際高端醫療服務中心。依托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學科、重點專科建設,做大做強優勢專科、特色專科,培育具有較大影響力且覆蓋主要疾病的專科醫療服務。推進縣域醫共體和城市醫聯體建設,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和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到2025年,力爭每個縣至少有一家醫共體牽頭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水平。

創新發力精準醫療服務。大力發展基因測序、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個體化治療服務,重點開發腫瘤、遺傳性疾病、胎兒罕見病篩查等領域精準預防、診斷和治療服務產品,加快構建精準診斷、精準治療、精準藥物有機結合的精準醫療服務體系。建立基因檢測、免疫治療和基因、蛋白代謝組等前沿生物技術臨床應用轉化機制,著力吸引全球精準醫療優質項目落地轉化,開展精準醫療創新合作。健全治療適應癥與新靶點驗證、臨床前與臨床試驗、產品設計優化與產業化等全程精準監管機制,提高藥物精準研發水平。優化醫療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構建精準醫療服務臨床質控體系。

傳承創新中醫藥健康服務。積極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大力發展融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服務,打響“浙里中醫”服務品牌。積極爭創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區域中醫醫療中心,打造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和中醫疫病防治基地,推進中醫優質資源擴容和均衡發展,建設中醫藥特色優勢鮮明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能級及水平。構建中醫優勢特色專科體系,鼓勵組建中醫藥專科聯盟,做優做強中醫內科等專病專科。推廣個性化便捷式治未病健康服務,推進各級治未病中心、中醫康復中心建設,規范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提升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能力。推廣浙派中醫“百醫百方”,到2025年,推廣50個優勢病種中醫診療方案和20項中醫藥預防保健(治未病)干預方案。

提質發展多元特色醫療服務。全面落實社會辦醫支持政策。鼓勵、引導和規范社會力量舉辦中醫、康復、護理、兒科等醫療機構,參與建設連鎖化、集團化長期照護服務機構,發展美容、眼科、口腔等特色專科,培育一批特色專科醫療品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連鎖化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及前沿醫療技術應用等第三方醫療服務機構。強化社會辦醫精專特色,支持社會辦醫承接公立醫院部分特需醫療服務,參與醫聯體、專科聯盟、醫共體及應急體系建設,打造一批服務規范、技術精湛、優質專業的社會辦醫療機構品牌。

專欄5做優“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工程加快推進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余杭院區二期(總部二期)、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創新中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蕭山院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錢江院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慶春院區五期、浙江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紹興院區(浙江濱海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紹興院區、紹興二院蘭亭院區(康復醫院)、金義新區中心醫院、浙江大學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附屬醫院、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創傷危急重癥立體救治中心、長三角公共衛生應急培訓與演練基地項目等重大項目建設。實施“四個一批”重點學科建設計劃,創建一批一流品牌學科、發展一批重點優勢學科、培育一批特色學科、支持一批潛力學科,爭取進入全國前3的學科數達10個以上,前10的學科數達30個以上。

(二)做強“藥+”,發展集群式醫藥器械產業

聚焦生物技術藥、化學創新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全面增強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批健康產業標志性產業鏈,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千億級醫藥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向全球中高端位勢攀升。

增強生物技術藥和化學創新藥競爭力。聚力生物技術關鍵緊缺環節與產品國產化,加強免疫治療、基因治療、干細胞治療、蛋白質工程、生物信息學等新興生物技術研發轉化,重點開發抗體藥物、重組蛋白藥物、多肽藥物、生物類似藥、新型疫苗、緊缺生物制品等產品。加快化學藥核心技術產品替代,開發基于新結構、新靶點、新機制的原研藥物,推進改良型新藥上市,加大罕見病、特殊人群及臨床急需、專利到期藥物仿制藥等短缺藥物開發,提升特色原料藥及中間體、高端和新型藥用輔料。

大力發展現代中藥。加強中藥經典名方二次開發及優勢中藥復方與活性成分研究,重點發展中成藥、中藥飲片,提升“浙八味”和新“浙八味”等浙產中藥材品種,開發現代海洋中藥新產品,打造一批中藥領域“拳頭”產品。做大做強浙江道地藥材產業基地,推進道地藥材、中藥飲片規模化、一體化加工,推廣“共享車間”試點,支持中藥生產企業裝備升級、技術集成和工藝創新。到2025年,形成3—5項智能化中藥單元生產技術,3—5個中藥綠色、智能車間或智能工廠。建立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推動中藥標準體系接軌國際,切實打響“浙產中藥”品牌。

發展高端醫療器械。堅持主流裝備、核心部件等高端醫療器械產品自主制造,推動關鍵醫療設備器械及核心部件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加快人工關節、人工瓣膜、人工角膜、人工晶體、人工耳蝸、腦血管植(介)入器械、輔助生殖器械、可降解血管支架等高端植(介)入、高端質譜檢測分析設備、冠脈血流儲備分數檢測分析器械、呼吸機、ECMO、神經調控器械、超高清電子內窺鏡攝像系統等產品開發。充分利用增材制造等新技術,研發消融類、電刺激類等新型醫用材料,發展人體組織器官修復再生、生物功能恢復增進、個性化醫療美容、微創傷治療等方向的新產品。發展放射治療、超聲治療、磁場治療裝備、新型監護與生命支持裝備、中醫診療裝備、婦幼健康裝備、保健康復裝備等新型治療裝備產品。

提升發展現代醫藥流通服務。培育大型現代藥品流通骨干企業,打造一批現代醫藥流通綜合服務商,推動藥品流通企業建設區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和現代運營中心,創新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模式,形成覆蓋全國范圍的醫藥物流網絡。積極融入國際醫藥供應鏈,完善進口藥品及生物制品通關制度。推動醫藥冷鏈物流升級,優化冷鏈物流倉儲布局,大力發展冷鏈運輸設備,加快溫度控制系統、地理信息系統等新興技術應用。健全安全智慧醫藥流通體系,推進藥品流通企業物聯網建設,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與醫療機構、醫保、電子商務企業合作,建立健康服務產品的電子交易平臺,規范“線上+線下”流通服務鏈條,加快區塊鏈等溯源技術在醫藥追溯體系建設中應用,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處方共享流轉平臺,構建覆蓋全品種全過程的藥品質量信息管控系統。

專欄6做強“藥+”領域三大工程1.產業集群化項目實施工程。加快推進華東醫藥生命科學產業園、濱海新區紹興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園、奉化生命健康產業園、國科生物醫藥產業園、花園生物(金西)科技園、華海制藥科技產業園一期工程、聯化科技高端醫藥中間體及新材料等重大項目建設。2.四大標志性產業鏈打造工程。以創新型制劑、特色原料藥及中間體、高端和新型藥用輔料為主的化學藥產業鏈;以體外診斷設備與試劑、醫用材料、高端植(介)入、醫學影像設備、新型治療裝備、微創器械與手術導航、腦機接口技術等為主的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以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緊缺生物制品等為主的生物技術藥產業鏈;以中成藥、中藥種植與飲片、中藥后服務為主的現代中藥產業鏈。3.產業價值鏈供應鏈升級工程。建立醫藥產業鏈核心技術環節風險清單庫,組織實施一批行業示范帶動性強的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布局合同研發、臨床服務、生產服務、申報服務等全周期創新鏈,延伸發展制藥設備、包裝材料、醫藥流通等價值鏈上下游領域。

(三)做特“養+”,發展多樣化康養融合產業

突出產業融合、特色創新,推動健康產業與養老、養生、旅游、文化、食(用)品等相關領域深度融合,培育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拓展健康跨界融合應用場景,加快構建以“養+”為主題的康養融合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健康養老產業。加強專業性強、醫養服務能力突出的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建設,推動品牌化戰略、連鎖化經營、集團化發展。推動養老機構康復室和康復醫師配備,增加個性化、專業化康養服務供給,構建集預防保健、醫療服務、康復護理和生活照料于一體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康養聯合體培育建設,開展養老產業試點,打造一批特色養老產業園區。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鼓勵研制老年系列產品用品,發展康復輔具產品,培育輔具租賃市場,開發助行器、感官輔助器等高附加值產品,打造康復輔具產業園。

加快發展養生休閑產業。深入推動醫療、康復、體育、現代農業、旅游業等多領域融合,培育特色多樣健康業態,延伸拓展養生休閑旅游產業鏈。依托濱海生態、佛教文化等資源,積極發展濱海休閑度假、禪修養生、康體養生、海洋體育運動等健康旅游產品,打造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區。整合名山、公園、森林資源,重點發展森林康養、高地療養、避暑休閑等山地旅游產品,開發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挖掘中醫藥、溫泉等資源優勢,開發中醫藥養生、溫泉度假、天然氧吧等康養產品,推進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建設,爭創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基地。開發街區休閑、鄉村休閑和田園休閑健康旅游精品線路,建設一批文化街區和田園康養綜合體。

培育發展健康文化產業。促進健康與文化深度融合,加強健康知識宣傳力度,推廣和普及健康咨詢、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識,培育有利于提升健康文化素養的消費領域。加強健康文化傳播與交流,支持創作健康文化精品、舉辦學術性和文化性相結合的健康促進論壇等活動。鼓勵醫藥院校、科研機構、文化機構、現代傳媒與社會力量相結合,建設有特色有內涵的健康教育平臺、健康文化綜合體、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養生文化機構等平臺。支持各地深挖資源,打造一批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的“沉浸式”“體驗式”數字文化體驗園、健康文化園、養老養生文化園。

創新拓展健康食(用)品產業。圍繞嬰幼兒、孕婦、老年人、患病人群等各類健康營養需求,重點發展膳食補充劑、營養強化食品、功能保健食品和抗疲勞(衰老)食品。加強開發功能性膳食纖維、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類、生物活性肽等生物技術保健食品。積極開展食藥物質試點,做大做強鐵皮石斛、蜂產品、珍珠粉類、靈芝類、保健酒類、維生素類等保健產品。以天然綠色、環保安全為方向,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開發保健藥品、營養食品、化妝品等健康食(用)品,培育一批高附加值健康食(用)品品牌。以深海生物組織和海洋活性物質的提取為方向,加強海洋生物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化妝品、海洋生物功能材料等研發和生產。

專欄7做特“養+”領域兩大工程1.健康養老產業提質工程。大力增加養老設施、服務供給,整合康復和養老資源,著力提升養老服務機構康復服務能力,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專業化康復護理服務。建設一批有養老特色的產業園區,扶植老年產品用品研發制造企業,培育養老服務品牌。到2022年,力爭建成養老產業試點10個、養老產業高質量園區20個,到2025年,培育康養聯合體1000個。2.健康融合產業園區建設工程。加快推進平湖中日國際康養科技園、十大海島公園、十大名山公園、華東大峽谷氡泉旅游度假區、鹽官音樂小鎮、中國·白茶小鎮、靈鷲山旅游度假區、玉環市海山生態旅游島文旅綜合開發等項目建設。支持中醫藥特色街區(基地)建設。支持舟山、湖州等地建設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區。支持麗水發展“中國長壽之鄉”綠色產業和康養產業。到2025年,建設100個休閑度假型、康復療養型老年養生基地;新培育認定省級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40家;建設國家級康養旅游示范區3個以上。

(四)做專“健+”,發展普惠型健體康體產業

倡導大健康理念,圍繞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目標,大力發展體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金融等健體康體產業,多樣化豐富服務和產品供給,推動健康關口前移,激發健康消費新需求新業態。

延伸拓展體育健身產業。推動體育健身產業市場化,加快建設健身休閑設施、體育主題公園、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推廣全民健身、科學健身、康體運動等全民健身休閑服務,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體醫結合服務機構。大力發展休閑運動產業,加快建設戶外運動設施、國家體育產業基地、運動休閑基地,開發山地運動、水上運動、海洋體育等運動休閑產業。積極發展競賽表演、體育觀賽、體育培訓、體育旅游等新消費業態。以定制化、個性化、高端化為方向,加快發展健身設備器材、水上運動裝備、山地戶外裝備等體育用品,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培育體育健身知名自主品牌和骨干企業。到2025年,創建國家體育產業基地30個以上。

優質發展健康管理服務。強化全人全程健康管理,加快發展健康咨詢、母嬰護理、健康體檢、慢病管理、心理健康、康復護理等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務。深化醫防融合理念,推廣“全專聯合”家庭醫生團隊組合式服務,開發全面健康管理解決方案,普及化發展健康管理服務,擴大健康管理覆蓋面。加強慢性病、職業病高危人群健康體檢、健康風險評估、健康咨詢和健康干預服務。加快發展心理健康服務,培育專業化、規范化心理咨詢、心理干預和輔導機構。鼓勵社會力量提供差異化、定制化健康管理服務,建立行業標準,規范發展健康管理服務。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的專業性健康體檢機構和品牌,帶動健康管理服務市場化、專業化提升。

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促進商業健康保險與基本醫保互補銜接,鼓勵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資金用于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用足用好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加強市場行為監管,提高商業健康保障服務能力。豐富拓展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推進區域化健康保險產品定制和服務創新,引導支持商業保險公司開發覆蓋特需醫療、前沿醫療技術、創新藥及高端醫療器械應用以及疾病風險評估、疾病預防、運動健身等干預性服務的健康保險產品。穩步推進長期護理險試點,鼓勵商業保險積極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建設。鼓勵醫生投保醫生職業責任險。支持商業保險公司開展健康管理服務,提供包括健康體檢、健康咨詢、健康促進、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就醫服務、康復護理等全鏈條管理服務。

專欄8做專“健+”領域三個重大工程1.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亞運場館、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等項目建設,全力舉辦2022年杭州亞運會、國際足聯俱樂部世界杯、WTT世界乒乓球聯賽等國際重大賽事,打造“浙里健”系列品牌賽事活動。到2025年,力爭全省品牌體育賽事達到100項以上,培育2—3個國家體育消費示范城市。2.重大改革。持續深化溫州社會力量辦體育改革試點經驗,開展社會力量辦體育重點改革試點。引導有條件的場館實行集團化管理。深化賽事管理運行機制改革,形成以市場化為主辦賽機制。3.重大政策。建立健全社會力量辦體育1+X政策、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運營政策等,完善體育消費支持政策。

(五)做精“智+”,發展前沿性健康數智領域

瞄準世界生命健康前沿領域,深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技術與健康產業深度融合、創新應用,以“數字+智能”變革式重塑醫療服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拓展健康產業高效、安全、智慧數智鏈端。

推進健康領域數字化改革。圍繞數字浙江建設的總體目標,深化“1314”衛生健康數字化改革、“114”體育數字化改革,以“1+5+N”為總體框架,全面推進“浙里養”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強化健康領域數字化基礎支撐。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建設,推廣智慧健康服務,豐富創新健康場景應用和數字化服務產品。支持有條件的實體醫療機構建設互聯網醫院,積極發展遠程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移動醫療等健康管理服務,支持有條件醫療機構開展國際遠程醫療服務。加強數字醫共體建設,發展全方位遠程醫療服務網絡。積極開發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產品,創新慢性病管理、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咨詢等智慧養老服務模式。

有序發展醫療人工智能和醫療大數據。加速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服務領域的深度融合,積極開展醫用機器人、醫學影像輔助診斷、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疾病風險預測與診斷等項目示范和推廣應用,培育發展智能醫學影像、智能診療、智能健康管理等服務新業態。深化醫學人工智能示范中心建設,搭建企業主導的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應用開放創新平臺。謀劃建設浙江省生命健康大腦。構建浙江省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化。培育醫療健康信息化龍頭企業,發展醫療健康數據分析挖掘、安全隱私保護等服務,構建醫療健康大數據產業鏈。

大力發展智能健康設備。大力開發免疫診斷、分子診斷、流式細胞試劑等中高端體外診斷產品、設備及系統,發展基于大數據的新型成像技術及輔助診斷算法技術的醫學影像設備,支持智能醫療器械、高端康復護理設備、輔助器具和智能看護等產品研發生產。突破精細介入感知技術、快速個性化組織建模與治療等關鍵技術,推動智能手術機器人及醫用內窺鏡及配套設備等微創器械與手術導航研發及產業化。研發腦機接口和腦機融合新模型,培育基于腦科學的智能假肢、眼腦健康、神經障礙治療、殘疾患者康復訓練、意識障礙患者檢測等產品與服務。推進智能健身設備、裝備制造加快發展。

專欄9做精“智+”領域重大項目 1.精準醫療服務。積極推進中國基因藥谷、麗水細胞生命科技產業園等項目建設。2.智慧健康服務。實施健康產業領域新基建項目,提升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公共服務應用、“浙里養”智慧養老服務應用、公共體育“一站式”服務應用、智慧醫保應用、“浙里好玩”公共服務系統等數字智慧平臺,開發智慧醫療、智能診療、智慧適老、智慧養老、智慧場館等智能健康服務業態。3.醫療人工智能和醫療大數據。堅持“協同開發、示范應用、成熟推廣”,推動醫學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創新應用,啟動20個“區塊鏈+”、醫學人工智能示范中心建設。4.智能健康設備。實施德沃康·秀洲健康醫療產業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重點開發智慧醫護、康復用智慧養老床、智能穿戴設備、人機智能交互、智能終端、智慧醫療技術系統等智能健康設備。

四、空間布局

(一)優化“一核三極三帶”空間布局

依托全省健康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要素條件,持續優化健康產業“一核三極三帶”的空間布局,即以杭州都市區為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引領核,以寧波、溫州、金華-義烏三大都市區為健康產業主要帶動增長極,以浙北平原、浙東沿海、浙西浙南山區為三大特色產業帶,有序帶動全省健康產業協同發展。

“一核”引領。以杭州都市區為全省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引領核,發揮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優質醫療資源集聚和錢塘新區、余杭區、濱江區、蕭山區健康產業集聚優勢,充分發揮城西科創大走廊創新平臺功能,加快建設良渚實驗室、西湖實驗室、甌江實驗室、中科院醫學所、國家和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高能級科創平臺及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集聚高端要素,打造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策源地,推動健康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形成對全省健康產業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極”輻射。立足寧波都市區、溫州都市區和金華—義烏都市區既有基礎和優勢,做大做強醫療器械制造、疫苗、生物技術藥、化學創新藥、中藥、社會辦醫等若干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提升國內外影響力與競爭力,打造浙東、浙東南和浙中地區健康產業增長極,帶動全省健康產業高水平發展。

——寧波都市區健康產業增長極:以寧波杭州灣新區產業集聚區、寧波生物產業園以及慈溪、寧海、梅山等產業集聚區等產業集聚區塊為支撐,依托甬江科創大走廊等創新平臺,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慈溪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等創新資源優勢,發展壯大中高端醫學診療影像設備、醫療器械、疫苗、生物醫藥和健康食品等產業集群,打造區域性健康產業發展平臺和高端醫療器械制造中心,強化優質醫療資源對浙東區域輻射作用,促進多樣化健康服務業發展,做強浙東地區健康產業增長極。

——溫州都市區健康產業增長極:發揮國家社會辦醫綜合改革試點效應,培育建設社會辦醫特色專科示范醫院,依托甌江實驗室謀劃建設、甌海生命健康特色小鎮、環大羅山科創走廊等平臺建設,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生命健康創新中心,大力發展優質醫療服務,打造區域醫療康養中心城市,加快健康食品、醫療器械、醫藥生物材料等優勢行業轉型升級,做強浙東南地區健康產業增長極。

——金華—義烏都市區健康產業增長極:充分發揮中藥材資源集聚優勢,依托國家天然藥物生產基地和磐安江南藥鎮,進一步做大做強中醫藥產業,逐步形成中成藥、中藥飲片、純天然食品飲料及天然食品添加劑、營養健康和養生產品、中藥材種植加工的全中藥產業鏈,以自由貿易試驗區金義新片區規劃建設和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加快健康產業領域國際交流合作,做強浙中健康產業增長極。

“三帶”串聯。依托省域內北部平原地區、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南部山區豐富的生態資源,支持各地市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培育具有特色的健康產業優勢領域,形成對全省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構建組團聯動、區域覆蓋的協同發展格局。

——聚焦“智+”和“健+”,提升浙北平原健康休閑產業帶。主要包括湖州、嘉興兩地,依托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快長三角區域醫療服務資源同享、服務同質、技術同城,圍繞養生、休閑、運動等健康主題,整合數字健康和健康文化資源,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體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養老等產業高端化、國際化發展。湖州以醫療康復、智慧健康、健康旅游、生態康養、休閑運動等為重點,整合科研資源、醫療資源和生態資源,高質量推進康養型健康產業發展,加快推進南太湖生物醫藥產業園等產業平臺建設,建設濱湖康養經濟走廊,全力打造長三角“健康谷”。嘉興聚焦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健康旅游、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健康食品等領域,整合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科研資源,發揮醫養護智慧服務型醫養服務優勢,推進嘉興科技城、嘉善歸谷智造小鎮、秀洲健康產業示范基地等重大產業平臺建設,打造長三角健康旅游和健康養老福地。

——聚焦“藥+”和“醫+”,提升浙東沿海健康制造產業帶。包括紹興、寧波、舟山、臺州、溫州,立足現有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制造業基礎,強化科技創新、開發高端產品,提升健康制造核心競爭力,打造若干健康產業集群。紹興以化學創新藥、生物技術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為重點,依托濱海新區醫藥及醫療器械生產制造集聚區建設,構建創新鏈、產業鏈、空間鏈、服務鏈、資金鏈于一體的健康產業生態圈,打響紹興“現代醫藥制造基地”新名片。舟山依托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設,突出海洋生物資源優勢,大力推動海洋生物為特色的藥品和健康食品研發制造業,大力發展高端健康服務、健康管理服務、康養旅游服務、健康商貿等健康服務業。臺州做精做深特色原料藥,做優做強制劑產業,做大醫藥流通行業,加快椒江綠色藥都小鎮等產業平臺建設,推進國際合作端、研發生產端、國內需求端、商貿流通端的有效融合,打造“中國綠色藥都”和高端醫藥制造中心。

——聚焦“養+”和“健+”,提升浙西浙南山區健康養生產業帶。包括衢州、麗水以及杭州西南地區和溫州文成、泰順,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推動中醫藥與健康旅游、健康養老、健康文化融合發展,加快中醫藥全產業鏈聯動發展,整合相關資源和平臺載體,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健康養生旅游基地,打造健康養生福地。衢州充分利用錢江源頭的生態環境優勢和“四省邊際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搭建中藥材產業聯動和業態融合發展體系,大力發展中藥休閑健康養生和文化體驗為主要特征的“中醫藥+”新業態,擴大針灸文化品牌的影響力,推動中醫藥與體育、養生、養老等融合發展,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形態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麗水充分發掘食用菌、中藥材種養以及黃帝文化、茶養生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等傳統文化資源,著力打造以中藥(畬藥)產業為基礎,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健康服務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新體系,培育做強中藥材市場,建設區域性中醫藥健康養生旅游基地。

(二)全力打造“多鎮多園”產業集聚平臺

圍繞健康產業“醫+”“藥+”“養+”“健+”“智+”五大重點領域,以國際一流產業平臺為目標,結合重點區域發展空間和功能定位,著力創建一批健康特色小鎮、提升一批重點園區,培育一批健康產業萬畝千億新平臺,強化健康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載體支撐。

推動健康特色小鎮高品質發展。堅定“四位一體”“三生融合”導向思路,突出“醫+”“養+”“健+”等主線,加快建設以健康產業相關領域為主導的特色小鎮。堅持集約特色、融合創新,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布局一批集醫療、醫藥、中醫藥、康養、康旅、體育等健康相關功能的特色小鎮。聚力關聯度大、互動性好、凝聚力強方向,優化現有特色小鎮功能空間,提高土地集約化利用水平。遵循健康產業發展規律,滾動更新健康特色小鎮標準和規范,打造一批具有標桿、引領作用的示范性小鎮。

推動健康產業重點園區高質量發展。依托國家級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等重點平臺,聚焦生物技術藥、化學創新藥、醫療器械、健康食(用)品、健康種養等領域,加快建設一批創新能力強、主導產業突出、競爭優勢明顯的健康產業園區(基地),爭創萬畝千億產業平臺。以醫療服務、健康旅游、健康養老、休閑健身、中醫藥服務等領域為重點,打造一批發展特色鮮明、高度集聚、配套完善的健康服務業園區(基地)。堅持產城融合、協調發展,加快園區整合、產業配套、要素集聚、設施完善,增強平臺能級,提升園區(基地)承接重大項目能力。

專欄11健康產業重大平臺1.健康特色小鎮。提升發展吳興美妝小鎮、磐安江南藥鎮和定海遠洋漁業小鎮,加快杭州醫藥港小鎮、桐廬健康小鎮、富陽藥谷小鎮、杭州良渚國際生命科技小鎮、甌海生命健康小鎮、馬家浜健康食品小鎮、椒江綠色藥都小鎮等創建類小鎮建設,推動臨安頤養小鎮、湖州太湖健康蜜月小鎮、三門濱海健康小鎮、臨海國際醫藥小鎮、仙居醫械小鎮等培育類小鎮升級。到2025年,爭創健康特色小鎮20個以上。2.健康產業園區。加快余杭生物醫藥高新園區、杭州灣新區生命健康產業園、南太湖生物醫藥產業園、紹興濱海現代醫藥高新園區、金華健康生物醫藥產業園、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浙東南化學原料藥產業基地、普陀國際健康產業中心、普陀大健康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建設。到2025年,力爭建成一批具有較強集聚效應的健康產業園區(基地),培育10個以上醫藥產業“新星”產業群。3.萬畝千億平臺。加快杭州錢塘新區高端生物醫藥產業平臺、紹興濱海新區高端生物醫藥產業平臺等“萬畝千億”產業平臺建設,高聚焦生物技術藥、化學創新藥、高端醫療裝備制造、醫療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圍繞上下游產業鏈關鍵環節,加快千億健康產業領域引領性重大項目落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重大平臺間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萬畝千億”產業平臺。

五、重大工程

(一)健康產業科技創新工程

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圍繞精準醫學、新藥創制、高端醫療器械、中醫藥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尖峰、尖兵、領雁、領航”四大攻關計劃。聚焦生命健康核心科學問題、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融合等基礎與交叉領域,實施基礎研究“尖峰”計劃,力爭在結構生物學、腫瘤與分子醫學、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等研究方向,取得國際性原創成果。圍繞健康產業發展需求,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尖兵”計劃和搶占制高點“領雁”計劃,突破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主動健康、生物治療與生物安全、疫苗和抗體藥物、腦機接口等關鍵技術。圍繞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新藥創制、傳染病防治等重點戰略領域,實施“領航”計劃,加強對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重大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十四五”期間,每年滾動實施50項以上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專欄12健康領域“雙尖雙領”重大科技創新計劃1.“尖峰計劃”。聚焦精準醫療、新藥創制、冠狀病毒感染防治、新型生物醫用材料和器械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前瞻性基礎研究項目。2.“尖兵計劃”。聚焦腦機融合技術及應用、難治性惡性腫瘤新型治療技術和新藥創制、數字醫學技術及系統、新發突發傳染病等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加快開發應用一批自主可控、填補空白的重大成果和產品。3.“領雁計劃”。聚焦人工智能與健康融合應用、重大疾病精準診療、創新藥物與高端醫療器械等臨床重大需求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研發項目,優先支持近期有望突破技術壁壘或取得全球領先原創成果的項目。4.“領航計劃”。聚焦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新藥創制、癌癥防治、精準醫療等領域,每年爭取10項左右國家2030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重點研發項目、重大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落地浙江。

建設健康產業高能級科創平臺。大力培育健康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積極創建國家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高水平建設良渚實驗室、甌江實驗室,全力支持西湖實驗室打造國家實驗室,支持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謀劃建設錢塘實驗室。支持之江實驗室、湖畔實驗室、甬江實驗室開展生物技術與數字技術、材料科學等交叉融合研究。加快建設浙江大學、西湖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健康領域應用基礎研究重大平臺。加強產學研醫合作,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骨干企業合作共建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和協同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等引領性開源開放公共平臺,提升中國(浙江)衛生健康科技研發與轉化平臺。到2025年,建成20個以上健康產業高能級創新平臺。

專欄13健康產業高能級科創平臺1.新型實驗室。加快系統醫學與精準診治浙江省實驗室(良渚實驗室)、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浙江省實驗室(西湖實驗室)等健康產業領域浙江省實驗室建設,積極推進生物材料和醫療器械浙江省實驗室(錢塘實驗室)謀劃建設;支持各市在精準醫療、冠狀病毒感染防治、新型生物醫用材料等重點領域,建設高水平實驗室。到2025年,在生命健康領域建成3個高水平省實驗室。2.國家級重大創新載體。聚焦生命健康前沿領域,積極爭取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重大創新載體布局,創建國家智能診療設備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生物基功能性新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3.新型研發機構。支持中國科學院基礎醫學與腫瘤研究所、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浙江研究院、浙江省智能診療設備制造業創新中心、天津大學浙江化工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溫州研究院、復旦大學溫州生命科學創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杭州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南湖生命科學與大健康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高水平建設與發展,重點加強生命健康、合成生物技術、“醫工信”交叉創新、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研發與成果轉化。4.公共創新服務平臺。整合提升國家(浙江)新藥安全評價研究中心、中國(浙江)衛生健康科技研發與轉化平臺等創新服務平臺。建設互聯互通的醫學影像共享平臺。建設生物醫藥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推動生物醫藥特殊物品集中監管服務、真實世界研究、轉化醫學研究、醫療大數據臨床研究應用、精準醫學研究、動物實驗研究以及生物樣本庫、生物檢測服務、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功效驗證和安全評估綜合服務等平臺建設。

加強新技術新成果應用與轉化。支持省內醫療機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醫藥企業等加強聯動協作,開展基因細胞、疫苗、高性能影像設備、精準快診試劑及臨床治療新技術推廣應用,提升臨床研究水平和醫療技術臨床應用試驗能力。積極向上爭取資源,支持推動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創新成果在我省落地轉化。積極推動創新藥物、改良型新藥、首仿藥、高端醫療器械、疫苗、生物類似藥在浙江注冊批件并投資生產。對接企業需求與各類臨床資源,探索組建“臨床試驗加速器”,支持企業加強靶向治療藥、長效緩釋藥、特色創新中藥等研發成果轉化。到2025年,力爭獲批一類新藥10個,創新醫療器械10個。

打造全鏈條專業服務創新生態。加快建設健康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提供集創業孵化、研究開發、技術中試、成果推廣等于一體的全鏈條科技創新服務。堅持重點引進和自主培育相結合,培育發展生物醫藥研發服務機構,全面接軌國際標準,構建覆蓋藥學研究、臨床前安全性評價、臨床研究、生產工藝開發、技術轉讓和咨詢服務等全周期服務鏈。發揮浙江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平臺作用,引培第三方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建立健康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綠色通道,完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管理、服務全鏈條支撐體系。

專欄14健康產業科技創新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1.衛生健康領域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省內醫療機構考核評價機制,鼓勵醫院和醫生參與臨床研究。2.干細胞和免疫細胞創新政策試點。允許自貿試驗區內醫療機構根據自身技術能力按規定開展干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對審批合格產品開展臨床應用。3.臨床試驗支持政策。優化臨床試驗立項和倫理審查程序,建立臨床研究倫理協作審查聯盟和一體化平臺,實行倫理審查互認制,加強倫理審查實時、全過程監管。推進通關便利化,進一步完善臨床研究特殊物品便利化監管制度。4.創新產品支持政策。完善創新產品優先審查機制,優化變更中試、穩定性研究等審批或備案流程,建立重點園區藥品、創新醫療器械審評審批的綠色通道。加大對首臺(套)重大醫療器械及“浙江制造精品”藥品、醫療器械政策支持。積極推進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實施。5.設立“國產替代進口”專項政策。優先支持臨床一類創新藥,爭取打破高端醫藥產品被進口品牌壟斷局面。

(二)健康產業企業梯隊建設工程

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實施“雄鷹行動”,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培育具有世界知名度和競爭力的大型健康產業企業集團和“單項冠軍”企業。建立以平臺型企業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系統,整合國內外優質創新資源,開展跨界融合、聯合開發、市場推廣,增強產業鏈主導地位。推進國內外健康產業龍頭企業集團在浙江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等。實施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鳳凰行動”,加速資本與技術、產業的融合,支持開展全球資本運作、跨境投資等,持續提升主板、新三板、創業板和海外上市的浙江健康產業企業數量。

提升中小微企業競爭力。實施健康產業“雛鷹行動”,大力引導創新型中小微企業往“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打造一批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健康產業中小微企業向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專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集聚,培育一批擁有特色技術、創新人才團隊的雙創基地。搭建合作對接平臺,積極引導健康產業龍頭企業與中小微企業開展專業協作,推進企業與政府、高校院所、服務機構等的緊密合作,推動一批新產品的研發、試驗和產業化,促進潛力型健康產業企業成長。到2025年,全省培育形成30家左右健康產業“隱形冠軍”企業。

推動健康制造企業智能化改造。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構建健康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推進健康產業制造企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大力推進健康產業企業“上云用云”,推廣企業設備聯網上云、數據集成上云等深度用云模式,鼓勵企業云化改造。加大對健康產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信息化建設項目支持力度,推廣應用數字孿生、物聯網等技術,推動企業實現數字化設計、智慧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綠色化制造、數字化營銷等,培育一批數字應用能力領先的健康產業企業。到2025年,全省健康制造企業累計建成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30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20個。

專欄15健康產業企業梯隊培育工程1.培育五家百億級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健康產業龍頭企業,支持龍頭企業開展跨國兼并重組,開展跨界融合、聯合開發、市場推廣,打造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到2025年,全省培育形成5家以上超百億健康產業制造龍頭企業集團。2.培育百家高成長性企業。實施“高成長性企業培育計劃”、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鳳凰行動”計劃,扶持一批健康產業領域潛力企業。搭建高成長性企業對接平臺,推進企業與高校院所、服務機構、應用領域的緊密合作,推動一批新產品的研發、試驗和產業化。到2025年,培育100家擁有核心技術和發展潛力的高成長性企業。3.培育千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中小企業“雛鷹計劃”“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向專業孵化器、眾創空間、雙創示范基地集聚,打造一批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引導行業龍頭企業與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專業協作,推廣CMO(合同生產外包)、CRO(合同研究外包)等合作方式。到2025年,培育1000家健康產業科技型中小企業。

(三)健康產業“雙循環”暢通工程

打造健康產業“浙”字品牌。提升“浙產好藥”品牌,加快推進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對在全國前三名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品種,繼續給予300萬元一次性省級財政獎補。扶持醫療機構中藥制劑發展,啟動65個中藥配方顆粒標準研究。積極推進中藥材產地初加工、中藥材、中藥飲片加工“共享車間”試點工作。提升“浙造器械”品牌,做好監管政策引導,助推我省成為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傳染病五大疾病防治器械制造高地和全國重要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提升“浙江美妝”品牌,培育“浙江美妝”新生品牌,放大“浙江美妝”品牌效應。

促進合理健康消費。創新健康消費新形式,大力發展在線健身、健康等“云經濟”“宅經濟”,進一步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加強對促進健康消費工作的輿論宣傳,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有效引導社會預期。積極培育健康理性的消費理念,大力宣傳倡導豐儉有度的健康消費文化。用好各級各類媒體,構筑良好的消費宣傳推介機制,客觀真實向消費者推介健康服務,促進供需有效對接。優化健康產業消費環境,完善健康產業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提高消費者的醫美安全意識,加強醫美行業互聯網信息分發的管理,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推進產品本地化應用。簡化創新藥品和創新醫療器械進入醫院的采購流程,完善短缺藥品采購工作。支持推動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創新成果在我省轉化,進一步加強首臺(套)重大醫療器械以及“浙江制造精品”目錄的藥品、醫療器械的宣傳推廣、采購使用和政策支持。深化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在醫療器械行業的推廣應用,鼓勵醫療機構包括民營醫療機構采購國產醫療設備。支持本土企業產品在“未來社區”健康場景建設中的試點試用。

加快國際市場拓展。鼓勵健康產業領域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支持企業獲取國際認證,獲得境外上市資質。支持企業“走出去”參與醫藥創新資源全球化配置,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建設海外創新孵化中心,鼓勵龍頭企業建設海外研究中心、生產基地、銷售網絡和服務體系。引導有資質的企業精準對接國內外的需求,嚴格執行相關技術標準,全面加強質量管理,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大藥品醫療器械產品出口。

專欄16健康產業“浙”字品牌培育計劃1.“浙產好藥”品牌培育行動。加大“品字標浙江制造”“品字標浙江農產”品牌賦能,推進新“浙八味”區域性公共品牌的注冊和保護,創建一批以浙產優勢特色藥材為主要原料、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中藥及保健產品;滾動開展“浙產好藥”等品牌產品推薦,培育認定一批高品質的“浙產好藥”產品。2.“浙造器械”品牌培育行動。組織“浙造器械”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高峰論壇暨創新產品集中展示活動,搭建企業與政策、技術、成果“三對接”平臺,打通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化政、校、研合作,與浙江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合作建立藥品監管科學研究基地,加強藥物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建設,提升品牌知名度。3.“浙江美妝”品牌培育行動。指導支持吳興區、義烏市打造化妝品創新監管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基地、化妝品監管創新與服務發展示范基地,組織以“品質生活、美在浙里”為主題的浙江美妝宣傳活動,提升“浙江美妝”品牌力。

(四)健康產業人才培引工程

引育領軍人才和青年英才。實施“鯤鵬行動”計劃,支持用人單位大力引進生命健康領域國際頂尖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積極構建健康產業“高精尖缺”人才開發目錄庫,鼓勵浙江企業布局海外“人才飛地”。實施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動,建立健康產業領域青年人才階梯式支持機制。實施千名博士集聚行動,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建健康產業領域博士后工作站。實施“浙商青藍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業家“雙傳承”計劃,全面提升健康產業領域企業家和企業高層次管理人才全球視野、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以世界浙商大會和“天下浙商家鄉行”活動等為載體,推動健康產業領域浙商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和研發團隊回歸。

打造人才培養基地。加強院校教育培養,鼓勵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溫州醫科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杭州醫學院等高校加強健康產業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加大健康教育資源整合力度,構建由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組成的多層次、多元化健康產業人才培養體系。深入推進產教融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健康服務職業培訓機構、實踐基地,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推進技能人才評價,擴大養老護理、公共營養、母嬰護理、保健按摩、康復治療、健康管理、健身指導等緊缺型技能人才供給。鼓勵跨國企業在浙江設立研發中心和創新基地,與省內機構共建健康產業人才培養基地。

優化人才服務生態。在健康產業領域積極開展省級人才計劃遴選方式改革,實施高水平大學、一流科研院所、領軍企業等人才引進推薦認定制。支持各地創建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積極探索創新健康產業人才政策。在健康產業領域,積極探索建立“企業評價+政府獎勵”的人才激勵機制,賦予企業更大的人才評價自主權。鼓勵設立引才專項基金的地市,劃出一定比例用于健康產業人才引進、培養工作。加強人才信息服務,鼓勵各地定期發布健康產業重點引才目錄,建立開放共享的高層次健康產業人才信息云平臺。優化健康產業引進人才公共服務,重點對引進人才的住房、醫療、子女教育、家屬安置等提供專項服務。

專欄17健康產業人才行動1.頂尖人才集聚行動。定向攻關、精準引才,引進一批健康產業發展前沿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靈魂人物,集聚一批頂尖人才。2.領軍人才集聚行動。實施健康產業領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萬人計劃、領軍型團隊計劃等各類人才計劃、科研項目,集聚一批領軍人才。3.博士集聚行動。組織國內知名高校院所健康產業領域博士研究生到浙江開展社會實踐,新引進一批健康產業領域(留浙)博士。4.大學生集聚行動。加快推進健康產業領域大學生見習基地、大學生創業園等平臺建設,打造大學生實習應聘、就業創業全鏈支持體系,集聚一批健康產業領域相關專業大學生。

(五)長三角健康產業協同發展工程

構建長三角健康產業標志性產業鏈。圍繞健康產業重點領域,深入推進三省一市創新鏈和產業鏈跨區域深度融合,選擇一批具備核心技術、產業鏈完整、骨干企業支撐的優勢產業,共同培育打造若干世界級先進健康制造業集群。堅持市場機制主導,完善區域健康產業政策,引導健康產業區域內合理布局、提升重點區域產業集聚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支持具備關鍵核心技術的健康產業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跨區域延伸產業鏈,共同培育打造若干優勢產業。持續推動發展長三角數字健康產業鏈聯盟,推動大數據、AI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健康領域的應用和落地,共創數字健康產業生態,提升長三角衛生健康水平。

加快區域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通過原始創新、應用創新、產業創新“三輪驅動”,推動健康產業各領域融合發展,實現精準醫療、基因檢測等國家生物醫藥“卡脖子”戰略需求。聯合長三角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深化“產學研用”結合,爭創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蛋白元件資源庫、生物產業標準物質庫,創新制劑技術平臺建設,堅持利用創新平臺驅動引領健康產業發展。發揮高端人才集聚優勢,攜手長三角三省一市廣大健康科技醫療衛生社會組織機構,建立“長三角健康科技醫療衛生創新聯盟”,形成協同發展一體化工作協調機制。

提升優質健康服務便利共享程度。提升長三角區域醫療健康服務便捷共享程度,完善醫保異地就醫結算機制,穩步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面。創新區域性分級診療和遠程醫療醫聯體等模式,推動跨區域醫療聯合體發展,協同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推動長三角智慧醫療發展,開展遠程網絡會診、遙感超聲檢查和遠程機器人手術等。建立健全區域重大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和應急救援機制,健全血液聯動保障機制。建立公平規范的養老服務業區域準入制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支持湖州、金華、麗水等地建設面向長三角區域的康養基地。

專欄18長三角健康產業協同發展重大平臺1.長三角健康產業聯盟。加強長三角健康產業聯盟建設,立足區域優勢互補,圍繞健康產業重點領域,突出市場導向作用,搭建產業合作平臺,打造集品牌活動、宣傳交流、產學研合作于一體全新的區域產業合作平臺。2.長三角健康產業研究院。對接長三角資源,建立長三角健康產業研究院,承擔研發創新和轉化運營等功能。支持國家級大院大所在長三角建立分支機構,加強中國中醫科學院浙江分院、中國科學院藥物創新研究院華東分院等建設。3.長三角數字健康產業鏈聯盟。加強長三角數字健康產業鏈聯盟建設,搭建產、學、研、用的開放平臺,充分發揮長三角醫療高地、數字健康全產業鏈發展的優勢,通過統一平臺實現醫保、醫療、醫藥、醫養等數據互聯互通,提升長三角衛生健康水平,加快推動長三角數字健康產業發展。4.長三角健康科技醫療衛生創新聯盟。集聚蘇浙滬皖健康產業領域高端人才,積極參與并建設好相關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學、研、產、融上助推醫學科研成果轉化,在高端醫療、高端養老、生命科學、技能培養及集聚高端人才等方面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出貢獻。

(六)健康產業營商環境優化工程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深化健康產業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實二級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和執業登記“兩證合一”,優化社會辦醫療機構審批工作流程,進一步壓減第二類醫療器械首次注冊辦理時限,在仿制藥一致性評價、醫療器械國產化推進、項目示范應用等方面加大對企業分類指導和精準服務。推進藥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改革,完善在線交易產品進出常態化機制,基本實現醫保藥品通用名全覆蓋、在線交易全品種。積極構建“省級統籌、省市聯動、市級聯合”的具有浙江特色的集中帶量采購新機制,充分發揮集中帶量采購在醫藥供給側改革中的引領作用。

提升金融財稅支持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健康產業發展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健康產業企業進行股權融資、同業并購、發行債務等方式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對健康產品和服務出口、健康產業企業跨境并購按市場化原則給予服務支持。發揮各類投資基金作用,加強對生命健康領域創新發展的資金支撐。落實稅費政策,嚴格推進健康服務機構按規定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政策和價格政策。體育場館等運動健身場所執行不高于一般工商業標準的電、氣、熱價格,體育場館按規定享受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

強化土地要素保障。保障健康產業土地供給,納入千億生命健康工程的項目,符合條件的優先考慮納入省重大產業項目庫,享受用地保障政策。鼓勵在新增經營性用地供應中,根據區域衛生等規劃實施評估情況,合理配建健康服務設施。支持合理利用存量用地,盤活土地資源,建設健康產業所需用房。市場主體利用閑置商業、辦公、工業用房經必要改造后用于舉辦醫療機構的,在不改變用地主體、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可執行在5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原土地有償使用合同或劃撥決定書規定不得改變土地用途或改變用途由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權的除外),設置的5年過渡期內可暫不辦理土地、房屋用途和權利類型變更手續。

完善誠信治理建設。將醫療衛生、藥品、醫療器械行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檢檢查結果等信息納入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其中涉及企業的信息推送至全省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并依法公示。依法依規建立醫療衛生和藥品流通行業黑名單制度。深入開展對無證行醫、欺詐騙保等嚴重失信行為的專項治理,持續加大對虛假違法醫藥廣告的打擊力度。建立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制度,完善以執業準入注冊、不良執業行為記錄為基礎的醫療衛生行業信用記錄數據庫。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強化健康浙江建設領導小組對健康產業發展領導,健全省健康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各地建立完善相應的領導機構和推進機制。建立目標管理機制,健康產業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牽頭細化年度工作清單,分解責任表,明確時間表,確保各項工作部署落地見效。建立容錯機制,鼓勵地方發揚首創精神、敢闖敢試,因地制宜大膽探索,針對發展難點痛點和新情況新問題加強體制機制創新。

(二)推進協同聯動

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把發展健康產業放在重要位置,認真組織本行業本領域任務落實,做好健康產業重大問題研究,及時制定出臺配套政策,加強與本行業本領域發展規劃的協調。發展改革、衛生健康部門要做好對各項任務舉措的跟進和督促。各級地方政府要科學合理定位,認真深入謀劃,結合區域實際,突出區域特色,部署落實好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有關部門要跟蹤和總結地方探索成效,推廣好的經驗做法。

(三)加強綜合監管

強化醫療服務監管,加強公立醫療機構綜合績效考核,強化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盈利率的管控,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加大醫療衛生行業行風建設力度,強化從業人員執業行為監管,嚴厲打擊無證行醫。研究適應健康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監管制度,制定完善相關建設標準和管理規范。加強多部門協同監管,建立部門協作機制,重點完善對養老、旅游、互聯網、健身休閑與醫療健康跨界融合的監管。強化藥品食品安全監管,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和食品安全。

(四)完善監測評價

加強統計監測,落實最新健康產業統計分類標準,開展健康產業核算工作。實行規劃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終期檢查制度,定期對規劃實施進度和實施效果開展評估,組織編印健康產業發展年度報告。推動健康產業的宣傳推介。完善健康產業發展考核機制,將健康產業發展情況納入健康浙江考核體系。注重典型示范,總結凝煉基層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大復制推廣力度,力爭多出“浙江經驗”。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