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農業七大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 發布時間:2022-08-31 17:09

中商情報網訊: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有效解決當前我省農業產業“弱、小、散”的問題,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加快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為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之地提供堅實支撐,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龍頭帶動、全鏈發展、生態優先,按照工業化的理念,走產業化發展之路,聚焦產業化育龍頭、規模化建基地、標準化提質量、精細化強加工、網絡化暢流通、市場化拓渠道、品牌化增效益、體系化延鏈條、多元化促開放,集中力量打造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單項冠軍”,加快走出一條生產、加工、貯藏、冷鏈物流、銷售等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到2025年,全省打造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產5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鏈和茶葉、中藥材2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鏈(以下簡稱七大產業),市級打造30個左右百億級優勢產業鏈,縣級打造100個十億級優勢產業鏈;全省培育50個鏈主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綜合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

二、主攻方向

——稻米產業。緊扣“穩產、優供、增效”要求,確保糧食面積、產量穩定,主推1個100萬畝以上、5個50萬畝以上的優質稻品種,創新研發推出一批富有江西特色的功能米、免洗米、蒸谷米、米粉、米乳、米油、營養代餐等精深加工產品,加快發展萬年貢米、鄱陽湖大米、宜春大米、永修香米、井岡山大米、麻姑大米、吉內得大米等稻米品牌,打造一批國標一級、二級稻米。力爭到2025年稻米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200億元,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新增2家、超10億元的新增11家,超10億元的總數達到15家。

——油料產業。聚焦高產量、高出油率、高品質、高抗性、多功能方向,建設千萬畝油菜基地和千萬畝高產油茶林,開展油菜(油茶)機收品種和機械聯合攻關,做大做強油菜的油用、花用、菜用、飼用等多功能利用,引進低溫冷榨等先進加工工藝,做深做強精深加工和規模加工,加強餅粕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延長產業鏈,提高綜合效益,創建提升油料品牌。力爭到2025年油料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500億元,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新增1家、超10億元的新增4家,超10億元的總數達到5家。

——果蔬產業。主攻優質化、精品化、市場化,加快果蔬適銷品種培育、復壯和引進,持續推進設施蔬菜和標準生態果園建設,加大林下蔬菜開發,推進臍橙、甜柚和蜜橘等柑橘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一批果蔬產加銷一體化企業,推動形成果蔬品牌價值超100億的“一市一品”5個、超10億的“一縣一品”20個。力爭到2025年果蔬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500億元,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新增7家、總數達到10家。

——畜牧產業。按照強生豬、擴牛羊、興家禽路徑,打造生豬優勢產區、贛中南肉牛產業集群、贛西山羊、地方優質肉雞產業集群、全國優質水禽基地,培育富硒禽蛋產業。重點發展現代化畜禽屠宰加工業,支持腌制、醬鹵等傳統畜產品加工工藝改造和冷鮮肉、發酵制品、預制(燒烤)肉品等中式以及西式肉制品開發,打造20家覆蓋飼料、養殖、屠宰、加工、冷鏈、銷售的全產業鏈大型企業,叫響肉類品牌。力爭到2025年全省畜牧業綜合產值達到3500億元,培育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22家,其中超1000億元的2家、超50億元的5家。

——水產產業。圍繞創優、創特、創匯推動漁業發展,著力推進百萬畝綠色高標準池塘改造行動,加快設施漁業、大水面生態漁業、稻蝦、稻漁綜合種養等模式的創新與推廣,大力發展蝦蟹、龜鱉、鰍鱔、棘胸蛙等特色水產品,重點培育鰻魚等出口優勢產品,力爭到2025年水產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300億元,超50億元的龍頭企業新增1家、超10億元的新增6家,超10億元的總數達到8家。

——茶產業。以“江西茶香天下”為主題,打好生態、文化、科技牌,主攻名優茶、推廣大眾茶、開發個性茶、做大出口茶。推動新式茶飲、茶旅融合、文創茶品、拼配出口茶等業態創新。力爭到2025年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200億元,培育十億級茶葉領軍企業1-2家。

——中藥材產業。以組織化、專業化為重點,支持省內外制藥、飲片和流通企業發展訂單、合作基地,帶動中藥材種植、采收、加工、儲運等全過程標準化。加大“三子一殼”等道地中藥材和黃精、陳皮、覆盆子、艾草等藥食同源中藥材開發力度,打造“贛十味”“贛食十味”品牌,做強贛產道地藥材,提升中藥材競爭力。力爭到2025年中藥材產業綜合產值達到200億元,超10億元的龍頭企業新增6家、總數達到8家。

三、重點任務

(一)產業化育龍頭。通過支持培育、收購重組、上市融資等方式,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行龍頭企業臺賬管理、精準支持,推動增量、提質,引導主板上市。創建農業產業化省級示范聯合體,構建權責明確、利益聯結的組織機制。到2025年,新增超10億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7家、總數達到100家,省級龍頭企業數量達到1100家,進入中國農業企業500強企業達30家,新增3-5家企業在主板上市。(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中醫藥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和各設區市人民政府。以下各項任務,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均為責任主體,不再列出)

(二)規模化建基地。推進土地流轉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打造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原料車間”。引導龍頭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經營方式,發展訂單生產。深入推進部省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循環種養等綠色生產模式,大力發展節地節能節水等資源節約型農業。加快物聯網、大數據運用,打造數字農業創新示范基地。到2025年,全省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及可追溯農產品數量達到6000個,優質稻米、設施蔬菜、稻漁綜合種養基地面積分別達1400萬畝、200萬畝和350萬畝,新增部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60個、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50個,高產油茶復合經營面積達到100萬畝。(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

(三)標準化提質量。依托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和省級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創標、全程貫標”的原則,加快制修訂標準和操作規程,推動有標可依、對標生產、按標管控。推廣“龍頭+基地+農戶”的標準化生產模式,嚴格執行強制性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鼓勵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地方標準、行業標準或者團體標準,提升農產品質量。到2025年,累計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900項,實現重點品種、重點行業、重點環節標準化全覆蓋。(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中醫藥局)

(四)精細化強加工。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促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全面發展。鼓勵企業帶動農戶建設一批清洗分揀、初制炮制、烘干儲藏、預冷保鮮等初加工設施,創新發展提取、分離、純化精深加工,鼓勵開發烘焙產品、休閑食品、功能性食品、生物制品、發酵制品,發展1.0版至5.0版全系列預制菜,建設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預制菜產業高地。鼓勵企業與全國食品專業靠前的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合作,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加快先進適用技術引進運用。到2025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中醫藥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省林科院)

(五)網絡化暢流通。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以生鮮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重點,支持建設一批產地冷藏保鮮設施。依托農產品重要集散地和主銷區,推進全省城鄉冷鏈物流骨干網建設。推行凈菜供應、冷鏈配送等服務。落實好“綠色通道”政策,保障農產品運輸渠道暢通。到2025年,建設1-2個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改造提升50個左右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新建或改建4000個左右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構建產地冷鏈物流服務網絡。(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供銷聯社,省郵政管理局)

(六)市場化拓渠道。強化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引進農產品經銷商、代理商、采購商。大力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支持每縣培育1家以上農產品網絡銷售額超千萬元的市場主體。加強與大型電商平臺的合作,引導農業生產、加工、流通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發展農產品直播帶貨、直供直銷等新業態。到2025年,初步構建輻射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的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建設電商示范村300個,全省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900億元。(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農業農村廳)

(七)品牌化增效益。大力實施“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戰略,推進“贛鄱正品”全域品牌創建,每年認證100個“贛鄱正品”品牌,并建立品牌目錄,實行動態管理。支持在央視等主流媒體開展農產品品牌宣傳,引導贛南臍橙、南豐蜜橘、奉新獼猴桃、廣昌白蓮、新余(尋烏、新干)蜜橘、廣豐馬家柚、贛南蔬菜、江西山茶油、贛南茶油、“四綠一紅”等茶葉、崇仁麻雞、鉛山紅芽芋、井岡山農產品、鄱陽湖漁業、軍山湖水產、湘贛紅等區域公用品牌做大做強,加快構建富硒“1+N+N”的全域、區域、企業品牌體系。到2025年,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50個、“贛鄱正品”認證品牌穩定在300個左右,富硒功能農業綜合產值達到1600億元。(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

(八)體系化延鏈條。搭建全產業鏈發展平臺,推進“一市一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打造富有特色、帶動力強的特色產業集聚區。到2025年,力爭培育壯大5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50個左右國家農業產業強鎮,新建50個左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30個左右綠色發展示范區(試點縣)。大力發展農機服務體系,補齊水稻、油料機械化種植短板。到2025年,涉農縣域實現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全覆蓋,產糧大縣、重點鄉鎮實現機械化育秧中心全覆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0%,水稻機械化種植率達到56.48%。(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中醫藥局)

(九)多元化促合作。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用好贛商總會等商會資源,重點對接粵港澳、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重點企業、大型集團,招引一批實力強、活力足的企業來贛投資。加強與農業強省合作,推動市縣開展兩地農業產業技術、園區建設、企業和改革發展合作。到2025年,年度農業農村招商引資實際進資額達到510億元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

四、支持政策

(一)支持龍頭企業。對年銷售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且年度增幅超過20%的省內龍頭企業,給予當地政府一次性獎勵500萬元,用于支持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技術改造、設備升級和標準制定。對省內年度實際投資超過10億元的招商引資企業或重點技改企業,按實際投資額的5‰比例給予當地政府獎勵。支持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對符合條件的新增上市企業,按相關規定給予上市獎勵。(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省林業局)

(二)支持冷鏈物流。對列入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列入全省城鄉冷鏈物流骨干網的基地、產品批發市場冷鏈流通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和對縣級以上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的,給予一定獎補,用于倉容建設、冷鏈設備購置和改造提升。(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供銷聯社,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財政廳)

(三)支持品牌培育。對入圍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農產品)百強的我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按品牌價值排名順序給予前10名品牌主體300-600萬元獎勵,用于品牌宣傳和市場開拓;對“贛鄱正品”新認證品牌給予適當獎勵,用于品牌打造和提升。(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財政廳)

(四)支持園區建設。聚焦農業七大產業,對農業主導產業綜合產值達到1.3億元以上且年度增幅超過10%的產業強鎮,按排名順序給予前10名一次性獎補500萬元,每個產業強鎮只能享受一次國家或省級獎補政策;對農業主導產業綜合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且年度增幅超過10%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按排名順序給予前10名一次性獎補500萬元,每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只能享受一次國家或省級獎補政策。獎補資金用于規模化、標準化基地打造提升和訂單基地建設等。(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財政廳)

(五)支持科技創新。對符合條件的“揭榜掛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等項目,按相關標準給予支持,用于推動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和攻關。對科研院校、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制定的農業標準中上升為國標、省標的給予適當補助;對種植規模達到50萬畝以上、100萬畝以上的農作物主導品種和木本油料主導品種,分別給予50萬元、100萬元的補助,每個品種只能享受一次國家或省級補助。對達到省級A類和B類建設標準的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給予一定獎補,用于農機設備購置等。推動食品、生豬產業、現代作物種業、現代家禽種業和油茶產業等科技創新聯合體建設,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組織開展“三區”人才科技培訓。(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省財政廳)

(六)強化金融支持。做優做精“金農易貸”直通專區金融服務,提升農業經營主體融資的便利度。健全“財農信貸通”工作機制,力爭每年撬動銀行貸款100億元左右,總計達到300億元以上。大力推廣“政銀擔”金融支農模式,做大做強農業信貸擔保業務,2023-2025年力爭擔保戶數突破9萬戶,擔保貸款金額達到400億元。實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險試點、省級地方特色農業保險試點、農業巨災保險試點、小農戶特色農業價格(收入)保險試點,提高農業產業抵御風險能力。在強化金融支持的同時,對各類支農模式貸款的風險補償機制進一步優化,加快風險補償速度,提升風險補償效率。(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金融監管局,農行江西省分行,省農商行,郵政儲蓄銀行江西省分行,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

(七)強化用地支持。落實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優惠政策,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地方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應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用于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等項目合理用地需求,優先保障種質資源保護、農產品加工、倉儲保鮮、農機庫棚、農事服務中心、育秧中心、畜禽糞污處理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等產業和項目用地需求。省農業農村廳每年年初調度匯總龍頭企業用地需求,會商省自然資源廳推動用地政策落實,省發展改革委支持符合條件的項目列入我省需中央加大建設用地保障力度的重大項目建議清單,以及單獨選址的重大項目建議清單,積極爭取國家用地計劃指標。(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林業局)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將全省農業七大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列為省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重要內容。各市、縣(區)要建立組織協調機制,組建工作專班,并細化工作方案,落實到具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責任主體,形成上下貫通、多級聯動的推進體系。

(二)強化人才支撐。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完善教育體系、培訓體系、扶持政策和激勵機制,建立領導干部和科研專家聯系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企業人才制度。圍繞農業全產業鏈,加大引智引才力度,培育壯大鄉村企業家人才隊伍和科技人才隊伍。培養農村實用人才,重點面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機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人、鄉土人才,開展全產業鏈培訓。加強“三農”領域領導干部和基層干部培訓,提高“三農”工作干部發展農業產業經濟的能力。

(三)強化上下協同。財政、農業農村、林業、鄉村振興、中醫藥管理等部門要統籌涉農資金、重點扶持七大產業發展。各部門要加強協作,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林業等部門要在農業立項審批、土地審批、環評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商務、科技、市場監管、地方金融監管、統計等部門要強化招商引資、科技創新、市場培育、金融支農和數據支撐。相關支持政策實施細則由省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另行制定。各設區市要結合當地優勢特色,從七大產業中精選幾個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出臺配套三年行動方案,打造優勢產業“單項冠軍”。

(四)強化督導考核。省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每年聽取一次專題匯報,對七大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各設區市政府每年向省政府報告七大產業的進展情況。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會同成員單位進行月調度、季通報,將七大產業發展情況納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加強績效運行監控和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對考核結果為優秀的市縣通報表揚,對排名靠后的市縣通報約談,對于結果較差的項目,省財政將按規定調減或取消資金安排。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