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商務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發布時間:2022-03-24 17:46

中商情報網訊:根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精神,為更好地推進“十四五”時期全省商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特編制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總體要求

(一)發展基礎。“十三五”時期,全省商務系統聚焦聚力高質量發展、競爭力提升、現代化先行,基本完成商務發展各項目標任務。貿易和投資規模穩步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66萬億元,規模穩居全國第4位;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突破3萬億元、年均增長9.4%,其中出口占全國比重從“十二五”末的12.1%提升至14.0%、出口增量對全國貢獻率連續3年居全國首位;實際利用外資655.8億美元,年均增長7.8%;穩外貿穩外資工作連續3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浙江自貿區)成功獲批,并由舟山區域擴展至杭州、寧波、金義片區,累計形成161項制度創新成果;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覆蓋5個設區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現省域全覆蓋。商務發展服務民生成效顯著,杭州湖濱步行街成為首批全國示范步行街之一;重點培育27個夜間經濟試點城市,義烏、青田等進口商品世界超市逐步形成;累計獲批22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在全國率先開展現代商貿特色鎮、商貿發展示范村建設。

(二)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省委十四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擴大內需為基本立足點,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促進高品質消費,深化高水平開放,提升商務發展質量和效益,打造國內大循環戰略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為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

(三)發展目標。發揮商務工作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重要窗口”中的重要作用,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取得新成效,推動高水平開放邁出新步伐,構建商務高質量發展體制實現新突破。到2025年,實現以下目標:

1.打造新型消費中心。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體規模穩定增長,新消費、新服務、新業態不斷涌現,網絡零售總額持續增長,重點生活性服務業上線率達到82%。

2.打造數字貿易中心。全省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保持增長,出口占全國份額穩步提高,進口規模不斷擴大。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數字貿易發展成型成勢,全球數字貿易中心基本形成。

3.打造高質量外資集聚地和高層次對外投資策源地。實際使用外資規模保持穩定增長,成為國際投資避風港。對外直接投資發展穩健,形成高層次對外投資策源地。

4.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基本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內外貿一體化水平顯著提高,高能級開放平臺對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商務領域綠色低碳發展邁上新臺階,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走在全國前列。

二、主要任務

(一)聚焦協同發展,完善商務發展空間布局。

1.加快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樞紐。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升級“一帶一路”浙商行活動。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持續推進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加快構建境內境外園區鏈式合作體系。支持寧波舟山港加大“一帶一路”沿線航線開發力度,拓展海上絲綢之路網絡。全力打造國際航空貨運高地,國際航空貨運基本成網。加快發展多式聯運,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大力發展絲路電子商務。

2.大力開拓國內市場。依托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開展東西部產業協作,打通東西部生產資料和商品流通渠道,形成互聯互通共享的國內大市場。深入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推進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逐步統一市場規則和監管機制,打破區域市場壁壘。支持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蘇州工業園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等平臺聯動發展,深化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海寧分區、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等園區共建,推動長三角產業鏈跨區域協同發展,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統籌優化商品流通基礎設施布局,暢通長三角一體化市場網絡。

3.以“四大建設”優化省內布局。大力推進浙江自貿區、開發區等高能級平臺建設,引導大項目、好項目向大灣區集聚,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集群。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園區有機更新。縱深推進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推動寧波舟山港國際樞紐功能前移,打通對內開放融合的西延通道。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區,提升國際化教育、醫療衛生、社區、文化服務等配套水平,成為國際人才、資本、信息等高端要素的重要流量入口。

(二)高標準建設浙江自貿區,打造油氣自貿區、數字自貿區和樞紐自貿區。

1.大力推進制度創新。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先行先試,探索建立特殊綜合保稅區,逐步放寬油氣產業、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文化娛樂等領域投資和經營限制。推進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先行先試,加快推進本外幣合一賬戶試點,積極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創新跨境外匯結算模式,建立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推進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先行先試,加強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聯動,形成與貿易自由化相匹配的物流體系。推進人員進出自由便利先行先試,開展國際人才管理改革。

2.推動四大片區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對標國際最高水平經貿規則,建立與五大功能定位相適應的制度體系。打造以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資源配置基地,開展油氣儲備體制改革試點,做大做強以油品、液化天然氣(LNG)、液化石油氣(LPG)為主導的能源進口、轉口和國內貿易,提升大宗商品價格全球話語權,打造液化天然氣登陸中心。打造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創新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數字服務貿易、市場采購等新型貿易方式。打造國際航運和物流樞紐,加快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和義新歐班列2.0版建設,開辟國際運輸開放新路線,建設全球智能物流樞紐。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深化金融科技應用創新,探索數字經濟領域國際規則。打造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大力發展生命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產業集群,超前布局發展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第三代半導體、類腦芯片、柔性電子和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

3.強化內外合作聯動發展。推動浙江自貿區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寧波甬江科創大走廊等科創平臺聯動,推進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建設。強化與滬蘇皖自貿區特別是上海臨港新片區的聯動發展,加快跨港區供油、期現一體化油氣交易中心建設,推進上海港、連云港、寧波舟山港協作發展,打造世界級港口集群。持續探索共建自由貿易港。加強自貿區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等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聯動,探索構建適應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規則體系和制度框架。

(三)暢通國內循環,健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

1.積極培育現代商貿流通主體。支持龍頭企業通過直營連鎖、聯合、兼并、電子商務等形式拓展經營網絡,打造若干擁有自主品牌、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大型流通集團。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引導商貿企業、物流企業、商品市場等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轉型。鼓勵中小商貿企業加強創新,鼓勵各類社區、街區小店特色化、便民化、標準化、連鎖化、數字化經營。支持商貿企業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

2.推動商貿流通網點建設。實施批零改造強流通行動,建設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商業中心、專業市場、區域性配送中心等,引導行業適度集聚發展。加快商貿市場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商貿樞紐型市場。提升社區商業,打造“5分鐘便利店+10分鐘農貿市場+15分鐘超市”生活服務圈。加快改善村鎮消費環境,解決好農村網購“最后一公里”,鼓勵大型流通企業向農村延伸經營網絡。推動農村電子商務提質增效,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鼓勵新零售、跨境電子商務等企業在村鎮開設體驗店,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加強商貿流通標準化建設,推動電子商務綠色循環發展。完善預拌混凝土、砂漿、水泥預制構件企業布局,促進清潔生產,進一步推進散裝水泥專用車輛安全共治系統建設。

3.構建現代智慧商貿物流體系。加強新技術在物流配送中的應用,支持企業建設區域性倉儲物流集散中心,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干網。加快布局冷鏈物流分撥中心,完善冷鏈物流配送網點,構建“骨干基地—物流園區—分撥中心—配送網點”4級功能布局體系。

4.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推進內外貿政策、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動出口產品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之間順暢切換。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鼓勵出口企業與國內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對接,多渠道搭建內銷平臺。深入實施“浙貨行天下”工程,搭建公共推介平臺,開展浙貨“北上”“南下”“東進”“西拓”行動。

(四)全面促進消費,打造新型消費中心。

1.推進新基建。做好全省商業網點、物流中心等商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探索實施大型商業網點規劃建設聽證會制度。推動商貿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提升,加快核心商圈的5G網絡、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多層次智慧商圈。加快車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建設,發展新型汽車消費。推進快遞服務站、多功能智能快件箱、無人售貨機等智能終端設施建設和資源共享。鼓勵消費領域智能化技術集成創新應用。加強農村商貿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農產品批發市場、產地加工中心等,支持建設村民中心、商貿綜合服務體。

2.拓展新場景。全面推進重點商圈、商品市場、步行街、商業街等“智慧商業+實體商業”融合發展。深化高品質步行街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市、區)打造高品質步行街,建設智慧商圈。開展夜間經濟城市試點建設,形成一批夜間經濟集聚區,培育夜間經濟網紅打卡點。大力提振文旅消費,挖掘體育賽事資源,推動商旅文體融合發展。營造周末消費新場景,實施周末文旅消費優惠制、周末交通便民服務、公共消費服務空間周末延時開放等。

3.培育新消費。提升傳統消費,發展新型消費,引導高端消費回流。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新型消費示范城市、新零售標桿城市,促進鄉村、社區商業消費。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優化游艇、民用飛行器等的消費環境,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深化服務消費領域的準入和監管改革,實施服務消費負面清單制。發展“首發經濟”“首店經濟”,支持國內外知名品牌在浙設立首店、旗艦店、體驗店。爭取離境、離島免稅政策,優化全省免稅店布局。支持發展社區電子商務、直播電子商務、網紅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強老字號挖掘保護,開展浙江老字號認定。持續打響“浙里來消費”品牌,省市縣三級聯動辦好消費促進活動。

4.實施新服務。培育百家重點平臺,實施千家企業云化、百萬商家上線等十大行動,持續推進網上菜場、網上餐廳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批樣板城鎮和標桿區域,逐步形成以“一圖兩碼三平臺”為骨干的數字生活新服務生態體系。探索建立與商業變革相適應的新型消費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建立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規范有序發展消費金融。

(五)推動貿易高質量發展,打造數字貿易中心。

1.加快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推進市場多元化,穩固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利用新技術、新渠道開拓國際市場,推進展會模式創新,探索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有機融合的辦展新模式。優化產品結構,加大數字安防、生物醫藥等產品出口,積極推動電力、通信設備等大型成套設備開拓國際市場,推動紡織、服裝等優勢產品高端化、精細化發展。加強對企業的分類指導,持續推進經營主體多元化,鼓勵行業龍頭企業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支持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支持國際貿易總部建設,加大對市場主體的培育和培訓力度。加快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提升外貿自主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提升企業研發設計創新能力。充分發揮海外倉、江海聯運和口岸等方面優勢。

2.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深化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探索市場采購貿易進口和外貿經營者在市場采購集聚區內屬地采購申報、異地通關放行等新模式。招優育強外貿綜合服務主體,培育一批輻射能力強、功能完善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帶動中小微生產企業出口。推動二手車出口試點。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動服務外包轉型升級,爭取新增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高水平辦好中國國際服務外包交易博覽會。

3.完善國際營銷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海外浙商、貿促會、境外商會等作用,鼓勵企業開展境外展示中心、分撥中心、零售終端、售后服務中心等布局建設。培育建設“浙江制造”海外運營中心,深化公共海外倉、海外站建設,支持企業在重點國家和地區建設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全球售后公共服務中心,提升海外倉通關、營銷、售后等復合型功能,促進海外倉共建共用共享。加強外貿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擴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加強銀保合作,積極擴大保單融資新模式,開展“訂單貸”“浙貿貸”,拓寬外貿融資途徑。

4.積極擴大優質進口。打造進口商品世界超市。擴大油氣等大宗商品進口規模,擴大先進技術設備和服務、關鍵零部件進口,鼓勵高端消費品和優質服務進口,支持醫療康復、養老護理等民生產品進口。發揮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培育和提升一批省級示范區。深化“百千萬”進口主體培育工程,培育和提升一批省重點進口平臺。承接和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探索培育“國際進口商品海淘匯”等活動載體。加強進口口岸建設,爭取汽車等進口指定口岸,加強口岸的冷鏈等配套設施建設,深化進口業態創新、監管創新和服務創新。

5.打造全球數字貿易中心。拓展數字貿易重點領域,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技術貿易、數字內容貿易、數據及衍生品貿易等。打造數字貿易生態圈,壯大數字貿易主體、做優領軍企業、培育獨角獸企業,加快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探索數字貿易規則和標準,組建浙江數字貿易(電子商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推動建立適應發展方向的數字貿易監管體系。支持爭取數字人民幣試點。

(六)優化全球資源配置,打造高質量外資集聚地和高層次對外投資策源地。

1.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效益。重點引導外資投向四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和十大標志性產業鏈,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強化重大項目外資招引,大力引進世界500強、行業龍頭企業、“隱形冠軍”等高質量外資企業和項目,重點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銷售、物流、結算等功能性機構,鼓勵存量再投資。完善外資促進體系,創新招商方式,健全全球化招商機構網絡,開展云招商和產業鏈招商,鼓勵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設立招商中心,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派駐商務代表。完善外資服務體系,健全外商投資投訴管理辦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解決外商生活、就醫、子女教育等方面有所突破。加快浙江(臺州)、浙江(新昌)、浙江(義烏)境外并購產業合作園建設。

2.踐行“地瓜理論”開展國際投資。深入實踐“地瓜理論”,啟動浙江本土民營跨國公司“絲路領航”三年行動計劃。支持本土民營跨國公司并購海外技術、品牌、渠道等優質資源,引導高端產業環節回歸浙江,做強企業本土總部,建設一批兼具創新能力、成長性和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跨國公司。健全以備案為主的境外投資管理制度。

3.暢通國際高端要素流動。深入貫徹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深化金融、醫療、教育、健康等領域對外開放。加快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大力引進國際一流的戰略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打通科研人才與產業人才雙向流通渠道。穩妥推動數據要素可交易、可流通,探索跨境數據安全有序流動。

4.實現更高層次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健全境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發揮境外投資服務聯盟作用,深入開展“絲路護航”行動。推動資產評估、法律服務、會計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國際化發展,創新“走出去”金融產品與服務,加大對境外投資合作的信用保險支持。創新發展對外承包工程,鼓勵聯盟拓市和投建營一體化,積極參與第三方市場合作,帶動裝備、技術、標準和服務走出去。充分發揮海外浙商作用,支持溫州建設世界華商綜合發展試驗區、金華建設中非文化合作交流示范區、麗水建設浙江(青田)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

(七)提升開放平臺能級,構建高水平開放平臺體系。

1.探索構建中歐經濟循環示范區。做大做強國際產業合作園,通過國內外產能合作、產業聯動,打造國內國際市場循環支點。推動義新歐班列提質增效,不斷提升開行規模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化機制,深化平臺整合,完善集貨網絡,加強線路拓展,擴大返程進口。深化國際標準對接,在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引入歐洲在醫療藥品、旅游娛樂、體育養老等產業的管理標準,并實現資格互認。

2.搭建地方經貿合作平臺。高質量利用雙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宣傳、培訓等普及教育工作,提高自由貿易協定利用率。加強RCEP研究分析,開展專項培訓,健全經濟聯系網絡,探索打造RCEP地方開放型經濟合作試驗區。加強對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跟蹤研究。加強與美國、德國、日本等經貿往來,做好浙非、浙新雙邊合作。

3.推進開發區創新發展。深化開發區整合提升,完善開發區考核評價體系,推進開發區爭先進位和警示退出機制,實現1—2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入全國前10位。大力推動國際產業合作園建設,以全球精準合作為重點,實施產業集群培育升級行動。全面推廣開發區產業鏈“鏈長制”,推動試點全覆蓋。創新開發區體制機制,探索法定機構改革。深化開發區“畝均論英雄”改革。推動美麗園區建設。

4.提升會展平臺能級。高水平舉辦中國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油商大會、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等。辦好傳統市場、新興市場國際性展會,引進若干行業影響力強、帶動效應顯著的國際知名品牌展會。支持會展業與商業、旅游、文化、體育等產業聯動發展,大力發展新興會展業態。優化展館布局,支持杭州、寧波等地推進展館建設。

(八)樹立系統觀念,推動商務領域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

1.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協同推進長三角營商環境一體化,支持杭州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以承諾制為核心的極簡審批,持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消除“準入不準營”現象,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提升辦事效率。持續完善浙江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加強區域通關協作,擴大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等試點范圍,實現“兩段準入”“兩輪驅動”。加快出口業務辦理速度,為納稅人提供多元化申報渠道,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備案單證數字化試點,提高退稅便利化水平。大力推進數字口岸一體化,推進涉海、涉港、涉船等機構數據共享。加快國際投資“單一窗口”建設。大力推進一站式集成服務體系建設。

2.全方位深化商務治理數字化改革。抓好雙循環應用、數字貿易等數字化改革重點項目,迭代升級“訂單+清單”監測預警管理系統、散裝水泥專用車輛安全共治系統等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加快完善商務數據倉,推進數據應用共享。推動消費等領域統計方式數字化改革,加強與重點平臺企業的數據共享。扎實推進重要產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強化追溯體系應用。持續編制發布浙江開放指數,堅持數字賦能、系統集成、迭代更新,建立浙江開放指數應用長效機制。

(九)有效管控風險,健全商務安全保障體系。

1.完善貿易摩擦應對和貿易救濟機制。提升商務部、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行業商(協)會和涉案企業共同應對工作機制,探索建立337調查、技術性貿易壁壘等貿易摩擦應對工作機制。加強對外貿易預警點建設,深化“浙”里有“援”外經貿法律服務,開展貿易調整援助試點,建立精準貿易救濟工作體系。建立跨境電子商務法律調解機制,探索新型國際仲裁和糾紛解決機制。落實實體清單等出口管制制度,切實維護產業安全。

2.健全國際投資風險防范和保護機制。加強國別研究,強化境外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發揮智庫、行業商(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拓展境外安全協作網絡,完善浙江企業海外合法權益保護機制。鼓勵保險企業豐富境外投資保險產品,指導企業制定風險應對預案、加強風險應急演練、用好海外投資保險等政策性金融避險工具。

3.健全應急保供體系。完善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數字化監測平臺,增強市場調控、應急保供工作的預見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構建省市縣三級協同的生活必需品儲備體系,嚴格落實豬肉、食糖、大米等重要商品分級儲備制度,健全應急投放網絡,完善應急運力儲備,共同保障生活必需品的生產、儲備、調運和投放工作。

三、實施保障

(一)加強黨的領導。推動完善黨委(黨組)研究商務發展戰略、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增強黨領導商務工作的專業化能力,打造“整體智治、唯實惟先”的商務隊伍,提高黨領導商務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二)創新政策措施。對標國內外先進,不斷完善政策舉措,形成更有競爭力的商務政策體系。用足用好促進商務發展的各項政策,挖掘政策潛力,釋放政策效應。強化專班機制,綜合施策、聯動協同。加強政策評估,完善儲備政策。完善統計制度,建立健全與商務發展趨勢相適應的統計監測體系。充分調動多元主體積極性,健全規劃實施機制,開展規劃實施的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

(三)強化人才保障。積極探索引進高層次人才新路徑,建立廣泛的引才網絡平臺和渠道,加強人才培訓。加強智庫建設,建立商務發展智庫聯盟,形成專兼結合、梯次配備、內外互補、上下聯動的智庫結構。全面加強商務系統人才隊伍建設,切實提高商務系統干部素質和業務能力。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