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 發布時間:2022-03-24 17:46

培育壯大先進裝備制造業對于我省打造萬億級先進制造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為進一步推動我省先進裝備制造業集約和高質量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等文件,制定本規劃,實施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發展基礎和形勢

(一)發展現狀

1.產業規模進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間,全省先進裝備制造業規上企業增加至516戶,較2015年增長148戶,營業收入由2015年695.7億元增長至2020年1505.4億元,年均增速達16.7%,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774.6億元。2020年,全省先進裝備制造業全部工業增加值349.1億元,占全省工業增加值比重為6.4%,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1422.1億元。“十三五”全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發展趨勢詳見圖1。

圖1.“十三五”云南先進裝備制造業經濟運行情況(單位:億元)

2.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產業集聚發展加速。“十三五”期間,全省在保持以汽車、自動化物流裝備、大型鐵路養護機械、數控機床等特色優勢產業體系穩步發展的基礎上,實現電子設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2020年,電子設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185.7億元,占全省先進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3.2%,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我省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綠色單晶硅光伏材料生產基地,初步建成以“三汽一中心”為主的昆明滇中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積極推進昆明電力裝備產業園、華寧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建設。昆明、玉溪、楚雄三大數控機床產業基地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昆明、玉溪、紅河、德宏等初步形成外向型電子設備生產制造聚集地,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初步形成增材制造產業集聚。

3.重點行業發展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間,全省汽車產量累計達62.4萬輛,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制造實現“零”突破,全省現共有汽車整車企業6家,汽車零部件企業30余家,已形成整車年產能38.2萬輛,產品涵蓋燃油乘用車、純電動乘用車、客車、箱式貨車、專用車等。綠色硅光伏材料呈高速發展態勢,已建成單晶硅棒產能73GW、單晶硅片產能67GW,投產和在建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達25萬噸、負極材料產能達10萬噸。電線電纜、變壓器、開關等電力裝備逐漸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3GWh儲能電池項目啟動建設。自動化物流及成套設備、軌道交通和大型鐵路養護設備保持國內領先地位。在醫用增材制造等領域具備一定市場競爭優勢。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富民工業園區等有色礦冶裝備,高效節能電機、高壓變頻器等核心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制造取得良好發展。農用機械裝備穩步推進,小型拖拉機累計生產12.77萬臺。

4.產業創新能力提升明顯。“十三五”期間,全省涌現出一批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19戶先進裝備制造企業成功入選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3戶企業入選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全省裝備制造業共有3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1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獲批海洋工程裝備檢測試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LED半導體照明襯底片、硅基OLED微型顯示器、高效太陽能用鍺單晶及晶片、YE3高效節能電機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取得突破性進展。開發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國六柴油發動機,實現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國產,乘用車柴油機等生產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型鐵路養路機械裝備斬獲西南地區首個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高速高性能鐵路除雪成套裝備與技術項目獲中國“好設計”銀獎和中國鐵建科學技術一等獎。實現國V至國VI油品升級烷基化裝置用泵的國產化。

(二)存在不足

1.產業整體規模小,規模效益難發揮。我省裝備制造業規上企業數量和營業收入占全省規上工業的比重分別為11.64%和8.81%,與經濟總量相鄰以及周邊的江西、遼寧、重慶、廣西、貴州、山西、四川等省市相比均處于末位,產業資源優勢發揮不足,裝備制造行業旗艦型領軍企業較少,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偏弱,規模效益無法得到有效發揮,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先進裝備制造業對工業和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支撐不足。

2.產業配套能力弱,后續動力不足。我省缺乏先進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單項產品產量不足以帶動配套零部件發展,產業鏈供應鏈建設不足,上游產業本地配套率低,且供應鏈大多處于價值鏈底端。產業鏈良性互動不足,云南省內整機和零部件企業沒有形成協同發展態勢。新能源汽車、電子設備、高檔數控機床、軌道交通設備等產業配套能力嚴重不足。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技術等產業底座不穩,“小、散、弱”和“兩頭在外”問題突出,制約全產業鏈發展。

3.產業支撐體系差,自主創新能力弱。我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較少,行業整體研發投入低,科技中介服務相對滯后,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區位優勢沒有很好發揮,高端人才缺乏,科教資源基礎薄弱,技術工人儲備不足,要素成本居高不下。我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不足,行業共性、基礎性平臺、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及相關研發中心建設緩慢,自主研發能力仍偏弱,重點行業新產品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存在卡脖子問題。

(三)面臨形勢

隨著全球能源危機加劇與生態環境保護趨嚴,疊加雙碳目標約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先進裝備制造將以智能化、信息化和綠色化為核心,加速向價值鏈的高附加值端延伸,進入全方位創新升級時代。我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從國際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全球產業格局加快調整和重構。經濟全球化逆流引起發達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回流計劃升級,雖然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難以實現,但對我國裝備制造業供應鏈的影響不容忽視。在本次產業變革中,我國與發達國家在許多新興產業方面處于大致相同的起跑線,既是實現“換道超車”的歷史契機,也是利用推動新工業革命通用技術改造提升已有產業的“機會窗口”。同時,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實施,南亞東南亞國家將為云南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新興市場機遇,變更云南在全國新一輪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定位,為全省先進裝備制造業“撐桿跳”,實現一步高端化提供了歷史機遇。

從國內來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全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一是國內市場規模優勢,近60萬億元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需求,特別是超10萬億的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為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二是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先進裝備產品。一批融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先進技術的裝備需求將愈加旺盛,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力裝備、數控機床等行業將由增量市場為主向存量市場升級、更新為主轉變,由單一通用機型需求結構為主向多元化需求結構發展。

隨著制造強國戰略持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和數字中國建設的加快,對裝備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提出新的技術要求。裝備產品將從自動化單一化向智能化復合化迭代升級,產業鏈將由產品制造向高端環節服務化轉型。集成電路、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先進電力裝備、工程機械、高端數控機床、醫藥及醫療設備等高端裝備是未來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國家政策將向高端裝備國產化替代傾斜,為裝備制造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按照“兩型三化”方向,以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快速做大產業規模、強化優勢領域領先地位、提高發展效益、引進和培育優質企業為中心,以園區集聚發展為載體,深度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3+2+3+N”產業發展體系,推進我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升級。

(二)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遵循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培育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政府的規劃和政策引導作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堅持應用牽引、問題導向,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構建支持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堅持創新驅動與協同融合相結合。以世界一流“三張牌”和云南特色產業發展裝備需求為導向,加快完善科技創新與先進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機制,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構建產業創新體系,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堅持龍頭帶動與產業集群相結合。充分發揮龍頭裝備企業的帶動作用,支持重點骨干企業跨地區、跨行業開展合作,提升系統集成能力,做大產業規模。加快推進裝備制造業重點產業基地、專業化園區建設,增強園區集聚功能,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

堅持綠色發展和智能高效相結合。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先進裝備制造發展全過程,培育壯大新能源汽車、新能源電池、綠色能源裝備等“綠色能源”產業領域。推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先進裝備制造業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

(三)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改善,在全省萬億級先進制造業打造中起到基石作用,打造形成以新能源電池、新能源電力裝備、數控機床和汽車零部件為主的先進裝備制造業重點產業鏈,裝備智能化、信息化、綠色化水平明顯提升,支撐和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

主要經濟目標:到2025年,全省規上先進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力爭達3800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達到900億元,年均增長均20%以上。

表1.先進裝備制造業重點行業2025年規上營業收入目標

重點行業

營業收入

電子設備制造業

1000億元

新能源電池

1000億元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600億元

汽車制造業

500億元

通用設備制造業

150億元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

50億元

金屬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其他制造業

500億元

投資目標:到2025年,當年全省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達到5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

技術創新目標:到2025年,新增5個以上國家級研發平臺、20—3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30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重點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增加到3%以上。在大型鐵路養護機械、自動化物流裝備、大型高檔數控機床、清潔能源發電技術裝備、半導體材料制造等重點領域研發生產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關鍵零部件,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光電子和光伏材料制造等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市場主體目標:到2025年,培育2—3家營收10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4—5家營收50億元骨干企業,聚集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

三、發展重點

圍繞我省產業發展基礎、優勢和特點,重點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3+2+3+N”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體系。

(一)打造三大重點產業

1.新能源電池產業

以新能源電池材料為切入點,重點發展磷酸鐵鋰、磷酸錳鋰、磷酸錳鐵鋰、三元(鎳鈷錳)等正極材料,加快推動石墨、氧化亞硅等負極材料布局,同步提升電解液、隔膜、銅箔、鋁箔等電池材料生產能力;加快培育發展電芯、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電池產品。聚焦頭部企業精準招商,依托擁有核心技術的新能源電池企業,圍繞“材料—電芯—電池—應用—回收利用”全產業鏈,著力擴規模、延鏈條、拓應用,建設以曲靖為核心,昆明、玉溪、昭通為重點,錯位發展協同互補的電池產業制造基地,推動我省電池產業“全鏈條、矩陣式、集群化”發展,將電池產業打造成為我省綠色能源與先進制造業強省融合發展、實現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大幅提升的重要動力源。到2025年,新能源電池關鍵材料產業規模明顯壯大,形成100萬噸正極材料、50萬噸負極材料、15億平方米電池隔膜、20萬噸電解液、9萬噸銅箔、50GWh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20萬噸電池綠色循環利用的產能規模,實現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產值突破千億元,新能源電池產業成為我省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專欄1新能源電池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工程

01加快引進行業龍頭領軍企業

聚集動力電池、儲能電池、隔膜、電解液、儲能一體化運維等產業鏈重點環節和銅箔、鋁箔等配套生產企業。研究出臺促進全省新能源電池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揮我省資源和政策優勢,引進行業龍頭領軍企業,快速做大產業規模。

02打造形成完整產業鏈

合理利用省內鋰、錳、鎳、銅、硅、鋁、磷、石墨等礦產資源,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關鍵基礎原材料供應鏈穩定性。培育引進電池模組和PACK線,支持做大做強電池終端產品,推進水風光儲一體化建設,促進省內電池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

03布局電池回收利用產業

搶抓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機遇,引導企業積極參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建成1—3個電池回收利用示范項目。推進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和信息系統建設,推動合作模式、標準體系、第三方評價體系、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加快推動低速電動車、5G基站、數據中心電源等電池相關梯次利用領域的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形成技術經濟性強、資源環境友好的市場化回收利用模式。構建規范高效的回收利用體系,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04穩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在磷鎳錳系正極材料、硅碳負極材料、電池輔助材料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驅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科技賦能產業創新的效果更加明顯。鈉離子電池、全固態電池、無鈷材料電池、固液混合鋰電池、金屬空氣電池等研發應用取得新進展,創新發展能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建成1個國家級電池產業研究院,建成2個以上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電池材料技術研發與檢驗檢測中心,建成1個電池前瞻技術研發平臺,建成1個省級電池產業聯盟。

2.電子設備制造業

發揮綠色能源優勢,依托現有產業基礎,打造特色電子設備制造業。一是抓住我國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有利時機,結合我省打造“綠色能源牌”戰略部署,加快打造綠色硅深加工產業基地。二是充分發揮我省光學光電子等特色優勢,依托龍頭骨干企業,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鞏固優勢產品地位,發展VR/AR和汽車電子等裝備產業鏈。三是利用有色金屬資源優勢,大力培育發展貴金屬電子材料和5G電子材料制造業全產業鏈。四是加快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壯大電子設備終端產業,培育和引進基于5G應用的計算機、智能手機、手環、4K/8K超高清電視機、智能安防等電子產品。

專欄2電子設備制造業跨越發展工程

01打造綠色硅深加工產業基地

圍繞曲靖、保山、麗江、楚雄等州(市),進一步擴大單晶硅棒和單晶硅片建設規模,引導光伏企業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延伸以綠色硅為基礎的光伏產業鏈,補齊輔材制造短板。積極發展以電子級多晶硅、單晶硅和碳化硅制備技術開發和量產為核心的硅電子產業。

02鞏固和擴大光電子特色產業領先優勢

圍繞我省鍺材料深加工、紅外探測器材料制備、器件封裝、微光器件制造、精密光學加工等在全國具備比較優勢的光電子產業鏈,進一步擴大鍺單晶、紅外光學材料、光學元器件、鍺鏡頭、紅外探測器、微通道板、光電倍增管、微光像增強器、OLED微型顯示器、紅外熱像儀整機、紅外光電系統、紅外專用設備、鍺太陽能電池等光電子全產業鏈各環節產品優勢。建設VR/AR設備及系統生產基地,積極培育和打造車載紅外夜視系統、車載高清攝像頭、北斗衛星導航儀、車載顯示器、車載音響、中控等汽車電子產業鏈。支持企業根據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需求,利用自身鍺材料和紅外鏡頭生產優勢,研發生產紅外測溫篩查產品,打造產業新優勢。

03優化發展電子材料產業

鼓勵和培育半導體集成電路用材料和襯底、貴金屬信息材料等產業發展,擴大砷化鎵、磷化銦、碳化硅、貴金屬鍍膜材料、集成電路封裝材料、電聲傳輸、電子焊料、印制線路板(PCB板)及阻燃材料等規模,研發和產業化高純銦、高純鎵、ITO/AZO靶材、光伏用導電銀漿、3D打印材料、醫療裝備材料等電子材料;引進終端設備龍頭企業配套元器件生產廠家,帶動元器件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多點布局建設信創產業基地,積極開展基礎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發展行動專項計劃,著力打造一批“獨角獸”企業。全力打造昆明半導體集成電路材料及襯底生產基地,玉溪LED半導體照明、曲靖液態金屬LED照明產業鏈等生產基地。

04承接壯大電子終端產業

鼓勵引進原始創新能力強的智能終端設備研發和生產龍頭企業,形成集聚發展優勢。以安全可靠應用信息類產品國產化替代為契機,推進浪潮國產計算機整機生產項目達產。加快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基于4G、5G應用手機、計算機、手環等產業基礎,大力支持昆明發展可穿戴式智慧養老產品、4K/8K超高清電視機等產業鏈。

3.汽車制造業

以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為重點,促進我省汽車制造業提質增效。一是做優存量,提高產能利用率。推動現有企業規模提升及產品升級,提升經營發展質量,重點發展新能源乘用車、卡車和皮卡,積極發展客車、專用車及面向出口的特種車產品,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規模。二是布局增量,加快培育和提升零部件配套能力。利用我省綠色鋁等資源優勢,加強鋁輪轂、鋁車身等零部件企業的培育引進,完善汽車產業鏈布局;加快培育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持續提升本地零部件產業鏈配套能力;探索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應用試點和示范區建設,適時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三是持續提升高原特色的研發驗證和檢測認證等創新和服務能力,大力增強汽車出口及服務配套能力。

專欄3汽車制造業提質增效工程

01完善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

以推廣應用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提升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引導培育市場需求,帶動產業規模提升。以滇中城市群為中心,重點發展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商用車和專用車,促進現有新能源整車企業持續提升產銷規模、提高發展質量,提高產能利用率。提升新能源汽車使用基礎條件,加快發展充換電設備制造,增強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能力,完善重點區域布局,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加強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引進及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形成本地基本完善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應用試點和示范區建設,加快實施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攻關,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相關零部件及研發創新企業落戶。以麗江為中心構建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先行區,圍繞燃料電池基礎材料和供氫保障體系構建相關產業鏈。推進智能電動車及能源、道路等協同發展,并加強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便利使用環境,基本建成整車、零部件集聚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02重塑傳統汽車產業

推動現有企業完善產品布局、穩步擴大產銷規模,提升經營發展質量。支持企業搬遷改造項目加快建設,盡快恢復生產,鼓勵客車及專用車企業聚焦特色產品,實現差異化發展。堅持以整車龍頭企業為引領,以整車承載園區為核心,圍繞整車配套引進零部件供應商,提升本地配套率,完善汽車供應鏈。利用我省綠色鋁和鑄造優勢,重點引進輕量化車身和鋁制零部件企業。支持內燃機行業龍頭企業,依托自身供應鏈體系,建設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發展活塞、曲軸、后處理系統等配套產業。

03加快完善產業服務體系

支持本地企業開展戰略合作與聯盟,鼓勵企業研發中心和技術機構提升高原特色的研發驗證和檢測認證等創新和服務能力,打造世界領先的高原機動車研發驗證測試服務基地。依托我省區位優勢及南亞東南亞的汽車市場潛力,鼓勵企業研發定制化產品,加強產品以及標準、服務等協同“走出去”,積極推動在瑞麗、河口等口岸汽車整車出口。

04構建“多地協同、各有側重”的汽車產業發展布局

昆明汽車產業以滇中新區為重點,將汽車產業園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載體,打造我省重要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基地;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建設全省純電動及混合動力客車生產及研發基地。曲靖重點打造輕型車生產、鋁制品汽車摩托車所需零部件生產基地;大理發展涵蓋中重卡、輕微卡等全系列品牌;德宏州重點打造外向型汽車生產基地。在昆明、曲靖、楚雄、玉溪、大理等地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為整車企業開展產業配套。


(二)提升兩大基礎產業

1.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依托全省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我省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做大綠色能源電力裝備產業,依托我省“風光水儲”新能源開發,深入推進綠色能源戰略與綠色能源電力裝備制造業深度融合,釋放“新基建”市場機遇,推動現有輸變電裝備高端化發展。二是通過資源整合、產業聯合、產學研合作等方式,推進產業發展創新提質。三是把握“一帶一路”深入推進重大機遇,積極推動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走出去,提高我省電力裝備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專欄4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培育壯大工程

01做大綠色能源電力裝備產業

把握全省開發利用新能源戰略機遇,依托我省在建的風電、水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支持風電、光伏和水電裝備制造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加入我省電力基建項目建設,加速產能釋放。加快推進分布式光伏示范項目建設,支持光伏產業領先企業在滇延伸產業鏈,重點培育和引進光伏組件、光伏玻璃、逆變器生產等光伏發電裝備產業鏈缺鏈環節產品,帶動銀漿、儲能電池、鋁邊框、電線電纜、變壓器、支架等配套裝備產業發展。布局建設水風光多能互補基地。打造昆明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產業基地,加快技術升級和攻關,開發滿足新基建項目需求的輸配電產品。

02推進電力裝備產業創新提質

加快推進重點電機企業整體搬遷項目,實現超高效鑄銅轉子電機、高效節能高壓電機、特種配套電機、新能源汽車電機、專用定制電機、智能電機、新型驅動電機等設備的研發生產,鼓勵和支持電機企業積極配套本省新能源汽車產品。加速推進“大容量、特高壓、超高壓、智能化”和高原、濕熱、高寒、重污染等特殊環境用發輸變電、供配電及控制設備、新型特種電線電纜、高原型電工電器產品、高端化智能開關成套設備等的研發生產。立足于我省高海拔區域特色,支持企業聯合高校院所設立高原特色電力裝備行業技術中心。研究推動建設云南省水電裝備全產業鏈“一體化”平臺,實現省內水電產業“投產研營服”全產業鏈一體化建設,支持水電裝備企業創新合作模式,共同攻克智能化大型高效泵站關鍵技術。

2.數控機床制造業

以“資源整合,補鏈強鏈”的發展思路,重振數控機床產業,打造在西南地區具有特色和比較優勢的數控機床產業鏈。一是推動省內機床企業司法重組突破困境,盡快恢復造血功能,并融入國家機床整體戰略布局,找準自身定位,實現重振發展。二是夯實已有產業基礎,加快發展高端鑄件和光機制造,打造產業新優勢。三是聚焦數控機床產業鏈關鍵和薄弱環節,針對主軸、絲桿以及傳動系統等核心功能部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四是支持數控機床產業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建設,引領數控機床產業數字化轉型。

專欄5數控機床重整振興工程

01加快資源整合

加快省內資源整合,推動產品整體升級。引導現有機床企業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紓解債務、剝離低效資產等方式加快重整,依托現有技術沉淀突破數控系統等核心技術,提升高端數控機床市場份額。完善機床及相關配套企業的治理結構,提高機床產業鏈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提高整體競爭力,支持完善現有拳頭產品性能,并加快大型高端數控機床產品攻關,重點發展中高端數控鏜銑床、數控臥式車床、光機、和精密中小件等優勢產品,加速產業向高端智能機床領域轉型。加強謀劃統籌,支持昆明、玉溪、楚雄等數控機床生產基地技改擴建、數字化園區等項目建設。

02開展補鏈強鏈

聚焦數控機床產業鏈關鍵和薄弱環節,組織重點企業依據產業實際,針對產業鏈高端鑄件、功能部件及驅動裝置等技術薄弱環節進行專項攻關,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提升省內企業高端鑄件和優質光機生產能力,支持和鼓勵省內光機生產制造企業向數控機床產品延伸。加快省內機床企業數字化制造和智能化轉型升級。積極引進和培育主軸、絲桿以及傳動系統等數控機床產業鏈核心功能部件配套企業,完善產業鏈建設。


(三)做精三個特色產業

1.自動化物流裝備

將自動化物流裝備打造成為我省通用設備制造業的特色優勢產業,支持龍頭企業打造優質品牌,提升智能單機產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打造“產品+運營+服務”商業模式,向自動化物流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發展。立足產業部分領域先發優勢,鞏固煙草、醫藥、食品、快遞等市場,有序進入冷鏈運輸、應急物流等市場,擴大市場份額。

2.鐵路養護裝備

鞏固現有大型鐵路養護系列產品優勢,全方位提升裝備、工藝、產能、產品等技術水平,推動重點企業售后維修項目建設,做好產品大周期維護。積極拓展南亞東南亞、南美鐵路線路養護設備及服務市場。抓住云南地鐵、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機遇,開拓地鐵洗軌車、公路養護設備等新產品,加強本地化產品應用,融入和支撐全省基礎設施建設。

3.農機裝備

圍繞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決策部署,積極發展適應高原條件的特色農業機械,加快補齊全程機械化生產短板,推動綠色高效農機裝備和技術發展。鼓勵優勢企業以南亞、東南亞等國際市場裝備需求為導向開發相關裝備產品,積極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專欄6特色產業發展專項工程

01自動化物流裝備

以省內優勢企業為主體,集聚省內生產、設計、軟件、應用等企業打造協同創新平臺,開展產學研用聯合創新,支持并助力企業以聯合體形式對接國內外重大自動化物流裝備項目,推廣自動化物流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拓展運維服務業務,延伸和完善智能物流技術裝備產業鏈條,提升領域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大力發展智能物流技術裝備,加快自動化立體倉庫、輸送分揀系統、物流機器人系統、自動識別與感知系統等自動化物流技術與裝備推廣應用,面向煙草、機場行李分揀、生物醫藥、電子商務等領域開發智慧物流解決方案。

02鐵路養護裝備

以昆明等滇中城市為中心,建設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型鐵路養護機械基地、晉寧軌道交通設備制造及維護基地。發揮省內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做大液壓部件、傳動部件、智能控制系統、配套動力系統等產業鏈關鍵環節,鼓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實現技術輸出、工程輸出、配套服務輸出,延伸提供地鐵、公路領域養護配套設備及服務。

03農機裝備

探索農機產品研發、生產、推廣一體新模式,圍繞綠色農業進行節能環保智能化農機裝備開發,大力發展適應丘陵山區作業、特色作物生產、特產養殖的中小型農機。

(四)培育N個新興產業

著眼于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深度融入南亞東南亞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需求,加快發展增材制造、機器人制造、節能環保等裝備,依托各領域產業創新平臺和共性技術研發中心等資源,建立政產學研用協同的創新體系,加快相關領域前瞻性、共性技術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積極謀劃布局生物技術、氫能與儲能等一批未來產業需求裝備集群。

專欄7新興產業發展專項工程

01增材制造

充分發揮云南省增材制造創新中心的創新載體作用,圍繞增材制造材料、硬件及軟件開發等方面支持重點企業院校加強合作,加大研發規模,提升增材制造技術創新能力。依托省內重點高校等科研院校資源,開展增材制造人才培育工程,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儲備。鼓勵增材制造在精準醫療、醫療康復用具和傳統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制造等行業的應用研究及示范項目開展,推進技術應用,提升行業影響力。

02機器人制造

通過國家重點工程和依托我省重大科技專項、智能制造示范、“三化”改造等重大項目,加快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重點突破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和工業視覺、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關鍵技術。積極推動“機器人換人”示范應用項目,支持醫療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在我省醫院、養老院、商場等的市場滲透,加速相關產品迭代升級和成熟。加快昆明、大理等地智能機器人相關產業園建設,瞄準全球機器人知名龍頭企業進行招商,積極吸引機器人企業入駐產業園,打造智能機器人產業集聚。

03節能環保裝備

積極推動重大節能技術裝備的產業化示范和規模化應用,加快機電產品的更新換代。重點依托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富民工業園、馬龍紅橋工業園等,發展工業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理處置、綜合利用及裝備制造、水污染防治裝備制造、有機垃圾生物式處理設備和移動式破碎篩分系統等核心環保技術裝備。支持各行業重點企業立足自身優勢面向城市運行、農業固廢、大氣和水體污染防治等需求,延伸發展節能環保裝備。

四、主要任務

(一)加快轉換發展動能

鼓勵傳統裝備制造企業聚焦技術升級,加快培育壯大以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需求為導向的產業發展新動能,促進我省裝備制造行業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1.加強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開展實施先進裝備強基工程,依托國家科技專項、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等,實施數控機床、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先進農機裝備等重點領域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攻關。推進先進裝備制造業補鏈強鏈,鼓勵行業圍繞汽車整車、新能源電池、數控機床等總成類項目發展上游關鍵配套產業,完善和延伸本地產業鏈,提升本地零部件配套率。

2.培育一批成長性強的新動能項目。深化實施智能制造工程,鼓勵企業提升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設和發展工業互聯網,以汽車、機床、電線電纜、電子設備、鑄造等行業為重點,支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設。在智能汽車、可穿戴智能產品、新能源、輸變電、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和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扶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后續動力。

(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把招商引資擺在突出位置,立足區位優勢,聚焦重點產業鏈薄弱環節,創新招商引資手段,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效率。

1.推動重點區域和產業鏈招商。深化區域產業合作,依托滇粵、滬滇對口幫扶和泛珠合作機制,加強與泛珠三角、長三角等有關省市工信部門的交流合作,協調州市、園區精準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針對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新能源電池、硅光伏下游等產業鏈缺鏈、弱鏈環節開展填空式、補充式精準招商。

2.利用好區位優勢招商。落實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和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政策,積極吸引國內外高端裝備領域龍頭企業和相關設計研發、總承包和金融服務機構、企業來滇設立區域總部、研發總部和制造基地。堅持定期赴外招商,不斷擴大招商范圍。創新招商引資手段,采用以商招商的方式,鼓勵整機企業帶動配套企業一同入滇。

(三)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瞄準重點領域,加強與國家研發機構和央企的合作,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實現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

1.強化產業鏈協同創新。支持先進裝備制造業各領域創新聯盟建設,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跨行業間企業溝通交流,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打造聯合攻關、優勢互補的協同創新機制。依托和借助國家相關研發機構和央企資源,在云南配套建設一批服務于產業共性技術研發需求的平臺或機構,為重點產業提供研發設計、試驗試制、技術咨詢、人才培訓和成果轉化等服務,形成有利于科技創新的發展環境。

2.支持重點技術攻關。根據我省產業特點,依托國家重大專項,在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鐵路養護裝備、電線電纜、變壓器、光電子及關鍵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重點技術攻關項目,攻克一批具有全局影響、帶動強的關鍵技術難題。

(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

大力實施質量品牌發展戰略,積極、系統、高效的提升我省裝備產品質量和推進品牌建設,搶占質量品牌競爭制高點,推動先進裝備“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1.提升企業質量水平。引導企業把質量建設作為提高競爭力的根本核心,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嚴控產品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推動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深入實施增強裝備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和技術改造專項,鼓勵企業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強設備更新和新產品規模化應用。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標準體系,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弘揚工匠精神,以精工細作提升云南制造品質。

2.實施品牌提升戰略。引導優勢頭部企業制定品牌管理體系,圍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提升內在素質,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品牌文化,引導企業增強以質量和信譽為核心的品牌意識,樹立品牌消費理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軟實力。加速我省品牌價值評價國際化進程,加大云南品牌宣傳推廣力度,樹立云南制造品牌良好形象,支持云南品牌走出國門,加快優勢裝備出口,并推動產品、服務、技術、品牌、標準協同走出去,提升云南品牌影響力。

(五)提高服務型制造效果

推進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裝備制造業向產業鏈兩端高附加值生產服務拓展延伸。

1.推動裝備制造業企業服務化轉型。發揮汽車制造、電子裝備、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軌道交通、自動化物流裝備等領域優勢,開展多層次服務型試點示范,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從生產制造為主向“制造+服務”轉型,從提供產品向“產品+服務”轉變,在研發、設計、生產控制、運營管理、采購分銷、售后服務等環節實現專業化、高端化發展。

2.推進裝備制造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支持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流程再造等新型專業化服務機構發展,引導骨干企業加強智能制造服務能力建設,延伸制造服務鏈,提高生產服務在裝備制造價值鏈中的比重。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院所和行業機構等聯合組建專業化、開放型的特色行業服務平臺,為行業提供研發設計、工業設計、商務咨詢、檢驗檢測認證等服務。

(六)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頂層設計,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

1.推動裝備制造業探索建立重大經濟活動、重大科研項目決策的知識產權評議和專利導航決策機制。提升裝備制造業知識產權創造質量和數量,突出知識產權價值導向,增強知識產權運用能力,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

2.推動裝備制造業成為高價值專利產出高地。支持裝備制造業與高等學校、科研組織、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聯合開展研發項目全過程專利跟蹤分析、研發成果專利申請前評估、高價值專利布局等工作,在主要技術領域產出一批高價值專利,引領知識產權強省建設。

3.推動裝備制造業打造一批具備競爭優勢的知識產權強企。支持裝備制造業實施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國家標準《企業知識產權規范》,支持裝備制造業圍繞重大攻關技術開展專利導航,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市場競爭優勢。

五、保障措施

(一)切實抓好組織實施

建立健全全省促進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省重點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先進裝備制造業推進組作用,完善協同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確保規劃落實到位。以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為目標,明確先進裝備制造業標志性產業鏈“鏈長制”。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會同有關部門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督促已出臺產業發展規劃、政策措施、分年度實施方案的貫徹落實,并對實施過程中的重大事項及時向省政府報告。建立動態評估機制,實行年度動態調整機制,組織規劃中期評估及調整,保障規劃宏觀性與微觀需求相統一。

(二)加大政策資金支持

堅持規劃定方向、財政作保障、金融為支撐、其他政策相協調的協同聯動機制。打造有利于先進裝備制造業能力提升的政策支持體系,主動對接國家相關戰略、規劃,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和要素跟著項目走。建立相關部門、州市、園區聯合招商工作機制,提高新發展階段下招商引資能力,重點圍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項目、平臺,精準服務產業鏈提升。實施重大工程項目清單,保障項目規劃選址、土地供應和資金需求,簡化相關行政審批手續。統籌省級財政資金加大對先進裝備制造業的支持,通過財政獎補、土地供給、稅收優惠、技術扶持、首臺套首購風險補貼等手段,助力龍頭企業培育、重大項目建設、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等。

(三)落實金融扶持政策

設立省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基金,支持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項目建設,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省先進裝備制造業項目投資。引導金融和實體經濟開展產業鏈供應鏈金融服務,完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開展綠色投融資活動,實施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政策,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品種,為先進裝備制造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式服務。鼓勵保險、擔保機構開展面向先進裝備制造業企業的創新保險產品和擔保業務。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發展和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力度,對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企業實行名單制管理和針對性授信,降低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四)健全市場環境體系

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認真落實“辦事不求人、審批不見面、最多跑一次”和“全程服務有保障”的要求,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深化先進裝備制造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改制上市,釋放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活力。全面實施“非禁即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保障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享有政府資金安排、項目申報等各項權益。完善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回應制度,加強涉企收費監督管理,堅決取締違規收費項目。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推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

(五)強化人才智力支撐

有效落實云南省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以及支持人才發展的相關政策,對先進裝備制造業人才及其子女給予生活、住房、教育的支持。大力實施“筑巢引鳳”工程,完善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和基準的人才引進政策體系,建立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目錄,建設高端引才聯絡站和技術合作平臺,強化對重點優勢產業鏈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核心人才引進。堅持人才引進和本地培養相結合的策略,編制先進裝備制造業緊缺人才需求目錄,推進先進制造業企業與省內高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產業需求相關知識的培養,大力培養先進裝備制造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

(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和“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要求,推動形成“閉環式”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建立健全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加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加強工業園區等重點區域安全管理。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管理和應急處置,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重點行業組織風險和事故隱患排查,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推進危險崗位“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切實提高行業安全發展水平。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和監管監察執法,推動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網格化技術與安全生產風險防控深度融合,增強安全生產的感知、監測、預警、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

六、環境影響

規劃期間,全省將重點發展新能源電池產業、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制造業、數控機床制造業、自動化物流裝備制造業、鐵路養護裝備制造業、農機裝備制造業以及培育眾多新興產業等領域。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建設和發展將較好地支撐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一定的環境問題。為貫徹落實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通過分析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協調性、資源環境承載力和規劃實施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了規劃實施過程中需要采取的環境保護措施,以便先進裝備制造業規劃的產業和空間布局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促進云南省先進裝備制造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一)規劃協調性

整體協調性。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在宏觀政策上,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云南省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年)》等要求。在定位、布局和選址上總體符合《全國主體功能區劃》《全國生態功能區劃》要求。規劃發展理念符合《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2-2030年)》《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等相關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規劃發展目標與云南區域發展、經濟轉型和環境保護的政策、規劃相符。

主體功能區劃。規劃對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定位和布局基本符合《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云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和《云南省城鎮體系規劃》總體要求。從區域發展定位來看,其重點領域相關產業集群符合主體功能區劃相關要求,在布局上具有一定靈活性,按照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要求,主動避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

生態功能區劃。規劃在布局上總體符合《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云南省生態功能區劃》的要求,發展規劃實施不會對農產品生態功能區、林產品提供生態功能區、土壤保持生態功能區、農業與集鎮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和城市群生態功能區產生大的影響。從區域發展定位來看,發展規劃總體符合生態功能區劃要求。

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貫徹落實《云南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舉措,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的發展理念,不會對《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2-2030年)》和《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中“三屏兩帶”的生態安全空間格局產生影響,不會對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大的影響。

環境敏感區和生態保護紅線。云南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統籌全省8個重點子行業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實施過程中可能涉及環境敏感區。在規劃項目建設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在敏感區域布點,盡量避讓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遺產地、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等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以及候鳥遷徙通道等環境敏感區,減少對敏感區域的擾動,可以實現規劃與環境敏感區的協調發展。

(二)資源環境承載力

云南省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容量較大,土地資源匱乏。在確保優先給予規劃重點項目的用地指標前提下,云南省土地資源可以支撐規劃實施,需要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注意節約占地。總體來看,云南省資源環境承載力可保障規劃實施。

土地資源。土地資源基本可以支撐規劃實施。十三五期間規劃在建和新開工項目用地指標基本已在各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過程中得以落實,能夠滿足規劃實施近期(2016-2020年)用地要求。中長期規劃項目(2020-2030年)用地應在下一輪土地總規中予以落實。

水環境容量。全省水系分布豐富,主要有長江水系、珠江水系、紅河水系、瀾滄江水系、怒江水系、伊諾瓦底江水系。除了局部水體如滇池等無水環境容量外,其他主要河流可利用環境容量較大。在不達標水體整治、黑臭水體整治、生態修復建設等多項環保舉措的實施下,云南省內水環境現狀將會進一步得到改善,可滿足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需要。

大氣環境容量。近五年,云南省大氣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量均呈下降趨勢,2017年全省環境空氣優良天數全國第一,云南省大氣環境容量較大。根據大氣環境容量估算結果,在實施大氣污染物總量消減措施、滿足各行業減排控制指標的情況下,綜合考慮環境空氣質量現狀,云南省大氣環境容量總體可以保障規劃2025年預期的發展。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需要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嚴格落實大氣污染源減排工程,確保大氣環境容量支撐區域發展。

(三)環境影響分析

規劃實施會對噪聲、水環境、大氣環境、固體廢物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通過采取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可將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實現產業綠色發展。

噪聲污染。規劃實施后,裝備制造企業建設以及生產設備噪聲以及原料、產品運輸產生的交通噪聲將對區域聲環境產生影響,相關項目建設及生產過程中均會采取主動降噪措施,規劃實施對環境敏感目標的影響大大降低。

水環境。規劃實施過程中的主要水環境影響為,生活污水及生產廢水排放對受納水體的影響。2017年,全省主要河流、湖泊、水庫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水質優良率占82.6%-86.0%。六大水系干流出境、跨界斷面水質均符合Ⅱ類標準,全部達到水環境功能要求。隨著全省黑臭水體治理、不達標斷面改善措施的實施,全省水環境容量逐漸增大。在優化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布局、嚴格環保措施的情況下,產生的水環境影響不大,水環境容量可滿足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需要。

大氣環境。規劃實施過程中的能源燃燒廢氣、工業廢氣排放對區域環境空氣產生一定的影響,如粉塵、酸堿廢氣、生產有機廢氣(苯系物、非甲烷總烴)、燃油廢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非甲烷總烴等)。但由于云南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超標污染物主要為細顆粒物和臭氧,云南省大氣環境容量較大,對先進裝備制造業特征廢氣污染物均具有一定承載能力,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總體上可保障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在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實施過程中,通過加強企業排污控制,落實大氣污染源減排工程,確保大氣環境容量支撐區域發展。

固體廢物。規劃實施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工業固體廢物,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若不采取安全有效的處理處置,將會對大氣、地表水、土壤、地下水以及人體健康造成較大影響。此外,油品泄漏或含重金屬廢水事故排放可能污染地表水及地下水。在采取嚴格的固體廢物保護措施后,固體廢物可得到有效處置,規劃實施的影響不大。

生態環境。云南省植被覆蓋率高,環境敏感區多,生態環境較為敏感。規劃實施過程中將會對植被群落種類組成和數量分布、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景觀結構和功能等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造成水土流失、景觀破壞及生態功能退化。在下一步規劃實施過程中,應協調規劃建設與生態保護紅線的關系,完善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和建設行為空間管制,確保重要生態要素間的廊道聯系和系統完整性,使規劃的實施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四)加強環境保護舉措

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規劃實施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落實“三線一單”要求,規劃項目選址應盡量避讓環境敏感區,結合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情況,統籌保護好水陸域自然生態空間,對優先保護、重點保護的環境敏感區、生態保護地,優先采取避讓措施;對重要保護動植物,針對物種的保護需求,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對重要生態功能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等重要生態保護區域,規劃實施時盡量減少對主導生態功能的影響,努力促進主導生態功能的恢復。

采用環境友好的設計方案。提倡環保早期介入,從規劃、選址階段就開始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提出優化方案建議。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深入循環經濟理念,應結合規劃具體項目及其所處環境特點,適時優化設計方案,同步完善設計環境保護設施,提升環保措施的有效性。

定期開展環境監測。加強產業園區周邊聲環境敏感目標跟蹤監測,對裝備加工制造等過程中的噪聲進行動態監測,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周邊土地規劃控制。開展生態環境跟蹤監測評價工作,同時根據動態監測結果及時完善、強化各項環保措施。

強化日常運行管理。為了響應先進裝備制造業的綠色發展理念,應進一步加強廢水廢物處理設施的日常管理,對污水進行再生回用,對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置,實現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過程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附件

云南與全國及7省市規上裝備制造業對比情況

表1.云南與7省市規上裝備制造業相關指標對比情況

地區

2020年GDP排名

企業個數(個)

占規上工業總個數比重

營業收入(億元)

占規上工業總營業收入比重

營業收入排前三的行業

全國

-

137666

36.44%

385858.0

36.15%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汽車制造業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四川

6

4016

28.86%

14489.2

34.64%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汽車制造業

通用設備制造業

江西

15

3129

24.59%

10352.2

29.93%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汽車制造業

遼寧

16

2684

35.27%

8344.0

26.48%

汽車制造業

通用設備制造業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重慶

17

3267

48.80%

12350.7

57.60%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汽車制造業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云南

18

508

11.64%

1292.6

8.81%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汽車制造業

金屬制品業

廣西

19

1160

18.76%

4345.3

24.91%

汽車制造業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專用設備制造業

貴州

20

837

17.86%

1489.3

15.48%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金屬制品業

汽車制造業

專用設備制造業

數據來源:各省市統計年鑒。注:四川省為2018年數據,其余為2019年數據。


表2.云南與全國及7省市規上裝備制造業相關指標對比情況


分行業

金屬制品業

通用設備制造業

專用設備制造業

汽車制造業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儀器儀表制造業

全國

企業個數

24687.0

24788.0

19108.0

15485.0

4713.0

25267.0

18726.0

4892.0

營業收入

36535.0

39520.0

30206.0

80418.1

14763.5

64923.3

111872.9

7619.2

四川

企業個數

719.0

785.0

557.0

530.0

171.0

600.0

555.0

99.0

營業收入

1611.0

1658.0

1136.8

2896.2

816.5

1409.9

4782.7

178.2

江西

企業個數

442

383

328

315

56

751

757

97

營業收入

896.0

849.4

518.3

1683.7

104.9

2782.4

3366.7

150.8

遼寧

企業個數

493.0

655.0

353.0

375.0

148.0

385.0

160.0

115.0

營業收入

920.5

1012.6

511.0

3353.8

973.7

732.8

731.5

108.0

重慶

企業個數

347.0

387.0

243.0

1006.0

453.0

275.0

463.0

93.0

營業收入

568.2

811.5

463.1

3494.1

884.8

1019.5

4945.3

164.4

云南

企業個數

135.0

65.0

63.0

38.0

9.0

104.0

69.0

25.0

營業收入

207.7

58.8

70.6

251.8

40.3

157.4

460.0

46.0

廣西

企業個數

159

101

139

350

47

166

174

24

營業收入

200.7

299.9

341.5

1872.1

70.3

253.8

1282.8

24.2

貴州

企業個數

188.0

90.0

84.0

62.0

48.0

172.0

175.0

18.0

營業收入

200.0

86.7

72.4

137.2

188.0

247.9

542.7

14.5

山西

企業個數

274

146

218

57

37

96

48

26

營業收入

337.2

140.0

365.9

403.2

176.8

206.0

980.1

28.0

數據來源:各省市統計年鑒。注:四川省為2018年數據,其余為2019年數據。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