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鄉村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發布時間:2022-03-18 17:18

中商情報網訊: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產業根植于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是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產業。按照《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和《黑龍江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文件,結合黑龍江省實際,特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一)發展成效。

“十三五”期間,全省上下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目標,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種養優勢持續鞏固,2020年,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產量連續3年保持在1500億斤以上。全省生鮮乳總產量達到500萬噸,肉類總產量達到252萬噸。農產品加工業質效提升。2020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營業收入2961.3億元,同比增長2.9%,實現利潤199.6億元,同比增長39.5%。鄉土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食用菌和雪花肉牛被列入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樺南紫蘇、蘭西民豬等51個特色產品和孫艷玲等10個能工巧匠入選國家名錄,全省國家級一品村鎮發展到82個。休閑農業快速恢復。全省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4309家,接待人數2082萬人次,營業收入41.7億元,帶動6.25萬戶農民在產業發展中受益。鄉村新型服務業持續繁榮。2020年,全省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174.9億元,農村網絡銷售額達到31.1億元。農業產業化深入推進。2020年,全省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307家,其中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620家;全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到9.5萬家,其中省級以上示范社947家。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示范縣25個。農村創新創業活力增加。2020年,全省各類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達到149.5萬人,實現創業收入286億元;農民轉移就業人數61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002億元。

(二)面臨挑戰。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省鄉村產業發展仍然存在產業競爭不強、要素資源不活、基礎設施短板、利益聯結不緊等諸多方面問題。

鄉村產業發展滯后。農業大而不強,糧食產量雖多年位居全國第一,但發展效益不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程度和附加值低。資源要素瓶頸依然突出。資金、技術、人才向鄉村流動仍有諸多障礙,資金穩定投入機制尚未建立,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尚不完善,社會資本下鄉動力不足,鄉村人才外流較為嚴重。鄉村基礎設施存在短板。水利基礎設施落后,大部分耕地沒有灌溉水源或缺少基本灌排條件。農村公路通達率低,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欠賬較多,城鄉公共服務仍有較大差距。農墾森工與地方融合發展不夠。林區、墾區與地方發展自成體系,同一地域經濟發展水平、生活水平差距明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還不能完全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三)有利機遇。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5年,也是黑龍江省鄉村產業能否實現轉型升級、彎道超車的關鍵5年,面臨著有力的發展機遇。政策驅動提速發展進程。省委出臺《關于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的決定》,對鄉村產業發展作出了具體部署,全省城鄉融合發展進程加快,鄉村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市場轉型增大發展空間。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呈現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化特點,休閑觀光、健康養生消費漸成趨勢,鄉村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巨大。科技創新加快發展升級。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生物技術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積聚力量,催生大量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全省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農村改革破解發展瓶頸。農村改革深入推進,穩固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卓有成效,出臺農村集體經濟管理辦法,省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投入運營,一些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壁壘逐步打破,全省鄉村產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九次精神,搶抓新一輪東北振興等重要機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發掘鄉村功能價值,強化創新引領,突出集群成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培育發展新動能,聚焦重點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大力發展鄉村產業,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市場決定、突出特色。突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加則加、宜游則游,發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鄉村產業。

——縣域統籌、深度融合。引導資源要素向縣城及中心鎮(鄉)集聚,促進城鄉、區域、產業間的協調發展。按照全鏈協同、緊密相連的要求,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全新動能。

——以農為本、利益共享。以農民為主體,開發農業農村資源,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上,讓農民更多分享鄉村產業振興成果,培育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生態優先、創新驅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聯動創新機制,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鄉村產業提檔升級。

(三)發展目標。

綜合考慮現有條件基礎和未來發展趨勢,力爭到2025年,墾區和有條件的市縣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產業振興。全省鄉村產業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效,產業質效明顯提升,產額有結構更加優化,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高,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內生發展動力持續增強。

——壓艙石地位持續鞏固。全省糧食綜合產能達到1600億斤以上。

——現代畜牧業穩步發展。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之比力爭達到40%。

——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突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以上,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150家。

——鄉村特色產業深度拓展。培育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發展到100個.

——鄉村休閑旅游快速興起。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超過3000萬,經營收入達到65億元。

——鄉村新型服務業繁榮發展。全省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達到250億元。

——農村創新創業更加活躍。全省農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超過149.5萬人。

指????標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長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億斤) 1500 1600 1.3%
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之比(%) 29.7 40 【10.3】
農產品加工轉化率(%) 63 70 【7】
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個) 1612 2150 5.9%
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數量(個) 2 3 【1】
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個) 82 100 4%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接待人次(萬人次) 2082 3000 7.6%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營業收入(億元) 41.7 65 9.3%
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億元) 174.9 250 7.4%
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萬人) 149.5 165 2%

注:【】為累計增加數。

三、發掘特色資源,打造鄉村產業發展新高地

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拓展鄉村特色產業,建設富有特色、規模適中、輻射帶動力強的鄉村產業集聚區。打造“一縣一業”“多縣一帶”,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培育產業集群,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經濟圈、農業產業強鎮小型經濟圈、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型經濟圈、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大型經濟圈,構建鄉村產業“圈”狀發展格局。

(一)建設“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把“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建設作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基點,依托龍江鄉村資源優勢,選準選好主導產業,建設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形成一村帶數村、多村連成片的發展格局。到2025年,培育一批產值超1億元的特色產業專業村。

(二)培育農業產業強鎮。充分發揮鄉鎮上連城市、下連鄉村的紐帶作用,把推進鎮域產業聚集,作為優化鄉村產業空間結構、科學合理布局的重要舉措,立足鎮域資源稟賦和區位條件,聚焦1個主導產業,支持提升原料基地、倉儲保鮮、加工營銷等設施設備水平,加快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建設,構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創業活躍、聯農緊密的鄉村產業體系。到2025年,培育一批產值超10億元的農業產業強鎮。

(三)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規模種養為基礎,通過科技集成、主體集合、產業集群,集聚現代要素和經營主體,加快產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促進產業格局由分散向集中、發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約、產業鏈條由單一向復合轉變,著力打造引領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平臺載體和農業現代化的“引擎”。到2025年,培育一批產值超100億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四)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聚焦一個優勢特色品種并突出重點縣市,突出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推動產業形態由“小特產”轉變為“大產業”,空間布局由“平面分散”轉變為“集群發展”,主體關系由“同質競爭”轉變為“合作共贏”,打造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經濟帶。到2025年,重點培育食用菌、雪花肉牛、白鵝、中藥材等國家級或省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四、延伸加工鏈條,提升鄉村產業增值增效新空間

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大力發展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努力打造第一支柱產業。重點立足縣域布局農產品加工產能,推進農產品加工向產地下沉、與銷區對接、向園區集中,延伸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等增值增效鏈條,實現循環增值、梯次增值、全鏈增值。

(一)優化產業發展布局。突出集群成鏈,努力打造縣城、中心鎮(鄉)、中心村層級分工明顯、功能有機銜接的格局。突出縣域統籌,充分發揮縣域輻射作用,不斷完善縣城綜合服務功能,逐步搭建研發、培訓、營銷、創業等平臺。推進鎮域產業聚集,引導農產品加工產業基礎較好、優勢特色明顯的鎮(鄉)建設以所在地為中心的產業集群,鼓勵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相近的鎮共同建設產業集群。促進鎮村聯動發展。引導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采取“訂單+收購”、組建聯合體等多種形式與農民合作社、農戶聯合建設高標準原料基地、加工車間等,帶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全過程,實現加工在鎮、基地在村、增收在戶。到2025年,培育一批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縣域經濟總量超百億的縣(市)。

(二)加快發展精深加工。減少水稻、大豆等產業散亂、重復、無市場的低水平產能,淘汰能耗大、效率低、質量安全保障差的落后產能,積極發展專用米、專用油、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食品及保健、化工、醫藥等方面的先進產能。嚴格限制低水平屠宰產能擴張,擴大低溫肉制品、調理肉制品、和牛等高端肉制品生產,穩定高溫肉制品(精包裝)生產。進一步提升乳品加工產能質量,確保高品質乳品的加工生產。延長加工產業鏈條,集中力量主攻農產品深度加工和多層利用,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到2025年,培育一批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和典型縣。

“十百千”培育行動 (一)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按照省委、省政府千億級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推動水稻、玉米、乳品、肉類4個千億級產業。大力發展大豆、蔬菜、中藥材等潛力產業,加快發展雜糧、馬鈴薯、木材等優勢產業。? (二)扶壯一批“百億級龍頭”。鞏固提升九三、飛鶴等百億級龍頭,加快推動黑龍江煙草、東方集團糧油等企業營業收入超百億,力爭2025年營業收入百億以上龍頭企業達到5個。培育中國(肇東)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打造立足東北亞、面向兩個市場的國際領先農產品精深加工園區。? (三)培育一批“十億級企業”。緊緊盯住大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和潛力企業,重點抓好現有50家主營收入10億元以上或接近10億元的骨干企業,積極推動農產品加工特別是玉米加工、乳制品、肉制品等新建大企業盡快達產達效,快速涌現出一批10億級規模企業。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大農業和農產品加工項目招商引資力度,圍繞全省重點推進的玉米、水稻、乳、肉、中藥材等產業,建鏈、補鏈、強鏈、延鏈,著力引進一批競爭優勢明顯和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好項目,促進優質資源與資本的精準對接。以國內農業企業500強為重點,確定招商引資目標企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積極參加外埠招商洽談活動,利用哈洽會、綠博會、藥博會、大米節、豐收節等活動推介招商項目,創新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基金招商、云端招商等方式,推進招商工作。

五、拓展休閑功能,營造鄉村產業發展新亮點

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發掘農業“產品供給、文化體驗、生態涵養、休閑旅游、健康養生”等多種功能和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等多重價值,以精品示范創建為抓手,鼓勵經營主體開發形式多樣、獨具特色、個性突出的業態和產品,促進鄉村休閑旅游轉型升級。

(一)建設休閑農業重點縣。組織推動各縣(市)以縣域為單元,依托獨特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制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布局,持續提升休閑農業景區景點的水、電、路、通訊及網絡建設,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打造一批龍江一流、全國知名的休閑農業重點縣。十四五期間,持續提升寧安市、鐵力市等現有12個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基礎設施水平和知名度,同時,新申報創建一批高質量的重點縣。

(二)提升美麗休閑鄉村。依托種養業、田園風光、綠水青山、村落建筑、鄉土文化、民俗風情和人居環境等資源優勢,結合黑龍江省美麗鄉村建設布局,打造一批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的美麗休閑鄉村,實現產村融合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依托美麗休閑鄉村,建設健康養生養老基地。十四五期間,加強對綏濱縣中興村、五常市新莊村、嘉蔭縣遼原村等現有中國美麗鄉村的扶持建設和動態跟蹤監測,同時,新申報創建一批高質量的中國美麗鄉村。

(三)推介精品景點線路。鼓勵各市(地)、縣(市)運用網絡直播、圖文直播、廣播電視、互聯網以及眾多新興媒體平臺,多角度、多形式宣傳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休閑旅游精品線路,宣傳推介地方品牌,培育區域品牌,引導消費,促進產業良性發展。開展“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活動,融入休閑農業產品發布、美食活動評選等元素,做到視覺美麗、體驗美妙、內涵美好,為城鄉居民提供休閑度假、旅游旅居的好去處。十四五期間,結合黑龍江省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和美麗鄉村,繼續深入挖掘推介一批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

六、提升服務水平,注入鄉村產業發展新活力

發展鄉村新型服務業,主動適應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新變化,支持糧食、供銷、郵政、農機、農墾等系統充分發揮為農服務作用,豐富業態類型、靈活經營方式、提升服務水平,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開展農資供應、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干收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鼓勵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開展托管服務、專項服務、連鎖服務、個性化服務等綜合配套服務。加快構建組織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范、全產業鏈覆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二)穩步發展鄉村流通業。鼓勵新型經營主體在城鎮設立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加強農商互聯,密切產銷銜接,發展農批、農超、農社、農企、農校、農餐等各類產銷對接新型流通業態。加快農村市場和物流體系建設,加大農村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扶持力度,以農產品的主產區或集散地為重點,建設設施現代、功能完善、管理科學、服務規范、運營高效、帶動全省、輻射全國的農村特色專業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建設鄉鎮農村物流服務站,健全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加快構建覆蓋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的農村現代物流網絡體系。

(三)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建設一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逐步形成縣、鄉、村三級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引導大型電商平臺和電商服務企業進農村,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開設網店,支持有條件的縣整合郵政、商貿、農業、交通、供銷等資源,建設縣域電商公共倉儲設施,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加快發展小康龍江、黑龍江大米網等一批電商平臺,推進供銷社基層網店、村郵站、鄉村農家店改造升級。

七、培育經營主體,構建鄉村產業發展新雁陣

推進農業產業化,壯大龍頭企業隊伍,提升龍頭企業層次水平,發揮龍頭企業主力軍作用,引領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一)壯大龍頭企業隊伍。加大重點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引導龍頭企業通過上市、收購、兼并、參股、租賃、品牌聯盟等多種形式做大做強,建立大型農業企業集團。深入推進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以墾區集團化、農產企業化為主線,推動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有序推進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和監測工作,打造鄉村產業發展新雁陣。到2025年,全省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800家。

(二)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經營主體,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實施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培育計劃,開展示范家庭農場和家庭農場示范縣創建。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鼓勵農民合作社跨區域跨產業合作,依法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到2025年,發展示范家庭農場2萬個,省級以上農民合作示范社1150個。

(三)建設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扶持一批龍頭企業牽頭、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構建分工協作、優勢互補、聯系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實現抱團發展。引導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明確權利責任、建立治理結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持續穩定發展。

(四)建立健全利益融合機制。引導農業企業與小農戶建立契約型、分紅型、股權型等合作方式,把利益分配重點向產業鏈上游傾斜,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廣“訂單收購+分紅”、“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多種利益聯結方式。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資源資產,積極穩妥組織開展土地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工作。

八、推進創業創新,培育鄉村產業發展新動能

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培育創業主體,優化創業環境,激發創業熱情,為鄉村產業發展增添“源頭活水”,形成以創新帶創業、以創業帶就業、以就業促增收的格局。

(一)大力培育創業主體。引導有資金積累、技術專長和市場信息的返鄉農民工在農村創新創業;引導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和工商業主等入鄉創業。加大鄉村能人培訓力度,培育一批“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等鄉土人才,以及鄉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藝人等能工巧匠,領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創辦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等。積極壯大鄉村企業家隊伍。

(二)積極搭建創業平臺。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平臺集聚資源、資源服務創業”的要求,引導各市(地)建設一批資源要素集聚、基礎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善、創新創業成長快的農村創新創業園區,探索建立“園中園”式農村創新創業園。依托各類園區、大中型企業、知名村鎮、大中專院校等平臺和主體,建設一批集“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品牌+體驗”于一體、“預孵化+孵化器+加速器+穩定器”全產業鏈的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

(三)強化創新創業指導。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建立專家創業導師隊伍、企業家創業導師隊伍和帶頭人創業導師隊伍,為農村創業人員提供各類指導性服務。支持地方依托縣鄉政府政務大廳設立農村創新創業服務窗口,發揮鄉村產業服務指導機構和行業協會商會作用,培育市場化中介服務機構。依托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優質培訓機構、公共職業技能培訓平臺等開展創業能力提升培訓,讓有意愿的農村創新創業人員均能受到免費創業培訓。

九、加強扶持力度,筑牢鄉村產業發展新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市地要高度重視規劃的落實和執行,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逐級明確責任,有力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成立本級規劃實施領導小組,對照規劃內容,進一步落實任務目標,確定實施主體,完善考核機制,推動規劃有效實施。加強統籌協調,建立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推進機制,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二)加強政策扶持。加快完善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撐的政策措施,確保各項政策可落地、可操作、可見效。完善財政扶持政策,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及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強化金融扶持政策,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當地,建立“銀稅互動”“銀信互動”貸款機制。充分發揮融資擔保體系作用,強化擔保融資增信功能,推動落實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體系,明確用地類型和供地方式,實行分類管理。

(三)強化科技支撐。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創新成果產業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引導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鄉村企業合作,開展聯合技術攻關,研發一批具有先進性、專屬性的技術和工藝,創制一批適用性廣、經濟性好的設施裝備。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鄉村企業,建立健全科研人員校企、院企共建雙聘機制。指導縣(市)成立鄉村產業專家顧問團,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營造良好氛圍。挖掘鄉村產業發展鮮活經驗,總結推廣一批發展模式、典型案例和先進人物。弘揚創業精神、工匠精神、企業家精神,激發崇尚創新、勇于創業的熱情。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解讀產業政策、宣傳做法經驗、推廣典型模式,引導全社會共同關注、協力支持,營造良好氛圍。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