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信息化建設“十四五”規劃 發布時間:2022-03-09 17:21

中商情報網訊: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加快推進“數字寧夏”建設,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與形勢

(一)發展現狀“十三五”期間,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信息化發展,加大統籌協調、機制創新和資源投入,信息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字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通信網絡加速升級,建成中衛至北京、上海等10個國內重要城市的傳輸鏈路,互聯網省際出口帶寬達到4.44Tbps,全區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26.9萬公里。全區主城區和重點區域實現5G網絡覆蓋,行政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光纖、4G網絡全覆蓋,100M及以上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占比達到97.3%,居全國第3位。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正式揭牌,西部云基地服務器總裝機能力達到50萬臺,上線服務器近30萬臺,能源使用效率(PUE)最低達到1.1,云服務設施綜合效能西部領先。

數字政府體系初步建立。一體化數字政府建設模式基本形成,全區統一的電子政務外網和公共云平臺全面建成,284個單位969個應用系統集中部署。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基本建立,實現了國家—自治區—地市縱向貫通,政務數據資源目錄達到3500余項。“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政務服務“一張網”覆蓋全區,“我的寧夏”政務APP全面推廣應用,1314項事項掌上可辦、3683項事項掌上可查,2017年以來我區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4年位列西北地區首位。信息化在自然資源和地理信息管理、生態環境和污染防治、水利水務協同管理、食品藥品監管等重點領域應用不斷完善,數字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數字經濟融合穩步推進。全區電子信息制造業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迅速,2020年全區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7%,規模以上軟件和信息技術企業同比增長23.6%,增速高于全國10.3個百分點。農業數字化穩步提升,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基地覆蓋17個縣(區),賀蘭、中寧、青銅峽入選國家“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縣。工業數字化不斷深化,累計建成智能工廠26個、數字化車間48個、工業互聯網平臺40多個,規模以上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55%和50%。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銀川市獲批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2020年全區網上零售額209.4億元,增長10.3%,4A級以上景區監控視頻均接入寧夏智慧文旅公共服務平臺。

數字社會建設初見成效。成功獲批創建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城鄉供水”“數字供銷”示范區。全區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數據庫初步建立,五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接入醫療服務機構380余家,一批互聯網醫院落戶銀川,“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市場初具規模。數字校園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建成8個“互聯網+教育”示范縣(區)、4300多間在線互動課堂教室,“校校通”“班班通”實現全覆蓋,有效促進了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社保、就業、文化、養老等領域數字化線上線下融合水平穩步提升,公共服務感知度持續增強。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有序推進,銀川市、石嘴山市獲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鹽池縣、平羅縣、利通區、西夏區獲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

同時,我區信息化建設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信息化創新驅動和融合變革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一是數字基礎設施服務覆蓋不均衡,城鄉差距依然明顯,云服務能力較弱。二是數據管理體系尚不健全,數據共享利用還不夠深入,數據資源開放和要素化發展緩慢。三是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小、市場主體少、創新能力弱,促進行業技術進步的龍頭企業以及增值服務、終端產品制造等上下游企業引進較少,帶動能力不足。四是數字融合應用深度不夠,單點應用多、聯動應用少,對業務協同發展支撐力不足。五是信息化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特別是復合型信息化管理人才緊缺。

(二)面臨形勢

從國際看,宏觀經濟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全球經濟動能衰退,貿易、技術等多維合作呈現“逆全球化”態勢,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面臨調整重構。信息技術產業作為全球科技和經濟創新競爭高地,為各行業提供豐富的數字技術、產品和服務,已成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持久動力源,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快速發展、相互促進,持續激發強大的創新活力和產業動能。信息技術體系自主創新制高點競爭加劇,以5G、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關鍵核心技術自主突破創新更為迫切。

從國內看,信息化從支撐保障進入創新引領新階段,信息技術應用覆蓋面廣、滲透力強、帶動作用大、促進節能降耗減排的優勢進一步凸顯,數字經濟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比重逐年提升。5G、云計算、物聯網等通信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持續拓展,為經濟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提供強有力支撐。數據驅動的服務型政府加快建設,有效提升了政府管理、服務和科學決策水平。公共服務市場進一步開放,社會化數字服務主體和應用創新更加活躍,有效滿足了公眾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信息技術應用體系全面創新、集成突破和融合發展,為加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和實現路徑。

從寧夏看,我區積極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內陸開放型經濟實驗區。獲批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形成了先行先試政策優勢和能力優勢,為服務“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區能源儲備豐富、生態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穩定,在西部地區具有一定的創新要素集聚吸引力,為我區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比較優勢。“十四五”期間,各行業各領域信息化建設和數字化改造需求加速,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信息化助推全區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支撐引領作用將會日益明顯。

二、發展思路與目標

(一)發展思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二屆歷次全會部署要求,以創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圍繞建設“數字寧夏”,著力提升數字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數字政府協同治理能力、數字經濟融合發展能力、數字社會服務供給能力,在綠色化算力設施升級、一體化數字政府增效、特色化數字經濟轉型、市場化數字服務惠民方面形成寧夏比較優勢和特色路徑,為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發展原則

堅持人民至上。突出信息化從重建設向重應用、重效果轉變的發展導向,在創新發展模式、暢通互動渠道、強化評估機制、健全參與方式上下功夫,讓信息化建設問需于民,發展成效惠及全民,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堅持統籌協調。堅持全區信息化建設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加強全局謀劃、統籌推進,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深化區域協調,加快推進城鄉一體發展,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實現城鄉共同繁榮進步。

堅持數據驅動。著力發揮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作用,協同推動全區云、網、數、用一體化建設,增強數字基礎設施支撐和大數據融合應用能力,提升經濟社會運行管理服務效能。

堅持融合發展。圍繞九個重點產業推進工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助推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促進生產方式優化、生產效率提高和新型業態培育,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

堅持安全為重。堅持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協同發展,健全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和監測預警響應機制,強化常態化監測和階段性評估,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切實筑牢網絡安全屏障,有力維護人民群眾利益。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區信息化建設水平大幅提高,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跨越發展,數字政府運行協同高效,數字經濟發展提檔加速,數字社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跨越發展。建成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超過72萬架,數字計算能力和服務能力領跑西部省份,成為服務全國、輻射亞歐的西部算力高地。5G基站數達到3萬個,基本形成熱點地區多網并存、農村地區一網托底的5G網絡覆蓋格局。交通、水利、電力等“兩新一重”領域融合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建成使用100個以上企業級、10個以上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數字政府運行協同高效。政府數字化轉型邁出堅實步伐,全區統一的云網數底座和基礎支撐體系更加完備,跨層級、跨地域、跨行業、跨部門、跨業務的一體聯動應用體系基本形成,公共數據開放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5%,政務服務、數字治理、民主法治在線應用成效明顯。

——數字經濟發展提檔加速。數字經濟支撐作用充分發揮,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到800億元。數字產業競爭力持續增強,智能終端、云計算、大數據、電子元器件、電子儀器儀表、軟件等領域創新發展。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智慧園區試點示范。

——數字社會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建成一批特色服務樣板區和示范點,醫療、教育、養老、就業、救助等社會保障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成效突出,在交通、商業、金融、培訓、水電氣暖等公共服務領域培育50個以上數字應用典型標桿場景,公眾數字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寧夏“十四五”信息化發展主要指標

序號 指標 2020年 2025年 屬性 責任單位
1 數字 設施 5G用戶普及率(%) - 56 預期性 寧夏通信管理局
2 千兆寬帶用戶數(萬戶) 0.8 50 預期性
3 5G基站數(萬個) 0.4 3 預期性
4 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萬架) 3 72 預期性
5 互聯網省際出口帶寬(Tbps) 4.4 15 預期性
6 數字 政府 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 93.2 95 預期性 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7 在線政務服務實名用戶規模(%) 65 ≥75 預期性
8 數字經濟 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億元) 300 800 預期性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
9 行業級和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個) 40 110 預期性
10 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 - 30% 預期性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
11 網上零售額(億元) 209.4 >350 預期性 自治區商務廳
12 數字 社會 數字校園覆蓋率(%) 80 100 預期性 自治區教育廳
13 電子社保卡覆蓋率(%) 35 70 預期性 自治區人力資源 社會保障廳
14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覆蓋率(%) 86.05 ≥90 預期性 自治區衛生健康委
15 數字化水表上云率(%) 10 85 預期性 自治區水利廳

三、重點任務與工程

(一)建強數字設施,增強基礎支撐能力。強化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布局建設通信基礎設施、感知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和融合基礎設施,打造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基礎設施。

1.升級通信基礎設施。深入實施“寬帶寧夏”工程,適度超前部署以千兆光網和5G為代表的“雙千兆”網絡,實現固定和移動網絡“千兆到戶”能力規模化覆蓋。深入推進農村通信網絡設施建設升級,逐步實現骨干網萬兆到市縣、千兆到鄉鎮、基層全覆蓋。深化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統籌建設鐵塔設施,鼓勵實施管廊管線共建,推動電力、鐵路、公路、市政等行業公共設施向通信領域開放。推動智慧廣電網絡提質升級,加快IPv6規模部署應用,擴容升級骨干傳輸網絡,全面提升全區通信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和服務水平。

專欄1通信基礎設施升級工程
加快千兆光網建設。持續擴大千兆光網覆蓋范圍,支持銀川、石嘴山等地率先開展千兆小區試點示范,推動光纖入園區入企業,實現全區鄉鎮以上區域和有條件的行政村千兆光纖網絡覆蓋。到2025年,千兆端口占比達到50%,千兆寬帶用戶數達到50萬戶。加快5G網絡建設。以市場應用需求為牽引,加快推動5G獨立組網規模部署,重點加快中心城區、重點區域、交通沿線的網絡覆蓋,支持重點園區建設5G虛擬專網,完善配套的網絡安全和監管措施。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5G網絡,5G基站數達到3萬個,5G用戶普及率達到56%。建設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加快推動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試點建設,適時擴容交換中心容量,打通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云服務企業之間的本地互聯通道,優化互聯網跨網訪問質量,降低企業網絡接入成本,為“東數西算”提供更完善的網絡環境。

2.完善感知基礎設施。以需求為導向,加快物聯感知體系建設,支撐數字化轉型發展。按照全區統籌、行業主導的原則,探索構建全區統一的感知設施管理服務體系,完善安全防護措施,實現統一標準、統一授權和統籌管理,為數據融合共享提供基礎支撐。深入推進城市、交通等重點領域移動物聯網全面部署,加大窄帶物聯網(NB-IoT)和中高速率物聯網部署力度,打造廣覆蓋、大連接、低功耗的物聯網網絡。推進智慧桿塔、智慧管網(廊)等綜合性物聯網載體建設,推動交通、安防、應急、環保、農業生產等重點領域和行業物聯網數據統一匯聚處理和分析利用。

專欄2感知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推進移動物聯網部署。加大NB-IoT網絡部署力度,支持基于4G的物聯網應用發展,加快基于5G的物聯網應用場景建設,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業務遷移,構建NB-IoT、4G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網絡。推進桿塔設施共建共享。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原則,積極引入市場化運營主體,分步推進智慧桿塔建設,加強感知設備頂層設計,推動城市照明、視頻監控、交通管理、環境監測、5G通信、應急求助、資訊服務等設施集約化掛載,優化設施布局。

3.發展算力基礎設施。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為契機,加強云計算中心、邊緣計算中心協同部署,構建云邊協同、云網融合的算力設施架構體系,發展綠色數據中心集群和算力調度體系。發揮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的基礎優勢,加快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建設,擴大西部云基地數據中心規模,提升銀川市大數據中心數據應用服務能力。推動寧夏超算中心建設,加快存量數據中心綠色化改造,拓展多元化增值服務和應用服務體系,提升算力服務輸出能力。增強邊緣計算能力,面向特定場景合理部署一批邊緣計算節點,滿足業務應用高實時性要求。

專欄3算力基礎設施發展工程
建設大數據中心集群。推進亞馬遜、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科寧夏超算等大型及以上級數據中心建設。到2025年,建成10個以上大型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標準機架數超過72萬架。部署邊緣計算節點。重點圍繞商業聚集區、產業集聚區、人口密集區等貼近需求的場景,改造部署一批集網絡、存儲、計算于一體的邊緣計算節點,滿足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數字治水及智慧園區等領域業務高時效性要求。

4.布局融合基礎設施。推動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提升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聚焦重點行業,采取“揭榜掛帥”機制,打造一批技術先進、性能優秀、應用效果好的行業級和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圍繞城市精細化管理需求,建設城市數字化新設施,重點推進水電氣暖網、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城市管理等設施智能化改造,為城市高效、安全、低碳運行提供支撐。加快公路、鐵路、民航、水利、能源等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支撐數字治水、智慧能源、智慧交通等重點行業應用。

專欄4融合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
建設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聚焦先進裝備制造、能源化工、冶金等重點行業,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建設企業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制造資源集聚程度高、產業轉型需求迫切的地區,打造區域特色工業互聯網平臺。到2025年,建成使用100個以上企業級、10個以上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交通設施智能化改造。分批推進五個地級市中心城區道路智能化改造,加快重要國省干道、城區主干路和重要支路監控系統、交通信號燈、交通電子標識等設施和道路感知系統智能化升級。加快銀川智能網聯汽車試點建設,探索建設寧夏智慧高速公路,推動高速公路及國省道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智慧服務區。加大BIM、GIS、高分遙感影像等在交通基礎設施規劃、設計、施工、運營中的應用推廣。到2025年,開展10個以上交通場景應用測試。推動能源設施智能化升級。全區統籌部署電網數字化平臺、能源大數據中心等智慧電網基礎設施,推動公共停車場、路側車位配建充電樁,加快智慧路燈等前端設備和能源服務設施集成整合,建設能源微電網,強化源網荷儲等全環節感知能力。加快水利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實施數字治水,統籌水文監測、現代化灌區、河湖管理等業務領域前端感知設備建設,加快部署泛在水聯網、數字治水大數據中心等智慧水網基礎設施。

(二)建設數字政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全區一盤棋謀劃、一張網布局、一體化推動,加快夯實數字政府基礎支撐能力,完善數據資源體系,提升在線政務服務、數字化治理和數字法治水平,加速政府數字化轉型,提升政府運行效能。

1.夯實政務基礎支撐體系。加強數字政府網、云及共性應用統籌規劃和統一部署,提升基礎支撐能力共建共用水平。升級完善“一網雙平面”電子政務外網,有序推進全區電子政務內網建設。統籌各地區、各部門政務數據中心資源布局,提升自治區政務云平臺服務能力,引導行業專有云按需有序部署,加強多云統一服務、統一運維、統一備份。統一建設身份認證、電子證照等應用系統,提升面向各部門的基礎支撐保障能力。

專欄5數字政府基礎支撐能力提升工程
優化電子政務網絡。鞏固“一網雙平面”運行模式,推進骨干網實現萬兆到市縣、千兆到鄉鎮和基層全覆蓋,加快拓展網絡基礎服務,構建全棧支持IPv6、云網融合、運行高效、彈性調度的新型電子政務網絡體系。升級一體化政務云。推進銀川、中衛高性能計算存儲中心、備份云及監管云建設。加快各地區、各部門已建非涉密系統全面遷移上云,新建業務系統集約部署。建立完善政務數據中心統籌管理機制,不斷增強云資源精細管理、彈性調度和云服務安全保障能力。深化共性應用系統支撐。統籌共性應用系統建設,升級完善統一身份認證、統一事項管理、統一電子證照、統一“好差評”、統一電子簽章、統一投訴建議、統一公共支付、統一搜索引擎等應用支撐系統。提升移動政務辦公效能。集約化建設全區統一的“寧政通”APP,整合協同辦公、決策支持、行政審批、行政執法、在線會議、機關事務等功能,實現組織、業務、溝通、監管等在線化、一體化。

2.完善政務數據資源體系。增強數據資源統一匯聚、閉環治理、共享開放服務能力,提升數據資源賦能作用,激發數據要素價值。按照“1+N”(全區一個中心、若干個分中心)的平臺架構,加快推進寧夏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升級完善統一基礎數據資源庫,按需建設主題數據庫和專題數據庫。圍繞數據采集、存儲、加工、流通等環節,建立數據治理制度和標準規范,提升數據資源質量。完善自治區、市兩級數據資源目錄和共享平臺,提升統一視頻資源共享、空間地理信息、智能算法等數據服務能力,統籌建設全區統一數據開放平臺,推動重點領域數據分類有序開放,加快數據資源流通和開發利用。

專欄6數據資源體系完善工程
建設寧夏大數據中心。依托自治區政務云平臺構建全區一個物理中心、若干個邏輯分中心的大數據資源體系,建設邏輯統一、更新高效的數據倉庫,打造全區政務數據匯聚交換樞紐。有序推進農業、水利、交通、公安、市場監管等大數據分中心建設,允許依托有條件的云平臺申請部署建設相應的大數據分中心,納入大數據中心統一管理。加強數據資源治理。強化數據資源統籌規劃和分級分類管理,以“一數一源、多源核驗”為原則,建立數據更新維護機制,確保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完善數據質量評估標準和問題反饋機制,形成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治理閉環。深化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進一步完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功能,拓展完善政府數據共享交換目錄,建立常態化數據更新機制,暢通跨部門、跨層級政務數據共享交換渠道,促進政務數據有序流動、安全應用。推進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應用。探索建立政務數據資源開放“負面清單”制度,優先推動企業登記、社會信用、社會救助、社會保障、教育衛生、交通物流、資源環境、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數據開放,逐步擴大數據開放覆蓋面。逐步推動公共企事業單位社會數據有序開放和開發利用。

3.優化政務在線服務體系。拓展“一網通辦”服務廣度,推動基層服務下放整合,提高在線服務集成水平,打造服務型政府。高標準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寧夏)建設,加快推進高頻事項“跨省通辦”“區內通辦”“一件事一次辦”等業務流程優化再造,開展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服務。強化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基層公共服務部門協同,加快高頻事項向基層下放,建立“一窗受理、全科服務”的新型政務服務模式。加強數字服務入口集約化建設,推動各類公共服務實體卡電子化、功能互認化、服務整合化,推動全區醫療、政務、交通、社保等領域業務服務“一卡同享”,優化升級寧夏政務服務網和“我的寧夏”政務APP,切實提升政府在線服務便捷化水平。

專欄7在線服務提升工程
升級寧夏政務服務平臺。進一步優化寧夏政務服務平臺功能,整合工程建設、企業登記、社保、教育等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優化前臺集中收件、后臺分類辦理、全程線上流轉機制,拓展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服務入口。到2025年,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5%。推進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事項、賦權事項清單管理。推進市場監管、稅務、公安等部門相關政務服務事項進駐基層民生服務中心,推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改革,實現鄉鎮(街道)政務服務事項線上線下一窗式受理、一鏈式辦理、一站式服務。推動民政、人社、衛生健康、醫保等民生服務事項可全程幫辦代辦。提升移動政務服務水平。持續擴展“我的寧夏”政務APP應用服務,逐步匯聚對接更多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便民服務資源,推出“一件事一次辦”主題集成服務專區。

4.強化數字治理能力。堅持“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發展導向,提升各領域系統整合、業務聯動和智能治理水平。推動各部門內部信息系統整合,加強領域內系統、平臺和數據互通,增強一體化運行管理能力。推動跨區域、跨部門、跨層級業務系統對接,提升治安防控、應急指揮、資源管理、生態保護、市場監管、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協同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推動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設,提高疫情防控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加大大數據賦能,推動各重點領域建設“數據大腦”,加強關鍵業務數據分析、預測預警和預判治理能力建設,提升智能化治理水平。推動“互聯網+監管”體系建設,加強各領域事項、業務流程和實施情況在線監管。

專欄8 數字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推進“互聯網+”村級公共服務。整合鄉鎮黨建、綜治、政務服務、社區治理、數字城管等信息資源,建立一體化信息系統和綜合指揮平臺;建立健全發現問題、流轉交辦、協調聯動、研判預警、督查考核等綜合指揮工作機制。升級治安防控平臺。建設新一代公安信息網和公安大數據中心,推動智慧警務、智慧公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系統提檔升級,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化大數據綜合應用,推進涉穩大數據監管、動態管控、事件監控等能力建設,探索涉穩事件提前預警、智能分析和快速處置。深化“雪亮工程”全區延伸和深度覆蓋,規范視頻監控建設標準,切實提高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能力。完善智慧應急體系。完善自治區、市、縣(區)三級應急管理部門的天地一體化應急通信網絡覆蓋,建設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自然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寧夏應急指揮調度信息系統和應急綜合監管系統,深化防災減災、安全生產和公共衛生等領域數字化應用,提高風險評估、監測預警、輔助決策、救援實戰、物資保障和社會動員等能力。優化自然資源數字管理體系。優化建設自然資源云,集成建設實景三維寧夏;融合集成自然資源和地理信息、規劃與管控等數據,構建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升級自然資源管理平臺,集成整合優化建設調查、確權等業務系統,建立健全調查監測評價、監管決策、“互聯網+政務服務”應用體系。建設林草資源數據庫及數據中心。深度推進生態環境數據集成和挖掘應用。持續優化生態環境數據資源中心,夯實全區生態環境數據應用基礎,完善全區生態環境數據交換體系,匯聚自治區、市、縣(區)三級立體化監測監管數據,統籌整合水、氣、土、固危廢物、執法、應急及其他方面的數據服務能力建設。在現有數據資源中心的基礎上,補充完善安全保障服務功能,形成生態環境立體化數據交換網絡、智慧化數據應用、標準化數據服務體系,強化鞏固環境信息資源深度挖掘分析、高效監管、服務科學決策和應用推廣能力。整合升級智慧市場監管平臺。整合現有業務系統,升級改造綜合業務系統、食品生產和經營許可系統、特種設備監管系統等,統籌建設大數據中心、綜合指揮決策平臺、信用監管系統、食品藥品安全追溯系統、食品藥品安全協同監管系統、質量監管系統、綜合執法系統等。加大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向食安委共享交換力度,全面提升全區食品藥品安全治理水平。升級數字交通治理體系。建設交通大數據中心,統籌部署管理決策、公眾服務、應急指揮、行業監管、路網監測、電子政務等六大綜合應用平臺,統一部署數據展示和門戶服務“窗口”,提高現有信息系統數據資源匯聚和分析挖掘能力,提升交通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治理水平。完善數字治水體系。升級水利數據中心,推進水利業務全流程數據匯聚治理、挖掘分析,推進水利關鍵業務領域建模分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治理能力建設,構建寧夏數字治水大數據中心。建設運營疫情防控管理平臺。有效整合健康碼、行程碼、時空伴隨、核酸檢測、疫苗接種、隔離等涉疫數據,做到數據動態維護、實時更新、及時共享、一鍵直查和跨區協查,解決防疫信息不協同、風險人員定位不精準、區域協查不及時等問題,助力實現涉疫人員“人數清、人頭清、位置清、狀態清”。完善統一在線監管平臺。加快自治區“互聯網+監管”平臺建設,向上對接國家“互聯網+監管”系統,橫向對接“雙隨機、一公開”、行政執法監管等系統,向下對接市、縣(區)相關監管系統,實施政府行政履職全流程在線監管。

5.深化數字民主法治應用。穩步推進民主法治信息化建設,開展各部門核心業務數字化改造升級,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加快人大、政協、紀檢監察等領域信息化建設,加強對重要督查事項全過程、全要素跟蹤管理,拓展代表和委員網上履職服務功能。推進智慧法院、智慧檢務、智慧司法建設,加強政法部門數據共享和協同治理,不斷提升數字法治發展水平。

專欄9數字民主法治建設工程
推動人大政協信息化。建立完善地方立法數據庫,進一步完善備案審查系統,升級智能輔助立法系統,實現立法項目全周期數字化管理。加快建設全區統一規范的人大代表網絡履職平臺,提高人大代表履職信息化、便利化水平。以數字技術貫通三級政協履職鏈條,以數字平臺拓寬群眾有序參與渠道。深化“互聯網+督查”。建立自治區“互聯網+督查”系統,加強與政府履職各重大業務系統平臺互聯互通,對中央和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進行在線督查,開展重大督查事項監測評價和大數據綜合分析,強化流程督查、效能督查,輔助建立全流程、全閉環監督工作機制。提升數字法治水平。深化智慧法院建設,推廣電子訴訟、智慧審判、智慧執行、審執態勢分析、數字審委會等應用新模式。完善決策運行服務、數字化辦案支撐、數據監督引領等體系建設,提升檢察數字化辦案能力。建設智慧司法體系,搭建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守法普法四大業務平臺和依法治區綜合中臺,提升智慧監獄、智慧戒毒、智慧矯正、“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等數字化應用水平。

(三)培育數字經濟,塑造科技創新動能。實施數字經濟戰略,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聚焦九個重點產業促進數字技術與全區特色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打造寧夏數字經濟“一帶一核一中心多區聯動”的發展格局。

1.創新發展數字產業。立足全區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加強科技創新攻關,增強數字產業能級,培育數字產業生態,打造西部電子信息產業集聚高地。加快科技強區建設,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布局建設公共技術研發、公共檢測服務、投融資等創新平臺。堅持錯位發展,主攻細分市場,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圍繞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加大信息企業引進培育,深化延鏈補鏈強鏈,探索建立數據供應鏈,提升數據產業韌性。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支持骨干企業積極投入共性開發平臺、開源社區、共性解決方案、基礎軟硬件等建設和發展,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壯大軟件和信息技術企業梯隊。

專欄10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工程
壯大電子信息制造業。大力支持半導體材料、鋰離子電池、半導體照明等領域研發和產業化,培育發展手機、計算機、新型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產品等消費電子零部件以及智能終端制造業,加快建設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智能終端特色產業園。到2025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達到500億元。推動云計算大數據集聚發展。持續推進以綠色數據中心為重點的云計算產業發展,積極發展大數據裝備制造、數據加工、數據計算、數據智能、行業大數據應用等關聯產業,大力培育和引進數據開發、數據交易等企業,發展大數據全產業鏈,打造大數據產業基地。培育新技術新業態。積極推進銀川經濟開發區育成中心、中關村創新創業科技園創建特色軟件園,加快推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北斗導航、區塊鏈等關聯產業發展,實施場景應用“十百千”工程,大力推進政務、交通、水利、云計算、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領域軟件開發和應用,加快培育相關新興信息技術產業。

2.深化工業數字化轉型。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融合發展,以工業互聯網建設為抓手,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賦能工業轉型升級。堅持示范引領、點面結合、系統推進的工作路徑,深入推進“互聯網+先進制造業”工程,推進“機器換人”和生產線智能改造,打造智能制造標桿企業。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引導平臺企業和行業龍頭整合開放資源,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培育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工業園區智能化升級,打造一批國家級智慧園區試點示范,提升創新要素集聚和綜合配套能力。

專欄11工業數字化轉型工程
梯次推進智能改造。聚焦能源化工、冶金、裝備制造等領域,實施“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試點示范項目,推動企業上云,加快“設備換芯”“機器換人”“生產換線”“產品換代”,建成一批標桿性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提高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到2025年,完成500家以上企業智能化改造,建設140個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企事業單位建設數字化轉型服務平臺,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行業內中小微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需求對接、轉型咨詢、解決方案等服務。培育智能制造新業態。聚焦光伏制造、儀器儀表、高端鑄造等領域,打造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協同化制造產業鏈。聚焦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創新產品在線咨詢、遠程運維、故障實時診斷、產品溯源等服務模式。聚焦服裝、建材、冶金等行業,推動個性化定制,培育開發個性化定制的柔性生產模式。開展智慧園區試點示范。以石嘴山、中寧、寧東基地等地的園區為重點推進智慧園區建設,全面提升安防監察、環保監測、應急指揮、能耗監測等服務智能化水平。建設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開發多能互補、清潔能源消納、電力交易等應用,打造用能綠色園區。

3.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數字化改造。建設寧夏農業大數據中心,以葡萄酒、奶產業、肉牛和灘羊、綠色食品、種業為重點建設全產業鏈單品大數據平臺,促進農業生產、經營、行業監管、農產品質量追溯等數據互聯互通。大力發展智慧種植、智慧養殖、智慧農機等場景應用,打造一批數字化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園區。深化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程,發展共享農業、訂單農業、認養農業等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字化、服務便捷化水平。

專欄12 農業數字化轉型工程
建設寧夏農業大數據中心。整合各類農業應用系統及數據中心,建設農業基礎資源、種質資源、病蟲害監測、農產品價格等數據庫,以灘羊產業、葡萄酒產業為突破口,開發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管理和應用。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園區。依托新型農業生產主體,建設智慧種植、智慧養殖、智慧農機等智慧農業示范園區,促進互聯網、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深度融合,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

4.推動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服務業領域深度應用,深化全產業鏈融合升級,全面提升服務業智能化水平。推進生產性服務業數字化發展,聚焦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等領域,支持企業建設一批行業級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在線設計、系統維護、運營管理、遠程維護等應用服務能力。推進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發展,聚焦醫療健康、商貿流通、教育培訓、家政服務等領域,積極推廣“智能+”融合新應用,培育更多數字消費服務新增長點。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數字化轉型,升級數字貿易服務平臺,發展壯大跨境電商。

專欄13 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工程
現代金融。加快金融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普惠金融,鼓勵商業銀行開發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科技金融產品,探索區塊鏈技術在電子存證、積分管理、鏈條跟蹤、跨境支付等方面的應用。智慧物流。加強智慧物流園區、數字倉庫等數字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貨、車、場等物流要素數字化,推進無人駕駛、自動分揀、智能快(郵)件箱等智能設備和技術的應用。鼓勵物流企業合作共建專業性服務平臺,推進倉儲、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務等各環節信息化發展。電子商務。推動申報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改造提升15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打造6個—8個縣域農產品電商公共品牌。培育壯大特色電商主體,帶動特色產業創新升級。鼓勵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群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中國(銀川)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園做大做強,培育和引進跨境電商企業,提升海關、稅務外匯、商務、市場監管、郵政、金融等一體化跨境電商監管服務能力。提高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云上展廳等數字化服務水平。

(四)建設數字社會,提升便民惠民體驗。促進“互聯網+社會服務”發展,聚焦社會基本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推動數字社會服務體系線上線下融合,加大各領域服務場景開放力度,積極引入社會資本,發展數字服務新模式新應用,著力提高數字便民惠民體驗,加快數字城鄉融合發展。

1.深化“互聯網+”示范區建設。發揮國家先行先試政策優勢,高標準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教育、城鄉供水示范區,引領社會全面數字化轉型。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建設,建成“互聯網+醫療健康”一體化平臺,推動電子健康碼在醫療機構、疫情防控等場景“一碼通行”,推廣人工智能輔助診斷、輔助遠程會診、遠程影像等服務應用。推進“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搭建寧夏“教育大腦”和一體化智慧教育平臺,培育一批“互聯網+教育”示范縣、標桿校,建設一批人工智能培訓教育和研修基地。推進“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建設,打造“互聯網+城鄉供水”大數據中心和服務體系,深入推進“智慧水利”建設。

專欄14 “互聯網+”示范區建設工程
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建設。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和區域醫療中心,升級拓展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等五大平臺,加強科技賦能,豐富“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應用場景,推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遠程服務等應用,融合多源醫療健康數據,構建醫療衛生服務新模式。推進“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擴容升級寧夏教育云平臺,建設教育大數據中心、智能應用中心,探索教育區塊鏈應用,推動“三個課堂”應用提質擴面,建設智慧校園,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教育教學新模式。到2025年,全區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覆蓋率、教學應用普及率達到100%,中小學校“三個課堂”建設和應用覆蓋率達到100%,培育100所智慧校園標桿校,全區教育系統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數字素養普遍提高。推進“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建設。優化升級城鄉供水云中心和大數據中心,聯通升級覆蓋全區的城鄉供水工程網、信息網、服務網。建設智慧黃河管理云平臺,依托“水慧通”拓展智慧黃河管理板塊,增強黃河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水利工程建設管理等能力。完善全區水利“一張圖”。

2.打造便捷化數字公共服務。聚焦基本公共服務重點領域,加快提升數字服務普惠化水平,保障全民平等共享數字化發展成果。推動數字公共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重點圍繞養老、社保、培訓、就業等社會領域,升級在線服務平臺功能,拓展多元化服務接入渠道。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建立健全面向企業員工、職業農民、新就業群體等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加強數字安全技能科普宣傳,開發優質數字服務產品,開展各類數字服務平臺適應性改造,提升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數字化服務便捷度。

專欄15 數字公共服務建設工程
推進數字人社服務項目。建設一體化人社大數據平臺,統籌建設公共就業創業、專業技術人才綜合管理服務、工傷服務管理、社保服務等重點應用,發行第三代社保卡,推動跨行業融合應用,系統性提升全區社會保障各領域數字化服務能力。到2025年,電子社保卡覆蓋率達到70%。深化民政信息化服務應用。依托民政部“金民工程”和寧夏民政云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加大民政信息化管理服務力度,創新業務服務模式,不斷提升社會救助、婚姻登記等民政服務事項全程網辦、全區通辦服務水平。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發展面向社會全員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協調推進面向全區各類職業院校和公眾的數字技能專題課建設,推動建設市場化數字技能在線培訓平臺,加快數字技能服務進村入戶,加大農村居民觸網用網和使用數字工具的培訓服務力度,依托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等活動,加大信息安全、網絡詐騙、隱私保護等宣傳力度。

3.優化數字生活服務。圍繞“衣食住行”加快數字生活服務場景化開放,鼓勵吸引市場主體參與數字服務應用建設。發展智慧居家生活新服務,積極推廣智能家庭設備產品和應用平臺,提高用戶交互服務能力。加快智慧社區建設,推廣普及智能停車、智能安防、智能快遞等服務應用,切實優化社區生活環境。推動發展文化和旅游、體育、托育、家政等領域數字商業服務,推動便捷支付、共享經濟、智慧出行等服務集成,深層次激發社會數字消費活力。

專欄16數字生活體驗升級工程
建設智慧居家應用。引導社區、企業發展智慧家庭應用服務,開展智能家居服務體驗、應用培訓等活動。統籌建設智慧社區試點,推廣智慧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升級完善智慧物業、智慧安防和智慧生活服務,部署社區數字服務驛站,拓展多元化便民生活服務,不斷提高社區居民身邊事隨手辦服務水平。推廣智慧出行便民服務。建設推廣智慧公交系統,引導市場主體積極發展共享接駁、智慧停車、室內導航、無感支付、信用消費等便民服務應用,爭取央行數字人民幣應用試點,營造良好的數字消費氛圍,持續優化公眾出行服務體驗。提升“互聯網+文旅”水平。加快推進數字博物館、數字圖書館、智慧景區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提升文化設施和旅游景區智能化管理水平與服務體驗,培育壯大云上旅游、虛擬景區、數字文化等新業態。到2025年,全區國家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省級及以上旅游度假區基本實現智慧化轉型升級。

4.加快數字城鄉融合發展。強化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頂層設計,推動數字服務城鄉統籌、同步發展,進一步提升城鄉生活宜居度。以地市為主體推進新型智慧城市統籌發展,鼓勵銀川市等有條件地區建設“數據大腦”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探索跨部門“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發展模式,建設數字孿生城市試點,增強智慧應用一體化發展能力。加快推進鹽池縣、平羅縣、利通區、西夏區數字鄉村試點建設,總結發展經驗,推動數字便民服務、數字鄉村治理、農村電子商務等應用全面向鄉村一級延伸,提升鄉村數字化發展水平。

專欄17數字城鄉融合發展工程
升級城市運行管理平臺。將市政公用、市容環衛、園林綠化、綜合執法、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垃圾分類等事項納入平臺管理,推動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應用,強化綜合治理、統籌協調、智慧監督和綜合評價,推動街鎮、社區依托平臺加強城市精細化運行管理。建設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選擇條件成熟的地市和產業園區,在現有城市信息平臺基礎上升級建設CIM平臺,推進各類空間元素三維建模,逐步分層疊加重點領域業務數據,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底座。基于CIM平臺開展重大城建項目管理、交通路網決策推演、生態資源管理、自然資源管理等試點應用。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快農村公路、城鄉交通、供水、電力等服務設施網絡化、便民化升級改造,推動自然村“雪亮工程”重要點位全覆蓋,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等基層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優質數字文化服務下鄉。

四、實施措施與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自治區黨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的領導下,加強對信息化建設中制度性、政策性問題的調查研究,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發展的工作體系、政策體系、體制機制和發展環境,構建全區信息化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大對重點任務、重大工程的督促落實力度,全面推動我區信息化建設高質量發展。

(二)強化統籌協調。進一步健全完善信息化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加大信息化重大工作協調力度,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橫向打通和高效調度,整合優化人員、資金、數據、技術等信息化資源,強化信息化建設項目規劃、立項、審核、批復、評估、驗收、考核全流程管理,提高信息化建設效能。

(三)加大政策支持。強化政策工具統籌,制定完善信息化建設相關支持政策,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營造更加公平開放、便利規范的市場環境,調動社會資本積極參與信息化建設。強化人才、能源、土地等要素保障,優化使用各類信息化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規劃重大工程建設,鼓勵產學研合作,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和發展。

(四)確保網絡安全。在信息化建設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網絡安全技術措施,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落實網絡安全領域工作協調機制,加大對金融、交通、能源等重點行業和民生相關領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力度。加強網絡安全風險評估、應急演練和實戰對抗,提升網絡安全事件處置能力。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