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方案 發布時間:2022-01-18 08:38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山東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系列決策部署,緊緊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突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積極強化創新引領、推動轉型升級、聚力補齊短板、加快梯度培育,進一步引導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為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實現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高質量發展目標。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經濟發展時代主題,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相統一,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到“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含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積極塑造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

(二)堅持創新第一動力。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鑄強創新靈魂,瞄準關鍵領域“補短板”、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填補國際國內空白等環節,全面提升創新支撐力和引領力。

(三)堅持梯度縱深培育。注重抓早抓小,持續跟蹤培育,健全以創新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主體的梯度培育體系,不斷推動優質中小企業成長壯大。

(四)堅持突出產業特色。立足當地工業基礎、產業布局和發展定位,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做強做精特色,勇當“單打冠軍”;同時,服務和融入重點產業鏈、先進產業集群,打造關鍵環節的“配套專家”。

(五)堅持雙管齊下發力。激發企業主體活力,強化要素保障,推動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改制上市,做強做實“專精特新”之業;發揮社會化服務機構作用,依托精準服務助企創新發展。

三、主要目標

(一)激發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到2025年,入庫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2萬家以上;新培育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00家,累計達到10000家左右;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0家,累計達到750家左右,確保走在全國前列,力爭成為排頭兵。

(二)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25年,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普遍達到3%以上,基本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平均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5項以上,研發經費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平均超過7%,基本實現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全覆蓋。

(三)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率達到80%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全面實現數字化改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應用率和業務系統向云端遷移率達到80%以上。

(四)形成一批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配套專家”。到2025年,“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普遍達到80%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省重點產業鏈配套率達到80%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省重點產業鏈配套率達到90%以上。

(五)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到2025年,新培育省級、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80個、20個左右,累計達到400個、70個;新培育省級、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120家、20家左右,累計達到500家、50家。

四、重點任務

(一)國家重點項目引領工程

1.積極搶抓國家政策機遇。指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創新突破,爭取更多列入國家支持范圍,始終保持入圍數量排在前列。編制落實好支持重點“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強化配套支持,搞好跟蹤服務,確保如期達成創新發展目標,示范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2.提升重點“小巨人”企業核心競爭力。用足用好國家支持政策和資金,組織開展一批核心技術攻關、補齊一批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實施一批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實現一批上市發展和國際化拓展,持續提升重點“小巨人”企業創新能力、專業化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3.優化公共服務平臺服務。承擔國家支持任務的重點服務平臺,圍繞創新能力提升、發展堵點紓困等,對重點“小巨人”企業開展“點對點”精準化服務;公共服務體系獎補資金支持的服務平臺,圍繞政策、培訓、融資等10個服務方向,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普惠性全覆蓋服務。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服務網絡,建立服務專欄,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問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二)育種扶苗工程

4.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35號)精神,制定全省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每個市依托轄區大學至少建設一個有固定創業場地、有專門服務機構、有配套創業服務、有健全管理制度、有相應創業就業政策扶持、有一定數量創業實體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主動規劃和布局基地周邊產業,積極承接大學生創新成果和人才等要素,打造“城校共生”的創新創業生態。優先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載體認定和推薦省級、國家級基地、孵化器、科技園區及眾創空間,享受相關財稅政策優惠。(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稅務局、各市人民政府)

5.推動發展天使投資。培育一批天使投資人和創業投資機構,對創業投資企業、天使投資人投資于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的投資額,按規定抵扣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樹立投早投小投智良好導向,支持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發展。推動建立政府財政全資或出資引導、風險投資機構專項設立、天使投資自然人發起成立、各類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出資參股等多種模式的天使投資基金,助力種子期、初創期小微企業平穩健康成長。(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稅務局)

6.促進創新創業賽事活動成果轉化。打造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翼”創業促就業項目大賽、“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等區域賽活動升級版,積極承辦相關專題賽、賽道賽。提升各類基地、園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服務能力,廣聚優質創新成果、強化創新要素保障,促進更多優質創新創業項目在我省落地孵化、做強做大。(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7.加快創新創業主體動態培育。以創新型中小企業為主體,建立全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動態培育庫,組織專業服務機構逐企梳理發展路徑,量身定制成長方案,集聚服務資源支持入庫培育企業強弱項、補短板,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加快成長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三)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8.加快研發機構建設。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獨立或聯合設立研發機構,對在建和未達到相關認定標準的研發機構,建檔入庫重點支持。鼓勵市縣出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研發機構項目申報、獎勵貼息等扶持政策。持續開通稅費服務“直通車”,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實施點對點“滴灌式”輔導和服務。(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

9.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把發揮大企業創新引領作用和支持中小企業成為創新重要發源地相結合,每半年推出一批重點產業鏈技術攻關目錄,采取競爭立項、定向委托、組閣揭榜等方式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與創新攻關。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定期發布適于產業化的創新成果清單,組織企業定期提報技術創新、研發攻關等需求清單,推動供需雙向“揭榜”。對符合條件的專利申請支持走綠色通道,加快審查進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市場監管局)

10.促進創新資源共享共用。發揮教育、科技、工信三部門協調聯動機制作用,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協作共用網”推廣應用。探索建立省研發互聯網基礎平臺,以“云服務券”補貼等方式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高端工具軟件等接入工業互聯網。(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11.加大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依托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和專業領域平臺等,分類構建公共技術、產業研發、工業設計等工業互聯網供需資源池。以提供“創新服務券”財政獎補的形式,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云用數”開展技術創新活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12.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促進綠色成為普遍形態,建設綠色低碳技術成果庫,發布指導目錄,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綠色低碳技術應用。依托標桿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綠色低碳技術服務機構,開展公益性節能診斷服務。建立健全綠色技術標準體系,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推行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能源局)

(四)產業鏈協同工程

13.實施產業鏈信息定向發布。全面梳理重點產業鏈高端提升和短板突破的目標方向,每季度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定向發布重點項目合作、關鍵技術攻關、大宗物資采購等供需目錄。綜合運用政府首購、訂購、推廣應用和實施工程化應用驗證項目等方式,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優質產品先試首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14.組織與“鏈主”企業常態化對接。堅持大中小企業協調融合發展,圍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布集中的重點產業鏈,采取政府指導、平臺承辦、雙向互動的形式,常態化組織產業鏈“鏈主”與上下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供需見面、路演推介、座談沙龍等系列活動,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入鏈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5.加大供應鏈金融創新應用。組織專題輔導活動,提供供應鏈融資、集采、咨詢等綜合服務。推薦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供應鏈核心企業“白名單”,擴大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覆蓋范圍。促進應收賬款票據化,推動更多為重點產業鏈提供關鍵配套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享受供應鏈金融服務。(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財政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五)數字化轉型工程

16.全面推進智能化改造。用好“山東技改在線”“技改視頻庫”,每季度舉辦一次“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供需對接專場。面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標準宣貫、現場診斷和供需對接。每年推廣1000個以上應用場景,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7.實施數字化引領。圍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分布集中的行業領域,逐業梳理生產體系、業務流程、管理架構、經營模式等方面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和路徑,分別提供精準對路的數字化服務商、平臺和解決方案。每年為不少于1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推動1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業務“上云”。(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18.深化“萬名數字專員進企業”活動。設立省數字專員聯合辦公機構,組織數字專員專題培訓,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一對一”數字化轉型需求專業服務。在省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建立數字專員服務活動子平臺,加強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的展示與推廣。(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

(六)資本賦能工程

19.創新金融產品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推出“主辦行+專屬信貸產品”服務,創新開發“專精特新貸”“‘小巨人’貸”“中長期項目貸”“信用應急貸”“專利創新貸”等特色信貸產品。支持工業園區、創新創業共同體等開展金融管家試點。建立“省中小企業投融資促進中心”,開發應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對接系統,與省金融輔導系統實現信息共享和功能互補。將有意愿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金融輔導,給予精準服務。力爭投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信貸規模逐年擴大。(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20.加大基金投資引導。發揮省級財政資金股權投資和省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大力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建設“齊魯企舞”投融資路演平臺,在濟南、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設立分平臺(中心),打通基金投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直聯通道”。每年組織省內外產業投資路演推介20場次以上。每年組織基金投資項目(企業)100個、200億元以上,國內外產投資本合作項目10個、50億元以上。(省財政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21.加大上市培育力度。優選不少于10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納入全省上市后備資源庫。重點組織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對接北交所、科創板和創業板,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接“新三板”。力爭到2025年,新增“專精特新”上市企業80家左右。精選400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掛牌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板”,每年組織100家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規范化公司制改制。(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山東證監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七)雙循環融入工程

22.深化網絡營銷。組織專業服務商制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個性化營銷方案,開展“山東制造·網行天下”專精特新專項行動。開展“產業帶+跨境電商”線上拓展行動,推動紡織、輕工、機電等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在中東歐、東非等具備條件的海外倉舉辦市場采購、跨境電商等“專精特新”專場推介活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

23.開展精準采銷對接。采取線下采銷洽談、線上云展會等方式,按季度組織龍頭企業采銷對接活動,招引省內外企業來魯采購。采取“流量券”補貼方式,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融入大型企業供應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

24.推動拓展國際市場。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參加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暨展覽會等會展活動。發揮山東自貿試驗區、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中德(濟南)中小企業合作區等平臺作用,推動產業合作向合作研發、聯合設計、市場營銷等高端環節延伸。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質量管理和資質認證提升行動,推動首次獲得發達國家資質認證年均增幅10%以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

(八)人才匯聚工程

25.加強企業家培訓。組織“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家參加國家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領軍人才培訓,每年分批分類舉辦專題培訓班。優先安排“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家參加省級高端出國培訓、民企二代接班人世界500強企業實訓和企業家網絡學院線上培訓等。到2025年,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家實現培訓服務全覆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6.引育科技創新人才。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采用股權激勵、期權激勵、技術入股等多種方式,引育集聚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項目創新團隊。鼓勵市縣制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人才引進專項政策,“一企一策”開辟綠色通道、實施獎勵支持。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參加“泰山領軍人才”“省重點產業鏈尖端技術人才”等申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

27.打造高技能人才隊伍。選擇10家左右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面向“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定向、定單、聯合培養。定期調度分析重點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技工崗位人才需求情況,發布導向目錄,促進供需有效對接。每年新培育30家兼具生產、教學、研發、創業功能的校企一體實訓基地。(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五、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各級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牽頭和組織協調作用,建立健全橫向協同、上下聯動的培育發展工作體系和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形成合力,推動落實。

(二)開展精準服務。建立各級為企服務聯絡員機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定戶到人,每年至少為聯系企業解決1項困難。市縣中小企業主管部門建立“一戶一檔”,實施“一戶一策”,重點在提升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應對防范風險以及滿足土地供應、加強人才引育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

(三)注重示范引導。及時總結“專精特新”培育工作經驗,廣泛宣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典型案例,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對照標桿學習提升。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