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附全文) 發布時間:2021-01-25 08:49

中商情報網訊:2020年12月19日中國共產黨遵義市第五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遵義市委關于制定遵義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包括“十三五”時期遵義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全面準確把握我市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的形勢任務等十四個部分。

中共遵義市委關于制定遵義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一、“十三五”時期遵義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持續下行的經濟壓力、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貴州、對遵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遵義故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砥礪前行、苦干實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這五年,三場事關全局、影響深遠的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一是盡銳出戰、務求精準,脫貧攻堅戰大獲全勝。8個貧困縣、87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92.2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9.7萬人實現易地搬遷,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在全省創造了“三個第一”的好成績。二是聞令而動、主動出擊,疫情防控阻擊戰節節勝利。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全省率先啟動“五類重點人群”核酸檢測、集中隔離、推動本土企業轉產、組織勞務人員返崗就業等工作,迅速切斷傳染源頭、成功控制疫情擴散,實現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經濟社會快速恢復。三是穩中求進、后發趕超,經濟突圍戰連戰連捷。經濟增速連年保持全省前列,地區生產總值在2010年基礎上翻兩番,預計今年完成3700億元左右,初步形成與貴陽“雙輪驅動”發展格局;在中國城市GDP百強榜排名五年上升30位、位居第68位,首次進入西部城市GDP排名前十、位居第9位,實現歷史性趕超進位。

——這五年,各項事業實現新突破。一是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農村產業革命縱深推進,茶葉產量、辣椒和方竹種植面積位居全國地級城市第一,基本實現縣縣有農業主導產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56.2%、位居全省第一;工業經濟持續領先全省,醬香白酒產業跨入千億級產業集群;服務業提質增效,旅游業連續5年“井噴”式增長,赤水丹霞旅游區即將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渝黔快鐵建成通車,茅臺機場建成通航,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398公里,公路通車里程突破4萬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新開工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59座,實現縣縣有中型水庫。通信基礎設施升級換代。三是城鄉建設實現新突破。遵義縣撤縣設立播州區,新蒲新區跨越發展,中心城區和各縣城區建成區面積倍增,“遵義都市圈”上升為全省戰略,預計城鎮化率從46.5%提升到57%。“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版創建覆蓋97%以上的農村人口,第三次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在湄潭縣召開。四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治污治水·潔凈家園”成效明顯,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6個、生態縣(市)2個、生態示范區5個和省級生態縣7個,森林覆蓋率從55%上升到62%,2019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全國第一;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從89%上升到95%以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80%以上;赤水河榮獲第二屆“中國好水”優質水源稱號,赤水市榮獲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基地稱號。五是改革開放創新實現新突破。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取得明顯成效,2019年政務服務工作測評全國第一。國家級經開區、省級經開區、省級高新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遵義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遵義新舟機場獲批航空口岸,遵義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茶博會、辣博會影響力持續擴大,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外交流合作成果豐碩。遵義院士工作中心、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遵義分中心等正常運行,成功進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鳳岡縣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六是民生事業實現新突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增量創歷史新高,就業狀況持續改善。學前教育更加普惠優質,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特殊教育走在全省前列;中心城區新增幼兒園36所、中小學42所;引進北京師范大學等知名院校在遵開辦附屬學校;6所高校10萬師生入駐遵義大學城,遵義醫科大學進入全國一流學科立項建設高校,茅臺學院建成招生,遵義京師研究院掛牌運營。遵醫二附院、口腔醫院建成投用,市中醫院、市第四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搬遷運營,三級醫院達到10家。分級診療全面實施,醫聯體建設扎實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獲國務院表彰。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競技體育、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遵義大劇院、市奧體中心等一批文體場館建成投用,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成風化人,《遵義叢書》編撰工程順利完成,《偉大的轉折》《花繁葉茂》等文藝精品頻登央視。七是社會治理實現新突破。成功創建并蟬聯全國文明城市,連續榮膺“長安杯”“全國雙擁模范城”等榮譽稱號,入選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批試點城市。仁懷市成功創建縣級全國文明城市。

——這五年,政治生態持續修復凈化。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教育,涌現出時代楷模黃大發、杜富國等先進典型。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不斷增強。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肅清王曉光、袁仁國等違紀違法案件惡劣影響,持續開展利用茅臺酒謀取私利、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等專項整治,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不斷鞏固拓展,旗幟鮮明為干事創業干部澄清正名,黨風政風持續向好。

“十三五”時期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最根本的是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堅定不移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五年的發展成就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和親切關懷,發展的方向就正、事業就穩;有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關心支持,發展的信心就強、工作就順;有廣大干部群眾的團結一心和苦干實干,發展的底氣就足、成效就好。我們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篤定前行,攜手奮進,推動遵義各方面工作朝更高目標全面提升,在服務全省發展大局中彰顯遵義擔當、貢獻遵義力量。

二、全面準確把握我市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的形勢任務

科學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跳出遵義、站位西部、放眼全國,把握新形勢、擔當新使命、扛起新任務。

1.機遇和挑戰。堅持“三個維度”看遵義,我市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從歷史方位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之時,正值遵義會議召開100周年,我們必須書寫一份足夠精彩的歷史答卷。從國家戰略看,黨中央立足“兩個大局”,作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建設長江經濟帶、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重大戰略部署,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從全省格局看,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把遵義都市圈建成全省的核心增長極”“支持遵義做大做強,力爭與貴陽齊頭并進,唱好‘雙城記’”,為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動力。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市欠發達、欠開發、欠開放、欠賬多的基本市情沒有變,加速發展、加快轉型的任務沒有變,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進程滯后的差距沒有變,創新能力較弱、投資結構不優、民生欠賬較多的短板沒有變。省委、省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對遵義有更高要求、更高期待,全市上下要明大勢、識大局,牢固樹立機遇意識、責任意識、趕超意識,保持戰略定力,擔起歷史使命,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2.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遵義會議召開100周年時,現代化水平在西部領先、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躋身全國百強城市前50位,奮力建設紅色傳承引領地、綠色發展示范區、美麗幸福新遵義。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度達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基本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總體分三步走,“十四五”時期為加快追趕期,全面縮小與全國現代化平均水平的差距;“十五五”時期為沖刺追平期,基本達到或接近全國現代化平均水平;“十六五”時期為全面超越期,實現在西部領先、高于全國現代化平均水平的目標。

3.“十四五”時期發展總體要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對遵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部署,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大做強遵義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長極,全力唱好“雙城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奮力建設紅色傳承引領地、綠色發展示范區、美麗幸福新遵義。

4.“十四五”時期發展主要目標。“十四五”時期,我們必須遵循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的原則,奮力實現以下目標。

——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實現新跨越。經濟較快增長,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500億元左右,人均GDP達到8萬元左右。以綠色食品工業為支撐的新型工業化量質齊升,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壯大,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加快突破,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城鄉融合發展形成新格局。縣城建設擴能提質,遵義都市圈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達到62%左右,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

——改革開放創新取得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在更廣領域、更多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和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融入成渝取得重大進展,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明顯提升,營商環境顯著改善。創新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應用取得重要成效,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顯著增強。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鞏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兩山論”實踐結出新成果。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不斷優化,重點生態工程深入實施,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鞏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更加豐碩。綠色經濟蓬勃發展,綠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銀山轉化。

——民生事業達到新水平。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就業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優質教育醫療資源供給更加充分,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扎實推進,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義更加彰顯,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各類風險總體可控,災害防御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保持較高水平。

三、堅持以綠色食品工業為支撐,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大力實施產業發展提升行動,推動產業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加快構建以茅臺酒引領、綠色食品工業主導、其他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協同并進的新型工業化產業體系,提高經濟質量和核心競爭力。

5.提升白酒首位產業質量效益。以茅臺酒為引領,加快培育一批百億產值、千億市值的白酒企業,打造以茅臺集團為航母的世界醬香型白酒企業艦隊,壯大白酒產業集群。強化優質資源向優質產區配置,大力疏解非生產性功能,把最優質的土地資源用于最優質的醬香型白酒生產,打造世界級醬香型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做強茅臺鎮核心產區,加速發展習酒產區、土城產區、董公寺產區、鴨溪產區、赤水產區,不斷提升產區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規范、提升醬香型白酒生產和經營環境,促進醬香型白酒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6.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工業。加快建設全國優質綠色食品工業基地,樹強“遵義綠色食品·健康美好生活”產業品牌。突出精深加工、龍頭帶動、集散貿易三大重點,加快建設中國茶業第一市、世界辣椒加工貿易基地。堅持以竹筍、食用菌等深加工為重點,發展即食蔬菜工業。高標準建成一批規模化畜禽養殖項目,精深發展生態畜禽肉及肉制品業。培育發展調味品制造業,加快推進赤水曬醋產業做大做強。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優質食品加工業。推進超臨界萃取技術在農產品加工領域的應用。

7.提質發展其他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推進傳統工業產業擴量提質、轉型升級。鞏固提升現有材料工業基礎,著力打造鋁及鋁加工、鈦及鈦加工、錳及錳加工、鋼繩等產業鏈,形成特色材料產業集群。依托在遵軍工企業技術和資源優勢,推進軍轉民、民參軍,重點發展電梯、大功率液力變速器、高端鑄鍛件、航空航天緊固件、特種車等裝備制造業,力爭突破發展新能源汽車“三電”配套產業。穩步發展煤電、精細化工產業。提質發展“兩煙”產業。加快發展中醫藥產業。支持竹漿林紙一體化全產業鏈發展。支持發展竹木家具、吉他、衛浴、石材等產業。

8.因勢利導發展新興產業。支持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升級發展。積極發展新能源產業,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大力推進頁巖氣規模化開采和利用。加快發展特種功能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產業。積極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推動藥物新品種開發和藥材產業化利用。鼓勵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新型建筑材料產業。加快發展表面處理、包裝材料等服務型制造,積極發展研發設計、法律服務、現代物流、檢驗檢測、創新孵化、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

9.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著力優化產業布局,按照“產業向產區集聚、資源向產業集中、企業向園區聚合、要素向園區聚攏”原則,推進產業錯位發展、集聚發展,支持各地做大做強首位產業、首位產品,打造一批集聚度高、關聯性強、產出率高的產業基地和產業鏈條。推動企業進園區集約高效發展,著力培育有較強競爭力的百億元級企業、千億元級園區。優化區域專業市場布局,推動專業市場提升功能和水平。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圍繞重點產業引企業、上項目、抓技改,強化土地、資金等要素支撐,大力補鏈延鏈強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

四、堅持以遵義都市圈建設為牽引,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大力實施城鎮化提升行動,堅持以人為核心,突出山地特色,推動產城一體、城鄉融合,加快構建以都市圈為牽引、縣城為支撐、特色小城鎮為節點的城鎮發展體系。

10.優化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樹牢“一盤棋”思維,建立健全遵義都市圈規劃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產業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生態體系。圍繞“一核兩心三帶多點”的城鎮發展格局,加快推進綏陽、桐梓與主城區融合發展;支持仁懷建設遵義副中心城市、正安建設黔東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大力推進仁懷—習水—赤水黔邊城市帶加快發展,統籌推進正安—務川—道真、湄潭—鳳岡—余慶協同聯動發展;深入實施宜居縣城建設行動,打造一批首位度高、帶動力強、發展性好、宜居度優的特色縣城,推動具備條件的縣(市)有序“撤縣設市”或“撤縣(市)設區”;支持鴨溪、永興、溫水、安場等區位條件優、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鎮做優做特,積極發展一批工業重鎮、特色農產品集散大鎮、旅游名鎮、商貿物流小鎮。

11.加快提升城市品質。堅持產城景一體、山水田融合、文教衛配套,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實行組團式發展,多蒸小籠、不攤大餅,延續城市文脈,塑造城市風貌,建設宜居城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鎮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城中村改造和社區建設,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持續提升城市產業水平和功能品質,加快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加快建設智慧城市、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推進城市精細化規劃建設管理。健全完善社區功能,打造一刻鐘居民生活圈,建設“四民社區·美好家園”升級版。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錢掛鉤政策措施,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

12.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特色化、差異化、協調化原則,明晰各縣(市、區)功能定位、發展目標,推動全市縣域綜合經濟實力、產業競爭力、城鎮承載能力、城鄉居民收入、基礎設施水平、生態環境效益等顯著提高,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力實施縣域經濟倍增計劃,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快培育壯大縣域主導產業,開展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行動,推動縣域經濟向城市經濟升級。大力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全面改善縣域發展基礎條件,引導人口向縣城集中,培育發展一批處在交通節點和樞紐上有產業基礎的支點城市,形成更多縣域經濟增長極。

五、堅持以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為基礎,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全面夯實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基礎支撐,全力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市。

13.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全面振興有效銜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長效幫扶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幫扶機制,繼續加大就業、產業等扶持力度,加強政策引導和技能培訓,確保不返貧和不發生新的貧困。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五個體系”建設,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支持脫貧縣爭取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政策扶持。主動對接、積極爭取,持續抓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定點幫扶和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工作。

14.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堅持“四新一高”要求、綠色有機方向、優質優品定位,做大做強農業“八大主導產業”。強化壩長制責任落實,統籌壩區、林區、山區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和林特產業,積極發展道地中藥材種植,建設一批高標準種養基地。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整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地制宜推進“一塊地”整治。鞏固“黔北糧倉”地位,穩定糧油種植面積,提升收儲調控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農業科技、種業和裝備支撐,加快推進農業產業適度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經營組織化、耕作機械化、管理智能化,建設一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增加保險品種,提高特色優勢產業保險覆蓋面。健全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抓好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探索推進“農戶+合作社+全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支持農產品(中藥材)交易中心、批發市場、產地市場等規劃建設和升級改造,加快建設多彩貴州農博城、中國竹筍交易中心。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深化農產品產銷對接,提升農產品產銷對接智慧服務中心平臺效應,建強農產品產銷一體化服務網絡和流通體系,提高遵義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大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15.深化農村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深化農村“三變”改革。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扎實推進湄潭全國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工作。深化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加快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推進供銷社改革。

16.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圍繞全國前列、西部樣板、貴州第一目標,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升級行動,打造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級版。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分類推進傳統村落、特色村寨保護發展。保障農村發展和村民建房合理用地需求,嚴格農房建設管理。持續完善和升級農村基礎設施,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深入實施“雙培養”工程,扎實抓好“鄉村振興指導員”選派工作,大力培育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有力的人力支撐和智力支持。

六、堅持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旅游產業化

扎實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紅帶綠、紅綠輝映、多彩融合,推動全景式打造、全產業發展、全社會參與、全方位轉型,加快全域旅游發展,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力建設文化旅游強市。

17.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精品工程。以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紅培提升六個工程為載體,構建“一核兩帶七園多點”空間格局,打造一批標志性工程,培育一批文旅融合區。推進全市景區提升功能、完善配套、串點成線、以線帶面,實現旅游景區集聚化、集約化發展。大力推進市域內外景區交通互聯、線路互推、融合互動,聯合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遵義)旅游帶、紅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續辦好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大會。

18.推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發揮優勢、突出特色,豐富旅游生態和人文內涵,高品質開發旅游新業態,著力打造紅旅、酒旅、茶旅、康旅“四張牌”,塑造遵義旅游競爭新優勢。圍繞旅游新老“六要素”,高品質建設一批文旅研學體驗基地、體旅融合示范基地、民族特色旅游集聚區、地方特產品鑒館、休閑度假民宿、特色美食街區、商貿購物中心等旅游項目,推動旅游與文化、體育、會展、教育、生態等全領域、全產業、全要素深度融合,拓展旅游新空間。優化旅游特色商品供給,打造一批“醉美之旅·遵貴之禮”等旅游紀念品、創意品、定制品。鼓勵旅游景區、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客運企業、旅游餐館等組建旅游產業聯盟或經營聯合體,培育一批旅游龍頭企業。建立多層次、全產業鏈的品牌體系,加強系統營銷推介,提升遵義旅游影響力。

19.著力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加強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酒店餐飲、鄉村民宿等涉旅行業服務地方標準,強化涉旅從業人員培訓和管理,提升旅游行業服務質量和水平。推動旅游硬件與軟件融合,完善景區配套功能,不斷增強旅游便捷度、舒適度、滿意度。加強智能化旅游服務系統建設。深化旅游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提升旅游業監管質量和效能。

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建設“兩山論”實踐樣板城市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貫徹落實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大力實施生態環境提升行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

20.加強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有序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控制線,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硬約束。實行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強化山地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升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實施烏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修護工程。持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著力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積極構建自然保護地體系。推進綠色生態廊道建設。深入實施水土流失、石漠化綜合治理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推進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加強外來物種管控。以保護鳳凰山生物多樣性為重點,強力推進城市“護肺行動”。推進小水電綠色改造。全面落實河長制和林長制。

21.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污染防治體系,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進重點集鎮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深入實施“雙十工程”,鞏固生態環境治理成果。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加強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降低碳排放強度,不斷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鞏固提升黑臭水體治理成果,全面提升城鎮生活污水、園區工業廢水收集處理能力,提升中水處理應用水平。健全鄉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管理運行長效機制,探索農村散戶污水就近、分散處理。加強地下水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加強白色污染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處置。合理布局垃圾處理、垃圾發電項目。加大問題渣場整治力度。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加強烏江、赤水河等跨界水體環境污染排查治理,持續鞏固赤水河(遵義段)全國示范河創建成果。實施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建立健全執法司法聯動機制,推進跨區域污染防治、環境監管和應急處置聯動。

22.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精心謀劃實施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項目,推動綠色經濟“四型”產業發展,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中做大金山銀山價值,爭創一批“兩山論”國家級實踐基地。加快傳統優勢產業綠色循環化改造,建設一批綠色企業、綠色園區、綠色產業鏈。加快茅臺生態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園實體化運作。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探索建設生態銀行。探索實施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生態環境工程市場化建設運營。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主動參與綠色絲綢之路建設。

23.廣泛開展綠色人文建設。全面落實生態文明制度,圍繞高質量發展需求,針對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強化地方立法工作。全面導入綠色GDP目標績效觀,加快完善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倡導綠色生活,建立綠色消費機制。推廣綠色出行,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加快節能型機關、節約型社會建設,鞏固提升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

八、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繼續擴大有效投資和促進消費

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國內雙循環,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動供需協同發力,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支撐力。

24.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搶抓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機遇,統籌推進鐵路、公路、民航、水運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多層級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積極推進遵瀘、新渝貴高鐵和涪柳、遵銅鐵路等項目建設。加快建成仁懷至遵義、桐梓至新蒲、道真至武隆、正安至萬盛等高速公路。完善優化中心城區骨架路網,推動城際間快速通道建設,謀劃實施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和市域城際鐵路項目建設。實施普通國省道和農村公路改造,加快構建“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體系。完成遵義新舟機場(民用部分)改擴建工程,加快推進遵義茅臺機場擴容升級工程,推動建設播州、赤水、正安通用機場。積極推動烏江水運主通道提等升級工程。

25.加強水利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搶抓水利百庫大會戰機遇,加快推進觀音大型水庫建設,新開工建設一批中小型水庫,力爭啟動建設文星水庫、湄江水庫、黔北水利樞紐工程。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區域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和現代化水網建設,全面落實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任務。新開工一批中小河流、山洪溝治理項目,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強水利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智慧水務。加快推進以天然氣管道為重點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縣縣通天然氣”。加快城市配電網改造,實現城鄉用電服務均等化。加快推動習水電廠燃煤發電機組改造升級,淘汰能耗和排放不達標機組。加快推進以習水、務川500千伏變電站為重點的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電動汽車充電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電網改造,推動各縣(市、區)、高速公路服務區和具備建設條件的加油站充電換電設施全覆蓋。積極申建國家新型綜合能源戰略基地和國家數字能源基地。

26.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能級邁向國內一流水平,基本形成高速、泛在、融合、智能的發展格局。加快5G、物聯網、政府數據大腦、城市數據大腦、產業數據大腦、數據中心、邊緣計算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推進骨干網、城域網和接入網升級改造。推進“縣城智慧化改造”,加大城鄉高速寬帶網絡覆蓋,實現“百兆鄉村、千兆城區”光纖覆蓋格局。

27.促進消費擴容提質。順應消費需求升級趨勢,完善刺激消費政策舉措,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拓展農村消費,培育更多消費增長點。實施消費品質提升行動,集聚中高端消費資源,建設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智慧商圈,鼓勵發展“線上經濟”“宅經濟”等新業態。支持各地塑造特色消費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產業聯動的區域消費商圈,建設一批人文氣息濃厚的特色商業名鎮、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創建文化旅游消費試點(示范)城市。推進健康、養老、育幼、文化、家政等服務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引導優質商品和服務向農村延伸。落實國家鼓勵消費的財稅信貸政策、信用消費政策和帶薪休假制度。完善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責任制和賠償先付制度,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九、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高水平的國家創新型城市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大數據戰略行動,打造西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28.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大本地特色優質品種的研發、選育和應用,建立遵義優勢農業良種資源庫,實現“四種工程”新突破。加強工業技術創新,重點在固態釀造、超臨界萃取等領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支持傳統優勢產業引進科技成果,加強生產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集成和推廣。推進高性能竹基纖維復合材料等新材料技術應用與研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物流等數字化新業態。

29.創新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實施數字經濟倍增計劃,深入開展大數據“百企引領”行動,引進培育各類大數據服務業態,擴大物聯網示范應用。大力發展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加快推動5G全面商用,推進前沿數字技術應用。重點推動產業數字化,深入實施“萬企融合”大行動,持續推動大數據賦能實體經濟。推進工業數字化改造,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深化農業產銷智慧對接,提升農業智慧化水平,推動服務業向平臺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級,發展智慧服務業。

30.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主動承接國家和發達地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先進技術產業化應用,建成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創新政學研企合作機制,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協同開展科技創新合作,發展一批應用型科研院所和產學研用聯合體。有效發揮遵義院士工作中心、江南大學遵義研究院等平臺作用,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創新型企業政策扶持體系,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大力培育“隱形冠軍”企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組團建設共性技術平臺。

31.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實施“引人聚才·智匯遵義”行動,培養和引進一批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團隊。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著力釋放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實施知識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動,壯大高水平工程師、高技能人才和創新型企業家隊伍。健全柔性引才政策,加大人才引進保障服務,大力吸引“候鳥型”專家、“星期天”工程師和技藝精湛的能工巧匠。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推進項目、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完善科技評價機制,優化科技獎勵項目。加大財政科技經費投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強科普工作,開展科創賽會活動,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

十、堅持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快建設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

以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主攻方向,加快融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擴大開放。

32.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聚焦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生活鏈,加強戰略、規劃、政策、功能鏈接,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聯互通,加強綠色食品工業、文化旅游、裝備制造、軍民融合等產業鏈合作,打造黔川渝合作先行示范區。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大力推進“東部企業+遵義資源”“東部市場+遵義產品”“東部總部+遵義基地”“東部研發+遵義制造”等合作模式,爭取建設黔北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參與建設成渝貴高鐵經濟帶,大力發展通道經濟。

33.打造高效開放平臺。實施開發區培育升級計劃,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革。推動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提質增效。依托遵義綜合保稅區、中國(遵義)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大力發展“保稅+”“電商+”等新型貿易業態。加快申建國家級遵義高新區、遵義農高區、仁懷經濟開發區。推動務正道煤電鋁循環經濟工業園區、道真縣上玉工業園區申建省級開發區。加快提升新舟機場開放口岸能級,啟動茅臺機場國家開放口岸申報,申建閣老壩鐵路口岸,打造一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加快黔北物流新城建設發展,建成遵義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加快中遵內陸無水港建設。加快航空物流、烏江航運物流開發。辦好茶博會、辣博會、竹博會、遵商聯盟大會等重大開放活動,打造中國(遵義)名酒交易會、中國(遵義)國際吉他博覽會等展會開放平臺。

34.壯大開放型市場主體。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培育和引進一批梯次合理的外向型企業。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開放的重要支撐,落實“招商三問”,編制主導產業鏈圖譜,建立重點企業招引庫,開展定向精準對接招商。推行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股權招商、商會招商,大力引進國內外優強企業,鼓勵在外遵商遵企回遵投資興業。發展高水平外向型經濟,推動優勢產能、重點企業、特色產品“走出去”布局。支持企業抱團組建產業聯盟,參與國際國內經營投資。建立完善市級領導聯系掛幫民營企業制度。

35.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和收益管理制度。深化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改革。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改革,健全全民所有的自然資源、特許經營權、水權等市場化交易體制機制,推進水價改革和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降低產業用電價。推動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證券化,構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深化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加強村鎮銀行管理。加快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大提升行動和營商環境評價,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

十一、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全面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建設全國著名紅色文化傳承基地,推動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調發展,著力建設文化強市。

36.大力傳承紅色基因。以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為契機,進一步挖掘、整合、開發、利用各類紅色文化資源。推進紅色基因傳承時代化,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力爭遵義會議精神研究成果獲得中央層面認可并進入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大眾化,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思想引領、文化感召和實踐推動作用,大力開展紅色文化“七進”活動,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齊抓共管機制。推進紅色基因傳承融合化,推進紅色文化與地域文化、旅游、教育培訓等深度融合。大力培養“五好講解員”,多形式、多角度、多層次講好遵義故事。

37.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化風尚、行為規范。深入推進“文明在行動·滿意在遵義”活動。長效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縱深推進縣級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全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因地制宜開展經常性文明實踐活動。深入推進“牢記囑托、感恩奮進,邁向更加美好新生活”專題活動,持續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選樹活動。健全志愿服務體系,鞏固提升“遵義義工”品牌影響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破除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加強公民道德和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倡導節約健康飲食文化。

38.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規范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給。深入實施文化產業培育工程,推進文旅、文創、文體等產業創新發展,提升文化市場管理水平。著力推動區域文化產業帶建設。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不斷激勵和推出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文藝精品。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持續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成果,健全文化設施運營維護機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加強文物保護,做好非遺傳承和非遺資源的開發利用。

十二、堅持發展成果共享,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人民至上、民生為先,加快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39.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促進創業。堅持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推進產業發展擴大就業、勞務輸出促進就業、大眾創業帶動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加大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強化勞動力素質提升。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支持困難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做好易地搬遷勞動力、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創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加強勞務就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實施城鄉居民增收計劃,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資性、財產性和經營性收入,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40.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優化教育資源布局,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加強農村教育薄弱環節建設,按照覆蓋人口規模,新建、改擴建一批城鄉公辦幼兒園,在鄉(鎮)建設一批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辦學。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緩解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有序推進普通高中向縣城集中發展,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水平。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擴容提質,推進職教聯盟實體化運作,力爭實現未升入高中或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接受中職(含技工)、高職教育全覆蓋,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支持遵義醫科大學“申博”、遵義師范學院“申碩”“申大”,支持高校創建全國一流學科。加強特殊教育、遠程教育、專門教育、老年教育。大力引進優質民辦教育資源,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發揮在線教育優勢,推動全民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

41.加快推進健康遵義建設。實施健康遵義行動,落實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提高醫療衛生新增投入有效性。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改善疾控基礎條件,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健全市縣鄉村四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建設。加大綜合醫院重點專科、特色專科建設,補齊縣級婦幼保健院、精神病專科醫院和傳染病醫院建設短板,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探索推進醫共體建設。加快構建城區重點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增強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治能力,健全分級診療體系,提高醫療衛生資源利用效率。支持社會辦醫,推廣遠程醫療。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增強市縣疾控中心能力建設,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醫療救治能力。進一步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殘疾康復服務質量,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推進醫養結合,加快建成遵義市康養示范中心、遵義桃花江國際康養旅游示范基地等項目,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和健康產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公共體育場館、社區體育場地等資源設施建設和開放共享。

42.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擴大參保覆蓋面。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政策銜接,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積極落實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改革相關政策。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高度關注城鎮困難群體的生活、住房、醫療、教育問題,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健全老年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和設施,完善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

43.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貫徹落實好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建成城市社區居家基本養老服務網絡,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十三、加大統籌發展和安全力度,營造高質量發展良好環境

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落實國家安全戰略,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促進社會治理體系和工作格局更加成熟定型。

44.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遵義。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村(居)委會主導、人民群眾為主體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框架,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國家安全工作機制建設,強化反恐維穩工作,嚴厲防范和堅決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完善突出違法犯罪打擊整治長效機制,強化社會治安問題突出地區整治和命案防控治理,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健全立體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成國防動員體制改革,深化“雙應”一體化建設。深化民兵和征兵調整改革,促進民兵應急力量建設與應急管理體系有效銜接。創新社會治理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政策。深化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社會治理。抓好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

45.大力推進法治遵義建設。加強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工作,健全地方立法體制機制。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綜合行政執法聯動協調機制和行政執法、國家監察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健全完善法治監督保障體系。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政法領域監督制約體系建設。強化全民自覺守法意識,提升“八五”普法實效。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規制度建設。

46.加快推進社會治理模式創新。推進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向基層放權賦能。強化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大力培育發展與社會治理事務相關的社會組織,探索建立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機制。建立健全人民意見征集制度。創新完善科技支撐社會治理機制,建設社會治理智能化平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信息綜合、指揮調度、聯動處置體系。推進數字化治理,依法推動政務數據共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創新數據價值化,探索數據要素開發和利用,提升數據應用服務水平。

47.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嚴格落實政府債務管理系列政策,健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形成良性的可持續政府投資機制。加強金融風險隱患盤查摸底,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防范化解社會領域重大風險,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形成各方參與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格局。建立公共安全隱患排查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會預警機制和重大疫情響應機制,完善軍地聯動處置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機制。切實防范生物安全、數據安全風險。防范化解地質災害、自然災害風險。健全防災減災救災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施地質災害避險移民工程,形成市縣鄉村災害應急救助體系,扎實開展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高食品藥品等關系人民健康產品和服務的安全保障水平,防范化解交通、煤礦等領域安全生產重大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

十四、堅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廣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48.完善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體制機制。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對遵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有效落實。創新各級黨組織領導經濟工作的觀念和方式方法,加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協調。健全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切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堅持思想建黨、紀律強黨、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強化政治建設,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堅定不移深化反腐敗斗爭,深化政治巡察,常態化開展黨內政治生態研判,持續鞏固領導干部利用茅臺酒謀取私利問題專項整治成果,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持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扎實開展“忠誠干凈擔當、喜迎建黨百年”專題教育。深入落實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決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49.廣泛凝聚全市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組織、宣傳、統戰等凝聚服務群眾能力,激發各族群眾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自覺自信。支持和保證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加強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支持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鼓勵和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黨外知識分子、出國和歸國留學人員發揮作用。全面做好黨的民族、宗教、僑務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加強群團組織建設,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做好國防動員、退役軍人事務和雙擁工作。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和關心下一代工作。

50.加強和夯實黨的基層基礎。持續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組織力,實施全面提升基層黨建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分類推進新形勢下農村、城市、機關、學校、國有企業、公立醫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領域黨組織建設,高質量建成全國城市基層黨建示范市。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依法推進村黨組織書記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進一步強化黨員教育管理。加強鄉鎮基層政權和服務能力建設。

51.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和落實黨管干部、選賢任能的制度機制,全面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合理配備女干部、少數民族干部和黨外干部,統籌用好各年齡段的干部。完善市縣科級干部雙向交流培養機制,健全人才向基層一線、艱苦邊遠地區流動機制。健全完善基層公務員培養選拔機制,暢通國有企事業單位優秀人才進入黨政機關渠道。探索建立干部合理流動、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常態化機制。強化正向激勵,完善容錯糾錯機制,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52.健全狠抓落實推進機制。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及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市委五屆十次全會要求,科學編制市和各縣(市、區)“十四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實施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開展精準有效的督促檢查,促進形成苦干實干之風。

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使命光榮,任務艱巨,前景光明。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做大做強遵義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長極,全力唱好“雙城記”,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為建設紅色傳承引領地、綠色發展示范區、美麗幸福新遵義而努力奮斗!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