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十四五”食品工業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2-03-22 17:56

前言


食品工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民生性、支柱性產業,對構筑產業競爭優勢和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201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戰略部署,全省上下落細落實“抓有機、創名牌、育龍頭、占市場、建平臺、解難題”六項舉措,通過高位強力推動、健全機制聯動、加大投資拉動,龍頭企業引領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品牌影響力較快提升,“綠色食品牌”重點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十四五”時期,是云南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期,我國經濟增長基本面釋放出積極信號,消費升級特點鮮明,食品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整體結構向中高端上移,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層出不窮,消費需求、產銷銜接發生重大變化,以工業化理念推動產業發展,將諸多特色農產品大規模轉化為全產鏈高附加值產品成為重大課題。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新優勢的決策部署,明晰“十四五”時期云南省綠色食品工業發展的總體要求、重點產業、重點工程和保障措施,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以2020年為基期,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成效。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十三五”期間,云南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全部工業比重穩步維持在10.7%—12.5%之間,較“十二五”期間的6.6%—10.6%,實現大幅提升,支柱產業作用進一步凸顯,營收規模由2015年的1038.0億元提升至2020年的1517.7億元,占全國食品工業比重由1.0%提升至1.8%。2016—2020年,全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以占全部工業5.9%的資產創造了11.0%的主營業務收入,完成了12.2%的利潤總額,工業增加值占制造業比重保持在11%以上。

產業結構逐步調整。全省食品工業堅持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發展基調,堅持去產能、去杠桿、淘汰落后產品,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骨干企業營收能力普遍增強。2016—2020年,食品制造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達到147.9億元,占全部食品工業的66.5%,體現產業投資向高附加值產品傾斜。兩大制造行業發展指數呈現上揚勢頭,主營收入利潤率、現價產銷率明顯提高,占食品工業年度工業銷售產值比重提升至45%以上。

品牌戰略扎實推進。通過連續三屆組織開展“10強企業”“20佳創新企業”評選活動,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能力不斷增強。53家入選企業占全省規上食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20.8%,成為全省行業發展的領頭雁;41家“20佳創新企業”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2.4%,成為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生力軍。組織企業參加全國性食品交易會、博覽會、“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成果展等,不斷強化市場拓展。隨著育龍頭、創品牌措施不斷深化,涌現出一批全國性知名品牌,“大益牌7542生茶”持續多年成為“雙十一”行業線上銷售冠軍,嘉華鮮花餅成為全國性知名伴手禮,昭通蘋果、褚橙等成為全國高端水果的代表。

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省政府成立以省長為組長的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工作領導小組,高位統籌,重點突破。省直各部門凝聚共識,強力推動,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撐體系不斷完善,綠色食品加工業龍頭企業鼓勵投資辦法、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和冷鏈物流建設政策措施等政策出臺,鼓勵支持重點產業領域的企業新建廠房及購置設施設備,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質量控制投入。建立起“金種子”企業梯度培育庫,引導推動食品企業上市發展。

聚集效應初步顯現。通過政策引導加速優質資源向優勢產區和重點產業配置,優化結構,推動產業集群化,勐海工業園區、七甸工業園區、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園區成為食品加工業發展的區域型主戰場,“一縣一業”有力創建。實施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小微企業上規升級、民營小巨人企業動態培育等梯度培育工程,精準招商力度不斷加強,蒙牛乳業、今麥郎等一批企業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全省規上食品企業達到1065家,下關沱茶、宏斌食品、綠A生物等企業進入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當前,全省食品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形成了較好的發展基礎,但也存在一些短板:產業鏈經濟效益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精深加工程度低,加工轉化增值能力弱;龍頭企業引領能力不足,集群發展水平有待提高;市場拓展能力弱,部分農產品“原料工廠、初級加工、就近銷售”主導格局未得到根本改變;服務保障體系尚需完善,綠色食品產業鏈供應鏈總體水平有待提升。

(二)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綠色食品剛性消費需求將快速釋放,食品產業分工格局面臨重塑,新發展格局正加快構建,是綠色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戰略機遇期。

消費升級創造綠色食品消費需求。新冠疫情爆發后,消費者愈發關注健康食品,注重品質、營養及個性化需求,有機、綠色食品需求快速增長。從長遠看,受益于人口增長、居民收入提高、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及國家擴大內需戰略推進,綠色食品的剛性需求將進一步釋放,為更高質量的綠色食品供給帶來新空間,產業規模擴大對云南進一步發揮優質特色農業資源優勢,推動綠色食品走向全國市場提供新的發展環境。

特色資源優勢帶來發展機遇。藍天白云、綠水青山、良田沃土是食品產業發展的核心優勢。云南地處低緯度高原,森林覆蓋率達到65%,自然資源條件處于全國前列,特色農產品優質豐富,鮮切花、咖啡、核桃、中藥材種植面積和產量多年保持全國第1位,甘蔗、茶葉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國第2位,豬牛羊禽肉總產量居全國第6位,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將為云南構筑產業競爭優勢帶來新機遇。

地理區位優勢迎來發展空間。云南具有面向三亞、緊靠兩灣、肩挑兩洋、通江達海沿邊的獨特區位,本身擁有4800多萬人口,背靠14億人口規模、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龐大國內市場,面向23億人口的南亞東南亞國際大市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建設長江經濟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等戰略深入實施,云南正從邊緣地區和末梢變為開放前沿,區位優勢為食品產業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供條件,實現開放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政策疊加激發發展動能。政策支持力度空前,省級層面陸續出臺相應政策措施,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為行業注入新的發展動能。隨著資源、環境約束的加劇和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漲,國家產業布局政策大力引導食品產業向資源較為集中的中西部地區轉移,未來食品加工向原料產地轉移是大勢所趨,云南的農業、畜牧業基礎、良好的政策支持、龐大的人口紅利和區位優勢將為承接產業轉移帶來更多機遇。

宏觀經濟形勢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眾多新挑戰。一是疫情后延影響仍在持續。全球經濟需求和供給同步收縮,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食品分銷、運輸及餐飲等行業受到較大沖擊。二是企業運營成本不斷攀升。原料、用工、市場拓展等成本大幅上漲,中小企業面臨收入下降幅度、生存維持時間、成本支付壓力等問題。三是行業分化逐步擴大。疊加疫情等突發事件的不可預見性,企業優缺點和行業內部分化被放大,新一輪行業洗牌帶來馬太效應,缺乏市場話語權的企業處于相對弱勢局面。四是競爭更趨激烈。各地競相布局綠色食品產業,不斷提升供給質量、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加強渠道資源整合能力,需加強對優勢特色產業的精準定位。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決策部署,錨定“中國最優、世界一流”的發展目標,堅持“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思路,落實“抓有機、創品牌、育龍頭、建平臺、占市場、解難題”六項舉措,全力實施“一二三”行動,以加快重點產業培育為著力點,以提升精深加工水平為核心任務,以集中優勢資源實施重大工程為路徑,培育一批進入價值鏈中高端的產業主體,著力做大規模,做強品牌,做優品質,走出一條具有云南特色的食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路子,為先進制造業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綠色發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突出發展專業化、綠色化、標準化生產基地和園區,推動食品加工向設施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全產業鏈構建綠色食品生產供應體系。

堅持企業主體。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增強企業活力和創造力,激發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加快推廣先進技術集成應用,提升骨干企業生產智能化水平。優化政府服務,支持企業開發綠色、健康、高附加值產品。

堅持品牌引領。強化政企聯動、政商協作,加快推進品牌建設,培育發展知名企業和品牌,打造品牌集群,全面提升云南綠色食品美譽度和影響力。

堅持創新驅動。完善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食品產業創新體系,推動科技賦能,支持開展全方位、寬領域的食品科學研究,圍繞重點產業開發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綠色食品,推動產業融合創新。

堅持安全為本。堅持依法治企,質量強企,誠信塑企,創新行業管理和安全監管機制,強化食品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推進實施國家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建設,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立起特色突出、結構優化、綠色集約、安全高效的綠色食品現代產業體系,綠色食品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產業培育取得突破性進展。

——產業規模快速擴大。到2025年,全省食品工業產值達到2500億元左右,年均增速保持9%左右,食品工業在整個規上工業中的地位進一步凸顯。

——市場主體加快成長。到2025年,培育1—2家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2—3家營業收入超過50億元及一批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的食品企業;規模以上食品企業數量大幅增長。

——深加工水平明顯提高。全省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總產值比重進一步提升,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新增一批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圍繞重點產業建設優勢突出的綠色食品研發創新基地。

——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到2025年,“云花”“云茶”“云果”“云菜”“云餅”“云糖”“云酒”等著名品牌的市場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產品溢價能力明顯增強。

——智能制造加快推進。到2025年,規上食品企業生產過程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大中型企業關鍵工藝過程基本實現自動化,新增實施一批智能制造項目。

三、重點產業與布局

聚焦肉類食品、酒及飲料和精制茶制造三大優勢產業,果蔬及堅果加工兩大特色產業,烘培食品、乳制品制造兩大潛力產業,制糖、谷物及糧油加工兩大戰略性產業,打造具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綠色食品加工產業集群。

(一)做大做強肉類食品、酒飲料及精制茶制造業。

1.肉類食品加工業。

發展重點。聚焦生豬、肉牛等產業領域,立足“生態豬”“云嶺牛”生產基礎及邊境肉牛資源,布局建設標準屠宰、組分精細分割、肉食品深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的肉制品工業化生產線,加快推進低脂、低鹽等加工技術應用,重點發展分割產品、低溫肉制品、生鮮調理肉制品、速凍調理肉制品、罐頭制品及方便休閑食品等精深加工制品;補充發展高原特色水產品及禽類產品。

產業布局。發揮肉牛、生豬等一批重大項目引領帶動作用,形成以昆明、曲靖、西雙版納、德宏、文山等為輻射高地的肉制品產業集聚發展格局。




2.酒及飲料制造業。

——釀酒工業。

發展重點。提速發展小曲清香型及濃香型白酒,創新發展果酒及功能酒,穩步發展啤酒,提質發展中高檔葡萄酒。做好“云酒”與“云花”“云藥”“云果”的結合文章,以健康養生為基本內涵,挖掘民間驗方,發展定位中高端市場的果酒、功能酒等特色酒品,開發特色化啤酒及與國際標準和市場接軌的高檔葡萄酒。推動品牌酒企與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在資源嫁接、資本運作、品牌塑造等方面實現合作,打造全國化品牌酒企。

產業布局。支持打造以昭通、曲靖、玉溪、紅河、大理州(市)為核心的白酒產業聚集區,以大理、臨滄為重點的啤酒產業集聚區,以迪慶為重點的葡萄酒產業集群。

——飲料制造業。

發展重點。依托云南省豐富的果蔬、茶葉、花卉、乳品資源,穩定發展果蔬汁、發酵蔬菜飲料、花卉飲料、茶飲料、蛋白飲料和谷物飲料等。適應健康型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特點,重點發展添加天然植物成分的功能性飲料、蛋白質營養型功能飲料、紅茶菌功能茶飲料、具有美容養顏或減肥瘦身功能的女性功能性飲料等,推進飲料制品多樣化和飲料包裝制品個性化。依托現有產業基礎,穩步發展包裝飲用水產品。

產業布局。圍繞版納、普洱、昆明、楚雄、玉溪、紅河等原料優勢突出、產業基礎良好的地區打造產業集聚。

——咖啡加工業。

發展重點。聚焦冷萃咖啡、烘焙咖啡、即飲咖啡等深加工產品領域,重點發展精品咖啡。加強咖啡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著力培育溢價空間大、抗風險能力強的高品質咖啡豆。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定制化消費需求為目標,開發符合市場定位的咖啡產品及衍生品。推動信息技術在咖啡產品工業設計、生產流程、物流配送等關鍵環節的應用,進一步提升咖啡生產的智能化水平。發展咖啡莊園和咖啡小鎮,發展咖啡莊園觀光+生態旅游、咖啡小鎮購物旅游。

產業布局。以德宏、保山、普洱、昆明等地為主,重點打造昆明中國國際咖啡產業園、云南芒市產業園等咖啡加工園區,力爭將云南建設成為世界優質咖啡豆原料基地及全國最大的咖啡精深加工產品生產基地、咖啡豆交割倉和貿易中心。










3.精制茶制造業。

發展重點。推動高端茶做精,中端茶做強,著力提升精制茶比重,擴大高端茶市場份額。鞏固提升古樹茶、袋泡茶、傳統普洱茶加工水平,加大快銷品、拼配茶、小包裝產品等加工比重。立足云南省豐富的茶葉資源以及“普洱茶”“滇紅茶”等區域公共品牌的市場影響力,重點突破茶產品精深加工、品牌推廣、銷售模式創新等薄弱環節,建立標準化、智能化工廠,實現標準化生產。擴大茶功能性成分提取利用及茶中間體開發,推動茶產品進入食品、保健、醫藥、日化等領域,延伸發展茶飲料、速溶茶、茶酒、茶主食、茶休閑食品、茶籽油、茶膏、茶粉、茶保健品、茶日化用品等。

產業布局。突出云南省茶葉主產區的集群優勢,以普洱市、臨滄市、版納州、保山市、大理州等州市為主要發展區域,依托勐海工業園區、云南鳳慶產業園區等,推動全省茶葉資源、企業和品牌整合重組。

(二)做精做特果蔬及堅果加工業。

4.果蔬加工業。

發展重點。重點發展保鮮果蔬、速(冷)凍蔬菜、低溫脫水蔬菜、微波凈菜等鮮食產品,加快開發果蔬飲料(汁)、發酵果蔬汁、果酒、果蔬罐頭、果蔬休閑食品、果蔬粒、果蔬粉、蔬菜湯料包、果蔬餡料等深加工產品,推動果蔬產品在嬰幼兒食品、營養保健食品等領域的開發應用。加強對野生食用菌保健、調理等功能用途的研究,開發以野生食用菌為原料的新型產品。擴大人工食用菌的規模化、工業化加工,開發以人工食用菌為原料的方便食品、調味品、保健品、日化品等。

產業布局。圍繞楚雄州、曲靖市、玉溪市、大理州、保山市、文山市、昆明市、紅河州、麗江市等地,依托云南通海產業園區、云南瀘西產業園區/南華野生菌產業園等園區,建設果蔬加工集群。

5.堅果加工業。

發展重點。重點發展核桃、澳洲堅果,補充發展山核桃、腰果、板栗等品類,積極發展高品質核桃油、核桃粉、核桃乳飲料、干果、風味核桃仁、分心木養生茶等休閑產品。推進功能成分開發與副產物綜合利用,發展澳洲堅果破殼技術等現代加工裝備,開發堅果多糖、脂肪酸、糖蛋白、堅果殼色素等產品,發展餅粕多級利用生產高膳食纖維餅干、堅果干,發展核桃青皮、堅果果殼、碎渣、活性炭等副產物利用模式,開發飼料、鐵核桃工藝品等。

產業布局。重點打造以楚雄州、保山市、玉溪市、大理州、臨滄市、曲靖市等地為主的產業集聚區。









(三)加快發展焙烤食品及乳制品制造業。

6.焙烤食品制造業。

發展重點。深入實施“云餅”戰略,重點發展滇式烘焙食品,代加工、預加工產品。深化云南綠色消費印象,發展具有獨特飲食文化的多元化產品,對省內食用花卉及茶葉、咖啡、乳餅、火腿等特色資源做到統籌利用、分類開發。有效拓展鮮花餅、月餅等產品品類,著力開發減油、減鹽、低糖、高營養密度等特征的綠色休閑食品,開發長保質期滇式焙烤食品,拓展生產消費半徑。豐富品牌合作模式,支持糕點面包、果脯蜜餞等行業中小型特色企業以代工、品牌聯合、品牌嫁接等方式,提高標準化水平。

產業布局。以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等滇中人口密集地區為主發展區,大理、保山、麗江、版納等旅游熱點州市為次發展區,依托呈貢工業園、七甸片區綠色產業園等鮮花產品深加工園區打造產業集聚區。

7.乳制品制造業。

發展重點。積極利用國內國際兩種原料資源,立足乳業新發展階段,支持產業創新升級,推進傳統乳制品工業化和益生菌等新食品原料轉化應用,重點發展滅菌乳、調制乳、低溫發酵乳、常溫發酵乳等,提高優質乳產能,補充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乳扇、乳餅、乳飲料。

產業布局。以大理州、昆明市、紅河州、保山市、曲靖市、楚雄州等地為主發展區,在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云南陸良產業園區、楚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云南洱源產業園區等布局特色乳制品制造業。

(四)鞏固提升制糖、谷物及糧油加工業。

8.制糖工業。

發展重點。圍繞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綠色糖品體系,打造原生態糖品,提高附加值,提升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拓展醫藥、化工、造紙等下游行業應用。鞏固提升白砂糖等優勢產品規模,發展綿白糖、微晶糖、幼砂糖等品類,加快以蔗糖為原料的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構建“綠色糖品牌”體系。注重以糖蜜為重點的制糖工業副產品綜合利用,推動酵母產業加快發展。鼓勵本土企業開發藥用酵母、多維糖、活性炭、生物肥等產品,拓展醫藥、化工等應用領域。著力推進一批綜合利用項目的招引與落地,發展食用菌基料、動物飼料、高密度纖維板材、造紙、綠色餐具、生物發電等利用模式,鞏固臨滄“糖紙一體化”、酒精集中統一生產、“黃腐酸鉀”等項目。

產業布局。以德宏州、版納州、臨滄市、普洱市、玉溪市、楚雄州等地區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種植基地建設,延伸蔗糖深加工產業鏈,形成產業集聚區。









9.谷物及糧油加工業。

發展重點。著力提高糧食綜合保障生產能力,增加大米、面粉、雜糧制品等產品有效供給。延伸發展各類食品添加劑及畜禽、水產類飼料加工,與省內外下游大型企業建立穩定供銷關系,提高產品附加值。聚焦大豆、菜籽油等領域,發展適銷對路的小包裝食用油、高端系列產品。充分利用云南油茶果、油橄欖、澳洲堅果等資源優勢,發展山茶油、橄欖油、核桃油、食用調和油等木本油料產業,培植細分領域高端品牌。

產業布局。以昆明市、楚雄州、曲靖市、保山市、玉溪市、大理州、臨滄市、麗江市等地為主,依托云南祥云經濟技術開發區、云南騰沖經濟技術開發區、云南云縣產業園區、云南臨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羅平產業園區等,打造谷物及糧油加工產業集聚區。










四、重點工程

(一)產業集群建設工程

深入推進產業集群建設,強化優勢環節,補齊短板弱項,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提高產業集聚質量。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立足各地區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立足中部核心發展區和沿邊特色發展區兩大空間結構,構建功能梯度分布、產業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總體格局,打造一批細分領域特色食品工業園區、出口貿易加工園區和總部經濟園區。加強食品工業原料基地建設,鼓勵企業以訂單農業等方式,與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形成穩定利益聯結,加強生產引導、技術指導、質量控制,提高原料供給保障能力。暢通云南省內食品倉儲物流體系,加強倉儲物流配套設施建設,為服務電子商務、外向型經濟發展夯實基礎,支持企業自建或聯合建設冷鏈物流體系。推動重點行業轉型升級發展,加大傳統企業技改支持力度。

專欄1產業集群建設工程

肉類食品加工業。以生態豬、云嶺牛、高峰牛為發展重點,引進屠宰、加工龍頭企業,著力打造云南宣威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加工聚集區,完善交易市場,健全規模養殖、定點屠宰、冷鏈生產、冷鏈配送的冷鮮肉產業鏈。

酒及飲料制造業。依托資源及產業優勢,著力推進釀酒(曲靖、大理、昭通、保山、迪慶、紅河)、飲料(版納、普洱、昆明、楚雄、玉溪、紅河)、咖啡(德宏、保山、普洱、昆明)等產業集聚區建設。

精制茶制造業。加快茶園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提升種植機械化水平。加大臺地茶種植區改造力度,推動良種茶園和古茶名山基地建設,持續擴大有機茶園規模。突出普洱、版納、臨滄等州市茶葉主產區集群優勢,重點發展勐海工業園區、云南鳳慶產業園區等一批茶葉深加工園區。

果蔬加工業。建設規模化、標準化水果、蔬菜生產基地,加大設施、設備改造升級力度,建全鮮品清洗、分級、包裝、加工、保鮮、冷鏈運輸等全產業鏈體系,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發展,形成以楚雄、玉溪、紅河、曲靖、大理等州市為重點的果蔬產業集群。

堅果加工業。統籌利用核桃、澳洲堅果資源,打造楚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一批重點園區。提升食用植物油產業集聚質量和水平,帶動企業能耗降低、質量提升、效益改善,加快行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乳制品制造。依托滇西地區自然資源優勢,發展奶牛規模化養殖和乳制品規模化生產,提高DHI奶牛生產測定、奶牛群體遺傳改良和飼養管理等專業化服務水平,建設輻射中西部、泛珠三角地區和南亞、東南亞的滇西地區特色乳制品深加工產業集群。

焙烤食品制造業。加強與國內科研機構研發合作,強化食用花卉種苗培育和標準化、規模化原料基地建設,提高特色資源開發利用,形成一批“云餅”加工優勢企業和特色產業鏈,突出打造以昆明七甸產業園區等為載體的烘焙食品產業集群。

制糖工業。鼓勵探索土地流轉集中經營方式,推廣“全膜覆蓋+輕簡技術”模式,穩定農工利益聯結機制,著力培育經營主體,提高制糖標準化、規模化水平,形成以德宏、臨滄、保山等州市為重點的產業集聚區。

谷物及糧油加工業。推進谷物磨制、飼料加工業規模化發展,提升食用植物油產業集聚質量和水平,加快行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延伸發展方便食品制造業,以昆明市、楚雄州、曲靖市、保山市、玉溪市、大理州、臨滄市等地為主,打造谷物及糧油加工業集群。

(二)市場主體培育工程

加快培育多層次市場主體,加強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深入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鼓勵“小巨人”企業和其他各類特色食品工業企業專注于細分領域創新。鞏固提升優勢企業市場地位,發展成為省級和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標、行標制定,提高行業話語權。爭取更多食品企業進入“金種子”企業培育名單,支持企業上市發展。把握東部食品產業轉移機遇,著力引進培育大型農工商一體化企業,加大對種質資源規模化、標準化開發力度。促進大中小型企業融通發展,在產品研發、供應鏈互通、倉儲物流、生產性服務等方面加強合作,形成融通創新產業生態,培育一批平臺型企業。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培育和建設一批國內行業領軍企業。

專欄2市場主體培育工程

肉類食品加工業。引進資本加快規模化、標準化肉牛養殖基地建設,引進大中型畜禽養殖企業發展規模養殖,培育屠宰加工一體化龍頭企業和云腿、清真肉制品等特色加工龍頭企業。

酒及飲料制造業。鼓勵龍頭企業通過資金注入、品牌運作、技術輸出等方式,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加快規模擴張,推動企業向多元化、集團化邁進。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推動資金、項目、技術、土地等政策和資源向優勢企業、園區集中。

精制茶制造業。鼓勵采取內引外聯、資源整合、股份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批茶葉龍頭企業。逐步整合作坊式茶葉生產企業,推動茶資源、企業和品牌整合重組。

果蔬加工業。加大對國內外果蔬產業龍頭的招引力度,鼓勵優勢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帶動作用的大型企業。

堅果加工業。引進國內知名的堅果加工企業,利用品牌合作、代工、投資建廠等方式,開發堅果加工商品化水平。培育區域油脂及副產物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區域油料綜合加工中心,推進龍頭企業質量標桿工程,強化中小企業質量安全控制環節,推動小作坊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焙烤食品制造業。鼓勵企業適度兼并重組和產能合作,提高行業競爭力,推動焙烤食品、堅果炒貨、果脯蜜餞等行業企業提高對外合作水平。

乳制品制造業。支持優勢企業做優做強,加快新增項目落地營運進度,推進精深加工重大項目在滇落地,提高龍頭企業營收規模和行業發展帶動能力。

制糖工業。支持有實力的省內外大企業與現有制糖企業兼并重組、上下游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形成集團化發展優勢,提高制糖企業綜合競爭力和規模制糖水平。

谷物及糧油加工業。培育區域谷物加工、油脂及副產物加工、飼料加工龍頭企業,建設區域油料綜合加工中心、飼料加工中心。完善支撐配套體系,提高大中型企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制造水平。


(三)綠色品牌建設工程

規范“綠色食品牌”發展質量,推進食品生產銷售治理和加強食品打假、非法營銷懲治力度,推進屠宰市場、集散中心等規范化發展,引導食品工業企業開展誠信體系評價認定。實施綠色食品標準戰略,支持更多企業加入優質乳工程,重點行業團標、地標向行標、國標轉化,建立云腿等原料分級體系。提升品牌體系影響力,推動綠色食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宣傳力度,支持企業在重點景區、交通樞紐、商圈建立銷售網點和主流電商平臺“品牌館”,加強云乳、云餅、云腿等傳統食品消費培育。利用承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中國南亞博覽會等重要活動和賽事契機,采取生物資源展示、食品消費體驗等多種形式,作為產品推介重要窗口。推動綠色食品與健康、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莊園+康養+特色產業”模式發展。

專欄3綠色品牌建設工程

肉類食品加工業。大力推進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肉制品開發,補充發展高原特色水產品,培育食品工業新的增長極。打造牛肉制品、豬肉制品、水產品等一批細分領域的著名品牌,發展宣威火腿等工業旅游示范基地。

酒及飲料制造業。支持企業加大品牌建設投入,建立品牌管理體系。鼓勵企業聯手開展品牌推廣,提高自主品牌企業在國內外重大展會中的參展比重。創新“互聯網+品牌”營銷模式,加強與知名電商平臺的品牌合作。

精制茶制造業。強化云茶品牌梯隊建設,鼓勵企業以質量創品牌,規范區域品牌管理,鞏固和提升公共品牌價值。深度挖掘“世界茶樹原產地”和茶文化發祥地的文化要素,賦予“云茶”更高的品牌文化價值。大力推廣“普洱茶”“紅茶”等系列品牌。

果蔬加工業。支持企業開展有機果蔬、綠色果蔬、無公害果蔬的認證工作,打造“云果”“云菜”綠色品牌效應。

堅果加工業。培植開發漾濞核桃、大姚核桃、魯甸大麻核桃等優質地理標志產品,提高堅果產品商品化水平,有效提升市場價值,培育江城堅果、摩爾農莊等一批區域公共品牌和行業企業領軍品牌。積極培育木本油料加工細分領域優勢品牌。

焙烤食品制造業。充分貫徹云南省“綠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戰略,拓展“鮮花餅”等焙烤食品系列為“云餅”戰略,深化云南“綠色休閑食品”消費印象,在主要消費城市建立品牌和銷售中心。

乳制品制造業。厚植優勢品牌和重點產品,量化建立滇西高原奶牛生理與特色乳指標體系,擴大“優質乳”和特色乳制品的產品輻射半徑,圍繞重點消費城市,布局西南地區更大范圍消費市場。

制糖工業。加強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發展應用,提高糖業防制假、竄貨能力,保護行業經濟利益,同時,由省級研發機構開發面向消費者的從原料到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電子化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推廣打造高端糖品系列價值符號。

谷物及糧油加工業。積極培育谷物加工、飼料加工、菜籽油加工、木本油料加工等細分領域優勢品牌。鼓勵企業開拓高端市場,加強自主品牌建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和知名品牌,提升國內外知名品牌影響力。

(四)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提高行業智能制造水平,加快推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食品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工業互聯網、柔性制造的發展,推進一批重點產業中試平臺的建設。加快中式產品工業化、新型加工裝備的開發,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省內“首臺套”獎補重點支持范圍。統籌利用省內外創新資源,加快構建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為主體,省級、州市、縣級研發機構相銜接的四級創新網絡建設,與國內外重點科研機構和知名院士、專家建立常態化合作。加快新技術研發應用,著力推進云南特色農產品功能成分確證和傳統加工食品品質特征體系及質量控制技術體系構建,食品組分精細加工、現代發酵技術、非熱加工、酶工程、膜分離等新技術發展。推進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解決關鍵共性技術問題,逐步覆蓋云南省各州市,支持有關企業建設藥食同源產品檢測實驗室及安全性和功能評價實驗室,減少新品研發周期和檢測認證成本。

專欄4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肉類食品加工業。推動建立云腿等特色原料分級體系。積極建設應用國內外先進技術的肉類物流配送中心,支持企業聯合或自建等方式建設自有冷鏈物流體系,確保肉類產品新鮮度和品質。提升差異化、特色化產品研發與產業化創新水平。

酒及飲料制造業。以產學研深度結合的形式建立產業創新平臺,重點扶持釀酒、飲料關鍵和共性技術的攻關及技術改造重大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建設服務于廣大中小企業的技術研發、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團體標準制修訂、品牌營銷等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精制茶制造業。加大精深加工設施、設備的改造提升力度,規范普洱茶產品標準化生產工藝,鼓勵多茶類產品開發及茶樹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實施企業研發投入倍增計劃、研發計劃倍增工程。

果蔬加工業。發揮龍頭企業的組織優勢,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技術創新聯盟,加大聯合干燥技術、生物轉化技術、微波及遠紅外線等快速解凍技術創新力度,提高精深加工水平,開展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生產示范。

堅果加工業。豐富堅果及油料加工利用模式,積極融入食品產業國內大循環發展,以食品組分、中間品等形式供給下游加工業。推進食用油加工業安全控制與分析、精煉過程自動化控制、新型提取和分離技術等方面創新發展,進一步提高裝備智能化水平。加快油菜、花生等本地食用油料品種選育與實現產業化示范。

焙烤食品制造業。逐步改變“本土資源、本地工廠、短保銷售”的模式,重點開發低油低糖低鹽、高營養密度焙烤食品,研發部分長保質期產品,促進產品創新研發與消費市場需求變化更好適配,培育發展方便食品營養靶向設計與精準制造。

乳制品制造業。在“十四五”時期,鍛造一批特色優勢產品,支持高原特色乳制品生產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發展,推進益生菌轉化應用和乳扇、乳餅等特色傳統食品工業化。將重點設備研制納入“首臺套”獎補支持范圍。

制糖工業。結合良種良法技術推廣和“噸糖田”建設,提高原料生產全程科技化、機械化水平。扶持甘蔗綠色原生態糖品的規范開發,加強與省內外科研機構合作,打造原生態綠色糖品體系。

谷物及糧油加工業。降低糧食生產加工損耗率,推進食用油加工業安全控制與分析、精煉過程自動化控制、新型提取和分離技術等方面創新發展。加快油菜、花生等本地食用油料品種選育與產業化示范。


(五)產業投資促進工程

突出重大項目引領,圍繞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偏少等突出問題,重點引進全球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積極引進冷藏設施、綜合冷鏈物流農產品流通企業,打造專業用料、加工轉化、現代物流、便捷營銷融合發展的綠色食品產業集群,提升綠色食品產業品牌溢價、規模溢價、科技溢價的水平。加強投資環境、招商政策推介,推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重點項目落地。有效創新宣傳方式,借助企業家峰會、經貿交流活動等平臺,加強與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接,做好專題招商項目宣傳推介活動,著力引進投資規模大、產業關聯度高的項目。豐富項目合作形式,加強與省外大型企業和知名院校合作,牽引重大合作項目落地。

專欄5產業投資促進工程

肉類食品加工業。引進肉制品加工龍頭企業,提高產品加工能力、精深加工水平,引進大型物流企業或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加快標準化物流體系建設。

酒及飲料制造業。在果酒、配制酒、功能酒、飲品及工業旅游等環節引入國內外知名企業,通過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釀酒和飲料工業,提高附加值、延伸產業鏈條,向產業鏈終端和價值鏈高端發展。

精制茶制造業。重點瞄準國內外茶文化氛圍濃厚、茶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圍繞拼配茶、品牌袋泡茶、茶飲料、藥草茶等領域開展精準招商。

果蔬加工業。瞄準果蔬加工業較為發達、技術和裝備水平領先的國家和地區,圍繞多元化果蔬深加工、現代農業觀光旅游等環節實施精準招商。

堅果加工業。以擴大核桃精深加工規模為重點,引進國內外核桃加工領軍企業,搶占產業制高點和市場話語權。引進大型糧油集團等發展云南省植物油產業。

焙烤食品制造業。以本地焙烤食品特色龍頭企業為主體,引進國內知名烘焙食品加工企業和新型方便食品加工重點項目,提高焙烤食品加工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乳制品制造業。積極招引全乳蛋白粉、濃縮乳清蛋白粉及乳糖、乳清粉等乳清制品這類具有“調結構”作用的市場稀缺型重要功能基料、深加工聯產品企業及重大項目在滇投資落地。加強與國內外先進乳品機械企業合作,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創新能力。

制糖工業。引進國際糖果加工知名品牌,開發符合國際市場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引進和培育一批下游糖制品、休閑食品企業,打造加工制造產業集群。

谷物及糧油加工業。引進大型糧油集團、飼料加工優勢企業發展云南省植物油、谷物加工、飼料加工等企業,積極招引農工商一體化發展的相關大型企業。瞄準北京、上海、廣東等糧油米面企業聚集地區開展精準招商,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入駐。


(六)新興市場拓展工程

積極發展總部經濟,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和RCEP協定發展契機,支持企業在境外建立原料生產體系。培育發展“兩個”基地,借鑒我國在有關地區建設農業示范中心的成功經驗,發揮地緣優勢,結合乳制品、堅果加工等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在臨近國家建設食品工業標準化原料基地,以龍頭企業為主體,打造食品工業帶動農產品精深加工示范中心,建成輻射中西部地區和南亞、東南亞食品生產中心。拓展出口“市場圈”,把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全球其他地區食品需求動態,特別是支持具有云南特色的方便食品、保健食品、清真食品等國際化發展。拓展營銷模式,支持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營銷模式規范化發展,帶動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銷量提升。

專欄6新興市場拓展工程

肉類食品加工業。依托云南省豐富的農牧資源,引進調味品、飼料加工知名企業或品牌合作伙伴,形成穩定供銷關系。積極發展適銷對路的特色類、清真類產品。發揮鄰近印度、緬甸及中南半島的區位資源優勢,拓展出口“市場圈”。

酒及飲料制造業。鼓勵企業抱團在大中城市設立門店、專柜等,完善網絡、擴大銷售半徑。積極引進天貓、京東、淘寶等大型互聯網平臺,搭建網上銷售與服務平臺,打造“網紅”咖啡、飲料品牌,提升云南省特色酒品、飲料、咖啡知名度,擴展銷售渠道。

精制茶制造業。提升云南國際茶葉交易中心運行能力,推進“云茶標識”使用,支持企業以歐美、中東和東南亞地區為重點加快國際化步伐。

果蔬加工業。建立完善與大型商貿市場連接暢通、與省內高鐵網和航空網相適應、高度智能化的冷鏈配送體系,拓寬產品銷售半徑。鼓勵果蔬加工企業加大與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平臺的營銷合作,通過“互聯網+”拓展銷路。

堅果加工業。拓展核桃乳在省內外校園、社區的市場份額。發展“互聯網+堅果”,鼓勵中小型特色企業成為著名電商品牌核心供應商。積極推介山茶油特色和營養功效,提升消費者認知,著力開拓國內一二線城市及國外中高端市場。利用豐富林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優勢,結合“綠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戰略,構建三產融合、互補互促發展模式,發展景區觀光經濟。

焙烤食品制造業。支持名優特色企業以代工、品牌聯合、品牌嫁接等方式,成為電商品龍頭品牌或下游大型企業的供應商。積極實行“走出去”戰略,拓展供給國內國際更大消費市場。

乳制品制造業。統籌國內國外兩種原料奶資源,提高優質原料供給保障能力。利用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有利契機,積極拓展優質乳、高原特色乳、特色乳制品在省內外市場份額,緊抓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的政策機遇,差異供給、分類布局,拓展社區訂單、連鎖商超、便利店等渠道布局,進一步擴大電商平臺銷售規模制糖工業。積極發揮沿邊優勢和RCEP協定帶來發展契機,積極擴大老撾等國境外甘蔗種植規模,提供穩定可靠豐富的原料來源,全面推進原料種植生產全程機械化。

谷物及糧油加工業。立足優勢資源和產品特色,鼓勵企業積極建設“一帶一路”沿邊沿疆貿易港口銷售平臺,積極擴大產品出口。積極推介菜籽油、山茶油等產品的特色和營養功效,提升消費者認知,著力開拓國內一二線城市及國外中高端市場。

五、保障措施

(一)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創新體制機制,樹立“服務型政府”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服務快捷通道,優化審批清單和權力清單。支持產業創新發展,就食品工業重點產業基礎再造、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等重點發展方向,安排有關資金專項支持,推動重點企業綠色化、智能化、高級化發展,支持有發展基礎的龍頭企業率先推進產業數字化、發展智能制造生產模式。支持重點食品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節能改造、污水處理管網和物流網絡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健全食品加工業發展政策措施,支持從事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的企業新增廠房等建筑物,加大生產設備設施、技術改造設備設施及科研、環保、質量控制設備設施等投入。完善項目促進機制,多部門協同聯動促進、靠前服務,做好項目準入、審批工作,加快項目申報和獲批速度,推動重點項目產業化進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深入開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和侵犯知識產權專項行動。

(三)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加強引智工作,建設省食品工業咨詢智庫系統,構建專家咨詢機制。優化人才配套政策,結合云南省人才引進計劃,推動與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深化合作,實現從單一項目研究向師資力量、實驗室共享、人才交流等全方位合作,構建有利于研發創新特別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重視高端人才、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加快構建面向本地食品工業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依托本地院校,加快基礎研發人員、工程師、產業工人等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招商引資人才隊伍建設,打造一支熟悉國家法規、本地資源優勢和國內外食品產業發展態勢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隊伍。

(四)健全招商引資機制

創新方式手段招商,發揮好滬滇扶貧協作機制以及滇浙合作機制作用,主動對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國內重點區域,積極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落實各項財稅、金融和土地支持政策,充分整合發揮創業引導基金和各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作用,提高資金投放集中度和使用效益,支持具有引領性、帶動性的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完善招商引資項目推進和協調機制,及時解決“綠色食品牌”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政策支持、地區布局、要素保障及推進落實等問題。

(五)拓寬產業融資渠道

切實發揮政府資金對社會研發經費的引導拉動作用。加強投融資平臺建設,積極發展壯大各類投資基金、產業基金、創投基金和合作發展基金,吸引現有基金參與股權投資,建立云南省及各州市投資重點產業引導基金體系。加強投融資平臺建設,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食品產業。豐富各類企業融資渠道,支持金融企業開展股權、知識產權、商標專用權等無形資產質押融資方式,增加食品企業綜合授信額度,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引導中小微食品企業以應收賬款質押等方式通過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融資。加大企業上市扶持培育力度,遴選優勢龍頭企業建立備選上市企業庫。

(六)完善開放融合發展

推動國際交流合作,積極拓展與東盟、以色列等鄰近國家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領先區域的交流合作空間,鼓勵企業“走出去”,支持企業組團參加國際化展銷活動,開拓產業發展空間。搭建企業與創新主體對接平臺,積極舉辦云南綠色食品、高原特色食品等資源開發相關的創新創業、工業設計、專利發明等各類競賽,引導高校、協會、團體組隊參賽。創新開展“一帶一路”“南南合作”等跨地域的大學生食品創意設計交流大會,加強與高校互聯互訪,助推創新主體及優秀成果對接,提高創新成果轉化率。

(七)保障食品質量安全

嚴格落實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管食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對食品生產實施風險分類和分級管理,著力解決生產過程不合規、非法添加、超范圍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問題,建立起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長效監管機制。推動企業建立企業標準公開承諾制度,鼓勵制定嚴于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充分發揮食品安全標準保障食品安全、促進產業發展的基礎作用。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管共治,推進實施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國家標準。

六、環境影響

(一)規劃協調性

整體協調性。食品工業發展規劃在戰略定位、產業發展方向上總體符合相關政策要求。在布局和選址上總體符合《全國主體功能區劃》《全國生態功能區劃》和《云南省工業園區產業布局規劃(2016-2025年)》要求。規劃理念、發展目標與云南區域發展、經濟轉型和環境保護的政策、規劃相符。

主體功能區劃。“十四五”食品工業規劃定位和布局基本符合《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云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和《云南省城鎮體系規劃》總體要求。從區域發展定位來看,綠色、融合發展符合主體功能區劃相關要求,在布局上具有一定靈活性,按照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要求,有條件避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禁止開發區域。

生態功能區劃。規劃在布局上總體符合《全國生態功能區劃》《云南省生態功能區劃》《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的要求,發展規劃實施不會對農產品生態功能區、林產品提供生態功能區、土壤保持生態功能區、農業與集鎮生態功能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和城市群生態功能區產生大的影響。

環境敏感區和生態保護紅線。食品工業發展統籌全省高原農業、農產品加工、食品制造等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實施過程中可能涉及環境敏感區。在規劃項目建設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在敏感區域布點,盡量避讓自然保護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等生態保護紅線區域。

(二)資源環境承載力

土地資源。云南省生態保護要求較高,工業用地資源相對匱乏。但本規劃在建和擬建項目基本集中在現有工業園區內,與各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一致,土地資源基本可以支撐規劃實施。

水環境容量。云南省水系分布豐富,除了局部水體如滇池等無水環境容量外,其他主要河流可利用環境容量較大。在不達標水體整治、黑臭水體整治、生態修復建設等多項環保舉措的實施下,云南省內水環境現狀將會進一步得到改善,可滿足食品工業發展的需要。

大氣環境容量。近年來,云南省大氣環境治理力度持續加大,SO2、NO2、O3、PM10、PM2.5等主要污染物濃度不斷下降,大氣環境容量較大,可以保障規劃2025年預期的發展。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需要嚴格落實大氣污染源減排工程,確保大氣環境容量支撐區域發展。

(三)環境影響分析

噪聲污染。規劃實施后,食品工廠生產設備噪聲以及原料、產品運輸產生的交通噪聲將對區域聲環境產生的影響。通過嚴格控制建設選址在所規定和允許工業區劃,要求和指導食品企業在種養殖環節、生產加工、排放、交通運輸等環節進行規范化管理,食品工業發展規劃實施所產生的噪聲污染影響總體可控。

水環境。規劃實施過程中的主要水環境影響為原料清洗、配料、液化、發酵等單元操作、地面和設備清洗、熱交換、冷卻水等環節的廢水產生和排放對受納水體的影響。在優化食品工業產業布局、嚴格環保措施、規范排污環節和配套管網建設的情況下,規劃實施對產生的水污染影響將大大降低,水環境容量可滿足需要。

大氣環境。規劃實施過程中的工業鍋爐、設備等產生二氧化硫、煙塵及種養殖環節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對區域環境空氣產生一定的影響。但由于云南省環境空氣質量優良,超標污染物主要為細顆粒物和臭氧,云南省大氣環境容量較大,對食品工業特征廢氣污染物均具有一定承載能力,區域大氣環境質量總體上可保障食品工業的發展。

固體廢物。在采取嚴格的質量管理控制體系,提高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規范固體廢物處理方式后,食品工業固體廢物可得到有效處置,規劃實施的影響不大。

生態環境。云南省植被覆蓋率高,環境敏感區多,生態環境較為敏感。在下一步規劃實施過程中,應協調規劃建設與生態保護紅線的關系,完善區域生態安全格局和建設行為空間管制,推進食品工業原料基地建設和規范原料交易市場,減少上游種養殖、交通運輸、倉儲、交易等環節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使規劃的實施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規劃實施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規劃項目選址應盡量避讓環境敏感區,結合云南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情況,統籌保護好水陸域自然生態空間,對優先保護、重點保護的環境敏感區、生態保護地,優先采取避讓措施,確保食品工業綠色發展的同時區域生態功能不退化,環境質量不降低。深入循環經濟理念,結合規劃具體項目及其所處環境特點,適時優化設計方案,定期開展環境監測,強化日常運行管理。對污水進行再生回用,對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和處置,實現經濟和生態兩個維度的比較收益,達到食品工業發展過程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目標,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體水平,加強污水管網等配套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指導監督,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