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十四五”規劃 發布時間:2022-03-22 17:48

一、發展基礎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期間,我省以培育新經濟新動能、促進制造業邁向中高端為目標,大力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在協同化創新、智能化產品、網絡化制造、綠色化生產、平臺化服務、高端化品質等方面發力,以省政府文件出臺兩化融合“十三五”規劃、《關于加快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實施意見》(冀政發〔2016〕39號)《關于推動互聯網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冀政發〔2018〕8號)以及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等政策文件,通過夯實基礎設施、培育重點項目、推動融合應用、加速產業集聚等有效舉措,全省兩化融合指數由2015年全國第19位,提升到2020年全國第14位。

一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成效突出。已建成5G基站2.3萬個,實現全省各設區市、雄安新區主城區、冬奧會張家口賽區5G網絡覆蓋。累計培育各級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47個,2019年君樂寶乳業、科林電氣等6個企業項目被列為工信部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數量位居全國第六。2020年工業互聯網帶動經濟增長指數為73.5,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8.8,排名全國第七位;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總指數28.76,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10.50%,均居全國第八位。

二是基礎工作扎實開展,關鍵環節數字化水平大幅提升。320家企業列入工信部工業互聯網重點項目庫,數量居全國第三位;規上工業企業兩化融合水平評估實現全覆蓋,數量居全國第五位;155家企業被列為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數量居全國第六位。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提高了6.1個百分點,連續5年高于全國平均3.5個百分點以上,居全國第五位。產業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省電子信息領域共建有423個省級以上研發創新平臺,是2015年2.4倍,其中國家級研發創新平臺41家。2020年全省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4%,比2016年提升13.4個百分點。

三是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培育省級“制造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194個、智能制造標桿企業18個、數字化車間350個。建立企業上云供給資源池,確定了36個云平臺服務商,推出200多項云服務產品,對336個上云企業給予了資金支持,帶動1.2萬家工業企業上云。2020年全省工業云平臺應用率增速10%,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15.9%,均居全國第二位。

四是信息產業規模快速增長,融合發展支撐能力逐步增強。實施省級信息化改造重點項目539項。一批知名軟件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入冀發展,本地優勢企業快速壯大,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連續多年入圍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中移系統集成連續3年入圍中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綜合競爭力百強,17家企業在國內主板、創業板和國外證券所等上市。京津冀大數據綜試區基本建成,在線運營服務器規模突破180萬臺。2020年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912億元,較2015年增長54.1%,年均增速9.0%。

(二)存在問題

“十三五”期間,我省兩化融合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制約發展的瓶頸和問題。一是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全省5G基站數量排全國第14位,尚未實現對園區和產業集群的全覆蓋;僅建成標識解析二級節點2個,沒有形成大規模應用;全省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尚不完善,沒有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二是技術支撐和服務能力薄弱。全省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僅相當于廣東的3%、江蘇的5.5%,全省300家重點軟件信息技術服務企業中,提供企業信息化服務的公司僅占13%;外省服務企業本地化技術團隊人員少、力量弱,省內服務企業尚處于培育發展階段,對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撐作用不夠。三是融合發展的主動性不強。企業對兩化融合認識不足、投入不夠,缺乏既懂IT技術又懂業務需求的復合型人才,企業內生動力不足,2020年在全省實施的1664項工業企業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中,信息化項目僅占6.9%;市縣工信部門負責兩化融合的專職人員較少,基本沒有專項支持政策,市縣推動力整體較弱。

(三)面臨形勢

“十四五”時期,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河北省正處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兩化深度融合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共存。

從國際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應用,全球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實施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借助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波及全球,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受到重大沖擊,我國制造業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從國內看,我國當前正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亟需通過兩化深度融合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制造業發展新增長點,促進工業經濟向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轉變,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國家治理能力升級。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兩化深度融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先進省市已經開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方面全面布局,在人才、技術、市場、標準等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

從省內看,我省區位優勢明顯,產業體系完善,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冬奧會籌辦等國家重大戰略和國家大事深入實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戰略支撐和強大動能,為我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帶來新機遇,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轉型升級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時,我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較突出,在能耗雙控和碳達峰、碳中和約束條件下,工業經濟可持續增長壓力日益加大,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任務緊迫,必須立足本省實際,推動制造業沿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演進升級,提高工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綜合分析,“十四五”時期,我省面臨國際國內環境變化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要深刻認識河北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的新趨勢新任務,深刻認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對我省制造業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影響,牢牢把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大力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建設經濟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協同發展,營造良好的融合發展生態,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和新增長點,推動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重點實施六項任務和八大工程,促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創新發展,示范引領。緊跟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積極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產學研結合和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通過試點示范,帶動融合發展水平整體提升,推動河北制造向“河北智造”、“河北創造”轉變。

雙輪驅動,培育產業。堅持從新一代信息技術牽引和企業轉型升級需求雙向發力,針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痛點、難點、堵點,提升整體解決方案供給能力,培育一批本地化、專業化服務支撐機構,帶動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壯大。

筑牢基礎,保障安全。加強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以標準引領兩化融合發展方向,提升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支撐能力。堅持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動安全與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

激發活力,開放共贏。將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營造市場化、法治化發展環境,充分釋放各類主體創新活力。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創新成果在河北落地轉化,充分利用全國乃至全球資源,打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高地。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取得明顯成效,全省兩化融合水平進入全國第二梯隊前列,工業企業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的比例達到50%,重點行業企業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高,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融合發展成為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工業互聯網三大體系初步建成。5G網絡實現縣城及以上城區全覆蓋,推動“5G+工業互聯網”在工業園區的普遍應用,建設10個“工業互聯網+園區”試點;建設全省統一的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和工業大數據庫,形成“1+21”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實現7個重點行業和14個地區全覆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同能力;建立工控系統信息安全應急和通報機制,全面提升企業信息安全防護能力。

重點領域融合應用取得實效。實施1000項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項目,打造1000個網絡知名工業品牌和產品,推動1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信息化水平提檔升級,引導10萬家企業上云,實現107個產業集群全覆蓋。培育100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形成一批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案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3%,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2%。

融合發展支撐體系基本完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廣泛應用,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實現對1萬余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覆蓋。信息產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到2025年,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5000億元,年均增速20%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企業達到10家,形成光伏、大數據、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覆蓋全省的服務支撐體系基本建成,服務水平和能力明顯提高。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夯實產業數字化轉型新基礎

完善工業互聯網網絡體系。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完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實現重點園區和產業集群5G、千兆光纖網絡雙覆蓋,加快5G、云網融合、確定性網絡、IPv6分段路由(SRv6)等新型網絡技術在企業內外網的應用。開展“5G+工業互聯網”示范應用,建設“工業互聯網+園區”試點,支持工業企業建設5G全連接工廠,推動5G應用從外圍輔助環節向核心生產環節滲透。強化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設的管理,鼓勵在鋼鐵、裝備等行業建設一批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深化標識在設計、生產、服務等環節應用,促進跨企業數據交換,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質量追溯水平。

健全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支持行業龍頭企業搭建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企業全流程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鼓勵企業建設技術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前沿技術與工業機理模型融合創新,為解決行業痛點提供平臺支撐。圍繞工業主導產業需求,培育一批行業級、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企業提供研發設計、設備聯網、生產管控、能源管理、檢驗檢測、供應鏈對接、產業金融等公共服務,促進制造資源優化配置。積極推動國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河北布局。打造“1+21”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河北省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和工業大數據庫,綜合展示全省工業互聯網運行數據,為政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有力支撐。

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應用。支持企業開展語音識別、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語義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研究。推進智能制造關鍵技術裝備、核心支撐軟件、工業互聯網等系統集成應用,研發智能產品及智能互聯產品、智能制造使能工具與系統、智能制造云服務平臺,圍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檢驗檢測、營銷服務、故障預測、供應鏈管理、企業決策等制造全生命周期活動,開展人工智能應用。在鋼鐵、建材、裝備、石化等行業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差、安全風險高、工藝要求嚴等關鍵崗位,推廣應用焊接、裝配、涂裝、分揀等工業機器人,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

提升工業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完善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建立全省監測預警、信息通報和應急處置等機制。深化5G安全風險評估和安全能力建設,扎實做好5G網絡設施安全、應用系統安全、數據安全、特殊通信等重點工作。構建省、市兩級的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和應急資源儲備,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全省工控安全應急處置能力。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支持石家莊、秦皇島、唐山等市工業信息安全產業發展。

(二)推動工業互聯網新模式應用,引領產業數字化轉型新方向

個性化定制。在家電、家具、服裝等行業,發展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大力推進關鍵業務環節信息化全覆蓋,形成滿足客戶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需求的生產系統,大幅提升用戶服務體驗滿意度。鼓勵鋼鐵、汽車及零部件、軌道交通等行業重點企業,提升模塊化設計、柔性化制造、定制化服務等能力。支持企業基于用戶需求大數據,建立深層次分析體系,實現對市場的預知性判斷,實現供需精準對接、高效匹配。

平臺化設計。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建立多任務協同的設計體系,推動運用跨區域、跨專業的并行設計、敏捷設計、交互設計等新模式,推廣虛擬化仿真設計方式應用,實現產品生產和工藝路徑的優化設計。鼓勵龍頭企業、大型設計公司建設開放設計交互平臺、在線設計中心,面向全社會開放平臺資源,促進設計要素聚集發展。推動設計平臺與模擬仿真、數字孿生、實驗驗證、生產制造等系統對接,加快設計成果產業化。

智能化制造。在汽車及零部件、軌道交通等行業加快生產裝備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推進高精度感知控制、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物聯網、智能物流管理等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推動設備運行、質量檢測、物料配送、進度管理等生產現場數據分析應用,推動設計與制造、管理與控制、產供銷、決策支持等系統集成化應用。打通生產現場數據、企業管理數據和供應鏈數據,為物料庫存與現場精準協同、管理與制造無縫銜接和企業智能化決策提供支撐,實現工藝、生產、質量、設備、能耗等智能管理和優化,大幅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和能源資源消耗,有效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

網絡化協同。以百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和省級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為重點,推動企業間研發設計、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和營銷服務等系統的橫向集成,提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設計、制造、服務和資源協同能力。實施工業電子商務推廣工程,在鋼鐵、建材、食品、醫藥等重點行業,支持企業供應鏈平臺向行業供應鏈平臺轉化,提供集約高效的研發、采購、制造、營銷、物流、金融等平臺化服務。鼓勵制造企業與行業供應鏈平臺合作對接,提升產業集成和協同水平。

服務化延伸。發展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監測追溯、質量控制、故障診斷、遠程維護、在線監管、設備租賃和抵押擔保等在線服務模式,推動企業從提供產品制造向提供“產品+服務”轉變,延伸企業價值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剝離重組研發設計、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物流倉儲、金融租賃等服務業務,形成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專業化系統化服務,推動制造企業向“制造+服務”企業轉型。

數字化管理。加快數字孿生、大數據挖掘、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推動計劃財務、人力資源、生產調度、銷售服務等環節全面數字化,提升企業智能決策、精益制造和精準服務能力;鼓勵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設全業務全流程互聯互通、協作共享的一體化平臺,并逐步向覆蓋全產業鏈拓展,提高行業龍頭企業對產業鏈的管控協調能力。

(三)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激發融合發展新活力

提升大型集團企業數字化管控能力。支持鋼鐵、水泥、石化、汽車等大型集團企業運用數字化手段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綜合管理能力,助力企業加快戰略轉型。構建覆蓋各業務環節的數字化管控平臺,推動集團決策層與各生產企業間管理層、執行層的縱向貫通,實現財務管控、運營管控、戰略管控,促進集團發展戰略落地。鼓勵大型集團企業依托數字化管控平臺,實現跨地域、多基地快速擴張和全球化協同運營,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為集團企業加強國際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支撐。

推動行業骨干企業先行先試。支持行業骨干企業在新一代信息網絡、工業互聯網平臺、新模式新業態應用、工業信息安全等方面開展試點,遴選一批建設成效明顯,能夠形成可推廣、可復制模式的省級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案例,通過總結經驗和模式,形成面向細分行業的兩化融合解決方案,在行業企業進行推廣。發揮行業骨干企業的示范效應,促進同行業企業間學習對標,帶動上下游企業數字化水平整體提升。

助力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鼓勵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低成本、模塊化物聯網設備在中小企業中部署應用,引導中小企業通過平臺獲取工業軟件、大數據、交易、融資等方面的技術支持,參與大企業生產協作配套,推動優質產業資源高效配置和疊加倍增。鼓勵中小企業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提升企業在細分領域細分行業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資源管理和市場拓展能力,為企業走好“專精特新”之路提供數字化支撐。

培育工業互聯網優勢服務企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核心及配套產業,加快網絡、標識、平臺、安全的關鍵技術與產品研發,推動邊緣計算、數字孿生、增強現實、智能軟硬件等產業化進程,加快培育一批工業互聯網優勢服務企業。支持工業互聯網企業面向重點行業與典型場景,打造集成技術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加強產品及其解決方案的測試驗證和商業化推廣。鼓勵有條件的制造業企業開展信息技術業務剝離重組,成立專業的工業互聯網企業,總結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模式,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專業化系統化服務。鼓勵省外工業互聯網企業通過與本地企業合資合作或設立子公司等形式,為河北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加快大中小企業一體化發展。支持大型企業引領推廣、中小企業廣泛應用的融通發展模式,鼓勵領先企業推廣供應鏈體系和網絡化組織平臺,打造符合中小企業需求的數字化平臺、系統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帶動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能力提升和訂單、產能、資源等共享。支持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應用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先進生產模式、資源組織方式、新型管理和服務能力,打造跨產業數據樞紐與服務平臺,形成產融合作、智慧城市等融通生態。結合重點行業和產業集群需求,建設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產融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產品。

(四)推進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打造工業經濟新動能

推動原材料行業提質增效升級。支持四大臨港精品鋼鐵基地、省級石化園區龍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加快企業生產環節智能化改造,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節能減排和安全生產。鼓勵企業加快生產裝置及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實現企業級生產計劃、車間級生產調度、生產現場操作等多層集成、實施控制、在線優化、資源配置和閉環管理。加快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中心、關鍵工藝模型和智能控制系統建設,提升質量全過程管控、能源綜合管理、供應鏈集成、工藝流程再造、設備預防性管理等方面智能化水平。鼓勵在鋼鐵、石化、礦山等企業中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惡劣、安全風險高、精度要求高的環節通過“5G+工業互聯網”技術,實現無人化、智能化管理。

引導裝備行業向高端高新躍升。以解決裝備創新能力弱、基礎制造工藝落后、產品智能化水平和附加值低、產品維護服務成本高等問題為重點,推動保定、滄州、張家口先進汽車制造、秦皇島汽車零部件、唐山軌道交通裝備和機器人、張家口冰雪裝備等企業生產裝備、產線智能化建設,加快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普及應用,強化數據采集和系統集成,提升企業生產管控能力。鼓勵建設跨領域協同研發設計平臺,發展眾包設計、用戶參與設計、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型研發設計模式,縮短研發周期,提升產品品質。提升產品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利用工業互聯網的設備連接和智能管控優勢,推廣遠程診斷、在線維護、設備租賃和抵押擔保等服務新模式,延伸企業價值鏈,降低維護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

促進消費品行業優質高效供給。針對消費品行業普遍具有產品安全性要求高、需求個性化程度高、服務響應要求快等特點,在石家莊乳制品和醫藥、邢臺方便健康食品、秦皇島和張家口葡萄酒等企業強化全產業鏈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滿足客戶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需求,提高客戶互動和敏捷服務水平。加快標識在食品、醫藥、服裝等行業規模應用,促進跨企業數據交換,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質量管理水平。鼓勵企業開展基于用戶交互信息的大數據應用,發展個性化定制、產品差異化創新、網絡精準營銷、全產業鏈追溯和供應鏈金融等服務新模式,大幅提升用戶服務體驗和滿意度。推動供應鏈各環節數字化,實現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無縫對接、資源共享和協同運營。

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加快發展。圍繞半導體、新型顯示、通信導航、工業基礎軟件等領域,以數字化推動工藝、裝備、產品升級為重點,組織實施一批技術改造項目,提升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聚焦產品功能優化,引導企業在超高清視頻、可穿戴設備、車載智能終端等開展產品數字化創新。圍繞芯片和元器件、關鍵設備等重點環節,推動產業鏈體系化、供應鏈多元化,增強產業鏈供應鏈抗風險能力。以支撐海量上云應用為重點,建設形成張家口、承德兩個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和廊坊、保定等若干數據中心集聚區,推進雄安城市計算(超算云)中心建設。大力發展工業控制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平臺軟件以及支持新型人機交互、智能控制與決策、智能感知的嵌入式軟件,高水平建設雄安新區互聯網產業園,引進培育一批軟件百強、互聯網百強企業。

(五)促進關鍵領域數字化轉型,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推動綠色制造領域數字化賦能。圍繞節能降碳,在鋼鐵、石化、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加快對能源產出、輸配、消耗環節的設備改造,建設能耗在線監測系統,逐步實現能源預測預警、智能調控和能效綜合評估。開展高耗能行業節能監察,倒逼企業加快實現節能降耗。實施“互聯網+”綠色制造工程,培育和建設一批綠色工廠,推進綠色技術軟件化封裝,探索形成一批數字化模塊化解決方案。在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內部加快環保監測管理系統建設,加強煙氣、污水、廢渣等污染物監測、回收和再利用的管理,實現環保設備在線監測和環保數據告警、評估、報告,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強化安全生產領域數字化管理能力。在安全生產重點行業和領域,實施“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支持企業建立完善設備管理和安全生產監控平臺,實現設備運行、安全生產關鍵部位在線動態監控與管理分析。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煤礦、非煤礦山(尾礦庫)、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等重點高危行業安全生產水平,建立覆蓋關鍵裝置、現場作業、人員、環境等全局化安全生產監測、預警、管理和應急體系,減少風險隱患,提升安全水平。加快建設煤礦、非煤礦山(尾礦庫)、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重點企業聯網監測系統,健全省、市、縣分級、分類監測預警機制,實現風險感知、動態監測、自動預警、應急處置、結果反饋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加快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發展。加快臨西軸承、清河羊絨、白溝箱包等重點產業集群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集群、進企業。加快工業互聯網相關資源與產業集群需求對接,鼓勵產業集群龍頭企業與工業互聯網企業嫁接,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數字化賦能;支持集群龍頭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加快推動集群企業上云用云,構建云上產業集群;鼓勵發展新模式新業態,大力推廣移動電商、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型網絡營銷方式。

(六)構建融合發展生態,營造良好的數字化轉型新環境

開展技術創新。依托中央駐冀院所、高校以及省屬重點骨干大學、龍頭企業,加快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聯合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和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創新專項,在人工智能、芯片設計制造、基礎材料、專用設備等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在5G/6G通信、量子通信、衛星互聯網等領域超前布局一批“制高點”技術;開展關鍵軟件創新協同攻關,支持秦皇島軟件新城建設,大力發展工業軟件,加快工業APP培育,推動重點行業工業核心軟件國產化應用。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支持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加強人才培養。依托國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和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引進一批高水平科學家和高層次領軍人才,加大相關學科建設支持力度,推動省內重點高等學校開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流學科建設,培育建設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推動高等學校加快新工科專業建設和傳統專業改造升級,支持企業和高等學校建立融合發展實訓基地,試點產業導師制度,落實學生頂崗實習政策,加快培養一批高端復合型人才。加強高等學校、科研院所、企業之間人才交流,鼓勵通過掛職兼職、技術咨詢、周末工程師、短期工作、項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匯聚國內外人才資源。推廣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組織企業家融合發展專題培訓和現場觀摩,鼓勵更多社會主體開展融合發展創新應用。

強化標準推廣。依托全國兩化融合管理標委會等專業技術組織,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兩化融合領域標準研制,推動相關標準推廣普及。持續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分級貫標評定,加快推進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應用實施。支持企業參與國家兩化融合度評價標準編制,培育一批專業評估服務機構,鼓勵省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評價試點工作。開展兩化融合整體性評估,通過評估幫助企業精準把握自身融合發展水平,構建基于評估的政府精準施策、企業精準決策、市場精準服務的融合發展新模式。

加強區域合作。加強國際國內交流合作,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合作機制,用活京津創新資源,加快創建京津冀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示范區,構建完善工業互聯網網絡、標識、平臺、數據、安全等生態體系,提升基礎設施水平,促進創新資源共享,形成一批融合發展成果,打造服務京津冀、賦能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新高地。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先進地區的交流對接,跟蹤最新技術應用趨勢,開展聯合創新、供需對接、資源共享等互利合作,探索建立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跨區域協同發展機制。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協作,為全球企業提供中國特色的數字化轉型標桿案例和整體解決方案。

四、重點工程

(一)工業互聯網筑基工程。在大型集團企業、工業園區、產業集群建設10個“工業互聯網+園區”試點,提升園區內制造業企業網絡連接水平,打造100個5G內網標桿企業,培育形成一批典型應用場景。加快保定、滄州市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推動標識在鋼鐵、汽車及零部件、醫藥、食品等行業普遍應用。構建“1+21”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圍繞7大主導產業需求,在每個行業培育認定1-3家省級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各市建設1個市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河北省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推動10個國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河北布局,建設10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體驗中心,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普及。到2025年,培育各級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150個。

(二)產業數字化“培優扶強”工程。根據企業信息化發展階段組織精準幫扶,推動企業信息化水平提檔升級,建立省級兩化融合百強企業清單。培育1000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重點項目,引導處于“單項覆蓋”階段的規模在億元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項目謀劃和建設,實現向“集成提升”階段邁進;支持“集成提升”、“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爭取國家工業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等試點示范和專項資金;支持處于“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打造“燈塔工廠”。到2025年,培育形成100個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案例,爭創1個“燈塔工廠”。

(三)“十萬企業上云”工程。依托張家口、承德等地大數據云計算產業優勢,鼓勵制造業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云化研發設計、生產管理和運營優化等軟件和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實現基礎設施、平臺系統、業務應用、產品設備、制造能力和資源向云端遷移,降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成本。動態調整全省企業上云供給資源池,引導云服務商豐富企業上云產品內容,優化產品功能。指導云服務商建立完善企業上云本地化服務體系,打造企業上云服務生態。建設河北省企業上云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企業上云統計分析體系,為各級工信部門制定上云政策提供大數據支持。對上云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管理,針對不同等級、不同類別提供精準服務。到2025年,實現上云企業突破10萬家。

(四)工業互聯網優勢服務企業培育工程。積極引導我省鋼鐵、水泥、石化、汽車及零部件等行業龍頭企業的信息化部門進行業務剝離,設立專業化技術服務公司,為行業企業提供服務。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大數據、物聯網、工業軟件等企業為重點,加大對企業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推廣支持力度,提高企業市場占有率,加快企業上市步伐。開展“企業回家”行動,積極鼓勵在省外設立的信息技術服務子公司回河北落地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雄安新區承接非首都功能轉移為契機,推動國家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工業互聯網獨角獸企業在河北設立合資或獨資的獨立法人企業,鼓勵企業加大在河北的投資規模,帶動生態合作伙伴和上下游企業在河北聚集發展。到2025年,培育5家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本地工業互聯網服務企業。

(五)工業電子商務推廣工程。在鋼鐵、建材、食品、醫藥等重點行業培育一批行業供應鏈協同平臺,鼓勵制造企業與行業供應鏈平臺對接,提升產業集成和協同水平。依托供應鏈平臺建設面向行業的產業鏈數字地圖,梳理分析我省產業鏈薄弱環節,為全省強鏈、補鏈、延鏈提供支撐。組織實施“冀優千品”河北制造網上行活動,集中展示推介1000個河北知名工業品牌和1000個名優工業產品。繼續開展“總裁帶貨”工業品網絡直賣活動,通過直播帶貨、從廠到家、企業品牌日等方式,加強企業和產品宣傳力度。成立河北省工業電子商務聯盟,開展工業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建設。加快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和線下產業園區“兩平臺”建設,扎實推進石家莊、唐山、雄安新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培育一批省級跨境電子商務示范企業、平臺、園區和公共海外倉。到2025年,工業電子商務普及率達到60%。

(六)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工程。組織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專題培訓,開展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與集群企業的供需精準對接活動,推動行業特色解決方案在產業集群的推廣應用。鼓勵和支持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在清河羊絨、臨西軸承、永年緊固件等重點產業集群打造1-3個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推出一批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引導產業集群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發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制造、共享工廠等新型制造模式,參與大企業生產協作配套。鼓勵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在產業集群設立營銷基地、直播基地、培訓基地,提供專業化、精準化電商服務。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體系,鼓勵和引導中小微企業運用平臺獲取技術、信息、融資等方面的支持,推動優質產業資源高效配置。2025年,培育15個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提升5%以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提升10%以上的數字化特色產業集群。

(七)京津冀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工程。強化合作對接機制,提升網絡基礎設施聯通水平,構建互聯互通標識解析和多層次系統化平臺體系,建設高效能大數據中心體系,共同夯實轉型基礎支撐。強化核心領域協同攻關能力,培育新型模式新興業態,促進區域產業數字化升級,推進制造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共同提升融合應用水平。完善公共服務資源供給,協同推動產融精準對接,提升一體化安全保障水平,營造一流協同發展環境,協同打造富集產業生態。到2025年,京津冀工業互聯網協同發展示范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新高地。

(八)數字化支撐能力提升工程。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優勢,夯實服務支撐體系的“四梁八柱”,加快推進京津高校、部屬大院大所、央企研究單位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構,提升服務支撐能力。支持成立河北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河北省首席信息官聯盟,遴選河北省兩化融合專家庫,鼓勵成立聯合實驗室、實訓基地、應用創新中心等服務機構,形成覆蓋省市縣企四級的服務支撐體系。繼續做好兩化融合水平評估工作,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評估全覆蓋。加快構建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應急支撐體系,壯大服務支撐隊伍,完成50個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試點建設。到2025年,覆蓋全省的兩化融合支撐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作用,加強對兩化融合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組織協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作為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細化責任分工,按行業和區域實施評估和考核監督,推動相關政策落地。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同配合,認真抓好相關工作落實。各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要健全工作機制,明確責任主體,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加強協調調度、年度監測和考核評估,層層壓實責任,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

(二)強化政策引導。通過省工業轉型升級、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等專項資金對工業互聯網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各地統籌利用相關產業資金,加大項目扶持力度。優化稅收管理服務,促進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有效落地。對工業互聯網重點企業簽發、持有的票據優先辦理再貼現業務。落實我省企業掛牌上市融資、資產證券化、股權投資基金業發展、銀行保險業金融機構創新產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保費獎補,以及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政策等,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支持力度。

(三)改善發展環境。優化完善市場準入條件,推進相關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便利化。依法依規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準入限制,全面實施“非禁即入”,大力激發市場活力。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為新業態發展留足空間,對一時看不準的,設置一定的“觀察期”,建立“容錯”機制,以行政指導和服務為重點,實行柔性監管方式,推進制造業領域信用管理,積極引導和督促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加強網絡交易監督管理,保障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查處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

(四)開展宣傳培訓。以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等重大活動為契機,舉辦兩化融合、工業互聯網、產業數字化轉型等主題論壇,展示工業互聯發展成果,學習交流典型經驗,與國內優秀服務商開展對接合作。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深度行、百縣萬企推廣活動,按行業組織我省企業家開展專題培訓,到國內數字化轉型成功企業開展現場觀摩,舉辦整體解決方案推廣培訓,激發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通過各類媒體加大對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融合發展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營造濃厚的發展氛圍。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