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寧夏賀蘭山東麓位于北緯37°43′—39°23′,東經105°45′—106°47′之間,是世界公認的最適合釀酒葡萄栽培的地區(北緯30°—45°)之一。產區資源稟賦得天獨厚,賀蘭山屏障于西、黃河流經其東,位居山河之間的獨特地理環境,氣候干燥少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光照熱量充足(年日照時數2851小時—3106小時,≥10℃有效積溫3300℃左右)、晝夜溫差大,砂石土壤透氣性好、富含礦物質,黃河灌溉便利,被譽為“中國釀酒葡萄種植最佳生態區”“世界上能釀造出最好葡萄酒的地方”,被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評為世界葡萄酒“明星產區”。
寧夏種植葡萄的歷史可追溯至我國隋唐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寧夏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歷經試驗示范、快速擴張、品質提升、穩定成長階段,已形成一定的產業產能、市場份額和品牌知名度,成為寧夏擴大開放、調整結構、轉型發展、促農增收的重要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寧夏時,都對寧夏葡萄酒產業給予充分肯定并寄予殷切期望,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國字號”平臺相繼落戶寧夏,標志著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進入國家戰略,開啟了產業發展新紀元。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好兩個“國字號”平臺,加快推進寧夏葡萄酒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把賀蘭山東麓打造成為聞名遐邇的“葡萄酒之都”,力爭讓中國葡萄酒從賀蘭山東麓走向世界,特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編制基準年為2020年,規劃實施期限15年。分兩期建設,一期為2021年—2025年(“十四五”發展階段),二期為2026年—2035年(2035年遠景規劃發展階段)。
第一章 規劃背景
第一節 產業現狀
2016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指出,中國葡萄酒市場潛力巨大。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品質優良,寧夏葡萄酒很有市場潛力,綜合開發釀酒葡萄產業,路子是對的,要堅持走下去。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指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葡萄酒產業大有前景。寧夏要把發展葡萄酒產業同加強黃河灘區治理、加強生態恢復結合起來,提高技術水平,增加文化內涵,加強宣傳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綜合效益;寧夏葡萄酒產業是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假以時日,可能10年、20年后,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寧夏推動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動力。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賀蘭山東麓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將葡萄酒產業作為自治區九個重點產業之一,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爬坡過坎、克難前行,取得了積極進展,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規模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到2020年,寧夏釀酒葡萄種植面積達到49.2萬畝,占全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近1/3,是全國集中連片規模最大的酒莊酒產區。已建和在建酒莊211家(其中:建成101家、在建110家),年產葡萄酒近10萬噸(約1.3億瓶),綜合產值261億元,初步形成了賀蘭縣金山、西夏區鎮北堡、永寧縣玉泉營、青銅峽市甘城子及鴿子山、紅寺堡區肖家窯等酒莊集群,成為全國葡萄酒莊最集中的產區。
產區品牌影響明顯提升。“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入選第四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產區50多家酒莊的葡萄酒在品醇客、布魯塞爾、巴黎等國際葡萄酒大賽中獲得上千個獎項,占全國獲獎總數的60%以上,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牌價值被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評定為281.44億元,位列全國地理標志產品區域品牌榜第9位,并寫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紐約時報》將寧夏評為全球“必去”的46個最佳旅游地,理由是“這里是荒漠戈壁,在寧夏可以釀造出中國最好的葡萄酒”,并榮膺“世界十大最具潛力葡萄酒旅游產區”“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世界葡萄酒大師杰西斯·羅賓遜認為:“毋庸置疑,中國葡萄酒的未來在寧夏”。
產業發展效益初步顯現。經濟效益方面,先期建成的酒莊,每畝釀酒葡萄釀出的葡萄酒銷售繳稅在5000元以上,未來稅收潛力很大。社會效益方面,葡萄酒產業每年為生態移民及產區周邊農戶提供季節性和固定用工崗位13萬個,季節性用工人均收入在0.6萬元/年—1萬元/年,固定工人均收入2萬元/年—3萬元/年,酒莊(企業)年支付工資性收入約10億元,當地農民收入的1/3來自葡萄酒產業,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生態效益方面,釀酒葡萄種植使35萬畝山荒地變成綠色長廊,酒莊綠化及防護林建設大幅度提高了產區植被覆蓋率,葡萄園“深溝淺種”種植模式有效提升了水土保持能力,美麗的葡萄園和風格迥異的酒莊成為賀蘭山東麓靚麗的風景線和生態屏障。
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標準制定方面,堅持用標準引領產區發展,成立寧夏葡萄與葡萄酒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技術標準體系(DB64/T1553—2018),制定了30多項技術標準。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實施優新品種選育、栽培關鍵技術研究、釀造工藝關鍵技術研發、產區風土條件與葡萄酒特異性研究、葡萄酒質量監測指標體系及技術平臺構建等一批科技研發項目,集成推廣了淺清溝、斜上架、深施肥、統防統治及高效節水灌溉等一批關鍵技術,創建了以葡萄酒產業為主導的自治區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組建了6個自治區創新平臺、2個自治區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區和30家試驗示范酒莊。葡萄酒教育方面,建設自治區葡萄酒產業人才高地,組建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專家委員會,成立寧夏大學食品與葡萄酒學院、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教育學院,不斷深化與國內外院校人才培訓合作,建立了葡萄酒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和社會化教育培訓三級體系。
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加大。自治區先后出臺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保護條例、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創新財政支農方式加快葡萄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暨實施辦法等政策性文件,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自治區及相關市、縣(區)先后投入60多億元,配套建設了水、電、路、林等產區基礎設施,建成了“旱能灌、園成方、林成網、路相連、網覆蓋”的產區配套設施體系。
第二節 重大意義
推進寧夏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乃至中國葡萄酒產業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實現“當驚世界殊”愿景目標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推動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乃至中國葡萄酒產業重要指示的使命所系。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020年兩次視察寧夏,都對葡萄酒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寄予了殷切期望、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寧夏發展葡萄酒產業的優勢考量、戰略定位、路徑指向和“當驚世界殊”的宏大構想,思想深遠、內涵豐富、謀略精準。推動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寧夏的一項重要使命,必須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系統抓、深入抓、持續抓,把葡萄酒產業做大做優做強。
(二)推動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實施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葡萄酒經由“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一直是中西方經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寧夏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近年來把葡萄酒產業作為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加強與國際葡萄酒主產國家和葡萄酒相關組織在品種、技術、教育、人才、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知名度和影響力越來越大,葡萄酒已成為寧夏對話世界、世界認識寧夏的一張靚麗的紫色名片。
(三)推動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構建中國葡萄酒產業體系的時代需求。1892年,山東煙臺的張裕公司首次引進釀酒葡萄品種,開啟了中國真正意義上的葡萄酒釀造工業,目前已擁有山東、新疆、河北、遼寧、甘肅、寧夏、山西、河南、北京、吉林、云南等葡萄酒產區,葡萄酒成為我國大眾生活的日常消費品。寧夏賀蘭山東麓是中國釀酒葡萄種植集中連片最大、酒莊數量最多、酒莊集群化發展最快的“酒莊酒”產區。對標全球知名產區的發展歷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已具備生產世界級優質葡萄酒、引領中國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件。長期以來,葡萄酒領域的話語權始終掌握在西方,通過學習借鑒西方國家葡萄酒產業發展經驗,博采眾長,按照高質量發展思路不懈努力,持之以恒,一定能將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打造成世界一流產區,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
(四)推動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強勁引擎。當前,農業已進入到拓展多種功能、豐富供給結構和提高供給質量的新階段。釀酒葡萄種植是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知識密集型的現代農業,將輻射帶動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葡萄酒產業既可以提供高端飲品、美容品、保健品等物質產品,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又可以提供觀賞、休閑等體驗,滿足人們精神生活需求,是促進我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客觀需要。面對新形勢、新機遇,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大有所為,將率先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在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中走在前、作表率。
(五)推動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推進城鄉融合、提升寧夏區位形象的有力抓手。葡萄酒產業是知識和勞動“雙密集型”產業,產業鏈條長、牽引功能強、綜合價值高,既是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的復合型大產業,也是一門藝術、一種文化,是支撐寧夏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高質量發展葡萄酒產業,將葡萄種植、特色民宿、藝術工坊、文創景觀、農事體驗、鄉村美食、康養保健、鄉村電商、葡萄酒教育等諸多元素和功能融為一體,為周邊鄉村帶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效促進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推進葡萄酒產業鏈延伸和跨界融合,打造葡萄酒國際旅游目的地,賦予寧夏現代田園都市和田園鄉村鮮活的靈魂,形成獨具特色、底蘊深厚和富有情調、格調、色調的城市品味,大幅提升寧夏區位形象。
第三節 機遇挑戰
(一)發展機遇。
1.從國際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導致國際貿易環境逐步惡化,世界主要葡萄酒國家對中國出口量呈現持續下降趨勢,2021年1月—11月中國葡萄酒進口量38.86萬噸(約5.18億瓶),同比下降8.2%,進口金額15.25億美元,同比下降38%,為國產葡萄酒騰出大量市場份額,這是我區葡萄酒融入“兩個循環”、加快擴大國內外市場份額的良機。同時,2020年“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列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并進入首批保護名單,為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進入歐盟市場、提升市場知名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2.從國內看。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統計,2019年全球葡萄酒消費量244億升,中國以17.9億升消費總量位居第5位,但中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僅1.71升。從2015年到2019年,中國的葡萄酒人均消費量從1.52升上漲至1.71升,增長了11.8%,成為全球葡萄酒消費增速最快的市場,但相比5.7升的全球人均消費量,中國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較于世界其他國家,中國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更加廣大的容量。目前中國的4億多中高收入群體和年輕一代正在成為葡萄酒消費的主要群體,是線上酒水消費的主要驅動力,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求便捷、愛嘗鮮的消費特征,他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將引領未來葡萄酒消費與葡萄酒產業發展。特別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后,人們的消費更趨理性,葡萄酒消費觀念發生深刻變化,國產葡萄酒越來越受到青睞。只要把握時代特征和年輕人的喜好,開展新產品研發和創意設計,走高端、中端、大眾相結合的路線,實現產品、品牌優化升級,就能贏得未來市場。
3.從寧夏看。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2020年兩次視察寧夏,對寧夏葡萄酒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指路定向、深謀遠略、精思擘畫,帶來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和重大歷史機遇。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將葡萄酒產業作為自治區九個重點產業之一,建立省級領導同志包抓工作機制強力推進,立足寧夏葡萄酒產業資源優勢、產區優勢、品質優勢,堅持“酒莊酒、酒莊基地一體化經營”的葡萄酒產業發展方略,率先在中國市場融合創新出“酒莊引領下的品牌營銷模式”,開辟寧夏葡萄酒更加廣闊的市場。
(二)問題挑戰。
2019年,我國對部分國家進口葡萄酒實行零關稅政策,進口葡萄酒對國產葡萄酒市場份額的擠壓進一步加大,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面臨著更多外部環境的挑戰,但更多的挑戰來源于自身。
1.時間積淀短,產業軟實力不強。相對于國外葡萄酒產業,我國及寧夏葡萄酒產業整體發展時間短,產區和酒莊不同程度的存在歷史文化積淀少,標準制度體系還需健全,葡萄酒文化教育科普程度低,消費觀念、生活方式尚未形成等“軟實力”不強的短板。
2.土地資源尚未得到高效利用。產區規劃范圍內有近百萬畝土地權屬復雜,部分產區基礎設施不完備,開發成本高,個別酒莊(企業)圈而不建,產區招商引資力度不夠。造成葡萄酒產業核心區至今沒有形成整體連片的葡萄種植格局,同時,現有“塊狀供地”模式難以滿足酒莊旅游、餐飲、住宿、停車場建設、拓展相關活動等多元化服務功能的需要,限制了土地高效利用。
3.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受埋土越冬、春季展藤、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盲目限產、國產葡萄酒課稅等因素影響,葡萄園產出效益低,葡萄酒生產成本及市場定價偏高,競爭力較弱。
4.產業融合度低,全產業鏈競爭力不高。酒莊(企業)農工商、文旅康全產業鏈融合發展不足;缺乏酒瓶、瓶塞、酒罐、橡木桶、包裝材料等配套用品加工企業;釀酒葡萄渣、皮、籽開發利用程度不高,其延伸副產品精深加工不足,酒石酸、葡萄籽油、葡萄籽提取物的價值尚未完全體現,產區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利益鏈不健全,缺乏全產業鏈競爭力。
5.營銷體系不健全,宣傳推介力度不夠。產區及酒莊(企業)營銷渠道相對單一,多種營銷模式運用不充分,“葡萄酒+互聯網”的文章做得不夠,在打造品牌、創建文化上認識不到位、投入明顯不足;品牌宣傳推介力度有限,產區知名度不高。
第二章 總體思路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部署要求,堅持國際化視野、高端化定位,區域化布局、集約化提升,產業化推進、融合化發展,市場化機制、品牌化營銷,數字化管理、智能化重塑,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調整優化為主線,以提升綜合產出效益為重點,以科技創新、機制創新、業態創新為手段,全方位提升產區品牌影響力,加快構建現代葡萄酒生產、質量、營銷和服務全產業鏈體系,將寧夏賀蘭山東麓打造成黃河生態涵養示范區、西部特色產業開放發展引領區、文旅教體融合發展體驗區、“一帶一路”合作對接先行區,成為聞名遐邇的“葡萄酒之都”,引領中國葡萄酒“當驚世界殊”。
第二節 發展原則
(一)堅持生態保護、綠色發展。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立足生態要素實際,分區分類推進生態保護治理和產業生態發展。堅持以水定產、高效用水,優化用水結構、轉變用水方式。按照綠色、低碳理念建設零排放、零污染的“綠色酒莊”“生態酒莊”,全面推廣綠色生產模式。
(二)堅持發揮優勢、科學發展。深化對產區自然稟賦的保護利用,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氣候資源潛力,立足實際、科學規劃,優化品種布局和產品結構,有序擴大釀酒葡萄種植規模,合理布局酒莊建設。發揮酒莊酒企布局相對集中、葡萄園集中連片優勢,科學規劃產業加工園區,延伸產業鏈,推動葡萄酒產業集約、集聚、集群發展,促進酒莊酒企節本增效,提升市場競爭力。
(三)堅持市場導向、品牌發展。堅持用酒莊酒塑造產區品牌、用產區品牌放大市場,提升產區品牌影響力。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優化產品結構,深耕國內一二線城市市場,全力開拓國際市場,培育引領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品牌。
(四)堅持科技支撐、創新發展。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引進研發、示范推廣力度,提高良種使用率和機械化水平。加大釀酒裝備與工藝研發,降低加工成本。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采集關鍵環節數據,構建數字化智能系統,實現葡萄酒生產、銷售、流通全產業鏈條數字化。
(五)堅持跨界賦能、融合發展。拓展葡萄酒+文旅、體育、康養、生態等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多產業融合、高綜合產值的復合產業。
第三節 發展定位
(一)產區產業定位。
1.葡萄酒之都;
2.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先行產業;
3.中國西部特色產業開放發展的引領區。
(二)產區品牌形象定位。
1.世界葡萄酒明星產區;
2.中國葡萄酒莊酒產區;
3.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永久主辦地。
(三)產區品質定位。
1.世界一流品質的葡萄酒產區;
2.中國中高端葡萄酒產區;
3.中國最優質釀酒葡萄生產基地。
(四)產區權重定位。
1.中國葡萄酒從寧夏賀蘭山東麓走向世界;
2.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
3.國家農業(葡萄酒)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4.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5.中國葡萄酒產業科學研究高地。
第四節 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經過5年—10年努力,葡萄酒產業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業數字化、營銷市場化水平顯著提升,釀酒葡萄基地規模效益大幅增長,龍頭企業、中小酒莊集群同步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生產加工銷售溯源體系初步完善,覆蓋國內、暢通國際、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體系全面構建,葡萄酒與文化旅游、康養保健、教育體育、生態治理深度融合發展。
到2025年,力爭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50.8萬畝,規模達到100萬畝,建成酒莊270家以上,其中:龍頭酒莊企業20家、精品酒莊250家以上;年產優質葡萄酒24萬噸(3億瓶)以上,力爭實現綜合產值1000億元,“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牌價值翻番。
到2035年,力爭在2025年的基礎上再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50萬畝,規模達到150萬畝,建成酒莊370家以上,年產優質葡萄酒45萬噸(6億瓶)以上,力爭實現綜合產值2000億元,“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牌價值超過1000億元,構建“一業興”帶動“百業旺”的葡萄酒產業發展多元共贏格局,將寧夏葡萄酒產區打造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先試區,讓寧夏葡萄酒飄香全國,推動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
1.“一體兩翼,一心一園八個產業鎮”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構筑“32521”產業布局,即:建設3個國家級試驗示范區(基地)(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國家農業〔葡萄酒〕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打造2大優質原料基地(優質干白葡萄酒原料基地、優質干紅葡萄酒原料基地),做強5大酒莊集群,培育20家以上龍頭酒莊企業和10個世界級葡萄酒品牌,真正成為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引領者。
2.葡萄酒產業同商貿、文化、旅游、教育、體育、康養、生態等多產業深度融合,相關產業取得長足發展,構造供應鏈、服務鏈、營銷鏈、利益鏈全產業鏈競爭新優勢。
3.“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核心價值和核心競爭力基本形成,區域公用品牌叫響全國、走向世界,成為中國葡萄酒消費者心目中的王牌品牌。
4.標準、制度、規則進一步完善,率先在全國建成葡萄酒大數據平臺,葡萄酒產業軟實力建設達到較高水平,奠定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在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中的領軍地位。
5.通過葡萄園及防護林建設,將賀蘭山東麓百萬畝砂礫地變成葡萄酒綠色生態廊道,建成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將葡萄酒產業打造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先行產業。
(二)分區目標。
1.銀川市。到202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16.96萬畝,其中調整種植結構2.27萬畝,宜種植荒地14.69萬畝,基地總面積達到34.5萬畝。到203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20.3萬畝,基地總面積達到54.8萬畝。
2.石嘴山市。到202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2.88萬畝,其中調整種植結構0.01萬畝,宜種植荒地2.87萬畝,基地總面積達到3.58萬畝。到203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4.06萬畝,基地總面積達到7.6萬畝。
3.吳忠市。到202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24.96萬畝,其中調整種植結構3.05萬畝,宜種植荒地21.91萬畝,基地總面積達到49.6萬畝。到203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18.68萬畝,基地總面積達到68.3萬畝。
4.中衛市。到203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3.0萬畝,基地總面積達到3.2萬畝。
5.農墾系統。到202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6萬畝,其中調整種植結構5.59萬畝,宜種植荒地0.41萬畝,基地總面積達到12.11萬畝。到203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3.99萬畝,基地總面積達到16.1萬畝。
(三)融合發展目標。
到2025年,酒莊年游客量達到300萬人次以上,引進葡萄酒產業鏈衍生品開發及相關產業鏈配套企業10家以上,釀酒葡萄及葡萄酒年銷售收入達344億元以上,帶動文化旅游及相關產業產值達到656億元。到2035年,酒莊旅游游客量達到500萬人次以上,建成相關產業的配套企業20家以上,釀酒葡萄及葡萄酒年銷售收入達640億元以上,帶動文化旅游及相關產業產值達到1360億元。
(四)生態建設目標。
1.提升產區防洪滯洪及水土保持能力。通過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和防護林帶建設,實現產區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和路、電、網等系統配置,增強賀蘭山、羅山防洪滯洪及水土保持能力,推進砂礫和荒漠灘地變成“新綠洲”。
2.建設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酒莊和葡萄酒產業鎮實行農工商、文旅康融合發展模式,成為葡萄酒愛好者、社會團體和學生的生態文明及葡萄酒文化教育基地和研學游基地。
(五)社會發展目標。
1.創造農民就業崗位。150萬畝葡萄種植基地將吸納20萬園藝產業工人就近就業,年收入增加2萬元—3萬元。
2.實現畢業生穩定就業。葡萄酒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園藝師、釀酒師、品酒師、侍酒師、文創者、職業經理人和營銷人員,預計每年可創造5000個就業崗位,10年可使5萬名畢業生實現穩定就業。
3.打造不同風格葡萄酒產業鎮。通過風格各異的葡萄酒產業鎮建設,推進葡萄酒產業同美麗鄉村、美麗酒莊、美麗田園融為一體,帶動周邊鄉村全面振興,使賀蘭山東麓成為“就地城鎮化”的典型、寧夏特色新型城鎮化的范本,推進寧夏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進程。
表2-1 綜合經濟指標一覽表 單位:萬元、噸、家
類別 | 序號 | 指標 | 2025年 | 2035年 | 備注 |
一、生產規模 | 1 | 釀酒葡萄面積(萬畝) | 100 | 150 | |
(1) | 其中:新增種植面積(萬畝) | 50.8 | 50 | ||
(2) | 改造提升面積(萬畝) | 20 | |||
2 | 釀酒葡萄年產量(萬噸) | 35 | 60 | ||
3 | 標準化示范園數量(個) | 50 | 100 | ||
4 | 酒莊數量(家) | 270 | 370 | ||
(1) | 其中:龍頭酒莊企業(家) | 20 | ≥20 | 每個2萬畝以上 | |
(2) | 精品酒莊企業(家) | >250 | >350 | 每個300畝以上 | |
(3) | 3A級以上旅游酒莊(家) | 15 | 30 | ||
(4) | 4A級旅游酒莊(家) | 5 | 10 | ||
5 | 年產葡萄酒(萬噸) | 24 | 45 | ||
6 | 年產成品酒(億瓶) | 3 | 6 | ||
二、產品結構 | 1 | 優質葡萄園占比(%) | 65 | 90 | |
2 | 高中端葡萄酒占比(%) | 50 | 80 | ||
三、科技支撐 | 1 | 機械化普及率(%) | 70 | 80 | |
2 | 人才隊伍(萬人) | 2.2 | 5 | ||
(1) | 其中:專業技術人才(萬人) | 1 | 2 | ||
(2) | 企業管理人才(萬人) | 0.3 | 0.5 | ||
(3) | 市場營銷人才(萬人) | 0.9 | 2.5 | ||
3 | 銷售葡萄酒可追溯率(%) | 90 | 100 | ||
四、物質裝備 | 1 | 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占比(%) | 80 | 100 | |
2 | 耕作、病蟲害防治、越冬防寒、剪枝等機械化水平(%) | 70 | 80 | ||
3 | 釀酒裝備機械化水平(%) | 80 | 100 | ||
五、葡萄園生態環境 | 1 | 葡萄基地防護林達標占比(%) | 80 | 100 | |
2 | 酒莊綠化美化達標占比(%) | 100 | 100 | ||
3 | 酒莊污水處理達標占比(%) | 100 | 100 | ||
六、產業經濟結構 | 1 | 葡萄酒產業綜合產值(億元) | 1000 | 2000 | |
2 | 酒莊旅游人數(萬人次/年) | 300 | 500 | ||
3 | 年銷售收入(億元) | 344 | 640 | ||
4 | 轉移農村勞動力(萬人) | 15 | 20 |
第三章 總體布局
第一節 規劃范圍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向北輻射至石嘴山市惠農區,向西南輻射至中衛市沙坡頭區,向東南輻射至吳忠市同心縣。涉及4市12縣(市、區)以及農墾集團9個國有農(林)場,總面積約4820平方公里。核心區包括賀蘭縣、西夏區、永寧縣和青銅峽市的部分區域,核心區四至范圍(東經105°46′47″—106°5′33″,北緯38°2′26″—38°48′45″之間):北至賀蘭縣與平羅縣交界,南至青銅峽市小大公路,西至寧蒙邊界及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界(不含西夏陵申遺區域等特殊用地),東至西干渠,總面積724平方公里。核心區內以閩寧鎮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全產業鏈聚集展示中心為重點發展區域。
2021年—2025年重點發展核心區內賀蘭縣金山、插旗口,西夏區鎮北堡、套門溝,永寧縣沿山開發區,青銅峽市鴿子山、甘城子區域及紅寺堡區肖家窯、巴莊、譚莊子、柳莊,同心縣韋州,農墾部分農場,賀蘭山東麓洪積扇土地優化整合等區域。2026年—2035年集中發展惠農區小南溝,紅寺堡區城北、弘德、石喇叭,青銅峽市滾泉坡、青鋁以及同心縣下馬關,中寧縣太陽梁,沙坡頭區迎水橋等區域。
第二節 空間布局
寧夏葡萄酒產業發展空間布局是“一體兩翼,一心一園八個產業鎮”。
(一)“一體兩翼”。
“一體”:以靠近賀蘭山東麓的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惠農區,銀川市西夏區、永寧縣、賀蘭縣和青銅峽市相關聯區域為產區主體。
“兩翼”:產區主體向西南輻射延伸至中衛市沙坡頭區、中寧縣構成西南翼;向東南輻射延伸至吳忠市紅寺堡區、同心縣構成東南翼。
(二)“一心一園八個產業鎮”。
“一心”:在永寧縣閩寧鎮建設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全產業鏈聚集展示中心。
“一園”: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
“八個產業鎮”:鎮北堡葡萄酒旅游產業鎮、大武口賀東莊園葡萄酒詩酒田園產業鎮、賀蘭金山葡萄酒康養產業鎮、永寧賀蘭神酒莊博物館產業鎮、玉泉營葡萄酒歷史風情產業鎮、青銅峽鴿子山葡萄酒文化產業鎮、紅寺堡肖家窯葡萄酒生態產業鎮、羅山東麓韋州葡萄文化創意產業鎮。
第三節 建設任務
(一)“一心”建設。
1.充分發揮閩寧鎮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核心區的區位優勢,成立寧夏國際葡萄酒會員俱樂部、寧夏葡萄酒文化創意中心、寧夏葡萄酒“四師”協會(園藝師、釀酒師、品酒師、侍酒師)、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現代產業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閩寧試驗站等,將閩寧鎮打造成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全產業鏈聚集展示中心。
2.凝練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發展對寧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貢獻,打造中國東西合作扶貧交流中心和愛國主義紅色教育基地。
3.根據福建閩南建筑風格創意設計,引入閩南茶文化等元素,建設兼具閩南和寧夏地方特色建筑風格的葡萄酒主題酒店。
4.利用閩寧紅酒街,集中展覽賀蘭山東麓產區精品酒莊產品,展示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發展歷程、獲獎產品、餐酒搭配文化等業態。
5.以賀蘭紅酒莊萬畝葡萄基地為依托,規劃建設葡萄及葡萄酒主題公園,完善品種展示、栽培模式、葡萄文創、休閑娛樂、科普教育等功能區。
6.在閩寧扶貧產業園集中建設寧夏葡萄酒產業鏈延伸加工制造園區,引進或創辦制罐、制瓶、制塞、制箱、橡木桶制造等產區關聯制造企業以及葡萄籽、皮、渣、藤深加工企業,發展上下游相關產業鏈。
7.策劃舉辦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中國葡萄酒產業高峰論壇、中國葡萄酒莊園論壇、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新酒節等葡萄酒展會節會和品牌推介活動,吸引國內外專業人士、客商、游客到閩寧鎮交流考察、洽談合作、游覽觀光、體驗研學。
(二)“一園”建設。
以鎮北堡、賀蘭金山、永寧閩寧、農墾玉泉營、青銅峽鴿子山等區域為核心區,以閩寧鎮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全產業鏈聚集展示中心為重點,建設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
1.充分發揮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專家委員會作用,依托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國內外葡萄酒全鏈條一流專家共同參與,組建葡萄酒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推進產區協同創新中心、綜合科技研發平臺建設,提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對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比較優勢和釀酒葡萄生長機理等進行全方位深入研究,提升固化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甘潤平衡”的品質,提高產區綜合科技研發水平。
2.依托自治區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建設國家級葡萄酒檢驗檢測中心,并在閩寧鎮、金山、鴿子山等葡萄酒企業聚集區分別建設葡萄酒分支檢驗檢測中心。籌建大數據中心、文化創意中心、市場運營中心、智慧園區運營管理中心、休閑康養教育中心等產業融合發展配套機構,吸引國內外資本、技術、人才前來創業、創新、創優。
3.引進國內外知名農業機械、釀造加工設備制造企業及專業技術人員,加強與國內企業開展葡萄酒產業專用機械、設備研發合作,研發葡萄酒釀造設備以及針對賀蘭山東麓立地條件的葡萄樹埋藤展藤、采收等專用機械,從根本上解決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發展中用工成本高、釀造設備貴的“瓶頸”問題。
4.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管理制度和商業模式,縮小與國際葡萄酒產業軟實力的差距。加大國外優良品種和園藝技術引進試驗示范力度。集中建設釀酒葡萄品種資源庫、采穗圃、苗木繁育基地。
5.積極融入國家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大格局,構建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葡萄酒文化交流合作的紐帶。打造漢唐文化葡萄產業園,建設葡萄酒產業和絲綢之路文化影視基地、文化演藝融合發展的文化產業園區,使其成為以葡萄酒文化彰顯中國絲綢之路文化的窗口。
(三)“八個產業鎮”建設。
根據特色小鎮發展相關政策規定,加強規劃編制審核,明確概念內涵,明晰功能定位,加快推進產業鎮建設。
1.鎮北堡葡萄酒旅游產業鎮。充分利用鎮北堡西部影城、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賀蘭山巖畫景區等旅游資源,建設一批風格各異、功能多樣的鄉村度假民宿、紅酒溫泉主題酒店、葡萄酒體育公園、賀蘭山攀巖館、釀酒體驗工坊、酒吧街等,將鎮北堡打造成葡萄酒文化旅游融合的葡萄酒主題旅游產業鎮。
2.大武口賀東莊園葡萄酒詩酒田園產業鎮。深入挖掘賀東莊園百年老藤歷史和大武口城區以北原有工業區遺址資源,歸集整理古今文獻中葡萄酒詩詞、詩歌等文化元素,增設人文景觀小品,開發葡園小火車觀光、詩詞交流、國學講堂、攝影采風、葡萄酒品鑒、自釀體驗等文化休閑娛樂項目,打造葡萄酒詩酒田園風格的產業鎮。
3.賀蘭金山葡萄酒康養產業鎮。以賀蘭縣洪廣鎮片區賀蘭山下集中連片種植的葡萄園風光為底韻,充分利用賀蘭山渾然天成的人像自然景觀,引進葡萄酒休閑體驗、中醫保健、修身康養等項目建設葡萄酒康養產業鎮。打造一批葡萄酒與康養融合的金山民宿和康養社區,形成以“葡萄酒+健康”為主題的特色產業鎮。
4.永寧賀蘭神酒莊博物館產業鎮。以賀蘭神產業園為基礎,充分利用賀蘭山東麓的自然資源,將種植、釀造、銷售、旅游、教育、觀光等多產業進行深度融合,打造集酒莊旅游、葡萄酒教育和科研、主題民宿、影劇院、商務會議承辦、購物體驗等多功能為一體的葡萄酒莊博物館產業鎮。
5.玉泉營葡萄酒歷史風情產業鎮。利用寧夏農墾葡萄酒產業發展歷史資源優勢,在永寧縣玉泉營整合、新建一批酒莊酒企及配套葡萄園,形成規模化酒莊集群。突出葡萄酒主題元素,建設寧夏農墾葡萄酒博物館、體驗展示中心,講述賀蘭山東麓產區在寧夏農墾誕生“第一瓶葡萄酒”的故事。挖掘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歷史文化和“農墾精神”,打造“玉泉紅酒一條街”,使玉泉營葡萄酒歷史風情產業鎮成為銀川城南旅游線上的靚麗風景。
6.青銅峽鴿子山葡萄酒文化產業鎮。依托黃河大峽谷(一百零八塔)、鳥島等黃河文化資源,以鴿子山人類史前遺址、明長城、烽火墩、廟山湖、現有酒莊及周邊萬畝葡萄基地為基礎,打造特色葡萄酒莊集群,建設酒莊“網紅打卡地”、貝殼屋、太空屋等觀星民宿,體驗“夢開始的地方”旅游主題,吸引葡萄酒愛好者、游客前來旅游觀光休閑。
7.紅寺堡肖家窯葡萄酒生態產業鎮。以肖家窯葡萄種植基地和酒莊集群建設為基礎,以寧夏移民博物館、全國青少年航模大賽基地、熱氣球體驗等特色資源為依托,以獨特的移民文化、人文風土為韻律,突出自然生態、民居生態、人文生態等,利用不同建筑風格的民居商鋪,配設葡萄酒文創景觀小品,打造酒吧街,創意建造特色民宿,體現紅寺堡區“和而不同”的移民生態和葡萄酒文化價值。
8.羅山東麓韋州葡萄文化創意產業鎮。依托羅山東麓地區,以“品牌化、創意化、精致化”為目標,挖掘韋州古城文化,發展藝術休閑、度假養生產業,打造集特色種植、文化創意、旅游度假、養生養老等為一體的葡萄文旅特色產業鎮。
第四節 種植布局
(一)銀川市。
到202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分布:
西夏區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鎮北堡種植區(包含黑云墩、地圈、德林村等)及昊苑村小區域種植區、套門溝種植區。
永寧縣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沿山種植帶的中糧種植區(包含高石墩、紅石背子等)、賀蘭神種植區(包含沙河圈、散石子等)。
賀蘭縣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金山種植區(包含麻黃墩、李家溝、紅柳溝、下營子等)及金山林場種植區、插旗口種植區(包含陳家溝、老君堂、農場鹿圈隊等)。
到203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主要分布在西夏區黃旗口種植區(包含大水渠臺子、黃旗口等)、賀蘭縣紅石溝種植區(包含九道溝、扁梁溝、沙溝圈、小韭菜溝等)。
(二)石嘴山市。
到202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分布:
惠農區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紅果子種植區(包含麥如井、楊家臺子、車馬店、青溝等)、王泉溝種植區(包含羅家院子、汪家莊村、雁窩池村、紅石頂等)。
大武口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長興街道辦種植區。
平羅縣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崇富村種植區(包含柴柳溝、大尖山溝、小沙溝、北街等)。
到203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主要分布在大武口區星海種植區、惠農區小南溝種植區(包含水溝莊、白溝、紅曲片等)、鄭家溝種植區(包含簡泉村、大坑溝等)以及平羅縣大水溝種植區(包含川溝、攔圈、大青溝、高溝等)。
(三)吳忠市。
到202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分布:
青銅峽市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雙墩種植區(包含紅井門、井溝等)、鴿子山種植區(包含峰口子、向陽崖、架子梁等)、樹新林場種植區(包含林場三隊、西夏渠、滑石溝、小大線、甘城子分場村、西干渠等)、甘城子種植區(包含二道梁、干城子、同富村等)、廣夏種植區(包含大溝、甘泉、孔古墩、玉西、頭道梁等)。
紅寺堡區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肖家窯種植區(包含吳家溝、王家天橋、沙窩、朱莊、蔣莊子、陸莊子、方莊子、盧家溝等)、譚莊子種植區(包含下邊窯、楊目溝、甜水河、王戶臺、太陽山等)、柳莊種植區(包含馮莊、黃草墩、許家鋪、茅頭墩、柳莊、謝家圈、菜肴溝等)、巴莊種植區(包含曹家梁、麻黃坑、韋州干渠等)。
同心縣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韋州種植區(包括西魏莊、牛斷頭、下武墻、蘇窯頭等)。
到203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主要分布在紅寺堡區城北種植區(包含舊城、弘德一村、海子塘、光彩等)、石喇叭種植區(包含麥家臺子、河水等)、弘德種植區(包含長櫞子、三道梁、閻家廟、古木嶺、太平溝、莊框臺、郭莫梁等),青銅峽市滾泉坡種植區(包含青羊圈、枕子溝、井水溝、羅家小平、干泛溝等)、青鋁種植區(包含雷布梁、老君梁、紅石墩等)、滑石溝種植區(包含盛家墩、紅石槽子、張崗等)以及同心縣下馬關種植區(包含黑山子、范家埫、紅梁洼、上垣、紅城水等)。
(四)中衛市。
到203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主要分布在中寧縣太陽梁種植區、沙坡頭區迎水橋種植區。
(五)農墾系統。
到202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主要分布在黃羊灘農場、玉泉營農場、賀蘭山農牧場、平吉堡農場、暖泉農場、連湖農場等種植區。
到2035年,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主要分布在銀川林場、渠口農場、前進農場等種植區。
第五節 品種布局
緊跟國內外葡萄酒市場變化,進一步優化品種區域布局,高標準培育優質干紅、干白兩大葡萄酒原料基地,最大限度實現土壤與品種的有機匹配。
(一)優質干紅葡萄酒原料基地。
重點布局在青銅峽市、永寧縣、西夏區、賀蘭縣以及農墾集團玉泉營、黃羊灘、連湖、賀蘭山國營農場等海拔1200米以下區域。該區域以淡灰鈣土、礫石土為主,品種以赤霞珠、蛇龍珠、品麗珠、梅鹿輒、黑比諾、西拉、馬瑟蘭、小味兒多、馬爾貝克等為主,適當增加馬瑟蘭、馬爾貝克、黑比諾等品種種植比例,降低赤霞珠種植比例。干紅原料的種植比例由現在的90%調減為80%左右。
(二)優質干白葡萄酒原料基地。
重點布局在吳忠市紅寺堡區、同心縣等海拔1200米以上的區域,該區域以黃沙土、淡灰鈣土為主。重點布局建設優質干白原料基地,品種以霞多麗、貴人香、雷司令、長相思、威代爾、小芒森等品種為主,適當增加小芒森、雷司令、長相思等品種種植比例。
(三)積極引進優新品種。
引進抗寒、抗旱、抗鹽堿、糖酸平衡、色澤艷麗、豐產性好的釀酒葡萄優新品種(品系),開展選育及推廣工作。建設好釀酒葡萄良種苗木母本園、采穗圃、繁育圃三級繁育體系,積極拓展新的發展區域和優新品種,進一步推進釀酒葡萄品種布局區域化。對現有栽培品種進行系統的提純復壯,篩選、培育寧夏產區的特色優新品種(品系)。
第四章 產業體系
第一節 構建全產業鏈
按照“前延后伸、橫向融合,全產業鏈競爭”的要求,強基礎、填空白、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延長和夯實葡萄酒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利益鏈和價值鏈,增強全產業鏈競爭力。
(一)優化“1+6”產業鏈。以產品設計研發為核心,不斷優化產品設計研發加種植生產、發酵釀造、皮渣利用、調配定型、裝瓶庫存、市場營銷的“1+6”產業鏈結構。
(二)完善供應鏈。前端包括種苗種條、有機肥料、生物農藥等投入品供應,加大優良種苗引進、擴繁力度,加強采穗圃基地建設,保障新增100萬畝葡萄種植基地所需。中后端包括酒罐、橡木桶、酵母、酒瓶、瓶塞、酒標、包裝箱等供應,配套建設或引進相關的制造企業,增強產地配套供應能力,實現節本增效,并為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等周邊葡萄酒產區提供服務,成為區域葡萄酒產業設備用品集散地。
(三)拓展服務鏈。組建自治區葡萄酒產業專家技術服務團隊,成立產業技術推廣服務機構,建立健全葡萄酒產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協助市場主體解決葡萄種植、釀造加工、品牌策劃、市場營銷等各環節存在的關鍵問題。編制產區酒莊酒釀造技術標準,組織產區葡萄酒分類定級、定價、評獎等活動。對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品牌、酒莊品牌、產品品牌進行全方位包裝策劃,構建多載體、多層次、多渠道的營銷網絡體系。
第二節 生產體系
(一)苗木繁育體系。建立完善苗木三級繁育體系,以引進的脫毒葡萄種源為基礎,以賀蘭金山葡萄產業試驗區為主要采穗圃,扶持葡萄良種擴繁企業,支持研發用品種資源圃建設,確保產區脫毒種苗供應。緊跟國內外釀酒葡萄新品種培育,持續開展新品種引進、篩選、馴化、擴繁、抗性育種和品種區域化研究,加強新品種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確保產區品種資源豐富、產品多樣化。健全苗木抽檢制度,杜絕外地帶毒苗木進入產區。
(二)葡萄種植體系。充分發揮專家技術團隊作用,根據產區土壤、氣候條件,科學選擇發展區域、品種、樹形,指導企業科學、綠色、智慧種植,提高水肥一體化管理水平,實現“質量優先、合理豐產”。不斷完善、提升產區葡萄園栽培技術規程和標準,完善優質葡萄園和示范園評選評定管理辦法,健全評選管理機制,擴大標準化優質基地規模。加快低產低效葡萄園改造提升,使葡萄平均畝產提高到500公斤—800公斤,優質葡萄基地達到90%以上。鼓勵成立種植管理、農機服務等社會化組織,為各酒莊企業提供專業化服務。
(三)葡萄酒生產體系。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利用寧夏產區優質葡萄原料,采用柔性泵、溫控罐、錯流過濾器、離心澄清器等世界先進釀造裝備,以及低溫浸漬、干冰浸漬、重力釀造等釀造技術,釀造有個性、高品質的特色酒莊酒。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干紅、干白、起泡、蒸餾酒等常規葡萄酒種基礎上,研發生產無醇葡萄酒、貴腐酒、雪莉酒、波特酒等小眾酒種及葡萄汁,滿足多樣化、多系列、多口味市場需求,提高產品競爭力。
(四)培育企業經營主體。實施企業梯度培養計劃,形成龍頭、精品酒莊多樣化、差異化的發展格局。培育一批有帶動力、品牌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進產業規模化經營。鼓勵企業以資本、基地為紐帶引進戰略合作伙伴,采取聯合、重組、并購、轉讓、國有參股控股等多種形式,實現產業資源整合。
第三節 質量監管保障體系
加強賀蘭山東麓產區技術、標準推廣和質量認證,健全完善技術標準、管理法規,完善產區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大數據中心,推動建立“一瓶一碼”追溯體系,規范種植、葡萄酒生產、經營秩序,保障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質量和品牌信譽,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完善技術標準。制修訂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栽培技術規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酒莊酒生產規范、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企業環境監測評估規范、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企業消防安全規范等產區地方標準,積極創建葡萄酒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
(二)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管理辦法等產區管理制度、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地身份標識規則等行業自律制度,促進產區各酒莊建立葡萄酒家庭譜系及“年份酒”身份證,鼓勵酒莊按列級酒莊分級管理,實現優園、優釀、優質、優價的目標。
(三)加強質量監管。依托葡萄酒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建立數字信息跟蹤平臺;規范葡萄酒生產經營秩序,確保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完善葡萄園土壤、苗木、農藥、葡萄酒理化及風味物質、市場流通領域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長效檢測機制,實現產區風土、園區原料、釀造加工、葡萄酒成品、灌裝、儲存等全過程數字化智能化管理。
第四節 營銷體系
(一)成立葡萄酒營銷集團(營銷中心)。成立“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營銷集團(營銷中心)”,推動在海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設立營銷分公司(分中心),開設“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營銷體驗店,設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營銷專柜。組建國內外一流專業營銷團隊,建立“品質品牌+營銷集團+激勵機制”的營銷模式。
(二)建立營銷平臺。加快建設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網站,加強與大型電商平臺合作,開辟“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網上商超、網上門店、營銷專區,拓展產區專屬網絡銷售渠道,全面打造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網絡營銷平臺。爭取在銀川設立中國葡萄酒交易所,提升產品產銷對接、訂單交易、品牌產品溢價能力,打造國際現代化交易平臺。
(三)建立網紅營銷團隊。順應新生代消費者的愛好,建立網紅營銷團隊,加大直播帶貨營銷力度。
第五節 服務體系
(一)推進數字產業化,加快產業數字平臺建設。推廣物聯網、區塊鏈技術,促進線上線下資源有效融合和利用,實現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產業服務平臺建設,提升葡萄酒產業大數據運用能力。加強同國內外知名數字化企業聯合合作,建立產區數字化智能化數據中心和數字化交易平臺,開展葡萄酒交易、期貨、酒票等業務,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開展產區基地種植、檢驗檢測、產品追溯、智能灌裝、市場銷售等各環節大數據分析,掌握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供行業部門、科研單位和酒莊企業等決策、應用。
(二)完善葡萄酒產業教育科研服務體系。利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寧夏大學、寧夏葡萄酒與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科研機構資源,建設葡萄酒現代產業學院。支持酒莊與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產學研合作,圍繞產業發展重點領域進行科技攻關,積極參與國家、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實施,聯合共建科技創新平臺。
(三)推行葡萄種植園社會化服務。發展面向葡萄種植園的農機作業、植保園藝、水肥一體化、農業物聯網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推廣埋土展藤作業、防凍害、病蟲害統防統治、施肥灌溉、剪枝疏果、田間管理等葡萄種植園管理社會化服務模式,降低酒莊酒企生產成本。
(四)建立健全產業服務組織。充分發揮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與葡萄酒聯合會的社會化服務功能,建立健全各產區行業協會服務組織,成立葡萄酒酒莊聯盟,開展業內交流合作和資源共享,推進行業自律、誠信經營和職業道德建設。
(五)建設職業化人才隊伍。組建葡萄酒產業專家技術指導組,加強技術指導。建立酒莊酒企職業經理人、園藝師、釀酒師、品酒師、侍酒師培育機制,引導相關協會和教育機構有序開展培訓工作。建立葡萄園藝工人培訓、實操考核、派遣等行業制度,造就一批富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園藝產業工人。
(六)開展葡萄酒社會化教育。整合利用現有賀蘭山東麓國際葡萄酒博物館和閩寧鎮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教育學院等資源,加強與國內外院校合作,開設葡萄酒商務、營銷、市場策劃等課程,辦好葡萄酒教育培訓,培養葡萄酒愛好者和品酒師、侍酒師等實用性人才,促進葡萄酒社會化教育健康、快速、有序發展。
(七)構建產業金融服務體系。鼓勵國有資本入股、參股,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推動建設酒莊與原料基地使用權、經營權流轉平臺。引導金融機構開展股權、葡萄酒等抵質押貸款試點工作,拓寬酒莊企業融資渠道,構建產業金融服務體系。探索葡萄酒產業期酒交易、葡萄園交易,建立酒莊信用體系。
第五章 融合發展
葡萄酒既是物質產品,又是文化產品。葡萄酒產業橫跨一二三產業,必須多產業深度跨界融合,才能實現穩定、健康、高效益、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融合模式
(一)總體思路。以葡萄酒產業為引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酒莊企業為主體,在做強做優葡萄酒產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葡萄酒產業的關聯效應,延伸產業鏈,進行多產業嫁接,加快區域產業戰略結構優化調整,提高葡萄酒產業及相關產業附加值,推動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一體化融合發展。通過葡萄酒產業帶動關聯產業協同發展,培育高附加值產業,提升區域基礎服務設施水平和環境品質,促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二)區域層面。通過葡萄酒產業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實現區域資源全面整合和有效配置。
(三)產業層面。按照“多業聯合·融合發展”模式,推進葡萄酒及相關產業多元化發展,推動產業深度融合,做大做強寧夏賀蘭山東麓產區特色旅游品牌。
第二節 酒文融合
(一)推進葡萄酒與文化深度融合。整合賀蘭山東麓地域文化資源,挖掘葡萄酒產業特色文化內涵,找準葡萄酒與文化創意結合點,講好寧夏葡萄酒故事,加快塑造、提升和傳播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文化和品牌形象,實現葡萄酒與文化融合發展。
(二)推動葡萄酒主題文藝作品創作。積極對接國內外文藝團體,邀請知名作家、導演、演員來寧采風,創作以葡萄酒為主題的小說、劇本和影視作品,支持創作以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為主題的歌舞、小品、舞臺劇等,打造“明星產地”和“粉絲打卡地”。
(三)提升賀蘭山葡萄酒文化價值和品牌形象。聘請國內一流市場品牌運營及文創團隊,對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公用品牌、葡萄酒核心價值、商業運營模式、外宣廣告語等進行全方位策劃包裝,集中向市場推廣。組織舉辦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及系列文化活動,打造世界語、國際范、中國風、寧夏情相結合的葡萄酒主題品牌節會。
第三節 酒旅融合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旅游資源豐富、集中度高,101家建成酒莊中獲評國家A級景區有12家。其中,4A級酒莊3家、3A級酒莊3家、2A級酒莊6家。
以葡萄酒莊為依托,串聯沿線旅游景點,形成“葡萄酒+文化+旅游”觀光帶,將寧夏賀蘭山東麓打造成國內獨具特色的葡萄酒文化旅游產業帶,促進寧夏旅游產業整體提升。
以葡萄酒產業帶整合區域旅游景點,將葡萄酒產業基地與重點旅游資源進行捆綁式開發,構筑新的旅游吸引力,推動形成空間融通、內涵延伸、功能互補的“葡萄酒+旅游”發展模式,形成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構建葡萄酒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新格局。
(一)打造葡萄酒產業精品旅游線路。
依托賀蘭山東麓旅游景點、酒莊資源,開發葡萄酒旅游精品線路,做好頂層規劃,運用市場投建營模式,在酒莊聚集區域配套完善不同風格的精品民宿、葡萄酒主題驛站酒店,對沿線具有歷史文化積淀的傳統村落、特色街區等進行包裝,拓展酒莊旅游體驗功能,讓游客品美酒、嘗美食、賞美景,助推寧夏觀光體驗游轉型升級為休閑度假游,實現讓中外游客走進來、寧夏葡萄酒走出去的目的,提高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的經濟效益。
1.賀蘭山沿山旅游精品線路—A線(適合7天小長假線路)
以110國道西側為主軸,打造沿山葡萄酒莊旅游精品線路。
沿線主要景點、酒莊及酒莊集群:石嘴山市區—惠農區王泉溝區域酒莊—大武口北武當生態旅游區—星海湖—大峰溝周邊酒莊—國務院直屬干部學校歷史陳列館—沙湖旅游區—賀蘭金山葡萄酒康養產業鎮酒莊集群—賀蘭山巖畫景區—寧夏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鎮北堡西部影城—鎮北堡鎮昊苑村周邊酒莊集群—西夏風情園周邊酒莊—西夏陵景區—閩寧鎮區域周邊酒莊集群—青銅峽甘城子、鴿子山區域酒莊集群—鴿子山史前人類遺址—廟山湖—沙坡頭區迎水橋周邊酒莊—沙坡頭旅游區—中衛市區。
2.黃河沿水旅游線路—B線(適合3天小長假線路)
以黃河為脈,體驗悠久的引黃灌溉歷史和璀璨的引黃灌溉文化。
沿途景點:銀川市區—黃河大橋(賀蘭山路)—兵溝旅游區—黃沙古渡原生態旅游區—軍博園—黃河外灘旅游景區—黃河大橋(永寧)—玉泉營葡萄酒歷史風情產業鎮(酒莊集群)—青銅峽黃河樓景區—青銅峽黃河大峽谷(一百零八塔)、黃河壇旅游區及周邊酒莊—青銅峽鳥島—吳忠市區。
3.沿陸精品旅游線路—C線(適合3天小長假線路)
主要景點(酒莊):銀川市區—黃河體育公園—青銅峽黃河樓景區—吳忠市區—紅寺堡城北酒莊集群—肖家窯酒莊集群—羅山自然保護區—羅山東麓韋州葡萄文化創意產業鎮(同心韋州鎮葡萄酒產業集群)—銀川市區。
(二)打造精品酒吧一條街。
按照市場化運營模式,利用城市老街巷改造政策機遇,科學合理選址布局,打造酒吧一條街,布點設置葡萄酒展示、品鑒、銷售、娛樂的特定商業區域,為市民、來寧游客創造一個了解葡萄酒,品嘗、購買葡萄酒的集中體驗營銷場所,展示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紫色名片魅力。
第六章 生態環境保護
保護和利用產區已有的生態資源,通過對現狀用地以及自然條件的分析,建設公園、綠地等生態空間。積極推進節能環保技術的使用。以葡萄園開發推進生態修復和生態建設,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助力自治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
第一節 生態環境保護原則
堅持“三同時”原則,環保設施建設應與生產設備同時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
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
第二節 項目準入控制原則
1.符合產業政策的原則:建設項目須符合國家及自治區制定的相關產業政策。
2.符合環境功能要求原則:建設項目的新、改、擴建不能導致當地環境功能降低。
3.符合清潔生產原則:體現降能耗、污染物少的清潔生產工藝要求。
4.符合達標排放原則:污染物排放必須達到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標準。
5.符合總量控制的原則:建設項目符合地方總量控制的原則。
推動現有葡萄酒釀造生產企業加快實施技術改造,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控制、檢驗檢測及產品追溯體系,實施精細化生產,確保產品品質。推行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技術,開展葡萄籽油、葡萄籽精華素、葡萄籽超微粉及其他活性物質產品的開發,加強釀酒葡萄皮渣等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三廢”排放,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促進行業轉型升級。
第三節 環境管理策略
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并重、同步原則,嚴格按照“三線一單”管控要求,落實產業發展負面清單,加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的產業區。
以減量化、資源化為固廢管理的基本思路,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機構,充實管理力量,實行全過程管理,進一步拓寬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途徑。
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承載力,確立適宜的開發模式、強度、可持續利用途徑、資源開發監管辦法以及資源開發過程中生態保護措施,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分步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
第四節 “三線一單”管控要求
嚴格執行“三線一單”硬約束,建立項目環評審批與規劃環評、現有項目環境管理、區域環境質量聯動機制“三掛鉤”機制,按照“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的基本要求,更好地發揮環評工作的作用,實施嚴格管控,從源頭防范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第七章 重點工程
第一節 優質原料基地建設工程
(一)優質種苗基地建設。進一步建設、完善產區釀酒葡萄種質資源圃、品種園、采穗圃、繁育圃等種苗繁育基地。針對產區風土條件,不斷引進、篩選國內外優良脫毒釀酒葡萄新品種,持續開展品種區域化研究,扶持區內外相關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抗旱抗寒抗病蟲害的新品種選育培育,進一步夯實產區大發展對優新品種、良種壯苗、差異化精細化發展的需要。嚴格育苗企業準入制度,實行苗木繁育生產經營許可,培育壯大釀酒葡萄種苗骨干繁育企業,推行訂單式繁育。
(二)標準化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建設。嚴守生態保護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利用現有適宜開發的荒地及部分可調整種植結構土地新建釀酒葡萄種植基地,從整地、施肥、栽植、病蟲害防治、防寒防凍、節水灌溉、采摘等環節,嚴格執行《賀蘭山東麓產區葡萄園建園技術規程》(DB64/T1708-2020)等技術規范標準。到2025年,創建面積在500畝以上的標準化優質園50個;到2035年,累計創建面積在500畝以上的標準化優質園100個。
(三)低產低效葡萄種植園改造。實施分區域分品種調查,對缺株斷帶嚴重的葡萄園,通過拉枝壓條和補植大苗等措施恢復園貌,使植株保存率達到90%以上。通過增施有機肥、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架型改造等技術措施,恢復老藤樹勢和產量,使平均畝產穩定到500公斤—800公斤。2025年前,完成產區現有20萬畝低產低效葡萄園改造提升,優質釀酒葡萄基地達到90%以上。
第二節 酒莊及產業鎮建設工程
(一)酒莊建設提升。堅持“風格迥異、設計新穎、布局合理、功能齊備”的設計理念,加強龍頭及精品酒莊建設,體現獨特建筑風格,完善融合功能,美化周邊環境,推進美麗酒莊、美麗田園、美麗鄉村“三位一體”,打造一批規模大、外向型、競爭力強的酒莊酒企,形成若干酒莊集群。新規劃龍頭酒莊基地面積在2萬畝以上,精品酒莊基地面積在300畝以上。酒莊污水處理、消防設施、罐裝液化天然氣設施等同酒莊一體建設驗收。酒莊產生的各類污水就近、就地處理并二次利用,用于酒莊綠化和生態防護林灌溉。
(二)實施“招商鑄龍”。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財團,利用資金、技術、市場、品牌、渠道等資源優勢,建設葡萄酒龍頭企業,打造中國葡萄酒產業“強龍”,到2025年,培育20個龍頭企業品牌,到2035年,培育的龍頭企業品牌更強。
(三)推進“一心一園八個產業鎮”建設。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各方參與”的原則,將“一心一園八個產業鎮”建設市場化與項目化,通過招商引資、政企互動、共建共享等方式進行建設。按照職責分工,自治區和任務所在縣(市、區)編制相應的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和建設時間表、路線圖,一次性規劃,分年度實施,力爭“一心一園八個產業鎮”到2025年初具雛形,到2035年建成運行。
(四)文旅融合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產區公共停車場、體育公園、星級旅游公廁、大型宣傳牌、配套旅游道路標識牌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文旅融合示范酒莊完成賓館、展銷中心、游客服務中心、其他服務功能用房等建設,力爭2028年全部建成。
第三節 品牌營銷工程
(一)品牌打造。
統籌運用國際化、品牌化等各種手段加強品牌建設,政府主打產區品牌,形成全球頂級葡萄酒產區品牌效應,引領中國葡萄酒走向世界;酒企主打酒莊品牌和產品品牌,盡快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市場受歡迎、質量信譽高、規模效益好的酒莊品牌。經過5年—10年,培育10個以上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的大單品葡萄酒品牌及10個左右世界級葡萄酒品牌。
1.辦好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
在2021年已成功舉辦的首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基礎上,創新辦會模式,通過多主題、多形式舉辦國際葡萄酒旅游論壇,與世界主要葡萄酒國家、國內葡萄酒知名產區交流、合作,進行葡萄酒展銷評選,以葡萄酒健康旅游為主題,辦好影視藝術節,精心謀劃葡萄酒品牌盛典活動,重點宣傳推介賀蘭山東麓產區酒莊及產品品牌。將博覽會打造成市場化、品牌化、務實化的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平臺。
2.強化品牌宣傳策劃。
(1)結合國際茶日慶祝活動,借助大使品茶系列活動,增加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元素,推動茶酒對話。加強與國外葡萄酒產區的交流,借鑒友好城市經驗,締結5個—10個國際葡萄酒友好產區,推動賀蘭山東麓成為全球葡萄酒知名黃金產區。
(2)建立葡萄及葡萄酒產業信息宣傳中心,推進葡萄及葡萄酒產業信息交流,加大對外宣傳推介力度,策劃機制性海外品鑒會及推介會,提升產區國際知名度。
(3)構建多元化宣傳模式。拍攝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系列影視宣傳片,打造酒莊特色文化,講好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莊故事。充分利用各類載體,做好重要目標城市及消費群體的宣傳推介。下功夫做好產區獲獎葡萄酒品牌宣傳。
(二)市場營銷。
1.綜合運用各類營銷方式。綜合運用節會營銷、旅游營銷、渠道營銷、體驗營銷等方式和手段,深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一二三線城市市場,全面開拓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市場,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
2.建立直銷體驗或運營分中心。采取民辦公助、授權許可、競標經營等方式,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設立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直銷體驗中心或運營分中心50個,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
3.建立互聯網+葡萄酒網絡營銷平臺。強化線上營銷渠道,建設寧夏產區互聯網+葡萄酒體驗店銷售窗口,在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全產業鏈聚集展示中心和國際葡萄酒博物館建設互聯網+葡萄酒網絡營銷平臺。鼓勵企業建立自營的網絡購物平臺。
第四節 質量管理工程
(一)完善葡萄酒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加強寧夏葡萄與葡萄酒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在自治區市場監管廳、農科院、寧夏大學等單位的檢驗檢測能力基礎上,增加設備、提升功能、補充人員,進一步拓展葡萄園土壤、苗木、農藥殘留、葡萄酒理化及風味物質等全過程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國家級葡萄酒檢驗檢測中心,完善長效檢測機制,為產區生產提供技術診斷服務,為產區葡萄酒特性分析和品種區域化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幫助酒莊酒企培養葡萄酒檢驗檢測人才,促進產區葡萄酒質量效益整體提升。
(二)建設葡萄酒產業大數據中心。大力推進葡萄酒產業數字化建設,加快產業數字平臺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及葡萄酒大數據中心。開展寧夏乃至中國葡萄及葡萄酒“大數據研究”,從產區風土、園區原料、釀造加工、葡萄酒、灌裝、儲存等全過程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管理。建立數字信息跟蹤平臺,收集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各項數據信息,建設“一瓶一碼”質量追溯體系,分析研究酒莊酒企葡萄酒年譜和品質品牌譜系,為產業管理部門、科研機構、酒莊企業提供產業發展大數據支撐。
(三)葡萄酒質量管理升級行動。支持鼓勵酒莊酒企開展綠色、有機和“良好農業規范(GAP)”、“良好生產規范(GMP)”、產地環境認定和產品認證,開展酒莊酒企HACCP、ISO9000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促進葡萄酒品質提升。扶持有出口資質的葡萄酒企業開展國際葡萄酒質量認證,充分利用中歐地理標志互認,推動寧夏葡萄酒走向海外。
第五節 科技創新及人才建設工程
(一)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為引領,建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開展多學科、跨領域協同創新和全產業鏈技術攻關,加強葡萄酒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采取“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的模式,重點支持開展葡萄酒及相關產業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科技型企業孵化平臺搭建等,鼓勵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力爭到2025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5家以上,建設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臺10家以上,打造自治區葡萄酒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二)開展葡萄酒教育培訓。依托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教育學院,聯合國內外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教育機構共同建設葡萄酒教育培訓基地,開展葡萄酒教育培訓,采取初級、中級、高級進階式培養,加強葡萄酒高端人才引進、中端人才培養、技術人才培訓、愛好者培育和消費人群引導,逐步健全葡萄酒行業人才培養體系。
(三)打造葡萄酒產業人才高地。制定“四師”薪酬指導意見,出臺“四師”參評自治區各類人才、當選“科技特派員”的政策和辦法,穩定“四師”隊伍。依托寧夏大學等高校申請設立葡萄酒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后工作站,制定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獎勵措施,通過掛職兼職、項目合作、特聘專家等方式,定向引進培養一批急需緊缺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力爭培養中國首個葡萄酒領域院士。到2035年,邀請顧問10人以上,引進、培養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0名左右,引進國際釀酒、侍酒、營銷人才500名,培養、引進高技能人才8000名,培養本土釀酒、侍酒、營銷人才10000名,培訓高素質(酒莊)企業家500名,培訓園藝產業工人20萬名。
第六節 配套基礎設施工程
(一)供水保障。
堅持“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建管并重、總體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健全完善水權交易機制,實施工程網、信息網、服務網協同建設,通過產區供水一體化促進種植和生產標準化,以市場化、專業化、智能化高質量供水管理服務體系支撐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
1.水資源保障。按照定額管控、高效集約的原則,統籌配置水資源,建設現代化生態灌區,充分挖掘節水潛力,全力保障葡萄酒產業發展用水需求。到2035年,產區需水量4.07億立方米。灌溉凈需水量3.99億立方米,其中新開發荒草地種植面積達到78萬畝,用水需求2.07億立方米;調整種植結構22.9萬畝,用水需求0.61億立方米;現有葡萄產區49.2萬畝,用水需求1.31億立方米;產區生活生產需水量0.08億立方米。
引黃自流灌區新增用水需求通過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實施渠道襯砌、調整種植結構等措施,將節約的水資源通過水權收儲方式解決;揚黃灌區用水需求通過揚黃老灌區內部種植結構調整解決;調整種植結構面積的用水需求通過現有用地水權解決;替換地下水源以及已開發面積但無水權的用水需求通過跨區域或縣區內部調劑解決;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全區統籌保障。
2.工程網保障。依托已建骨干供水工程網絡,按照全管道輸配水標準,與紅寺堡揚水、西干渠擴容供水等水源工程聯通,整合、提升、完善現有供水體系,建設從水源到田間的輸配水設施,保障產業發展用水。
3.信息網保障。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GIS等技術,與產區信息化系統聯通融合,建設供水數據中心、數據傳輸、網絡安全工程,構建基于數據智能處理的多工程、多水源、多目標水資源優化調度系統和智能精準灌溉系統,實現水資源管理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精細化。
4.服務網保障。完善水權流轉機制,以縣為單元健全水價形成機制,推進水價綜合改革,實現“投、建、管、服”一體化管理,保障工程良性運行。
表7-1 供水保障工程建設任務一覽表
項目 | 建設任務 | |||
工程網 | 供水工程 | 灌溉工程 | 水源 工程 | 紅寺堡揚水工程等新建水源調蓄設施。 |
輸配水工程 | 建設提升完善各片區從水源到用水戶的揚水泵站、管網、沉沙調蓄水池等輸配水設施。 | |||
生產生活供水工程 | 供水 工程 | 泵站、輸水管網、沉沙調蓄水池、水廠等輸配水設施。 | ||
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 | 封填灌溉機井。 | |||
信息網 | 建設供水數據中心、應用及終端感知工程、網絡安全工程等。 | |||
服務網 | 包括水權水市場建設、水價改革、管理服務體系建設等。 |
(二)道路建設。
啟動精品旅游樣板路規劃建設,主干道路沿線配置標志標牌,整治道路兩側環境,將酒莊與旅游景點、特色民宿、傳統村落科學合理串接。精品旅游線路北起大武口賀東,止于青銅峽,自北向南依次經過賀蘭縣金山、西夏區鎮北堡、永寧縣賀蘭神、玉泉營、青銅峽市鴿子山等葡萄酒產業鎮,路線全長約186公里,串聯核心區約50家酒莊,覆蓋全區酒莊總數的54%,輻射釀酒葡萄種植區約17萬畝。圍繞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核心區,規劃建設旅游觀光小火車作為精品旅游線路旅游功能的補充和延伸,串聯葡萄種植基地、酒莊、景區等資源集中區域,實現內部“慢游”微循環,讓游客行在路上、游在路上。
1.主干道路。葡萄酒莊文化旅游精品主干道路以彩色瀝青道路為主,分年度規劃、分階段實施。
2.葡萄園生產道路。在產區內建設葡萄園田間生產道路1000公里,用于釀酒葡萄基地田間生產以及連接主干道路。道路標準為砂石結構層、豆石鋪面,寬4米。
表7-2 產區道路建設任務一覽表
序號 | 地級市 | 長度(km) | 備注 |
主干道路小計 | 500 | 旅游精品主干道 | |
1 | 銀川市 | 215 | |
2 | 石嘴山市 | 35 | |
3 | 吳忠市 | 150 | |
4 | 中衛市 | 20 | |
5 | 農墾集團 | 80 | |
葡萄園生產道路小計 | 1000 | 田間砂石作業道 | |
1 | 銀川市 | 440 | |
2 | 石嘴山市 | 60 | |
3 | 吳忠市 | 360 | |
4 | 中衛市 | 30 | |
5 | 農墾集團 | 110 |
(三)供電、通訊及天燃氣配套。
1.供電設施建設。“十四五”期間,新建110千伏主變9臺,新增變電容量476兆伏安;新增110千伏線路9條,線路長度44.66公里;新增35千伏線路5條,線路長度42.14公里;新建10千伏配變421臺,配變容量144兆伏安;新建10千伏線路92條,線路長度362公里;新建0.4千伏線路554公里。
2.通訊設施建設。2025年底前架設通訊基站約60座,通信光纜550公里,實現5G信號全覆蓋,為產業數字化發展奠定基礎。
3.天然氣配套建設。根據產區內酒莊點多面廣、分布零散、鋪設天然氣管道難度大、成本高的實際,統一為產區各酒莊分別配備地埋式罐裝液化天然氣(LNG)設施,以滿足酒莊生產、生活用氣需要。
(四)防護林體系建設。
按照釀酒葡萄基地面積10%—15%的比例建設葡萄基地防護林,選擇防護效果好、抗逆性強、耐旱節水的當地適生樹種。新增原料基地共建設防護林10萬畝—15萬畝,分15年完成。
表7-3 產區防護林建設任務一覽表
序號 | 地級市 | 面積(畝) | 備注 |
防護林建設 | 150000 | 按2035年達到15%計算 | |
1 | 銀川市 | 60000 | |
2 | 石嘴山市 | 5000 | |
3 | 吳忠市 | 60000 | |
4 | 中衛市 | 4500 | |
5 | 農墾集團 | 20500 |
(五)防洪設施建設。
立足賀蘭山東麓地質地貌現狀,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防治結合、全面布局、科學配置”的原則,確定防洪標準,規劃建設產區攔洪導洪蓄洪工程,確保產區基地的長效安全。在賀蘭山東麓防洪工程體系總體框架下,以葡萄園區防洪安全為核心,依托導洪工程分散導引眾多漫坡支叉溝,合理歸并于洪水頻發、匯流條件好的較大山洪溝道集中排洪,分區匯入各攔洪水庫,為葡萄園區防洪安全提供保障。所有防洪工程均于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
第七節 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一)污水處理廠。
按照生態環境管理要求,結合區域規劃實際,充分遵循產業鎮總體規劃及建設進度安排,配套建設污水處理廠,2035年前全部建成。
(二)垃圾收集轉運設施。
按產區發展進度,以產業鎮、精品旅游主干道路沿線為重點,逐步配齊分類箱、轉運車、中轉站等垃圾收集轉運設施。
(三)公共廁所。
加強產區內各酒莊集聚區、葡萄酒產業鎮、精品旅游主干道路沿線公共廁所、污水排放管網等建設,2035年底前全部建成。
(四)霧炮車。
產區各葡萄酒產業鎮配置霧炮車用于灑水降塵,按建設進度,逐步配齊。
表7-4 產區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設任務一覽表
序號 | 地級市 | 單位 | 數量 | 備注 |
污水處理廠 | 座 | 8 | ||
1 | 銀川市 | 座 | 5 | |
2 | 石嘴山市 | 座 | 1 | |
3 | 吳忠市 | 座 | 2 | |
垃圾中轉站 | 個 | 8 | ||
1 | 銀川市 | 個 | 4 | |
2 | 石嘴山市 | 個 | 1 | |
3 | 吳忠市 | 個 | 2 | |
4 | 中衛市 | 個 | 1 | |
垃圾箱 | 個 | 1000 | ||
1 | 銀川市 | 個 | 350 | |
2 | 石嘴山市 | 個 | 80 | |
3 | 吳忠市 | 個 | 300 | |
4 | 中衛市 | 個 | 70 | |
5 | 農墾集團 | 個 | 200 | |
垃圾轉運車 | 輛 | 35 | ||
1 | 銀川市 | 輛 | 13 | |
2 | 石嘴山市 | 輛 | 3 | |
3 | 吳忠市 | 輛 | 10 | |
4 | 中衛市 | 輛 | 2 | |
5 | 農墾集團 | 輛 | 7 | |
公共廁所 | 座 | 120 | ||
1 | 銀川市 | 座 | 45 | |
2 | 石嘴山市 | 座 | 10 | |
3 | 吳忠市 | 座 | 30 | |
4 | 中衛市 | 座 | 15 | |
5 | 農墾集團 | 座 | 20 | |
污水排放管網 | km | 130 | ||
1 | 銀川市 | km | 45 | |
2 | 石嘴山市 | km | 10 | |
3 | 吳忠市 | km | 35 | |
4 | 中衛市 | km | 15 | |
5 | 農墾集團 | km | 25 | |
霧炮車 | 輛 | 12 | ||
1 | 銀川市 | 輛 | 4 | |
2 | 石嘴山市 | 輛 | 2 | |
3 | 吳忠市 | 輛 | 3 | |
4 | 農墾集團 | 輛 | 3 |
第八節 重點工程項目庫
為加快推進葡萄酒產業發展進度,確保規劃順利落地實施,“十四五”期間建立重點項目庫,共梳理11個方面3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329.77億元。
第八章 效益分析
第一節 經濟效益
(一)葡萄種植。
到2025年,釀酒葡萄基地規模力爭達到100萬畝(其中結果面積70萬畝,平均畝產達到500公斤以上)。每年可產釀酒葡萄35萬噸,可實現種植業產值約21億元。到2035年,釀酒葡萄基地規模力爭達到150萬畝(其中結果面積120萬畝,平均畝產達到500公斤以上),每年可產釀酒葡萄60萬噸以上,可實現種植業產值約36億元。
(二)釀酒加工。
到2025年,年產葡萄酒24萬噸(3億瓶以上),釀造加工業可實現產值約126億元。到2035年,年產葡萄酒45萬噸(6億瓶以上),釀造加工業產值約235億元。
(三)葡萄酒銷售。
到2025年,預計銷售2億瓶,實現銷售收入約200億元。到2035年,預計銷售4億瓶,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左右。
(四)綜合產值。
推進全產業鏈發展,形成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業態,提升葡萄酒產業綜合產值效益。到2025年,實現綜合產值1000億元左右;到2035年,實現綜合產值2000億元左右。
第二節 社會效益
葡萄酒產業是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附加值高、產業鏈長、產業效益高,大力發展葡萄酒產業,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葡萄酒產業是具有“多元結構”的產業,能夠有效拉動多個產業融合發展,對拓展產業發展內涵,平衡產業格局、優化產業結構意義重大。
(二)促進農村發展、農民致富。
通過葡萄種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林產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和土地產出率,提升農林產品的經濟效益,帶動農村經濟發展。通過葡萄酒產業的職業培訓和技術培訓,提高農民思想理念和技術能力,增加勞務收入。
第三節 生態效益
(一)改善產區生態環境條件。
通過葡萄種植、酒莊綠化、道路綠化、渠道綠化、生態防護林帶等建設,增加植被覆蓋度,把荒漠變成綠洲,有效抵御風沙侵蝕、降低土地沙化程度,減少風沙災害,改善產區整體生態環境。
(二)以道路為載體,構建綠色生態廊道。
以葡萄酒產業為基礎構建綠色廊道,以沿線道路綠化工程為載體,結合生態防護林工程、葡萄種植景觀帶,形成綠洲農業生態通道。
(三)充分發揮葡萄園碳匯潛能,努力實現葡萄酒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利用好葡萄酒產業綠色環保低碳特性,開展葡萄園固碳機理、儲碳能力、碳匯潛力及碳匯價值研究,探索設計葡萄園及葡萄酒產業碳匯產品交易,將其納入國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通過碳匯交易手段,提升產區生態產值。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節 組織保障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黨工委、管委會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領導下,按照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抓機制的安排部署,履行園區經濟管理職責,統籌推動《規劃》的任務分解、責任落實、督查督辦等工作,重點做好建設項目的審核報批,葡萄酒產業土地利用,葡萄酒產業發展資金、基金統籌使用,所屬企業監管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引才引智和招商引資等工作。自治區各相關部門做好供水、電力、交通、防洪等配套專項規劃,相關縣(市、區)根據工作需要編制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將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和具體項目納入年度計劃,加大支持力度,落實主體責任,協同推進葡萄酒產業發展相關工作,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第二節 政策保障
適時修訂完善自治區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保護條例等法規。發揮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政策優勢,制定出臺支持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引進培養、土地、財政、金融、保險、稅收等若干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重商、愛商、護商、助商的營商環境。
第三節 投資保障
投資估算總金額約740億元,2021年—2025年完成投資約480億元(其中重點工程項目投資約329.77億元),2026年—2035年完成投資約260億元。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導、金融支持、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原則,吸引國有、社會資本,通過股權投資、合股經營、上市融資、私人定制等形式,多方位、多層次解決產業發展建設資金。
第四節 監督保障
按照自治區推進九個重點產業要求,建立規劃實施評估考核機制,客觀公正地開展年度評估、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強化考核評價結果應用。建立規劃實施監督機制,及時發布規劃實施進展情況,形成全社會自覺參與和積極監督的良好氛圍。
第五節 行業自律
充分發揮葡萄酒行業協會、聯盟、聯合會等社會組織作用,建立健全企業評價信息征集和披露機制,制定酒莊(企業)誠信制度,強化誠信意識,加強行業自律。委托第三方定期開展酒莊(企業)的誠信評價,向社會定期公布評價結果,保護產區聲譽。
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為宗旨,規范企業行為。督促企業綠色生產、達標生產,提高產品質量。探索建立違紀違規、誠信缺失企業的“黑名單”制度,對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故、誠信缺失的企業,按有關規定予以懲處。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