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附全文) 發布時間:2021-02-22 10:16

中商情報網訊:2021年1月30日在青海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包括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顧、“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四個部分。

《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青海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困難挑戰,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克難奮進、勇毅前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奮力推進“一優兩高”,圓滿完成了全年各項目標任務,交出了非同尋常、特殊考驗之年的好答卷。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6%,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6.3%,城鎮登記失業率2.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2.6%。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全力開展抗疫斗爭。面對突如其來、百年不遇的嚴重疫情,我們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打響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1個月內實現確診患者全部治愈出院,2個月轉入常態化防控,在全國率先實現“五個清零”,并出色完成援鄂醫療任務,為全國抗疫斗爭作出了青海貢獻。在這段令人難忘的歲月中,各族干部群眾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生動詮釋了偉大抗疫精神,充分展示了高原兒女不畏艱險、披荊斬棘、奮勇前進的豪邁情懷!

——率先恢復經濟秩序。科學研判形勢,精準作出決策,及時按下經濟社會發展“重啟鍵”,在全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出臺助企紓困一攬子優惠政策,為各類市場主體讓利85億元;通過“五專”服務體系、“四個集中”服務模式,解決各類訴求1.3萬件,各類市場主體增長11.6%。190項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復工,西成鐵路、西寧機場三期正式開工。開展惠民暖企、促消費系列活動,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穩步增長。成功舉辦第21屆青洽會。中歐班列、鐵海聯運班列常態化運營,外貿企業生產經營保持穩定。農牧業再獲豐收,增長4.5%。經濟發展穩中求進,進中向好,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

——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在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基礎上,開展“九大后續鞏固行動”,優先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生產和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協同推進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精神扶貧,強化低保兜底保障,加強日常監測和精準幫扶,全面完成反饋問題整改,高標準完成脫貧攻堅普查。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歷史性解決,貧困地區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啟動實施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三年行動,三江源、祁連山(青海片區)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順利通過評估驗收。開展“守護母親河、推進大治理”專項行動,成立黃河上游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實驗室,舉辦首屆河湟文化論壇。扎實推進木里礦區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如期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狠抓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常態化開展排污權交易,碳匯交易實現零突破。

——著力培育發展動能。扎實推進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海南、海西兩個可再生能源基地雙雙躍上千萬千瓦級臺階,青豫直流工程啟動送電,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九成、全國領先,“百日綠電三江源”再創世界新紀錄。部署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冷湖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正式啟用,高純硅材料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獲批。碳纖維生產線試產成功,電解銅箔等新材料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全國首個全清潔能源運營的大數據產業園投運,青海青稞和牛羊肉交易中心、西北地區首個根鏡像服務器在我省上線運行。阿咪東索旅游區獲評國家5A級景區,茶卡鹽湖、東臺吉乃爾湖等網紅打卡地持續升溫,大美青海美譽度持續上升,越來越成為人們向往的“詩和遠方”。

——不斷增進民生福祉。開展穩就業“四送”活動,綜合施策促進就業形勢穩定向好等三項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社保待遇和城鄉低保、特困供養標準持續提高。三項教育經費增幅名列全國第一。以囊謙、雜多、曲麻萊通過國家評估認定為標志,我省整體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各級各類學校最早全面實現開學復課。“五醫聯動”改革紅利持續釋放,核酸檢測實驗室實現縣級全覆蓋,包蟲病手術患者首次實現動態清零。

城鎮困難職工解困脫困任務如期完成。改造城鎮棚戶區1.1萬套、老舊小區5萬套,實施3萬戶農牧民居住條件綜合改善工程。文化惠民、全民健身等持續開展。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清欠任務全面完成。盡管遭受疫情影響,盡管財政比較困難,但在民生工作上沒打折扣,年初向全省人民承諾的10類41項民生實事工程已經全部兌現。

去年,我們隆重舉行玉樹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成功舉辦對口援青十周年系列活動,各族人民更加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進一步凝聚了感恩奮進、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

各位代表!

過去一年的成績,是在歷屆省委省政府長期艱苦奮斗打下的堅實基礎上,埋頭苦干、扎實工作取得的,成績的取得,為“十三五”劃上了圓滿句號。回首五年來的歷程,最令我們感念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五”開局之年親臨青海視察,為我們擘畫了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美好藍圖。五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與時俱進推動新青海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五年來,我們扎扎實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綜合實力實現新躍升。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去年超過30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從5511美元增加到7500美元,人均財政支出位居全國前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9%。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實現翻番,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并實現成果轉化,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0%提高到55%。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比提高3.1個百分點、預計達到6.5%,三大工業園區循環經濟占比超過60%。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建設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試點面積擴大到300萬畝,糧食總產量連續13年保持在百萬噸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比五年前增加1090億元、1590億元。全域旅游加快發展,年旅游人次突破5000萬人、收入達到560億元。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和質量效益的穩步提升,為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的更高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我們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日可待。全省42個貧困縣、162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實際減貧53.9萬人,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504元,年均增長36.8%,“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堅決向污染宣戰,聚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省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從305天增加到354天,三大河流干流出省斷面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湟水河出省斷面Ⅳ類水質達標率100%、Ⅲ類水質占比超過50%,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鹽湖股份通過司法重整和改革實現扭虧為盈,省投司法重整工作啟動,金融機構運行穩健有序,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三大攻堅戰各項目標任務均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五年來,我們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成功舉辦首屆國家公園論壇,國家公園試點走在全國前列。開展保護“中華水塔”行動,三江源、祁連山等區域重點生態工程成效明顯,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圓滿完成,五級河湖長體系全面建立,濕地面積穩居全國首位,可可西里申遺成功,成為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青海湖水域面積逐年擴大,裸鯉資源蘊藏量較實施保護前增長38倍,森林覆蓋率由6.3%提高到7.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4%,普氏原羚由上世紀末的300多只恢復到2700多只,藏羚羊由最低時的不足2萬只恢復到7萬只左右。高原大地處處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態勢,大美青海成為美麗中國最養眼、最靚麗的綠色名片。

五年來,我們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區域城鄉發展更趨均衡協調。新增鐵路運營里程643公里、總里程達到3023公里,格敦鐵路、格庫鐵路開通運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4000公里,所有市州和三分之二的縣通達高速,所有具備條件的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民用機場形成“一主六輔”格局,“引大濟湟”調水總干渠和北干一期建成通水,大電網實現縣縣通。蘭西城市群建設協同推進,柴達木地區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環湖地區生態和新能源產業特色優勢更加凸顯,青南地區生態保護與發展和諧共進。預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57.1%,年均增加1.4個百分點。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及“百鄉千村”示范工程成效明顯,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污水處理穩步推進。區域發展協調共進、各具特色,城鄉發展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相得益彰。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改革開放不停步,發展內生動力持續增強。深化“放管服”,減少各類審批事項,率先實現“證照分離”全覆蓋。省屬企業“3+10”改革試點深入開展,預算制度和增值稅改革扎實推進,普惠金融綜合示范區試點成效顯著,綠色金融體系初步建立。村集體經濟全面“破零”,農牧區改革持續深化。海關特殊監管區實現零突破,建成19個國際營銷網點和13個綜合性進口商品直銷平臺,對外投資拓展到28個國家和地區,青海生態(產業)博覽會暨藏毯展、文化旅游節等展會影響力不斷提高,外交部全球推介活動進一步提升了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一個更加開放、更有活力、更具魅力的青海正敞開胸懷、擁抱世界。

五年來,我們扎扎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持續穩定在75%以上,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年均城鎮新增就業6.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13.2萬人次。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經濟增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社會保險各險種參保人數大幅增加,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實施教育建設項目2825個,義務教育控輟保學經驗在全國推廣,高等教育辦學水平顯著提升,各類教育普及程度及平均受教育年限持續提高,科技宣傳和普及工作不斷加強,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健康青海加快建設,綜合醫改持續深化,中藏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務和廣播電視網絡覆蓋城鄉,一批影視精品走向全國。高原體育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環湖賽、國際冰壺賽等十大國際品牌賽事越辦越好。城市宜居性、舒適度不斷提升,廣大農牧民告別危舊土坯房、住進寬敞明亮磚瓦房,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扎實推進,廣大農牧民喝上了干凈自來水。三江源地區清潔供暖正在替代煤炭和牛糞取暖。寬帶青海基本建成,4G網絡全覆蓋、5G加快布局。婦女兒童、老齡慈善、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各族群眾在全面小康進程中生活得更加殷實、更加美滿、更加幸福。

五年來,我們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保持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融入國家戰略,成為全國首個所有市州都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省份,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生動寫照!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建設深入推進,“七五普法”全面完成,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圓滿收官,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不斷迸發新活力,人民防空、應急救援、防震減災、氣象服務能力整體提升,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舌尖上的安全”保障更有效,各族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與日俱增。

五年來,我們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施政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力推進廉潔政府建設,馳而不息糾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斷提升督查效能,充分發揮統計和審計監督作用,持續為基層松綁減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干事創業的社會氛圍越來越濃厚。堅持依法行政,推進綜合執法改革,深化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及社會各方面監督,高質量辦理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106件,制定修訂政府規章93件,法治政府建設成效明顯。工青婦等群團作用有效發揮,志鑒“兩全目標”如期實現,新聞出版、外事僑務、參事文史等工作取得新業績。

經過五年努力,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已經站在新的起點上。成績的取得,歸功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歸功于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歸功于省委的團結帶領,歸功于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幫助,歸功于全省各族干部群眾的艱苦奮斗,得益于國家部委、援青省市、中央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向駐青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應急救援隊伍,向中直機關駐青各單位,向關心支持青海改革發展的國家部委、央企、兄弟省區市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致以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回顧五年來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的奮斗歷程,我們共同的體會和感受是:領袖思想是奮勇前行的根本指引。青海發展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根本在于有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只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結合省情實際認真抓好落實,就一定能夠把青海的事情辦好,推動各項事業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前進。黨的領導是戰勝困難的堅強保證。面對遠比預料的大得多的困難和壓力,我們能夠如期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這一最大制度優勢,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中央的領導力、判斷力、決策力、行動力。實踐再次證明,只要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毫不動搖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人民至上是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人民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是創造歷史、戰勝一切困難的根本力量。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情用心用力解決好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就一定能夠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各族群眾,一定能夠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取得新業績、展現新氣象、鑄就新輝煌。生態保護是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青海生態地位十分重要、無可替代。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之大者”放在首位,堅決扛牢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堅定不移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保護好青藏高原的生態,就是青海為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作出的最大貢獻。民族團結是發展進步的重要基石。只要堅定不移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就一定能夠凝聚起各族群眾守望相助、手足相親、攜手奮進的強大合力,引領各族群眾共育團結之花,共享發展碩果。新青海精神是闊步前進的不竭動力。青海人從來都是缺氧不缺精神,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來自于強大的精神力量支撐。只要持之以恒弘揚和踐行“登高望遠、自信開放、團結奉獻、不懈奮斗”的新青海精神,凝聚一切智慧,團結一切力量,迎難而上、奮勇拼搏,就一定能夠篤定前行、行穩致遠。這些經驗體會,來之不易、彌足珍貴,必須倍加珍惜、持續踐行,不斷發揚光大。

各位代表!

回首過去,青海各族兒女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走過了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展望未來,我們已經站在開啟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起跑線上。我們要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乘風破浪、奮勇前行,努力作出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貢獻,奮力書寫新時代新青海建設新篇章!

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總量依然偏小,產業現代化、經濟市場化程度依然較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和人才基礎薄弱,創新驅動能力不強;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重大,生態文明建設任重道遠;疫情防控不確定因素增多,一些領域的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任務繁重,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四風”問題病根未除、土壤還在,一些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時有發生。我們必須直面矛盾、正視問題,以堅決的態度、更大的決心、扎實的舉措去推動解決,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二、“十四五”主要目標任務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十四五”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進入新發展階段,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就是鞏固提升全面小康社會成果,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根據《中共青海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我們編制了《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將提交大會審查。

《綱要草案》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布局、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支撐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重大改革,突出了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著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舉全省之力保護“中華水塔”,率先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大幅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主要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左右。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鞏固。

二是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提升發展質量效益,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速力爭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把科技創新作為驅動發展的戰略支撐,堅持科教興青、人才強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發展“四種經濟形態”,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超凈區”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數字經濟產值年均增長10%,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三是不斷加快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兩核一軸一高地”區域協調發展總體布局和“一群兩區多點”省域城鎮化空間體系,城鎮化率達到62%左右。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設產業強、環境優、家園美的新鄉村。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鐵路運營里程達3500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突破9萬公里,力爭實現縣縣通高等級公路,基本實現城市、縣城和重點鄉鎮5G全覆蓋。

四是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統籌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30萬人,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教育發展主要指標力爭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建設人民滿意的健康青海,構建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健全全覆蓋、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努力讓各族群眾都過上物質富裕、精神富足、文化富有的美好生活。

五是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完善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促進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營商環境不斷改善,非公經濟比重達到40%以上。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鞏固拓展對外開放大通道戰略支撐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高水平建設對外開放平臺,全面提升青洽會、環湖賽等展會賽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基本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六是優化提升地方治理效能。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建設更高水平法治青海、平安青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健全黨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率先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打造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和諧典范。健全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平戰結合提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提高自然災害防控水平,確保全省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在此基礎上,再奮斗十年,到2035年,全省經濟和科技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的大臺階,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堅實穩固,并率先實現碳排放達峰。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入創新型省份行列,建成體現青海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法治青海、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平安青海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形成與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社會文明達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各方面的支持幫助下,通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青海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更加燦爛!

三、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建黨100周年,做好各項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深入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落實宏觀政策,推進“一優兩高”,建設“五個示范省”,培育“四種經濟形態”,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力爭增長6%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以上,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105萬人次,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3.5%以內,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在88%以上,長江、黃河干流、瀾滄江水質保持在Ⅱ類以上,湟水河出省斷面水質達到Ⅲ類,節能降碳減排控制在國家規定目標以內;糧食總產量保持在107萬噸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必須在毫不放松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突出重點、統籌兼顧,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三個最大”省情認識,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守護好大美青海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

加快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第一屆國家公園論壇賀信精神,不斷豐富“西寧共識”內涵,推動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做好祁連山國家公園設園工作,積極申報青海湖、昆侖山國家公園,加快建設具有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集群。籌辦好第二屆國家公園論壇。統籌推進自然保護地調查評估,整合優化各類自然保護地,打造具有國內國際影響力的自然保護地典范。

保護好中華水塔。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加強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濕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態治理修復,保護好地球“第三極”,全力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繼續實施三江源、祁連山等重點生態工程,開展國土綠化鞏固提升三年行動。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捕,實施為期十年的青海湖第六輪封湖育魚,深入推進河湖長制。用好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加快二次科考大數據平臺、展示平臺和科考基地建設。繼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強化問題整改和生態環保監管執法。

實施黃河青海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加快推進黃河干流防洪工程二期,綜合整治河湟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穩固提升水源涵養能力,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精心繪就生命之河、美麗之河、安瀾之河、興業之河、宜居之河、魅力之河、惠民之河、開放之河、和諧之河壯美畫卷,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源頭樂章。

抓好木里礦區和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堅持高站位、高標準、嚴要求,認真落實三年行動方案,高質量實施采坑回填、邊坡修復、種草植綠、圍欄封育等措施,穩步推進企業和礦業權整合,科學實施高寒高原植被修復工程,確保按期完成年內各項任務。

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健全生態文明目標體系,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嚴格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快推動“三線一單”成果落地應用。探索生態價值轉換路徑,培育生態產品交易市場,推動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網絡和自然資源大數據平臺,全面推行林長制,推進“無廢城市”試點。辦好“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

(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努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突出創新核心地位,加大應用基礎研究支持力度,圍繞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人民健康等領域,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攻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行業領軍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在具備產業優勢的領域精耕細作,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融通創新。加快海南州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海東河湟新區國家科技資源支撐型雙創特色載體建設,籌建先進儲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干事創業,厚植創新沃土。堅持培養本土人才和柔性引才引智并重,開展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行動,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掛帥”等制度,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有效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圍繞“兩新一重”關鍵領域,開工建設、謀劃儲備一批支撐力強、帶動作用明顯的重點項目。加快建設西成鐵路、西寧機場三期、玉樹機場改擴建、同賽高速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西茶城際鐵路、貴德至大武高等級公路等項目,做實做細黃南機場、青藏鐵路西格段提質工程等項目前期,全方位構建立體交通網絡。加快引黃濟寧等項目前期進度,推動引大濟湟西干渠、那棱格勒河水利樞紐建設。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領域項目,推動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促進消費平穩增長。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繼續開展促消費活動,穩定大宗消費,拓展服務消費。推進智慧商圈、數字生活建設,引導傳統商貿實體跨界融合、線上線下融合經營。強化城市主要商圈、特色商業街消費配套,完善社區便民消費設施,改造升級縣城傳統百貨、農貿市場,打造小而精商業步行街、商貿綜合體。促進汽車消費升級,加快充電樁等設施建設。完善現代物流體系,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和物流站點建設,推動快遞下鄉進村、出村入城,讓更多農牧民都能享受到新業態帶來的各種便利,不再為買和賣發愁。

著力穩定外資外貿。落實好穩外貿各項政策舉措,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在國外設立自主品牌專賣店和產品展示中心,鼓勵光伏、有色、鹽化等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培育引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經營主體,提升綜合性進口商品直銷平臺數量規模。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一視同仁加大重點外資項目用地等要素保障,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

(三)構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加快構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現代經濟體系。

壯大生態經濟。著力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建設,重啟瑪爾擋水電站建設,改擴建拉西瓦、李家峽水電站,啟動黃河梯級電站大型儲能項目可行性研究。繼續擴大海南、海西可再生能源基地規模,推進青豫直流二期落地,加快第二條青電外送通道前期工作。深入開展戰略性資源綠色勘探,深化干熱巖、地熱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研究。更好發揮青藏高原“超凈區”優勢,促進高原特色資源精深加工,推動生物醫藥全產業鏈發展。以創建5A級景區為抓手,高質量推進全域旅游,鼓勵發展生態體驗游、民俗文化游、高原健體康養游、鄉村游、低空游等新業態,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體育運動休閑小鎮,支持文旅融合示范區創建,構建“一環六區兩廊多點”生態旅游發展新格局,持續擴大大美青海、生態高地、旅游凈地品牌影響力。

提升循環經濟。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在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上持續發力,加快推進鹽湖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設和重點園區循環化改造,鞏固提升油氣化工、金屬冶煉等優勢產業。鼓勵電解鋁、鋼鐵、鐵合金等耗能行業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支持以鋰電池、新型合金、碳纖維等為重點的新材料產業向高端延伸,加快先進制造等領域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積極推動“疆煤入青”。

發展數字經濟。統籌謀劃推進“云上青海”,促進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開展企業上云三年行動,支持鹽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龍頭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大5G網絡、大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西寧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設,建成數字經濟展示運營中心,布局大數據和軟件產業園,加快引進云計算服務龍頭企業。

培育平臺經濟。深化與國家級交易平臺合作,支持青稞和牛羊肉交易中心加快發展,優化建設電力交易中心。辦好生態博覽會,搭建生態產業國際平臺,推進油菜籽、枸杞、藜麥等特色產品交易平臺建設。加快拉面產業數字化平臺、物流貨運信息交易平臺上線運行。推動西寧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建成西寧、海東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提升國家級高新區和經開區技術創新引領能力,促進產業企業和創新資源向園區集中。

(四)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支持脫貧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健全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發展壯大脫貧地區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做優拉面、青繡、牦牛、藏羊、枸杞、冷水魚等產業品牌,以鄉村振興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抓好社會管理,真正讓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促進農牧業提質增效。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新建高標準農田30萬畝,對老化失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實施改造,從嚴治理農地“非農化”“非糧化”,高度重視糧食保產穩供,恢復提升生豬產能,切實抓好“菜籃子”建設。加強高原特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擴大牦牛、藏羊等畜種育種優勢,抓好雜交油菜、馬鈴薯、林草等新品種培育,強化良種良法良技配套。推進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省建設,推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由重數量向求質量轉變,加快建設農畜產品可追溯體系,注重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健全完善覆蓋飼養種植、加工生產、運送保鮮等全過程的產業體系,讓更多“青字號”品牌走向中高端市場。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鞏固拓展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成果,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實現形式,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統籌推進集體林權、國有林場、農墾、供銷社、水權水價等各領域改革,更好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和潛力。

(五)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動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突破。

加快建設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進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建設,抓好“5+1”試點,制定建設規劃和標準,籌辦好高原美麗城鎮國際高峰論壇,扎實抓好10個美麗城鎮建設。繼續推進共和等重點縣撤縣設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讓更多有條件的農牧民真正融入城鎮。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環衛、停車場、無障礙設施等建設,推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加快智慧城市、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建設,推進城市治理“一網統管”,讓城市更美麗、生活更美好。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推進“百鄉千村”示范工程,新增25個村(場)示范試點,支持295個村開展高原美麗鄉村建設。健全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建設和管護機制,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因地制宜、分類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垃圾污水處理。提高農牧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注重培育文明鄉風,不搞大拆大建,防止千村一面,讓鄉村望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田園鄉愁。

改善城鄉人民居住條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穩定房地產市場。加大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力度,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建設,規范租賃市場秩序。積極化解商業地產庫存,規范房地產市場行為,加強物業企業監管,推進物業服務提質增效。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5.15萬套,開工建設農牧民居住條件綜合改善工程4萬戶,讓各族群眾住得更敞亮、更舒適。

推動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深入推進蘭西城市群建設,打造西寧—海東現代化都市圈,加強重點領域一體化政策協同和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建設現代高原美麗幸福綠色“大西寧”、城鄉統籌“新海東”和開放“柴達木”、特色“環湖圈”、綠色人文“江河源”,促進人口、經濟、資源協調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著力推動涉藏州縣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等短板。

(六)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部門權力再“瘦身”、審批流程再優化、市場門檻再降低,以更好營商環境培育更多市場主體。全面建立行政許可事項動態清單模式,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深化投資“審批破冰”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網通辦”“跨省通辦”“不見面審批”。“放”的同時,監管要跟上,加快推行“互聯網+監管”,完善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做到24小時“不打烊”、高質量服務“不打折”。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三大“國字號”改革。穩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推動資源要素配置市場化和轉型升級。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完成“三供一業”企業分離移交收尾。做好鹽湖股份司法重整后續工作,完成省投司法重整,推動困難企業分類處置。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推進省及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深化普惠金融綜合示范區試點,打造綠色金融高地。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條件成熟企業上市融資。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深入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建好小微企業信用融資服務平臺,建立民營企業賬款清欠長效機制,打好減負降費“組合拳”。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鼓勵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權益,讓企業家在青海安心創業,讓發展潛能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充分涌流。

擴大對內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一帶一路”,落實好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戰略部署,深度參與西部陸海、進藏入疆等新通道建設,提升中歐班列、鐵海聯運班列常態化運營規模效益。加快格爾木國際陸港建設,推進青海自貿試驗區申報,拓展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支持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合作,辦好“青洽會”等展會,提高招商引資質量效率。做好外事僑務和港澳臺工作。創新對口支援幫扶機制,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提升對口援青綜合效應。

(七)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實施好民生實事工程,努力補齊短板弱項,不斷提高各族群眾幸福指數。

堅持就業優先。做好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拓展就業渠道,抓好政策落實,改進就業服務,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實施就業援助行動,開展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力爭培訓規模達到10萬人次。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深化國有企業工資分配制度改革,鼓勵事業單位對高層次人才實行年薪制等多種分配形式。加大專項行動和執法力度,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支付。

兜牢民生底線。繼續推進社保提標擴面,建立待遇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待遇水平。落實好各項社保政策,完善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完善社保基金監管機制。新建、改擴建30個農村幸福互助院,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養老托育服務。健全困難人員救助機制,做好城鄉無供養老人、孤兒、殘疾人等群體幫扶。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實現退役軍人服務保障規范化,扎實有力推進國防動員、雙擁共建。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作用。

提高教育質量。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推進新時代鑄魂育人工程,創新開展思政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學前教育發展薄弱縣和普通話提升行動,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試點,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1所、中小學校60所。推進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積極籌建西寧大學,實施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有序推進高職院校遷建。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教師素質能力提升行動,健全中小學教師減負和待遇保障機制,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

建設健康青海。建好把牢新冠肺炎疫情監測預警關口,加快提升防控救治能力,抓好疫苗接種,堅決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線。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推進中藏醫藥傳承發展,精準實施青南支醫行動,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深化公立醫院改革,規范醫共體、健共體建設管理,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鞏固包蟲病、鼠疫等地方病傳染病綜合防治成果。完善異地就醫備案和費用直接結算制度,優化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流程,多措并舉減輕群眾就醫負擔。保障婦女兒童健康,加強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工作,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筑牢人民健康的社會防線。

繁榮文體事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動設立“青海文華獎”,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整合各類文化資源,辦好文化旅游節和河湟文化藝術節,建設河湟文化生態保護區,打造千里黃河文化走廊,加強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等文物保護利用,深入挖掘柳灣彩陶、喇家遺址、熱水墓群等古跡文化內涵,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強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辦好環湖賽、中俄冰壺對抗賽等賽事,備戰東京奧運會、北京冬奧會和十四屆全運會。加快推進廣播電視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抓好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新聞出版、史志檔案等工作。

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去年底,我們面向社會公開征集今年的民生實事項目,從收到的432條建議中,梳理確定了就業促進、教育提質、住房保障、敬老扶幼等10類45項民生實事工程。這些實事項目,是對全省人民的鄭重承諾,我們一定帶著責任、帶著感情,瞄準人民群眾所急所憂所盼,用情用心用力多辦一些造福群眾的實事,說到做到、辦就辦好,讓青海的各族群眾更有獲得感、更有幸福感、更有安全感。

(八)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堅決扛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鞏固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省創建。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為引領,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努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新高地。實施“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行動,再創建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和教育基地,推進共同體意識教育館建設。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更好融入血脈。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構建基層宗教“一核多元共治”新格局。做好參加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工作,辦好全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動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加快建設“雪亮工程”,加強治安防控“五張網”建設,優化網格設置,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精心組織好村和社區“兩委”換屆。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完善信訪工作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優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堅決防范、嚴厲打擊敵對勢力分裂、滲透、破壞活動,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構筑起維護安全穩定的銅墻鐵壁。

加強公共安全建設。堅持人民至上、安全第一,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實施災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推進人防工程融入城市建設,做好消防、氣象、地震工作,強化災害監測預警和風險防范,加強應急體系建設,提升應急處置和保障能力。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全面排查治理各類風險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產品質量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讓群眾吃得更放心、買得更舒心、用得更安心。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人民政府植根人民,人民二字重于泰山。我們一定牢記初心使命,堅守人民情懷,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誠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著力強化政治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持之以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于政府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始終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提高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工作的能力。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以認真負責、真心改進工作的態度,高質量辦理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深化政務公開,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使崇尚法治、遵循法治真正成為政府各級工作人員的行動自覺。

始終堅持節用裕民。堅決做到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精打細算、厲行節約,從嚴控制和壓減一般性支出。今年非重點、非剛性支出平均壓減15%,“三公”經費再壓減5%以上,對各種低效、沉淀資金,該收回的一律收回,落實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

大力弘揚清風正氣。堅定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嚴格履行“一崗雙責”,縱深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續打造正氣充盈的政治生態。嚴格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以反復抓、抓反復的韌勁,持之以恒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鞏固拓展基層減負成果,完善擔當作為激勵機制,以廉政取信于民、以勤政造福于民。

各位代表,青海人民勤勞、智慧、善良,青海干部忠誠、干凈、擔當,青海大地壯闊、雄奇、美麗,青海的未來充滿希望、令人向往、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埋頭苦干、頑強拼搏,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共圓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