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附全文) 發布時間:2021-02-04 09:48

中商情報網訊:2021年1月18日東莞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意見》包括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培育工程、保障機制等四個部分。

《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全文

一、發展目標

到2025年,我市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紡織服裝鞋帽、食品飲料等四個支柱產業集群營業收入與全市工業經濟發展增速基本同步,成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和穩定器;軟件與信息服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五個新興產業集群營業收入保持年均增速達10%以上,不斷開創新的經濟增長點。分梯度培育形成一批國際一流、國內領先、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群,布局分工合理、差異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基本建立。

二、發展重點

(一)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

1.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充分發揮我市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積極參與省高端化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建設,以創建國家級智能移動終端產業集群為引領,搶占5G通信戰略高點,重點發展智能移動終端、新一代通信設備、高端新型元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等領域,推動數字經濟核心技術攻關、示范應用和產業化,支持電子信息向海發展,全力打造萬億規模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2.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積極推動我市電氣機械及設備制造業向高端裝備集群化發展,加快高端數控機床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打造國際領先的激光裝備產業基地;加快培育核心零部件企業和機器人系統集成商,推動我市工業機器人在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和設備制造業的集成應用,建設國內領先的機器人產業創新、研發和生產基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3.紡織服裝鞋帽產業集群。做精做優虎門-厚街-麻涌-道滘-萬江-高埗-大朗-常平-鳳崗時尚服飾鞋帽產業帶,推動傳統紡織服裝鞋帽產業品牌化發展。加快與新技術、新材料、文化、創意、時尚的有機融合,推動創意設計示范園區建設,建成一批技術研發、創意設計公共平臺。鼓勵商業模式創新,加速產業集群數字化賦能,豐富產品類型,向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網絡新零售等服務型制造轉型。推動綠色制造技術廣泛應用,打造一批企業品牌和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較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的時尚服裝鞋帽企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4.食品飲料產業集群。發揮糧油加工、食品飲料等產業基礎優勢,打造東莞區域特色食品飲料產業集群。培育發展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功能性食品,推動產品結構不斷向多元化、優質化、功能化方向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模式,加快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推進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在食品生產各環節的集成應用。推動食品飲料產業與旅游、文化、創意融合,支持食品飲料企業強化品牌建設、提升質量標準,實現價值鏈的延伸和再造。(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配合)

(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1.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積極推動我市工業軟件、軟件外包、基于B端的信息技術服務業加快發展,明確“軟件與硬件融合、軟件與服務融合、軟件與網絡融合”的發展路徑,重點以高端軟件、工業互聯網、融合性數字產業為方向,打造一批市數字產業集聚試點園區。以電子信息龍頭企業供應鏈的若干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聚區為基礎,加快發展我市特色軟件產業集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配合)

2.新材料產業集群。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學裝置及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加快前沿新材料的研發、測試等創新能力建設,強化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著力提高關鍵原材料、高端裝備、先進儀器設備等支撐保障。加快布局前沿新材料,完善新材料基礎研究、應用轉化、生產制造等全鏈條體系,推動新材料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打造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新材料集聚區。積極參與省推進新型半導體材料、電子新材料和電子化學品、先進金屬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集聚區建設。(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3.新能源產業集群。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高性能電池、氫能、儲能、清潔能源利用等為主導的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新能源領域技術研發,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協同發展,持續探索和推廣能源利用高效化、清潔化模式。推動設立國家級的電池材料實驗室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積極申報并系統組織開展國家氫燃料電池應用示范,研究編制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創新路線圖,重點發展燃料電池雙極板等核心材料、高壓電磁閥等關鍵零部件,以及長壽命、高效率的燃料電池電堆集成。以網絡化、智慧化多元產業融合為目標導向,著力在新能源產業領域培育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市發展改革局牽頭,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

4.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搶抓全球生命科學和生物科技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浪潮,建設生命科學基礎科研平臺、高端醫療器械應用平臺,以推動生物醫藥優先布局、醫療器械先行壯大、健康服務協同發展為原則,構建以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為核心引擎,健康服務為發展延伸,前沿產業為未來驅動力的“2+1+X”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體系。以松山湖生物基地為依托,建設省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市科技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市場監管局配合)

5.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聚焦氮化鎵、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發展,建設集成電路專業園區和基地。加快建設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建設東莞集成電路產業技術研究院,打造集成電路工程化創新平臺。設立集成電路專項產業投資基金,培育及招引一批產業龍頭企業,成立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聯盟。實施集成電路和芯片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完善涵蓋設計、封裝測試等產業鏈,積極融入省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建設,打造集成電路與芯片集聚特色發展高地。(市發展改革局牽頭,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

三、培育工程

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有關工作部署,以“六大工程”為引領,全面推動我市產業集群培育發展。

(一)實施集群培育“強核工程”。依托大科學裝置、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各類創新平臺載體,集聚制造業高端創新資源,致力突破產業前沿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加快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圍繞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中試驗證和成果轉化基地、粵港澳合作創新共同體、體制機制創新綜合試驗區四個定位,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始創新高地。

(二)實施集群培育“立柱工程”。培育壯大根植性和競爭力強的支柱產業,作為我市產業發展的穩定器;大力扶持處于科技前沿、搶占未來制高點的新興產業,作為我市產業發展的加速器。著力打造百億、千億、萬億級梯次發展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成為我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支撐。

(三)實施集群培育“強鏈工程”。針對各個產業集群編制深度的產業鏈全景圖譜,找準產業鏈薄弱和缺失環節,大力培育一批產業鏈“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強鏈控鏈中推動產業鏈向高端躍升。每個產業集群瞄準一批行業領先企業和“隱形冠軍”,建立“客商庫”,繪制產業鏈精準招商的“路線圖”。

(四)實施集群培育“優化布局工程”。做好產業集群發展布局的頂層設計,結合各鎮街(園區)的產業發展基礎、比較優勢和空間潛力,探索通過競爭遴選的方式,圍繞每個產業集群認定2-3個核心區,按照“核心做強、協同帶動”的原則,逐步向核心區集聚龍頭項目、優勢資源和優質平臺,形成重點突出、分工合理、協同發展、差異布局的產業集群發展格局。

(五)實施集群培育“品質工程”。對標一流標準體系,全鏈條發力打造高品質“東莞制造”,推動企業積極參與各級標準制訂、修訂,大力推動標準化創新工作,形成一批產品或服務具有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領跑者”企業。引導企業專注細分產品市場創新、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打造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和若干區域品牌。

(六)實施集群培育“培土工程”。通過“一群一策”制訂針對性扶持措施,推動技術、人才、資本、土地等要素圍繞集群培育進行優化科學配置。通過競爭方式遴選產業集群促進機構,依托促進機構為集群企業做好發展規劃、市場開拓、金融服務、合作交流、共性技術攻關等服務。搭建各類產業活動平臺,促進行業的碰撞和交流,營造良好的產業集群發展生態環境。大力支持企業擴內需、穩外貿,加快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四、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依托市制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我市產業集群培育發展的全局性工作。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等產業集群培育牽頭單位會同相關配合單位,全面摸清我市相關產業集群發展基礎,找準集群發展短板,有針對性地提出突破提升計劃,并根據省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統一部署,編制出臺我市相關產業集群培育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按照省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五個一”工作體系組織推進實施。

(二)強化空間支撐。謀劃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學布局,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打造一批人與產業、科技、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智能型未來產業園。依托鎮村工業園區改造大力拓展產業集群發展空間,認定扶持一批“工改工”產業集群載體,對產業定位符合屬地鎮街集群培育方向,面積在75畝以上的鎮村工業園改造項目,在財政獎補資助、稅收貢獻獎勵、分割銷售比例等方面給予支持。統籌用地指標優先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工改工”產業集群載體建設需求。積極探索推行先租后讓、聯合競地等彈性供地模式。

(三)優化人才政策。實行更加積極有效的人才制度,涵蓋人才規劃和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機制、人才引進、人才培養、服務保障、激勵機制等多方面政策。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全力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重點培育一批影響帶動力強的領軍人才項目和發展潛力大的拔尖人才項目。支持更多研究生聯合培養指標落戶東莞,探索以新工科教育模式推進研究生培養工作。對我市新時代創新人才分別給予綜合補貼和能力提升扶持,實行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人才經濟貢獻獎勵。制定實施面向港澳及海外高端人才的支持措施,全面落實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強我市研發人才隊伍建設,優化研發人才發展環境,全面提升全市創新能力,促進我市戰略性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四)加大資金保障。優化市產業并購母基金投資方向,吸引社會資本大力支持我市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對集群內基礎性、引領性、高成長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對核心項目進行股權投資。對通過遴選勝出的產業集群發展促進機構,安排市財政資金對其自身條件建設、組織公共服務活動、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扶持技術創新項目等集群培育給予資助。突出對承擔產業集群核心區發展任務的鎮街支持力度,對相關鎮街發展產業集群給予市鎮配套資金支持。

(五)形成長效機制。按照“可統計、可監測、可評估”原則,建立健全我市戰略性產業集群統計監測體系,搭建產業級和企業級動態運行數據庫平臺,推動信息暢通、政策貫通、服務聯通。持續監測各集群的營收總量規模、骨干企業培育、產業創新能力、產業要素集聚等發展水平,及時檢驗集群發展成效,發現制約集群發展的瓶頸和短板,適時調整出臺扶持政策,構建產業集群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