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印發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到2025年全省總規模超2500億元(附全文) 發布時間:2021-01-18 09:00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2500億元;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河南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全文如下: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豫政辦〔2021〕3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各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43號),進一步激發全民健身熱情,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全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體育強省建設,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化體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體育強省、健康中原建設為抓手,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體育需求。

(二)發展目標。積極實施全民健身行動,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突出資源優勢,優化體育產業結構,完善體育產業鏈條;集聚要素資源,豐富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激發體育消費熱情,促進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到2025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2500億元;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我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二、主要任務

(一)優化產業發展結構。

1.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發揮少林武術、太極拳等資源優勢,進一步挖掘其文化、養生、休閑等價值,構建以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培訓研修、影視拍攝等為主要內容的武術產業體系,支持登封市、溫縣建設武術產業基地。支持安陽市、鄭州市上街區發展航空運動產業,積極承辦國際、國內重要航空運動賽事活動,培育競賽表演、飛行體驗、教育培訓等業態,帶動通用航空維修、配件制造、運營保障等產業發展,不斷完善航空運動產業鏈。(省體育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民航河南監管局負責)

2.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支持引進國際性精品體育賽事,籌辦好鄭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積極申辦國際乒聯巡回賽。持續辦好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等特色體育賽事。推動鄭開國際馬拉松賽、環中原自行車公開賽、“乒動中原”乒乓球大眾公開賽等賽事品牌化發展。鼓勵各地舉辦群眾基礎好、消費需求多的群眾性體育競賽表演活動,不斷提高“三山同登”群眾健身登山大會、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三門峽橫渡母親河等賽事活動知名度和影響力。(省體育局、文化和旅游廳負責)

3.促進冰雪產業健康發展。完善冰雪場地設施,鼓勵建設集滑雪、滑冰、露營等多種健身、休閑功能為一體的體育旅游目的地。支持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冰雪運動場地、興辦冰雪運動培訓機構。發揮自然資源優勢,策劃組織冰雪旅游節、冰雪嘉年華、冰雪文化節等活動。積極培育和引進冰雪產業企業。(省體育局、文化和旅游廳負責)

4.提升體育服務業發展水平。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促進體育服務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高體育服務業在體育產業總量中的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閑、場館運營、體育經紀、體育培訓、運動康復等業態,創新商業模式,構建賽事策劃、運營服務、營銷推廣全產業鏈條。突出體育彩票公益屬性,促進體育彩票穩步發展。支持舉辦體育產業展覽會。(省體育局、財政廳、商務廳負責)

5.推動體育用品制造業發展。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在我省投資設立體育用品制造企業。支持商丘市梁園區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提質增效。鼓勵企業開發技術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產品。支持我省射箭、游泳、瑜伽等運動裝備制造企業加快發展,促進企業從生產制造環節向研發設計、運營服務等領域延伸。(省體育局、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負責)

(二)大力促進體育消費。

6.擴大體育消費需求。實施全民健身行動,完善百姓身邊的健身組織和“15分鐘健身圈”場地設施。加強全民健身宣傳,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科學健身、運動技能、體育文化等知識。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的比例。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廣泛開展各級學校體育競賽,推動每名學生掌握1項以上運動技能。(省體育局、教育廳負責)

7.豐富體育消費供給。培育體育消費新模式,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健身休閑、競賽表演活動。支持公共體育場館延長開放時間,開發多樣化健身產品,提供體育培訓服務。鼓勵向社會公眾發放體育健身消費券,開展“運動河南”優惠體驗活動。(省體育局、發展改革委負責)

8.優化體育消費環境。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支持各地出臺鼓勵體育消費舉措。建立體育市場主體和從業人員信用記錄,并逐步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加大對體育市場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增強消費者信心。(省體育局、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局負責)

(三)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9.支持體育企業發展。強化分類指導和因企施策,支持擁有自主品牌、創新能力強的本土體育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優勢企業、優勢品牌、優勢項目連鎖發展。鼓勵各類中小體育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支持業績突出、品牌影響力強的服務平臺申報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省體育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

10.推動體育社會組織發展。體育社會組織符合直接登記條件的,可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申請辦理登記。重點扶持一批運行良好、積極作為的基層體育組織,推動建立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體育社會組織。支持體育社會組織參加或舉辦各級各類體育賽事,發揮體育社會組織在營造氛圍、組織活動、服務消費者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省體育局、民政廳負責)

(四)增加體育場地設施供給。

11.因地制宜建設體育場地設施。增加健身場地設施有效供給,補齊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短板。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利用工業廠房、商業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頂、地下室等空間建設改造成體育設施,并允許按照體育設施設計要求,依法依規調整使用功能等土地、規劃、設計、建設要求,實行在五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合理利用公園綠地等建設一批簡易實用、功能復合的就近就便體育設施。加快社會足球場地建設。支持各地結合實際建設航空飛行基地、水上運動基地、自駕營地、戶外露營地等設施。(省體育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負責)

12.優化體育產業用地供給。各地在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時要統籌考慮體育用地布局,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加大對體育產業新增建設用地的支持力度。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土地興辦體育產業,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按劃撥方式辦理用地手續,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采取協議出讓方式辦理。鼓勵各地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符合條件的“四荒”土地發展體育產業。(省體育局、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13.推進各類體育設施開放。支持中小學對校園體育場地設施進行社會通道改造,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向社會開放;不具備改造條件的,要保證在課余時間和節假日向本校師生開放。新建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要在規劃設計時創造向社會開放的條件。嚴格執行學校安全管理措施,確保校園安全。推動公共體育場館為學校開展體育活動提供免費或低收費服務。(省體育局、教育廳負責)

(五)推動融合發展。

14.深化體教融合發展。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訓練、競賽活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進專業教練員、退役運動員、體育培訓機構等為學校課余體育訓練和競賽提供指導。支持學校與體育部門建立運動員共同培養機制,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和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將其納入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以武術、游泳、田徑等項目為試點,將教育部門主辦的符合要求的賽事納入運動員技術等級評定體系。鼓勵各地將體育基地、運動營地等納入青少年研學基地。(省體育局、教育廳負責)

15.促進體旅融合發展。加強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鼓勵旅游景區因地制宜開發登山、攀巖、徒步、騎行、野外生存訓練等體育運動項目,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體育旅游精品線路、示范基地。拓展特色體育項目和主題賽事活動,支持和引導旅游景區將體育旅游融入鄉村旅游、生態旅游。鼓勵旅行社結合健身休閑項目、體育賽事活動設計開發旅游產品和線路。(省體育局、文化和旅游廳負責)

16.推動體醫融合發展。鼓勵醫院培養和引進運動康復師,開展運動促進健康指導,推動形成體醫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完善國民體質監測指標體系,將相關指標納入居民健康體檢推薦范圍,加強針對不同年齡群體的非醫療健康干預,為不同人群提供有針對性的運動健身方案或運動指導服務。(省體育局、衛生健康委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依托省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多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定期研究重大問題,統籌推進本意見實施。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溝通協調,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我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省體育局、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確保各項任務完成。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體育賽事管理服務機制,優化確需保留的安全許可及道路、空域、水域、無線電使用等行政審批流程,探索建立大型賽事多部門聯合“一站式”管理服務機制。各協會主辦的體育賽事活動、培訓項目等,符合條件的要通過公開方式交由市場主體承辦。推動公共體育場館“改造功能、改革機制”,破解制約公共體育場館運營的體制機制障礙。政府投資新建的體育場館要委托第三方企業運營,不宜單獨設立事業單位管理。(省體育局、交通運輸廳、水利廳、民航河南監管局負責)

(三)強化政策和資金支持。體育企業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享受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小微企業財稅優惠等政策。體育場館自用的房產和土地,可按規定享受有關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吸引帶動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產業。積極促進銀企對接,引導金融機構在合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體育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開展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等質押貸款創新,滿足體育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省體育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稅務局、河南銀保監局、人行鄭州中心支行負責)

(四)健全支撐體系。支持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加強體育產業專業人才培養。鼓勵校企合作辦學,多渠道培養體育產業人才。發展體育職業教育,提升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專業水平與服務能力。健全體育產業、消費、場地動態統計監測制度,建立日常監測機制,定期發布統計數據和報告。(省體育局、教育廳、統計局負責)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月8日


【招商情報庫】專注于資本時代招商引資,力求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招商引資平臺,為廣大的招商人員、企業和投資人提供服務及最新最實用的招商引資信息。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