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泵是輸送流體或使流體增壓的機械。它將原動機的機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傳送給液體,使液體能量增加。泵主要用來輸送水、油、酸堿液、乳化液、懸乳液和液態金屬等液體,也可輸送液、氣混合物及含懸浮固體物的液體。
市場現狀
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水泵生產基地,根據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的統計,我國泵行業產量由2016年的12074萬臺增長至2020年的18251萬臺,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仍然較2019年增長了2.64%,預計2022年我國泵行業產量將達21531萬體。截至2020年,全國共有泵業生產企業60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企業為1255家,形成了相當大的生產規模,具備了相對完善的技術、生產體系。
數據來源: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發展趨勢
1.進口替代核心技術的研發是國內行業主要創新方向
隨著工業技術與制造的發展,研發與進口替代相關的核心技術是我國泵業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國內企業的主要創新方向。受益于計算機科技、互聯網以及新興商業模式的發展,近年來泵技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應用領域得到了深入的拓展,經營模式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其中國外龍頭企業注重構建新型創新模式、計算機最新技術與互聯網的行業融合,國內泵企主要在進口替代、節能環保、產業升級領域進行技術創新。
2.提高產品性能與節能環保是泵設備技術的發展重點
由于石化、鋼鐵、電力、市政水利和海洋平臺等領域的生產具有持續性、穩定性以及作業量較大等特點,泵設備作為重要的生產設備之一,對單機功率、機組效率、可靠性要求較高,因此發展大功率、高可靠性的大型泵類設備是國家支柱行業重要裝備的現實需要。
3.泵產品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
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廣泛而深入地滲透到經濟社會各領域,與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技術交叉融合,帶動了以綠色、智能為特征的重大變革。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2021年4月發布的《機械工業“十四五”發展綱要》指出,到2025年,數字化生產設備聯網率繼續提升,智能制造模式不斷豐富完善,遴選培育出一批機械行業服務型制造先進企業、示范平臺、典型項目。
未來發展前景
1.政策支持力度大
泵作為裝備制造領域的重要設備,是下游能源、冶金及供排水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轉型升級的基礎性配套設備。《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要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促進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制造業布局。長期看,裝備制造業是一國工業發展的基礎性行業,圍繞高端裝備、進口替代、節能環保發展方向,泵行業發展受到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
2.下游行業需求穩步增長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工業投資與水利、市政管理配套投資的增加與產業升級,行業需求預計將穩步增加。《“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明確指出要擴大安全應急產業,完善中央、省、市、縣、鄉五級物資儲備布局,重點滿足流域大洪水、超強臺風以及特別重大山洪災害應急的物資需要,加快研制適用于高海拔、特殊地形、原始林區等極端惡劣環境的智能化、實用化、輕量化專用救援裝備。
整體而言,隨著下游需求行業“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完成,“十四五”規劃的開始實施,圍繞新增投資與技術改造,下游行業需求預計呈現總量較大,穩步增長的趨勢。
3.進口替代領域機會大
長期以來,進口產品在國內泵行業中高端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但隨著國內部分實力較強企業研發能力的提升,進口替代領域成為國內泵企拓展市場、提升經濟效益的重要領域。國家大力提倡通過自主研發提升國產化裝備水平,國產化替代進口產品以高性價比獲得市場優勢,由于泵類中高端市場產品附加值相對較高,進口替代領域是國內泵行業發展的重要機遇。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泵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