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絲綢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21-02-02 09:04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中國是桑蠶的原產地,是世界絲綢大國,素有“東方絲國”的美稱。蠶桑文化是中華文明的起點,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消費升級需求持續推進,加上個性化消費、綠色消費、文化消費等理念的引領,國內市場對絲綢產品的需求逐步釋放,絲綢產品國內銷售形勢良好。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蠶絲及交織機織物(含蠶絲≥50%)產量個別年份波動較大,主要年份年均產量集中在5-7億米之間,市場供應較為充足,但近年來行業產量持續減少。

數據來源: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絲綢行業發展困境

1.宏觀經濟增長放緩

近年來,我國GDP增長速度放緩,2018年、2019年我國GDP增速分別為6.6%、6.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下降1.6%。企業商務活動是絲綢文化創意品的主要消費場景之一,宏觀經濟增速放緩情況下企業會相應減少商務活動,進而影響絲綢文化創意品需求,行業增長存在放緩甚至下滑的可能性。

2.替代品競爭加劇

絲綢的易褪色、易勾絲、易起皺、難護理特性制約著絲綢消費的增長,而在當前日益推崇快節奏、時尚休閑的年代,絲綢產品面臨來自于其他纖維制品在使用性能和價位上的雙重競爭,特別是快速發展的化纖制品,近年來化纖功能性新型面料發展突飛猛進,生產智能化、機械化程度飛速提高,以其較低的價位向絲綢產品發出了較大挑戰。

3.國內絲綢品牌較國外品牌營銷能力弱

在外銷市場,我國絲綢產品缺乏自主品牌優勢,出口產品仍以代工為主,市場替代性較高,品牌附加值較低。我國真絲綢產品出口中,絲類、真絲綢緞等原料類產品占四成以上,近年來絲綢制成品占比雖有所上升,但出口訂單不穩定、單品價格仍然較低。在內銷市場,自主品牌的影響力較小,無法與外資大牌相競爭。線上銷售、商場精品店、自營連鎖店、旅游商店產品良莠不齊,規范有序、布局合理、定位準確的線上線下營銷渠道尚未成熟,消費者對絲綢產品、品牌的認知度較弱。

絲綢行業發展前景

1.國家產業政策支持

國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將持續推進絲綢產業和文化融合,提升產業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例如,《關于印發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頒發,將絲綢作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強對中華老字號、地理標志產品等傳統文化產品的品牌培育和保護的對象,強調引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和技藝的文化產品生產企業,加快質量提升、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品牌文化附加值、提升質量競爭力,推動傳統文化產品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通過深入發掘絲綢文化,有利于擴大絲綢文化在公眾心目中的影響力,提高絲綢產品的認可和接受度,引導絲綢消費的新觀念。

2.國內消費平穩增長

我國居民收入增長加快,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費支出分別增長8.9%、8.6%。消費驅動力持續增強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萬億元,同比增長8%。隨著生活方式和消費結構轉變,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安全和品牌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真絲綢素有“纖維皇后”美稱,符合當前消費升級的要求。

3.國際社會對中國文化產品需求的增加

近年來,我國經濟和政治地位不斷提升,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不斷增強,對外經濟、文化、人員交流日益頻繁,為發展我國文化產品對外貿易創造了有利條件。隨著國家影響力的持續提升,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世界各國中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大大加速了我國文化產品的國際化進程。

4.我國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創意設計增添活力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承力。絲綢文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之一,絲綢產業作為我國傳統產業,有著獨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蜀錦、宋錦、云錦、壯錦、蘇繡、粵繡、蜀繡、湘繡等民間傳統絲綢工藝技法融入時尚化、生活化場景,成為絲綢文化創意設計靈感的源泉。豐富的文化資源,孕育著文化創意行業無限的商機,創造性地利用這些文化資源,有利于我國企業制作出高質量、高設計水準的絲綢文化創意品。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絲綢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十四五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服務。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