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齡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全文) 發布時間:2021-06-17 09:48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上海市老齡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要求到2025年,建立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匹配的老齡事業發展體系,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更加豐富優質,人才和科技支撐更加堅實有力,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卓有成效,在著力健全老年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三大基石”基礎上,持續夯實積極老齡化“健康、參與、保障”三個支柱,在“三化兩高”上取得新突破。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對經濟社會全局、城市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深遠影響。為深入貫徹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老齡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等,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上海市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老齡工作方針,立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城市目標定位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圍繞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總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強化政策支持、完善體制機制、加快設施建設、鞏固基層基礎,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為本市老齡事業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一)老齡事業發展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老齡事業相關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標準不斷完善,“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行業管理機制不斷健全。修訂發布《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發布《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出臺《上海市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文件,老齡事業發展頂層設計進一步加強。印發《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辦法》《上海市深化養老服務實施方案(2019-2022)》《關于全面推進本市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推進本市“十三五”期間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本市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相關制度穩步推進落實。進一步完善上海老齡事業發展監測統計制度。推進實施企業登記便利化、市場主體降本增效、養老服務品牌培育促進等政策措施,市場主體積極性進一步增強。

(二)老年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本養老金更好地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基本養老保險跨省市轉移接續進一步細化規范,小城鎮養老保險整體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穩妥實施,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16.67萬人,比“十二五”末提高14.5%。穩步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養老金4321元,比“十二五”末提高1004元。實現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整合,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創新推進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等試點。2018年,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在全市推開,僅2020年就完成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34.4萬余人次,惠及老年人達42.7萬人。老年綜合津貼自2016年5月實施以來,全市共發放老年綜合津貼257億元,累計426萬人享受老年綜合津貼。

(三)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涵蓋養老服務供給、服務保障、政策支撐、需求評估和行業監管的“五位一體”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全市共有養老床位15.7萬張,較“十二五”末增長24.6%。在中心城區大力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累計建成320家“樞紐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758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1232個老年助餐服務場所、6223家標準化老年活動室,259家社區養老服務組織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門照護服務,完成5000戶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在農村地區因地制宜推廣互助式養老,全面構建鎮有“院”、片有“所”、村有“點”的服務網絡,完成133家薄弱養老機構改造,通過盤活閑置宅基地、回租村民空置房源探索建設了一批農村就近照護為老服務場所,“十三五”期間累計建成2544家示范睦鄰點。累計完成4999張認知障礙照護床位改造,啟動77個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推出養老顧問制度、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養老機構等級評定與服務質量日常監測機制。開展養老護理、健康照護培訓12.9萬人次,為老服務人員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四)老年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啟動建設市老年醫學中心,全市33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含分中心)、74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179個村衛生室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基層健康服務網絡,優先滿足老年人的醫療服務需求。全市家庭病床數近8萬張,開展上門診療近80萬次,老年患者約占服務總量的九成。全面推進醫養結合,150張以上床位養老機構按規定均設置了醫療機構,全市729家養老機構中已有317家(占43.5%)設置了各種類型的醫療機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普遍設有社區衛生站或護理站。推進老年護理床位建設,全市老年護理床位達8萬余張。開展全國安寧療護服務試點,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安寧療護服務全覆蓋。穩步擴大家庭醫生簽約覆蓋面,全市家庭醫生“1+1+1”累計簽約60歲以上老人超過400萬人。

(五)老年友好型社會加快建設。依據上海地方標準《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導則》和《老年宜居社區建設細則》,結合城市更新,開展城市環境友好建設和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多方聯動宣傳普及涉老政策,豐富科普產品,廣泛開展“敬老月”“老年節”“法律進社區”“樂齡申城·五心行動”等品牌活動,積極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文明風尚。開展無障礙環境市區鎮村創建,推進新建房屋、重大工程、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建設,推進住宅小區電梯改造,方便老年人生活。強化涉老產品抽檢、養老服務食品安全監管,推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推動老年人消費糾紛快速解決,有力打擊侵害老年人權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切實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不斷增強老年消費群體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繼續開展“老伙伴”計劃、“老吾老”計劃等家庭支持項目,每年由4萬多名低齡老年人為約20萬名高齡獨居老年人提供日常關愛服務。實行“全市通辦”、上門服務、社會團體聯動等措施,對老年人申請法律援助實現應援盡援。持續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新增老年教育社會學習點326個,每年在各級各類老年教育機構課堂學習的老年學員近100萬人次。

二、面臨形勢

“十四五”期間,要順應形勢變化和群眾要求,推進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國家和城市發展戰略為老齡事業發展帶來新機遇。黨中央、國務院就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了重要的目標指向。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為老齡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改革創新制度保障。推進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不斷推動老齡事業資源跨區域配置,為養老服務和老齡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不斷增強的城市經濟實力,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等提供了較強的經濟基礎和物質保障。老年人收入水平穩步增長、消費能力日益提升,正逐步成為促進老齡產業升級的新亮點。

(二)老年人口總量與結構持續變化深刻影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格局。上海是我國最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也是我國人口老

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一項長期性戰略任務,老齡事業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趨勢特別明顯。老年人口規模持續擴大,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重逐年上升。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為581.55萬、占23.4%;全市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為533.49萬、占36.1%。預計到2025年,全市60歲及以上常住和戶籍老年人口分別將超過680萬和570萬。“十四五”期間,高齡化趨勢將越發明顯,預計戶籍人口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從目前的81.98萬增長到近86萬。人口老齡化與少子高齡化、家庭規模小型化、純老化等趨勢交織共存,2020年全市獨居老年人數、純老家庭老年人數已分別達到30.52萬和157.79萬,預計“十四五”期間仍將持續增長,社會與家庭負擔不斷加重,對養老保險、醫療保障、養老服務和健康服務等需求持續增加。與此同時,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持續下降,青壯年勞動力供給逐步減少。2020年,全市65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撫養系數為40.9%,近十年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十四五”時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要的過渡期和寶貴的窗口期,要為未來人口高齡化高峰期的到來提前做好部署。

(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老齡事業發展深刻轉型。當前,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特別是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智慧養老等發展提速,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新的更好手段的同時,也深刻改變著老齡事業發展的路徑和模式。科技創新和新材料等產業發展,極大地豐富和改善了老齡產品的供給結構和發展質量。智慧養老有望重塑養老服務市場模式和發展格局。現代醫學特別是老年醫學科技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老年人活得更長、活得更好。要主動順應老齡事業智能化、創新加速化等趨勢,加快為老服務體系重塑和老齡產業發展變革。

(四)老齡事業領域主要矛盾的新變化對改革發展提出新需求。新發展階段老齡事業發展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五位一體”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但面向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為主格局的保障體系仍不健全,養老服務供給的質量、布局和效率與需求日益多元化的矛盾凸顯。城鄉發展不均衡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養老床位中心城區“一床難求”與遠郊地區部分空置現象并存,農村留守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城市適老設施存在較大缺口和短板,相關建設規劃標準有所滯后,與老齡化程度持續提高不相適應。養老隊伍建設與養老服務需求存在較大差距,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有待進一步豐富,高齡、失能、純老家庭老年人的養老服務問題仍是民生痛點。老齡產業發展與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不相匹配,異地康養模式有待破題。老齡工作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基層老齡工作機構力量薄弱,部門協同機制尚未完全形成。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發展階段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要求,促進老齡事業發展與“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相融合、與國家和城市發展戰略相契合、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把提升便利性、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作為推進老齡事業發展的重要標準,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系統化構建新發展階段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持續推動共建共融共享的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大力推進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不斷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和生命質量,最大程度激發老年人活力,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上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推動實現老齡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堅持黨對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的全面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構建社會、家庭、個人共同參與、各盡其責的基本格局,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地位。引導社會廣泛參與,充分激發市場和全社會的活力。

2.堅持共建共享、融合發展。尊重老年人的社會主體地位,建立健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機制,確保全體老年人依法共享發展成果,實現不分年齡、人人共建共享。同時,促進養老、健康、文化、旅游、體育、教育、金融、地產等深度融合發展。

3.堅持科技賦能、創新發展。把科技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加快養老服務業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和產品創新,著力推進養老領域數字化賦能及服務與管理流程再造,提升老齡工作的信息化、科學化水平。

4.堅持突出重點、協調發展。著力保基本、兜底線、補短板、調結構,養老基本公共服務實現“應保盡保”,服務好、關愛好獨居、高齡等重點老年人,提升失能失智老人照護水平,更加突出五個新城優質資源的集聚輻射、更加重視對城郊結合部、郊區薄弱地區的傾斜扶持,促進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城鄉協調、區域協調、事業產業協調。

(三)總體目標

以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為統領,持續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到2025年,建立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人口老齡化進程相匹配的老齡事業發展體系,為老服務和產品供給更加豐富優質,人才和科技支撐更加堅實有力,老年友好城市建設卓有成效,在著力健全老年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三大基石”基礎上,持續夯實積極老齡化“健康、參與、保障”三個支柱,在“三化兩高”上取得新突破。

——積極老齡化。把人口老齡化過程看作是一個正面的、有活力的過程,進一步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豐富老年健身、賽事活動,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創造更多條件讓老年人能積極、持續參與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老年人物質文化需求、個人尊嚴、價值實現等全方位保障不斷健全,老年人社會參與意識、參與度和貢獻度明顯提高。

——健康老齡化。著眼于提升老年人身體、心理、社會參與等不同層面的健康需求,進一步加強老年人健康管理,為老年人提供公平、可及、適宜、連續、優質的健康服務,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老年健康服務制度與供給不斷豐富完善,醫養康養結合服務深入推進,在人均預期壽命提高的同時健康預期壽命逐步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顯著改善,健康、活力老年人口不斷增加。

——幸福老齡化。著眼于讓人們自信活躍地邁入老年,圍繞安養、樂活、善終三大主題,在全社會大力提倡尊敬老人、關愛老人、贍養老人,創新身心雙養、內外皆養的養老理念,加快構建增進代際和諧、增強社會連接、消除數字隔閡的親老齡社會,著力打造實現知識、情感等需求,發揮能力、智慧和才干,激發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老年社會平臺和獲得體系,外安其身、內安其心的“老有所安”老年人逐步增多,老年人的社區歸屬感、價值認同感、心理獲得感和身心幸福感逐步增強。

——促進老齡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強養老機構運營管理與市場競爭能力,能引領行業發展的各類骨干型企業逐漸增多,為老服務規范化、專業化、職業化、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服務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和科技支撐不斷強化,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雙輪驅動、高質量融合發展態勢日益顯現。

——服務老年群體高品質生活。順應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趨勢,著眼于確保全體市民都有高品質老年期生活的目標,不斷提高養老服務機構管理能力和服務品質,不斷豐富老年人文娛活動和精神文化生活,不斷完善老年宜居頤養環境建設,老年人生活質量全面提升,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斷得到滿足,更多的老年人能夠“快樂地生活、健康地長壽、優雅地老去”。

(四)規劃指標

hfbf2103+A_頁面_12.png

hfbf2103+A_頁面_13.png

四、主要任務

(一)夯實社會財富儲備,著力健全完善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結構合理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

1.完善老有所養的養老保險體系。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全面、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穩步提高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待遇水平,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養老金調整機制,持續拓寬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覆蓋面,大力發展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等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鼓勵發展養老普惠金融,創新發展特色老年金融服務,探索實踐存房養老、住房反向抵押等以房養老模式,鼓勵基金公司擴大養老目標基金管理規模。

2.健全老有所醫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建立健全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慈善捐贈、醫療互助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推進法定醫療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穩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鞏固擴大異地就醫結算范圍,支持各類補充醫療保險發展。健全穩健可持續的籌資運行機制,加強基金運行管理。逐步擴大老年人常用藥品和醫療康復項目的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完善慢性病患者長處方機制。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提供包括醫療、康復、照護等多領域的綜合性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

3.完善弱有所扶的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體系。全面構建以扶老、助殘、濟困為重點,符合實際、精準識別、支持家庭發展的社會福利制度體系。深化老年綜合津貼制度,逐步提高老年人社會福利水平。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兜底線”作用,加大對符合條件的經濟困難的高齡、獨居、失能、重點優撫對象、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中老年人的救助力度。完善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將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與滿足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需求相結合,重點安排與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密切相關項目,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殘疾等老年人需求。

4.建立滿足多元需求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優化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政策體系和配套支撐體系,完善需求評估機制,規范護理服務供給,強化基金監管。根據國家要求和本市發展實際,研究建立體現個人、社會、政府多方責任的多渠道籌資機制,不斷完善保障對象和支付范圍,優化長期護理保險支付機制。支持推進商業保險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服務。鼓勵保險機構開發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產品,滿足不同人群的參保需要。充分發揮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于建立長期照護體系、促進疾病診療、醫療護理、生活照料等服務的有機銜接和有序轉介作用,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基本形成更適應本市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完善養老服務補貼制度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銜接機制。

(二)優化養老服務,著力構建更加充分、更加均衡、優質精準的養老服務體系

5.加強養老服務設施供給。推動全覆蓋、成體系、均衡化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合理規劃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布局,充分利用存量企業廠房、辦公用房、商業設施、培訓療養機構和其他社會資源改建為養老服務設施。重點建設樞紐型養老綜合體和家門口服務站點,完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骨干網,打造社區“養老服務聯合體”。加大全市養老床位建設統籌力度,在郊區五大新城建設中,布局基于服務全市域范圍的養老床位。推動床位功能結構優化,聚焦失能、認知障礙老年人照護需求,重點發展護理型床位和認知障礙照護床位,在中心城區探索發展連續、穩定、專業的家庭照護床位。在保有一定數量政府投資建設的保基本床位基礎上,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設置普惠型和護理型床位。探索跨行政區養老新模式,支持老年人根據個性化需求自主選擇養老機構。將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和服務納入鄉村振興規劃,支持利用農村宅基地或閑置集體建設用地,進一步完善鎮有“院”、片有“所”、村有“室”、組有“點”的設施網絡。

6.豐富養老服務內涵。健全符合超大城市特點的,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充分發展,居家社區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在中心城區和城鎮化地區,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推廣居家、社區、機構融合發展的綜合照護服務模式。持續推進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試點,實現街鎮全覆蓋。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推進志愿關愛服務、家庭照護者培訓、“喘息服務”、輔具推廣服務、“時間銀行”等項目。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無子女、高齡、獨居老年人定期開展巡訪,實現全覆蓋。深化養老顧問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社區的服務網絡,探索養老顧問的社會化發展。促進農村養老服務提質升級,以農村互助性養老為基礎,逐步提高專業服務水平,推動養老服務與鄉村旅游、綠色農產品開發等融合發展。

7.優化養老服務發展環境。貫徹《上海市養老服務條例》,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并公布本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明確基本養老服務的項目和具體內容。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完善養老服務機構等級評定、日常質量監測、信用分級等科學評價機制。推進養老機構入院分級評估以及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強養老服務行業消防、食品、衛生等安全底線管控。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建立科學合理的公辦養老機構價格形成機制,加強養老機構“保基本”床位統籌利用,大力推進養老服務機構公建民營。營造公平開放的政策環境,鼓勵各類主體參與養老服務,對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企業和社會服務機構給予同等的床位建設、機構運營等補貼支持。完善財政補貼機制,推動養老服務領域補貼制度實現“補供方”與“補需方”的有機結合。依托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平臺及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整合部門職能、優化業務流程,深入推進“一網辦、一窗辦、一次辦”。

(三)推進健康上海建設,著力打造更加便捷、更高品質、綜合連續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8.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預防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建立健全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拓展健康教育渠道,加強健康教育傳播資料庫建設。開設和規范各類廣播電視等健康欄目,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規范健康資訊傳播。開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強化健康生活方式指導,普及健康文化、健康養老等理念,開展“三減三健”等專項行動,實施老年人群營養健康行動,強化老年心理健康科普。倡導科學健身,推廣中醫傳統運動項目,建立完善老年人運動處方庫,制定實施老年人體質健康干預計劃,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形成體醫融合的健康管理和服務模式。加強老年人健康素養和生活方式監測,推進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建設,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

9.完善健康服務設施。推動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開設老年醫學科,形成以市老年醫學中心為引領、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相關教學科研機構為支撐的老年醫療服務網絡。加強市級醫學中心、區域性醫療中心康復醫學科建設,加強老年護理床位建設,鼓勵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轉型為康復專科醫院或護理院,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護理床位設置和具有康復功能床位建設,鼓勵社會資本興辦老年康復醫院和老年護理機構,形成設施完善、轉介有序的老年康復和護理服務網絡。推進新一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每個新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床位不少于100張。聚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康復中心”“護理中心”建設,推動建設“社區醫院”,提升“全專結合”“醫防融合”服務能力,全面夯實“家門口”老年健康服務平臺。建立健全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標準規范的安寧療護服務體系,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重點,機構和居家服務相結合的安寧療護服務網絡。推進“長者運動健康之家”建設。充分發揮智慧健康驛站功能作用,整合社會資源,提供主體多元、豐富多彩的健康管理服務。

10.優化健康服務供給。加強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建立整合型老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預防-治療-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服務鏈。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開展對老年人退行性疾病和視覺、口腔、骨骼等常見疾病的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等“三早”健康服務。推進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和規范化管理,開展認知障礙、抑郁等老年人常見精神障礙的預防、早期識別與干預。規范做好老年人群重點傳染病的防治,加強老年人疫苗接種服務。優化疾病診治模式,推動老年醫療服務從以疾病為中心的單病種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轉變。在對老年人簽約基本覆蓋基礎上,做實做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善老年人健康檔案,加強動態管理。加強社區居家康復和護理服務,推進“互聯網+護理”“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家庭醫生”等服務模式應用于老年健康服務。普及安寧療護文化理念,提升安寧療護服務能力,形成高效的機構與機構、居家與機構轉介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協同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發展,改善臨終患者生存質量,提升臨終患者生命尊嚴。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慢性病管理、疾病治療、康復、安寧療護等方面的獨特作用,為老年人提供中西醫結合的健康服務。

11.深化醫養結合模式。建立健全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綜合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推動養老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的項目銜接和審批合作,鼓勵養老機構設置護理院、護理中心、康復醫療中心等醫療機構,支持社會力量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協議合作,支持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按規定提供養老服務,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多點執業。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成醫養結合重要平臺,推進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醫養結合功能建設,推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中心)、服務站、村衛生室與養老機構、社區托養機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設施同址或鄰近設置。加強家庭病床服務,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服務的能力。

(四)提振銀發經濟,著力推進老齡產業優質化、集群化、創新式發展

12.推動老齡產業高質量供給。堅持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雙輪驅動,推動養老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多渠道、寬領域擴大適老產品和服務供給。把老齡產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定期公布相關扶持政策措施清單和投資指南。優化老齡產業市場競爭環境,建立健全老齡產業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標準規范。提升融資能力,加強財稅支持,加大對養老服務、智慧養老、生物醫藥等企業和項目的支持。大力發展輔具用品產業,加快發展老年人服裝服飾、日用輔助產品、生活護理產品、康復訓練及健康促進輔具等老年用品產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夯實老年用品產業發展基礎,提高產業創新能力,提升質量保障水平,推動智能產品應用。發展一批養老產品和服務特色街區、園區,鼓勵服務機構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發展。支持新城引進或培育一批社會化養老機構和連鎖品牌。

13.激活老年產品市場需求。倡導健康、科學的養老理念,通過適度補貼等方式,引導有條件的老年人購買或租賃適宜的專業服務和輔具用品。在符合公平競爭相關標準前提下,建立本市老年用品目錄,促進優質產品應用推廣。加強對老年產品的宣傳推介和消費引導,將“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文化元素融入上海各類節慶活動,鼓勵電商、零售企業線上線下聯動,展示銷售老年產品,形成品牌效應和消費熱潮。依托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等展會平臺,持續舉辦中國老年福祉產品創意創新創業大賽,促進老齡產業相關產品和服務供需對接。搭建信息對接和應用平臺,促進優質康復輔具等老年適用產品在社區、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率先使用和推廣。充分發揮家庭的支撐作用,倡導子女更多為老人消費,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加快發展老年用品租賃市場,拓展租賃方式,推廣康復輔具社區租賃,鼓勵社會力量在新城打造集康復輔具展示體驗、老年用品消費、老年教育文娛等一體的銀發消費綜合體。

14.推動老齡產業融合發展。創新和豐富養老服務產業新模式與新業態,拓展旅居養老、文化養老、健康養老、養生養老等新型消費領域,深入推進醫養康養結合。把老齡產業的發展融入到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之中,積極探索老齡化城市的微更新,倡導發展老年宜居產業,支持社會資本設計開發更多適合老年人居住的商業住宅產品。加強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鼓勵發展老年數字教育新業態,推進“互聯網+老年教育”的融合創新發展,支持企業和各類社會組織通過網站、手機APP等平臺,開發線上學習、互動交流等創新教育產品。促進老年旅游健康發展,鼓勵旅游企業設計更多的一日游、半日游、短途游和康養游等適合老年人旅游產品,進一步提升老年旅游產品與服務品質。

(五)提升人力資源素質,著力構建總量有保證、素質有提升、參與更充分的老齡事業勞動力供給體系

15.構建老有所學的老年教育體系。全面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推進老年素質教育,加強老年人政治思想教育。推動城鄉老年教育均衡化發展,全面推進覆蓋全市范圍的老年教育“十五分鐘學習圈”建設,將老年教育增量資源重點向郊區和農村地區傾斜。深化老年教育機構內涵建設,實施新一輪老年教育機構能力提升工程,形成一批街鎮社區(老年)學校優質校,加強老年教育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研究,建立健全老年教育品牌建設機制,鼓勵老年教育特色發展。加強老年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分層分類的老年教育教師培訓體系。支持高校、社會力量舉辦老年教育機構或參與老年教育服務,推進學教融合、養教結合,持續推進“養教結合學習點和示范學習點”建設。

16.營造老有所為的社會環境。倡導積極老齡化,順應延遲退休年齡趨勢,加強老年人再就業的專業培訓體系建設,積極搭建老年人才市場,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鼓勵老年人參與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專業技能傳授、科技開發應用和咨詢服務等活動,支持老年人依法從事經營和生產活動、興辦社會公益事業,充分調動老年人參與就業創業的積極性,有效挖掘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結合美麗鄉村示范村、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及后期管護,優先安排當地老年農民“靈活就業”。依法保障老年人在勞動過程中的合法收入、安全和健康權益,加強老年人再就業的法律保障。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經驗、知識、技能方面的優勢,對年輕勞動者實現“傳幫帶”,發揮老年人在關心教育下一代、維護社會治安、協助調解民間糾紛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7.打造高素質的為老服務隊伍。加強老年健康服務人才培養,將老年醫學、康復、護理人才作為急需緊缺人才納入衛生健康人員培訓規劃,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養老服務、康復輔具及與老年人有關的臨床、藥學、護理、康復、營養、心理等專業和課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聯合辦學。整合老年醫學教育和科研資源,培養高水平研究型、應用型老年健康醫學人才。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養老護理員培養措施、評價標準、晉升通道、薪酬體系、激勵機制和管理系統。擴大養老護理員從業規模,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相關政策的宣傳推廣,完善落實表彰激勵和人才引進措施,提高養老護理員職業榮譽感,增強隊伍穩定性。建立全市統一、可查詢、可統計的養老護理員信息管理系統,加大對養老護理服務質量和服務過程的監管力度,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職業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

(六)推動科技創新,著力強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支撐

18.聚焦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發展勞動力替代及增強技術,加快服務機器人、康復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在現代服務、養老陪護、醫療康復、教育娛樂、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普及,加快對危險、繁重、環境惡劣等工作任務自動化、智能化、無人化技術創新。加強人體機能增強技術的研發及應用,發展機械外骨骼、視網膜植入、聽覺增進裝置、生物芯片及人機共融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產品,綜合利用認知增強、體力增強等新技術裝備,幫助有勞動意愿的老年人延長勞動年限,提升老年人勞動參與率。

19.推廣智慧養老應用。充分利用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布設互聯感知的智慧養老設施,開發與智能設備、醫療設備對接的云邊協同的智聯網養老系統。制訂完善智慧養老相關產品和服務標準,開展家庭、社區服務中心、養老機構等多種應用場景的試點,支持發展社區居家“虛擬養老院”,培育一批智慧養老應用示范基地、示范社區和示范品牌。推進上海市銀發族大數據、老年健康服務信息管理等數據平臺建設,鼓勵各類企業開發集信息系統、專業服務、智慧養老產品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機協作等關鍵技術研發,提升適老產品的智能水平。加強老年健康相關科學研究,支持老年健康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

(七)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著力打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城市風景線

20.加強老年人權益保護。加強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律法規的普法宣傳教育,強化全社會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治觀念。深入開展適合老年人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幫助老年人學法懂法用法,提高老年人守法意識和依法維權能力。加強安全常識宣傳,提高老年人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完善涉老案件調解、仲裁、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做好老年人維權相關來信來訪工作。擴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范圍,拓展基層服務網絡,推進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向城市社區和農村延伸,方便老年人及時就近尋求法律援助,重點做好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探索建立老年社會監護制度,支持專業性的社會組織依法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擔任監護人或者提供相關服務。

21.提升家庭養老照護能力。制定支持子女贍養照顧老人的政策措施,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共同生活,強化子女贍養老人的職責,鞏固和增強家庭養老功能。大力開展健康家庭建設,充分發揮家庭在支持和促進老年人健康方面的獨特作用,鼓勵和引導家庭成員學習康復、護理技能,提高家庭照護能力。鼓勵各類社會資源為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所需支持性“喘息服務”。推出家政賦能系列政策,構建多層次家政服務供給體系,繼續加強家政從業人員的培訓,推廣家政從業人員持證上門服務,構建持證、用證、查證、驗證及服務評價的上海家政生態,實現家政服務機構和家政從業人員可查詢、可追溯、可評價的全過程追溯管理。

22.打造老年宜居頤養環境。開展智慧助老行動,研究開發適老化智能產品,推進互聯網應用等智能化服務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引導幫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會,完善日常生活中傳統服務方式的兜底保障,進一步消除“數字鴻溝”。研究完善無障礙設施運行維護相關管理標準,穩步推進公共場所設施的無障礙改造,建設一批老年友善醫院、老年友好學校、老年友好超市等老年友好公共服務機構。制訂完善適老化房屋建設和改造標準,探索“政府補貼一點、企業讓利一點、家庭自負一點”的資金分擔機制,引導困難、無子女、失能、高齡等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支持將新城納入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政策范圍。以基層社區為重點推動體育設施均衡布局,繼續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向老年人公益性開放。鼓勵建設年輕人、老年人融合居住的綜合社區和長租公寓,打造代際融合、充滿活力的長者社區。全面提升農村老年人居住環境,建設“美麗家園”。加強“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宣傳教育,倡導開展為老志愿服務活動,將老齡事業工作納入文明創建工作內容,打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人性化城市。

23.豐富老有所樂的精神文化生活。將老年文體事業發展納入社會建設總體目標,整合社區文體資源,扶持老年文體活動。繼續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全域網絡,持續提升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效能,提供適宜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務。依托“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和上海市民文化節等,推出各類適合老年人參與的公共文化活動和文化服務,為老年人展示交流提供多樣化舞臺。鼓勵和支持在養老服務機構設置公共文化活動區域,為老年人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便利。鼓勵老年人參與體育運動,依托老年人體育協會等組織舉辦本市老年人運動會和體育賽事,積極組隊參加全國老年人體育比賽。增加廣播、電視、出版物等媒體資源中適合老年人內容的比重,引導設立老年電視和老年廣播專欄。

24.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引導老年人樹立終身發展理念,鼓勵老年人主動參與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和各類興趣愛好活動。鼓勵和引導公益性、互助性、服務性的老年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持續開展“銀齡行動”等老年志愿服務活動,為老年知識分子參與社會、奉獻才智、實現更高層次的老有所為搭建平臺。

25.加強老年人社會優待。推進老年人社會優待法治化進程,逐步健全老年人社會優待制度體系。推進非本地戶籍常住老年人與本地戶籍老年人同等享受社會優待。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務優待、司法服務優待、交通出行優待等舉措,為老年人特別是高齡、重病、殘疾、失能老年人提供優先便利服務。推進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老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鼓勵旅游景區在淡季時對老年人給予更加優惠或免費待遇,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日常生活用品經銷商以及水、電、燃氣、通訊、電信、郵政、金融等服務行業為老年人提供優先便利服務。依托“上海市敬老卡”,不斷豐富老年人社會優待服務內容。完善老年優待服務場所的優待標識,公布優待內容。

(八)深化長三角老齡事業協同,著力探索大城市群應對人口老齡化新路

26.推進一體化體制機制建設。開展長三角為老服務區域合作,推動三省一市為老服務支持政策、標準規范、數據信息等方面的銜接共享。進一步優化長三角醫保異地結算信息平臺,支持三省一市之間實現異地門診結算互聯互通。試點開展本市長期護理保險和養老服務補貼有關待遇異地延伸結算工作。推進養老服務機構相關標準、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標準和評估結果、養老護理員從業資格等的互認互通。探索建立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數據管理平臺,推動長三角養老服務供需資源有效對接,健全養老服務優質誠信品牌互認和推介機制,推進長三角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的互聯互通。開展長三角公共衛生數據共享聯動試點,推動跨地區衛生應急準備和聯防聯控協作。完善長三角區域協同監管機制,建立誠信系統和失信登記制度,完善行政處罰和失信行為的定期通報機制。按照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定位,著力強化新城養老服務設施的統籌布局,充分發揮新城高質量老齡事業和產業在長三角城市群中的輻射帶動作用。

27.促進為老服務協同發展。鼓勵養老服務機構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提升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品質。構建長三角區域智慧養老平臺,推進長三角區域養老智慧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長三角區域內的養老服務行業聯合開展養老服務領域民間合作,為老年人選擇異地養老提供服務。探索共建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基地,支持長三角區域高校養老服務類專業人才培養交流。開展醫療、教育、科研合作,推進長三角專科聯盟建設,探索實施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柔性流動機制,促進老年醫療服務均質化發展。開展老年教育長三角區域聯動,做實做強老年教育聯盟,打造區域老年教育共同體。在長三角區域共同打造一批國際一流、特色鮮明的旅游康養示范基地和養生養老基地。

五、重點項目

(一)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1+8”體系健全項目。落實《上海市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工作指引》,中心城區和城鎮化地區各街鎮按照“15分鐘養老服務圈”布局,構建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1+8”體系。“1”是每個服務圈內至少建有1家集多種養老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到2025年,全市建成500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含分中心)。“8”是指圍繞每個服務圈應具備八項標配功能:一是專業照護類,即具備機構照護、短期托養、日間照護、居家照護的服務功能;二是助餐服務類,即依托社區長者食堂、老年助餐點等為老年人提供堂吃和送餐服務;三是醫養結合類,即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以及社區內的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礎護理、臨床護理、醫養簽約等服務;四是健康促進類,即依托社區內的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健康促進中心等,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體養結合服務;五是智能服務類,即依托智能終端設備、智慧養老平臺等,為老年人提供急救援助、安全防護、遠程照護服務;六是家庭支持類,即開展志愿關愛、家庭成員增能、“喘息服務”、輔具推廣等服務;七是養老顧問類,即為老年人提供各類養老服務資源介紹、政策指導、資源供需對接等服務;八是精神文化類,即依托社區老年活動場所以及社區服務組織等,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養教結合等服務。到2025年底,力爭全市各街鎮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實現規范化達標,為老年人提供可及的近家、進家服務。

(二)為老服務隊伍提質增量項目。一是推進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落實就業扶持措施,優化以獎代補政策,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實施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適用獎補政策。制定相關措施,推動一批退休護士從事失能老年人護理指導、培訓和服務等工作,鼓勵一批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完善職業技能評價制度,設立養老護理員分等級的基本工資指導標準。二是推進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建立基層醫務人員定期能力評估、針對性能力培訓、可持續能力提升的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崗位輪訓、帶教與技術支持。充實家庭醫生團隊,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或培養團隊成員一專多能等方式,將健康管理師、心理咨詢師、康復師功能納入團隊,進一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三是推進專業化人員培養。推動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一批與老年人有關的專業和課程,加快老年醫學、藥學、康復、護理、老年服務與管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專業人才培養,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聯合辦學,支持社會力量與職業院校合作開展校內外養老護理實習實訓中心建設。爭取到2025年,實現高校養老服務類專業點數量達12個以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規模達1000人以上,建成至少10個高校養老服務類專業校外實訓基地,相關專業獲得養老服務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生人數達1000人以上。四是整合社會化為老服務人力資源。推進為老服務社會工作者、志愿者隊伍培訓項目,到2025年,每千名老年人配備至少1名社會工作者。

(三)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項目。一是推進公共設施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統籌推進公共基礎設施、生活服務設施、醫療衛生設施、文化旅游和體育設施、移動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建設和改造,在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地鐵站、港口客運站等場所為老年人設置專席以及綠色通道。推進環衛公廁建設提檔升級,第三衛生間配置比例達到20%。加強景區、酒店等旅游基礎設施無障礙建設和管理。推進信息無障礙改造。發展1300輛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車,在公交停靠站對非機動車設置限速設施,整治電動自行車和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擠占人行道現象。二是推進老年人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工程。加大力度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結合舊住房更新改造,推進無障礙設施改造。到2025年,完成老年人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25000戶。三是改善老年人體育健身環境。新建一批市民健身步道、益智健身苑點、社區市民健身中心等社區體育設施。開展老年人健康檢測、評估、干預三位一體的綜合性智慧化服務,廣泛開展“你點我送”社區體育服務配送。四是優化農村老年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示范村、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到2025年,創建300個以上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50個以上鄉村振興示范村。五是推進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到2025年,新城全面構建老年友好型社區。

(四)老年健康服務項目。著力構建涵蓋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提供覆蓋生命全過程、便捷可及、綜合連續、更高品質的老年健康服務。一是建設老年健康管理信息庫。匯集智慧健康驛站自檢記錄、醫療機構體檢和診療記錄等多方信息,建立連續、綜合、動態的老年健康管理檔案,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狀況評估和健康指導。二是做實健康服務。進一步夯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簽約覆蓋面,著力加強對老年人的護理、康復、心理、營養、安寧療護等健康服務。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康復能力建設,建設一批“示范性社區康復中心”,幫助老年人獲得便捷、優質的康復醫療服務。三是全面推動醫養結合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簽約合作。實施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有效提升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和質量。推進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設置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或家庭醫生工作室,實現醫養功能全覆蓋。推進智慧醫養,促進服務深度融合。四是開展家庭照護能力培訓。充分發揮家庭在支持和促進老年人健康方面的獨特作用,通過宣傳教育,引導家庭成員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行為模式,學習掌握日常照護老年人的基本技能,提升家庭成員照護意識和能力,為老年人營造健康、安全、溫馨的家庭生活環境。

(五)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深化試點項目。統籌結合國家要求和上海實際,以長護險制度規范可持續發展為工作主線,重點圍繞完善評估機制和護理服務兩大環節,加強總控管理和質量監管,讓真正有需要的失能老人得到優質服務保障。積極探索和支持商業保險公司參與長護險經辦服務,健全經辦規程、優化服務流程、提高經辦管理服務能力。到2025年,基本建立本市長護險制度規范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提升保障效能和管理水平,有力支撐老齡服務事業與產業協調發展。

(六)打造老年教育“空中課堂”項目。針對廣大老年人的學習需求,依托上海市民終身學習云,整合上海老年教育慕課、“修身云”新媒體平臺、上海社區教育微課、上海終身學習云視課堂、市民網上學習體驗項目、終身學習VR線上人文行走項目、學習團隊直播課堂等多平臺資源,通過電腦端和移動端,為市民提供最佳的線上資源聚集平臺——老年教育“空中課堂”。同時,積極打造老年學習“雙空間”,加大老年教育特色課程、體驗式課程和學習產品的研發,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應用培訓,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學習途徑和學習體驗。

(七)長三角智慧養老服務與管理平臺建設項目。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長三角養老服務供需資源有效對接,大力發展智慧養老,推進智慧養老數據、信息、接口等統一,探索建設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數據管理平臺。推動在各省級養老服務平臺上開通數據信息共享頻道,完成三省一市養老數據資源的共享。到2022年,三省一市協同建立長三角智慧養老服務與管理平臺(測試版)。到2025年,完成長三角智慧養老服務與管理平臺(最終版),根據數據庫建立多種應用平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對老齡事業發展工作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工作機制。加強各級老齡工作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作用,強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的協調機制,督促相關政策制定和任務落實。加強街道(鄉鎮)老齡工作相關機構設置、人員配備,推動基層老齡工作體制機制建設。

(二)加大經費投入。健全老齡事業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根據本市老齡工作發展的需要和財力可能,為老齡工作提供必要的財力保障。加強老齡工作各項經費的績效管理,強化資金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入老齡事業,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確保老齡事業順利推進。

(三)完善制度保障。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實施《上海市家政服務條例》,加快老年人社會服務和社會參與等制度建設,健全向老年人服務保障適當傾斜的財政投入、服務評價、監督檢查、獎勵表彰等政策。

(四)強化監測評估。加強對老年人口信息的管理、分析和預測,監測和評估人口老齡化變動情況及發展趨勢,形成人口老齡化預測預報制度。建立規劃實施動態監測機制,對規劃實施情況定期開展綜合評估和專項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突出問題。健全第三方評估機制,對本規劃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執行情況,適時進行評估。

【招商情報庫】專注于資本時代招商引資,力求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招商引資平臺,為廣大的招商人員、企業和投資人提供服務及最新最實用的招商引資信息。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