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臺政策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到2025年全省省級農業品牌達到1500個
中商情報網訊: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是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然選擇。為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結合河南省實際,從六個不同方面闡述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即: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市場競爭力高和農民收入高。并提出了具體的量化指標:到2025年,全省綠色食品發展到5000個以上;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為5974.18億元,接近6000億元;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達到2.8萬元;培育高素質農民100萬人以上;省級以上農業品牌發展到1500個以上;全省省級農業品牌達到1500個;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1:1以內。此外,《意見》在布局區域化、生產標準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產業化“四化”基礎上,增加了方式綠色化、產品品牌化,體現政策的接續與創新。這“六化”為河南省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附:《關于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意見》全文: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范區管委會、各省直管縣(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是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原更加出彩的必然選擇。為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現提出以下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和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四優四化”(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為重點,做強做優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推進農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推進我省由農業大省向現代農業強省轉變。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農業發展基礎更加牢固,農業發展質量顯著提高,現代農業強省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產品質量高。產品質量檔次明顯提升,產品品質優良、安全可靠、營養健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綠色食品發展到5000個以上。
——產業效益高。農業比較效益明顯提高,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業態更加多元,增值空間不斷拓展,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6000億元左右。
——生產效率高。現代農業科技裝備和先進技術廣泛應用,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不斷提升,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每人每年創造產業增加值達到2.8萬元以上。
——經營者素質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普遍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培育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100萬人以上。
——市場競爭力高。“豫字號”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產品認可度明顯提高,品牌價值顯著提升,省級以上農業品牌發展到1500個以上。
——農民收入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2.1∶1以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三、發展方向
(一)布局區域化。落實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以下簡稱兩區)制度,完善種植目標作物政策,引導糧食、油料生產向兩區集中,建設一批糧食、油料生產大縣。根據資源稟賦、生態條件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布局畜牧、蔬菜、林果、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水產等優勢特色農業,創建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城市近郊積極發展都市農業、觀光農業和生態休閑農業,在山區、丘陵地區發展溝域經濟,在黃河灘區打造百萬畝優質草業帶。(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林業局)
(二)生產標準化。完善標準體系,制定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標準、農業基礎設施標準和農業機械化標準。加快標準推廣應用,全面推行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推動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生產,鼓勵農產品出口企業開展農業良好規范(GAP)認證,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推行標準化管理,推動“菜籃子”大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整建制開展標準化建設。到2025年,地方標準達到6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管局)
(三)經營規模化。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放活土地經營權,加快土地托管和流轉,開展單品種集中連片種植,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到2025年,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面積占比達到80%以上。發展規模化養殖,支持規模養殖場建設,發展畜禽養殖合作組織,到2025年,畜禽規模化養殖率達到80%以上。根據不同種養品種、技術水平和生產方式,合理確定適度規模經營面積。在引導土地資源適度集聚的同時,通過農民合作與聯合、開展社會化服務、發展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帶動小農戶發展,提升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供銷社)
(四)發展產業化。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跨界配置農業和現代產業要素,推動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有機結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促進產業深度交叉融合。加快農業產業化主體培育,重點培育一批影響力大、帶動力強、發展勢頭好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一批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田園綜合體等。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建設“大糧倉”“大廚房”“大餐桌”。到2025年,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000家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糧食和儲備局、文化和旅游廳、商務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林業局)
(五)方式綠色化。樹牢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大力發展節水、節肥、節藥、節地農業。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推進畜禽糞污、秸稈、農膜、農產品加工副產物等資源化利用。探索農業綠色發展機制,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理制度,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到41%以上,農藥利用率達到42%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3%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
(六)產品品牌化。大力培育農業品牌,加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培育,把產品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加強品牌保護,建立健全農業品牌監管機制,嚴格監測抽檢和執法檢查,加大對套牌和濫用品牌行為的懲處力度。積極宣傳農業品牌,講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全省農業產業整體知名度。到2025年,省級以上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分別發展到200個以上、400個以上和9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管局、糧食和儲備局)
四、發展舉措
(一)實施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行動。加強耕地保護,守牢耕地紅線,嚴格保護基本農田。以兩區為重點,啟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5年,高標準農田保有量達到8000萬畝以上,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4000萬畝左右。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加強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持續提高耕地地力,強化耕地污染防治和源頭管控,深入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利用工作。深入實施“四水同治”,推動小浪底南、北岸灌區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加快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編制新時期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建設全國重要的口糧生產供給中心、糧食儲運交易中心、綠色食品加工制造中心、農業裝備制造中心和面向世界的農業科技研發中心、農業期貨價格中心。推動科學技術與糧食產業深度融合,建設“中國糧谷”。到2025年,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650億公斤以上,基本建成產業鏈健全、價值鏈高效、供應鏈完善的現代糧食產業體系。(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糧食和儲備局、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商務廳、地方金融監管局)
(二)實施高效種養業發展行動。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加快調整種養結構,優化品種、提升品質。發展現代畜牧業,做強生豬產業,做大牛羊產業,做優家禽產業,加快恢復生豬生產,確保生豬年出欄量穩定在6000萬頭左右。建設優質專用小麥、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葉、食用菌、中藥材、水產品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基地,到2025年,優質專用小麥發展到2000萬畝,優質花生發展到2500萬畝,新增優質肉牛120萬頭、優質生鮮乳100萬噸、肉羊230萬只,優質飼料作物發展到600萬畝,優質林果發展到1500萬畝,設施蔬菜發展到450萬畝,優質花木發展到300萬畝,優質茶葉發展到250萬畝,優質食用菌產量達到700萬噸,稻漁綜合種養面積發展到150萬畝左右,優勢特色農業產值提高到6500億元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林業局)
(三)實施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行動。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加快推進企業升級、延鏈增值、綠色發展、品牌培育、質量標準等重點工作,做優面制品,做強肉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推進綠色食品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到2025年,規模以上面制品營業收入達到3200億元,肉類制品營業收入達到3400億元,油脂制品營業收入達到600億元,乳制品營業收入達到400億元,果蔬制品營業收入達到1300億元左右。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推動農產品主產區和交通樞紐城市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升級。加快建設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5%、增值率達到3.2∶1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糧食和儲備局、商務廳)
(四)實施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行動。發揮區域特色資源優勢,推進全產業鏈開發、全價值鏈提升,打造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產業形態由“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空間布局由“平面分布”轉型為“集群發展”,主體關系由“同質競爭”轉變為“合作共贏”。積極培育豫西南黃牛、伏牛山香菇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支持速凍食品、休閑食品、調味品和肉牛、奶牛、花生、茶葉、蘋果、食用菌、中藥材等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集中連片的地區開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創建。到2025年,培育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2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科技廳)
(五)實施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行動。立足縣域產業,按照主導產業突出、地域特色鮮明、創新創業活躍、業態類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要求,大力發展“一縣一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規模種養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重點,以科技集成為動力,以品牌營銷為牽引,推進“生產+加工+科技+品牌”一體化。構建國家、省、市三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打造高起點、高標準的現代農業發展先行區。到2025年,創建一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有特色主導產業的縣(市、區)達到1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
(六)實施農業產業強鎮培育行動。以鎮(鄉)為載體,聚焦農業主導產業,聚集資源要素,大力發展“一鄉(村)一品”,建設一批農業產業強鎮。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核心,強化創新引領,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促進產業鏈條深度融合。推動業態模式融合、產村產城一體,打造主業強、百業興、宜居宜業的鄉村產業發展高地,培育鄉村產業增長極,示范帶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到2025年,創建300個以上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強鎮。(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財政廳)
(七)實施數字農業建設行動。加快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全光網河南”全面升級,建設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農產品流通等大數據平臺。發展智慧農業,推動5G、北斗導航、遙感和物聯網等技術在農業農村應用,建設智慧農(牧)場,推廣精準化作業。培育壯大農業農村數字經濟,支持骨干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引進國內外知名數字經濟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加快農業農村數字化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打造20家以上行業領先、技術優勢明顯、市場占有率高的領軍企業。到2025年,建設一批數字農業試點縣和數字鄉村示范縣。(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通信管理局、大數據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科技廳、氣象局、林業局)
(八)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行動。強化質量安全監測,加強檢測能力建設,推行“雙隨機”抽樣,擴大檢測覆蓋面。加強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以蔬菜、林果、肉蛋奶等“菜籃子”產品為重點,有序擴大農產品追溯管理范圍。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探索推廣“合格證+追溯碼”管理模式,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加強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生產銷售監督檢查,加大農獸藥殘留整治力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市)創建。落實“四個最嚴”(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和最嚴肅的問責)要求,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的底線。到2025年,80%以上的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基本實現農產品可追溯,50%以上的縣(市、區)達到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標準。(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管局、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糧食和儲備局、衛生健康委、林業局)
(九)實施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行動。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完善章程制度,合理分配收益,依法自愿組建聯合社。扎實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試點工作。到2025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25萬家,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發展到3000家以上。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建立健全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制度,把符合條件的種養大戶、專業大戶納入家庭農場范圍,引導家庭農場開展聯合與合作,整縣推進家庭農場示范創建。到2025年,家庭農場發展到30萬家,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達到1萬家。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小農戶參與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到2025年,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0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管局、供銷社)
(十)實施農業科技支撐行動。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組建產業創新聯盟、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加快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國際玉米小麥研究中心、省農業供給安全重點實驗室,推動建設國家級小麥種質資源庫,構建農業科技園區體系,完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平臺。開展農業全產業鏈科技攻關,以良種繁育、農機裝備、農產品加工等為重點,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強化農技推廣網絡建設,構建農科教推、產學研用推廣新機制,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強化科技人才培育,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培育創新人才,實行定向招錄、定向補貼,優化涉農專業設置,擴大高職院校在農村招生規模。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劃。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推進農民技能培訓與學歷教育有效銜接。到2025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7%。(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科技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農科院)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鄉村產業振興專班統籌協調推進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各地要建立健全推進機制,加強統籌協調,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把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抓實抓細,確保取得實效。
(二)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財政資金統籌整合力度,集中支持農業高質量發展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有序擴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用于支持鄉村振興。創新農村金融支持政策,推廣金融扶貧盧氏模式、蘭考普惠金融模式,創新農業信貸產品,增加農業信貸規模。發揮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作用,穩步擴大政策性業務規模。推動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完善風險保障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上市或在新三板掛牌。引導鼓勵工商資本加大投入,投身農業高質量發展。嚴格落實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等用地政策,優先保障用地需求。持續推進農村電網建設改造,提升農村電網供電保障能力。(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農業農村廳、扶貧辦、電力公司、地方金融監管局、河南銀保監局、證監局、人行鄭州中心支行、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中原農業保險公司)
(三)健全服務體系。以涉農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為基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綜合服務體系。立足服務農業生產全過程,大力發展農資供應、農機作業、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流通和銷售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支持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開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支持肥料、農獸藥、飼料、疫苗等農資生產企業向生產服務一體化方向轉型發展,培育一批農業科技服務企業、服務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搭建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供銷社)
(四)深化農村改革。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穩步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管理制度。跟進落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制度。嚴格農村宅基地管理,扎實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加快推進供銷社、國有農場、國有林場、集體林權制度、農業水價等改革。(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林業局、供銷社)
(五)擴大開放合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國際農業合作,抓好境外重點農業合作園區建設。積極發揮鄭州糧食、肉類、水果等口岸作用,持續擴大業務規模。積極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深化農業合作,建設合作平臺。突出招大引強,積極引進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高端農業人才以及國內外知名農產品加工、裝備制造企業。(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商務廳、財政廳、教育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鄭州海關)
(六)強化風險防范。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提升災害治理、災后恢復能力。健全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疫情測報和病蟲害防治。加強市場風險應對能力建設,健全農產品市場風險監測分析預警機制。建設鄉村振興氣象保障示范省,提高農業氣象預警能力。(責任單位:省農業農村廳、市場監管局、商務廳、氣象局、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0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