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我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2010年-2018年,每年消費豬肉均超過5,000萬噸,豬肉是我國居民肉食的主要來源,在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19年,受環保政策、規模化養殖趨勢、“非洲豬瘟”、新冠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生豬出欄量下降,進而導致豬肉產量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2019年我國豬肉產量4255.31萬噸,同比下降21.26%,豬肉產量占肉類總產量的比例下降至55.63%。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2020年下半年,我國生豬市場供需將恢復正常。
數據來源: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生豬養殖行業發展困境:
(1)生豬養殖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養豬業的整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總體仍處于數量增長為主、集約化程度較低的狀況,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
成本控制的差距主要體現在飼料轉化率上,而我國生產水平較高的定點檢測規模豬場飼料轉化率為2.9左右,因此,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生豬養殖效率和成本控制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生豬價格的波動
我國生豬價格具有周期性波動的特征。生豬價格的周期性波動,使得生豬養殖業的盈利水平呈現周期性波動,對行業發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2019年下半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我國生豬價格上漲較快。2020年年初,隨著我國儲備豬肉和進口豬肉上市。生豬供應逐漸恢復,彌補了市場供應不足問題,價格逐漸平穩。
數據來源:統計局、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飼料資源緊缺導致生產成本升高
我國飼料資源短缺,特別是蛋白質資源短缺嚴重,主要飼料原料對外依存度較大。我國大豆長期依賴進口,而近年來,玉米的進口量也在大幅增加。這種情況直接導致我國豬肉的生產成本遠高于發達國家。
生豬養殖行業發展前景:
(1)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
我國生豬養殖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豬肉是大多數城鄉居民的主要肉食。因此,生豬養殖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對于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和人民群眾菜籃子的供應都至關重要。國家在區域發展、養殖模式、用地支持、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方面出臺了諸多政策,鼓勵生豬生產企業向專業化、產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
此外,國家對農產品的出口也給予了很多政策上的優惠,出臺了諸如出口退稅、出口農產品免征增值稅、出口貼息等政策,均為公司所從事的生豬產業經營與出口營造了極為有利的政策環境。
(2)國內豬肉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大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逐步改善,口糧消費繼續下降,豬肉等畜產品消費持續上升,優質安全畜產品需求不斷增加。但與歐盟、美國等經濟發達區域相比,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產業升級為規模化養殖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
長期以來,農戶散養是我國生豬養殖最主要的模式,養殖技術落后,管理水平低下,對疫病的預測和防控能力不足,對豬場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較大,在生豬的生產管理過程中對使用抗生素等添加劑方面沒有嚴格的規范措施,容易引起食品安全事故。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環保監管的日益嚴格,散養戶被迫退出生豬養殖市場,規模化養殖企業的優勢日益明顯。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