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氫能作為一種清潔無碳、來源廣泛、應用豐富的二次能源,是實現重點領域深度減碳、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為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機遇,促進湖南省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依據《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湖南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湖南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等文件,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
一、現狀與形勢
(一)面臨形勢
隨著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增大、能源低碳轉型加速,作為清潔低碳、靈活高效和應用場景豐富的新型能源,氫能已逐步成為未來全球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部分領域實現了商業化應用。
從國際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積極布局氫能產業,氫能正陸續成為各國能源轉型、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戰略選擇,氫能技術日趨成熟,氫能產業蓬勃興起。截至2021年底,全球年制氫產量約7000萬噸,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近5萬輛,加氫站數量685座。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全球氫能產業將創造3000萬個工作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2.5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在全球能源消費結構占比中達到18%。
從國內來看,自2019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氫能成為備受關注的能源轉型發展熱點。氫能產業發展頂層設計日益完善,國家發布首個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啟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多個省(區、市)發布省級氫能專項規劃或指導意見。氫能產業體系逐漸完備,初步形成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成渝等產業集聚發展區域。截至2021年底,全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近9000輛,加氫站數量已超過250座。根據國家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國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可再生能源制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實現二氧化碳減排100-200萬噸/年。
從氫能技術發展來看,氫能全產業鏈核心關鍵技術日漸成熟。制氫環節,化石能源制氫和化工副產氫提純技術相對成熟、制氫成本低廉,是目前氫氣的主要制取路徑,電解水制氫技術快速發展,在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未來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將成為發展主流。儲運環節,高壓氣態儲氫技術相對成熟,液態、固態氫氣儲運技術不斷進步,多元氫氣儲運技術體系持續完善。加氫環節,加氫設備成本持續降低,加氫運行效率穩步提高,加氫站的經濟性大大提升。氫燃料電池環節,氫燃料電池出貨量快速增長、成本持續下降,氫燃料電池正由示范應用逐步走向規模化推廣。
從氫能產業發展來看,市場前景廣闊。氫能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在交通運輸、電力供給、工業替代等領域將實現更為多元的應用。通過燃料電池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可推動交通用能清潔化;通過與電力、熱力互聯互補,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過與鋼鐵、冶金等行業融合,可助力深度脫碳。
(二)發展基礎
湖南省氫能產業鏈較為完整,氫源相對穩定,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制造實力較強,氫能示范有所突破,具備氫能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基礎條件。
氫能產業鏈初步成型。省內現有氫能產業相關的企業及研究機構約30余家,涵蓋氫氣制取、儲運、加注、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汽車制造及配套產業等環節。制氫環節有淳華氫能、華龍特氣、正拓標氫、氫氫松松等企業,部分企業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儲運環節有時代新材、鉑陸氫能、金博股份等企業;加注環節有中石化(湖南)、五凌電力等企業;燃料電池環節有振邦氫能、氫捷新能源、湖南理工燃料電池等企業,現階段主要以產品研發為主,尚處于起步階段;氫車制造環節有三一集團、中聯重科、中車電動等企業,龍頭企業轉型意愿強烈,具有較強引領作用。
氫氣資源供給穩定。全省年制氫產量約14萬噸,年可外供氫氣近9萬噸,可滿足應用需求。工業副產氫方面,省內擁有巴陵石化、建滔化工、漣源鋼鐵、船形化工、金悅科技等眾多企業。其中巴陵石化年產氫氣達10萬噸,建滔化工年產氫氣1萬噸;漣源鋼鐵擁有成熟的焦爐煤氣制氫技術及設備,現有制氫裝置1座(700標方/小時)。豐富的工業副產氫資源可滿足氫能產業起步階段的用氫需求。可再生能源制氫方面,經資源普查,全省可開發風電、光伏發電資源超過1億千瓦,2021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3062萬千瓦,預計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4450萬千瓦,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和持續增長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可支撐可再生能源制氫的發展。
氫能產品研發成果初顯。工程機械、新材料、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等優勢領域企業積極轉型,向氫能產業鏈延伸拓展。三一集團成功研制氫燃料電池攪拌車、自卸車和牽引車,后續可拓展10余款氫能工程車輛型號,下線氫燃料電池系統、車載氫系統、氫氣壓縮機、加氫站成套裝備等產品。中聯重科成功研制氫燃料電池叉車和抑塵車,發布氫燃料電池重型底盤。中車電動擁有成熟的氫燃料電池功率變換器生產線,同時具備氫燃料電池客車設計開發和產業化能力。中車株機研制了全球軌道交通最大功率氫能調車機車。
示范應用實現突破。建成投運岳陽云港路油氫一體化綜合交通能源服務站,在建加氫站1座。2021年12月正式投運首批氫燃料電池攪拌車。此外,部分市出臺了氫能發展規劃、加氫站管理辦法。
(三)機遇與挑戰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氫能產業迎來新變局。氫能作為一種高效的清潔能源,其技術開發和應用是支撐可再生能源規模化開發和交通、工業等領域深度脫碳的重要選擇。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驅動下,國家對氫能研發和應用的政策支持持續加力,科研機構和大型企業對氫能的技術攻關不斷加強,氫能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氫能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國內氫能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氫能產業鏈包括上游制氫,中游儲運和加氫,下游包括交通運輸、工業、建筑、電力等應用。國內氫能產業發展總體處于導入期,氫燃料電池車推廣應用有望成為市場規模化應用的突破口。然而,燃料電池產品總體功率密度較低,關鍵材料設備有待進一步突破,氫能產業發展格局仍在形成和調整之中,我省有一定突破空間。
省內工程機械行業氫動力化有望形成新增長點。雙碳背景下,工程機械行業動力電氣化、氫能化轉型勢在必行。隨著省內龍頭企業加大氫動力工程機械尤其是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力度,憑借我省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優勢,將有可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產業實現二次騰飛。
同時,我省氫能產業發展也面臨不少挑戰。一是氫能關鍵核心技術不成熟。關鍵核心技術、部分關鍵材料及零部件仍有待突破。二是氫能利用成本高。氫能項目經濟性普遍較差,商業化前景尚不明朗,限制了氫能全面推廣應用。三是氫能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加氫站等設施建設進展較慢。四是氫能行業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各環節安全管理機制尚不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尚未形成,難以適應氫能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要求,緊緊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和“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以構建氫能產供儲銷體系為主線,以氫能示范應用為突破口,以氫能技術創新為支撐,以完善氫能管理體系為動力,以氫能安全發展為底線,發揮湖南綜合優勢,提高產業裝備水平,貫通氫能產業鏈條,打造湖南氫能品牌,提升產業發展效益,為湖南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戰略支撐力量。
(二)基本原則
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合作。堅持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完善氫能產業創新體系,增強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產品和標準。推動重點企業和高校院所加強研發,降低氫能應用成本。加強國際國內交流合作,注重引進龍頭企業和高端人才,提升開放水平和格局。
堅持示范引領、穩步推進。因地制宜選擇氫能示范應用區域,優先選擇氫源供給充足、產業基礎好、市場潛力較大的區域,加快完善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氫能示范項目的引領作用,穩步推進氫能多領域多場景示范應用,逐步實現氫能產業規模化、商業化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積極探索適合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的商業模式,提高氫能利用經濟性。發揮政府對產業發展的扶持引導作用,規范發展秩序,引導市場消費,激發市場活力,營造良好環境。
堅持安全高效、清潔低碳。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建立健全涵蓋氫能全產業鏈的安全標準和規范體系,增強氫能利用全過程安全風險管控能力,保障氫能產業安全發展。堅持低碳化制氫方向,嚴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氫,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
(三)發展目標
以躋身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第一方陣為目標,全力打造氫能工程機械之都,實現湖南氫能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2022-2025年為全省氫能產業培育期,形成氫源和燃料電池整車雙輪驅動、100家以上氫能產業相關企業全面發展格局,氫能全產業鏈初具規模。工業副產氫利用率明顯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氫實現突破,氫能在工程機械、交通運輸、港口、分布式發電等領域的示范應用逐步推廣。建成加氫站10座,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500輛,氫能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2026-2030年為全省氫能產業市場開拓期,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形成5-10家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氫能企業。氫能產業鏈特色環節競爭力明顯提高,氫能工程機械之都名片基本形成,中部地區氫源基地初具雛形。氫能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完善,在制氫、儲氫、燃料電池等領域實現階段性技術突破。氫能示范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綠氫”在工業領域的示范應用實現起步。
2031-2035年為全省氫能產業規模化應用期,氫能產業鏈整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形成完備的氫能技術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體系,核心技術實現關鍵性突破。氫能產供儲銷網絡基本建成,“綠氫”在終端能源消費占比明顯提升,為我省能源供應保障以及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三、著力創新驅動,突破氫能核心技術瓶頸
依托省內氫能技術基礎,聚焦氫能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在關鍵技術上提前布局,加大技術攻關力度,搭建產業創新載體,建設專業人才隊伍,構建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的氫能產業創新體系。著力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不斷增強省內氫能產業競爭力。
(一)加大氫能技術攻關力度
圍繞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聚焦氫能技術未來發展方向,加大氫能技術攻關力度,實現核心技術突破,搶占戰略制高點。加強氫能安全利用相關技術創新力度,提升氫能利用安全性。開展高效率、低成本、大規模電解水制氫技術攻關,降低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開展高效、清潔、經濟的副產氫提純技術攻關,提升省內工業副產氫資源利用率,實現“灰氫”向“藍氫”加速轉變。開展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技術等領域技術攻關,補齊省內氫燃料電池環節短板。強化氫燃料電池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和通用航空等領域的終端應用技術研發,推動氫能與省內優勢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氫氣儲存、運輸、工業替代、建筑供熱等領域關鍵技術創新,推動氫能商業化、規模化應用進程。
(二)搭建氫能產業創新平臺
依托企業、高校及研究機構,圍繞省內氫能重點技術攻關領域,打造氫能產業創新平臺,為氫能技術創新提供支撐。依托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建設國家級、省級氫能科學研究平臺,重點對氫能關鍵技術、核心材料的研發進行攻關。整合省內優質創新資源,以工程機械、軌道交通以及通用航空等領域龍頭企業為主體,構建多元化氫能產業工程研究和裝備創新平臺,提升氫能工程化應用和裝備制造水平。合理利用國內外創新資源,積極搭建氫能關鍵技術和產業創新對外合作平臺。搭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促進氫能技術在能源、化工領域的轉化應用。搭建氫能技術成果轉化與保障平臺,提升氫能創新技術孵化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三)建設氫能專業人才隊伍
以氫能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瞄準人才制高點,加大引才、聚才、育才、留才力度,不斷強化省內氫能專業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雙一流”高校集聚效應,用好各級人才政策,積極引進國內外氫能關鍵技術領域高層次領軍人才、團隊和企業家,不斷提升全省氫能產業創新能力。積極構建本地氫能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依托高校和職業院校,加快建設氫能相關學科,培育一批氫能領域創新型、技能型專業人才。支持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為技術型和管理型領軍人才提供技術創新和管理實踐平臺。
四、著力示范引領,推動氫能多元領域應用
在氫能產業發展培育期,充分發揮示范應用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氫能示范城市建設,爭取氫能交通、可再生能源制氫等領域國家級氫能應用示范項目落地湖南,著力研究合理的氫能產業發展商業化模式,積極探索拓展氫能多元化發展空間。
(一)重點推動氫能在交通領域示范應用
充分發揮氫燃料電池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等優勢,優先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固定路線、長途運輸、高載重等特殊場景的應用示范,與純電動汽車形成優勢互補的發展模式,加速交通領域碳減排進程。立足各地區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等因素,合理布局氫燃料電池交通工具示范應用項目,重點在港口、物流、環衛、工業園區、公共交通、旅游景區等場景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適時開展氫燃料電池在船舶、軌道交通等領域的示范應用。積極探索氫能在交通領域的商業化路徑,支持各地結合實際出臺氫燃料電池汽車購置和運營補貼政策,不斷提升氫能在交通領域的市場應用規模。
(二)有序開展氫能在儲能發電領域示范應用
充分發揮氫儲能技術調節周期長、儲能容量大、受地形影響小的優勢,結合省內水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出力特性,適時開展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跨長周期電力調峰等場景的示范應用。積極探索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氫儲能相結合的一體化應用模式,逐步實現氫儲能與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等現有電力系統儲能體系的有機融合,為構建以新能源占比逐漸提升的新型電力系統提供重要儲能調節支撐。充分利用氫燃料電池發電和熱電聯供技術效率高、可靠性強、使用壽命長等優勢,針對綠色建筑、產業園區、港口等場景用能用熱需求,結合氫能技術發展趨勢,在省內適時開展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熱電聯供示范項目建設,逐步實現氫燃料電池供熱發電技術的商業化、產業化轉型。
(三)積極探索氫能在工業領域示范應用
積極探索氫能在工業原料和熱源替代領域的技術創新,隨著可再生能源制氫成本的不斷下降,積極探索“綠氫”在鋼鐵、冶金、水泥等高耗能行業作為高品質原料和熱源方面的應用,逐漸擴大清潔低碳氫能對化石能源的工業應用替代規模,減少由使用化石能源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促進高耗能行業綠色轉型發展。
專欄1氫能示范應用 |
交通領域。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優先實現氫燃料汽車在公務車、公交車、環衛車、景區觀光車等公用領域的示范應用。重點開展區域交通示范應用。公共交通方面,在長沙、岳陽、株洲等氫能發展先行城市開展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示范應用;在物流方面,依托長沙、岳陽、懷化等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城市建設,開展氫燃料電池物流車示范應用;在工業園區方面,率先實現鋼鐵冶金等重工業廠區高載重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在港口方面,支持岳陽城陵磯港開展氫動力軌道吊車及氫燃料電池叉車、牽引車示范應用;適時在洞庭湖、湘江區域開展氫燃料電池船舶示范應用,探索開展“氫動湘江”示范工程;依托京廣、長張、滬昆高速公路開展氫能城際交通示范應用,創新開展氫燃料電池有軌電車示范應用;依托湘江新區技術基礎,探索車聯網、智能駕駛、大數據等技術在氫燃料汽車上的綜合應用,構建氫燃料電池汽車綜合管理平臺,提升示范車輛的安全系數、調度水平和運營效率,搶占氫燃料汽車綜合管理技術高地。 儲能發電。優先在長沙、岳陽、株洲等氫氣需求量較大的先行城市,探索開展谷電時段可再生能源制氫+氫儲能+加氫示范工程。適時推動在湘南、湘西等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好的地區,探索開展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制氫+氫儲能示范工程,研究波動性可再生能源發電與氫儲能相結合的一體化應用模式。鼓勵在可再生能源制氫區域附近建設氫能發電站,推動氫氣的就近使用,降低氫氣運輸帶來的成本問題,遠期將湘南、湘西打造成可再生能源制氫+發電基地。鼓勵新建和改造的通信基站、數據中心等工程中,優先采購氫燃料電池作為應急備用電源,并逐步向金融、醫院、學校等領域滲透。在有條件的增量配電改革和綜合能源服務試點地區,通過多能互補和智慧微網技術,開展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示范應用。 工業領域。綜合考慮氫能替代技術發展、氫氣使用成本、冶金水泥等行業市場環境等因素,適時開展氫還原代替碳還原的技術示范。探索開展可再生能源發電+電解水制氫+氫能冶金技術研發和示范項目,適時開展“以氫代煤”的水泥熟料煅燒技術示范項目,推動冶金、水泥行業低碳轉型。 |
五、著力氫源保供,統籌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統籌規劃全省氫能基礎設施布局,構建安全、穩定、高效的氫氣供應網絡,為氫能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保障。
(一)提升氫源保障能力
充分利用省內價廉量足的工業副產氫和可再生能源資源,構建低碳、經濟、安全、穩定的多元氫能供應保障體系。在岳陽、婁底、衡陽等工業副產氫資源豐富地區,促進氫源由“灰氫”向“藍氫”的結構性轉變,提升氫氣品質。提高工業副產氫回收利用率,鼓勵工業副產氫就近使用,降低氫氣運輸成本。推動湘西、湘南等可再生能源資源相對豐富地區的綠電制氫項目合理布局,實現省內“綠氫”制造新突破。適時制定電解水制氫電價優惠政策,提升電解水制氫轉換效率,降低“綠氫”制取成本。優化氫氣危化品管理限制,逐步將氫氣納入能源管理范疇,優化氫氣供需配置。探索可在生能源制氫可復制、可推廣的商業應用模式,推動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化應用。
(二)完善氫氣儲運體系
綜合考慮地區氫氣需求和供應能力,合理規劃儲氫基地規模和布局,統籌推進高壓氣態、液態、甲醇以及液氨儲存等多元氫氣儲存體系建設,提升氫氣供應保障能力。構建以高壓氣態運輸、液態運輸、固態運輸和管道運輸方式多元氫氣運輸體系,完善多元氫氣運輸網絡建設,提升氫氣運輸能力。優先發展氫能高壓氣態運輸,提升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以安全可控為前提,合理規劃高壓氣態運輸線路。探索液態槽車、船舶運輸氫氣的應用。鼓勵加氫站直供輸氫管道建設,開展高壓氣態氫氣管道運輸示范應用。探索氫源地到加氫站直供氫氣的可行商業模式,降低氫氣加注成本。
(三)統籌布局加氫站
綜合考慮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堅持以需定供原則,統籌布局加氫站,有序推動全省加氫網絡建設,保障氫能示范應用的用氫需求。研究省級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辦法,規范加氫站建設項目審批流程,落實加氫站設計、建設標準規范,提升安全運營水平。研究加氫站建設、氫氣加注補貼政策,提升企業參與加氫站建設的積極性。積極推動氫能產業園、鋼鐵廠區、氫燃料電池汽車生產地等應用場景豐富地區加氫站建設,促進氫氣就近應用,提升加氫站利用率水平。充分發揮省內高速公路縱橫聯通的區位優勢,在有條件的服務區配套建設公共加氫站,努力打造中部地區加氫基地。優先推動成本低、建設速度快的撬裝式加氫站建設。在確保安全規范的基礎上,鼓勵現有滿足條件的加油站改擴建成油氫綜合站,節約土地資源。探索油電氣氫綜合站、制儲加氫一體化站等綜合型、創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模式。
六、著力強鏈補鏈,提升氫能產業鏈競爭力
以提升氫能產業鏈競爭力和影響力為目標,聚焦省內氫能產業優勢環節和短板,精準開展“強鏈補鏈延鏈優鏈”行動促進氫能全產業鏈健康發展。加強對氫能企業的金融政策扶持,加快建設氫能產業集群,打造上下游聯動、協同發展的氫能產業體系。
(一)積極培育本地潛力企業
圍繞省內制氫和氫燃料電池整車產業良好基礎條件,通過示范應用、政府采購、重大科技專項、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方式,重點培育技術成熟、發展前景好、核心競爭力強、成長速度快的相關產業鏈環節企業,積極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龍頭企業,打造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重點環節和品牌產品。鼓勵省內研發實力、市場開拓能力較強的新能源裝備企業、新材料企業拓展氫能相關業務,加快布局氫能領域,為氫能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鼓勵氫能創新型企業發展,支持企業爭創“專精特新”“小巨人”等稱號。支持氫能工程機械配套企業發展,提高省內相關產品自給力,提升產業整體實力。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推動全省各市州形成氫能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積極引導省內氫能產業上下游企業開展交流合作,形成上下游聯動、全產業鏈提升的局面。
(二)大力引進優質企業
聚焦省內氫能產業鏈中電堆、雙極板、催化劑、空氣壓縮機等缺失薄弱環節,引進具有產業帶動作用的國內外相關優質企業,增強氫能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通過開展示范應用開拓市場空間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并行的方式,重點引進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集成等領域優質企業,補足省內氫燃料電池整車產業發展缺少氫能動力核心的短板。積極引進儲氫、加氫站裝備制造、燃料電池熱電聯供、氫能工程機械配套等領域優質企業和技術,推動形成氫能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
(三)實現氫能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充分利用各市州氫能產業發展基礎,結合當地主導產業特色,高水平、高標準打造基礎配套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氫能產業園區。優先在長沙經開區、湖南城陵磯新港區、株洲高新區等園區打造省級氫能產業樣板園區,后續拓展至發展勢頭好、發展潛力足的其他市州。充分發揮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戰略的示范帶動效應,強化園區間的協同配套發展,積極引導氫能產業發展要素在園區聚集,吸引國內外氫能優勢企業到園區設立分支機構、研發基地,完善和延伸氫能特色產業鏈。
專欄2培育壯大氫能工程機械產業 |
優先支持氫能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發展。重點從產品應用推廣和技術研發兩方面,支持省內積極向氫能拓展的工程機械龍頭企業良性發展,不斷增強我省在氫能工程機械領域的影響力。產品應用推廣方面,重點解決氫能工程機械應用場景缺乏、購置和運營成本高等問題;技術研發方面,重點解決氫能技術前期研發力量分散、投入成本過高等問題。 積極發展氫能工程機械相關配套產業。支持龍頭企業與省內相關配套企業通過聯合技術攻關、共建示范項目等形式開展合作,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不斷完善省內氫能工程機械配套產業。 大力引進氫燃料電池等優質配套企業。針對我省工程機械產業鏈“四肢”(液壓、電控)強、“心臟”(燃油發動機)靠外購的特點,重點引進氫燃料電池相關企業,補足省內工程機械的氫能核心,完善省內氫能工程機械產業鏈,提升我省氫能工程機械產業競爭力。 |
七、著力安全發展,完善氫能規范管理體系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建立健全氫能產業規范管理體系,促進氫能產業安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一)完善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
圍繞氫能制備、儲存、運輸、加注、應用等全產業鏈環節,加快推進相關標準研制,建立健全涵蓋氫能全產業鏈環節的標準體系。重點推動氫氣提純、儲存、運輸、加氫站建設和運行、燃料電池、氫能工程機械及其他產品檢測等領域標準制訂。充分發揮我省相關標準化專業技術機構支撐作用,指導、支持我省企事業單位積極開展氫能行業及相關領域國家、行業、地方和團體標準制修訂工作,為行業發展提供標準支撐。將氫能行業標準化工作納入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工作規劃和工作績效考核范疇,促進行業快速健康有序發展。
(二)完善氫能產品檢測服務體系
建立健全從氫源端到應用端全產業鏈檢測服務體系,為氫能產品規模化推廣應用提供支撐。聚焦氫能產品檢測和裝備測試領域,重點推動氫能儲存、運輸、加注等涉及氫能安全環節的設施設備安全檢測平臺建設,加快推動燃料電池系統、關鍵零部件以及整車等領域質量檢測和裝備測試平臺建設。
(三)完善氫能產業安全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氫能產業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氫能全產業鏈環節安全監管,強化氫能企業安全生產意識,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部門安全監管責任。推動氫能安全相關標準實施,強化標準實施過程的監督。建設氫能產品安全檢測機制,提升產品安全應用水平。強化氫能利用全過程安全風險管控能力,建設項目安全運營監管平臺,全面推行項目安全風險分級評估,完善風險防范措施,提升安全風險管控水平。建立氫能項目應急處理體系,完善應急處理措施,提升處理各類緊急情況能力。
專欄3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 |
氫氣制取。圍繞工業副產氫提純系統等領域制定相關標準。 氫氣儲運。重點圍繞高壓氣態儲氫、低溫液態儲氫、有機液態儲氫、固體材料儲氫工藝流程及材料、設備等領域制定相關標準,支持開展氫氣安全運輸、管道運氫等領域的相關標準制定。 氫氣加注。圍繞加氫設備和加氫站,重點開展加氫站安全運營管理、加氫站建設、加氫設備安全檢測等領域制定相關標準。 氫能應用。氫燃料電池領域,重點圍繞氫燃料電池核心材料和關鍵零部件、電堆、系統集成等領域制定相關標準,支持燃料電池系統運行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及檢測方法制定相關標準;交通領域,重點圍繞氫燃料電池工程機械、公交車、船舶等運營規范制定相關標準;其他方面,支持燃料電池發電和熱電聯供系統等領域制定相關標準。 |
八、環境影響評價
(一)環境影響分析
氫能是一種清潔無碳、靈活高效、應用豐富的二次能源,發展氫能產業提高氫能開發利用,能有效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為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提供支撐,氫能也能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和建筑等領域減碳轉型。然而,氫能產業發展客觀上也會產生一定的污染物排放和環境影響。一是目前氫氣來源以化石能源制氫和工業副產氫為主,氫氣運輸以柴油動力車為主,均會帶來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機廢氣的排放。二是加氫站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期間,主要有施工噪聲、施工揚塵、施工廢水等環境影響。三是氫燃料電池汽車和電池等設備在生產和報廢過程中,主要會產生二甲苯、有機廢氣、COD、懸浮物以及固體廢物等污染物。規劃實施過程中,通過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的方式,積極助推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預防和減輕氫能產業發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實現氫能產業和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二)環境影響減緩措施
積極落實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政策。按照“環保優先、合理布局、嚴格準入、強化監管”原則,堅持氫能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細化環境影響評價各項工作,重視氫能項目建設運營各環節的環境指標動態監測,加強項目建設和生產運行過程中事故防范,嚴格執行氫能項目開發的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加大氫能項目環保投入,減少污染物排放,減輕項目建設運營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積極推動清潔高效制氫技術研究和應用。重點聚焦工業副產氫提純技術研究,推動省內工業副產氫企業進行氫氣收集提純改造,提升資源的利用率,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制氫,不斷提升“綠氫”應用比例,降低制氫環節對環境的影響。
積極推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重點推動固體廢物(燃料電池等氫能設備)綜合循環利用產業鏈發展,加強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創新力度,完善從源頭到處置場所的固體廢物全過程管理體系,實現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規劃實施期全省氫能產業的產供儲銷等環節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將大大減輕,將助力我省能源領域實現碳達峰目標。本規劃符合環境保護相關要求,能夠實現氫能產業與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充分發揮規劃對氫能產業發展的引導調控作用。各級各部門要對照規劃確定的發展思路、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強化組織協同,形成發展合力,細化政策舉措,推進規劃實施。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跟蹤評估,科學研判氫能產業發展態勢,適時調整相關目標及任務,切實增強規劃實施效果。加強對產業重大政策、發展戰略、關鍵目標、重點任務和示范應用項目建設等方面的統籌指導,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
(二)加大政策支持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制約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性障礙,立足我省社會經濟基礎和氫能產業發展現狀,重點圍繞財稅、金融、投融資、用地、人才等方面,創新政策方式,豐富政策手段。加強對提升氫能應用安全性和經濟性關鍵技術研發支持,推動氫能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安全技術協同發展。加強氫能產業培育期對示范應用項目的支持,加速氫能規模化、商業化進程。將符合條件的氫能產業項目納入省重點項目。鼓勵各市州在重點領域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加氫站建設運營管理、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等方面先行先試。
(三)深化產業合作
適時組建全省氫能產業聯盟,為省內氫能企業提供交流合作平臺,形成上下游企業聯動、協同發展局面。依托省內價廉量足的工業副產氫資源,積極謀求與廣東、川渝等周邊省市的交流合作。積極開展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開展企業合資合作與技術引進,彌補氫能產業自身短板與技術不足,促進氫能產業長遠發展。
(四)做好宣傳引導
充分發揮輿論宣傳引導作用,通過媒體、網絡、講座等方式做好氫能科普,提升全社會對氫能產業的認知水平。通過舉辦有影響力的氫能論壇、會展、峰會等活動,提升湖南氫能產業知名度,吸引省外企業、專業人才來湘助力氫能產業發展。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電網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園區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等服務。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