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印發山東省“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的通知(附全文) 發布時間:2021-10-12 10:04

中商情報網訊:商務工作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根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本規劃。規劃水平年為2025年,基準年為2020年。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商務高質量發展體系,推動擴大內需與對外開放有機結合、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協同發展、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提升、示范帶動與區域協同互促共進、改革創新與防范風險相輔相成,為全面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作出新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記初心使命,突出商務為民,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商務發展的奮斗目標,不斷增強商務服務民生能力,全力做到商務發展為了人民、商務發展依靠人民、商務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全省商務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新技術、新制度、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努力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3.堅持融入新格局。依托國內強大市場,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建設國內大循環戰略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樞紐。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堅定不移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實現市場相通、產業相融、創新相促、規則相聯的良性循環。

4.堅持系統觀念。樹立大商務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橫向協作、縱向聯動,通過數字化手段,加快信息共享、工作共推、成果共用,推動商務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實現商務領域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三)主要目標。

1.消費基礎作用不斷增強。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力爭達到3.9萬億元,年均增長6%;新型消費不斷壯大,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2-3個百分點,居全國領先水平。

2.外貿創新發展成效明顯。到2025年,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力爭突破3萬億元,增幅位居全國前六大省市前列。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壯大,跨境電商進出口占比達到8.7%,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力爭達到3000億元。進出口結構明顯優化,機電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比達到50%以上。

3.利用外資結構持續優化。到2025年,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利用外資占比均提高到30%,實際使用日韓資占比達到10%。“十四五”時期累計利用外資力爭達到1000億美元,占全國比重穩步提升。

4.對外投資合作質效齊增。對外投資平穩有序發展,投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帶一路”經貿合作邁上新臺階,“十四五”時期累計對外實際投資達到400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00億美元,居全國前列。

5.開放平臺能級全面提升。戰略性、引領性開放平臺支撐作用凸顯,制度改革創新成果豐碩,自貿試驗區溢出效應顯著增強,上合示范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開發區外貿外資和高新技術主戰場作用更加突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放效能大幅提升。

6.商務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流通消費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初見成效,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實現良性互動。

專欄1 “十四五”時期商務發展主要指標
類別 指標 2020年 2025年 年均/累計 屬性
國內 市場 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萬億元) 2.9 3.9 6% 預期性
2.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 13.8 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預期性
對外貿易 3.貨物進出口額(萬億元) 2.2 3 6.4% 預期性
4.服務進出口額(億元) 1797 2300 5% 預期性
5.跨境電商進出口占全省進出口比重(%) 0.6 8.7 預期性
6.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億元) 343.4 3000 55% 預期性
吸收外資 7.實際使用外資(億美元) 176.5 [1000] 預期性
8.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 21.4 30 預期性
9.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 20.1 30 預期性
對外 投資 合作 10.對外實際投資(億美元) 83.5 [400] 預期性
11.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億美元) 94.3 [500] 預期性
12.外派勞務人次(萬人次) 3.1 [15] 預期性
區域 經濟 合作 13.日韓資實際使用外資占比(%) 6.8 10 預期性
14.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進出口占比(%) 30.5 35 預期性
15.與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員國貨物進出口占比(%) 35.2 40 預期性

注:[]內數值為五年累計數,—表示未設定。

二、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

準確把握山東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發揮優勢、創新路徑,在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中“走在前列”。

(一)服務暢通國內大循環。依托國內強大市場,發揮流通引領生產、促進消費、配置資源能力,強化現代流通體系支撐作用,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暢通商品服務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全社會交易成本。

1.優化流通網絡布局。統籌區域分撥、城鄉配送、物流倉儲等,合理規劃商品集散中心、冷鏈物流集散中心、綜合物流園區和公共配送中心,建設“網絡化配送+分布式倉儲”智慧物流,構建干線、支線和末端配送緊密銜接的流通網絡。推動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培育30個線上線下融合、商產融合、業態融合、內外貿融合的商品市場轉型發展示范基地,到2025年,每個基地交易額力爭達到500億元。

2.培育壯大流通主體。開展流通企業壯大行動,整合技術、品牌、市場、供應鏈等資源,培育3-5家年銷售額過1000億元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提升企業競爭力和行業集中度。實施“151現代物流企業培育工程”,引進培育10家全球性物流企業集團、50家國家級大型物流企業、100家專業化中小物流企業。建立“點對點”常態化對接機制,推動流通企業與制造業企業合作,建設供應鏈協同平臺,促進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實現協同采購、協同制造、協同物流。培育一批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引導傳統流通企業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型。支持省內大型流通企業建立省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整合上下游資源,提升供應鏈集成服務能力。

3.加快流通數字化發展。開展流通領域全行業數字化改造,利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和跨界融合。推動智慧物流新基建,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引領的新型物流基礎設施和智慧倉儲網絡,擴大增值服務、提升周轉效率。完善智慧云倉、集約配送、在線結算等功能,建設一批“數智化”物流園區。培育一批數字化實體零售龍頭企業,整合挖掘銷售數據,分析匹配個性化需求,開展智能化運營,促進實體零售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專欄2 流通數字化提升工程
01.加快建設流通數字基礎設施。加大數字化應用場景的建設,打造支撐流通數字化發展的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建設流通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平臺和流通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 02.推進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積極應用現代供應鏈管理技術和模式,加強數據標準統一和資源線上對接,推廣應用在線采購、車貨匹配、云倉儲等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提高供應鏈整體應變能力和協同能力。 03.規范發展平臺經濟。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商貿領域監管體系,優化完善平臺經    濟市場準入條件,推進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便利化。以電子商務、大宗交易等領 域為重點,擴大信用信息與平臺企業共享范圍,加快培育商務信用服務市場。

4.健全完善城市商業體系。開展“城市商業提升行動”,推動建立網點健全、主體多元、業態豐富、集約高效、商居和諧、規范有序的城市商業體系。構建分層分類的城市商業布局,打造“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圈”,推動各類商圈錯位發展,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完善城市配送網絡,提高末端配送網點覆蓋率。大力發展共同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創新末端配送模式,利用社區網點和物業資源,建設前置倉、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智能快件箱、生鮮柜等。

專欄3 城市商業體系建設工程
01.打造“15分鐘社區便民生活圈”。鼓勵發展連鎖便利店,完善托幼、養老、健身、餐飲、維修等社區生活服務基礎設施,引導零售企業從城市商業中心向社區商業滲透。鼓勵便利店、社區菜店、藥店強化服務搭載功能,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區生活服務中心。到2025年,實現16市主城區全覆蓋。 02.推動商圈特色化差異化。引導城市商圈優化空間形態、功能業態和配套設施,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積極發展智慧街區、智慧商圈,完善服務功能,豐富體驗業態,提升輻射能力。 03.實施步行街改造提升行動。培育認定50條省級步行街,支持縣(市、區)建設一批步行街或特色商業街,推動青島臺東路步行街升級國家級示范步行街。 04.建設城市配送公共信息平臺。促進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發展分時配送、夜間配送,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5.促進城鄉流通一體化。深入推進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統籌整合交通、商貿、供銷、郵政、快遞等資源,鼓勵網點共享、統倉共配,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科學規劃城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具備資源整合、集散中轉、倉儲配送、數據共享等功能的縣域物流配送中心。扎實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擴大覆蓋面,暢通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渠道。推動快遞進村,實現村村通快遞。建立健全農村商業體系,推動鄉鎮商貿中心改造升級,培育認定一批鄉鎮商貿中心建設示范縣(市)。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升級改造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完善農產品零售網點。深化農商互聯“五聯五通”,健全產銷對接長效機制。

專欄4 農村流通現代化提升工程
01.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提高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建設質量,每個示范縣電商服務覆蓋70%以上的行政村。支持特色農產品主產區打造縣域電商產業集聚區,爭取新一批國家試點,擴大覆蓋面。 02.推動快遞進村。推動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和鎮村物流站點建設,引導物流、快遞、商貿等企業市場化合作,發展共同配送,提高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發揮郵政網點存量資源功能,推廣“一村一人”模式,鼓勵加盟制快遞企業、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等參與農村快遞服務,到2022年,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03.深化城鄉高效配送專項行動。擴大專項行動實施范圍,完善城鄉物流網絡節點,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十四五”時期,培育30個“城鄉高效配送”示范縣和100家示范企業。 04.建設鄉鎮商貿中心。依托大型商貿流通龍頭企業,推動商貿流通資源下沉農村,加快在鄉鎮建設改造鄉鎮商貿中心、直營連鎖超市(便利店),打造購物、餐飲、休閑娛樂、商品配送等多業態消費服務綜合體。 05.升級改造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快完善檢驗檢測、產品溯源等設施設備,嚴把農產品入市質量安全關。開展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動電子結算,加強買賣雙方經營和交易信息登記管理,促進人、車、貨可視化、數字化管理。支持菏澤打造魯西南區域性農產品物流中心,聊城莘縣打造冀魯豫區域蔬菜集散中心。 06.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支持農產品流通企業建設規模適度的預冷、貯藏保鮮等設施,加快節能型冷藏設施應用。推動農產品冷鏈技術裝備標準化,推廣可循環標準化周轉箱,促進農產品冷鏈各環節有序銜接。 07.持續推進農商互聯“五聯五通”行動。聚焦聯產品、聯設施、聯標準、聯數據、聯市場,加強農產品供應鏈建設,加快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努力實現通鄉村振興、通內外市場、通品牌質量、通源頭可溯、通模式創新。

(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立足國內大循環,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協同推進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和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促進內需和外需、貿易和產業、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1.在黃河流域開放中走在前列。立足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深度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建立完善與黃河流域各省區開放合作機制。在沿黃地區建設50個內陸港,共建海鐵聯運中轉基地,提升瓦日鐵路重載功能,打造黃河流域最快捷出海通道。支持濟南建設中國北方生活消費品分撥中心。推動成立黃河流域自貿試驗區聯盟,加強與沿黃省份重點自貿試驗區的產業聯動和項目對接,實現互利共贏。帶動黃河流域各省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區域、歐盟、非洲等地區培育建設一批境外經貿合作區、物流園區和公共海外倉,共塑國際經濟合作新優勢。探索“雙向飛地”“共管園區”等跨區域產業合作新模式。

2.構建貿易物流“黃金大通道”。發揮山東地處“一帶一路”海上和陸地十字交匯、連接日韓和歐亞大陸的區位優勢,發展通道經濟,構建全國面向日韓服務更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三更”服務體系,建設東聯日韓、西接歐亞、輻射東南亞、帶動全中國的“黃金大通道”。推動加密與日韓空運、海運航班航線。加密中歐班列(齊魯號)圖定路線開行頻次。加快推進中韓陸海聯運整車運輸,暢通中日韓“海上高速公路”。推動落實RCEP“6小時通關”政策,帶動形成全國與日韓食品、農產品貿易集散地。

專欄5 貿易物流“黃金大通道”建設工程
01.建設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突出青島港樞紐地位,強化煙臺港、威海港、日照港、濰坊港等戰略支點作用,打造山東半島港口群集裝箱國際樞紐、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中轉基地。打造日韓、東南亞、中東、印巴、歐美5大優勢海運航線組群,“十四五”時期新增外貿航線69條。 02.暢通中日韓“海上高速公路”。深化威海—仁川“四港聯動”,推行口岸間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三互”大通關建設。推進中韓陸海“點對點”整車運輸。深入探索與日韓“多港聯動”。設立綠色通道,打造面向全國的日韓進口乳品、水產品等冷鏈快線集散中心。 03.發展海河公鐵多式聯運。提升大運河運輸能力,加快小清河復航,開辟沿線大宗商品運輸新通道。支持濟南、淄博、濟寧等市建設國際陸港。 04.提高中歐班列(齊魯號)運行效率。加密圖定線路開行頻次,力爭2025年開行2000列以上。優化日韓陸海鐵快線、魯歐快線、上合快線,打造日韓主要港口—山東主要港口—中亞全程物流供應鏈。增加回程數量。 05.構建空中貨運便捷通道。開通青島至大阪、威海至東京貨運包機航線,開通青島至東京、大阪郵政包機航線。加密煙臺至日本大阪、東京和韓國仁川以及東南亞貨運航線。加密威海至日本大阪貨運包機。 06.打造東北亞寄遞物流中心。推動與韓國、日本郵政建立國際郵件傳輸機制,實施國際郵件“一點清關”。協商開通中日雙向海上郵路。推動濟南、青島、煙臺、威海國際郵件互換局實現“郵件、快件、電商”及一般貿易全業態業務模式一體化。支持濰坊、臨沂加快建設國際郵件互換局。 07.發展郵輪經濟。完善郵輪母港功能,探索拓展郵輪維修保養、物資補給、運營管理、旅客休閑購物等功能,帶動中高端商品和服務進出口。

3.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落實內外貿調控機制,指導企業做好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銜接。實施“同線同標同質”工程,在一般消費品、工業品領域擴大適用范圍。發展進口商品直銷等新型商業模式,推動國際空港、海港、郵輪母港增設免稅店,引導境外消費回流。爭創國家“雙循環示范企業”,培育認定一批省級“雙循環示范企業”。推動“老字號”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新特色產品、建立營銷網絡,提高“老字號”品牌國際影響力。

專欄6 出口產品內銷便利化工程
01.優化出口產品內銷認證服務。推動精簡優化CCC認證程序,縮短辦證時間,壓縮證書數量,減免認證費用。 02.暢通出口產品內銷渠道。支持外貿企業與商貿流通企業、電商平臺對接合作,充分利用網上銷售、直播帶貨、場景體驗等新業態新模式開拓國內市場。 03.提升加工貿易內銷便利化水平。深化綜合保稅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和內銷選擇性征收關稅試點,支持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國內銷售。 04.強化知識產權服務保障。支持外貿企業與品牌商協商內銷涉及的知識產權授權,暢通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與外貿企業對接渠道,指導幫助企業防范化解知識產權風險。 05.鼓勵保險機構支持出口產品內銷。支持保險公司加大對出口產品內銷的保障力度,提供多元化保險服務。推動中國信保山東分公司擴大國內貿易險比重,對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加大支持力度。

4.推動貿易產業互利雙強。強化產業支撐,高標準建設一批產業優勢明顯、創新驅動突出、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的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在縣(市、區)開展外貿高質量發展區建設,夯實貿易發展基礎。提升貿易創新發展與產業升級聯動效應,引導企業主動適應國際規則、對接國際標準、提高供給水平。落實進口稅收優惠政策,加大進口貼息力度,動態調整省級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目錄,擴大重點產業發展所需關鍵技術、重要設備及零部件進口,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青島、濟寧、棗莊加快建設全國二手車出口基地,支持濟南、濰坊、泰安爭取二手車出口試點城市,打造集整備、檢驗、交易、結算、售后于一體的二手車全產業鏈。

5.推進貿易投資融合發展。提升雙向投資質量,高效利用全球要素資源和市場空間,培育對外貿易競爭新優勢。引導外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節能環保領域,進一步發揮外資在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優化進出口結構等方面的作用。推動外資企業提檔升級,創新發展加工貿易,穩定出口規模。吸引跨國公司貿易型總部落戶。支持企業通過對外承包工程、境外投資、對外援助等帶動大型成套設備及技術、標準和服務出口。推動企業參與海外能源資源投資開發,擴大回運進口規模。探索創新對外投資反哺機制,加強雙向投資相互促進。

三、推動消費擴容提質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突出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擴大消費規模,促進消費升級,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一)提升傳統消費品質。圍繞提升居民消費品質,促進吃穿用住行等傳統消費升級。引導餐飲企業打造魯菜新品牌,提振餐飲消費,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鼓勵地方特色小吃品牌化、規模化發展,積極發展“小吃經濟”。優化汽車管理服務,開展汽車下鄉活動,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便利二手車交易,推動汽車消費升級。開展“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促銷活動,推動家電家具更新消費。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推動傳統品牌建設與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結合,打造國貨新品牌。積極挖掘地方土特產品、特色美食、休閑農業等消費潛力,吸引城市居民下鄉消費,推動農商旅文消費聚集。

(二)壯大新型消費量級。推動消費數字化轉型,培育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多業態聚合、多場景覆蓋為特征的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新零售,引導大型實體零售終端向場景化、體驗式、綜合型消費場所轉型,小型實體零售終端“一店多能”集合多種生活服務功能。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加快發展“新零售+”,促進新零售與旅游、影視、文創等融合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消費雙向提速,引導實體企業更多開發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社區電商、云逛街等新模式。加快推廣農產品“生鮮電子商務+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服務新模式。培育認定一批電商服務企業、平臺企業、電商園區。

(三)釋放服務消費潛力。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務體驗為導向,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提質升級,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提高家政、養老、托幼等領域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水平,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職業化發展。加快家庭管家等高端生活服務業發展。順應人口結構變化,以“一老一小”為重點推動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深入實施文化和旅游消費促進行動,積極開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豐富夜間消費業態供給,打造夜間經濟文化IP與示范街區。加快發展體驗式文化消費。

專欄7 消費提質擴容工程
01.大力發展新零售。推動百貨商場、大型綜合類超市、便利店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加快實體商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在山東設立線下零售店。 02.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書店等新零售業態。培育壯大社交電商、社區團購、云購物等新模式。支持青島、臨沂、菏澤打造集主播、選品、營銷、售后、物流等功能于一體的直播電商生態圈。 03.壯大“一老一幼”家政服務。引進日韓養老服務品牌,提升養老服務供給質量。提升孕嬰護理、托育教育等服務水平,支持有條件的市打造專業人才培訓基地、派遣基地。 04.打造消費新場景。壯大發展夜間經濟、網紅經濟,鼓勵主要商圈和特色商業街開設深夜營業專區,打造夜間經濟示范區。鼓勵百貨商場、特色小店、老字號以及品牌生產企業創新營銷方式,發展新品發布中心、創意設計坊等沉浸式、體驗式消費場景。 05.創新發展消費平臺。堅持“點線面”結合,推動形成多層次、多樣化消費平臺體系。結合傳統消費旺季、“黃金周”等節假日和網絡熱購時段,分時分類搭建貫通全年、吸聚人氣的消費促進系列活動平臺。支持濟南、青島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有條件的市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06.創新發展閑置品循環經濟。支持棗莊建設二手奢侈品交易、二手圖書智能循 環利用、二手服裝出口市場,健全回收、智能修復、展銷、交易、結算等功能,推動閑置品循環經濟發展。

四、促進外貿創新發展

堅持創新引領,強化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和業態創新,實現優進優出、提質增效,壯大貿易國際競爭新優勢。

(一)推動優進優出。

1.提高出口質效。聚焦重點產業,擴大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綠色化工等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打造外貿新增長極。大力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機電產品,增強機械設備、電子電器等產品出口競爭力。推動紡織服裝、鞋帽、家具、陶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增加高質量、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比重。發揮農產品出口綜合優勢,提升農產品精細深加工能力和特色發展水平,打造世界級食品加工生產和貿易基地。加強質量安全監管,鞏固提升醫療物資出口市場份額。

專欄8 出口提質增效工程
01.大力提升出口質量。支持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和標準,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加快構建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健全重要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02.加快培育自主品牌。鼓勵開展特色產業集群集體商標和原產地標志商標注冊,構建“山東制造”品牌體系。鼓勵采取多種方式,加大自主品牌海外推介力度。 03.健全國際營銷網絡。支持企業在重點國家和節點城市搭建營銷展示、倉儲物流、批發分撥和售后維修服務網絡。推行售后云服務和遠端診斷、維修模式。 04.招引培育高能級貿易主體。加快在跨境電商、國際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引進和培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提升外貿主體能級。完善總部經濟支持政策,集聚發展貿易型總部。

2.著力擴大進口。適應消費升級需要,打造若干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進口消費品展銷平臺,擴大關系民生的日用消費品、醫藥康復產品進口。健全完善大宗商品交易場所,復制推廣保稅原油混兌調和、外貿原油國際中轉、保稅混礦等新模式,穩步擴大能源資源型產品進口。高水平建設青島西海岸新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支持濟南、煙臺等有條件的市創建示范區。培育一批省級進口貿易創新示范區,認定一批省級進口貿易“小巨人”企業。

專欄9 大宗商品進口升級工程
01.建設山東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支持山東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有限公司提升“山東大宗”平臺功能,開展原油、煤炭、鐵礦砂、棉花等大宗商品現貨交易,打造面向全球貿易商、生產商和投資者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力爭到2025年,累計實現雙邊交易額10000億元。 02.擴大關鍵進口原材料輻射范圍。依托青島、煙臺、東營臨港資源與自貿試驗區片區保稅混油、保稅混礦等政策疊加優勢,向山東及國內其他省份地煉、鋼鐵、銅鋁等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采購、儲存、混兌調和等定制化貿易業務服務。重點支持煙臺培育全球保稅混礦業務分撥中心、進口資源性產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平臺項目。 03.構建高效應急調運體系。支持物流企業和應急物資制造企業合作,構建關鍵原材料、產成品等高效應急調運體系,提升山東在國內大循環中的戰略節點作用。
專欄10 民生用品進口倍增工程
01.增設海關進境指定監管場地。支持符合條件的市增設藥品、水果、肉類、水產品、植物種苗等進境指定監管場地。 02.擴大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積極開展1210、9610等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依托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積極爭取醫藥、寵物食品等特種商品跨境電商進口試點。深入發展“鏈上自貿”保稅展示交易新模式。支持設立跨境電商O2O線下體驗店。 03.充分發揮大型展會綜合效應。積極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國家級展會。舉辦日本進口博覽會、韓國進口博覽會、RCEP區域進口博覽會。 04.加快建設日韓特色商品集散地。支持濟南、煙臺、威海、臨沂等市建設日韓特色商品集散地,引導企業充分利用RCEP優惠安排,擴大對日韓水產品、食品、香化產品、保健品、母嬰用品、服裝等商品的進口。 05.積極布局免稅市場。推動建設口岸免稅店、市內免稅店等各類免稅店,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免稅經營資質,擴大免稅業規模。

(二)優化國際市場布局。堅持“保原市場、拓新市場”,深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持續跟蹤美國對我國經貿政策走向,穩住美國市場。發揮中歐班列(齊魯號)、境外經貿合作區、海外倉等平臺載體作用,鞏固歐盟市場。用足用好關稅減讓、原產地累積規則、開放市場準入等互惠措施,深度拓展RCEP市場。綜合考慮經濟規模、貿易潛力、國別風險等因素,優化重點國別市場布局。推動能源資源、重要農產品進口來源地多元化。

專欄11 市場開拓模式創新工程
01.優化線下市場開拓方式。實施線下“境外百展+”行動,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山東出口商品系列展會。鼓勵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魯產國際名牌產品展示中心”。 02.提升線上拓展市場成效。充分利用5G、大數據、區塊鏈、AR、VR等技術,開展云展示、云洽談、云簽約。舉辦優勢出口產品和重點國家地區云展會,建設“山東商品網上展示廳”。 03.高質量建設海外倉。提升省級海外倉運行質量,增加線上營銷、網絡配送等功能,擴大企業覆蓋面。優化海外倉全球布局,在美歐、日韓、東盟等主銷市場和“一帶一路”沿線等新興市場布局一批配套服務功能完善的公共海外倉。 04.放大出口信用保險效能。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提高承保效率、創新承保模式。擴大保單融資,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探索采取“政銀保”合作等多種方式,匯聚政府、金融和保險三方合力,加大對外貿企業支持力度。

(三)壯大新業態新模式。創新業態模式,疊加政策優勢,推動多業態融合發展,培育外貿新動能。

1.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加快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培育招引頭部電商企業,集聚服務企業,建設跨境電商營運中心、物流中心和結算中心。鼓勵省內傳統貿易企業、跨境電商企業和物流企業綜合運用“建設—運營—移交(BOT)”、結構化融資等方式建設海外倉。認定一批跨境電商服務平臺、公共海外倉和產業園,擴大跨境電商B2B出口規模。創新監管模式,促進跨境電商零售進口。

2.深挖市場采購貿易潛能。深化臨沂、青島、煙臺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推動全省共享市場采購貿易政策。健全政策促進體系,引進龍頭企業入駐市場,帶動提升市場外向度,放大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政策紅利。

3.創新發展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提升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能級,探索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設計、生產、物流、營銷、售后等全流程跟蹤監管、資源共享。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成為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AEO)。

4.突破離岸貿易。支持自貿試驗區和省內具備條件的綜合保稅區開展離岸貿易。建設新型國際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完善配套金融監管政策,提升外匯收支便利度,研究探索適應離岸貿易發展的稅收政策,培育一批標桿企業。

5.做大轉口貿易。優化國際中轉集拼業務監管模式及申報流程,推動企業開展全球攬貨、中轉分撥、進出口集拼等一站式業務。

6.擴大保稅維修規模。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船舶、軌道交通、集成電路、工程機械等產品全球維修業務,爭取擴大保稅維修產品范圍。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支持在綜合保稅區外開展高附加值的保稅維修業務。

7.探索新型易貨貿易。推動上合示范區建設新型易貨貿易綜合服務平臺,以上合組織成員國為重點,開展以人民幣計價的易貨貿易。

專欄12 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布局
01.跨境電商:青島、煙臺、威海重點突破醫藥、寵物食品等特種商品跨境電商進口,打造監管服務模式創新探索區、對日韓進出口商品交易區。支持威海建設面向日韓的全球跨境電商保稅物流分撥商基地。濟南、東營、濰坊、日照、臨沂加快打造特色產業帶轉型發展引領區、內外貿融合發展試驗區。淄博、棗莊、濟寧、泰安、德州、聊城、濱州、菏澤著力推動“互聯網+外貿”轉型,打造市場主體孵化區、外貿轉型升級試驗區。 02.市場采購貿易:臨沂、棗莊、濟寧、菏澤依托臨沂商城工程物資試點,打造“買全國、賣全球”工程物資市場集采集供平臺。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依托青島即墨、煙臺三站試點,培育“互聯網設計+個性定制+自主品牌”柔性智能化服裝生產貿易集群和面向日韓小商品綜合批發(零售)市場采購貿易集散平臺。引導具備條件的市場提升市場外向度,積極爭取新一批市場采購貿易試點。 03.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各市培育3-5家本土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報關、物流、退稅、結算、信保等在內的綜合服務業務和融資助貸業務。支持濟南、青島、濰坊、臨沂等市引進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建立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區域中心。 04.離岸貿易:自貿試驗區濟南、青島、煙臺片區以及具備條件的綜合保稅區探索發展離岸貿易,實施“全球貿易商計劃”,建立規范化、便利化、快速化的離岸貿易真實性審核機制。鼓勵各類銀行探索優化審核方式,依照展業原則,基于客戶信用分類及業務模式提升審核效率,對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離岸貿易業務提供優質金融服務。探索通過區塊鏈、大數據等手段輔助外匯管理部門和商業銀行進行貿易真實性審核。培育壯大商貿總部經濟、貿易型總部經濟,構建暢通高效、輻射膠東經濟圈、帶動沿黃流域的離岸貿易功能體系。 05.轉口貿易:支持青島建設東北亞轉口貿易中心、上合組織成員國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支持威海建設中國—韓國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06.保稅維修:濟南、青島、煙臺重點發展飛機、電子信息、船舶海工、軌道交通、機電設備等保稅維修業務。濰坊、臨沂、威海、日照大力拓展電子產品、打印機、復印機、工程機械、空港特種車輛等保稅維修業務。東營、淄博探索發展石油裝備、機電設備、工程機械等保稅維修業務。 07.新型易貨貿易:在上合示范區建設新型易貨貿易綜合服務平臺,推動與上合組織成員國,開展以人民幣計價的機電產品與能源資源產品易貨貿易。

(四)加快服務貿易轉型升級。全面深化濟南、青島、威海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在擴大開放領域、健全促進機制、提高監管效能等方面先行先試,打造服務貿易發展高地。穩固傳統服務貿易,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文化創意、電競動漫等新興服務貿易。加快發展數字貿易,建設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創建數字貿易先行示范區。推動發展“互聯網+中醫藥”貿易,為來華接受中醫藥服務人員提供簽證便利,鼓勵醫療機構和企業在境外建設中醫藥合作項目。加快服務外包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培育眾包、云外包、平臺分包等服務外包新模式。打造一批省級特色服務出口基地。擴大文化、娛樂、醫療、教育等優質生活性服務進口。支持青島創建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專欄13 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工程
01.濟南:以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建設為契機,推動服務業新一輪對外開放。聚焦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數字貿易、文化旅游、中醫藥等特色領域,高質量打造一批特色服務貿易示范基地。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公共資源共享利用。推進服務外包轉型升級,做大軟件研發、工業設計、工程技術、醫藥研發外包規模,扶持集成電路設計外包。 02.青島:聚焦國際航運貿易金融、數字貿易、工業互聯網、文化旅游等特色領域,提升服務貿易發展質量。支持青島西海岸新區打造以數字貿易、智慧醫療、工業設計等行業為主體的服務貿易細分領域專業園區,加快服務貿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服務外包轉型升級,重點發展生物醫療、航運物流、檢驗檢測等領域服務外包,支持業務運營服務外包。 03.威海:加快建設威海服務貿易產業園,重點發展服務外包、電子商務、信息技術、科技研發和總部經濟,打造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高地,積極爭創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加快發展眾包、云外包、平臺分包等服務外包新模式。著力提升汽車工業設計、化工新材料研發服務,推動以技術服務為特色的服務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加快推進服務貿易和“互聯網+”有機融合,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

(五)積極發展綠色低碳貿易。深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穩步擴大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環境治理、綠色服務等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規模,促進綠色貿易快速發展。積極推動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支持省內鋼鐵、建材、化工、有色、紡織、造紙、皮革等行業綠色低碳化改造,降低出口商品碳含量。支持日照開展再生鋼鐵進口業務,打造全國性再生鋼鐵原料進口和集散交易中心。密切關注國際氣候變化領域減排規則和碳關稅規則的制定,提早研究碳關稅實施對貿易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五、提高利用外資質量

發揮強大國內市場優勢,增強對全球優質要素資源吸引力,推動外資擴總量、優結構、提質量。

(一)拓寬利用外資領域。落實市場準入政策,持續推進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開放。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制定出臺用地、用能、排放等支持政策,吸引產業鏈關鍵環節、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擴大制造業利用外資規模。落實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相關業務開放政策。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落實RCEP服務貿易領域開放承諾,鼓勵外資企業投資研發、咨詢、生產性服務業等領域。支持外資企業參與承擔國家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引導外資投向特色農業、智慧農業、農業精深加工等領域。推動混改企業依法合理引入外資股權。率先落實多雙邊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要求,在新開放領域先行先試。

(二)優化外資來源結構。堅持“重塑日韓、深耕歐美、優化港澳臺”,推動外資來源多元化。加強與日韓在產業鏈、供應鏈領域的協同配套和收益共享,鼓勵日韓戰略投資者參與國企混改、新基建等引領性合作。密切與歐美投資合作,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綠色產業、科技創新等領域引資力度。鼓勵港澳臺企業重點投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推動山東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港澳國際資本的產融結合,深化兩岸重點產業合作。

(三)完善利用外資區域布局。按照“一群兩心三圈”總體格局,健全利用外資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推動形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錯位發展的招引外資新格局。綜合發揮省會經濟圈特色產業優勢,提升外向型水平。發揮膠東經濟圈對外開放門戶輻射作用,鞏固利用外資領先優勢。推動魯南經濟圈建設對外開放載體平臺。鼓勵引導外商投資中西部城市。強化區域開放聯動,提升協同開放水平。

專欄14 “三圈”吸收外資重點領域
01.省會經濟圈:濟南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大數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金融、醫養健康、半導體材料、新材料領域。淄博聚焦化工新材料、智能裝備、新醫藥、電子信息及陶琉文化創意領域。泰安聚焦建材新材料、精品旅游領域;德州聚焦康養體育、現代高效農業、硅材料領域。聊城聚焦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醫養健康領域。濱州聚焦高端鋁新材料、高端紡織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領域。東營聚焦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現代高效農業、新材料領域。 02.膠東經濟圈:青島聚焦新一代信息電子、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精細化工、船舶與海洋工程、文化創意領域。煙臺聚焦智能制造、海洋智造領域、高端化工、文化旅游領域。濰坊聚焦動力裝備、現代高效農業、食品加工領域。威海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醫藥與醫療器械、海洋生物與健康食品領域。日照聚焦鋼鐵、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 03.魯南經濟圈:臨沂聚焦生物醫藥、冶金機械、醫養健康、現代物流領域。棗莊聚焦智能制造、高端鋰電、光纖、生物醫藥領域。濟寧聚焦高端裝備制造、高端化工、半導體材料、工業機器人、醫藥領域。菏澤聚焦生物醫藥、高端化工、機電設備制造、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領域。

(四)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聚焦“十強”產業,加強產業基礎梳理分析,以企招商、以商引資,精準招引行業龍頭企業,吸引上下游企業聚集,推動強鏈、延鏈、補鏈、擴鏈。提升“選擇山東”云平臺精準招商功能,健全產業鏈招商圖譜,擴大覆蓋范圍。

1.深化與世界500強合作。深入分析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動向及國內布局規劃,找準投資契合點,推出重點合作項目,精準有效招商引資。加強與世界500強及行業領軍企業全球總部、駐華(亞太)總部對接,深化戰略合作。發展外資總部經濟,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功能性全球總部落戶。認定“山東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山東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基地”。

2.開展多形式特色化招商。瞄準重點國別、企業,深化線上線下融合招商模式。支持外資企業以未分配利潤進行再投資。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推動山東重點跨國并購項目返程投資。推行書記、市長“一把手工程”。健全外資項目在談、簽約、落地“三個一批”工作機制。發揮駐外經貿代表處引資窗口作用,加強與主要來源地投促機構合作,完善全球投資促進網絡。

專欄15 招商引資效能提升工程
01.強化產業鏈招商。“引來龍頭帶配套”和“夯實配套引龍頭”并舉,圍繞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重點開展產業鏈招商和集群式招商,強化產業鏈招商配套政策,加快形成產業集聚。 02.促進內資外資融合發展。圍繞外資核心企業、重點項目,引導外資企業深度參與“十強”產業體系構建,大力吸引本土上下游相關產業配套,提升內外資企業合作層次和水平,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布局,推動形成緊密產業鏈供應鏈。 03.提升外資服務保障能力。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健全完善部門協調服務機制,逐步建立貫穿外資項目發展全周期、覆蓋項目落地全要素的政策體系,對重大外資項目實行“一事一議”,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建設。 04.優化“選擇山東”云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數據資源庫,增強數據分析研判能力,提供線上線下精準對接服務。促進云平臺功能拓展,提供招商引資“一站式”解決方案。

六、提升對外投資合作水平

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創新對外投資合作方式,加快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通過高水平對外投資合作提升全球要素資源配置能力和跨國經營水平,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渠道暢通。

(一)優化對外投資國別布局。堅持“立足周邊、深化歐美、突出‘一帶一路’”,鼓勵企業積極穩妥走出去,提升優質能源資源和技術要素全球配置能力,構建“以我為主”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對日韓,重點拓展國際航運、高端裝備、新能源、智能醫療、影視動漫等領域合作。對東盟,重點加強紡織輕工、家電制造、橡膠輪胎、農業種植及農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利用型領域合作。對歐美,重點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醫療器械、新能源汽車等高技術和先進制造業領域投資、并購、參股合作。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點深化能源資源、基礎設施、工程機械、電力等領域合作。

(二)促進境外經貿合作區提質擴面。堅持“分類指導、梯次培育”,借鑒國內開發區和境外先進園區發展經驗,集成用好優質要素資源,規劃建設一批功能定位清晰、產業特色鮮明、管理運營先進、生態效應明顯、帶動效應突出的合作區。推動合作區與中歐班列(齊魯號)、跨境電商、專業展會機構、市場采購貿易等合作對接,拓展海外倉和展銷中心等功能,提升合作區貨運倉儲、攬貨集貨、物流配送等服務能力。推薦重點合作區納入東道國相關規劃和雙邊合作框架機制。加強境內外園區統籌協調,推動合作區與國內園區協同發展。

專欄16  “境外經貿合作區+”工程
01.“境外經貿合作區+中歐班列”。推動合作區與中歐班列(齊魯號)對接,鼓勵班列運營公司、商貿物流企業、重點出口企業在日本、韓國、匈牙利、德國等國際物流通道沿線節點國家建設合作區,打造中歐班列(齊魯號)區域運營中心,提升合作區貨運倉儲、攬貨集貨、物流配送等服務功能。 02.“境外經貿合作區+跨境電商”。支持合作區建設海外倉,鼓勵合作區與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省級跨境電商產業聚集區、海外倉企業對接,為企業入區發展提供綜合服務,拓展海外市場。 03.“境外經貿合作區+市場采購貿易”。發揮合作區平臺優勢,推動臨沂商城工程物資市場積極對接合作區、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和境外采購商,擴大建材、五金、工程配件等物資出口,擴大市場采購貿易規模。 04.“境外經貿合作區+貿易促進”。鼓勵合作區與專業辦展機構對接,開展線上線下貿易促進活動。支持合作區建設常年展示中心、品牌體驗中心、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擴大進出口規模。 05.“境外經貿合作區+特區政策”。積極推薦合作區納入國家多雙邊合作機制。推動合作區列入所在國經濟特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等特殊功能區,享受投資貿易便利化政策。支持合作區與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等開放平臺聯動,拓展雙向投資貿易合作。

(三)推動對外承包工程加快轉型。鞏固深化電力、交通、房建、石化等傳統投資領域,積極參與境外信息基礎設施、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和傳統基礎設施升級改造。鼓勵企業以投建營一體化等多種方式實施項目,逐步實現由建設施工優勢為主向投融資、設計咨詢、工程建設、運營服務的綜合優勢轉變,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海外工程項目。引導企業在項目中使用低碳環保材料、技術工藝,推動綠色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交通、建筑、清潔能源等國內行業標準走出去。

(四)促進對外勞務合作平穩發展。穩定建筑、海員、餐飲、制造等傳統對外勞務合作規模,擴大技能型、知識型高端勞務規模,形成多層次多領域的外派勞務人員結構。鞏固日本、新加坡等傳統對外勞務合作市場,加大韓國、新西蘭等市場開發力度。規范企業勞務招選、出國培訓、合約關系等行為,暢通外派勞務糾紛處理渠道,健全勞務人員權益保障體系。

(五)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圍繞市場、資源、技術、品牌等要素,以參股、控股或全資收購等方式開展跨國并購,提升產業鏈集成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引導企業通過自創、收購、合資、合作等方式打造國際品牌和營銷渠道,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在通信設備、家電、汽車及零部件、海工裝備、工程機械、化工、紡織、農產品、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開拓能力、資源配置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品牌運營能力的本土跨國公司。鼓勵境外并購回歸發展,實現內外協同、產業帶動,資本技術回歸。

專欄17 山東本土跨國公司培育工程
01.打造國際自主品牌。支持企業開展馬德里體系等境外商標注冊、專利合作條約申請、產品認證。推動企業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加強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構建更加適應國際化經營的管理體制。 02.提升跨國并購整合能力。引導企業加強前期盡職調查和可研論證,重視后期管理模式、經營理念、企業文化融合,完善跨國經營管理架構,增強山東總部統籌協調和屬地化經營能力。 03.支持走出去帶動回歸發展。支持企業圍繞完善產業鏈和融入雙循環,境外并購回歸建設地區總部和產業園。適時認定一批主導產業明確、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境外回歸地區總部和產業園。

七、建設高能級開放平臺

促進戰略性、引領性開放平臺創新發展,形成更多首創式、差異化、集成性制度成果,強化高水平開放載體支撐,增強對開放型經濟的承載帶動能力。

(一)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謀劃實施自貿試驗區升級版,推進濟南、青島、煙臺片區聯動發展、特色化發展。對標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在數字經濟、互聯網和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知識產權等領域先行先試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研究國際競爭地位、勞工標準、環保要求以及政府采購等國際慣例,在做好壓力測試的基礎上實現重點前沿領域率先突破。開展制度集成創新行動,推動濟青煙片區聚焦主導優勢產業,圍繞產業鏈開展系統性、集成性制度創新,提升全產業開放發展水平。復制推廣自由貿易港、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支持有條件的市與片區共建聯動創新區。

(二)高質量建設上合示范區。全面落實“四個中心”建設任務,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堅持貿易先行、創新驅動,擴大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大宗商品貿易規模,推動建設上合組織成員國特色農產品加工生產基地、優質產品進口集配中心。加快推動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打造面向東北亞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油氣中心。健全“一單制”多式聯運服務體系,提升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功能。爭取我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相關協議成果、試點項目率先在上合示范區實施。開展與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投資、人員往來、外匯管理等領域制度創新。高水平舉辦上合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

(三)提升開發區創新發展水平。持續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健全完善開發區與行政區高效協同配合機制。落實“五個一”工作機制,統籌推進開發區產業集群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推動產業智能化改造升級。開展“雙招雙引”園區、新業態發展園區培育行動。積極創建省級以上生態工業園區、數字園區、智慧園區等特色園區。集聚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支持開發區以區中園、園中園方式,培育建設一批國際合作園區,“團組式”引進落地境外投資項目。推動建設境外并購回歸產業園。優化開發區評價體系,突出主責主業,強化高質量發展和開放發展導向,將開發區打造成為外資外貿主陣地、高端產業主戰場、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主引擎。

(四)高水平建設綜合保稅區。落實綜合保稅區“一區一策”工作方案,充分發揮政策功能和區位、產業等優勢,突出特色、錯位發展,加快形成優勢產業集群。推動綜合保稅區率先全面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探索更高水平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監管模式。支持綜合保稅區創新發展,推進加工制造、研發設計、物流分撥、檢測維修等專項政策集成,形成高能級強輻射的貿易平臺。做大“保稅+”產業,加快搭建保稅研發設計、展示營銷、檢驗檢測等公共服務平臺。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務。鼓勵綜合保稅區建立特色產業目錄,并對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給予支持。支持中西部城市申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濟寧、濱州、菏澤等市申建綜合保稅區,聊城、德州等市申建保稅物流中心(B型)。

(五)健全園區聯動發展機制。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為牽引,布局建設一批聯動創新區,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綜試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多區聯動”,加快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流動溢出,支持對區位相鄰相近、產業關聯同質的開發區及產業園區等進行空間整合、資源整合和產業整合。鼓勵采取代管、托管、“飛地”“飛企”等多種方式開展跨區域合作共建園區,共享土地規劃、基礎設施和招商政策,協議分享稅收收益。加快完善與園區協同發展相適應的評價體系。

(六)培育國際高端交流載體。積極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發展戰略,建設具有世界水準、中國氣派、山東風格的系列國際高端交流載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致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賀信精神,聚焦跨國公司與中國合作,打造“國際化、機制化、品牌化”永久性國際論壇。提升儒商大會國際影響力。優化整合省內國家級展會,力爭培育1-2個知名度高、影響力大的國際品牌展會。加強與國際知名會展集團合作,引辦承辦一批國際性展會。支持濟南、青島、煙臺、臨沂建設國際會展名城,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展會,培育一批細分行業領域的創新型展會。推動創辦“中國國際大健康產業博覽會”。舉辦RCEP區域進口博覽會、中日韓產業博覽會、日本進口博覽會、韓國進口博覽會,推動升級為以中日韓為主導的東亞地區機制性多雙邊經貿展會。

專欄18 自貿試驗區能級提升工程
01.爭取CPTPP先行試點。對標CPTPP高標準經貿規則,爭取在自貿試驗區先行試點,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 02.建設自貿試驗區升級版。探索創新綜合改革授權機制,完善保障措施和風險防控機制,爭取國家加大授權力度,在重點前沿領域率先實現突破。以加強縱向聯動和橫向協同為目標,積極推動自貿試驗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理順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內設部門之間以及與所在地政府部門間的權責關系,提升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部門在開展制度集成創新中的統籌協調能力,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系統集成。 03.建設聯動創新區。加快在全省范圍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支持省內有條件的城市建設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爭取自貿試驗區承接的省級、市級管理權限同步在聯動創新區試行。 04.復制推廣自由貿易港、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充分吸收先進經驗,同一領域加強系統集成、不同領域強化協同高效,借鑒中創新、復制中提升,增強山東自貿試驗片區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

八、加強對外經貿交流合作

充分發揮區位、產業等綜合優勢,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促進國際合作,加快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國際經貿合作新格局。

(一)深化與日韓區域經濟合作

1.深化與日韓貿易合作。落實RCEP,用足用好原產地累積、背對背原產地證明、負面清單準入等規則,形成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新增長點。用好中日農產品關稅減讓承諾,促進水海產品、蔬菜、調味品等對日出口,鞏固領先地位。以汽車零部件、化學品等為重點,加大自日本中間產品進口和項目引進。擴大與韓國研發設計、產品維修、運營維護等生產性服務進出口。推動與韓國旅游業資質評級互認、信息互通合作,做大跨境旅游規模。

2.打造日韓投資“首選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海洋、高端化工等先進制造業和工業設計、金融服務、醫養健康、影視動漫、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吸引日韓重點企業落戶山東。加強與日韓汽車、造船產業合作。鼓勵日韓企業在山東設立采購中心、營銷中心、營運中心,建設貿易型、物流型、區域型總部。推動濟南、青島、煙臺依托自貿試驗區片區高質量規劃建設中日產業園,打造吸引承接日資高端平臺。加大日韓優秀人才引進力度,推動政策適當向日韓傾斜。

3.創新與日韓地方合作機制。深化與日本、韓國政府相關機構和大企業大商社合作機制,探索構建由政府、專業機構、商協會、企業組成的“四位一體”投資促進體系。高水平建設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創新“兩國雙園”合作模式,推進中韓(煙臺)產業園與韓國新萬金產業園深化合作。有序擴大對日韓金融開放,支持青島建設區域性日元韓元結算中心,探索開展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等試點。高標準建設青島中日韓消費專區,深化與日韓在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方面的對接合作。推動建設RCEP合作示范基地。加強“中日韓+X”市場合作,建立與日韓企業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長效機制。

專欄19 對日“靶向”招商工程
“靶向”招商五大產業: 0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智能傳感器、8K顯示器。 02.高端裝備產業: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濺射技術設備、除塵器、離心式通風機、液壓缸密封件、行星齒輪。 03.高端化工產業:PX及高端聚烯烴、特種工程塑料、合成樹脂、特種橡膠。 04.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動力電池、氫能源、液氫儲罐、電子陶瓷材料、真空絕熱板、螯合分散劑。 05.醫養健康產業: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用材料和醫養結合領域。

(二)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標志性海外工程項目。提升萬華寶思德工業園、中歐商貿物流園、中國蘇丹農業合作開發區、齊魯(柬埔寨)經濟特區等境外園區建設水平。深化與中東國家在能源、石油煉化、石油裝備、海洋運輸和金融等領域合作,積極引導阿拉伯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加大對山東投資力度。加強與非洲國家產能合作。深化公共衛生、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合力打造健康絲綢之路、創新絲綢之路。推動“絲路電商”走深走實,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新領域、新渠道。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合作。支持德州打造中國北方對接東盟支點城市,辦好中國(山東)—東盟中小企業合作發展大會。高標準建設臨沂、膠州“一帶一路”省級綜合試驗區。

(三)創新拓展與歐美地方合作。提升青島中德生態園、中歐(濟寧)國際合作產業園等建設水平,引進工業4.0優質企業和中小企業“隱形冠軍”。推進中德雙向協同創新中心和海外孵化器建設,鼓勵前沿技術和產業化項目導入。用好與中東歐合作平臺交流機制,推動重點企業產能、投資、技術走出去。加強與美國企業、商協會的溝通對接,構建與美國地方交流合作長效機制。密切跟蹤歐美跨國公司科技創新和產業布局,拓展利益契合點和優勢互補點,加強與歐美高端產業合作。

(四)推進與港澳臺多領域合作。暢通資本、項目、技術、人才等產業要素互通渠道,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完善魯港經貿合作機制,加強魯港在“一帶一路”建設、金融、運輸、物流、創新及科技等重點領域合作交流。深化山東與澳門中醫藥、旅游、經貿等領域合作。拓展魯臺產業合作新空間,促進文化、教育、科技、社會等領域交流交往。加強與港澳臺經貿合作交流平臺建設,高質量舉辦港澳山東周、魯港經濟合作洽談會等精準招商引資活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

九、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施商務營商環境優化工程,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一)深化商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深化商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完善商務行政審批辦事指南,推廣“一網通辦”“一次辦好”“一鏈辦理”等改革,推行“極簡審批”“不見面審批”。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措施,對商務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探索推行“跨境不見面辦理”模式。

(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落實國家部署,貼合山東實際,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實現“關港貿稅金”全鏈條運作。打造對外貿易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簡化通關作業流程,提升通關整體效能。簡化出口退稅流程,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深化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拓展“山東省穩外貿穩外資平臺”服務功能,擴大企業覆蓋面,體系化、機制化、精準化為企業紓困解難。加大口岸收費清理力度,依法查處涉口岸違規收費行為。加快“智慧港口”建設,提升智慧口岸綜合治理能力。

(三)優化外商投資環境。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破除清單之外隱性準入壁壘,嚴格落實“非禁即入”。健全完善集商事登記、貨幣結算、商事仲裁等跨境全流程服務體系。完善貫穿外資項目發展全過程、覆蓋項目落地全要素,導向鮮明、省市聯動、科學規范的政策體系。健全外商投資服務保障機制,加強重點外資企業聯系服務。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強化重大外資項目要素保障。推動保障外資企業平等享受財稅、信貸、保險等政策,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標準制定,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

(四)推進商務法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統攬商務法治建設全局。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顧問服務體系。全面落實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清理及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推動開展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全面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加強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宣傳教育,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示范帶動作用,加強商務法治文化建設。

(五)打造“誠信山東”商務品牌。強化商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推動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推動建立進出口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推廣貿易融資、信用保險、出口退稅等信用應用。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單用途預付卡等商務領域信用分類分級監管,推動行業協會、重點企業開展商戶信用分類管理,歸集市場信用信息。完善重要產品追溯體系。

專欄20 國際營商環境優化工程
01.擴大制度型開放。對標高水平國際經貿規則,促進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與制度型開放相結合。推動要素跨境流動,出臺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保護、爭端解決機制等方面配套制度清單,廣泛引入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商業模式。 02.建立審慎包容的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商務領域新業態容錯糾錯機制,動態調整“免罰”“輕罰”清單。充分運用政策輔導、走訪約談、規勸提醒、警示告誡等方式,加大對企業的指導力度。 03.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實現線下服務“線上辦”,線上服務“簡單辦”。建立健全商務領域數字政府標準規范體系。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提供網上辦事智能在線咨詢、關聯信息主動推送等個性化服務。探索建立基于大數據的行政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十、提高防范應對風險能力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樹立底線思維,增強風險防控意識,把安全發展貫穿商務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

(一)提升市場應急保供水平。多措并舉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安全,健全完善高質量、高效率、高標準的現代化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保障體系。增強貨源組織能力,全面掌握供求情況,暢通產銷銜接渠道,培育保供企業隊伍。完善應急儲備體系,統籌考慮居民消費生活習慣、消費數量,合理確定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品種、儲備規模,確保應急保供關鍵時刻“抓得住、調得出、用得上”。健全工作機制,落實屬地責任,健全部門協同,實施聯保聯供。加強商貿流通行業安全生產管理。

(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跟蹤國際經貿形勢變化,加強外經貿指標動態監測和分析研判,建立風險應急預案。強化省內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監測,探索建立跨區域、跨部門、跨產業的協作機制,摸清關鍵風險點,支持企業建立健全供應鏈備選清單,增強產業鏈供應鏈彈性,促進產業鏈供應鏈開放、穩定、安全,提高產業鏈供應鏈整體應變和協同能力。強化招商引資、支持企業擴大投資,提高核心零部件、關鍵原材料的國內供應保障水平。

(三)加強國際貿易風險防控。做好中長期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準備,完善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和法律服務機制,開展國際貿易風險防控培訓,提高貿易摩擦應對、貿易政策合規指導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健全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機制。指導企業用好匯率避險工具,對沖匯率波動風險。推動對重點產業、重點市場知識產權風險排查。加強外貿企業運行監測分析,開展貿易調整援助試點。

(四)防范對外投資合作風險。加強走出去風險防范體系建設,建立企業境外權益保護工作聯動機制。完善省內企業走出去重點國別、重點行業、重大項目投資合作風險數據庫。發揮對外投資聯絡服務平臺作用,加強風險監測預警。推動跨部門信息共享,優化走出去公共服務平臺。組織走出去風險防控與法律實務培訓,指導企業合規經營。做好境外項目和人員常態化疫情防控,提升風險管理意識和水平。

(五)強化國際物流風險防控。完善省內國際空港、陸港、海港布局,優化整合國際集裝箱航線和國際全貨機航線,建立應急航線儲備,拓展多元化國際物流通道。推動建設國際物流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做好與外貿企業的物流信息對接,提高國際物流服務效率。探索開展物流信息化國際合作,推動與重點國家和地區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加強重點區域、重點航線風險監測預警,增強物流風險高效應對處置能力。

專欄21 商務發展風險防控工程
01.加強公共信息服務。全面整合有關政府主管部門、駐外使領館、商協會、企業、金融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信息資源,完善信息共享制度,構筑由政府、企業、專業團體聯合構成的信息收集、研究、咨詢網絡,引導企業合理規避各類商務風險。 02.強化企業合規能力。引導企業遵循市場導向、商業原則、國際通行慣例開展經營活動,提高合規意識。積極開展商務風險防范培訓,提高企業各類商務風險識別、評估、防控和應對綜合能力。 03.完善商務風險聯防機制。加強跨部門協調配合,定期開展商務風險排查活動,落實商務風險防控主體責任。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省對外開放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加強部門聯動和上下聯動,統籌協調推進山東開放發展重大工作。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要加強工作指導,明確目標任務、工作責任和督促落實機制,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重大意義,結合本地實際,做好地方商務規劃與本規劃的無縫銜接,堅決抓好規劃貫徹落實。

(二)強化人才保障。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鮮明導向,健全激勵干部實踐創新、擔當作為工作機制,加強政治歷練、實踐鍛煉,提高專業化能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干部隊伍。做好年輕干部選育管用工作,加強外語、管理、法律、經貿等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和使用。配強商務部門、園區的領導班子,充實一批改革創新意識強、熟悉國際規則、精通外語的高素質干部。

專欄22 商務人才培育工程
01.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聚焦商務高質量發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等主題,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專題研討和培訓活動。構建培訓基地、高校、網絡平臺等多元一體的人才培訓渠道。鼓勵商務干部“上掛下聯”。 02.完善人才交流機制。探索與國內先進地區、重點企業和知名高校建立長效交流合作機制,聯合建立專家人才資源庫,探索人才聯合培養、人才互派等模式。

(三)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按照項目化、工程化推進的要求,細化目標、分解任務,制訂規劃落實方案。加強年度計劃與本規劃的銜接,對主要指標設置年度目標,分階段落實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健全規劃監督機制,建立年度督察、中期評估和終期檢查制度,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評估工作。健全與企業、公眾的溝通機制,推進規劃實施信息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在本規劃執行期間,根據商務發展實際,按程序對規劃進行必要調整。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