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污水處理是使污水達到排入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污水處理再迎政策利好,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印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提出污水處理新目標。
市場現狀
1.污水處理廠數量
隨著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率逐漸接近100%,污水處理量將與排放量同步提升,新建污水處理廠數量將保持穩定增長。2021年城市和縣域污水處理廠數量達4516座,同比增長4.4%,2022年約為4706座。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3年我國城市和縣域污水處理廠數量將達4900座。
數據來源:住建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污水處理市場規模
隨著整體污水處理能力及處理量持續增長,中國污水處理市場規模保持增長趨勢。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污水處理市場調查及投資建議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污水處理行業市場為1437.4億元,同比增長4.95%。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3年污水處理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500.1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發展趨勢
1.第三方治理模式不斷推廣
自2002年建設部發布《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以來,有關部門在不斷促進市政公用行業的市場化進程,吸引民間資本進入,推動環境公用設施管理向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企業化模式轉變,實行投資、建設、運營和監管分開,形成權責明確、制約有效、管理專業的市場化運行機制。通過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引入,有助于節約污水處理成本、提高污水處理的質量、提高城鎮污水處理率與再利用率。同時,第三方治理也有利于相關環境執法部門進行監管,落實主體責任。
2.行業向智慧化轉型
污水處理行業作為國家新興戰略產業之一,在行業監管的加強、人工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和企業自身盈利模式固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污水處理廠建設、運營、管理等各個環節的發展得到重視,污水處理自動化、信息互聯化及智能工業化技術的發展也迫在眉睫。隨著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污水處理行業正走向生產智能化、工藝裝備化、設備集成化、監測數據化和管理信息化的智慧化發展道路。
3.污水資源化趨勢加速
再生水主要是指污水經進一步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2021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十部門共同發布《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對全面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進行了部署,將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開發管理,推動水資源優化配置。要建立使用者付費制度,放開再生水政府定價,由再生水供應企業和用戶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自主協商定價。對于提供公共生態環境服務功能的河湖濕地生態補水、景觀環境用水使用再生水的,鼓勵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污水處理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園區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