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生物制品是由糖、蛋白質、核酸或該等物質的復雜組合組成并采用生物方法及來源生產的醫藥產品,生物制品也可以是細胞及組織等活體。生物制品的主要類型包括抗體、融合蛋白、ADC、重組蛋白、疫苗、基因療法及細胞療法。
在癌癥患者醫療需求增長但未獲滿足、負擔能力及醫療保健意識不斷增強、有利的政府政策及研發資金投入增加的帶動下,中國生物制品市場在過去幾年增長迅速,增速快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國生物制品市場按銷售收入計由2017年的2185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410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7.0%。預期未來市場將按復合年增長率12.7%進一步增長,2023年中國生物制品市場規模將達到5347億元。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生物制品市場的市場趨勢及主要增長動力
1.慢性病發病率不斷升高
不健康生活方式、污染及人口老齡化帶動中國慢性病患者人數持續上升。例如,在本公司產品的治療領域中,中國每年癌癥總發病率由2017年的4,172,000人增加至2021年的4,688,000人,預期該數字于2030年將達5,812,000人。于代謝性疾病領域,預期患病率亦將增加。生物藥物對許多慢性疾病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而巨大的患者群將進一步帶動市場增長。
2.研發投入不斷增加
生物制品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研發投入。于2017年至2021年,中國生物制品研發支出由762億元增至142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6.8%。預期2030年生物制品研發支出將達至3088億元,此顯示未來前景廣闊,更多生物制品獲得批準并推向市場。
3.監管改革及利好政府政策
中國已建立一套法規及政策,以支持其生物制品市場的發展。在《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中,該意見旨在改善生物制品行業的監管制度,鼓勵新藥技術創新及提高生物制品行業的競爭力。就生物類似藥而言,藥品審評中心(CDE)頒布《生物類似藥相似性評價和適應癥外推技術指導原則》,該原則對生物類似藥產品開發及適應癥外推提出明確的監管要求。相關政策有利于本公司產品,包括創新生物制品及生物類似藥。
4.負擔能力及醫療保健意識不斷提升
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7年的25974元迅速增加至2021年的35128元。可支配收入增幅反映在醫療保健開支的增長,預期該趨勢將會持續。近年,生物制品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進一步提高生物制品的可及性及可負擔性。此外,在2021年11月,中國最新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涉及集中帶量采購胰島素,此為首款參與集中帶量采購項目的生物藥物。集中帶量采購后,價格平均降幅及最高降幅分別為48%及74%,為通過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提高對生物制品的負擔能力起到示范作用。隨著對生物制品的負擔能力增強及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國內生物藥物需求將于日后迅速增長。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生物制品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園區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