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廣義上的分類包括大氣激光通信、藍綠光通信、紅外線通信、紫外線通信和光纖通信,我們常常提到的光通信的概念多指光纖通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光纖通信已經成為現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現代通信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光通信是我國國民經濟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戰略產業。根據“寬帶中國”戰略規劃的發展目標和時間表,截至2016年6月,我國寬帶接入用戶總數為2.78億,其中光纖接入用戶總數為1.90億,占比達到68.4%;到2020年,全國寬帶用戶規模達到4億戶,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70%。未來,隨著“寬帶中國”、“光網城市專項”、“電信普遍服務”等政策推進的不斷深入,寬帶接入用戶總數、光纖接入用戶總數都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進而帶來光通訊領域的持續景氣。從光通信全產業鏈的價值分布來看,光/電芯片及光組件占全產業鏈主要地位,由美日廠家把持,我國競爭力偏弱。中國光網絡設備廠商領先于全球,并由此帶動國內光器件廠家快速成長,向光/電芯片上游并購擴張已成為中國光器件廠家共識。至2016年,國內高速(10G以上速率)模塊、中低速光器件陣營分化明顯,未來中國力量有望崛起。從投資方面分析,2016年以來,三大運營商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全光網改造計劃。全光網的改造會將原有的銅電纜換成光纖光纜,“光進銅退”對光纖光纜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需求,同時,以光節點取代現有電節點則促進大量的高科技光通信器件需求。可以預見,如此強勁而剛性的需求下,光通信行業的投資空間十分可觀。
第一章 光通信行業綜述
第一節 光通信相關概述
一、光通信基本概念
二、光通信優勢分析
第二節 光通信產業鏈基本框架
一、全球光通信產業鏈梳理
二、光通信三大類產品體系
三、產業鏈各環節基本格局
第二章 國內光通信行業發展環境分析
第一節 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一、中國GDP增長情況分析
二、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分析
三、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析
四、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五、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分析
六、居民消費價格變化分析
七、對外貿易發展形勢分析
第二節 政策環境分析
一、光通信利好性政策概述
二、“寬帶中國”系列政策
三、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
四、光電線纜及光器件行業規劃
第三節 通信業運行情況
一、通信運營業運行情況
二、通信行業發展現狀
三、三大運營商發展熱點
四、三大運營商發展戰略
五、通信行業未來運營環境分析
第三章 2016-2018年中國光通信行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中國光通信行業發展概述
一、光通信行業發展歷程
二、行業發展的驅動因素
三、國內產業集群分布情況
第二節 國內光通信產業發展現狀
一、光電線纜及光器件發展成就
二、流量爆發促使光網絡全面升級
三、接入網“光進銅退”發展態勢
四、運營商積極布局10G-PON領域
五、數據中心建設激發光模塊需求量
六、5G發展有望成為光通信業新引擎
第三節 國內外光通信市場發展格局分析
一、全球光通信市場分布格局
二、全球龍頭企業競爭格局
三、國內龍頭企業競爭格局
四、國內龍頭企業市場整合趨勢
第四節 國內光通信行業技術分析
一、硅光子技術帶來產業變革
二、運營商重視光交叉技術
三、光網絡APP技術的發展
四、統一交換內核技術熱點
五、5G信道編碼技術突破
六、國內光纖傳輸技術突破
第四章 中國光模塊市場發展情況分析
第一節 全球光模塊市場分析
一、全球光模塊市場規模分析
二、全球100G光模塊市場規模
三、全球光模塊重點企業分析
四、全球光模塊市場前景分析
第二節 中國光模塊市場分析
一、中國光模塊產業政策分析
二、中國光模塊市場規模分析
三、中國光模塊產品價格分析
(一)光模塊產品價格特點
(二)光模塊產品價格對比
(三)原裝和第三方價格對比
四、中國光模塊企業發展現狀
五、中國光模塊市場前景預測
第三節 中國光模塊技術發展方向
一、非氣密封裝
二、混合集成技術
三、倒裝焊技術
四、COB(Chip On Board)技術
五、硅光技術
六、板載光學(On Board Optics)
第四節 硅光子技術對光模塊的推進影響
一、Intel:100G硅光子模組已批量出貨
二、IBM:已展示完整的100G CMOS硅光芯片
三、SiFotonics:硅光子技術領導者,正式邁入400G市場
四、Luxtera:出貨業內首款2x100G PSM4硅光嵌入式光模塊
五、國內外其他光模塊廠商硅光領域布局
第五章 光通信芯片行業發展情況
第一節 光通信芯片行業發展概述
一、光通信芯片相關概述
二、光通信芯片產業鏈分析
(一)光芯片設計
(二)光芯片制備
(三)光芯片封裝測試
第二節 光通信芯片行業發展情況
一、光通信芯片行業發展現狀
二、光通信芯片行業市場規模
三、高端光通信芯片生產線首次落戶國內
第三節 5G給光通信芯片行業帶來的機遇
一、通訊巨頭紛紛入局
二、激光、家電等巨頭亦加入其中
三、眾多新面孔加入芯片混戰
四、提升技術實力是關鍵
第六章 中國光纖光纜行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中國光纖光纜行業綜述
一、光纖預制棒相關介紹
二、光纖光纜相關介紹
三、國內預制棒產業歷程
第二節 國內光纖光纜市場發展現狀
一、光纖光纜需求量分析
二、國內光纖產能分析
三、國內光纜產量分析
四、光纖光纜品牌Top10
第三節 光纖光纜技術發展分析
一、光纖動態檢測技術現狀及發展
(一)光纖傳感器發展
(二)光纖傳感器分類
二、光纖耦合技術的現狀及發展
(一)端面耦合技術
(二)側面耦合技術
(三)基于溶融和拉伸技術的耦合技術
三、光纖通信技術的現狀及發展
(一)光纖通信定義及特點
(二)光纖通信技術發展現狀
(三)光纖通信技術發展趨勢
四、光纖到戶技術運用與發展
(一)光纖到戶定義及特點
(二)光纖到戶發展情況
(三)光纖到戶接入技術應用
第四節 國內光纖預制棒市場發展現狀
一、光纖預制棒行業發展概述
二、光纖預制棒行業發展情況
三、光纖預制棒行業市場規模
四、光纖預制棒市場需求情況
第七章 光器件行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光器件行業概述
一、光器件產品種類
二、光器件發展歷程
三、光模塊基本概念
四、光模塊應用領域分析
第二節 光器件市場競爭分析
一、國外領先光器件廠商現狀
二、國內外光器件廠商營收對比
三、國內光器件廠商競爭力分析
四、光模塊新產品市場競爭激烈
第三節 國內光器件行業發展熱點分析
一、光器件技術研究熱點
二、WSS模塊市場需求轉強
三、巨頭搶灘硅光器件領域
四、400G光器件商用熱潮
第四節 2018-2023年光器件行業發展趨勢
一、光器件行業整體發展向好
二、國內光器件升級換代趨勢
三、國產光芯片向中高端發展
第八章 中國光傳輸與網絡設備行業發展分析
第一節 全球光網絡設備市場發展分析
一、全球光網絡設備市場規模
二、中國在全球光網絡設備行業地位
三、無源光網絡設備市場分析
第二節 中國光網絡設備產業發展分析
一、國內光網絡建設投資背景
二、光網絡設備產品體系完備
三、產業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
四、縱向一體化整合趨勢明顯
五、行業問題與挑戰依然突出
第三節 國內OTN設備市場發展分析
一、光傳送網(OTN)相關概述
二、對OTN設備的性能新需求
三、運營商OTN設備需求動態
四、中興通訊新型分組OTN設備
第四節 國內ODN設備產業發展分析
一、光配線(ODN)設備概述
二、光配線設備重要性分析
三、光配線設備質量待提高
是、光配線設備智能化趨勢
第九章 國內重點光通信產業鏈企業運營分析
第一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一、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二、企業主要產品分析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四、企業銷售網絡分布
五、企業競爭優勢分析
第二節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二、企業主要產品分析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四、企業銷售網絡分布
五、企業競爭優勢分析
第三節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二、企業主要產品分析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四、企業銷售網絡分布
五、企業競爭優勢分析
第四節 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二、企業主要產品分析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四、企業銷售網絡分布
五、企業競爭優勢分析
第五節 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二、企業主要產品分析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四、企業銷售網絡分布
五、企業競爭優勢分析
第六節 深圳市特發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二、企業主要產品分析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四、企業銷售網絡分布
五、企業競爭優勢分析
第七節 江蘇中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業發展基本情況
二、企業主要產品分析
三、企業經營情況分析
四、企業銷售網絡分布
五、企業競爭優勢分析
第十章 2018-2023年光通信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展望
第一節 2018-2023年光通信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一、硅光子技術商用趨勢
二、光互聯技術普及趨勢
三、SDN技術走進2.0時代
四、單通道傳輸速率繼續提升
五、多維復用和相干技術熱點
六、直調直檢技術發展趨勢
第二節 2018-2023年光通信行業前景展望
一、中國光器件市場規模預測
二、中國光網絡設備市場規模預測
三、國內光網絡設備發展前景
四、國內光纖光纜行業發展前景
五、100G-PON規模化應用展望
附錄:《“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
?本報告所有內容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調查許可證:國統涉外證字第1454號。
本報告由中商產業研究院出品,報告版權歸中商產業研究院所有。本報告是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研究與統計成果,報告為有償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內部使用。未獲得中商產業研究院書面授權,任何網站或媒體不得轉載或引用,否則中商產業研究院有權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如需訂閱研究報告,請直接聯系本網站,以便獲得全程優質完善服務。
本報告目錄與內容系中商產業研究院原創,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許可,拒絕任何方式復制、轉載。
在此,我們誠意向您推薦鑒別咨詢公司實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