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固體廢物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是我國固體廢物管理的重要對象。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快速的城鎮化過程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工業固體廢物也呈現了迅速增加的趨勢。2013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逐年上升,且增長速度很快。2013年,全國工業廢物產生量為13.4億噸,比2012年增加12%,較2010年增長近30%;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為1654.7萬噸,比2012年減少6.1%;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為7.7億噸。
工業固體廢物的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和持續性,給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危害。對工業固體廢物的妥善處置已成為我國在快速經濟發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環境問題之一。
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不斷提高,到2013年達到56.1%。綜合利用已成為工業固體廢物的最大流向,但10年間綜合利用率提高年均不足1%,由此可見,我國工業固體廢物仍有較大的綜合利用潛力。
另外,目前我國對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還僅限于初級的粗放式利用,如鋪路、生產水泥建材、礦坑填充等,高附加值的產品較少。與國外相比,我國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的水平也較低,如我國礦產資源總回采率僅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20個百分點,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近年來國務院先后制定了關于醫療廢物、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管理行政法規;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等有關主管部門發布了關于控制危險廢物轉移、鐵路沿線環境衛生、防止船舶垃圾和沿岸固體廢物污染長江水域等多項規章。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制定了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的目錄;發布了一系列關于危險廢物填埋、焚燒的污染控制標準與技術規范,以及進口廢物環境保護的標準和危險廢物鑒別標準等;建立了危險廢物集中處置收費制度,促進了危險廢物處置的產業化等一系列經濟政策的制定。上海、天津、江蘇、浙江、黑龍江、吉林、四川等省市還頒布了危險廢物管理的地方管理辦法。
為變廢為寶、加快消化工業固廢,今后工信部將選擇一批城市開展工業轉型升級的試點,推動這些地區在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等領域做出突破性貢獻。目前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的示范工程實施方案正在制定當中。示范工程會選取利用量大、產值高、技術裝備先進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參與,予以重點扶持和培育。
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研究及市場投資決策報告》共十九章。首先介紹了工業固廢的概念、類型、地域分布及危害,并對國外工業固廢管理經驗進行了解析,接著分析了中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行業的發展環境,然后對中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行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詳實的分析,并具體介紹了鋼鐵工業固廢、尾礦、赤泥、煤矸石等細分行業的發展。隨后,報告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試點基地和重點區域市場、重點企業經營狀況以及技術進行了分析。最后重點解析了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行業的投資潛力,并對其未來發展前景進行了科學的預測。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于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商務部、財政部、工信部、產業研究中心、市場調查中心、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工業固廢綜合利用行業有個系統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資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工具。
第一章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相關概述
1.1 工業固體廢物基本介紹
1.1.1 工業固體廢物概念界定
1.1.2 工業固體廢物的類型
1.1.3 工業固體廢物的地域分布特點
1.2 工業固體廢物的危害
1.2.1 工業固體廢物對水體的污染
1.2.2 工業固體廢物對大氣的污染
1.2.3 工業固體廢物對土壤的污染
1.2.4 工業固體廢物對動植物和人體的危害
1.2.5 工業固體廢物的其它危害
第二章 國外工業固廢管理基本狀況及經驗借鑒
2.1 國外全過程固體廢物管理分析
2.1.1 全過程固體廢物管理制度
2.1.2 發達國家實施全過程固體廢物管理現狀分析
2.1.3 國外工業固體廢物預防措施
2.1.4 國外清潔生產介紹
2.2 國外工業固廢分級管理狀況及對我國的啟示
2.2.1 歐盟工業危險固廢分級管理分析
2.2.2 美國工業危險固廢分級管理狀況
2.2.3 中國工業危險固廢分級管理現狀及啟示
2.3 國外工業固廢交換機制分析借鑒
2.3.1 國外工業固廢信息交換機制分析
2.3.2 國外工業固廢實物交換機制分析
2.3.3 國外工業固廢交換過程分析
2.3.4 主要案例分析
2.4 美國工業固廢管理實踐經驗借鑒
2.4.1 美國EPA工業固廢管理導則
2.4.2 美國對于工業廢物管理的實踐方法
第三章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PEST環境分析
3.1 政策(Political)環境
3.1.1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主管部門和體制
3.1.2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政策綜述
3.1.3 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政策目標現狀分析
3.1.4 工業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及政策手段分析
3.1.5 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機制分析
3.1.6 完善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政策的建議
3.2 經濟(Economic)環境
3.2.1 國際經濟發展形勢
3.2.2 中國經濟運行現狀
3.2.3 中國經濟支撐因素
3.2.4 中國經濟發展預測
3.3 社會(Social)環境
3.3.1 我國工業化進程
3.3.2 我國城鎮化水平
3.3.3 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狀況
3.4
技術(Technological)環境
3.4.1 危險廢物和
醫療廢物處理技術的發展
3.4.2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的發展
3.4.3 其他固體廢物處理技術進展
3.4.4 固體廢物處理利用行業技術發展趨勢
第四章 2013-2015年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分析
4.1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狀況綜述
4.1.1 資源綜合利用規模逐步擴大
4.1.2 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4.1.3 資源綜合利用效益顯著增長
4.1.4 資源綜合利用政策體系建設
4.2 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特征
4.2.1 基數大,增長迅速
4.2.2 種類多,行業特征顯著
4.2.3 資源化潛力空間大
4.2.4 成分多樣復雜,環境風險大
4.2.5 與區域工業經濟特征關系緊密
4.2.6 工業固體廢物治理設施
投資偏低
4.3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綜述
4.3.1 工業固體廢物產生、處理及排放情況
4.3.2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意義
4.3.3 大宗工業固體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分布特征
4.4 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現狀
4.4.1 現狀綜合分析
4.4.2 綜合利用規模穩步擴大
4.4.3 技術
裝備水平逐步提升
4.4.4 法律政策日趨完善
4.4.5 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第五章 2013-2015年
鋼鐵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分析
5.1 中國鋼鐵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分析
5.1.1 鋼鐵工業固廢產生量和利用率
5.1.2 鋼鐵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途徑
5.1.3 鋼鐵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
5.2 中國鋼鐵固廢綜合利用
產業化市場發展分析
5.2.1 鋼鐵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狀況
5.2.2 鋼鐵工業固廢資源利用產業化發展定位
5.2.3 鋼鐵工業固廢資源利用產業化發展路徑
5.2.4 鋼鐵工業固廢資源利用產業化發展前景
5.3 中國鋼鐵冶金渣綜合利用分析
5.3.1 鋼鐵渣綜合利用回顧
5.3.2 鋼鐵渣產生、堆存及綜合利用現狀
5.3.3 鋼鐵渣綜合利用的途徑
5.3.4 鋼渣現實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5.3.5 鋼鐵渣綜合利用發展方向
5.4 中國
廢鋼鐵綜合利用分析
5.4.1 廢鋼鐵基本概述
5.4.2 廢鋼鐵綜合利用的價值
5.4.3 廢鋼綜合利用的意義
5.4.4 廢鋼鐵回收利用市場現狀
5.4.5 廢鋼鐵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可行性分析
5.4.6 廢鋼鐵加工利用行業準入條件
5.4.7 廢鋼鐵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將加快
第六章 2013-2015年尾礦綜合利用分析
6.1 尾礦綜合利用的途徑分析
6.1.1 生產
建筑材料
6.1.2 作井下充填料
6.1.3 生產
玻璃制品
6.1.4 制備聚合物填料
6.1.5 土地復墾
6.1.6 用于制作肥料
6.2 我國尾礦綜合利用現狀總析
6.2.1 尾礦基本狀況
6.2.2 尾礦綜合利用的目的與意義
6.2.3 尾礦綜合利用發展現狀
6.2.4 尾礦綜合利用前景看好
6.3 我國鐵尾礦綜合利用分析
6.3.1 鐵尾礦資源化的重要意義
6.3.2 鐵尾礦的利用技術及研究現狀
6.3.3 鐵尾礦綜合利用存在的矛盾及建議
6.4 我國尾礦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
6.4.1 尾礦利用率低
6.4.2 基礎工作薄弱,缺乏數據支撐
6.4.3 尾礦綜合利用技術攻關投入不足
6.4.4 現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夠
6.5 我國尾礦綜合利用發展規劃探析
6.5.1 思路及目標
6.5.2 重點領域
6.5.3 重點技術
6.5.4 重點項目
6.5.5 保障措施
第七章 2013-2015年赤泥綜合利用分析
7.1 赤泥相關介紹
7.1.1 赤泥的性質
7.1.2 赤泥的主要種類
7.1.3 赤泥對環境的影響
7.2 中國赤泥綜合利用現狀分析
7.2.1 赤泥綜合利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7.2.2 赤泥綜合利用回顧
7.2.3 赤泥資源化利用新技術現狀分析
7.2.4 赤泥綜合利用展望
7.3 我國赤泥開發利用的價值與效益
7.3.1 赤泥中有價成分與可利用價值
7.3.2 赤泥開發利用可達到的社會效益
7.3.3 赤泥開發利用可達到的經濟效益
7.4 我國赤泥綜合利用存在的難題
7.4.1 高堿性是赤泥利用的難點
7.4.2 拜耳法赤泥堆存難度大成為
氧化鋁生產的關鍵問題
7.5 中國赤泥綜合利用規劃探析
7.5.1 發展思路及目標
7.5.2 重點技術和重點
工程
7.5.3 保障措施
第八章 2013-2015年
煤矸石綜合利用分析
8.1 煤矸石綜合利用基本介紹
8.1.1 煤矸石概述
8.1.2 煤矸石綜合利用的緊迫性
8.1.3 煤矸石綜合利用產業鏈分析
8.1.4 煤矸石綜合利用資源循環路徑分析
8.1.5 煤矸石綜合利用工藝分析
8.2 我國煤矸石綜合利用狀況
8.2.1 煤矸石產生量及綜合利用分析
8.2.2 煤矸石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及有效性分析
8.2.3 煤矸石綜合利用的發展方向
8.2.4 煤矸石綜合利用產業化發展趨勢分析
8.3 我國煤矸石綜合利用發電分析
8.3.1 煤矸石發電取得的成效
8.3.2 煤矸石發電現狀解析
8.3.3 加快煤矸石發電發展步伐的必要性
8.3.4 加快煤矸石發電發展的建議
8.4 我國煤矸石綜合利用相關政策解析
8.4.1 扶持煤矸石綜合利用的相關政策
8.4.2 煤矸石綜合利用新規出臺
8.4.3 煤矸石綜合利用財稅扶持政策
8.4.4 煤矸石綜合利用現行財稅政策存在的問題
8.4.5 完善煤矸石綜合利用財稅政策的建議
8.5 中國煤矸石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5.1 煤矸石綜合利用應考慮的問題
8.5.2 煤矸石資源基礎研究薄弱
8.5.3 煤矸石利用發展不平衡
8.5.4 煤矸石綜合利用程度低
8.5.5 改善煤矸石綜合利用的建議
第九章 2013-2015年粉煤灰綜合利用分析
9.1 粉煤灰相關概述
9.1.1 粉煤灰的形成及分類
9.1.2 粉煤灰的組成
9.2 中國粉煤灰綜合利用狀況
9.2.1 粉煤灰的主要利用途徑分析
9.2.2 2013年粉煤灰綜合利用回顧
9.2.3 2013年粉煤灰綜合利用新規開始實施
9.2.4 2014年粉煤灰產生量與綜合利用現狀
9.3 中國粉煤灰綜合利用中應注意的技術問題與建議
9.3.1 粉塵的二次污染問題
9.3.2 綜合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的問題
9.3.3 技術途徑選擇問題
9.3.4 粉煤灰綜合利用的技術攻關建議
9.4 我國粉煤灰綜合利用對策分析
9.4.1 優先用于建筑工程
9.4.2 用于
建材生產是發展重點
9.4.3 用于
水泥生產時應因地制宜
9.4.4 逐步推進用于其他生產
9.5 中國粉煤灰綜合利用展望
9.5.1 粉煤灰綜合利用的目標
9.5.2 粉煤灰利用技術方向
9.5.3 粉煤灰利用趨勢分析
第十章 2013-2015年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分析
10.1 中國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狀況
10.1.1 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的重要意義
10.1.2 工業副產石膏產生量及綜合利用分析
10.1.3 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獲扶持
10.2 中國磷石膏綜合利用狀況分析
10.2.1 磷石膏綜合利用現狀
10.2.2 磷石膏綜合利用效益分析
10.2.3 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現狀
10.2.4 磷石膏綜合利用發展建議
10.2.5 磷石膏綜合利用的政策措施
10.2.6 磷石膏綜合利用前景展望
10.3 中國有機酸發酵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狀況
10.3.1 有機酸發酵工業副產石膏的概念
10.3.2 有機酸發酵工業副產石膏的產生
10.3.3 有機酸發酵工業副產石膏存在的問題
10.3.4 有機酸發酵工業副產石膏的綜合利用
10.4 中國工業副產石膏未來發展規劃
10.4.1 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發展思路及目標
10.4.2 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的重點任務
10.4.3 工業副產石膏綜合利用的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2013-2015年電石渣綜合利用分析
11.1 電石渣基本介紹
11.1.1 電石渣的概念
11.1.2 電石渣的物化性能
11.2 電石渣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
11.2.1 電石渣產生量及綜合利用現狀
11.2.2 電石渣作為燃煤固硫劑
11.2.3 電石渣固化儲存二氧化碳氣體
11.2.4 電石渣應用于固土修路
11.2.5 利用電石渣生產碳化磚
11.3 我國氯堿行業電石渣綜合利用狀況
11.3.1 氯堿行業電石渣綜合利用概況
11.3.2 氯堿行業電石渣綜合利用現狀
11.3.3 氯堿行業電石渣綜合利用相關政策
11.3.4 氯堿行業電石渣綜合利用前景預測
11.4 我國電石渣資源化利用與產業化發展的條件
11.4.1 國家產業政策的有力支持
11.4.2 產業發展的巨大空間
11.4.3 綠色發展的有益嘗試
11.5 我國電石渣資源化利用與產業化發展的難題
11.5.1 政策應進一步深化
11.5.2 技術市場存在困境
11.5.3 社會認知程度低
11.6 我國電石渣資源化利用與產業化發展的對策
11.6.1 政策鼓勵,機制創新
11.6.2 市場導向,業內聯合
11.6.3 公眾參與,社會共建
第十二章 其他細分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分析
12.1 有色冶煉渣綜合利用分析
12.1.1 廢有色金屬回收利用現狀
12.1.2 有色冶煉渣產生量及綜合利用率
12.1.3 有色冶金
銅渣資源回收利用分析
12.1.4 鉛鋅冶煉渣綜合利用分析
12.2 陶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分析
12.2.1 陶瓷工業固體廢物的來源及分類
12.2.2 陶瓷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應用狀況
12.2.3 陶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展望
12.3 工業危險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分析
12.3.1 危險固體廢棄物概述
12.3.2 工業危廢的產生與處理處置狀況
12.3.3 工業危廢處理處置技術狀況分析
12.3.4 工業危廢處理處置中心運行狀況
第十三章 2013-2015年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試點基地發展分析
13.1 已獲批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試點基地分布
13.2 承德市
13.2.1 承德市國家級尾礦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全面啟動
13.2.2 承德市尾礦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開發利用的重要意義
13.2.3 承德市尾礦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開發利用發展目標
13.2.4 承德市尾礦及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保障措施
13.2.5 承德將成為中國最大尾礦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13.3 朔州市
13.3.1 朔州市財政支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
13.3.2 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成為朔州市支柱產業
13.3.3 朔州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現狀
13.3.4 朔州市固廢工業園區建設狀況
13.4 攀枝花市
13.4.1 攀枝花市工業固體廢物基本情況
13.4.2 攀枝花市工業固體廢物產業分類利用情況
13.4.3 攀枝花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取得的成效
13.4.4 攀枝花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存在的主要瓶頸
13.4.5 推進攀枝花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的建議
13.5 貴陽市
13.5.1 貴陽市工業固體廢物的來源
13.5.2 貴陽市工業固體廢物處理率
13.5.3 貴陽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現狀
13.5.4 貴陽市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現狀
13.5.5 貴陽市工業固體廢物管理措施及建議
13.6 其他試點基地
13.6.1 鄂爾多斯市
13.6.2 本溪市
13.6.3 豐城市
13.6.4 招遠市
13.6.5 平頂山市
13.6.6 河池市
13.6.7 個舊市
13.6.8 金昌市
第十四章 2013-2015年中國重點省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狀況(除試點基地)
14.1 吉林省
14.1.1 吉林省工業固體廢物狀況回顧
14.1.2 吉林省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及利用現狀
14.1.3 吉林省各地區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現狀
14.1.4 吉林省各行業工業固體廢物狀況
14.1.5 吉林省循環利用工業固體廢物狀況
14.2 上海市
14.2.1 上海市各典型行業工業廢物組成與發展情況
14.2.2 上海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狀況
14.2.3 上海市工業固廢管理面臨的問題
14.2.4 上海市工業固廢管理和污染防治對策措施
14.2.5 上海市工業固廢管理發展趨勢
14.3 大連市
14.3.1 大連市工業固廢產生量及綜合利用現狀
14.3.2 大連市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存在的問題
14.3.3 大連市工業固體廢物管理策略分析
14.3.4 大連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預測
14.4 蘭州市
14.4.1 蘭州市工業固體廢物排放利用量
14.4.2 蘭州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方式
14.4.3 蘭州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成效
14.4.4 蘭州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企業
14.4.5 蘭州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分析
14.4.6 蘭州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展望
14.5 烏魯木齊市
14.5.1 烏魯木齊市工業固體廢物產生現狀
14.5.2 烏魯木齊市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現狀
14.5.3 烏魯木齊市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4.5.4 烏魯木齊市工業固體廢物預測
14.6 其他地區
14.6.1 河北省
14.6.2 山西省
14.6.3 內蒙古自治區
14.6.4 山東省
14.6.5 云南省
14.6.6 貴州省
14.6.7 四川省
14.6.8 甘肅省
第十五章 2013-2015年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重點企業分析
15.1 首鋼股份
15.1.1 企業發展概況
15.1.2 企業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領域的發展動態
15.1.3 經營效益分析
15.1.4 業務經營分析
15.1.5 財務狀況分析
15.1.6 未來前景展望
15.2 寶鋼股份
15.2.1 企業發展概況
15.2.2 企業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領域的發展動態
15.2.3 經營效益分析
15.2.4 業務經營分析
15.2.5 財務狀況分析
15.2.6 未來前景展望
15.3 中國鋁業
15.3.1 企業發展概況
15.3.2 企業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領域的發展動態
15.3.3 經營效益分析
15.3.4 業務經營分析
15.3.5 財務狀況分析
15.3.6 未來前景展望
15.4 中國中冶
15.4.1 企業發展概況
15.4.2 經營狀況分析
15.4.3 業務經營分析
15.4.4 未來前景展望
15.5 大同煤業
15.5.1 企業發展概況
15.5.2 經營效益分析
15.5.3 業務經營分析
15.5.4 財務狀況分析
15.5.5 未來前景展望
15.6 兗州煤業
15.6.1 企業發展概況
15.6.2 企業在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領域的發展動態
15.6.3 經營效益分析
15.6.4 業務經營分析
15.6.5 財務狀況分析
15.6.6 未來前景展望
15.7 上市公司財務比較分析
15.7.1 盈利能力分析
15.7.2 成長能力分析
15.7.3 營運能力分析
15.7.4 償債能力分析
第十六章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處理及綜合利用技術分析
16.1 工業固體廢物處理技術基本狀況
16.1.1 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原則
16.1.2 工業固體廢物的處理方法
16.1.3 典型行業工業固體廢物處理技術
16.1.4 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途徑
16.2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評價淺析
16.2.1 環境技術評價現狀
16.2.2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原則
16.2.3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評價指標體系
16.2.4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評價程序
16.2.5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評價方法
第十七章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面臨的挑戰與發展
17.1 制約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管理的瓶頸
17.1.1 綜合利用發展不平衡且總體利用率低
17.1.2 優惠政策尚未配套、落實到位
17.1.3 政府行政管理與市場調節間的有效協調缺乏相應對策思路
17.1.4 環境標準體系有待完善
17.1.5 管理職能機構的職權范圍需要明確和有效協調
17.1.6 科學研究需加大力度
17.2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主要存在的不足
17.2.1 工業固體廢物處置率不足
17.2.2 尾礦綜合利用量不足
17.2.3 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投入不足
17.3 我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面臨的問題
17.3.1 地域資源稟賦限制區域發展不平衡
17.3.2 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企業規模小
17.3.3 技術裝備與技術水平支撐能力不足
17.3.4 支持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17.4 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對策
17.4.1 加大
環保投入
17.4.2 制定優惠/懲罰性政策來規范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
17.4.3 構建廢物交換及資源化平臺
17.4.4 完善工業固體廢物的法規標準體系建設
17.4.5 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科學研究
17.5 我國工業固體廢物治理的對策建議
17.5.1 發展循環經濟
17.5.2 夯實固體廢物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17.5.3 完善配套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
17.5.4 擴大固體廢物管理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十八章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投資潛力分析
18.1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投資背景
18.1.1 環保投資情況回顧
18.1.2 環保產業的投資規模
18.1.3 環保
產業投資形勢分析
18.1.4 環保行業面臨的投資機遇
18.1.5 環保產業細分領域投資機會分析
18.1.6 我國環保產業投資建議
18.2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投資狀況
18.2.1 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投資狀況
18.2.2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再掀投資熱潮
18.3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18.3.1 行業經驗
18.3.2 技術能力
18.3.3 資金實力
18.3.4 行政許可準入資格
18.4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投資機遇與風險
18.4.1 投資機遇
18.4.2 投資風險
第十九章 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發展前景與規劃
19.1 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發展趨勢
19.1.1 工業固體廢物市場規模預測
19.1.2 未來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發展思路
19.2 未來我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展望
19.2.1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
19.2.2 從社會學角度分析
19.2.3 從自然科學角度分析
19.2.4 從系統學角度分析
19.3 對2016-2020年中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預測分析
19.3.1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行業影響因素分析
19.3.2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預測
19.3.3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預測
19.3.4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量預測
?本報告所有內容受法律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調查許可證:國統涉外證字第1454號。
本報告由中商產業研究院出品,報告版權歸中商產業研究院所有。本報告是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研究與統計成果,報告為有償提供給購買報告的客戶內部使用。未獲得中商產業研究院書面授權,任何網站或媒體不得轉載或引用,否則中商產業研究院有權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如需訂閱研究報告,請直接聯系本網站,以便獲得全程優質完善服務。
本報告目錄與內容系中商產業研究院原創,未經本公司事先書面許可,拒絕任何方式復制、轉載。
在此,我們誠意向您推薦鑒別咨詢公司實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