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四五”商務發展專項規劃 發布時間:2022-04-11 17:55

中商情報網訊:本規劃依據《中共福建省委關于制定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國家《“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編制,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和省政府工作部署,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全省商務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實施保障,展望了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全省商務工作的重要遵循。

第一章面臨的形勢

第一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福建商務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商務部的指導下,按照省委和省政府工作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商務發展,扎實落實“六穩”“六保”任務,頂壓前行、奮勇作為,取得積極成果。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成效獲習近平總書記批示肯定,主要商務指標任務基本完成,為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商貿流通消費加快發展。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5年的12273億元,增至2020年的18626.5億元,累計增長51.8%,位次由2015年全國第11位上升至2020年第7位。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全省圍繞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垂直電商平臺、網上交易市場超150個。2020年全省實現網絡零售額6242.3億元,同比增長24.7%,規模居全國第6位。

對外貿易提質增效。全省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分別實現年均增長6%、3.9%、9.8%;進出口、出口規模分別從2015年的10478.4億元、6991.8億元增至2020年的14035.7億元、8474.4億元,持續保持全國第7、6位,進口規模從全國第8位提升至第7位,進出口占全國比重從“十二五”末期的4.27%提升至4.36%。民營企業和一般貿易占比分別從2015年的46.9%、70.8%提升至2020年的50.5%、74.9%,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新業態加快發展。2020年,全省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居全國第9位。

雙向投資水平穩步提升。全省實際使用外資規模保持全國第8位,五年累計使用外資1541.5億元。總投資凈增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966個。截至“十三五”末,77家世界500強企業累計在閩投資項目213個,投資總額225.3億美元。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為重點穩妥推進對外投資,全省備案(核準)對外投資項目1487個,對外直接投資中方實際投資額年均增長7.4%,“十三五”期間累計投資額176.2億美元,是“十二五”時期累計投資額的3.4倍。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4.7億美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6倍。

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強化改革系統集成,形成了一批具有福建特色、對臺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成果。掛牌以來,總體方案和深化方案明確試點的322項任務,已實施307項(國家部委暫緩實施和正在推進共15項),完成率達95%。累計推出實施17批480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196項、對臺102項。34項創新成果由國務院或國家有關部門發文在全國復制推廣,6項試點經驗列入“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走在全國前列;179項試點經驗在全省復制推廣。區內累計新增企業10.5萬戶,注冊資本2.3萬億元,分別是掛牌前的6.7倍、10.2倍。新增外資企業4520家,合同外資335.1億美元,分別占全省同期的34.8%、38.4%,分別是掛牌前的4倍、4.4倍。培育發展了物聯網、基金小鎮、航空維修等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產業平臺,跨境電商、融資租賃、離岸貿易等新業態加快發展。

口岸通關環境不斷優化。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線百余項政務服務功能,基本實現國際貿易主要業務“一站式”辦理,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率先試點實施閩臺海關AEO互認、采信臺灣地區認證認可結果和檢驗檢測結果等。進口、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效好于全國、領先沿海省市。五年來,全省海運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3.1%,口岸外貿貨運量年均增長2.2%。

第二節存在問題

商貿消費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的影響仍在持續,包括餐飲、旅游等行業在內的社交場景、聚集性場景消費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有待提升。高端商圈、特色商業街區還需進一步提質升級,農村消費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不強。

對外貿易方面:受多種因素疊加沖擊,對外貿易快速發展的外部環境存在較大變數。受產業結構影響,我省機電產品、高科技產品出口占比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勞動密集型產品占比偏高。傳統出口優勢弱化,部分產業和中低端訂單有轉移趨勢,外貿發展后勁亟待增強。

雙向投資方面:受內外資政策趨同影響,“外轉內”現象持續存在。利用發達國家外資占比較低。高技術產業利用外資水平較低,山區利用外資規模較小。吸引臺資難度加大。對外投資企業對境外風險認識不足,應對能力有待提升。

自貿試驗區方面:因兩岸情勢變化,近臺優勢未能充分發揮。企業對部分創新舉措的獲得感不夠強。三個片區發展不平衡。

口岸通關方面: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福州、廈門兩個運營體尚未實現業務數據實時共享。口岸查驗部門間一體化協同作業有待改進,通關便利化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口岸營商環境仍需優化。

第三節發展環境

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趨勢加快。雙邊、區域經濟合作勢頭上升,“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同時,商務發展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抬頭,各國內顧傾向上升、安全顧慮增加,貿易投資壁壘日益增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上升,海外利益保護風險增大。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政治格局,給我省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產業鏈分工、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帶來諸多挑戰。

從國內看,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為商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日益顯現,產業體系完備,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為消費提質擴容、貿易創新發展、雙向投資優化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強勁動力。同時,商務發展面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要素成本持續上升,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我國傳統競爭優勢逐漸弱化,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需加快重塑。高質量商品和服務供給仍然不足,商貿流通現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營商環境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

從我省看,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福建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福建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賦予了重大使命、注入了強大動力。全省發展呈現出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競爭力不斷增強的總體態勢,為開放型經濟不斷拓展、消費規模穩步增長、投資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我省產業結構不優、傳統產業優勢減弱等問題,給商務高質量發展帶來一定影響。

綜合判斷,未來五年,我省商務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并存,但機遇大于挑戰,我們必須強化機遇意識、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創新發展,牢牢把握商務工作主動權,努力在新征程中搶抓先機、搶占高地,開創福建商務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第二章總體要求

第一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對標“四個更大”重要要求,聚焦當前四項重點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商務發展和安全,推進內外需、進出口、雙向投資、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有力服務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作出商務貢獻。

第二節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完善黨領導商務發展的機制,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細抓實抓到位,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商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堅持商務為民宗旨。牢記初心使命,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商務發展的奮斗目標,不斷增強商務服務民生能力,全力做到商務發展為了人民、商務發展依靠人民、商務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完整、準確、全面貫穿商務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把發展質量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實施數字賦能行動,推動商務綠色發展,加快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推動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以深化改革促進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堅持系統觀念。胸懷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全局高度找準定位,謀劃和推進商務工作,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強化“大商務”格局,進一步加強橫向協作、縱向聯動,推動商務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第三節發展目標

展望二〇三五年: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商貿流通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商貿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更加突出。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貿易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利用外資質量和對外投資合作水平明顯提高,口岸營商環境全面優化。

“十四五”時期將努力實現:服務建設國內強大市場取得新成效,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日趨完善,居民消費持續擴容提質,新型消費不斷壯大。推動高水平開放邁出新步伐,循環暢通能力得到新提升。外貿高質量發展進程加快,新業態規模持續壯大。利用外資質量明顯提升,一批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落地。對外投資合作健康有序發展,優勢行業企業全球配置資源能力增強。自貿試驗區系統集成創新成效顯著,重點平臺、重點產業支撐作用增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更加優化。閩臺港澳經貿合作全面深化。

注:①〔〕內為5年累計數

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福建省統計局修正后數據為準

③實際使用外資和實際對外投資額為非金融類,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

第三章主要任務

第一節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把福建商務發展放在全國大局中謀劃推進。立足比較優勢,科學規劃構建大通道、發展大物流、開拓大市場,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和更高水平開放,拓寬對內聯接對外開放空間,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一、打造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需求側管理,在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等方面發力,推動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體系優化升級,努力在國內大循環中發揮銜接、貫通的作用。全面促進消費。推動傳統消費與新型消費、商品消費與服務消費、城市消費與鄉村消費協調發展,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以質量品牌為重點,發展綠色、健康、安全消費,改善消費環境。建設現代流通體系。鼓勵商貿流通業態與模式創新,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促進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強化流通體系支撐作用。改善供給質量。適應個性化、差異化、品質化消費需求,擴大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深化市場化改革。配合推動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實施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助力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的國內統一市場。

二、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通道。充分發揮我省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等多區疊加優勢,以及北連長三角、南接粵港澳大灣區、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獨特區位優勢,便利企業統籌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市場順暢對接、產業深度鏈接、規則有序銜接,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集聚、輻射作用。暢通國內外流通網絡。推動提升海港、空港、陸港功能,完善集疏運體系,大力發展海陸空鐵多式聯運,加快形成內外聯通、集約高效、創新賦能、安全可靠的貿易大通道,成為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中西部及周邊地區的前沿樞紐。實施內外貿一體化促進行動。優化市場流通環境,推動商品和服務在兩個市場間暢通循環。鼓勵出口企業與國內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電商平臺對接,多渠道搭建內銷平臺。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范圍。引導企業爭創國家雙循環示范企業。

三、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塑造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助力構建開放的、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共建“一帶一路”帶動全面開放。推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高層互訪,加強友好省州合作,推進“海絲”核心區建設走深走實,深化“絲路貿易”“絲路投資”“絲路電商”工程,推動基礎設施和產業互聯互通,強化多雙邊貿易投資合作,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建強用好重大開放平臺。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創新引領作用,建設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創新提升、高質量發展。以雙向投資促進為主題,精耕細作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辦成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用好民營企業、僑資僑智僑力等重要力量。發揮民營經濟比重大的優勢,推動民營企業家成為開拓市場的主力軍,推動更多福建產品和服務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打好新“僑牌”,推動僑資僑智成為經貿合作、融通內外的橋梁紐帶,開展“引僑資聚僑力”行動,發揮境外商務聯絡點、境外閩籍商協會、海外僑社、友城等作用,吸引更多僑胞回鄉投資興業,帶動更多閩商閩企“走出去”。

四、加快數字化綠色化發展。以數字化轉型驅動商務發展方式和治理方式創新,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加快貿易全鏈條數字化賦能,推動貿易主體數字化轉型。做大做強廈門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推進“數字政府”與政府履職全面深度融合,推動政務服務全流程“一網好辦”,升級“福建商務一鍵通”,實現政策咨詢、商務數據、業務事項、公共服務掌上一鍵通達。深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推進綠色商務建設,推動流通、貿易、投資綠色發展。暢通節能綠色產品流通渠道,擴大綠色產品進出口,發展綠色展會。引導外資促進節能環保、生態環境、綠色服務等產業發展。推動綠色低碳技術“走出去”。打造綠色貿易發展平臺,培育一批綠色低碳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綠色低碳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綠色低碳加工貿易產業園,推動國家級、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開放平臺綠色發展。

五、深入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多雙邊經貿合作。實施我省全面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行動計劃,幫助企業用好用足協定規則開拓國際市場,加快服務貿易發展,加大對日韓澳新精準招商力度,加強中日經貿合作。抓住非洲大陸自貿區正式啟動機遇,擴大閩非投資貿易合作。積極開展對美經貿交流,穩定對美經貿合作水平。密切跟蹤我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最新進展,提前做好應對。

第二節促進內貿流通擴容升級

順應消費方式加速線上化趨向和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增強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加快釋放消費潛力,推動商貿流通現代化,夯實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基礎。

一、持續擴大“全閩樂購”影響力

(一)深化“全閩樂購”促消費行動。搶抓重要節慶窗口和假日休假旅游季節,推動各地線上線下結合持續開展消費促進系列活動,把“全閩樂購”辦得更火更旺。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開展城鄉消費季活動,聯動文旅資源,促進商旅融合消費。推動福茶、福酒、福漁、福裝、福果等“千品萬福”(千種品牌、萬款福字號)福建旅游商品進景區。組織企業積極參加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雙品網購節”等消費促進活動,以及“6·18”“雙十一”“雙十二”等電商節慶。深化閩貨華夏行、閩貨進加油站等活動,助力企業開拓國內市場。

(二)挖掘農村消費潛力。實施“全閩樂購·縣鄉走透透”系列活動,開展農村消費提升行動,改造提升縣鄉綜合商貿服務中心,推動多業態融合發展,改善農村消費環境,鼓勵各地建設改造農貿市場,引導大型商貿流通企業、連鎖超市、便利店到鄉村設點開店,完善鄉村商業網點布局。建設培育一批商務特色鎮,促進商貿流通與當地特色產業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商貿振興促進鄉村消費。鼓勵企業提供適合農村消費的安全可靠的商品和服務,滿足農村消費需求。

(三)繁榮閩菜消費。組織實施“促進閩菜繁榮三年行動”,做強閩菜大產業、暢通閩菜大物流、建設閩菜大市場、服務閩菜大民生,打造閩菜產業全鏈條。開展閩菜宣傳推介和技藝交流品鑒活動。布局建設海外“閩菜館”。打造公共品牌,推廣紅曲酒等本土酒,推動福建酒業向健康型、時尚型發展。

二、提升傳統消費

(一)促進大宗商品消費。深化汽車流通“放管服”改革,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助力“電動福建”建設。鼓勵開展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完善汽車報廢回收體系,發展汽車后市場。促進家電家具家裝等消費。

(二)提振餐飲住宿消費。持續推進“八閩美食嘉年華”,支持各地依托美食街城等載體,舉辦形式多樣、富有特色的美食節、小吃節,促進餐飲消費向綠色健康發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開展“沙縣小吃華夏行”等美食體驗、品牌推介和產銷對接活動。鼓勵各地出臺住宿業激勵政策,提振住宿消費。

(三)提升生活服務消費。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務體驗為導向,推動生活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發展社區生活服務消費,指導家政服務人員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信息服務,提升職業技能。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利用歷史文化街區、景區等場所,打造老百姓喝得起、喝得安全、喝得放心,具有品茶論藝、休閑娛樂、文化交流、社會交往等多種功能的大眾茶館消費場景。

三、培育新型消費

(一)支持實體商業轉型升級。鼓勵實體零售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支持建設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商圈,推動實體商業運用5G、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優化服務體驗。支持傳統零售場所向消費、體驗、社交綜合場景轉變,鼓勵開展更多線下促消費活動,增強消費者體驗感。

(二)發展消費新模式新業態。開展消費服務數字化賦能行動。鼓勵定制、體驗、智能、時尚消費發展,拓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應用面,壯大網紅經濟等新業態。推廣“云逛街”等新模式,推動生鮮電商、門店到家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擴大“宅消費”“宅速遞”。鼓勵傳統餐飲企業與互聯網訂餐平臺加強合作,發展“中央廚房+線下配送”“半成品”“預包裝食品”等新模式。

(三)鼓勵綠色消費。推動傳統消費向綠色環保升級,創建“綠色商場”,發揮綠色供應鏈、綠色循環消費和資源循環利用示范作用,推進商貿流通綠色發展。推廣“互聯網+回收”等新模式,擴大節能家電家具等綠色產品消費。加強商務領域塑料污染治理,協同推進快遞綠色包裝,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四、提升消費載體

(一)實施商品市場優化升級行動。引導日消品行業傳統優勢企業轉型升級,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造區域性日消品生產基地、供應基地、集散基地。支持在“閩政通”“商務一鍵通”和淘寶網“全閩樂購·匯聚福建”專區,打造自帶流量、常態化、長效化的福建日消品網絡營銷陣地。努力辦好中國(福建)茶產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福茶網),助力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推動完善“1233國際供應鏈平臺”,加快建設冷鏈體系,優化國內市場布局,打造“買全球、賣全球”的綜合性供應鏈服務平臺。

(二)實施城市商業提升行動。打造省級特色步行街,高質量推進福州市三坊七巷、廈門市中山路等國家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建設“八閩商埠”文化展示中心。培育省級示范商圈,引進高端品牌、融入時尚元素、融合現代信息技術,促進線上線下、內外貿深度融合,加快多業態集聚,鼓勵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搞活城市綜合體,滿足市民“吃、購、娛”等多方面需求“一站式”服務。推廣福州“東西南北中”五大夜間經濟主題片區等經驗做法,鼓勵各地發展特色夜間經濟,打造夜間經濟示范街區、示范店。引導福州、廈門等地對標先進城市、加強頂層設計、聚集優質資源,探索建立專業化、特色化的區域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三)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圍繞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優化網點布局,補齊設施短板,豐富商業業態,壯大商業主體,引導規范經營,構建功能齊備、優質便利的社區生活服務供給體系。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鼓勵“一店多能”。提升菜市場標準化改造水平,新建改造一批便利店、餐飲店、維修點等便民商業設施,完善城市社區商業網點布局,開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創建。

五、建設現代化商貿流通體系

(一)優化流通網絡。建設高水平商貿流通網絡,推動商品服務流通渠道暢通、提效降本。加快形成現代化城市商業網點體系。推動商貿流通標準化建設,開展流通領域商品倉儲設施、搬運設備、單元化物流器具標準化和數字化改造。完善縣鄉村三級商貿流通網點,補齊農村商貿流通基礎設施短板。支持商貿流通企業建設和改造冷庫設施,推動建設一批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設施。強化市場供應調控保障工作,加強重點副食品調控基地建設。

(二)壯大流通主體。增強商貿流通企業引領生產、促進消費、配置資源的能力,培育一批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流通企業。推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爭創更多國家級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示范企業。鼓勵流通、生產企業合作建設供應鏈協同平臺,引導傳統流通向供應鏈綜合服務轉型。鼓勵中小企業向集采集配、營銷推廣、技術管理發展,促進特色經營和精細化服務,增強中小商貿企業活力。開展老字號保護發展行動,引導企業將傳統品牌建設與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相結合,支持八閩文化濃郁、品牌信譽度高、有市場競爭力的福建老字號做精做強。

(三)加快電商發展。做強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打造電商優質品牌。完善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優化平臺載體,鼓勵建設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支持龍頭企業、零售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鞋服、陶瓷、機電、家居建材、工藝品等傳統產業集群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支持發展行業垂直電商平臺和傳統優勢產品網店。開展農村電商提升行動,擴大電商進農村示范縣覆蓋面,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訓,推動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培育農產品電商品牌,加快電商快遞物流協同發展,提升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效率。打造50個農村電商示范縣、500個淘寶村。

第三節推動對外貿易創新發展

深化貿易領域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和業態創新,穩定產業鏈、拓展需求鏈、暢通供應鏈、保障資金鏈,提升“福建制造”“福建服務”國際影響力,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

一、提高質量效益

(一)優化市場布局。引導企業深耕東盟、歐盟、美國等傳統出口市場,穩定國際市場份額。依托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等重要平臺,積極推進“絲路貿易”,拓展中東、非洲、拉美、大洋洲等新興市場,逐步提高自由貿易伙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貿易比重。

(二)優化商品結構。推動優進優出,完善出口政策,穩步提高出口附加值,擴大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鼓勵紡織、服裝、箱包、鞋帽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向高端化、精細化發展,提高新能源、生物、環保等新興產業國際競爭力。鼓勵優質消費品進口,擴大先進技術、重要裝備和關鍵零部件、能源資源等進口。

(三)優化貿易方式。做強一般貿易,鼓勵企業加強研發、品牌培育、營銷渠道建設,提高效益和規模。實施加工貿易提升行動,引導加工貿易企業加強研發創新和技術改進,加快推進高端設備、高附加值醫療設備、新一代IT產品全球檢測維修再制造業務,支持保稅維修業務做大做強。吸引發達地區加工貿易龍頭企業向我省轉移技術含量高、增值空間大的加工制造和生產服務環節。

(四)優化經營主體。深化“助力萬企成長”外貿輔導,開展外貿企業孵化工作,強化企業成長激勵,幫助“專精特新”企業和行業“單項冠軍”拓展外貿。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和創新力、專業化程度高、協作能力強、出口超1億元的“小巨人”企業。

二、實施貿產融合

(一)培育外貿集聚區。以產業優勢明顯、創新驅動突出、公共服務體系完善為目標,推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和示范工作,強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支持基地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外貿產業集聚升級、品牌建設、產品提質和市場拓展。打造一批以產業鏈為紐帶,大企業引領、中小企業支撐、優勢互補、互相協作的外貿企業集群。高質量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在監管制度、服務功能、交易模式等方面創新發展,發揮促進進口、服務產業、提升消費、示范引領作用。

(二)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促進產業培育與外貿、外資聯動發展,培育壯大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石油化工、高端裝備、汽車船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醫藥衛生、鞋服紡織、家居建材、農林水產等特色鮮明、比較優勢突出、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重點外貿產業集群,夯實貿易發展的產業基礎。圍繞“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外貿產業鏈”目標,強化對外貿龍頭企業跟蹤服務,增強貿易安全性和抗風險能力。引導鞋服等傳統優勢產業企業補鏈固鏈強鏈,全力穩住產業鏈核心企業和關鍵環節,穩住跨國公司業務,布局建設重點市場產業鏈供應鏈。

(三)深化貿易品牌化發展。加強出口品牌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鼓勵企業做好境外廣告宣傳、國際商標注冊等工作。支持企業創立自主品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收購品牌,強化品牌研究和設計,推動有條件的地區、行業和企業建立品牌推廣中心,整體提升我省品牌影響力。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培育一批引領行業發展、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出口企業。規范企業生產過程,提高產品質量,促進企業從貼牌生產向自主品牌創建轉型。

三、培育貿易發展新動能

(一)發展壯大跨境電商。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探索創新跨境電商相關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等,積極引進綜合服務、集貨、倉儲、物流等企業。鼓勵企業通過9610、1210、9710、9810等監管模式開展進出口業務。加快培育跨境電商平臺、商戶及配套金融服務等各類主體,扶持壯大縱騰跨境電商物流平臺、石獅青創城國際網批中心、快遞跨境電商結算平臺等重點平臺。探索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內開展“網購保稅+線下自提”業務,進一步推廣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業務。落實加快推進“絲路電商”發展各項措施,努力打造“絲路電商”核心區、先行區。支持辦好中國跨境電商交易大會,打造“一展買全國,一站通全球”的國家級行業頭部標桿交易會。

(二)加快海外倉發展。鼓勵引導多元主體在美歐、日韓、東盟等主要市場建設海外倉。培育一批在信息化建設、智能化發展、多元化服務、本地化經營方面特色鮮明的代表性海外倉。支持海外倉企業整合國內外資源,探索建立海外物流智慧平臺,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依托海外倉建立完善覆蓋全球、協同發展的外貿物流網絡,打造優化國際供應鏈布局的新型載體。

(三)創新提升市場采購。按照包容審慎的原則,推進市場監管、稅收、外匯、通關等政策創新和監管創新,逐步完善與市場采購發展相適應的政策措施體系,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試點商品認定、價格管理、信用評價等體系建設,探索在省內、省外通關一體化模式下的高效監管路徑。對符合條件的市場采購出口貨物,實施便捷通關模式。加快市場采購貿易流程、貨值核算、監管方式等方面的系統化、標準化建設,支持采用智能化倉儲,打通多棲物流通道。推進“市場采購+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融合發展,提升食品、農產品、紡織服裝及原輔材料等專業市場集聚、輻射、服務功能。

(四)發揮好重要進出口平臺作用。深入實施“百展萬企”計劃,突出重點市場,引導企業有序、安全參加境外優質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展會。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云展會”模式,做強“外貿云平臺”,提升展會效果,推廣優質閩企閩貨,打造高水平專業品牌展會。積極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國家級重要展會,推動貿易招商高質量聯動發展。大力推進重點外貿平臺建設,推動做大福州、廈門整車進口和二手車出口業務。

(五)加強國際營銷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以合作、自建等方式,在重點市場建立完善營銷和服務保障體系,開展倉儲、展示、接單簽約、批發、銷售及售后服務。培育若干出口帶動作用明顯、專業化服務水平高的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鼓勵重點行業、品牌企業在重點市場探索開展售后云服務、備品備件保障、遠端診斷維修等服務模式。積極對接國際零售巨頭,推動我省更多產品進入跨國零售企業采購體系。

四、創新發展服務貿易

(一)優化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統籌推進服務貿易相關產業、貿易、投資等政策有效銜接、良性互動。圍繞市場準入、管理、促進、統計、監測等環節,探索服務貿易發展績效評價與考核機制。大力培育服務貿易龍頭企業。推進服務進出口通關便利化,逐步將有關服務貿易管理事項納入中國(福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動創新服務貿易出口保險產品。

(二)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推動廈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在擴大對外開放、健全促進機制、創新發展模式、優化監管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試,促進游戲文化、服務外包、旅游觀光產業發展升級。持續發揮產業功能區作用,高水平建設廈門自貿片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完善跨境電商和國際物流服務平臺,逐步將技術貿易、服務外包、國際會展等服務貿易事項納入平臺。

(三)培育新興服務貿易業態。積極發展金融、保險、電信及計算機信息服務、技術咨詢、知識產權轉讓和許可等新興服務貿易出口。推進信息技術服務、研發設計、物流供應鏈、飛機維修等重點領域示范園區建設。推動中醫藥重點單位列入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加強中醫藥服務領域國際交流合作。

(四)推進服務外包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福州(含平潭)、廈門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水平。推進服務外包向高端生產方向發展,增加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外包業務比重。推動制造業服務外包,完善業務融合、產業發展的協作平臺,促進業務對接,打造一批服務外包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培育眾包、云外包、平臺分包等新模式,積極發展研發、設計、維修、咨詢、檢驗檢測等領域服務外包。統籌發展離岸在岸外包,鼓勵對外發包。

第四節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效益

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落實兩清單一目錄,進一步念好引資“三字經”,開展多元化招商,實施國際投資促進行動,強化商務、發改、工信等部門招商工作統籌協調,提升引資綜合競爭優勢。

一、健全外商投資管理體制

(一)營造內外資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扎實做好外商投資促進、保護、管理等相關工作。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落實準入后國民待遇,推動保障外資企業平等享受財稅、信貸、保險等政策,平等參與政府采購、招投標,按照標準落實科研補貼、銀行貸款優惠、財政激勵等,促進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

(二)提升服務水平。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推行“告知承諾”“一業一證”“證照分離”“一站式服務”等改革。深入開展外商投資政策文件“立改廢”,完善外資并購、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等相關制度。深入清理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準入限制措施,嚴格落實“非禁即入”。健全外商投資服務體系。暢通與外資企業溝通交流渠道,落實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完善健全外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更好發揮外資工作專班協調機制作用,跟蹤推進并強化重點外資項目在用海、用地、能耗、環保等方面要素保障,促進項目轉化升級。

二、加強投資促進

(一)推動精準招商。聚焦服務我省構建“六四五”產業新體系,以產業聚集、結構優化、鏈條延伸、質量提升為目標,圍繞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突出招大引強,爭取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引領性強的龍頭項目。完善外資鼓勵政策,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引資力度,引導外資流向智能制造、生物醫療等先進制造業領域,加強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相互對接。圍繞行業龍頭企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開展上下游配套項目招商,拓展產業鏈招商渠道,構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梯次分明的產業鏈分工體系。

(二)聚焦提升服務業和傳統產業。吸引一批總部經濟與金融、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服務業項目落地。推動國際知名跨國公司來閩設立各類區域總部或次區域總部,鼓勵跨國資本以并購、戰略性投資等方式參與紡織服裝、制鞋、食品加工、建材等我省傳統優勢產業重組和創新。加大生產性服務業利用外資力度,爭創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引進一批競爭力強、關聯度高、成長性好的服務業引擎項目,帶動我省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快速發展。

(三)辦好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第20屆投洽會賀信精神,全力打造雙向投資促進、權威信息發布和投資趨勢研討三大平臺,廣泛邀請權威國際組織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政府、投資促進機構和企業參與,推動更多客商和項目資源匯聚,持續打造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的精品展會和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投資盛會。

三、創新引資方式

(一)探索建立產業鏈責任制度。結合我省產業發展定位與區域產業特征,研判產業鏈薄弱環節和短板,編制產業鏈招商圖譜和路線圖,建立完善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儲備庫和動態信息網絡,提高招商針對性與精準度。加強外資企業撤資預警監測。明確各級責任人的職責范圍和考核機制,做好信息溝通與預案備案,防止產業鏈斷裂與重點產業流失。

(二)拓寬引資渠道。用好信息化手段,組織“云推介”“云洽談”“云簽約”。引導境外企業和股權基金以股權并購等方式參與福建企業兼并重組,加大力度鼓勵境外上市企業返程投資。實施“送政策穩信心,促增資擴產能”行動。鼓勵投資性公司等功能性機構集聚,推進在閩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拓展貿易、研發、物流和結算等全球營運功能,促進整體集聚效應發揮。加強投資促進網絡建設。

(三)強化獎勵機制。鼓勵各地開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和市場化招商,對項目引薦人實施獎勵,完善招商成果獎勵制度。建立招商咨詢制度,支持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召開形式多樣的招商大會,出臺專項實施方案。探索建立高素質專業化的招商引資團隊,創設高效能的組織體制與培訓平臺,健全招商人才的發現使用晉升機制。發揮閩籍華僑華人資源優勢,推動建立健全遍布全球的招商網絡組織和信息節點。

(四)促進頭部企業招商。聚焦重大項目、重大產業、重點企業,加強與央企、民企、外企對接,落實主動招商、一把手招商、高層招商。健全完善全省“9+1+40”招商工作平臺[9個設區市、平潭和40個招商基礎較好的縣(市、區)及開發區],加大對世界500強、臺灣百大及行業龍頭企業的招商力度,加強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現代醫藥、新材料和服務業等新開放領域對外招商工作。

四、提升開發區引資平臺功能

(一)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落實“機制創新專項行動”,通過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激發發展活力。推動開發區整合提升,實行“一區多園”管理模式,加強不同區域開發區協同招商或合作共建,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加強考核評價,強化高質量發展和開放發展導向,指導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開放創新、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立足資源稟賦,鼓勵圍繞主導和優勢產業,因地制宜開展產業鏈招商,提高市場化招商水平,推進主導產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形成布局合理、錯位發展、功能協調的新格局。

(二)加快綜合保稅區發展。推進綜合保稅區大力發展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出口加工等業務,打造集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研發、港口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開放型經濟重要平臺。鼓勵區內企業積極開展服務外包、保稅維修等業務。支持綜合保稅區制度創新,加強績效評估結果運用,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廈門象嶼保稅區整合升級,推進福州保稅區整合優化為福州空港綜合保稅區,支持新設廈門空港綜合保稅區。

第五節辦好福建自貿試驗區

對標國內外先進地區,高質量建設福建自貿試驗區,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先行區、高質量產業發展集聚區、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海絲”和“金磚”開放合作引領區,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率先在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上有更大作為。

一、深入推進制度集成創新

(一)推動更高水平開放。把握廈門建設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等重要機遇,爭取在電信、醫療、金融等服務業領域率先擴大開放。推動實施自由港某些政策,促進投資貿易等領域更自由更便利。積極爭取擴區,力爭空間載體和功能政策有新突破。系統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探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制度。安全有序推進數據業務合作與開放,穩妥推進開放增值電信業務。

(二)推動更深層次改革。主動對標新加坡、香港和上海、深圳、海南等先進制度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國家賦予的改革自主權,聚焦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積極爭取綜合性、一攬子授權,支持跨部門、跨領域協同創新、集成創新,形成改革閉環,增強改革綜合效應。深化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探索,圍繞投資、貿易、金融、運輸、人員往來、數據流動等領域,推出更多標識度高、影響力大的創新舉措。實施更加便利的商事制度,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破解“準入不準營”難題。完善外資企業投資服務體系,對內外資一視同仁,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

(三)推動更大范圍輻射帶動。以點帶面、條塊結合,完善復制推廣工作機制,在開發區建設自貿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先行區,加強自貿試驗區和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雙自聯動”,培育新增長極。加大自貿紅利宣傳力度,持續發揮政策溢出效應。發揮自貿學院、專家顧問團隊作用,加強自貿人才培養和能力建設。

二、發揮沿海近臺優勢提升開放水平

(一)引領“海絲”開放合作。深化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海上通道、航空樞紐、陸海聯運、信息通道等互聯互通。推動中歐班列拓展貨源、擴線增量,鼓勵提高海鐵聯運比例,提升我省口岸物流網絡輻射能級。推進“絲路海運”建設,以多式聯運為抓手,擴大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效應,推進“海絲”與“陸絲”有效連接。促進武夷山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推動陸地港將“絲路海運”貨源拓展至湘贛等內陸腹地,增強貨源聚集能力。

(二)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持續在產業、貿易、金融、人員往來等領域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在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建設中走前頭、作表率。探索開展對臺灣企業資質、技術標準、行業標準等效性評估認證,加強交通物流、生態環境、教育、醫療等領域標準共通。深化兩岸金融同業合作,推進兩岸資本市場融合發展。健全臺胞臺企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拓展臺胞臺企服務中心功能。

三、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一)做大流量規模。抓住疫情后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新調整機遇,推進數字經濟、互聯網等領域持續擴大開放,大力引進金融、基礎設施、汽車、教育等企業入駐,集聚更多市場主體,聚集優質要素和高端資源。集中力量培養基于中國市場需求的、對全球價值鏈分配有重要影響力的“鏈主型”創新企業,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相關產業鏈集聚區。

(二)做強重點平臺。堅持制度創新與功能培育相結合,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貿易等為重點發展信息產業,打造更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應用場景。加快會展業、跨境電商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實施重點平臺提升行動,做大做強物聯網、基金小鎮、航空維修、融資租賃、兩岸影視基地、海上保稅加油、國際航運中心等省級重點平臺。

(三)發展新業態新模式。著力發揮“多區疊加”和“保稅+”“金融+”等政策優勢,積極發展集成電路研發設計和國際中轉、離岸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高地。建設數字自貿,集成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六節提升對外投資合作水平

實施對外投資防風險優環境行動,促進對外投資提升質量效益,推動對外工程承包和對外勞務合作有序發展,帶動福建產品、裝備、技術、服務、品牌、標準“走出去”。

一、推進對外投資高質量發展

(一)優化對外投資產業布局。以東南亞、非洲為重點,鼓勵引導冶金、建材、食品、紡織鞋服等產能優勢產業積極穩妥開展對外投資。以東南亞、中亞為重點,鼓勵農業企業投資種養殖業,培育發展集種養殖、加工、倉儲物流、貿易于一體的農業種養殖基地。以東南亞、非洲、南美為重點,鼓勵遠洋漁業企業由遠洋捕撈向水產品養殖、冷鏈物流、加工、貿易方向發展,形成漁業綜合基地。鼓勵企業在能源礦產豐富國家建設境外能源資源基地,開展合資合作,逐步由較單一的采選礦向深加工方向發展。

(二)提升國際產能合作水平。支持新能源、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等優勢行業和新興產業實力較強的企業加快全球布局,通過并購、參股等形式,深化與境外行業技術領先企業、國際知名品牌等合作,助力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境外投資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東道國行業標準制定,大力推廣中國標準。引導閩企與港澳企業、發達經濟體跨國公司以聯合投資、股權參與、技術合作等方式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鼓勵企業在境外投資合作項目中采購國內設備,與國內上游行業建立穩定的原材料供需關系,促進對外投資合作與外貿相互促進、聯動發展。

(三)高質量建設境外合作園區和“兩國雙園”。以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為原則,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中歐班列沿線國家為重點,鼓勵企業在充分評估風險的基礎上,打造具有區位優勢、產業定位清晰、運營管理先進、基礎設施完善的境外經貿合作園區,助力境外投資閩企集聚發展。支持有實力的省級(以上)開發區參與境外合作園區建設,提升境外合作園區建設管理水平。重點推動中印尼“兩國雙園”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

二、推動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有序發展

(一)拓展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加快培育對外承包工程主體,做大對外承包工程規模。搭建閩企與央企合作平臺,推動我省工程建筑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港口、鐵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建筑企業采取“BOT”“PPP”“EPC”等模式承接境外工程業務,探索投資、建設、營運一體化發展模式。鼓勵設計咨詢企業參與境外工程項目設計咨詢,帶動技術、標準、裝備和管理“走出去”。

(二)推動對外勞務合作平穩發展。支持對外勞務合作企業深度開拓港澳傳統市場,拓展發達經濟體市場,形成多元化市場格局。加強對外勞務合作備案、勞務人員培訓、企業收費等環節的規范管理,完善勞務糾紛投訴舉報規程,進一步明確地市、部門職責,妥善處置勞務糾紛。嚴厲打擊違法違規外派行為。

三、完善對外投資合作綜合服務體系

(一)加強境外安全風險保障體系建設。鼓勵引導涉外律師事務所、金融機構、行業商協會等社會機構,通過提供項目決策風險評估、國別政策咨詢、發布境外安全信息、舉辦防范境外安全風險培訓班等措施,幫助企業做好安全風險防范和應對工作。充分發揮政策性和商業性保險的保障作用,鼓勵企業為對外投資合作項目及其人員投保,降低風險損失。引導企業增強安全風險意識,加強項目安全生產監管,健全境外安全風險預警和信息通報制度,完善境外突發事件處置機制。

(二)強化服務保障措施。加強商務、發改、海關、稅務、外匯、信保等職能部門聯絡溝通,開展監管信息互換,形成服務合力。建立與我國駐外使館經商處、中資企業商(協)會工作聯系機制,及時提供資訊服務。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共建“一帶一路”重點項目融資支持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對外投資合作相關審批、備案手續便利化改革。

第七節深化閩臺港澳經貿合作

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進一步提升對臺經貿合作層次。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機遇,全方位深化閩港閩澳經貿合作。

一、探索閩臺經貿融合發展新路

(一)深化產業對接。重點圍繞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強化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充分利用海交會、投洽會、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等重大平臺開展產業對接,引進更多臺灣百大及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擴鏈、補鏈、強鏈項目,推動閩臺電子信息、石化、機械制造、生技醫療、休閑農業等優勢

產業鏈條式集群化融合發展。支持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增資擴產,支持臺資項目加快建設。支持建設臺商投資區、海峽兩岸集成電路產業合作試驗區、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媽祖健康城)、閩臺精密機械制造產業園區、古雷臺灣石化產業園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閩臺融合發展產業園,引導臺資企業集聚發展,打造閩臺產業合作重要平臺。

(二)擴大閩臺貿易。構建服務兩岸貨運樞紐,加快推進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平潭農漁產品交易中心等平臺完善服務功能,支持廈門大嶝、平潭對臺小商品免稅市場等功能性經貿平臺發展。推進貿易通關便利化,落實海峽兩岸海關AEO互認試點,支持閩臺海鐵多式聯運。做大做強對臺跨境電商,拓展閩臺(經臺)海空聯運跨境電商國際物流通道,推動廈金、榕馬互設海外倉。深化閩臺展會合作,擴大海峽兩岸食交會、農訂會、機博會、茶博會等涉臺展會對臺輻射范圍和產品展銷品種,持續舉辦臺資企業拓內銷活動,支持臺企創新發展,著力打造兩岸共同市場。

二、全方位深化閩港閩澳經貿合作

(一)拓展閩港經貿合作。用好內地與香港《CEPA修訂協議》,積極引進香港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鼓勵更多香港金融、現代服務業企業來閩投資設點,推動高層次專業技能人才交流合作。用好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支持福建企業赴港上市融資。用好香港展會資源,鼓勵企業參加香港的國際性貿易展會,持續舉辦“福建品牌港澳行”“品牌泉州香江行”等活動。加強與香港投資促進機構合作,利用其海外資源和駐港跨國公司渠道,加快引進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發揮香港“超級聯系人”作用,攜手“并船出海”,組織高科技、新能源行業等企業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拓市場、投資并購、品牌合作。

(二)促進閩澳經貿合作。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戰略,加強與澳門在中醫藥、跨境電商、物流、基礎設施等方面產能合作,支持企業利用澳門金融服務和平臺服務功能,多渠道拓展國際市場。發揮澳門中葡商貿合作平臺優勢,與澳門貿促局合作,共同組織企業赴葡語國家考察市場,擴大與葡語國家在農業、漁業、工程與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采等方面合作。

第八節推進口岸通關提質增效

持續推動口岸擴大開放,提升口岸質量效益,統籌推進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綠色“五型”口岸建設,打造一流口岸營商環境。

一、優化口岸布局

(一)擴大口岸開放。推進福州港口岸環下嶼島、寧德港口岸漳灣、漳州港口岸城垵、隆教和將軍澳、莆田港口岸涵江等作業區擴大和臨時開放。推動福州港口岸黃岐港區、泉州港口岸錦尚作業區擴大開放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優化對臺經貿通道。加快推進新建碼頭泊位對外開放。推進廈門翔安機場和福州長樂國際機場二期擴建、泉州晉江機場擴能改造、武夷山機場遷建等工程建設,支持長樂機場、高崎機場、晉江機場開通洲際貨運定期航線。推進海上郵輪發展,開辟新航線,服務和保障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

(二)增強口岸競爭力。重點推進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和江陰、海滄等集裝箱港區,羅源灣、湄洲灣大型散雜貨港區以及肖厝、斗尾、古雷液體化工港區建設。做好優質外貿碼頭泊位評審和獎勵工作。加快港口智慧化建設,利用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數字監管、數字圍網,試驗試行自動申報、自動核驗、自動裝卸等通關智能化項目,提升口岸作業效率。

(三)優化資源配置。建立與國家口岸運行評估相配套的口岸評估體系,有序推進業務量小且功能單一、經濟效益差的開放碼頭泊位關閉或暫停開放,降低查驗單位執法成本,優化口岸布局。加

大與中西部省份口岸合作,不斷拓展口岸腹地,提高輻射能力。按照水陸空鐵、內陸沿海沿邊、貨物人員通行類別等區分不同口岸功能和作用,繼續探索口岸差別化管理措施。組建立體化口岸網絡,引進大型物流機構設立航空貨運基地,拓展航空物流業務,協調多式聯運,構建物流綜合服務體系。

二、提升通關質效

(一)整合通關環節。深化口岸管理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改革,全面推進“一站式”作業,通過屬地管理、前置服務、后續核查等方式將口岸通關現場非必要的執法作業前推后移,簡化通關環節,優化通關流程,圍繞新業態新模式探索創新監管模式,切實做到管住、管好、高效、便利。進一步拓展“單一窗口+”模式,凸顯物流、金融便利服務支撐,推進跨境貿易“全鏈條”“一體化”服務。

(二)提升通關時效。推廣實施便利化通關作業模式,提高非侵入式檢查比例,推進通關流程無紙化,提高碼頭作業智能化水平,實施港口作業時限承諾服務,將進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控制在合理區間,穩定企業通關預期,便利企業提前做好生產經營安排。

(三)降低進出口環節成本。持續落實《清理規范海運口岸收費行動方案》,實施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制度和收費清單動態管理等制度,嚴格控制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實現清單之外無收費,不斷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

(四)提升服務水平。以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為目標,持續推進口岸減單證、優流程、提時效、降成本。推進口岸服務規范化操作,建立健全投訴渠道和意見處理機制。建立口岸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開展量化考核。推進境內外跨區域口岸通關合作。持續開展口岸系統精神文明創建,優化窗口服務。

第四章實施保障

第一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嚴格執行省委“三四八”貫徹落實機制,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商務領域落地生根、結出碩果。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著力深化理論武裝,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提高商務系統黨建質量,持續打造讓黨中央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模范機關,為規劃實施提供堅強政治保證。著力提升基層組織力,深化黨支部達標創星活動,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落實重大任務中的戰斗堡壘作用。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再學習、再調研、再落實”活動,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一線,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讓商務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和我省實施辦法,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干事創業、求真務實、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第二節統籌商務發展與安全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防范化解商務領域重大風險。健全生活必需品應急保供體系,完善市場監測機制,保障內貿流通穩定運行。實施“百所聯百會”行動,探索建設國際貿易法務區。完善貿易摩擦監測預警和法律服務機制、貿易救濟調查工作機制,嚴格落實出口管制法,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持續擴大信保覆蓋面,維護對外貿易安全。配合做好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工作,防范利用外資風險。引導企業加強合規管理,規范海外經營行為,充分運用海外投資保險等“走出去”統保政策,防范對外投資合作風險。發揮自貿試驗區開放壓力測試作用,推動健全風險防控配套措施。圍繞口岸、市場、外經、展會、重大活動等重點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協同做好出口防疫物資質量監管。落實安全發展理念,抓好商務領域平安建設,壓實安全生產責任,促進商貿領域安全穩定。

第三節構建良好政務環境

深化商務發展主體工程建設,落實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把握好政策時度效,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聚焦新業態新模式新問題,出臺更加精準有效的政策措施。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提高效率。加強權責清單動態管理。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深化商務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八五”商務普法規劃,深入推進商務法治建設。配合開展互聯網、農村、城鄉結合部等重點領域重點地區的市場秩序整治。加大商務工作宣傳推廣力度,積極打造商務傳播平臺,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第四節凝聚商務發展合力

加快落實《商務部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部省合作機制的框架協議》《海關總署福建省人民政府合作備忘錄》,持續深化工貿、稅貿、財貿、銀貿、險貿合作,營造良好商務發展環境。實施千名銀行經理進萬企行動,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常態化推動銀企對接,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商貿企業、外貿企業融資支持力度,用好福建“金服云”平臺和省級政策性優惠貸款風險分擔資金池,推廣商貿貸、外貿貸。為重點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加大買方信用限額支持,提高限額滿足率。推廣“信保+擔保”模式,為外貿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持。鼓勵用好匯率避險工具,對沖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

第五節健全規劃實施機制

健全商務工作相關機制,積極對接國務院外貿外資協調機制,充分發揮省外貿外資協調機制作用,加強各領域統籌管理和溝通銜接,做到“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推動各部門分工協作、政策協同、信息共享、監測聯動。強化年度計劃與發展規劃的銜接,將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分解納入年度指標體系。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落實好干部標準,堅持嚴管厚愛、激勵擔當作為,持續推進“人才強商”培訓,建設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實的高素質專業化商務干部隊伍。完善干部掛鉤幫扶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制度,推動項目引進實施、跟蹤協調和督導。強化財政資金與規劃任務銜接協調,財政性資金優先投向規劃確定的重大任務、重大項目。完善監督評估制度,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