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 發布時間:2022-04-09 17:12

中商情報網訊:全民健身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時期,遼寧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健身意識進一步增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46.49%。為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助力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根據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結合遼寧實際,制定本實施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聚焦體育強省目標,以“健康中國、運動遼寧”為主線,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全民健身均等化、融合化和智慧化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健身需求,為促進遼寧振興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體育場地設施舉步可就,健身組織網絡覆蓋城鄉,體育賽事活動豐富多元,科學健身指導更加普及。城鄉居民的健身意識和科學健身素養不斷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達到47.5%,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9名。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1.優化體育場地設施供給。系統梳理可用于建設健身場地設施的城市空閑地、邊角地、廠房、建筑屋頂等空間資源,以及可復合利用的城市文化娛樂、養老、教育、商業等其他設施資源,聚焦群眾就近健身需求,優先建設貼近社區、方便可達的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健身廣場、小型足球場等健身設施。新建或改擴建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田徑場、足球場不少于200個,配建全民健身設施不少于5000套,補齊鄉鎮、行政村全民健身場地器材。

改造完善場館硬件設施,建設集賽事活動、全民健身、休閑娛樂、餐飲住宿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場館綜合體。積極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鼓勵公共體育場館配置急救設備,加強各類公共體育設施更新、維修與日常管理。完善管理機制和模式,積極推動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省體育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健全體育社會組織網絡。加強各級體育總會建設,縣級以上地區依法成立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體育總會,鼓勵鄉鎮(街道)成立體育總會。培育建設單項、行業和人群體育協會,重點加強基層青少年體育健身俱樂部、職工體育俱樂部、行政村(社區)多樣化體育健身組織、健身活動站(點)建設,提高城鄉基層體育組織覆蓋率。推動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開展運動項目培訓、賽事活動、健身指導等服務。引導體育社會組織通過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提升服務供給能力。(省體育局牽頭,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總工會,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豐富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持續開展“攀登遼寧”“徒步遼寧”“冰雪遼寧”等十大全民健身系列品牌活動,每年引導和支持開展縣(市、區)以上有組織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2000場以上,參與人數超2000萬。創新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全社會廣泛參與、特色鮮明的大型主題活動。重點打造社區運動會、縣域足球聯賽、城市業余籃球聯賽,支持各地區開展乒乓球、羽毛球、毽球等群眾性賽事活動。鼓勵行政村(社區)開展家庭運動會、親子運動會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賽事活動。

積極推動“一市一品”體育名城創建活動。沈陽市圍繞“一河兩岸”打造精品體育賽事,舉辦沈陽馬拉松、中國(沈陽)國際賽艇公開賽、“和平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等大型國際國內賽事活動。做大做優大連“足球城”、阜新“籃球城”、鞍山“乒乓球城”、丹東“籃球和毽球城”等城市品牌,支持開展國際馬拉松賽事活動,逐步打造成精品賽事。推動各地區積極開展特色鮮明、影響力大的品牌體育活動,宣傳展示城市形象。(省體育局牽頭,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推動國民體質監測、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測試、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等工作常態化。大力推廣線上體育科普活動,建設“健身科普云平臺”,開展“云”講座,宣傳科學健身知識。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和管理,完善注冊登記制度,提升指導服務率和科學健身服務水平。鼓勵體育明星、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教師等參與開展志愿服務,推出“冠軍進社區”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務項目,培育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品牌。(省體育局牽頭,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推動全民健身均衡發展。

1.縮小地區間服務差距。推動各級體育管理部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職能,重點改善遼西北地區全民健身服務供給,在場地設施配備、健身組織發展、賽事活動開展、社會體育指導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提升遼西北地區全民健身服務質量。圍繞鄉村振興,加強全省鄉村體育設施建設,擴大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規模,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民體育健身活動,進一步提升農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省體育局牽頭,省農業農村廳,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關注重點人群服務供給。滿足職業人群健身需求,依托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健身指導服務,開展小型多樣的職工健身活動。根據老年人健身需求特點,統籌規劃建設公益性老年體育健身設施,創新推廣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健身項目。推動全民健身的殘健融合,建設“殘障友好”型健身環境,健全殘疾人體育組織和康復機構,促進殘疾人參與體育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婦女體育健身活動。(省體育局牽頭,省總工會、省殘聯、省婦聯,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加強重點項目服務供給。推動“三大球”社會化發展,制定引導政策,推動建立更多“三大球”社會培訓機構。因地制宜規劃和建設一批小型多樣、簡易便民的“三大球”場地。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組建“三大球”隊伍,開展聯賽、達人賽、嘉年華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支持大連市做好中國足協試點城市建設,支持沈陽、大連市持續推進中國足協青訓中心建設,支持阜新中國籃協籃球分校建設。以“三大球”職業聯賽為引領,帶動“三大球”普及發展。

大力普及群眾性冰雪運動,以“遼寧省全民冰雪運動會”和“百萬市民上冰雪”為依托,推動冰雪運動進機關、進校園、進部隊、進廠礦、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鼓勵各地區結合實際,加強室內外冰雪場地設施建設,逐步推動提檔升級。組織冰雪運動培訓,提升群眾冬季科學健身意識和能力。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學校把冰雪運動納入學校課程,開展“師生共同上冰雪活動”。積極創建冰雪特色學校,創新青少年冰雪賽事活動,適時舉辦全省青少年冬季運動會。(省體育局牽頭,省教育廳、省總工會,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

1.深化體教融合。堅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和體質健康干預計劃。促進學生賽事和青少年賽事融合,整合學校比賽、U系列比賽等體育賽事,建立省、市、縣、校四級青少年學生體育賽事體系。每年舉辦以大學生、中學生為主的省級青少年體育賽事不少于100次。以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為依托,開展足球、籃球、排球、游泳、冰雪及傳統體育等項目培訓。開展“奔跑吧·少年”主題健身活動,規范舉辦各類青少年體育競賽。落實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鼓勵優秀退役運動員進校園擔任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在社區、公園等配備適合學齡前兒童身體鍛煉的設備設施,推動幼兒園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游戲活動。(省體育局牽頭,省教育廳,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進體衛融合。堅持大健康理念,探索建立體育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在醫學檢查、體質測定、健康評估、運動健身、預防治療和康復保健等方面協同合作的健康服務模式,支持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設立科學健身門診,提供運動處方。推進各市依托高校和醫療機構資源,開展體衛融合的理論與實踐創新。引導中小學生樹立強身健體觀念,加強校內外體育活動,控制兒童青少年近視和肥胖的發生與發展。(省體育局牽頭,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促進體旅融合。引導全民健身與旅游、康養融合,促進全民健身產業融入國內經濟大循環。加快沈陽和大連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步伐,打造體育、文化、休閑、商貿、旅游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帶動體育消費。發揮遼寧省“山、海、林、泉”等自然資源優勢,推動建設沈陽“冰上運動中心”、撫順“雪上運動中心”、本溪“森林徒步養生之城”、錦州“帆船聯盟城市”、葫蘆島“泳裝之都”。以大連魅力山海、盤錦中國最北海岸線冰凌穿越等全國體育旅游精品線路,大連瓦房店市將軍石、丹東鳳城市大梨樹和營口鲅魚圈區何家溝等國家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為引領,以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示范單位及示范項目為抓手,豐富體育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省體育局牽頭,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自然資源廳,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促進全民健身智慧發展。

1.推動科技賦能全民健身治理。依托“數字遼寧”建設,構建全省全民健身大數據平臺,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社會組織、賽事活動、國民體質監測等管理數據納入統一平臺,促進平臺數據開放共享,為制定政策、供給服務提供精準依據,推動全民健身治理的信息化、科學化、精準化。(省體育局牽頭,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推動“智能化+科學健身”服務。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等現代科技手段,提供全民健身電子地圖、線上健身咨詢、線上運動項目培訓、線上體育賽事等服務。建設智慧社區健身中心和“室外智慧健身房”,推進智慧健身路徑、體育公園、體育場館建設,提高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網絡化、智慧化服務水平,以數字化升級打通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最后一公里”。(省體育局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營造全民健身文化氛圍。

以全民健身賽事活動為引領,加強科學健身理念的宣傳教育,開展全民健身公益講座,普及科學健身知識,推廣全民健身文化,不斷增強健身意識,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傳承和保護民俗民間體育項目,推廣傳統體育文化。發揮奧運冠軍、體育明星的傳播影響力,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推動全民健身向更高層次發展。(省體育局牽頭,省民族和宗教委、省廣電局,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促進全民健身消費升級。

重點建設一批山地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自駕車房車營地、運動船艇碼頭、航空飛行營地等健身休閑設施,充分利用冰雪、森林、湖泊、河流、濕地、山地、濱海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傳統體育人文資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健身休閑集聚區和產業帶,帶動高端健身休閑消費。通過各類健身休閑活動、業余體育賽事增強健身休閑消費粘性,以大數據、云平臺等提升消費者健身休閑消費體驗,鼓勵以發放體育消費券等形式,引導激勵更多居民參與健身消費。(省體育局牽頭,各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級及以上各級政府應將全民健身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提高治理能力,促進公共體育服務向更高水平發展。推動全民健身與教育、文化、衛生、養老、旅游等事業融合發展,形成推進全民健身工作的強大合力。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完善組織協調機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省體育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市政府貫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和督促指導。

(二)拓寬投入渠道。根據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規定,縣級及以上政府應當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加對全民健身的投入。擴大政府向社會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范圍和數量,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全民健身事業,鼓勵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對全民健身事業提供捐贈和贊助。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

(三)完善政策措施。嚴格落實《全民健身條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的意見》,配套出臺《遼寧省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安排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用地布局和規模、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保障體育用地需求。完善扶持政策和管理辦法,促進社會體育組織規范發展。

(四)加強安全保障。對各類健身設施的安全運行加強監管,鼓勵在公共體育場館配置急救設備,確保開放服務達到防疫、應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標準。建立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安全防范、應急保障機制,建立戶外運動安全分級管控體系,嚴格履行賽事活動申辦和審批程序。堅持防控為先和動態調整,統籌賽事活動舉辦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