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征求“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意見 努力打造成全球冷鏈物流中心(附全文) 發布時間:2020-12-07 09:13

中商情報網訊:近日,海南省發展改革委發布《海南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提出,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冷鏈市場需求,充分利用貿易自由、運輸便利自由和零關稅、低稅率等制度設計,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航運樞紐、航空樞紐,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為全球冷鏈物流中心。

附全文如下:

海南省“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

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0年11月

前言

冷鏈物流是指食藥品在生產、運輸、儲藏、銷售等產業鏈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條件下,保證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減少腐敗變質、降低損耗、防止污染的供應鏈管理系統。

(一)規劃背景

冷鏈物流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構建現代化流通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海南區位優勢和自由貿易港建設制度優勢,加快推進國際冷鏈物流的發展,是海南服務于以國內大循環為主,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戰略要求;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價值鏈和延長農業服務鏈,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升級,保障農產品和食品藥品消費安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根據黨的十九屆三、四、五中全會精神和《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7〕29號)《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發改經貿〔2019〕352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海南實際,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展望到2030年。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現狀

1.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海南是熱帶農業資源比較豐富的省份。2019年,全省瓜菜種植面積436.90萬畝,產量691.01萬噸,同比增長2.36%。其中蔬菜567.78萬噸,同比增長0.18%;瓜類123.23萬噸,同比增長13.86;園林水果226.34萬畝,水果總產量332.92萬噸,同比增長14.19%。

2019年,全省肉類總產量67.07萬噸,同比下降16.5%。其中豬肉產量29.47萬噸,同比下降35%;牛肉2.21萬噸,同比增長14.7%;羊肉產量1.19萬噸,同比增長3.7%;禽肉產量32.74萬噸,同比增長17.0%。

2019年,全省水海產品總產量172.52萬噸,同比下降1.9%。其中,海產品產量135.45萬噸,淡水產品產量37.07萬噸,水海產品與淡水產品比例78.5:21.5。

表1-12019年海南省不同品類水海產品產量

指標 2019年 2018年 同比增減(%)%
水產品產量(萬噸) 172.52 175.82 -1.9
其中水海產品 135.45 137.81 -1.7
海水養殖 28.38 29.42 -3.5
淡水產品 37.07 38.01 -2.5
淡水養殖 35.87 36.69 -2.2

數據來源:《2020年海南省統計年鑒》

2.進出島冷鏈物流穩定增長

(1)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穩定發展

2019年,全省運輸鮮活農產品進出島475012車次,載重量1005.6萬噸。其中:運輸鮮活農產品出島381659車次,載重量754.5萬噸;運輸鮮活農產品進島93353車次,載重量251.1噸。我省每年約900萬噸的鮮活農產品服務國內市場。農產品冷鏈流通網絡逐步完善。

(2)國際冷鏈物流規模逐步擴大

冷鏈進出口快速增長。2019年,全省農產品出口30.09億元,同比增長107.73%;消費品進口161.6億元,增長69.1%,占同期進口總值的28.7%。2019年,從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口岸出口的水產150批次,貨值944.25萬元,同比增長179.6%。

3.冷鏈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目前,全省已建成冷庫容量約162萬?,商業冷庫、田頭預冷庫已具有一定規模。其中:5000?以上冷庫容積約占總庫容量的92.2%;。2019年,全省擁有冷藏車12輛(指的是4.5米以上的車輛,4.5米以下不發運輸許可證,未列入統計范圍,我省冷藏車普遍為2.5-4.2米)。

表1-2日本冷鏈物流溫度帶分類表

分類 等級 溫度帶 可儲存商品
C C3 -2℃~10℃ 蔬菜、牛奶、酸奶、魚類肉類加工品、雞蛋、生魚、芝士、水果、調料等
C2 -10℃~-2℃ 鮮魚類、生肉類、乳制品、咸魚、魚干等
C1 -20℃~-10℃ 冷凍面包、冷凍魚類、加工肉類等
F F1 -30℃~-20℃ 一般冰激凌、黃油、冷凍食品、冷凍肉類、冷凍蔬菜等
F2 -40℃~-30℃ 高級冰激凌等
F3 -50℃~-40℃ 一般金槍魚、一般生魚片等
F4 -50℃以下 高級金槍魚、高級生魚片等

注:日本冷庫存儲商品設為2大類7個等級溫度帶。按照冷庫溫度不同,日本把冷庫分為C3、C2、C1級,FI、F2、F3、F4級7個等級。目前,日本冷庫85%以上為F級,而且多數為F1級;C級中又以C3最多。

4.冷鏈流通率不斷提升

(1)冷鏈流通率。2019年,全省主要生鮮產品進入冷鏈流通量約為27萬噸,約占流通總量的13.3%。其中:蔬菜6.5萬噸,占蔬菜總量的7%;肉類7萬噸,占肉類總量的15%;水產品類6.5萬噸,占水產類總量的29%;水果7萬噸,占水果類總量的19%。

(2)冷鏈運輸率。2019年,全省主要生鮮冷鏈產品經過冷鏈運輸總量約為35萬噸,約占流通總量的18%。其中:肉類10.2萬噸,占肉類總量22%;水產品7.5萬噸,占水產品總量32%;水果6.3萬噸,占水果類總量17%;生鮮蔬菜11萬噸,占蔬菜類總量12%。

5.市場主體不斷壯大

目前,全省從事冷鏈物流相關企業約635家,以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商貿流通企業為主。擁有羅牛山、三亞佳翔、三亞南果等農產品冷鏈龍頭企業和國藥控股、華健藥業等第三方醫藥物流企業,涌現出盒馬鮮生、海南凍品云等特色供應鏈企業,順豐生鮮港等項目相繼落地。三亞佳翔、羅牛山入圍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企業100強。

6、冷鏈物流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十三五”期間,我省連續出臺《海南省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瓊府辦〔2016〕320號)、《海南省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實施方案(2017-2018年)》(瓊府辦〔2017〕56號)、《海南省加快推動冷鏈物流發展保障食品流通安全實施方案》(瓊府辦〔2017〕212號)、《海南省關于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實施方案》(瓊發改經貿〔2020〕742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二)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看,全省冷鏈物流總體水平還不高,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經濟體量小,冷鏈市場規模不大,市場引力作用不強。主要表現為:

1.冷鏈設施建設滯后

(1)冷鏈設施供給能力弱。2018年,美國人均冷庫保有量約0.49?,日本約0.315?,新西蘭約0.503?;2019年,我國人均冷庫保有量約0.108?,我省人均冷庫保有量約0.17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0.063?,但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我省冷藏車數量嚴重不足,現有冷藏車僅12輛,每萬人0.12輛,全國每萬人1.285輛,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產地預冷設施建設薄弱。全省田頭預冷庫都是高溫庫,設備老舊、使用率低;冷庫結構不合理,肉類冷庫少、果蔬冷庫多,大型冷庫少。冷鏈設施閑置與供給不足并存,造成“最先一公里”品質難保障。

2.冷鏈流通率低耗損大

據統計,2019年,全省農產品果蔬冷鏈流通率低于全國8.7個百分點,冷鏈運輸率低于全國17個百分點,流通斷鏈現象普遍存在,“冰塊+棉被”運輸仍是農產品保鮮運輸的主要方式,農產品流通環節腐損率約18%,高于全國3個百分點。大多數冷藏車未安裝跟蹤定位、全程溫度監控系統以及可追溯系統等,冷鏈裝備技術發展滯后,影響冷鏈服務質量提升。

3.市場主體缺乏競爭力

我省大部分冷鏈企業規模小,冷庫設施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第三方冷鏈服務企業,冷鏈網絡覆蓋范圍小,缺乏區域競爭力和影響力。我省農產品初加工多、附加值較低,農產品冷鏈物流有效需求不足,海外冷鏈市場開拓不夠,制約了冷鏈物流的發展。

4.冷鏈信息化程度較低

全省缺乏冷鏈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冷鏈運營服務效率低。大多數企業沒有建設冷鏈物流資源交易運營平臺或者管理系統,冷鏈數據的動態采集、處理及決策分析功能缺失。操作流程不規范,制度化管理缺位。冷連物流服務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有待加大投入和提升。

5.冷鏈行業綜合成本高

全省冷鏈物流用地緊缺且價格高,三亞市、海口市、澄邁縣等市縣冷鏈物流項目用地綜合成本分別約為150萬元/畝、50萬元/畝、25萬元/畝;全省租倉月成本為120-150元/?,華北省份租倉成本約80元/?。

6.冷鏈物流專業人才緊缺

我省冷鏈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人才缺乏。國際冷鏈物流專業人才嚴重不足,普通高校、職業院校冷鏈物流專業教育水平不足,制約了全省食品冷鏈和藥品冷鏈物流的發展。

(三)面臨形勢

冷鏈物流是暢通國內循環是國家重大民生工程。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挖掘內需潛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國家新時期的戰略任務。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冷鏈物流的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指出:中央將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統籌規劃、分級布局和標準制定。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7〕92號)指出:著力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全鏈條、網絡化、嚴標準、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現代化冷鏈物流體系,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要,促進農民增收,保障食品消費安全。201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把冷鏈物流作為補短板工程的重要內容。2019年9月,國務院確定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的措施,明確將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作為重點。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研究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問題,指出加強流通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家的戰略部署為我省冷鏈發展提供戰略機遇。

冷鏈物流是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要任務。冷鏈物流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要求加強冷鏈基礎設施網絡建設,打造出島快速冷鏈通道,提供高質量的冷鏈快遞物流服務。我省是熱帶農產品生產的優勢主產區,實現熱帶農業高質量發展,完善農業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冷鏈物流是重要的基礎。海洋漁港、海上牧場、制藥業、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發展,對冷鏈物流服務提出更高要求。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業是推進自由貿易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

我國已成為全球冷鏈超大規模市場。2019年,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總額約6.1萬億元,同比增長27.08%。我國是全球肉類消費第一大市場,其肉類消費量占世界肉類消費總量的30%。2019年,我國進口豬肉、牛肉、羊肉、雞肉等總量超過493.92萬噸,同比增長55.22%,進口總額達1151.34億元。肉類進口量占約我國肉類消費的6.1%。2019年,我國水產品進口量達444萬噸,同比增長30.59%;進口額為1092.75億元,同比增31.83%,進口量占全國消費量的22.15%;2019年我國進口水果729.3萬噸,同比長32.07%;進口額714.84億元,同比增長41.72%,占全國水果消費量的2.76%。2019年我國進口藥品4958億元,同比增長8.63%。近幾年來,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每年以20%左右增速持續增長;肉類、魚類以及水果類等冷鏈進口市場規模每年以20%左右增速持續增長;藥品進口市場規模穩定增長、貨值高,發展潛力大。特別是依托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發展醫藥冷鏈物流前景廣闊。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和城鎮化率不斷提升,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更個性化的服務需求,我國冷鏈市場需求處在持續快速增長的機遇期,為我省大力發展冷鏈產品加工貿易、服務國內市場需求,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推進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形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貨物貿易“零關稅”產品超過90%,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擴大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經濟腹地,為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潛在龐大的市場。

我省消費高品質增長的市場需求。2019年我省城鎮化率達59.2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6507元。從歐美國發展經驗看,當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冷鏈設施建設和冷鏈物流發展進入高速增長期。隨著自由貿易港建設加快推進,2025年預計全省常住人口將超過1200萬人,消費需求加快升級。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創造了國際消費市場空間,拉動冷鏈消費的增長。從消費的趨勢看,我省食品消費將逐步由生鮮消費向冰鮮冷鏈消費轉變,冷鏈物流進入快速增長時期,亟需建立現代冷鏈物流服務體系,保障高質量消費增長的市場需求。

數字技術為冷鏈發展創造了強大的動能。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5G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催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物流數字化顛覆了傳統物流模式,對冷鏈物流發展提出了挑戰,推動了冷鏈物流范式的創新,為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創造了條件。數字供應鏈管理在物流領域的廣泛推廣和應用,推動冷鏈供應鏈的集成和數據關聯,為我省冷鏈物流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四)冷鏈物流市場預測

1.我省農產品消費市場預測

農產品生產情況預測。根據我省農產品生產情況,受土地資源限制等影響,“十三五”時期我省鮮活農產品產量比較穩定,基本維持在1250萬噸左右,預計2025年達1277萬噸,復合增長率為0.38%。

表1-32020-2025年海南省生鮮農產品產量預測表單位:萬噸

年份 品種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復合增長率(%)
肉類 豬肉 32 34 35 37 39 41 5.00%
牛肉 2 2 2 2 2 2 0.00%
羊肉 1 1 1 1 1 1 0.00%
雞肉 32 34 35 37 39 40 4.56%
小計 67 71 73 77 81 84 4.59%
魚類 海產品 129 130 132 133 134 136 1.00%
水產品 38 39 39 40 41 41 1.53%
小計 167 169 171 173 175 177 1.12%
瓜菜 679 680 680 681 682 682 0.09%
水果 340 350 360 371 381 391 2.83%
合計 1253 1270 1284 1302 1319 1333 1.25%

冷鏈消費產品需求預測。根據《海南省人口發展規劃(2030年)》,2025年全省人口將突破1200萬人,2030年達1248萬人。按照全省城鎮人口人均需冷鏈主要消費品的消費量以及消費量增長率,測算到2025年全省農產品冷鏈消費總量約307萬噸,復合增長率為6.84%。

表1-4海南省鮮活農產品消費需求預測單位:萬噸

年份 項目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復合 增長%
鮮菜 91.1 96.6 102.3 107.3 111.7 115.6 119.0 4.5
豬肉 19.7 22.9 26.6 30.5 34.8 39.4 44.5 14.4
牛羊肉 4.06 4.6 5.2 5.8 6.4 6.9 7.5 10.8
家禽 22.6 25.2 27.7 30.0 32.2 34.4 36.4 8.2
鮮蛋 4.8 5.5 6.0 6.4 6.8 7.2 7.5 7.7
鮮魚 23.3 25.1 27.5 29.7 31.8 33.9 35.8 7.4
鮮瓜果 37.3 39.5 42.2 44.5 46.6 48.6 50.3 5.1
鮮奶 3.4 4.2 4.6 4.9 5.3 5.6 5.9 9.5
合計 206.5 224.1 242.3 259.4 275.9 291.8 307.2 6.8

注:根據《2020年海南省統計年鑒》,2019年海南省主要食品年人均消費218.75㎏。

從鮮活農產品流通層面分析,預計到2025年我省鮮活農產品產量達1277萬噸,供應國內市場約750-800萬噸,外省流通進入約300萬噸,出口約350萬噸,而我省市場需求約307萬噸,加上旅游人口消費,基本達到供給量平衡(不考慮品種)。

2.國際冷鏈物流發展預測

(1)全國冷鏈市場預測。2019年我國冷鏈物流總額達6.1億元,同比增長27.08%。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1.97億噸,同比增長4.4%。2013-2019年間,冷鏈物流需求總量年均增速為16.9%。預計2025年我國冷鏈物流總需求量將達32454萬噸,比2019年增長64.74%;冷鏈市場規模5207億元,比2019年增長62.57%。2030年我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達43083萬噸,比2025增長32.75%;2030年達6877億元,比2025年增長32.07%。

2010-2017年,我國肉類消費結構一直保持穩定的結構,即豬肉占63%、牛羊肉占14.2%、禽肉占22.8%。預計未來幾年我國豬肉和牛肉進口有望繼續明顯增長,禽肉進口穩定增長,羊肉進口小幅增加,奶類進口量穩中有增。預計2025年全國肉類消費量達1.06億噸。

表1-5本規劃預測與國內國際機構對肉類預測對比表

機構 需求量(萬噸) 預測年份
牛肉 羊肉 豬肉 禽肉 合計
OECD-FAO 930 602 6333 2131 9996 2025年
美國農業部 838 - 6349 1575 8762 2025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 950 590 6340 2130 10010 2025年
本規劃 1080 598 6341 2549 10568 2025年

注:本表國內國際機構預測數據來源為《肉類機械裝備》2019年第3期,朱文博、陳永福所著《世界和中國肉類消費及展望》。

全國肉類進口預測。2019年我國肉類及其制品進口量為495.6萬噸,同比增長62.23%。預計到2025年肉類及其制品進口量達1534萬噸,市場規模為2744億元;2030年將達1569萬噸,市場規模為4018億元,進口量復合增長率為11%。

從我國肉類產量、消費量、進口量分析,肉類進口基本保持均衡增長。

全國水產品進口預測。2019年我國水產品進口量為444萬噸,進口額1092.75達億元,進口量同比增長30.59%。預測2025年達773萬噸,進口額為2405億元,進口量復合增長率為9.68%;2030年進口量達1064萬噸,進口額為3474億元,進口量復合增長率為8.27%。

全國植物類進口預測。2019年我國植物類產品(不含花卉,下同)進口量達709萬噸,進口額為779億元,進口量同比增長30.50%。預計2025年我國植物和植物產品進口達1318萬噸,進口額1304億元,進口量復合增長率為10.89%;預計2030年達1843萬噸,進口額為1806億元,進口量復合增長率為9.07%。

醫藥進出口市場預測。2019年全國醫藥進口額為4958億元,同比增長48.53%。預計2025年我國醫藥冷鏈進口額達7815億元,復合增長率為7.88%;2030年達10243億元,復合增長率為6.82%。預計2025年我國醫藥冷鏈出口額達7428億元,2030年達9551億元,復合增長率為5.88%。這對于醫藥進出口冷鏈物流均衡運輸具有重大作用。

表1-6全國冷鏈市場主要品類進口需求預測匯總表

品種 單位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復合 增速
肉類及其制品進口 牛肉 萬噸 165.9 240.6 255.5 291.5 327.5 363.5 396.0 15.61%
億元 569.0 824.0 882.7 1010.7 1138.6 1266.6 1383.0 15.95%
豬肉 萬噸 210.8 316.2 315.0 351.4 387.8 424.3 454.4 13.66%
億元 323.0 484.0 489.8 550.4 611.0 671.5 723.0 14.37%
羊肉 萬噸 39.2 41.2 46.5 50.6 54.7 58.8 63.1 8.26%
億元 128.0 137.0 163.0 183.0 203.0 223.0 244.0 11.35%
禽肉 萬噸 79.7 91.8 109.8 125.7 141.6 157.5 173.8 13.88%
億元 136.0 227.0 239.0 278.9 318.8 358.7 394.0 19.40%
肉類小計 萬噸 495.6 689.8 726.8 819.2 911.7 1004.1 1087.3 13.99%
億元 1156.0 1672.0 1774.5 2023.0 2271.4 2519.9 2744.0 15.50%
乳制品進口 萬噸 298.4 320.8 346.0 371.2 396.5 421.7 447.0 6.97%
億元 768.0 883.0 990.7 1098.2 1205.7 1313.2 1421.0 10.80%
水海產品 進口 萬噸 444.0 481.5 539.8 598.1 656.4 714.7 773.0 9.68%
億元 1093.0 1483.0 1549.2 1763.1 1976.9 2190.7 2405.0 14.05%
鮮、干水果及堅果進口 萬噸 709.0 793.0 898.0 1003.0 1108.0 1213.0 1318.0 10.89%
億元 779.0 801.0 901.9 1002.4 1102.9 1203.4 1304.0 8.97%
藥品進口額 億元 4958.0 5386.0 5872.0 6357.6 6843.3 7328.9 7815.0 7.88%
合計 萬噸 1947.0 2285.0 1057.0 1153.1 1249.2 1345.3 3625.0 10.92%
億元 8754 10225 11088 12244 13400 14556 15716 10.25%

備注:藥品預測不計噸位。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建設現代流通體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堅持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層次的供應鏈發展理念,以提升農業價值鏈、保障農產品和食品藥品消費安全、切實改善民生為目標,加快構建以國際中間品冷鏈加工增值、轉口貿易國際物流服務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建設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構建現代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體系;以先進技術和先進冷鏈設施設備為支撐,構建以數字化為引領的冷鏈供應鏈生態系統,形成“全鏈條、網絡化、高標準、可追溯、高效率”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提高冷鏈流通率、降低腐損率和物流成本,打造自由貿易港建設經濟發展新引擎。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體,政府引導。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增強市場活力,發揮企業內生創新動力。發揮政府在規劃、標準、政策等創造需求的引力作用,持續為冷鏈物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問題導向,補齊短板。針對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冷鏈設施短板,冷鏈物流市場發展不充分、空間布局不合理、信息化存在“孤島”現象等問題,對標世界先進技術和水平,瞄準全球經濟發展趨勢,著力補齊短板、強弱項,借道超車。

制度集成,降本增效。利用自貿港運輸便利自由的制度設計,集成冷鏈發展優勢,在制度成本降低的基礎上,著力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冷鏈物流競爭力。定位中高端價值鏈,圍繞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距離經濟,提高冷鏈產品附加值,擴大冷鏈產品市場規模。

需求引領,數字化發展。依托區位優勢和熱帶農業資源稟賦和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服務雙循環新格局的消費需求為引領,建設適應產業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的冷鏈物流體系。適應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推動冷鏈物流數字化或者智能化發展。

(三)戰略定位

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冷鏈市場需求,充分利用貿易自由、運輸便利自由和零關稅、低稅率等制度設計,依托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航運樞紐、航空樞紐,積極提升海南連接全球的通道能力,建設服務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國家冷鏈大倉庫”,形成國際國內冷鏈貿易、物流服務和供應鏈動能轉換核心,努力把海南打造成為全球冷鏈物流中心。

—國際航運冷鏈物流樞紐。依托國際航運資源,創新發展航運冷鏈物流服務,推進食品冷鏈要素資源高度聚集,形成航運冷鏈產業集群,成為供應國內冷鏈物流基地。

—國際航空冷鏈物流樞紐。依托國際航線資源,大力發展藥品、高端消費品、高新技術中間品以及跨境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發展航空冷鏈運輸、航空冷鏈中轉服務,發展臨空冷鏈引致產業,促進航空資源要素高度聚集,打造高端冷鏈物流集散中心。

—國際冷鏈供應鏈中心。增強國際冷鏈采購能力,深度融入冷鏈服務體系,高效配置全球生鮮資源,建設面對國際生鮮品交易中心。推進冷鏈物流金融服務和結算便利化服務,打造冷鏈物流結算中心。

—國際食品安全品牌。對標國際冷鏈食品標準,借鑒國際冷鏈發展經驗,引進先進冷鏈設備和管理技術,不斷提升冷鏈食品供給的安全等級,持續改善冷鏈物流服務的品質,打造海南國際食品安全品牌。

(四)發展目標

到2025年,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求,高標準建成一批規模大、數字化、智能化的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海南省冷鏈物流供應鏈數字平臺;基本建立以冷鏈中間品加工貼牌增值服務為主,適應全省居民消費升級需求,管理規范、國際標準、無縫銜接、可追溯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區域性國際冷鏈物流中心。

-—冷鏈設施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到2025年,全省新建國際冷鏈中轉性冷庫約850萬m3,其中:海口250萬m3(含海口江東新區100萬m3、馬村港150萬m3)、洋浦350萬m3、東方250萬m3;新建公共型冷庫350萬m3;新建批發市場冷庫約529萬m3;新建農產品產地集散中心冷庫約4.1萬m3;新建和改造田頭預冷庫約35萬m3;新建和改建漁港冷庫43座約28萬m3;新增藥品冷庫約100萬m3。全省新增冷庫總容量約1913萬m3。

強化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農貿市場零售性冷庫建設。推進冷鏈銷售終端在超市和便利店的投放。

—冷鏈運輸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到2025年,全省專業冷藏車的保有量約需2568臺。基本實現需冷鏈食品進出島和配送冷鏈運輸率達85%,藥品進出島冷鏈運輸率達100%。

—冷鏈流通率大幅提高。國際冷鏈中轉服務產品冷鏈流通率達100%。省內果蔬、肉類、水產品等的綜合冷鏈流通率達85%以上,流通環節腐損率降至10%以下。

—市場主體規模逐步壯大。引進和培育2-3家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培育2-3家冷鏈物流第三方供應商,打造2-3個食品冷鏈品牌。

—基本實現冷鏈服務數字化。建成海南省冷鏈物流供應鏈數字平臺,冷鏈流通量的80%以上進入平臺監控體系。培育一批全程冷鏈、全程監控、全程可追溯的示范企業和示范安全產品。

—冷鏈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通過先進裝備技術應用,優化資源要素保障,提高運營效率,減少不合理費用,最大限度降低全省冷鏈物流成本。

表2-12025年海南省冷鏈物流發展目標單位:萬m3

類別 序號 項目 發展指標
1 新建國際冷鏈中轉性冷庫 海口 250
2 洋浦 350
3 東方 250
4 新建公共冷庫 350
5 新建批發市場冷庫 529
6 新建農產品產地集散中心冷庫 4.1
7 新建和改造田頭預冷庫 35
8 新建和改建漁港冷庫 43
9 28
10 新增藥品冷庫 100
11 全省新增冷庫總容量 1878
12 專業冷藏車的保有量(輛) 2568
13 冷鏈食品進出島和配送冷鏈運輸率 ≥85
14 藥品進出島冷鏈運輸率 100
15 冷鏈流通率 國際冷鏈中轉服務產品 100
16 省內果蔬、肉類、水產品等 ≥85
17 流通環節腐損率 <10
18 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家) 2-3
19 冷鏈物流第三方供應商(家) 2-3
20 食品冷鏈品牌(個) 2-3
21 冷鏈流通量進入監控體系比例 ≥80





三、空間布局

(一)冷鏈物流用地需求

按照節約土地資源,發揮土地綜合利用效率的原則,鼓勵建設多溫帶、多層冷庫為主冷鏈設施。利用余溫作為分揀場地的溫度控制,節約能源、降低物流成本。

經測算,預計到2025年全省冷鏈物流用地約4692-5600畝,2030年全省冷鏈用地約4864-5800畝,包括農業基地、漁港、批發市場、公共型冷庫以及大型超市等配套冷鏈設施用地。全省物流強度達1191萬噸/km2,超過目前歐洲828萬噸/km2、日本779萬噸/km2的物流強度。

(二)空間布局

1.國際冷鏈物流設施布局

根據海南獨特的地理單元,海運和空運是進出島的主要運輸方式。依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布局建設以洋浦、海口、東方為樞紐,三亞、博鰲為重要節點的國際冷鏈設施服務體系。2025年,全省新建國際中轉性冷庫約850萬m3。

專欄3-1海南省國際冷鏈物流設施布局

洋浦國際冷鏈物流樞紐。依托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樞紐港國際海洋干線運輸資源,規劃項目用地約1200畝,建設350萬m3多溫帶、多層國際中轉性冷庫,承擔全省70%國際食品冷鏈加工增值服務量。主要為歐洲、南美洲、大洋洲提供肉類、水果、魚類等產品進口冷鏈物流服務。海口國際冷鏈物流樞紐。依托海口美蘭國際機場,在江東新區安排物流用地約500畝,建設100萬m3多溫帶、多層冷庫,并列入海口市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項目。同時,在海口港馬村港區安排物流用地約500畝,建設150萬m3多溫帶、多層冷庫。承擔全省30%海洋冷鏈物流和90%航空冷鏈物流加工增值服務。主要為全球藥品、高端技術中間品冷鏈進口運輸和國內配送服務,以及為東南亞、南亞以及大洋洲的肉類、水果、魚類等產品的提供冷鏈物流服務。東方國際冷鏈物流樞紐。依托八所港對越邊貿資源和規劃建設的東方貨運機場,打通八所至越南峴港滾裝運輸航線,恢復開展邊貿生鮮產品冷鏈運輸業務。積極推動邊貿易貨貿易、互市貿易、對銷貿易等邊貿小額貿易往來,探索以越南峴港為基點,逐步吸引越南貨物向峴港集聚,形成具有特色的自由貿易港冷鏈物流。與東方貨運機場建成同步,在臨空經濟區建設250萬m3多溫帶、多層冷庫。主要功能:一是做食品冷鏈增量,對接洋浦港和八所港高端冷鏈產品轉運;二是承擔高新技術中間品(零部件)以及奢侈品的航空運輸。開展高新技術中間品加工增值服務,發展貨運航司基地,開展物流中轉服務、航空服務貿易、航材物流、飛機改裝以及航空物流全要素服務,打造全球航空物流樞紐。

專欄3-2海南省國際冷鏈物流重要節點布局

三亞國際冷鏈物流中心。依托三亞鳳凰國際樞紐機場航線資源,利用航班腹倉開展高端離島免稅商品、食品、藥品、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種質等冷鏈物流服務。建設4萬m3冷庫。博鰲國際冷鏈物流中心。依托博鰲國際機場航線資源,重點利用航班腹倉開展藥品、高端離島免稅商品、需冷鏈的會展展示品等冷鏈物流服務。建設3萬m3冷庫。

2.公共冷鏈物流基地布局

2025年,全省新建公共冷庫約350萬m3。根據目前城市生鮮農產品消費需求,在我省常住50萬以上人口的市縣(海口、三亞、儋州、文昌、瓊海、萬寧、澄邁等市縣)布局公共冷鏈物流基地,覆蓋人口約630萬人(約占全省總人口52.5%),冷鏈能力達64萬噸,冷庫容量達164萬m3。其余市縣根據人口規模,結合實際情況,建設冷鏈物流中心,年冷鏈能力約1-4萬噸。公共冷庫主要服務于農貿市場、酒店、餐飲企業、連鎖超市以及零售網點,提供公共倉儲與冷鏈配送服務。

表3-1海南省公共冷鏈物流基地規劃布局

市縣 人口 位置 冷庫能力 (萬噸) 容積 (萬m3)
海口 232.9 美安物流園區 24 61
三亞 78.25 吉陽區 8 20
儋州地區 100.95 那大鎮 10 26
文昌 57.52 清瀾鎮 6 15
瓊海 52.14 博鰲鎮 5 14
萬寧 58.56 興隆農場 6 15
澄邁 49.99 金江鎮 5 13
合計 630.31
64 164

注:對標日本冷庫人均系數,取值為0.26?/人。

3.農產品批發市場冷庫布局

根據農產品批發市場規劃布局,全省配套建設貯存冷庫20座,為農產品批發市場提供服務。其中:1級市場1座,二級市場10座,三級市場9座。冷藏能力211.5萬噸,冷庫容量529萬m3。

表3-2海南省農產品交易批發市場配套冷庫建設規劃布局

序號 市縣 名稱 市場 等級 容積 (萬m3) 冷藏能力(萬噸)
1 海口市 海口市公益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一級 189 75.6
2 鳳翔蔬菜批發市場 二級 35.96 14.38
3 南北水果批發市場 二級 27 10.8
4 海口糧油市場 二級 14.18 5.67
5 美蘭區公益性蔬菜批發直銷市場 三級 1.13 0.45
6 海口加旺蔬菜批發市場 二級 5.18 2.07
7 三亞市 吉陽區綜合批發市場 三級 8.1 3.24
8 荔枝溝農貿綜合批發市場 三級 8.1 3.24
9 三亞南果農產品批發市場(含農貿市場) 三級 20.7 8.28
10 三亞市菜籃子公益性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二級 76.5 30.6
11 澄邁縣 永發果菜批發市場 三級 7.2 2.88
12 文昌市 農產品批發市場 三級 2.25 0.9
13 樂東市 農產品批發市場 二級 32.4 12.96
14 陵水縣 農產品批發市場 三級 15.35 6.14
15 瓊海市 海南萬泉農產品批發市場 三級 4.37 1.75
16 萬寧市 農產品批發市場 二級 14.4 5.76
17 儋州市 農產品批發市場 二級 16.65 6.66
18 東方市 農產品批發市場 二級 18 7.2
19 瓊中縣 農產品批發市場 二級 14.4 5.76
20 屯昌縣 農產品批發市場 三級 17.96 7.18
合計 528.8 211.5

注:采用通用的測算方式,計算公式為1t=2.5m3。

4.農產品產地集散中心冷庫布局

根據全省農產品生產基地布局,按照氣調庫技術要求,改造和新建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冷庫為25座,新增冷庫約4.1萬m3、冷藏能力1.64萬噸,覆蓋全省85個的瓜菜主產區和產品優勢區。

表3-3海南省熱帶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冷庫布局表

市縣 數量 位置 冷庫能力(t) 容積(m3)
海口市 1 紅旗鎮 500 1250
三亞市 2 崖州區 1000 2500
天涯區 500 1250
瓊海市 2 中原鎮 500 1250
塔洋鎮 1000 2500
文昌市 2 東路鎮 1000 2500
會文鎮 200 500
東方市 2 八所鎮 1000 2500
感城鎮 500 1250
樂東縣 2 黃流鎮 500 1250
九所鎮 1000 2500
陵水縣 2 英州鎮 700 1750
提蒙鎮 200 500
澄邁縣 2 金江鎮 300 750
福山鎮 1000 2500
儋州市 2 白馬井鎮 500 1250
東成鎮 500 1250
臨高縣 2 加來鎮 1500 3750
博厚鎮 700 1750
萬寧市 1 禮紀鎮 1000 2500
昌江縣 1 石碌鎮 200 500
定安縣 1 定城鎮 1000 2500
屯昌縣 1 屯城鎮 700 1750
保亭縣 1 新政鎮 300 750
白沙縣 1 邦溪鎮 100 250
合計 25座 16400 41000

注:采用通用的測算方式,計算公式為1t=2.5m3。

5.農產品產業基地冷庫布局

田頭預冷庫。目前,我省現有田頭預冷庫約13.5萬噸預冷庫,預冷能力270萬噸。根據我省熱帶農產品主產區布局,以0.2-1.9萬畝為單位建設一座預冷庫,需建設120座預冷庫,增加預冷能力14萬噸、35萬m3,使年預冷能力達到550萬噸,直接覆蓋瓜菜種植面積102萬畝以上,確保瓜菜采后運輸時間控制在30分鐘運程,1小時內進行預冷。

按照智能化果蔬高濕度壓差預冷庫技術規范,建設三種類型預冷庫:

(1)60噸/日預冷能力,750m3,32座。配套建設200噸(500m3)恒溫保鮮庫、200平方米分揀包裝車間,覆蓋0.3萬-0.5萬畝瓜菜種質面積。

(2)100噸/日預冷能力,1250m3,61座。配套建設400噸(1000m3)恒溫保鮮庫、400平方米分揀包裝車間,覆蓋0.8萬-1.2萬畝瓜菜種質面積。

(3)200噸/日預冷能力,2500m3,27座。配套建設600噸(1500m3)恒溫保鮮庫、600平方米分揀包裝車間,覆蓋1.3萬-2萬畝瓜菜種質面積。

表3-4海南省田頭預冷庫規劃布局單位:座

市縣 數量 市縣 數量
海口市 16 瓊海市 6
三亞市 4 萬寧市 9
儋州市 12 東方市 5
保亭縣 1 陵水縣 8
屯昌縣 9 樂東縣 13
臨高縣 13 文昌市 8
澄邁縣 6 昌江縣 6
定安縣 4

合計 120

沿海漁港冷庫布局。根據《海南島漁港建設規劃(2020-2025年)》,布局建設國家中心漁港6座,一級漁港7座,二級漁港13座,三級以下漁港17座。國家中心漁港,年漁卸貨量8萬噸以上;國家一級漁港,年漁卸貨量4萬噸以上;國家二級漁港,年漁卸貨量2萬噸以上;國家三級漁港,年漁卸貨量達到一定規模。在海口、三亞、儋州、文昌、瓊海、萬寧、東方、澄邁、臨高、昌江、樂東、陵水等市縣新建配套漁業生產性沿海漁港冷庫43座,新增冷庫約28萬m3、冷藏能力11.9萬噸。其中8000噸級6座、4000噸級7座、2000噸級13座、1000噸級17座。

表3-5海南省漁港冷庫規劃表

市縣 中心漁港 一級漁港 二級漁港 三級漁港 合計
海口市
海口漁港 東營漁港 沙上、新海、曲口漁港 5
三亞市 崖州漁港

后海灣、港門港、角頭灣漁港 4
儋州市 白馬井漁港
干沖、新英、海頭漁港 排浦、南灘、泊潮漁港 7
文昌市
清瀾漁港 鋪前漁港
2
東方市 八所漁港
墩頭漁港
2
陵水縣 新村漁港
黎安漁港 赤嶺漁港 3
瓊海市 潭門漁港
青葛漁港
2
臨高縣 新盈漁港 武蓮漁港 調樓漁港 黃龍、抱才、美夏、頭咀漁港 7
萬寧市
港北漁港 烏場漁港 坡頭漁港 3
樂東縣
嶺頭漁港 鶯歌海漁港 望樓漁港 3
昌江縣
海尾漁港 昌化漁港 新港漁港 3
澄邁縣
玉包漁港 東水漁港
2
數量(座) 6 7 13 17 43
冷藏能力小計(t) 48000 28000 13000 8500 119000
容量小計(m3) 113280 66080 30680 20060 280840

注:凍魚按照密度為0.47t/m3計算,容積利用率取值0.9。

5.藥品冷庫布局

全省藥品冷庫集中布局在海口江東新區、三亞(梅村)綜合物流園、博鰲機場臨空產業區。海口藥業倉儲庫與食品冷鏈倉儲庫統一規劃建設。

表3-6海南省國際冷鏈藥品中轉冷庫規劃表

序號 市 縣 名稱 冷藏能力(萬噸) 庫 容 (萬m3)
1 海口市 海口國際藥品冷鏈中轉倉儲庫及加工場地 20 50
2 三亞市 三亞國際冷鏈藥品中轉倉庫及加工場地 10 25
3 博鰲 博鰲國際冷鏈藥品中轉倉庫及加工場地 10 25
合計 40 100

四、主要任務

(一)加快國際冷鏈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國際冷鏈基礎設施建設

以打造全球冷鏈物流中心戰略目標為導向,大力推進冷鏈樞紐以及重要冷鏈物流節點重大項目落地。對標國際先進技術標準,針對不同食品對溫度的敏感性,在洋浦、海口市(含澄邁縣)、東方市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批以F級為主的多溫帶、多層中轉智能冷庫。完善冷鏈進口運輸、倉儲、加工、貼牌等增值服務的功能需求,滿足國際食品冷鏈物流中轉服務的要求。針對藥品冷鏈技術要求,強化藥品冷鏈儲藏溫度24小時自動記錄和監控設施設備配置,確保藥品在冷鏈低溫條件下生產、運輸、銷售,保障藥品質量安全。

2.推進冷鏈加工數字化技術裝備應用

利用自由貿易港企業進口自用的設備實行“零關稅”負面清單管理,鼓勵市場主體積極引進冷鏈加工先進技術設備,提升食品、藥品加工技術水平。積極推廣集條碼、稱重、垛碼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提升冷鏈包裝運作效率和精準度。推進冷鏈加工、分揀、包裝、貼牌配送等供應鏈集成。

(二)推進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全覆蓋

1.完善生產性冷鏈服務網絡

推進農產品產地冷鏈設施升級。充分利用國家支持農產品冷鏈發展政策,按照農業部《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參考技術方案》規范,建設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熱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瓜菜基地和貧困地區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推動完善田頭預冷庫(高溫庫)全覆蓋。改造升級一批技術落后、設備陳舊的農產品冷鏈設施,實現鮮活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能力明顯提升,產后損失率明顯下降,最大限度保持果蔬新鮮度和營養價值,顯著提升農產品流通質量。

完善漁港冷鏈設施建設。根據《海南島漁港布局規劃(2020-2025年)》,積極推進國家中心漁港、一、二、三級漁港布局,配套建設冷鏈基礎設施,以及相應海產品交易市場,采用新技術改善水海產品交易市場環境,包括降低市場溫度環境,促進漁港交易市場規范化、標準化。

2.完善農產品流通冷鏈服務體系

推進批發市場冷鏈與產地對接。推動農產品產地集散中心冷鏈設施與田頭預冷設施一體化運作。鼓勵流通企業應用現代冷鏈物流技術,發展互聯網+冷鏈物流模式,與上下游冷鏈設施互聯互通,實現生鮮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一體化冷鏈物流管理。積極引導流通企業加快建設產地批發市場、產地集配中心、銷地或終端市場冷鏈設施建設。

完善零售市場冷鏈設施。支持農產品零售市場運營主體,根據海南氣候特征,改善零售市場環境,發展封閉式農產品環境交易市場,延長農產品保鮮保質時間。支持零售市場配套小型冷庫、冷柜以及保溫設施。鼓勵批發企業、菜籃子零售網點以及兼營農產品商業網點,配套相應的冷鏈設施。

(三)建設綜合運輸冷鏈快速通道

1.構建通達全球的供應鏈網絡

構建海洋物流服務網絡。在現有海洋運輸國際國內航線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加密國際國內航線,逐步構建以國際干線運輸為主的軸輻式海洋運輸服務網絡,加快提升我省海洋運輸競爭力。依托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海南-東盟班輪航線,開展冷鏈物流服務。鼓勵國內外航運企業,開辟海南至印度洋、大洋洲、非洲、歐洲、東北亞等海洋干線運輸航線,提升海南在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中的樞紐中轉能力。充分發揮自貿港政策優勢,加密至東南亞、北部灣海運支線,保障海口、洋浦—香港集裝箱班輪直線運輸,降低物流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打造國際航運冷物流樞紐。

大力發展航空冷鏈物流。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逐步恢復我省103條國際航線,發展航線腹艙貨運服務。加快開通海南-東歐、西歐、大洋洲、南美洲等洲際國際航線,構建國內經海南中轉東南亞、南亞、非洲、大洋洲等地區的國際貨運航線,強化海南與全球主要貨運樞紐機場的高效通達,著力打造4小時、8小時航空貨運服務圈,打造24小時全球可達的航空貨運服務體系。構建“腹艙+全貨機”協同發展的貨運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海口、三亞、博鰲、東方機場的航空貨運網絡布局,實現國際客、貨運網絡的協同發展。構建以海南為核心,連接歐洲、東南亞、南亞、非洲、大洋洲等貨源地的空中貨運快線,發展軸輻式航空運輸網絡,建成國際快件分撥中心、國際郵件分撥中心、跨境電商物流分撥中心和國際航空冷鏈物流分撥中心,打造國際航空冷鏈物流樞紐。

2.發揮鐵路冷鏈物流的優勢

積極協調國家鐵路部門,逐步開通海南至我國西部、北部、中部貨運班列,加快推進海南鐵路深度融入國家鐵路網。依托西環鐵路資源,增開鐵路貨運班列,提升鐵路運能,逐步開通冷鏈專列,推動進出島以公路滾裝運輸為主向鐵路冷鏈運輸轉型,提升鐵路運輸貨運比重。加快推進西環鐵路電氣化改造,建設西環鐵路復線,構建冷鏈物流鐵路快速通道。

3.創新發展多式聯運新模式

建設和改造洋浦港、八所港、海口港馬村港區鐵路專線,建設東方綜合運輸和多式聯運樞紐,強化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加快推進西環鐵路多式聯運樞紐(場站)重要節點和基礎設施建設。探索開展國家集裝箱運輸、商品車滾裝運輸、全程冷鏈運輸、電商快遞班列等多式聯運方式。推進島內生產生活物資公鐵聯運,打造“軌道+倉儲配送”的鐵路全省物流配送新模式。制定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便利通行等政策,推進全省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建設。依法整治貨運市場,嚴懲超限超載行為,整治工程領域“泥頭車”,保障物流配送通道暢通。促進鐵水、公鐵、空鐵等多式聯運,推進冷鏈物流門到門、端到端服務,消除“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發展瓶頸。

(四)構建國際商貿冷鏈物流服務體系

1.建設冷鏈加工轉口貿易服務體系

依托自由貿易港的制度優勢,大力發展食品、農產品、藥品、高端電子產品等中間品(零部件)進口加工貼牌增值服務,轉口供應內地市場,打造“國家物流大倉庫”,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提供戰略支撐。

2022年以前,依托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洋浦先行區和海口江東新區、海口綜合保稅區、海口空港綜合保稅區和三亞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和完善倉庫、堆場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配套分撥分揀、加工配送等加工設備,開展保稅倉儲、拆裝箱、分裝、包裝、換裝、再包裝、理貨、組裝、貼標、分揀、商品測試、檢驗、物流配送、物流信息服務以及洗箱、修箱等增值服務。大力發展與保稅功能相關的進出口增值物流服務,重點發展保稅物流、進出口拆箱拼箱和配送、國際貨物儲存與中轉、保稅貨物的流通加工等業務。

2.建立食品進口冷鏈服務體系

依托洋浦港、海口港馬村港區和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以大洋洲、美洲、歐洲、亞洲為主要進口市場,以肉類、水產品、果蔬等食品冷鏈物流為重點,提供冷凍冷藏、保稅加工、物流配送、商品展示、供應鏈金融、交易結算等一體化增值服務。

發揮地緣經濟的優勢,利用東方八所邊境貿易政策,恢復對越邊境貿易滾裝運輸航線。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探索三亞開通對越邊貿滾裝運輸航線,發展以熱帶農產品、水海產品為重點的邊境貿易,積極推動易貨貿易,逐步做大邊境貿易規模。建立以洋浦、海口、東方為基地,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過境貨物再加工之后與本地、國內出口的貨物進行國際、國內集拼,轉口國際市場或者供應國內市場終端目標客戶,努力打造東南亞集裝箱的集拼分撥配送中心。

3.建立醫藥全產業冷鏈物流體系

以海口江東新區為重點,根據生物醫藥冷鏈技術要求,對標國家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溫度控制條例(TCR)》等規范標準,高起點建設生物醫藥冷鏈物流設施,大力發展醫藥、生物醫藥航空物流。鼓勵國內外醫藥企業在海南開展醫藥制造、醫藥中間品加工貼牌等商貿服務。

積極爭取國家審批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和瓊海博鰲機場藥品進口口岸。創造條件申報《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證書》(GSP證書)、國際航空協(IATA)藥品物流卓越中心(CEIVPharma)認證。努力打造全球生物醫藥冷鏈物流供應鏈中心。

4.創新高新技術中間品(零部件)加工貿易

推動資本品、零部件、組件、消費品在海南裝配和生產,形成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主流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鼓勵引進或者利用境外資本、設備、技術和營銷渠道,大力發展中間品加工貿易,提高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融入國際產能分工,促進供應鏈、產業鏈合作,實現高新技術要素資源有效配置。

5.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物流中心

依托中國(海口)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和中國(三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政策優勢,以備貨模式(1210)為重點,大力發展生鮮冷鏈跨境電子商務備貨倉儲物流(BBC)。鼓勵本地企業借助國內外大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線下平臺,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9610),采用“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模式,創新發展B2B、B2C、C2C等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

6.完善海關進境監管場地

按照國家海關總署的規定,在洋浦港、海口港馬村港區、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和東方八所港統一建設進境綜合性海關監管場地,完善進境肉類、冰鮮水產品、糧食、水果、食用水生動物、植物種苗、原木、動物隔離檢疫指定監管場地。同時,按照海關總署規定,建設國際綜合郵件檢疫場所,實施郵政、快遞、海關(含海關監管、檢驗檢疫、衛生防疫)監管場地統一設置,集約化管理。保障冷鏈物流產品進得來、出得去,保證國門安全。

(五)推動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

依托洋浦、海口、東方八所冷鏈物流集聚區,整合全省冷鏈物流資源,實現港口冷鏈服務、海洋冷鏈運輸服務、航空冷鏈物流服務等融合發展。推進物聯網技術在食藥品冷鏈全過程供應鏈管理,實現冷鏈流程再造,冷鏈信息透明化和不斷鏈,保障冷鏈全程可控和質量可溯,不斷降低冷鏈物流成本,提高供應鏈運行效率。建立集交易、分撥、倉儲、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等一體化流通集成服務中心,形成物流與生產企業多方位、交叉式、滲透式協同機制,實現商貿物流供應鏈資源要素集成。

(六)構建冷鏈物流服務新模式

1.建立海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

鼓勵大型企業建設“海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構建特色熱帶農產品和國際食品冷鏈一體化交易平臺,推動線上數字化交易服務體系和線下實體交易體系融合發展。逐步建立以生鮮冷鏈食品主導,品類齊全、業態創新的生鮮產品展示展銷中心、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信息服務中心、質量安全控制中心、產業風險防范控制中心。

通過交易平臺運作,將全球優質農產品資源在平臺展示交易,適應我國生活品質提升的需求,倒逼我省熱帶農產品產業升級提檔。依托平臺,為中小生產企業提供與全國各大消費市場合作空間,促進農產品生產企業深度融入國內國際供應鏈,不斷壯大生鮮冷鏈經濟規模。

2.建立高效便捷的冷鏈配送體系

充分發揮貨源優勢和海運、空運、鐵路運輸資源優勢,建設輻射國內消費終端市場的冷鏈物流分撥基地。基于新基建,圍繞干線運輸、城市配送、生鮮電商等領域,搭建“互聯網+冷鏈、互聯網+冷庫、互聯網+電子商務、互聯網+城鄉配送、互聯網+N”等冷鏈物流配送模式,逐步建立“端對端”、“門到門”的冷鏈物流服務體系。

(七)引進培育大型冷鏈物流企業

加強精準招商,引進國內外知名冷鏈物流企業和具有整合冷鏈資源能力的大型企業,統籌國內消費市場和國際供應市場,發揮國內國際經濟聯動效應,推動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加快培育龍頭品牌企業,重點培育2-3家以現代數字技術為支撐,連接主要產銷地的跨區域供應鏈企業。支持本地冷鏈企業做大做強,增強冷鏈競爭能力。

(八)建設海南冷鏈物流公共數字平臺

1.建設海南省冷鏈物流供應鏈數字中心

基于互聯網、物聯網、5G等技術,結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要求,建設面向太平洋、印度洋,著眼全球,服務國內市場的國際化冷鏈物流供應鏈數字中心。以加強政府監管和提升冷鏈供應鏈一體化管理與協同運作服務能力主線,整合發改、農業、商務、交通、工信、海關、海事、市場監管、郵政等政府部門資源,為食品、農產品、藥品、高端中間品等冷鏈產品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務。推動冷鏈供應鏈物流資源線上集成和數據關聯,面向政府相關部門及冷鏈企業,提供公共、開放、共享冷鏈數字化服務。

2.建設冷鏈數據交換體系

依托海南省電子政務云平臺資源,按照國家交通運輸物流信息平臺建設要求和數據交換標準,對標國際數據交換標準和單證標準體系,在海南省冷鏈物流供應鏈數字平臺基礎上,搭建海南省區域數據交換中心和基礎網絡,接入國家平臺基礎交換網絡,對接中國(海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聯通海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實現省際間、國際間數據交換和互聯,促進冷鏈數據資源共享。

(九)打造國際冷鏈品牌

1.構建冷鏈物流追溯體系

依托先進信息技術,建立全鏈條、網絡化、可追溯的現代冷鏈物流監管體系,實現冷鏈產品安全可追溯、質量可監控、訂單信息可跟蹤,提升冷鏈物流服務能力。建立從大型肉類屠宰分割加工、冷卻成熟等前端低溫處理,延伸儲藏、運輸、批發和零售冷鏈物流服務,實現全程低溫控制,建立完善的食品監測體系。

2.打造冷鏈產品安全品牌

加強食品進口常態性防疫工作,在洋浦港設立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適時開展核酸檢測和防疫性消毒工作,確保食品安全。

推進國際先進食品安全管理HACCP(危害關鍵控制點分析)、GMP(良好生產規范)、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等管理技術標準的應用,開展ISO9000國際認證。引導企業注冊海南冷鏈產品商標,總體上全省食品冷鏈商標不超過3個,藥品冷鏈商標不超過2個。嚴格控制商標使用,確保品牌、商標信譽和商品質量。

鼓勵市縣積極申報地理標志產品。打造熱帶農產品品牌、水海產品品牌,推動農業優勢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加強供冷鏈人才培養

精準引進高級管理人才。利用我省人才政策,加大力度引進具有國際供應鏈管理經驗的供應鏈采購、倉儲、物流運輸、金融服務等高端人才,加快融入全球供應鏈管理體系,推動冷鏈物流上游、下游鏈條的貫通。

完善冷鏈人才教育體系。圍繞冷鏈運輸、食品工程、生物工程、保鮮技術、流通加工與包裝、儲存、冷藏、冷凍等集成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以海南大學為主,建立冷鏈物流技術研究與應用人才培養體系。推進職業院校冷鏈物流專業群建設,促進冷鏈物流專業教育錯位發展,形成分類合理的職業人才培養體系。指導大專院校,優化國際貿易、服務貿易、國際貿易規則、港口物流、航運物流、航空物流、冷鏈物流等職業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市場需求和實際需要,改革課程體系,構建具有自貿港特色的冷鏈職業教育和人才培訓體系,保障海南區域國際性冷鏈中心建設的超常規發展。

加強冷鏈供應鏈管理應用培訓。省現代物流業牽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供應鏈高端管理人才培訓方案,分期分批進行應用培訓,重點培訓冷鏈基本知識、操作規程和流程,提升供應鏈采購、供應鏈物流和供應鏈金融等管理能力。

五、重點工程

(一)冷鏈支撐工程

深化港口體制改革,建立公共型港口為主的基本港港口管理體制。按照《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的要求,對標國際標準和全球交通發展前沿技術,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滿足全球最大集裝箱以及全球主流船型靠泊技術需求的數字化碼頭。按照洋浦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樞紐港的發展定位,配套建設東方貨運機場,打造洋浦國際航運中心。加快推進三亞新機場、海口美蘭三期擴建工程等建設。推進西環鐵路復線以及粵海鐵路南北碼頭擴建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港口、機場、園區等集疏運體系建設。

專欄5-1海港服務能級提升工程

洋浦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小鏟灘碼頭擴建工程:在現有小鏟灘碼頭西側,新建2.46公里海岸線,年設計通過能力500萬TEU,按照3-20萬噸集裝箱泊位設計。海口港馬村港區三期集裝箱碼頭擴建工程:建設2個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和3個1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及相應配套設施。設計年通過能力為125萬TEU。海口港馬村港區四級集裝箱碼頭擴建工程:建設4個10萬噸級和5個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其中2個10萬噸級泊位的水工結構按照靠泊15萬噸級集裝箱船泊設計;2個5萬噸級泊位的水工結構按照靠泊10萬噸級集裝箱船泊設計,年設計通過能力為600萬TEU。洋浦港區航道改擴建工程:按照中外段20萬噸、里段5萬噸建設。中外段8.5公里升級為20萬噸航道,里段1.4公里建設5萬噸航道。海口港馬村港區西部作業區航道一期工程:按照10萬噸級集裝箱單向乘潮滿載通航、5萬噸級集裝箱船設計低水位滿載雙向通航要求,航道長度8.7公里。

專欄5-2空港服務能級提升工程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加快美蘭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在滿足客運需求基礎上,設計40-46個貨運機位,確保2025年建成投產。東方貨運機場:按照滿足全球最大貨運機型起降的技術要求,加快做好項目建設前期工作,爭取2025年建成投產。三亞新機場:按照國家樞紐機場的定位,加快落實新機場選址,爭取2027年建成投產。

專欄5-3鐵路服務能級提升工程

西環鐵路貨線能力提升工程。對粵海鐵路限界和南、北港輪渡碼頭進行改造,進一步提升輪渡船裝卸效率和載運能力。推動粵海鐵路現有設施電氣化和自動閉塞改造。按雙層集裝箱班列開行要求,建設西環鐵路貨線復線。爭取2025年建成投產。建設洋浦港、八所港、海口港馬村港區鐵路支線。

(二)冷庫設施工程

提升冷庫裝備技術水平。對標國際先進標準和經驗,國際中轉庫、分配式冷庫按照-60—18℃7個溫帶進行設計。在不影響限高的前提下,庫房設計建議考慮多層冷庫,滿足加工作業的面積需求。鼓勵發展移動式冷庫在農貿市場、零售終端市場的應用。

推廣節能環保技術應用。鼓勵在鮮活農產品流通中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設備和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建設節能型綠色倉儲設施。鼓勵綜合利用冷能,降低加工、包裝、分揀、裝卸、存儲等環節能耗,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推進洋浦港、海口港馬村港區集裝箱堆場冷鏈插座建設。大力推進船用低硫(硫含量0.5%m/m以下)燃料油應用。

(三)冷鏈物流標準化工程

大力推進國家冷鏈、食品、藥品標準的應用。積極引進國際冷鏈標準,推動海南食品、藥品檢驗檢疫標準與國際接軌。依托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及冷鏈物流龍頭企業,對標國際標準,編寫海南地方標準和操作規范或者行業團體標準,包括冷庫建設規范、完善冷鏈物流標準服務體系等。

大力推動冷庫設備、冷鏈運輸設備和技術裝備標準化。積極推進標準化冷藏集裝箱、600mm×400mm模數系列的周轉箱(筐)、1200mm×1000mm標準化托盤循環共用,減少農產品中轉損耗。建立全省冷鏈標準化托盤、周轉箱(筐)共享共用服務體系。推進全球統一編碼標識(GS1)的應用,實現托盤條碼與商品條碼、箱碼、物流單元代碼關聯,促進標準裝備設備數字化。

(四)城鄉共同配送工程

鼓勵大型企業建設“海南省城鄉配送公共信息平臺”,為全省城市、農村冷鏈配送車輛提供貨物匹配、車輛跟蹤、定位、交通引導等一體化服務,滿足政府監管和企業信息服務的需求,提升城鄉共同配送的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力發展“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宅配”等新型服務業態。由省交通運輸會同公安部門,統一冷藏運輸車輛標識,進一步完善城市配送冷藏車輛通行便利措施,完善冷鏈車輛停靠裝卸平臺。積極推動城鄉冷鏈配送系統與農產品流通追溯體系的無縫對接,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

(五)生鮮冷鏈速配工程

構建生鮮冷鏈速配平臺。以批發市場冷庫、公共型冷鏈基地冷庫為載體,以服務城區冷庫、冷柜終端消費群體為目標市場,建立線上交易、線下體驗、流通加工、分撥配送、金融支持等為一體化的集約式冷鏈配送模式,滿足市區零售網點、餐館飯店、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消費需求。

建立生鮮配送新零售超市。建設城市生鮮零售實體超市和線上超市,開展線上線下展示服務,實現人、貨、場數字匹配。建立冷鏈供應鏈、倉儲鏈、流通鏈到城市配送末端的數字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實現用戶下單后30分鐘送達。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冷鏈推進統籌協調機制

建議建立由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督局、省郵政管理局、海口海關、海南海事局等部門及行業協會、重點冷鏈物流企業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省發展改革委負責日常協調推動,各單位按照職能分工形成合力,共同推進規劃實施。全面推進冷鏈物流基礎建設,研究解決冷鏈物流發展中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推進冷鏈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冷鏈物流市場監管。加大宣傳冷鏈物流先進技術,推動冷鏈物流扁平化發展。

(二)加強政策支持

財政政策。按照職能分工,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等部門積極與對口部委銜接,爭取中央投資對我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及設備項目的支持。支持企業積極申報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項目,推動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項目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冷鏈物流項目列入省重點產業扶持計劃。

用地政策。各市縣要將倉儲、冷鏈、快遞、電商物流等設施用地納入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并預留用地空間。鼓勵利用閑置的廢棄工礦工地、廢舊工業廠房,發展冷鏈物流設施。

融資政策。推動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冷鏈物流產業的信貸投放力度,根據項目和企業情況,適當延長貸款期限,合理確定貸款利率。引導各類投資公司加大對冷鏈物流項目的投資力度。鼓勵創新金融產品,允許庫存產品等有價物資和冷藏運輸車、冷藏集裝箱等資產作為抵押物,給予一定比例流動資金貸款。鼓勵國有資本、社會資本通過設立物流產業基金參與冷鏈投資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冷鏈物流企業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

其他政策。實行冷鏈物流企業用水、用電、用氣價格與工業同價。繼續執行鮮活農產品的“綠色通道”政策。

(三)積極開展物流招商引資

加強重點精準招商,利用海南自貿港“原產地”等政策,積極吸引國內外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在海南設立區域總部,促使上下游企業在海南開展相關冷鏈產業業務,加快海南冷鏈物流相關產業體系構建。

(四)推進冷鏈技術研究

鼓勵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以及大型冷鏈物流企業積極申報國家冷鏈實驗室。積極推動冷鏈技術研究,重點研究熱帶農產品冷鏈領域保鮮保質、分揀分撥、儲藏運輸等技術性問題,以及前沿科技成果的應用與轉化。加強采后預冷、包裝、運輸等保鮮技術研究,推進研究成果轉化和應用。

(五)完善監管

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推動冷鏈物流產業升級。逐步建立與冷鏈物流發展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冷鏈企業評價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推進物流企業誠信體系建設,開展冷鏈從業人員信用記錄,營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市場環境。

【招商情報庫】專注于資本時代招商引資,力求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招商引資平臺,為廣大的招商人員、企業和投資人提供服務及最新最實用的招商引資信息。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