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布促進體育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到2022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1800億元(附政策)
中商情報網訊:7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完善全省體育全產業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體育制造業轉型升級、體育服務業提質增效、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四川體育產業規模更大、結構更優、市場更活,體育供給豐富多樣,體育消費愈加旺盛。到2022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800億元。到2035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10000億元。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9〕43號)精神,激發全民健身熱情,提升體育消費意識,推動全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體育強省建設,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體育工作和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實四川體育“123456”發展戰略,按照“動員千億各類資本、打造萬億體育產業”的發展理念,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全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力量。
(二)發展目標。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完善全省體育全產業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體育制造業轉型升級、體育服務業提質增效、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四川體育產業規模更大、結構更優、市場更活,體育供給豐富多樣,體育消費愈加旺盛。到2022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800億元。到2035年,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10000億元。
二、全面優化產業布局
(三)打造體育產業核心增長極。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契機,培育區域體育產業重點城市。充分發揮成都“頭雁引領”作用,引領帶動全省體育本體產業發展。支持成都加快建設世界賽事名城,創建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國家體育產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如無特別說明,排在首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四)建設三大運動產業帶。以區域資源稟賦為依托,以環境容量為紅線,引導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等運動項目產業合理布局。依托橫斷山脈東緣山系和大巴山脈四川段建設綠色生態山地運動產業帶,依托長江水系以及大型湖泊建設藍色水上運動產業帶,依托冰雪資源建設白色冰雪運動產業帶。(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
(五)推動區域體育產業協調發展。以德陽、綿陽、樂山、眉山、資陽、遂寧、雅安7市為依托,推進“環成都體育產業發展區”建設。以自貢、瀘州、內江、宜賓4市為依托,推進“川南體育產業發展區”開發建設。以廣元、南充、廣安、達州、巴中5市為依托,推進“川東北體育產業發展區”開發建設。以攀枝花和涼山為依托,推進“攀西體育產業發展區”開發建設。以阿壩和甘孜為依托,推進“川西北生態體育產業發展區”開發建設。(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
三、著力優化產業結構
(六)加快補齊體育制造業短板。支持一批體育智造工業園、產業園等建設成為全省具有示范引領性的體育用品制造基地。鼓勵體育制造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創建體育用品研發制造中心。建立“科體協同”合作機制,將體育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納入四川省科技計劃支持范圍。(責任單位: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科技廳、省體育局)
(七)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支持引進國際性體育精品賽事。打造以“跑遍四川”系列賽為龍頭的“全域四川”等地方自主品牌賽事。支持四川省商運會、中國名校校友運動會、川籍農民工運動會等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積極對接沿江城市創辦區域性品牌賽事。籌辦好2021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22年世界乒乓球團體錦標賽、2023年亞洲杯足球賽、2025年世界運動會。支持樂山承辦2022年省運會,探索省運會市場化辦賽模式。做好體育賽事活動的申辦、審批、組織、服務與監管工作。強化體育賽事公共安全管理,到2022年完成全省大型體育場館安保等級評價工作。(責任單位:公安廳、省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大力發展冰雪產業。鼓勵各地引導社會力量建設冰雪場地。實施冰雪運動進校園、進商場、進景區,鼓勵學校與社會有資質的冰雪運動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冰雪運動教學活動。持續辦好“中國(四川)南國冰雪節”和“四川省全民健身冰雪季活動”。到2022年,實現全省“千萬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打造一批冰雪運動示范項目。(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教育廳、文化和旅游廳、商務廳)
(九)培育發展體育服務業。大力培育健身休閑、競賽表演、場館服務、體育經紀、體育培訓等服務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延伸產業鏈條。舉辦四川天府國際體育博覽會。提升全省體育服務業質量水平。(責任單位:省體育局,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
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
(十)積極培育體育骨干企業。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體育企業在川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技術研究院等機構。培育四川本土體育企業,做大做強四川體育產業集團,鼓勵優勢企業、優勢品牌和優勢項目連鎖發展。支持市(州)組建體育產業集團。到2022年,創建15家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單位。(責任單位:省體育局)
(十一)大力扶持中小體育企業。支持引導各類中小體育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支持體育企業申報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種子企業、瞪羚企業、小巨人企業。支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按規定參與體育創業。(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十二)推動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加強基層體育組織建設,符合直接登記條件的,可直接向民政部門依法辦理登記。重點扶持一批運行良好、積極作為的基層體育組織,促進各類體育組織與體育企業合作。(責任單位:民政廳、省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大力促進體育消費
(十三)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繼續加大基層體育設施建設力度,支持各地合理利用公園綠地、市政用地建設足球場、籃球場等體育設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并依法按約定享受相應權益。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利用工業廠房、商業用房、倉儲用房等既有建筑及屋頂、地下室等空間依法依規建設改造成體育場地設施。挖掘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潛力。加快成都天府奧體公園、樂山奧林匹克中心等重點體育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自然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
(十四)促進全民健身消費。探索設立四川體育消費券。實施全民健身行動,努力打造百姓身邊的健身組織和“15分鐘健身圈”。積極開展大、中、小學校體育聯賽,促進學生掌握兩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養成終身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積極推廣適合老年人強身健體的運動項目和鍛煉方法。(責任單位:省體育局,教育廳、財政廳)
(十五)激發體育消費活力。支持體育培訓市場健康發展。發揮以足球、籃球等賽事作為體育消費龍頭的帶動作用,豐富節假日體育賽事供給,激發大眾體育消費需求。打造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經濟和信息化廳)
(十六)優化體育消費環境。加強體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宣傳推廣,塑造陽光健康的四川體育產業品牌形象。完善體育市場監管體制,加大對體育市場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規范體育市場秩序,加快建設全省體育行業信用體系。(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省市場監管局、省廣電局)
六、加快打造發展載體
(十七)建設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激勵各地積極創建體育特色鮮明、產業實力雄厚、發展環境優良、服務設施完善、綜合效應突出的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到2022年,建成10個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力爭創建2個以上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責任單位:省體育局)
(十八)積極創建國家體育產業創新試驗區。支持有條件的市(州)創建國家體育產業創新試驗區,在體制機制、主體培育、融合發展等方面加強探索創新。(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
(十九)建設體育服務綜合體。大力推動各地建設一批業態多元、服務功能完善的體育服務綜合體。到2022年,全省建成200個體育服務綜合體。(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
七、積極推動產業融合
(二十)推動體育與醫療融合發展。鼓勵醫院培養和引進運動康復師,積極推廣“運動處方”,推動形成體醫融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模式。完善國民體質監測指標體系,將相關指標納入居民健康體檢推薦范圍。加強針對老年群體的非醫療健康干預,支持構建慢性疾病運動干預體醫結合服務新模式,創新建設慢性疾病運動干預中心。(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鼓勵體育與文旅融合發展。積極引導旅游景區、景點等開發體育旅游項目,鼓勵各地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加快省體育博物館建設。到2022年,創建20個省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10項省級體育旅游精品賽事、10條省級體育旅游精品線路。(責任單位:文化和旅游廳、省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加快體育與教育融合發展。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提高體育在教育全過程中比重。支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進體育專業人才和機構為學校體育課外訓練和競賽提供指導。鼓勵各地在體育基地、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和戶外運動營地等場所開展青少年研學活動。鼓勵高校搭建大學生體育產業創新創業孵化平臺。(責任單位: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三)促進體育與信息融合發展。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先進信息通信技術,開發應用智慧運動場景。建設全省體育大數據中心,促進體育場館活動預訂、賽事信息發布、經營服務統計等整合應用。(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省大數據中心)
八、加大保障工作力度
(二十四)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體育行業協會改革,全面實現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推進公共體育場館“兩改”(改造功能、改革機制)工程,采取特許經營、委托經營等方式提升場館運營水平。政府投資新建體育場館應委托第三方企業運營,不單獨設立事業單位管理。制定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目錄和標準,定期發布《四川省體育賽事計劃目錄》,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體育賽事市場化運作。完善體育賽事品質標準體系與綜合效應評估體系,建立賽事動態監測機制,做好各類風險防范。(責任單位:省體育局,公安廳、民政廳、財政廳)
(二十五)發揮政府資金引導帶動作用。完善公共財政體育投入機制。合理劃分市(州)和縣(市、區)政府在體育領域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加大政府性基金與一般公共預算統籌投入力度。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全民健身服務的力度。(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
(二十六)落實稅費優惠政策。體育企業符合現行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享受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小微企業財稅優惠等政策。體育場館自用的房產和土地,可按規定享受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相關優惠。鼓勵通過談判協商、參與市場化交易等方式,確定體育場館及健身休閑設施使用水電氣等價格。(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四川省稅務局、省能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體育企業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等質押貸款創新。鼓勵銀行探索“體育貸”,支持體育企業通過質押商業賽事舉辦權、場地經營權等方式申請貸款。支持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加大對符合條件體育企業的服務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發行社會領域產業專項債券。支持體育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將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納入上市企業后備資源庫。(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銀保監局、四川證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八)保障體育產業用地。各市(州)在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要統籌考慮體育用地布局,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體育產業項目,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在不改變用地主體、規劃條件的前提下,依法依規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發展體育產業的,經投資或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可實行5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的過渡期政策。鼓勵各地探索利用集體建設用地、符合條件的“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土地發展體育產業。(責任單位:自然資源廳,省林草局)
(二十九)完善體育產業統計體系。建立體育產業統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體育產業統計調查制度,開展體育產業重點業態動態監測,定期發布統計調查數據。(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省統計局)
(三十)加快建設體育產業人才隊伍。將符合條件的體育產業領軍人才和專業團隊納入“天府英才工程”支持范圍。支持省內高校加強體育產業專業人才培養。鼓勵退役運動員進入體育產業領域就業、創業。(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人才辦〕、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體育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一)落實工作責任。將體育產業工作納入省全民健身聯席會議工作內容,建立多部門合力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工作格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加強對體育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本地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對本意見貫徹落實情況的跟蹤督促。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7月28日
【招商情報庫】專注于資本時代招商引資,力求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招商引資平臺,為廣大的招商人員、企業和投資人提供服務及最新最實用的招商引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