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招商政策 > 正文

河北印發氫能產業鏈集群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2022年氫能產業鏈年產值達150億元

發布日期:2020-07-23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為促進河北省能源結構清潔轉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河北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河北省氫能產業鏈集群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以培育壯大氫能產業為目標,加快構建“政策生態、產業生態、服務生態”三大氫能生態體系,率先將河北省打造成為全國氫能產業創新發展高地,推動氫能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戰略引擎。

行動計劃明確,到2022年,氫能關鍵裝備及其核心零部件基本實現自主化和批量化生產,氫能產業鏈年產值150億元,基本形成涵蓋產業全鏈條的技術研發、檢驗檢測體系,制氫成本持續下降,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全省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等示范運行規模達到4000輛,其中張家口市不低于2500輛。

附:河北省氫能產業鏈集群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為高起點謀劃、高質量發展氫能產業,促進我省能源結構清潔轉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依據《河北省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制定本行動計劃(2020-2022年)。

一、面臨形勢

有利形勢:氫能是21世紀最有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具有零排放、來源多、應用廣等優點,主要發達國家均把發展氫能作為未來新能源技術創新的重大戰略方向。2019年,國務院首次將“推動充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全國兩會把“保障能源安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為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維護我國能源韌性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礎。我省也于2019年8月出臺了《河北省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總體來講,我省氫能產業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具備一定的產業發展基礎,一是氫氣資源優勢明顯。可再生能源豐富,風電制氫具有一定優勢。我省是鋼鐵、煤炭、化工大省,工業副產氫產量較大。二是產業規模初步形成。我省擁有一批氫能領域知名企業,技術研發力量雄厚,在氫能“制取—儲運—加注—應用”產業鏈布局上已具備一定基礎。三是應用示范成效顯現。張家口市抓住冬奧會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的有利時機,率先發展氫能產業,探索氫能審批制度改革,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公交車174輛,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存在問題:氫能產業發展總體處于起步階段,核心技術與國外先進技術相比尚有差距,燃料電池發動機功率、壽命和續航里程有待提高。氫氣的儲存和運輸技術存在瓶頸。基礎設施不完善,市場培育有待加強。規模效益尚未形成,氫能利用成本較高,現階段尚需政策補貼。技術標準不夠完善,推廣應用受到制約。尚未列入能源體系,管理職責不夠明晰,項目建設制約較多。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培育壯大氫能產業為目標,加快構建“政策生態、產業生態、服務生態”三大氫能生態體系,率先將我省打造成為全國氫能產業創新發展高地,推動氫能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戰略引擎。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統籌規劃。加強頂層設計,明確主攻方向,突破關鍵技術,強化終端應用,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主導、產業延伸。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圍繞氫能“制取-儲運-加注-應用”環節,加大研發力度,堅持從供需兩側發力,加速氫能產業規模化、商業化進程。

突出重點、做強優勢。發揮比較優勢,支持重點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優勢資源合作,構建有區域特色、產業集聚、行業領先的氫能產業發展體系。

政策支撐、注重實效。堅持創新驅動,建立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項目,打造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新高地。

(三)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顯著提升。到2020年底,一批氫能重點項目順利實施,氫能產業鏈年產值50億元。到2021年,全省氫能產業形成覆蓋制氫、氫能裝備、加氫站、燃料電池、整車及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氫能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00億元。到2022年,氫能關鍵裝備及其核心零部件基本實現自主化和批量化生產,氫能產業鏈年產值150億元。

核心技術不斷突破。到2022年,基本形成涵蓋產業全鏈條的技術研發、檢驗檢測體系。突破純水電解制氫設備的集成設計及制造技術,制氫成本持續下降。燃料電池電堆和發動機技術取得實質進展,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開發出70兆帕高壓車載氣瓶及儲氫系統、30-50兆帕氫氣運輸長管拖車、70兆帕加氫站用高壓儲氫容器、加氫機等關鍵設備和技術。

應用領域持續擴大。到2020年底,全省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重卡車等示范運行規模達到350輛。到2021年底,全省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重卡車等示范運行規模達到1000輛。到2022年,全省燃料電池公交車、物流車等示范運行規模達到4000輛,其中張家口市不低于2500輛;燃料電池實現在大型應急電源、通信基站、分布式熱電聯供等領域的試點示范;開展氫氣混入天然氣管網、H-CNG加氣站等民生用氣、調峰用氣的應用示范。

三、主要任務

(一)發揮資源優勢,加強氫能供給

借助冬奧會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有利時機,充分發揮張家口可再生能源資源優勢,建設張家口可再生能源制氫基地。推動河北建投沽源縣風電制氫工程一期、海珀爾風電制氫工程一期項目建設,2020年底前投產,新增制氫能力5700kg/天。推動河北建投崇禮風光儲互補制氫工程一期、海珀爾風電制氫工程二期項目建設,2021年建成投產,新增制氫能力16850kg/天。推動中智天工風光電制氫工程、河北建投崇禮風光儲互補制氫工程二期、河北建投沽源縣風電制氫工程二期項目建設,2022年建成投產,新增制氫能力11400kg/天。

發揮工業副產氫資源優勢,依托鋼鐵、化工等企業發展工業尾氣高效低成本制氫。推動旭陽能源集團定州園區和邢臺園區氫氣提純項目(制氫能力均為1000kg/天)建設,分別于2020年和2021年建成投產。推動河鋼集團邯鄲焦爐煤氣制氫聯產LNG項目(制氫能力3000kg/天),2021年建成投產。推動晉煤金石集團石家莊化工園區工業尾氣制氫(制氫能力1000kg/天)、河北華豐能源邯鄲武安高純氫能源基地項目(制氫能力2600kg/天),2022年建成投產。(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

(二)依托優勢企業,提升裝備水平

依托優勢企業重點研發70兆帕高壓車載儲氫系統、大容量高壓氣態和低溫液態氫的儲運技術、液態有機物儲氫技術、用于高壓氫氣領域的特種鋼材及抗氫脆和滲透的輸氫管道材料技術。推動保定長城汽車先進膜電極研發成果產業化項目,2020年底前投產,年產100萬片氫燃料電池膜電極組件。推動安瑞科石家莊、廊坊高壓站用儲氫裝備、高壓氫氣運輸裝備、加氫裝備、車載儲氫瓶及供氫系統產品研發和生產線升級改造,2021年建成投產。推動新興能源裝備高壓儲氫式容器制造項目、中國氣谷·邯鄲氫能裝備產業園一期工程、邯鄲718所關鍵設備研發生產項目和中鐵電氣化局城鐵公司氫能源軌道交通裝備技術研發項目,2022年建成投產,打造全國一流氫能裝備制造基地。(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三)注重規劃引領,強化基礎設施

強化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布局。鼓勵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實行專業化投資、建設、運營各類氫能基礎設施。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發揮聯合建站集約優勢,支持利用城市現有場地和設施,探索油、氣、氫、電綜合供能服務站建設。2020年全省計劃新建成投運加氫站10座,總加氫能力9000kg/天。2021年再新建成投運加氫站10座,累計加氫能力達到20000kg/天。2022年再新建成投運加氫站10座,累計達到30座以上,累計加氫能力不低于30000kg/天。(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應急管理廳)

(四)加大研發力度,提升電池技術

支持燃料電池電堆和發動機生產企業,加大研發力度,提升發動機功率,延長壽命,降低成本。推動億華通公司年產10000臺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項目和張家口市氫能科技公司年產4000臺風冷型氫燃料電池堆項目建設,2020年建成投產。推動張家口聚通科技公司年產150兆瓦高性能燃料電池電堆生產基地工程和氫電能源科技公司年產1000臺新能源車用氫燃料電池項目,2021年建成投產。(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五)加快整車項目,完善產業鏈條

推動北汽福田汽車公司張家口宣化年產1000臺燃料電池客車生產基地項目和長安客車公司定州年產1000臺氫燃料電池整車生產項目建設,2020年建成投產。推動張家口康盛股份公司年產1500臺新能源專用車整車制造廠項目建設,2021年建成投產。推動保定長城汽車氫能源乘用車研發項目建設,2022年冬奧會前推出首臺氫燃料電池乘用車樣車。以整車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六)發揮示范作用,做好推廣應用

加快張家口、保定、定州氫能應用示范城市建設。借助2022年冬奧會舉辦和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的重大機遇,以服務冬奧會為主線,到2022年,在城市公交、物流、旅游及奧運專線等領域規模化商業運行。支持保定市依托長城汽車公司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研發和制造,盡快形成集研發、裝備制造、示范運營和配套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集群。支持定州等市利用工業副產氫資源,及長安氫能客車本土生產優勢,積極開展氫能應用示范。支持石家莊化工園區利用工業副產氫,開展產業升級及能源綜合利用。

支持工業企業開展氫能應用示范。支持河鋼集團、旭陽能源等工業企業,以“就近制取、就近使用”為原則,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加快布局建設工業副產氣制氫項目,著力提高工業副產氫提純技術。以職工通勤車、物流車和載重貨車為切入點,配套建設制氫工廠和加氫站,大力推進燃料電池重載汽車示范,形成可復制的商業模式推廣。(責任單位:有關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七)推動集聚發展,強化優勢地位

引導氫能產業在空間布局上趨于集中,功能上趨向集聚,定位上互補發展,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鼓勵張家口、邯鄲、保定、定州等市依托氫能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培育壯大重點企業,圍繞技術研發、產品設計、標準制定、核心部件制造、控制軟件開發等關鍵環節,加快實施一批重點項目,打造國內一流的氫能產業鏈集群。(責任單位:有關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八)加強創新建設,引領行業發展

加快河北省氫能產業創新中心、張家口氫能與可再生能源研究院、保定長城汽車氫能技術中心、石家莊裝備制造園區氫能裝備基地、石家莊安瑞科高壓氫氣儲運裝備工程實驗中心、邯鄲718所氫能技術研究中心、邯鄲新興能源氫能源儲運裝備工程研究中心,集中攻關一批亟待突破的氫能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實施一批產業化項目,確保我省氫能產業發展保持行業領先地位。(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科學規劃布局

成立由發改、工信、科技、財政、稅務、自然資源、住建、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人社等部門組成的氫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推進規劃布局、項目審批、財政支持、技術創新、生產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用地保障、安全環保等工作。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高校院所等共同組建國家級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產業交流與合作,促進優勢互補,形成協調有序、合作共贏的產業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二)優化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水平

認真貫徹落實《河北省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要求,及時為企業辦理各項手續。儲氫、加氫站建設及裝備制造項目,由屬地備案機關進行備案管理。高速公路加氫站,統籌納入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改造規劃。對于先進氫能產業項目,優先列入省、市重點項目計劃,市、縣政府負責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和用地指標,予以優先保障。因受資源環境條件約束,項目所在城市或范圍內保障能力不足,補充耕地確實難以及時、足額落實的,可在省級補充耕地指標庫中申請調劑解決。對處于工業園區的氫能項目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可簡化為環境影響登記表依法備案登記,不再實施審批。(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

(三)支持先行先試,積極穩妥發展

落實國家加快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的有關要求,支持張家口積極穩妥開展氫能、儲能等清潔能源管理體制改革試驗,探索建設支撐產業創新發展的新機制、新政策,率先制定有利于氫能產業發展的管理辦法和標準體系。鼓勵各市結合當地氫氣供給能力和市場需求,合理制定地方氫能源發展規劃,依托優勢企業,充分發揮重點項目示范引領作用,在市場化運營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安全開展氫能應用。(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省應急管理廳、省公安廳)

(四)加大財政支持,拓寬融資渠道

對生產首臺(套)氫能裝備企業列入《河北省重點領域首臺(套)重大裝備產品公告目錄》的產品投保綜合保險,經評審符合條件,省級財政給予保費補貼。對認定為國家級的氫能科技型中小企業,優先列入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計劃,給予支持。落實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對符合條件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購置和加氫站建設給予適當補貼。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區)制定各類支持政策。加強銀企對接合作,加大對氫能項目信貸支持,鼓勵各類資本設立氫能產業基金及創新創業基金,吸引和撬動社會資金積極參與,提升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潛力。(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稅務局)

(五)強化人才支撐,擴大對外合作


吸引高層次的海內外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領域高新技術專業人才隊伍,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營造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支持高等院校與企業、科研院所加強合作,聯合培養一批掌握前沿技術的科技人才,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引進和培養體系,迅速壯大人才隊伍,為我省氫能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支持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核心技術的合資合作和技術引進,加快燃料電池零部件產業集群建設,鼓勵企業通過海外并購獲得核心技術,提升整體競爭力。鼓勵企業建立健全研發體系,積極與國外龍頭企業及研發機構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通過開放合作,逐步形成與國際接軌、具有較強自主研發能力的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創新體系。(責任單位:各市人民政府,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