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招商政策 > 正文

重慶發布加快夜間經濟發展行動計劃 構建“1+10+N”夜間經濟發展格局

發布日期:2020-07-21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7月20日,重慶市商務委、文旅委、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等10部門發布《關于加快夜間經濟發展促進消費增長的意見》。《意見》提出,重慶發展夜間經濟的目標是:夜間經濟占城市消費比重逐年提高,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業態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管理規范、區域協調發展、商旅文體深度融合的“1+10+N”夜間經濟發展格局。其中,“1”指依托“兩江四岸”核心區基本建成全市夜間經濟核心區;“10”指在“一區兩群”成功創建10個高品質夜間經濟示范區;“N”指在各區縣均建成夜間經濟集聚區。

全文如下:

關于加快夜間經濟發展促進消費增長的意見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夜間經濟是現代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重慶夜間經濟發展成效明顯,對繁榮市場、擴大消費、促進就業等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有效對沖疫情影響,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進一步推動我市夜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市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深化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新布局,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分類施策、示范引領,創新供給、品牌發展,統籌指導、屬地管理的原則,以擴大消費、服務民生為導向,以消費載體建設為基礎,以業態模式創新為引領,以質量品牌建設為重點,以公共服務完善為保障,營造開放、有序、活躍的夜間經濟發展環境,打造“重慶味、國際范”的“不夜城”。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夜間經濟占城市消費比重逐年提高,形成布局合理、業態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管理規范、區域協調發展、商旅文體深度融合的“1+10+N”夜間經濟發展格局。主城都市區“兩江四岸”核心區基本建成全市夜間經濟核心區,在“一區兩群”成功創建10個高品質夜間經濟示范區,各區縣(自治縣)和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以下統稱區縣)均建成夜間經濟集聚區。

三、重點工作

(一)加強夜間經濟規劃布局

將夜間經濟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集聚集約、豐富業態、完善配套、優化功能、提升品質、突出特色”的原則,編制夜間經濟發展規劃。培育夜間經濟集聚區,創建夜間經濟示范區,打造夜間經濟核心區,在全市形成集聚發展、示范帶動、核心引領的夜間經濟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文化旅游委,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培育夜間經濟集聚區。鼓勵依托商圈、夜市街區、特色商業街、旅游景點、文化娛樂設施、高校和創業創新集中區域等建設餐飲集聚型、購物集聚型、文體消費型、旅游觀光型、便利服務型、國際風情型夜間經濟集聚區。強化夜間經濟集聚區風貌建設、設施配套和業態引導,注重品質提升和綠色消費。(責任單位: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創建夜間經濟示范區。鼓勵以夜間經濟集聚區為依托,出臺扶持政策,圍繞活力時尚、休閑健康、跨界融合等主題創新發展,創建一批時尚型、融合型、便民型夜間經濟示范區,打造一批“本地人常去、外地人必去”的網紅打卡地。制定夜間經濟示范區建設規范,發揮標準和引領作用。(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打造夜間經濟核心區。發揮主城都市區“兩江四岸”核心區歷史文化和景觀資源優勢,以長嘉匯大景區為重點,聯動解放碑、觀音橋等夜間消費基礎較好的核心商圈,串連朝天門、北濱路、南濱路等黃金消費帶,集聚大九街、十八梯、洪崖洞、鎏嘉碼頭、彈子石老街等夜間熱點消費場所,規劃建設重慶夜間經濟核心區。(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文化旅游委等,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人民政府)

(二)建設多元夜間消費場所

打造一批“不夜重慶”地標。依托“山城”“江城”“歷史文化名城”,建設一批商旅文體精品項目。通過植入燈光造景、創意燈飾、3D全息等先進科技,構建地標建筑、路網立交、水系河岸、旅游景點的光彩景觀,打造“立體山城”“光影江城”“魅力橋都”等夜景名片。通過游輪、索道、都市觀光大巴等載體,全面展現“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夜景形象。利用重慶高樓、山水和夜景等特色優勢,在商業樓高層或樓頂、濱江沿岸發展以觀光餐飲、休閑娛樂為主的“云端經濟”“江岸經濟”。(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市城市管理局等,有關區縣人民政府)

構建一批夜間消費商圈。以商業綜合體、美食街、文化娛樂設施等商業集中區域為重點,整合資源、補齊短板,加強商旅文體融合,創新推廣新業態新模式,提升消費品質,延長營業時間,開設深夜營業專區、24小時便利店等夜間消費場所,集中連片形成重點商圈夜間經濟發展帶。(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有關區縣人民政府)

提升一批特色夜市街區。引導已建成的市級夜市街區改造提升、錯位發展,不斷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加強各類設施配套,提升運營品質,打造特色化、規范化、親民化、常態化的夜市街區。圍繞大九街、洪崖洞、磁器口(沙磁巷)等商業氛圍濃厚、文化底蘊厚重、城市風貌優美的特色夜市街區,突出主題、強化特色,推動業態、文態、形態和生態一體化集聚發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有關區縣人民政府)

(三)培育“五夜”生活業態

“夜味”—夜品特色美食。大力引進國內外品牌餐飲、知名酒吧,滿足國際化消費需求,集聚打造世界美食專區。深化美食“三品”工程,鼓勵重慶火鍋、小面和江湖菜等渝派特色美食充分挖掘美食文化、創新菜品,支持特色小店、老字號店延時、錯時或24小時經營。開展各種美食節、小吃節、節慶店慶等美食體驗活動和美食狂歡夜、啤酒狂歡節、酒吧特色派對等主題活動,推出一批風格各異、環境優美的夜間美食街和酒吧街。(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夜養”—夜享運動康養。積極發展夜間運動健身、醫美康養等產業。加快建設體育場館和體育公園等公共體育設施,夯實運動休閑基礎,鼓勵室內籃球館、網球館、滑冰場、健身房等創新夜間服務方式,開展各類“重激情”“輕時尚”的體育運動。鼓勵開展夜間醫養服務、醫美產品體驗和醫美義診活動。利用重慶溫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夜間康養產業。(責任單位:市體育局、市文化旅游委、市衛生健康委,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夜賞”—夜賞文化藝術。打造夜間消費“文化IP”,策劃組織系列電影、演藝、非遺、文創、展覽等“不夜重慶”文化藝術主題活動。支持依托現有劇場創作大型駐場演藝,引進國內外知名夜間演藝項目,打造體驗式、互動式特色演出項目。支持演藝吧、音樂餐廳、沉浸式劇場等新型消費業態發展。扶持24小時實體書店,鼓勵有條件的圖書館、美術館、藝術館、博物館、陳列館、科普中心和紅色旅游景區等延長開放時間,適時開放夜場參觀,舉辦夜間旅游文化活動。鼓勵培訓機構和社區開展夜間國學、語言、藝術、康養等學習培訓活動。(責任單位:市文化旅游委,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夜玩”—夜娛休閑觀光。積極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合理布局夜市街區,升級發展電競、電玩、歌舞、街頭演藝等夜間娛樂項目,規范業態健康發展。串聯“兩江四岸”知名景點和人文景觀,優化“兩江游”線路,增強“夜游兩江”品牌吸引力。鼓勵夜間景區、文創園區、主題公園、特色小鎮等根據實際條件適當延長開放時間,連通游、購、玩、吃等夜間消費區域,打造夜間旅游“打卡地”。(責任單位:市文化旅游委,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夜購”—夜淘時尚精品。支持購物中心、大型百貨引入國內外品牌首店,開設智能家居、跨境電商等展示展銷中心,借助超高清視頻、AR/VR等手段推行創意體驗式消費,在夜間舉辦時尚走秀、時尚展覽、新品首發等活動,提升夜間購物時尚度和體驗感。支持商圈組織大型商業綜合體開展夜間購物節、假期狂歡季、深夜購物不打烊等夜間促銷活動,營造濃厚的夜間購物氛圍。(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四)打造夜間消費品牌

培育壯大品牌企業。加大對夜間經濟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引導企業推進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升級發展。加強品牌宣傳推廣,扶持培育一批實力強、影響力大的“龍頭企業”和“明星企業”。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招商引進一批具有行業引領力的全球型、全國型知名品牌企業,擴大夜間消費集聚力和影響力。開展特色夜間消費場所創建活動,評選一批夜間經濟示范街區、示范商家。(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扮靚夜間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夜重慶·潮生活”內涵,導入國際化、智能化元素,線上線下聯動升級打造“不夜重慶生活節”,構建起促進夜間消費、彰顯城市魅力的“不夜重慶”IP。引進國內外夜間文化藝術、娛樂時尚、體育競技等項目,匯聚體育、演藝界明星等潮流達人,開展“點亮不夜城”系列促消費活動。策劃打造重慶夜景文化旅游節慶品牌。加強川渝聯動,策劃以文化、旅游、購物、餐飲等為主題的夏季、周末或節日精品夜間活動,營造濃厚的夜間消費氛圍。(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有關區縣人民政府)

(五)推動夜間經濟創新升級發展

培育壯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聯動大型成熟電商,打造消費聚集、品牌匯集、產業聯動、場景多元的線上夜間消費平臺,推進夜間消費場所、夜間消費業態線上發展。培育本地線上生活服務平臺,設立夜間消費線上惠民專區,引導夜間生活服務業態發展線上業務。推動文化旅游、健康養生和教育培訓等夜間消費業態線上發展。建設智慧城市智能監控系統和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夜間經濟客流統計、信息服務、安全監管等功能,創新提升夜間經濟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利用大數據等技術,通過互聯網平臺有針對性地為本地居民、游客推薦個性化夜生活目的地,為夜間消費導流。加快建設重慶智慧商務大數據平臺,積極推行政用、民用和商用,助力夜間經濟發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公安局、市文化旅游委、市衛生健康委等,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六)完善夜間經濟功能配套

加強夜間經濟重點區域街景打造、照明裝飾美化和指引標識優化,完善公共WIFI、5G通訊和休閑、環衛等配套設施。督促餐飲經營者依法依規安裝油煙凈化設備,完善水電氣供給、污水排放、垃圾收運等公共設施。筑牢夜間經濟安全發展基礎,完善治安、消防等配套設施。優化夜間經濟集聚區及周邊交通組織,在夜間特定時段將部分街道調整為分時制步行街;具備時段性停車條件的周邊道路,因地制宜設置夜間動態路內停車位;在周邊區域增開夜班公交線路、加密夜間公交班次、延長夜間運營時間;在無軌道交通配套的夜間經濟集聚區增開通達附近軌道交通站點的接駁車;加強夜間出租車、網約車運營調配。健全金融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提高國際信用卡支付便利度,增加個人本外幣許可兌換服務點,實現夜間消費便利化支付與結算。(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等,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市級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部門協作和市區(縣)聯動,建立工作聯系會議制度,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各區縣(自治縣)要加強本區域夜間經濟的規劃布局和統籌協調,積極探索建立“夜間區(縣)長”“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制度,制定政策措施和實施方案,加強街區自治和行業治理,推動夜間經濟健康有序平穩發展。(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二)創新監管方式。建立包容審慎的監管服務機制和審批“綠色通道”,依法依規降低準入門檻,簡化審批手續,放寬夜間促銷活動審批,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支持發展夜間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發展深夜影院、深夜書店、深夜音樂俱樂部、深夜駐場秀等夜間文化娛樂項目。在夜市重點區域牌匾設置、夜間燈光布置等方面創新管理模式,允許利用街面開展形象展示推廣活動。支持管理規范的非主干道臨時占道經營攤區培育發展成為夜間經濟集聚區。建立夜間經濟安全聯防聯控和風險評估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營造安全有序的夜間消費環境。支持組建夜間經濟行業組織,引導商家誠信經營,推進行業自律發展。(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市市場監管局等,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三)強化政策扶持。落實國家有關稅費減免優惠政策,統籌利用市級部門專項資金,支持夜間經濟集聚區、示范區、核心區打造和發展特色夜間消費等重點項目。市級有關部門根據職能職責,細化支持夜間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降低夜間經濟集聚區用電、用能成本措施,將政府全額投資的公共照明和裝飾照明等非經營性用電接入公共配電網,費用由各級財政承擔。改造利用城市核心區域的老廠房、老倉庫等設施發展夜間經濟業態,按商業商務設施對待并予以保護。鼓勵各區縣配套落實相關政策,支持本區域夜間經濟發展。(責任單位:市公安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市市場監管局等,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管委會)

(四)加強宣傳引導。利用網絡、新聞媒體和社交平臺,加大夜間經濟宣傳推廣,為消費者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夜間消費資訊服務。印制“不夜重慶”打卡地圖,線上線下聯動開展“夜間網紅打卡地”等征集活動,發起“山城十大夜游景點”網絡投票活動,大力吸引國(境)內外游客。探索開展夜間經濟統計監測,加強國(境)內外交流合作,鼓勵高等院校、智庫機構等加強夜間經濟發展研究,動態發布夜間經濟發展報告。(責任單位: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委等)

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重慶市公安局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重慶市城市管理局重慶市交通局

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重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重慶市體育局

2020年7月11日

【招商情報庫】專注于資本時代招商引資,力求打造更便捷更高效的招商引資平臺,為廣大的招商人員、企業和投資人提供服務及最新最實用的招商引資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