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招商政策 > 正文

《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0-2022)》印發(全文)

發布日期:2020-07-09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0-2022)》(下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到2022年,形成內生化、可持續的轉型基礎支撐,建成覆蓋各層級、各場景的改造標桿,集成一批數據鏈與價值鏈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與107個重點集群加快融合,并培育出15個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提升5%以上,業務信息系統(ERP、MES等)普及率提升8%以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應用率提升10%以上,電子商務覆蓋率提升20%以上且年營業收入增速達8%、產值超百億元的數字化特色產業集群。

以下為具體內容:

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2020-2022)

為促進數字經濟和產業集群深度融合,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助力縣域經濟發展壯大,打造新的競爭優勢和經濟增長點,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根據《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20-2025)》部署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將數字化轉型與精益化提升緊密結合,加快實現縣域特色產業鏈條改造和集群聚變,深入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平臺”融合發展,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示范作用,匯聚一批數字化工具、平臺和服務,帶動集群企業展開群體性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做優做強做大特色產業集群,為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二)基本原則

——整體推進、試點先行。樹立系統化的數字化思維,從全鏈條全集群層面考慮數字化轉型的戰略、方向和路徑,基于業界標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架構,集成開發相應的集群平臺和數字化工具,圍繞數據鏈進一步推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在107個重點集群中優選試點,結合產業特色和發展條件,展開各領域示范應用,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需求導向、重點突破。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切實需求、特色產業的薄弱環節以及用戶市場的最新動態,運用數字化思維與技術,結合多元化要素培育手段,激發龍頭骨干企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優先開展數字化升級,以點帶面支持縣域特色產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改造。

——協調聯動、開放共享。支持龍頭企業和高校院所創新裂變、開放賦能,帶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動縣域特色產業優化布局、優勢互補,實現差異化協調發展。利用京津地區和東部沿海區域的高端要素,從更大范圍撬動數字化轉型資源,推動創新融通發展。

(三)行動目標

通過實施“筑基”“智造”“育新”三大工程,形成根植于河北的數字化供給能力,激活廣大集群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實現生產要素和數字化資源有機連接,打造聚合發展的集群生態系統競爭力,支撐縣域特色產業經濟效益提升、發展結構優化、創新能力增強。

到2022年,形成內生化、可持續的轉型基礎支撐,建成覆蓋各層級、各場景的改造標桿,集成一批數據鏈與價值鏈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與107個重點集群加快融合,并培育出15個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提升5%以上,業務信息系統(ERP、MES等)普及率提升8%以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應用率提升10%以上,電子商務覆蓋率提升20%以上且年營業收入增速達8%、產值超百億元的數字化特色產業集群。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筑基”工程,夯實數字化轉型根基

1.改善精益制造基礎。立足集群特色,開展精益理論宣貫和實操工具培訓,將以精益管理為方法基礎、以信息技術為工具載體的數字精益理念、規范、標準落實到集群企業。結合“百場萬家”公益服務活動,加快普及電子看板和小程序管理體系,鼓勵建立質量控制標準和工藝流程規范,通過重新梳理價值環節、布置工作現場、指派任務分工,實現對人機料法環的全面掌握和集約管控。到2022年,集群規上企業數字精益普及率達到60%。(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政府,以下簡稱“各市縣政府”)

2.提升要素稟賦基礎。從本地供給端發力,豐富要素稟賦數字化內涵。將數字化思維和技能提升納入經營管理者培訓和企業內部培訓,培育數字化管理者、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引導企業家樹立開放式跨界融合思維。鼓勵集群企業利用國家“新基建”契機,通過小程序、在線系統等手段整合數字化資源,打通數據鏈路,消除數據壁壘,實現設計、生產、服務、管理等各類要素稟賦數字化集成共享。到2022年,對300名企業家和管理人員、1000名工程技術人員展開數字化專項培訓。(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各市縣政府)

3.優化融通發展基礎。加快數字化資源供給與縣域特色產業需求融合對接。推動聯通河北省分公司、金蝶石家莊等服務機構和集群深度合作,共建“數字化診所”,就網絡、平臺、標準等智能制造發展基礎建設展開探索,構建數字化轉型的評價診斷體系。支持資源池企業深入集群內部,成立“數字化工坊”,形成經濟適用的解決方案,進行對接改造。鼓勵河鋼數字、中信戴卡等有能力、有基礎的省內龍頭企業嫁接數字化資源、加快服務型延伸,形成“數字化幫扶小組”,對接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和產業鏈進行賦能,引領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互助共進格局。到2022年,開展10組“龍頭企業-重點集群”定點對接。(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各市縣政府)

(二)實施“智造”工程,推動數字化改造升級

1.支持龍頭企業智能化改造。開展集群平臺培育行動,支持具有綜合集成能力的省內外工業互聯網企業,搭建符合本地產業集群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基礎架構,鼓勵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基于統一基礎架構進行二次開發,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聚集發展。推動涿州汽車零部件制造、固安電子信息(新型顯示)等先進制造產業集群優化數據資源利用,開展多層次的大數據和信息化應用服務,強化業務流程數字化管控。鼓勵辛集皮革、定州體育器材等企業數量多、單體規模小的產業圍繞物流倉儲、財務結算等環節,完善經濟適用的“小程序”生態。支持泊頭鑄造、大城絕熱節能材料等高能耗產業集群面向生產控制與優化、節能減排,運營高效靈活的適應性系統。到2022年,全省培育10個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級互聯網平臺。(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生態環境廳,各市縣政府)

2.開展車間現場持續微改造。圍繞縣域特色產業數字化轉型痛點堵點,支持重點集群和龍頭企業應用低成本數字化技術、設備和系統,持續開展針對車間現場內任意單元或模塊的數字化微改造、微創新。加快食品、紡織服裝、醫藥、建材、體品等流程型產業車間對生產線進行分段改造,鼓勵應用自動化生產單元,實施生產過程智能控制和可視化監控。推動汽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離散型產業車間普及數字化控制系統、計劃排產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生產設備、裝備互聯互通。到2022年,全省參與數字化微改造的車間數量達到300個以上。(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縣政府)

3.加快生產資源云化改造。因地制宜、一群一策,推動集群企業向云端有序遷移、上云用云,引導數字化服務商面向集群企業推出云制造和云服務平臺系統,加快技術流、物流、人流、資金流在云上連接融合。重點推動隆堯食品、遵化食品、白溝箱包等消費品產業集群“業務鏈上云”,利用云上信息系統整合發布生產資源和市場供需信息,實現業務有效對接轉化。支持安國中藥、臨西軸承等供給側改革重點產業集群“供應鏈上云”,基于云平臺對全生命周期進行跟蹤管理和動態追溯,優化供應鏈效率。鼓勵曲周生物健康、滄縣藥包材、昌黎葡萄酒等高附加值產業集群“價值鏈上云”,面向研發設計、測試實驗、生產制造等關鍵價值環節,建設集成開放的上云供給資源池,提升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到2022年,集群骨干企業上云率達到60%。(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各市縣政府)

4.鼓勵集群園區示范改造。充分發揮縣域特色產業的集聚效應和網絡效應,以龍頭企業為牽引,探索聯合改造、互助改造的智造集群模式,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園區。重點推動清河羊絨、高陽紡織、無極皮革等比較優勢產業集群,完善IT基礎設施和集群平臺建設,促進在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等各層級數據資源的端到端集成創新。支持懷安汽車、河間再制造等產業集群,通過開展關鍵管控軟件一體化規劃設計及全覆蓋應用,全面提升價值流程效率,有效壓縮產品開發周期,提升產業化迭代速度。到2022年,建成8個覆蓋主要行業的智能制造示范園區。(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科技廳,各市縣政府)

(三)實施“育新”工程,促進數字化創新應用

1.推廣新型研發設計。鼓勵集群企業開放云端創新資源,推動開發工具、設計組件以及工藝參數、專業知識的靈活調取和共享復用,在數字化技術應用和新產品開發上形成經濟性。重點推動黃驊汽車及零部件、廣宗和平鄉自行車等零部件系統緊密耦合的產業集群基于智能傳感連接和海量數據采集,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虛擬仿真設計等先進手段展開產品創新,不斷豐富產品的數字化內涵和功能。鼓勵定州汽車及零部件、成安現代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發揮大企業的帶動作用,向中小微企業開放平臺入口、數據信息、計算能力等創新資源,展開基于產業鏈的網絡協同研發與設計。支持曲周自行車(童車)、邱縣食品、平泉食用菌等勞動密集度較高的產業集群開放眾創、眾包的研發設計虛擬社區,面向更多社會資源,獲取更貼合用戶的設計創意,構建差異化、特色化產品體系。到2022年,培育新型研發設計示范集群10個以上。(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縣政府)

2.培育新型制造模式。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一步集成智能裝備和信息系統,形成現代化的制造體系。重點支持清河羊絨、永清服裝設計、灤南鍬等生命周期較短的產業集群發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制造,應用柔性制造單元和柔性制造系統,構建模塊化生產線,靈活滿足各類生產需求,加速產品創新迭代。推動安平絲網、武邑金屬櫥柜等產業集群基于ERP、MES系統的集成聯通,全面整合共享生產設備、研發設施和制造能力,提高集群內部的產能利用率。到2022年,培育個性化定制或柔性制造試點企業20家以上,形成共享制造試點集群5個以上。(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縣政府)

3.拓展新型市場網絡。整合市場和渠道資源,樹立統一標準,建設統一品牌,構建集群新型營銷網絡。重點鼓勵紡織服裝、食品等直接貼近終端市場的產業集群,構建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型場景,形成電商引流、訂單轉化、在線服務的全鏈閉環。推動各類產業集群建設集成化電商體系,促進網絡分銷、電子商務物流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支持打造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發展產銷協同、精準對接的網絡營銷模式。到2022年,培育20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商平臺或集群品牌。(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各市縣政府)

4.探索新型集群服務。發揮集群企業、行業協會、高校院所與省內外創新機構等多元化主體在縣域特色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作用,重點通過健全檢驗檢測、標準認證等質量技術基礎建設,引領賦能產業創新迭代的新模式。支持紡織服裝、食品等準入門檻較低的產業集群面向全省同類集群,基于與相關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的互聯互認,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特色檢測項目。鼓勵裝備制造、汽車等開發驗證周期較長的產業集群構建數字化、虛擬化、人工智能輔助的驗證和檢測平臺,實現自動化校核、在線化檢測。到2022年,全省新建或改造30個能夠滿足特色產業基本測試需求的檢驗檢測中心。(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民政廳、省發展改革委,各市縣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縣域特色產業振興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推進縣域特色產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在省市縣三級建立職責清晰、協調推進的聯動機制,省級統籌謀劃、各部門協同發力,壓實市縣責任、推動任務落實。

(二)強化政策支持

落實支持縣域特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措施和配套制度,支持相關技術改造項目和示范園區建設,在行政審批、環境評估等方面開辟綠色通道、給予優先安排。推動重大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提高財政支持的科研儀器、實驗能力和數字化設施的利用效率。

(三)優化要素保障

推動各地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支持縣域特色產業入園發展以及智能制造示范園區建設。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各級財政專項和政府采購資金向數字化轉型傾斜。構建產業化與數字化復合人才體系,推動數字化公共實訓基地建設。

(四)營造轉型環境

建立健全跟蹤服務機制,對行動計劃落實情況展開定期督查和不定期調研,切實協調解決數字化轉型中的有關問題。總結推廣一批典型做法和成功經驗,激發集群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推動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