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圖)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25-03-28 09:12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市場現狀

1.總產值

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鼓勵商業航天行業發展。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預測報告》顯示,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產值由2020年1萬億元增至2024年的2.3萬億元左右,復合年增長率為22.9%。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商業航天發射次數

商業航天是推動航天產業發展、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力量,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全年共實施67次航天發射任務,其中有26次商業發射,占全年發射的39%,2024年商業航天發射次數約33次。2023年,共研制發射120顆商業衛星,占全年研制發射衛星數量的54%。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發展前景

1.民營技術迭代推動發射成本結構性下降
中國商業航天企業通過可回收火箭技術(如雙曲線三號)、發動機模塊化設計等創新,將單次發射成本降至傳統模式的1/3以下。這種突破幫助商業航天打破“國家隊主導”的供給格局,使微小衛星組網、太空實驗等高頻次任務具備經濟可行性,激活企業端航天需求從“定制化采購”轉向“常態化服務”。

2.衛星互聯網基建催生萬億級生態協同
依托低軌星座(如“銀河航天”星座計劃)、星間激光通信等系統,商業航天企業構建起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幫助實現偏遠地區通信、海洋環境監測等地面設施難以覆蓋的場景。這種能力使商業航天從“工具提供者”升級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運營商,反向驅動芯片(如星載AI處理器)、新材料(輕量化衛星結構)等產業鏈技術躍遷。

3.政策賦能加速軍民融合技術轉化
國家航天局開放遙感數據共享、試驗場資源復用等機制,推動高精度姿控系統、空間3D打印等軍用技術向商業領域溢出。此類協作幫助商業航天企業縮短研發周期(從5年壓縮至2年),并構建起“衛星遙感+行業應用”的閉環模式,在災害預警、智慧農業等領域形成可復制的商業化解決方案。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預測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