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商情報網訊:中國商業航天已進入“技術與資本雙輪驅動”階段,頭部企業通過技術突破(如藍箭航天發動機、中科宇航空天飛行器)和資本加持(如銀河航天B輪融資100億)形成護城河。未來3-5年,具備“低成本發射能力+衛星組網規模+數據應用場景”的企業(如藍箭航天、銀河航天、長光衛星)將主導行業格局。
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最具發展潛力企業排名 | ||||
排名 | 企業簡稱 | 核心賽道 | 核心優勢 | 未來潛力 |
1 | 藍箭航天 | 液體火箭+發動機 | 國內首個液氧甲烷發動機(朱雀系列),發射成本降50%;朱雀二號2023年兩次入軌成功。 | 技術對標SpaceX猛禽發動機,垂直整合模式(火箭+發動機)壟斷中型運載市場,年產能規劃超10發。 |
2 | 銀河航天 | 衛星互聯網+低軌星座 | 獵鷹9號技術國產化,單顆衛星成本降至1/3;“太空班車”計劃實現高頻次發射服務。 | 星座組網進度國內第一,AI數據處理技術領先,騰訊、IDG資本加持,搶占千億級衛星互聯網市場。 |
3 | 中科宇航 | 亞軌道飛行+空天飛機 | 國內首個亞軌道載人飛行(2021年);騰云工程目標2小時全球抵達,填補國內空天運輸空白。 | 中科院技術背書,政府與市場化雙驅動,空天經濟商業化加速,估值超50億元。 |
4 | 航天科工火箭技術公司 | 快舟固體火箭+液體回收 | 國內唯一液體燃料火箭回收(2023年);年發射能力100次,軍工級質量+市場化定價。 | 參與國際“一帶一路”項目,平板式整流罩技術兼容性強,年訂單超30次,居全國前三。 |
5 | 長光衛星 | 遙感衛星星座 | 國內最大商業遙感星座(72顆衛星),分辨率0.3米,全球性價比最高;華為/騰訊戰略合作。 | 數據應用場景多元化(農業、環保、災害預警),市占率超30%,估值200億元,獨角獸企業。 |
6 | 九天微星 | 低軌衛星+終端設備 | 國內首個衛星批量化生產(年產能500顆);終端設備小型化適配移動場景,國家電網/廣電合作。 | 模塊化設計支持快速迭代,衛星互聯網終端落地車載、船舶,搶占“萬物互聯”空間入口。 |
7 | 星河動力 | 固體火箭+可回收技術 | 國內首個火箭一級回收(2023年);谷神二號運力1.5噸,成本降30%,聚焦中小型衛星市場。 | 民企中首個“一箭多星+回收”技術,年發射規劃50次,客戶含航天科技、國際用戶。 |
8 | 星際榮耀 | 固體火箭+可回收技術 | 國內首個民營商業發射(2019年);雙曲線五號設計運力15噸,瞄準中大型衛星市場。 | 成本僅國際市場的60%-70%,回收技術國內領先,累計發射20+次,民營發射服務龍頭。 |
9 | 零壹空間 | 微型衛星發射服務 | 國內首個民營“一箭三星”(2022年);“小衛星拼車”報價低至20萬美元,交付周期僅8個月。 | 軍民融合雙賽道布局,承擔國防項目,微型衛星發射量國內前十,獲工信部重點支持。 |
10 | 微納星空 | 微小衛星及衛星組件 | 具備衛星平臺和核心組件的自主研發能力。 | 專注于微小衛星的研制和商業化應用。 |
制表:中商情報網(WWW.ASKCI.COM) |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預測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
中商情報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