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電動兩輪車市場現狀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圖)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23-08-30 10:57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近年來,隨著產業整合的逐步完成,我國電動兩輪車行業步入成熟期,頭部企業憑借其營銷渠道壁壘、售后服務優勢和品牌形象獲得較高的市場份額。國內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市場增長較為穩定,國外電助力自行車市場發展迅速,成為上游電動兩輪車電驅動系統行業持續增長的基礎。

電動兩輪車銷量

21世紀以來,我國電動兩輪車行業迎來蓬勃發展,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趨勢。自2019年新國標實施以來,隨著新國標過渡期限的臨近,國內包括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和電動摩托車等電動兩輪車銷量有顯著的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電動兩輪車的銷量為6070.00萬輛,同比增長22%。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3年我國電動兩輪車的銷量將增至6427萬輛。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電動兩輪車市場競爭格局

隨著市場規模逐步飽和,我國電動兩輪車經歷了產業整合期,這一時期的特征是頭部企業憑借其生產規模、質量管控、營銷渠道、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優勢,市場占有率不斷擴大。目前,我國電動兩輪車頭部品牌包括雅迪、愛瑪、臺鈴、綠源、小刀、新日、小鳥等傳統品牌以及小牛、九號公司等互聯網品牌。2022年,我國電動兩輪車CR3的占比為59.60%,其中雅迪市場占比為26.9%、愛瑪市場占比18.0%、臺鈴市場占比14.7%。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電動兩輪車發展前景

1.電動兩輪車消費群體龐大

我國擁有超過14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交通工具產品消費市場。人口紅利為我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奠定了基礎,也是我國電動兩輪車產業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持續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居民出行半徑不斷提高。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中,居民的日常通勤時間都已經超過1小時,其中北京的日常通勤平均半徑達9.3公里,上海達8公里,廣州達6.5公里。與此同時,城鎮化也驅動了農村與城鎮的往來,帶動了農村居民出行半徑的增加。城鎮化增加了人們對交通工具的需求,電動自行車及電動摩托車因其操作簡單、方便快捷、省時省力、性價比高等特點,滿足了人們對于短途出行的需要,符合人們對于交通工具的需求,將獲得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

2.電動自行車替換需求較大

不同于汽車等交通工具,電動自行車存在較高的更換需求。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數據統計,2022年末,我國電動自行車市場保有量已達3.50億輛;電動自行車一般的使用壽命是3-5年,存在較大的更換市場。

數據來源:中國自行車協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物流配送產業快速發展為國內電動兩輪車帶來顯著的增量需求

近年來,網購和新零售等配送需求催發了快遞和即時配送物流市場的發展。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22年我國規模以上快遞業務量達1105.80億件,同比增長2.11%。快遞、外賣等配送市場的崛起為國內電動兩輪車帶來了顯著的增量和替換需求。由于使用習慣頻次較高,車輛的更換周期較其他常規的使用方式較短,一般一年左右就要更換一次,為國內電動兩輪車行業帶來了顯著的增量和替換需求。

4.東南亞市場崛起有望成為新的增長動力

未來,東南亞市場將成為電動兩輪車需求的顯著增量。數據顯示,越南作為世界第四大摩托車消費國,摩托車保有量約為4500萬輛,并每年以300萬臺的速度增長。但因長期飽受空氣污染的困擾,越南政府宣布即將在2023年前后實行“禁摩令”。參考國內于21世紀初實行“禁摩令”后的市場變化,可以預見電動兩輪車作為更加安全、環保的交通工具,有望在東南亞地區迎來快速的需求增長。中國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動兩輪車生產國,具備良好的工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東南亞市場的需求增長有望為國內電動兩輪車企業開辟新的市場增量。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動車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園區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等服務。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