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近年來我國母嬰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母嬰市場規模達到約3.02萬億元,較2010年的1萬億元增長了202%,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82%。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0年我國母嬰市場將達3.6萬億元。
數據來源:MobData、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母嬰零售行業發展困境
1.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市場集中度不高,行業競爭不規范
母嬰零售行業進入門檻較低,行業內企業數量眾多且整體規模較小,市場集中度不高,再加上受規模限制影響,大多數企業在客戶服務能力、供應鏈管理能力、品牌運營能力等方面缺乏經驗,往往通過低價策略進行競爭,或以犧牲產品質量和安全換取短期利益,行業競爭不規范。
2.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持續上漲
近年來,隨著我國母嬰零售行業的快速發展,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作為運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均呈上升趨勢。一方面,母嬰零售行業的運營模式不斷創新,消費者不僅僅局限于產品品質的保障,更追求專業化服務和互動性需求,再加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行業的賦能,企業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育嬰人才和信息技術人才等高端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多,人力成本也隨之攀升。另一方面,由于優秀物業的稀缺性以及我國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漲,我國商業物業的租金水平也相應提升。上述因素均將不利于母嬰零售行業的發展,對行業內企業的盈利水平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母嬰零售行業發展前景
1.產業政策推動母嬰零售行業持續發展
為推動零售行業穩步發展,我國政府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在產品質量、消費者權益保護、零售交易等方面加強了對行業的規范化管理。同時,國家還鼓勵零售行業充分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激發零售行業創新活力,推進供給側改革,為擴大消費需求和促進經濟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2.消費升級帶動母嬰零售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1萬元提升到4.24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接近10%。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攀升激發了消費者的消費意愿,為母嬰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
3.智能化倉儲物流技術的提高為母嬰零售行業發展降本提效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商貿物流發展的重視以及我國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水平的提高,智能倉儲物流技術已經逐漸成為母嬰零售行業發展壯大的必備因素。著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的迅速發展,縮短了全國性物流的時間和空間,有效降低了母嬰零售企業的運營成本,為開展跨區域業務奠定基礎。隨著智能倉儲物流技術的不斷革新,在實現合理配倉的同時為客戶提供精準高效的物流服務,從而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倉儲物流效率。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母嬰零售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策劃、產業園策劃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