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入局自熱火鍋 繼火鍋外賣后的下一個風口?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17-07-26 15:16
分享:

海底撈入局自熱火鍋

自熱式小火鍋自去年引爆互聯網,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傳統火鍋企業涉足該領域,其中包括德莊、小龍坎、大龍燚等火鍋品牌。主要通過電商平臺、微商等線上渠道進行銷售。

火鍋大佬海底撈也趕來分羹。頤海國際7月11日發布公告稱,頤海(上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頤海上海”)與新派(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派上海”)訂立投資合作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從事自加熱小火鍋產品的生產及銷售。上述兩家企業的控股股東均為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夫婦,所以此舉實際上是海底撈在火鍋外賣領域的又一次嘗試。

頤海國際在公告中稱,頤海上海與新派上海訂立投資合作協議,于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從事自加熱小火鍋產品的生產及銷售。合資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頤海上海出資3000萬元,新派上海出資2000萬元。

什么是自熱式火鍋?

所謂自熱式火鍋,就是不用火、不用電,只需一杯冷水倒下去,就能享受熱氣騰騰的火鍋。它的原理跟“自熱米飯”如出一轍。整個自熱火鍋的包裝分為兩層,上層用來放置食材,下層用來放加熱包,食用前只需將食材放入上層,然后將加熱包放入下層,并加入水,就能使其產生熱量并將上層的食材加熱,甚至還能使湯料沸騰。據了解,加熱包的主要成分是焦炭粉、活性炭、鹽、生石灰等,加水快速升溫,用于加熱食物,溫度能保持長達1-2小時。

在電商平臺上,此類自熱火鍋的品牌眾多,在天貓平臺搜索“自熱式火鍋”品牌多達57個,口味也相當豐富,包括牛肉味、麻辣味、冒菜味還有蔬菜味等。

海底撈火鍋外賣為何受阻?

目前,火鍋最理想的食用方式是堂食,但是隨著外賣市場的快速發展壯大,外賣業務已經成為很多傳統餐飲企業的營收增長點,更有甚者已經將外賣作為自身的主要營收來源。但是火鍋外賣業務成本高且就餐不便成為了很多火鍋外賣企業的痛點,盈利還待提高,海底撈就是其中一員。

據悉,海底撈從2010年就開始做外賣,但到2016年10月,海底撈才開始把外賣完全獨立于門店運營,而且配送員都是自己人,并且在2016年海底撈外送的營業額是2億元,而海底撈門店的營收是70億,外送占比不到3%。目前,在北京的很多店面已經停止了外賣業務,集中成立了外賣部。

據了解,海底撈外送需要提供鍋具、電磁爐、圍裙、桌布等一系列用具,就餐完畢后還需要將鍋具回收,除了外賣費,還要收取顧客鍋具使用費。海底撈的使用費按照單次50元和餐費的10%兩種方式收取,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最低套餐價格是258元(北京)。而外賣本身的特色就是方便,但火鍋外賣并不能體現其便利性,需要配送和回收,還要收取高額的費用,這與外送的初衷相悖。

即使火鍋外賣存在這樣的劣勢,火鍋企業依然覬覦龐大的外送市場。數據顯示,2016年外賣市場已超千億規模大關,用戶規模達2.53億,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其中,2016年火鍋占到了餐飲業總營業額的22% ,超過排名第二的自助餐近一倍。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火鍋龐大受眾,讓不少傳統火鍋企業以及餐飲創業企業嘗試用各種方式打開火鍋外賣市場。就連高鐵也加入戰局,自2017年7月17日起,鐵路部門將在全國27個主要客運站,推出動車組列車互聯網訂餐服務。可想而知,外賣這片藍海競爭有多激烈。

2014-2020年外賣市場規模統計及預測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自熱火鍋仍有待解難題

相比火鍋外賣與冒菜,自熱式小火鍋在產品的呈現方式上,以及產品的加熱、保溫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自熱式小火鍋產品與火鍋、冒菜等產品的口味、食材等并沒有太大差異,消費者更愿意選擇價位較低的麻辣燙。

對于自熱式火鍋未來的發展,品質和安全是另一個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題。目前,我國自熱產品企業在原材料采購和使用上各自為政,質量參差不齊,標準不一、價格混亂等。這些亂象如果不盡快治理,必將影響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