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四五”現代供應鏈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2-04-12 17:14

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具有創新、協同、公平、開放、綠色等特征。大力發展現代供應鏈,是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建立上下游企業合作共贏的協同發展機制,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和產業轉型升級,更深更廣融入全球供給體系。為推進我省現代供應鏈創新發展,根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十三五時期,我省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1〕84號),大力推進供應鏈組織方式、商業模式和政府治理方式創新,取得了明顯成效。

供應鏈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面對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發展環境,我省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企業更加注重組織參與融入供應鏈建設,綜合績效持續提升。萬洲國際、安鋼、天瑞、宇通等龍頭骨干企業著力整合資本、技術、市場等優勢,積極延鏈、拓鏈、強鏈,鏈主地位進一步鞏固。一大批企業專注于供應鏈薄弱環節和細分領域,不斷加強研發和產品創新,實現了高盈利和高成長,信大捷安、四方達超硬材料等207家豫企上榜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萬邦國際、瑞茂通等現代流通企業大力推進多式聯運和高效配送,助力供應鏈物流成本不斷下降。

供應鏈平臺功能加快提升。我省供應鏈平臺化趨勢日益顯現,建成2個高質量一體化公共供應鏈服務平臺,累計培育建設綜合性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24個,接入設備產品355萬臺,服務企業1.3萬家,在礦山裝備、智能農機、煤焦化、盾構裝備、建筑材料、智能傳感等領域居先進地位。開發建設企業上云公共服務平臺,培育企業上云服務提供商66家,推動10.3萬家中小企業上云。企業自建供應鏈平臺功能更加完善,涌現出華鼎云、大象冷鏈物流、班列購、中大門、新鮮盧森堡等一批新興供應鏈平臺。

供應鏈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出臺實施《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實施意見》,推動許昌、焦作、商丘3市,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好想你、中原銀行等11家企業入選國家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在產業供應鏈體系完善、供應鏈技術和模式創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我省入選國家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在全國首創發布物流復工指數,依托豫冷鏈平臺開展冷鏈食品追溯管理,農產品供應鏈、物流標準化、冷鏈配送等試點任務取得積極進展。供應鏈金融發展成效明顯,規范并持續擴大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應用,促成企業融資超過700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融資占比超過90%。

供應鏈網絡不斷優化。積極拓展全球流通網絡,統籌推進四路協同開放通道建設,鄭州新鄭國際機場5年新開通貨運航線17條、達到34條,基本形成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樞紐航線網絡,國際貨郵吞吐量突破45萬噸、居全國第5位;中歐班列(鄭州)國際直達線路達到10條,累計開行3886班,綜合運營指標居全國前列;跨境電商網購保稅模式不斷完善,交易額五年增長4倍、達到1745億元。境外工業園區、商品市場、制造基地、營銷服務網點加快布局,海外倉備案企業達到25家,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達到20家。萬邦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京東亞洲一號倉等一批全國性集散分撥中心建成投用,冷鏈、電商、快遞、農產品等專業化流通網絡更加完善。

但我省產業供應鏈發展整體仍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理念、平臺設施、組織方式、技術水平、綜合能效等方面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不少企業習慣采用傳統的縱向一體化管理方式直接控制企業資源,缺乏外包非核心業務的供應鏈思維,供應鏈上中下游協作水平不高。國際國內供應鏈格局加速調整,對我省穩定供應鏈帶來挑戰,高端芯片、動力電池等關鍵原材料和零器件階段性斷供風險上升。我省企業在產業供應鏈上的地位和競爭力整體偏低,中上游原材料供應和下游消費品制造業本地化適配率不高,深度融入國內外龍頭企業供應鏈、采購鏈的水平有待提升。供應鏈平臺設施和標準體系不夠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和專業化平臺數量不多、功能不強,信息共享和銜接不暢,行業標準規范化應用程度較低。供應鏈環境亟待優化,跨部門協同、多級政府聯動的治理方式尚未建立,現代化管理和技術人才儲備不足,相關支持政策等需要進一步完善。

(二)面臨形勢。

1.國際形勢深刻演變對供應鏈安全穩定提出挑戰。大國戰略博弈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經濟供需兩側同時受到沖擊,國際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持續上升。我省正處于由產業鏈低端向中高端躍升的關鍵階段,部分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高端設備對國外依賴程度仍然較高,卡脖子問題較為突出,迫切需要積極有力應對外部風險挑戰,多措并舉,確保重要產業國際國內供應鏈平穩運行。

2.構建新發展格局為發展現代供應鏈創造戰略機遇。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國家將更多立足國內市場暢通經濟循環,實現更高水平、更高效率的供需動態平衡。現代供應鏈能夠有效串聯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實現各類產業行業資源整合、流程再造、業務協同。我省產業基礎、市場規模、區位交通、開放通道等傳統優勢明顯,迫切需要依托現代供應鏈發展,促進我省既有優勢重組整合、倍增放大,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3.產業變革和布局調整對發展現代供應鏈提出迫切要求。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重構產業供應鏈系統,龍頭企業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鏈式發展趨勢更加明顯。現代供應鏈是構建產業鏈的核心要素,在促進資源整合、供需匹配、降本增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我省制造業整體上仍處于產業鏈前端、價值鏈低端,面臨著慢進則退、不進出局的風險,迫切需要把現代供應鏈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鞏固供應鏈優勢、補齊供應鏈短板、謀劃供應鏈布局,增強產業發展韌性和綜合競爭力,推動我省產業加速進入中高端、成為關鍵環。

4.新一輪科技革命為發展現代供應鏈提供動力支撐。隨著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導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應用日趨成熟,為企業真正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提供可能。大力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供應鏈深度融合,以技術革新促進供應鏈管理模式、組織模式、發展模式優化升級,為實現研發設計、生產組織、市場銷售等環節快速響應、精準匹配,提升供應鏈整體運行效能和企業質量效益提供了技術支撐。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安排部署,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以數智化、綠色化、自主化、可控化為方向,以供應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為關鍵,以完善網絡、搭建平臺、暢通金融為路徑,創新發展供應鏈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施供應鏈重點領域創優增勢工程,著力提升重點產業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打造高效協同、安全可控的現代供應鏈體系,推動我省產業進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中高端、關鍵環,為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企業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在供應鏈建設中的主體地位,促進供應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銜接配套、融通創新發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公共服務,有力推動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提升。

2.改革增效、創新賦能。持續開展首創性、集成型、差異化改革探索,堅決破除制約供應鏈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的體制機制障礙;以數智技術創新為引領,推動供應鏈組織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治理方式創新,實現現代供應鏈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3.立足國內、內外協同。充分發揮區位交通、產業基礎、市場規模、開放通道等比較優勢,深度融入國內大循環,積極鏈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用足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推進重要產業供應鏈延鏈、補鏈、強鏈,讓更多企業、產品、服務進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中高端、關鍵環。

4.綠色低碳、安全穩定。以全鏈條、全過程、全環節綠色轉型為導向,大力發展綠色制造、綠色流通、綠色消費,打造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現代供應鏈體系;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供應鏈風險管控,著力攻破卡點、補齊短板、鍛造長板,確保供應鏈安全、穩定、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目標。到2035年,基本建成創新驅動引領、全面高效協同、自主安全可控的現代供應鏈體系,成為立足中部、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現代供應鏈資源配置中心。十四五時期具體目標如下:

1.供應鏈綜合競爭能力顯著增強。培育形成裝備制造、食品制造、先進金屬材料、新型建材、電子制造、節能環保6個萬億級,汽車制造、生物醫藥、化工、紡織4個5000億級和若干千億級產業供應鏈,培育100家以上具有行業或區域影響力的供應鏈重點企業,成為全國重要的產業供應鏈資源配置中心。

2.供應鏈創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全省數字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培育5個以上全國領先的行業供應鏈平臺。現代供應鏈金融成為企業融資主要渠道,供應鏈融資規模大幅提升。供應鏈綠色化水平明顯提高,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

3.供應鏈基礎支撐能力顯著增強。以鄭州國際交通門戶樞紐為核心、多節點支撐的樞紐體系功能更加完善,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基本建成,社會物流總費用占生產總值的比率下降到13%左右。培育100家省級供應鏈綜合服務示范企業,打造全國重要的供應鏈服務外包基地。

4.供應鏈公共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供應鏈試點示范取得明顯成效,爭創一批國家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業。供應鏈領域最多跑一次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建成全省統一、跨部門協同的省供應鏈公共服務平臺,供應鏈數字化治理方式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三、建設提升制造業供應鏈

(一)重構傳統產業供應鏈。充分發揮裝備、食品等領域產業基礎優勢,以整機和終端產品為牽引,依托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自主品牌、標準等,推進供應鏈核心技術、關鍵環節和上下游企業集聚,提升本地化配套能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供應鏈。完善煤炭、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等原材料供應渠道布局,加快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場所和網絡貨運平臺,推動大宗商品平穩有序供應。推進冶金、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補鏈、延鏈、強鏈,加大功能性合金、高端電子專用材料、電子玻璃、工程塑料等產品開發力度,匹配裝備制造、電子制造、汽車制造等下游行業高端化、新領域市場需求。以汽車、輕紡等消費品行業為重點,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統籌推進產品研發、質量管控、品牌營銷,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消費品生產基地。

(二)壯大新興產業供應鏈。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工程,推行產業鏈鏈長和產業聯盟會長雙長制,培育引進100個具有核心技術支撐的引領型企業和100個高水平創新平臺,打造10個千億級新興產業供應鏈。對基礎較好的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智能裝備、新能源及網聯汽車5個產業,重點突破新技術、發展新產品,提升產業供應鏈整合能力,打造更多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的鏈主企業。對有一定基礎的新型顯示和智能終端、網絡安全、智能傳感器3個產業,積極引進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及上下游關聯配套企業,盡快做優做強。對處于起步階段的5G、新一代人工智能2個產業,深入拓展應用場景,強化示范應用,搶占發展先機。

(三)布局未來產業供應鏈。堅持現有產業未來化未來技術產業化,加快發展氫能儲能,支持宇通等龍頭企業開展氫燃料電池公交、物流車輛示范應用,建設國家級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依托信息工程大學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重大研究測試平臺,在先進制造、城市治理、公共安全、全域感知城市、智慧工業等領域開展示范應用;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未來技術應用場景建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積極謀劃培育基因技術、未來網絡、類腦智能等若干未來產業,爭創國家未來產業先導示范區。

四、優化完善農產品供應鏈

(一)創新農業供應鏈組織形式。大力培育以龍頭企業為核心、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為基礎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引導經營主體間通過訂單、合同等契約方式,以入股分紅、利潤返還、貸款擔保、土地流轉等方式形成緊密的供應鏈利益共同體。優先選擇糧食、果蔬、茶葉、藥材、乳制品、蛋品、肉品等我省優勢農產品,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大力發展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組織模式,打造集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服務于一體的供應鏈體系。積極培育壯大社會化、市場化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大力推廣小麥、花生、家禽、林果等訂單化生產模式,鼓勵發展水果干果、蔬菜食用菌、牛肉、牛奶等特色農產品直銷,打造廠家直供、基地直采高效便捷的農產品供應鏈。做大做強信陽毛尖、溫縣鐵棍山藥、靈寶蘋果、鄭州黃河鯉魚、正陽花生等知名農業品牌,支持我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與北京、上海等城市農產品經銷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提高我省優質特色農產品市場占有率。到2025年,力爭培育10條以上農業主導產業供應鏈,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萬億元左右。

(二)完善農產品流通網絡。加強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支持在產地就近建設改造集配中心、冷庫、產地倉等設施,提高農產品商品化處理和錯峰銷售能力。鞏固擴大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成果,推進縣域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完善以縣級分撥中心、鄉鎮遞送節點、村級公共服務點為支撐的三級農村物流網絡,促進農產品出村進城。統籌布局建設、改造一批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菜市場、社區直供店(點)、生鮮超市、平價店,完善層次分明、功能銜接的農產品銷售網絡。到2025年,培育10個交易規模超百億元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市級公益性農產品市場覆蓋率達到60%以上。

(三)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積極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支持果蔬、肉蛋奶等優勢產區在產地推廣產品預冷,引導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連鎖企業、生鮮農產品電商平臺等市場主體與產地對接,建設中轉冷藏保鮮設施和配送中心,推廣運輸全程溫控技術,構建貫穿運輸、分銷、零售各環節的全程冷鏈。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冷鏈物流企業,加快建設具有集中采購和跨區域配送能力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樞紐。

(四)提高質量安全追溯能力。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推動省、市、縣三級信息系統與全國平臺對接銜接和數據共享。加快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示范點,推動農產品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業展會四掛鉤。以蔬菜、林果、肉蛋奶等菜籃子產品為重點,逐步實現二維碼、耳標、包裝標識等追溯載體全覆蓋,積極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登記。到2025年,80%以上的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基本實現農產品可追溯。

五、鼓勵發展供應鏈金融

(一)發揮供應鏈核心企業關鍵作用。建立全省供應鏈核心企業名單,完善主辦銀行制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強與核心企業合作,共同開發應收賬款融資、存貨融資、預付款融資等現代供應鏈金融服務。支持供應鏈核心企業發起設立或參股民營銀行、保險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租賃公司等機構,推動國有企業設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公司,塑造大中小微企業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引導供應鏈核心企業與中征應收賬款、信豫鏈等融資服務平臺對接,在線確認債權債務,便利中小企業獲得供應鏈金融服務。組織供應鏈核心企業嚴格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及時足額支付中小微企業應收款項。

(二)做強做優供應鏈金融服務機構。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設立供應鏈金融專營機構、事業部或特色分支機構,將更多信貸資源向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傾斜。引導證券公司規范推進供應鏈相關資產證券化、提供資管產品等融資服務。鼓勵保險機構在供應鏈融資業務中穩妥發展各類信用保證保險。支持政府引導基金、國有企業、社會資本發起設立供應鏈金融產業基金,為企業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提供融資支持。鼓勵各級政府出臺支持融資租賃和商業保理發展有關政策措施,引導融資租賃企業和商業保理企業提供適合供應鏈企業特點的產品和服務。

(三)提升供應鏈金融運行效率。推動金融機構、供應鏈核心企業與各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政務信息平臺互聯互通,大力挖掘數據信用價值,為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進行全方位信用畫像。依托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搭建全省統一的供應鏈票據平臺,主動接入上海票據交易所,引導核心企業在線簽發供應鏈票據,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供應鏈票據提供貼現、質押等融資服務,支持中小企業通過標準化票據從債券市場融資。扎實推進區塊鏈融資平臺試點建設,推廣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新業務場景。

(四)優化供應鏈金融發展環境。依托信豫鏈搭建省供應鏈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推動與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征信系統、信易貸平臺等深度對接、信息共享,完善供應鏈金融結算、監管服務體系。鼓勵金融機構深入開展信息挖掘、信用評估、交易執行、風險預警等業務,提高供應鏈金融服務智能化、便利化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供應鏈金融示范區,推廣發展供應鏈金融的先進經驗。加強對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監控,推動金融機構、供應鏈核心企業建立債項評級和主體評級相結合的全面風險防控體系,提高金融機構事中事后風險管理水平,促進供應鏈金融平穩健康發展。

六、積極發展綠色供應鏈

(一)大力推動綠色制造。以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為目的,持續開展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創建,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以產業結構低碳化、能源利用高效化、區域經濟循環化為途徑,推進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建設。到2025年,新建國家級綠色工廠(園區)100個、省級綠色工廠(園區)400個。加快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探索基于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的綠色供應鏈發展模式,在汽車、電子、紡織印染、大型成套裝備及機械等行業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

(二)積極推進綠色流通。加快建設綠色消費平臺,引導傳統百貨商場、交易市場、賓館酒店、連鎖便利店等開展節能改造,推廣使用循環包裝袋、可降解購物袋、共享快遞盒、環保快遞箱等綠色產品和配送器具,推動住宿餐飲業逐步取消一次性用品。推進綠色物流建設,加快建立綠色物流運作和評估標準體系,研究制定物流設備能耗和排放檢測、認證制度,鼓勵使用節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運輸工具,大力推行集裝箱、標準托盤等循環共用制度,積極發展廂式運輸、甩掛運輸、集裝箱運輸等運輸方式,構建低環境負荷的高效物流系統。

(三)建立逆向回收體系。建立基于供應鏈的廢舊資源回收利用平臺,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加快布局交投點、中轉站、分揀中心三級回收網絡,推廣在線收廢模式,暢通廢舊物資回收渠道。完善落實電器電子、汽車、輪胎、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等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支持生產企業自建或委托建設與產品銷售量相匹配的廢舊產品回收和再制造系統。加強城市礦山開發利用,推進許昌、三門峽等無廢城市試點建設,新建30個生態環境友好型靜脈產業園,構建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穩步推進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

七、提升供應鏈協同服務水平

(一)推進數智化網鏈融合。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及數智管理方法在供應鏈領域創新應用,實現從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到售后服務的全鏈條高效協同發展。推進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全覆蓋,建設一批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引進培育智能化改造解決方案供應商和工業互聯網平臺,探索模塊化、低成本、易部署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打造數字化轉型企業標桿和典型應用場景,每年建設50個智能工廠、100個數字化車間,到2025年,帶動25萬家企業上云

(二)建設培育供應鏈平臺。依托1+N+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打造一批數據多元集成、服務全鏈共享、資源跨域協同的特色行業供應鏈平臺。建立智慧農業云平臺,完善農業供應鏈大數據應用系統,培育一批全程物聯化、全鏈可追溯、全域可視化的特色農產品供應鏈平臺。支持優勢電商平臺和品牌商整合需求、物流、信息、資金等要素資源,建設全程可控、響應快速和柔性管理的電商供應鏈平臺。協同整合鄭州國際陸港、鄭州航空港、鄭州公路港和各地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加快建設全省統一的多式聯運物流平臺。圍繞建筑工程、醫療健康、餐飲住宿、文化旅游等行業,建設一批數據智能驅動、線上線下協同的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依托各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設,發展政府采購供應鏈平臺。

(三)推動生產服務環節協同。做大做強現代物流業,暢通十大骨干物流通道,建設10個國家物流樞紐、30個左右區域物流樞紐,培育100家左右全國領軍型、特色標桿型、新興成長型物流企業,大力發展航空、電商、快遞等特色物流。培育一批基于供應鏈的專業化服務企業,向供應鏈上游拓展協同研發、眾包設計、解決方案等業務,向供應鏈下游延伸遠程診斷、消費信貸、技術培訓等增值服務,提升全產業供應鏈運行效率。

八、對接融入全球供應鏈

(一)優化布局國際化供應鏈網絡。提升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品牌優勢,深化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航空電子貨運和空空中轉試點工作,探索推進河南芬蘭北歐”“河南柬埔寨東盟等交流合作,推動實現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與全球前20位的貨運樞紐機場全部通航,打造聯結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空中經濟廊道。推進陸上絲綢之路提質擴量,加快建設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和國際陸港新節點,拓展中歐班列(鄭州)至歐洲、中亞、東盟、日韓等國際干線和境外集疏網絡,支持在德國、比利時、芬蘭、越南等布局建設境外集散分撥中心,實現班列擴容提質。織密網上絲綢之路,拓展跨境電商+空港+陸港+郵政運營模式,布局一批雙向跨境電商貿易平臺和海外倉,打造買全球、賣全球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品牌。暢通融入海上絲綢之路,深化內陸無水港設施共建和鐵海聯運班列線路拓展,開辟內河水運和河海聯運出海新通道。

(二)提升開放平臺供應鏈服務水平。發揮鄭州航空港綜合經驗實驗區開放門戶功能,集聚發展智能裝備、生物醫藥、航空物流、高端服務等臨空偏好型產業,到2025年,力爭高端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8000億元,打造鏈接全球供應鏈的先導平臺。更好發揮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驗田作用,爭取設立試驗區擴展區域,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實行更大程度壓力測試,基本形成以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為核心的制度型開放政策體系,引進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汽車制造、新基建等領域的跨國公司功能性機構和產業供應鏈頭部企業。依托國家級開發區和發展水平較高的省級開發區,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集群式產業供應鏈合作園區,探索實施科研及孵化前臺在沿海和境外、生產及轉化后臺在內陸的雙飛地發展模式。加快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省轄市申建功能性口岸。規劃建設一批國際經貿合作產業園,推動我省產品、技術、服務走出去

(三)完善外貿產業供應鏈體系。積極申建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扎實推進高標準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引進培育一批進出口龍頭企業、加工企業和供應鏈服務企業。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提升中國(河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向海外復制推廣網購保稅1210模式,推進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建設,推動跨境電商和市場采購融合發展。爭取開展數字貿易先行先試政策試點,支持鄭州、洛陽、南陽等地建設數字貿易跨境服務集聚區。積極推進內外貿融合協同,深入實施同線同標同質工程,多渠道搭建商品出口轉內銷平臺,推動出口轉內銷產品進商超、進市場、進步行街、進展會,加快構建內外貿市場相通、規則相連、產業相融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四)維護供應鏈安全穩定。實施供應鏈多元化發展戰略,引導支持供應鏈企業在網絡布局、流程管控、物流保障、應急儲備、技術人員管理等方面增強彈性,促進供應鏈全鏈條安全穩定、可持續發展。落實國家供應鏈安全計劃,建立健全關鍵產業供應鏈安全評估制度,引導省內重點產業龍頭骨干企業全面排查供應鏈關鍵節點、重要設施和主要供應商等風險點,對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全球供應鏈備鏈計劃,提升風險防范和抵御能力。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成立省現代供應鏈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全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等工作。建立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省有關部門負責業務指導、政策制定、督促落實和綜合評價,加強與生產制造、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重點領域規劃的有機銜接;市、縣級政府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機制,制定供應鏈規劃實施方案和工作舉措,協調推動本地供應鏈創新發展;探索建立現代供應鏈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在研究謀劃重大政策、重要規劃、重點工程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形成全省一盤棋的工作合力,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二)加強政策引導。要建立省級供應鏈創新發展重點項目庫,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引導金融機構拓展信貸、債券、基金等融資渠道,加強用地、能耗等資源要素保障。支持符合條件的供應鏈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設立省市配套的供應鏈發展投資基金,為企業開展供應鏈業務提供融資支持。要建立完善具有河南特色的現代供應鏈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監測體系,探索制定行業指數、企業指數等關鍵性指標。支持省內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設置供應鏈相關專業和課程,創新供應鏈人才激勵機制,引進培育高層次、專業化供應鏈人才。

(三)推進試點示范。積極爭創國家級供應鏈創新應用試點城市和試點企業,有序推進省級試點建設,制定完善試點示范專項激勵政策,實行一對一對接服務,打造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示范企業、示范平臺、示范園區和示范項目。要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示范評估,及時梳理總結成功經驗,在全省范圍內復制推廣一批最佳實踐和典型案例,示范帶動全省現代供應鏈加快發展。

(四)營造良好環境。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對供應鏈+互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供應鏈+區塊鏈”“供應鏈+數據智能等新業態、新模式實施包容審慎監管,進一步優化我省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信用環境。充分利用媒體、網站等渠道,加強政策解讀和輿論宣傳。重點依托相關協會,廣泛開展高峰論壇、資源對接、行業培訓、項目推介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營造推動供應鏈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

報告庫會員(¥)199/年起售

海量行業報告和相關實用干貨寂集錦
開通報告庫會員
樂享更多下載,購買超值優惠

查看更多報告

掃一掃獲取
最新情報資訊

掃一掃免費
閱讀最新報告

特色服務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