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根據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蘇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72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2.0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2516.7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14008.3億元,增長5.0%。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農業生產形勢穩定,糧食產量穩步提升。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全年糧食總產量95.7萬噸,比上年增長0.6%。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2.5萬噸,比上年增長6.6%,其中豬肉產量2.4萬噸,增長10.4%。蔬菜產量205.6萬噸,比上年增長0.9%。年末地產生豬存欄22.0萬頭,全年地產生豬出欄29.2萬頭,比上年增長7.9%。
工業產值邁上新臺階,產業向新步伐穩健。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邁上4.7萬億新臺階,比上年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2%。重點行業引領增長。電子信息行業實現產值14312.5億元,比上年增長9.2%。汽車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產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6%和7.9%。百強企業貢獻突出。工業百強企業實現產值16247.9億元,比上年增長8.4%,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達60.2%。民營工業產值達到23163.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9.3%,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制造業加快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全市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5726.3億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航空航天制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分別增長9.1%和15.9%。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實現產值比上年增長8.4%。集成電路、傳感器、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等高新技術產品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20.1%、81.2%、11.1%。獲批建設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先導區,入選全國首批“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試點城市。新增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3家、綠色工廠16家。
服務業增勢平穩,現代服務業質效提升。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分別增長7.7%、9.4%和5.6%。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52.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現代服務業較快增長。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6412.0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19.8%和10.2%。文旅服務增長較快,規模以上旅行社及相關服務、娛樂業營業收入較上年分別增長22.6%和21.3%。現代物流提質提效,獲批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蘇州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比上年分別增長1.5%、3.5%。
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工業投資拉動有力。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35.7億元,比上年增長1.7%。工業投資較快增長。工業投資突破2000億元,達212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0.7%、22.2%、29.3%。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34.6%,比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全市完成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0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4.9%,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3.2個百分點,其中航空航天制造業、智能裝備制造業、新能源制造業分別增長53.7%、31.7%和58.3%。
消費潛能持續激發,網上零售保持活躍。開展“五五購物節”,中秋、國慶促消費等活動,大力推進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043.7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9254.9億元,增長4.9%,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88.8億元,增長3.9%。基本生活類商品保持增長,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糧油食品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6.6%、10.7%。促消費政策成效明顯。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汽車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7.2%,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57.4%;限額以上單位實現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長57.2%。在即時零售、直播帶貨等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的帶動下,線上消費保持活躍,全市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0.0%。
對外貿易穩量提質,機電產品拉動明顯。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26193.1億元,比上年增長6.8%。其中出口額16368.8億元,增長8.5%;進口額9824.3億元,增長4.1%。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共同發力。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分別實現進出口額10346.4億元、14818.9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6.9%、7.7%。新興市場較快增長。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額10741.4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對東盟增長10.2%。機電產品出口增勢較好。機電產品進出口額19830.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占進出口總額比重75.7%,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金融市場穩健運行,資本市場穩定擴容。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54232.9億元,比上年增長1.1%;貸款余額56007.3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制造業本外幣貸款余額近萬億元,達9973.6億元。全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0家,其中境內A股上市公司5家,列全國第三。年末上市公司總數達267家,其中境內A股上市公司219家,列全國第五;科創板上市公司55家,列全國第三。
居民收入持續穩增,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居民收入穩步增加。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24元,比上年增長4.7%。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40元,增長4.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46元,增長5.5%。物價水平總體平穩。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0.2%。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五升二降一平”:衣著類價格上漲2.6%;居住類價格上漲0.2%;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7%;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4.1%;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5.0%;食品煙酒類價格下降0.6%;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2.6%;教育文化和娛樂類價格持平。民生保障持續增強。全市城鄉公共服務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82.0%,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全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1155元/月,市區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至685元/月。
總的來看,2024年全市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結構向優,高質量發展態勢良好。但也要看到,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有效需求仍不足,部分行業企業生產經營承壓,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挑戰。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蘇州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擴大市場有效需求,挖存量、拓增量,夯實經濟回升基礎,強化創新引領,加快構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新模式,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激發市場活力,全力推動全市經濟穩中提質、向上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