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廣東省新能源產業主要包括風能、太陽能、新型儲能、氫能、智能電網、核能、天然氣及其水合物、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領域。廣東省是經濟大省,能源消費需求大,粵港澳大灣區和“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戰略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一、新能源產業現狀
1.新能源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廣東省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實現規模化應用,核電裝機規模、天然氣儲備能力全國領先,海上風電進入快速發展通道。陽江風電全產業鏈基地初具規模,粵東風電運維、海工基地加快建設,儲能產業快速發展。2024年,廣東省新能源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11163.18億元,超額提前完成2025年目標(10000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2年,廣東省新能源產業集群涉及的發電裝機規模8605萬千瓦,2023年,廣東省新能源產業集群涉及的發電裝機規模10171萬千瓦。預計到2025年,廣東省新能源產業集群涉及的發電裝機規模約14430萬千瓦。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海上風電方面,廣東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198萬千瓦,居全國第一。“十四五”期間,廣東海上風電發展步入快車道,連續4年海上風電年度新增并網容量超過100萬千瓦。與此同時,海上風電技術也在蓬勃發展。在2024年已投運的3個重大海上風電項目中,陽江漂浮式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投運了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雙機頭漂浮式風電機組,陽江青洲六海上風電項目為廣東首個單體容量達百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
在核電方面,目前廣東省已經在深圳、陽江、臺山、惠州、廉江、陸豐等地區落地核電項目,目前在運核電機組14臺,裝機容量達1614萬千瓦,全國占比超過28%,位居全國首位。
在新型儲能方面,2024年,廣東省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50萬千瓦,同比增長114%。2025年,廣東省新型儲能產業營業收入將達到6000億元,裝機規模將達到300萬千瓦。
2.產業技術水平加快提升
廣東省風力發電機組、逆變器、高效太陽能電池和集熱器、氫燃料電池電堆等研發制造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氫能利用、儲能技術、充電樁和智能電網建設位居全國前列,自主品牌“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天然氣水合物連創試采紀錄。
3.能源基礎設施加速布局
“十四五”以來全省新增電源裝機約8000萬千瓦,總量突破2.66億千瓦。油氣管道里程達到7528公里;建成LNG接收及儲氣設施9個,天然氣儲備能力達到402萬立方米;原油商業庫容1428萬立方米,成品油商業庫容1356萬立方米。全省累計建成公共充電樁超56萬個、私人充電樁超95萬個、超充站超2000座,公共充電設施保有量、充電電量位居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