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光刻膠又稱光致抗蝕劑,是指通過紫外光、電子束、離子束、X射線等的照射或輻射,其溶解度發生變化的耐蝕劑刻薄膜材料,是半導體制造中使用的核心電子材料之一。隨著晶圓制造規模持續提升,中國有望承接半導體光刻膠產業鏈轉移。
市場現狀
1.市場規模
目前,全球光刻膠市場已達到百億美元規模,市場空間廣闊。我國光刻膠產業鏈逐步完善,且隨著下游需求的逐漸擴大,光刻膠市場規模顯著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全球及中國光刻膠和光刻膠輔助材料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光刻膠市場規模約為98.6億元,同比增長5.68%,2023年約為109.2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我國光刻膠市場規模可達114.4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市場結構
我國光刻膠行業發展起步較晚,生產能力主要集中在PCB光刻膠、占比達94%。面板光刻膠和半導體光刻膠占比較少,分別為3%和2%。未來隨著光刻膠企業生產能力的提高,我國光刻膠生產結構將會進一步優化。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發展前景
1.政策大力推進光刻膠發展
為鼓勵光刻膠產業發展、突破產業瓶頸,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光刻膠行業發展,鼓勵光刻膠產業發展、突破產業瓶頸,早日實現產業鏈核心技術國產化。如2023年3月發布的《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包括生產光刻膠在內的集成電路產業關鍵原材料、零配件企業被納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清單。
2.技術突破推動光刻膠國產化進程
近年來,隨著國內科研機構和企業對光刻膠技術的持續研發投入,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技術突破。例如,南大光電等企業在193nmArF光刻膠的研發上取得了進展,并通過客戶使用認證,這標志著國產光刻膠技術正在逐步成熟;廈門恒坤股份自主研發的KrF、ArF光刻膠已通過大廠驗證并產業化,目前該類光刻膠國產化率不到2%。在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國內企業將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逐步實現光刻膠的國產化。
3.下游市場增長帶動光刻膠生產
隨著5G、智慧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產業發展環境完善、人才回流、政策支持、資本青睞等眾多因素,我國的半導體產業得以在眾多領域實現快速與全面布局,正逐步驅使全球半導體產業從韓國、中國臺灣向中國大陸轉移。中國目前已經成為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并繼續保持最快的增速。未來,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性能、高精度芯片的需求將更加迫切,帶動光刻膠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光刻膠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行業地位證明、可行性研究報告、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十五五”規劃等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