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農業機械行業市場現狀分析:機遇與挑戰并存(圖)
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發布日期:2023-06-01 11:35
分享:

中商情報網訊:農業機械主要應用于農產品的耕作和收獲,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對農產品供需及價格具有較大影響,進而會影響農業機械的需求。盡管我國在國家農業扶持政策的推動下,農業及農業機械行業都保持了穩定和健康的發展態勢,但未來全球經濟的波動仍然可能影響到我國的農業及農業機械行業發展。

市場規模

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支撐農業各產業發展的機械化基礎逐步牢固,數據顯示,中國農業機械行業市場規模由2018年的4286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561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4%,呈現上升趨勢,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3年我國農業機械市場規模將增長至5611億元。

數據來源:中國農業農村部、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面臨的機遇

1.利好政策支持農業機械發展,農機保有量穩步增長

政策推進農業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國家針對農業機械行業的各項政策多次提及智能農機裝備、高端智能機械、綠色化等關鍵字,為農業機械行業結構性調整和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有利因素,農業機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未來農業機械發展的重要趨勢。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加快先進農機研發推廣,加緊研發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和園藝機械,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

2.土地流轉加速和規模化生產推動農業機械行業發展

土地流轉是指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或使用權轉讓給其他農戶或農業經濟組織的過程。該政策可使土地由細碎化經營轉為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戶采用機械化生產的積極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提出“鼓勵創新土地流轉形式,放活土地經營權,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農業農村部頒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未來,隨著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加深和土地流轉政策的持續完善,農業規模化生產占比將進一步提升,為農業機械行業發展創造有利因素。

行業面臨的挑戰

1.相比國際龍頭企業仍存在較大差距

國內農業機械行業部分關鍵核心技術和重要零部件仍未完全自主化,制造工藝、高端裝備等與國際龍頭企業還存在較大差距,研發能力和產品性能還無法全部滿足用戶需要,部分高端機具主要依賴進口,國產機具大多數為中低端產品,可靠性、適應性亟待提升,部分領域或環節“無機可用”“無好機用”問題依然明顯。亟需公司在內的行業龍頭企業堅持自主創新,引領行業實現整體進步。

2.農業機械行業發展不均衡

我國農業機械化在區域、產業、品種、環節上發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形。從區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區機械化發展較快,南方地區特別是西南丘陵山區發展較慢,丘陵山區耕地面積占全國總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但典型丘陵山區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低于50%,與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的水平相差較大。從產業、品種和環節上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較高,棉油、糖果、菜茶等經濟作物生產關鍵環節以及畜牧業、農產品初加工、設施農業等領域機械化水平較低。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還需因地制宜,提升均衡發展水平。

3.農業機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務有待提升

我國農業機械行業補貼政策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精細化補貼政策、精準支持農業機械自主研發創新等方面仍待進一步完善。農業機械化公共服務能力仍有不足,管理服務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農業機械安全監管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專業技能急需提升,農業機械維修難、維修貴等問題有待改善,部分高能耗老舊農機仍需及時淘汰更新。

更多資料請參考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農業機械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同時中商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情報、行業研究報告、行業白皮書、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園區產業規劃、產業鏈招商圖譜、產業招商指引、產業鏈招商考察&推介會等服務。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聯系editor@askci.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商情報網
掃一掃,與您一起
發現數據的價值
中商產業研究院
掃一掃,每天閱讀
免費高價值報告
?